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丹仙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八宝饭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3-07-02 21:56:44

第一百一十五章 演习

  午后的金秋原上,排列着两个军阵,北边的是庸军,南边的是鱼军。

  庸军排成三行,分前、中、后三师,每排十五乘,簇拥着主将的五乘,呈三叠浪之势。

  鱼军那边也大致相同,当年鱼、麇、夔都是庸国附国,战法大类相同,摆出来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对战法的理解和执行。

  大战第一步是致师,元司马麾下第一士刀白凤纵车而出,驰往对面军前,向主帅伯归躬身致礼:“致大夫!下臣司马府门下士刀白凤,恭问大夫安!我家司马思念大夫,下臣奉命来请大夫,至军前共饮。”

  这不是请对方饮酒,是委婉的让对方投降。

  伯归回答:“我也很思念元大夫,只是今日腿脚不便,还是请元大夫过来吧,我必备下最醇美的酒,最鲜美的汤。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让门下勇士胡铁马替我前去问候元大夫,并代为引路。”

  胡铁马是鱼国三士之一,四国门士之中第一流的顶尖高手,四年前濮台会盟时便是由他出手,为鱼国拿下法器的炼制大单。

  当时因疑似服丹而被剥夺了出战资格的刀白凤还愤愤不平,后来见了他的实力,不由面如土色。

  这几年来,刀白凤无时无刻不以胡铁马为假想敌,勤奋修行,准备在会盟时挑战他。去年底,本当举办新一次会盟,但楚国不要茅贡了,改为征师,故此没有成行,没想到今日还是遇上了。

  胡铁马纵车而出,来到刀白凤面前,笑问:“你就是当年那个服丹的?放心,今日两军演练,没人管你,有什么灵丹,尽可服之!”

  刀白凤没心思反唇相讥,胡铁马威名赫赫,被他讥笑两句算不得什么,不丢人!当下整衣束甲,将大戟横于胸前。

  约定好了是演练,就不用发动战车之威、凝聚正卒之力了,此刻打的是两人的真本事,旁边也无需相帮,驭手控车、射手虚瞄而已。

  你来我往了几个回合,刀白凤越斗越来状态,使出浑身真元和胡铁马过招,真气纵横、戟芒交错,在双方军士如雷般呼喊声中力战胡铁马,竟然难分胜负。

  斗到紧张处,就见胡铁马嘴角含笑,大戟一收,叫了声:“败了!”他身前驭手拨转马头,控着战车远远逃走。

  刀白凤还在诧异,身旁的驭手已经顺势举起车上旌旃,向前一挥,庸军第一排战车启动,各自带着车属正卒冲击。

  三叠浪战法,每一浪冲击五十丈距离,然后收力,由跟上的第二浪继续冲击,接着是第三浪,由此绵绵不绝,是战法中硬冲敌阵的有效路子。

  吴升想演练的就是这种阵法,也是庸国传统的战法,和鱼国司马伯归商量好了,以演练进退为主,不伤人。

  可约定归约定,演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庸军第一浪冲过去,鱼军就崩了,战车争先恐后的逃跑溃散下去,毫无抵抗之势,第二浪上去都找不到鱼人,这还怎么演练?

  庸军“追杀”三里,阵法没怎么练成,俘虏更没捉到几个,演练失败。

  于是庸军拔营,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了一天,这才追上于东泥河畔收容“溃兵”的伯归。

  吴升很生气,遣人责备伯归,伯归赔了两只大雁,答应认真整顿军伍,再演一次。

  相同的场面再次出现,鱼军再次上演了百里大溃败,直接逃过楚人设在淝水上的两座木桥,奔向州来。

  这下子,庸军上上下下都明白了,两次演练失败和鱼人战力无关,其中必然有诈,只是想不透伯归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越过淝水继续向前,再行一日,便抵达了目的地——州来邑。

  州来邑由十余座墩堡群构成,近二十年来,在吴楚之间换手了三次,自鸠兹大战之后,楚人夺回州来,于此驻扎大军,直接威胁吴国腹地,故此吴公子光领兵后,第一目标就是拔除州来。

  刚到州来,便有楚军前来询问:“是哪一国车马?”

  “庸国司马元子让、客卿申伍,奉扬州诏令率师助战,此为文书。”

  元司马将文书递上后,那军将验罢,道:“庸军当驻八公山下,现请扎营。”吩咐麾下带大军前去安营扎寨,他则向元司马和吴升道:“两位大夫请随末将前往大营,拜见大司马。”

  这是应有之仪,两人当即随同赶往州来邑,在一座座墩堡之间穿行。楚军以墩堡为支撑,连成无边无际的大营,着实令人震撼,这就是楚国的国势之所在。

  元司马问那引路的军将:“未知上国出兵几乘?”

  那军将回答:“今已至七百乘,另有尔等诸侯七国联军受诏助战,总计三百乘。”

  元司马又问:“吴军呢?”

  那军将有些忧虑:“听说有一千二百乘。”

  刚说完,前方就有楚军奔走相告,欢呼声隐隐而起,传到近前得知,却是楚王听说吴军势大,已让令尹屈完率师大举来援,不日将至。

  那军将一改愁容,满脸喜悦得:“尔等皆可放心了,令尹来援,兵车再添五百乘,这回不用怕了!”

  元司马暗暗叹了口气,这就是国力,楚吴双方一次大战,加上羡卒,动辄就是兵车千乘、士卒十万左右,庸国想要在天下诸侯间站住脚跟,谈何容易?

  至楚军大营,唱名而入,终于见到了楚国眼下的大营主帅、大司马薳越,在大司马薳越旁边的,是中射将军景涣。

  吴升提前服用了天相丹,相貌变化了三分,又有庸军副将身份背书,所以放心大胆的入营相见,尤其是见到这位中射将军景涣时,忍不住多打量了一番。

  当年在雷公山上,自己可是从这位将军手中把金无幻救走的,一别六年,没想到会在这里相见,只不过自己见过他,他却没见过自己——对了,倒是要让金无幻躲着些,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金无幻。

  刚刚行完礼,元司马和吴升就挨了薳越一通训斥,差点没拖下去打板子。训斥的原因是他们攻击友军,致使友军未战而折损。

  “尚未迎敌,便折损一半,还怎么打仗?你们两国间的私仇我不管,但绝不允许将私仇带到战场上来,若是再有下次,别怪本帅军法无情!”薳越板着脸斥责。

  元司马一脸发懵:“敢问大司马,友军是……”

  薳越黑着脸道:“还能是谁?自己做的事忘了吗?鱼军!”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前

  天地良心,吴升真没想过要在这次大战中对鱼、夔、麇三国动手,反而是打算力促四国抱团,共同面对风险,同时争取树立庸军的威严,获取领导权。

  和鱼国司马伯归约定在金秋原和泥水河畔两次演练,都是这个目的,完全没有想到伯归竟然趁机坐实了庸军打友军的罪名。

  什么伤亡一半?分明是逃回去了一半!

  元司马分辩了几句,却遭来更严厉的训斥,毕竟庸鱼两国近些年不合,名声早就传遍了楚国——这也是扬州刻意造成的现状,再加上鱼军溃败的场面相当壮观,楚人先入为主,已经认定了这一罪名,说再多都没用。

  被算计了啊。

  元司马垂头丧气,吴升也很郁闷,向元司马道歉:“我不该出这个主意的,赖我。”

  元司马恨恨道:“与你何干?伯归狡诈,鱼人怯战而已。”

  在中军大帐外罚站了一个时辰,薳越问他们“自省得如何”,两人都表示真心悔悟,一定痛改前非,于是薳越宣布了最终处置——“下不为例”。

  薳越还宣布,将鱼国剩余的二十五车编入楚军大营安置,防止庸军“故态复萌”,“再生事端”。同时下令,以庸、夔、麇三国兵车组成偏师,屯驻地就是八公山,由庸军为中军总领,指挥夔、麇作战,保证州来邑东南向的安全。

  这一下算是因祸得福,想来想去,两人猜测,似乎对楚人来说,鱼国折损的二十五车算不得什么,真心不放在眼里,反而是庸军“两战两胜”显示出来的战斗力值得看重,这才有如此安排。

  看来大战之际,还是要以硬实力说话,庸军很硬,故此才能为楚军所用。

  正所谓冤家路窄,离开楚军大营时,迎头就碰上了带领残军进入楚军大营的伯归。

  元司马撸袖子就要干他,伯归却不给元司马这个机会,驱车直入楚营,进入辕门后转身大笑:“蒙薳大司马垂顾,我军入为中军之侧,今夜睡得踏实了,元子让、申伍,八公山上风吹雨打,寝时多添张衾啊,哈哈哈哈……”

  鱼军不仅撤回去一半,还进入楚营,随楚军作战,受楚军保护,伯归当然笑得开心。

  八公山在州来邑东南十里,以形胜著称,相传数百年前曾有八位仙人于山中饮酒奕棋,逍遥修行,故此得名。山不大,也不陡,山势较缓,却也因此而利于冲车,战车自山上冲下来,威势极强,以少量兵力扼住这里,就能遮护楚军腹部。

  不用怀疑楚人的眼光,他们为庸、夔、麇——原本还有鱼军选择的结寨之处,正是最便于冲阵且刚好卡住前往州来邑的大军通道。

  元司马和吴升踩踏地形,反复看了多次,发现果然必须在这里安营,才是最好的所在。吴升在气海世界沙盘中点亮了州来邑和八公山,看来看去也觉得选址无可挑剔,于是大军动手结寨。

  夔、麇两国司马头两天便已经率军上山,分别在庸军主营的两侧驻扎下来,将几条登山的小道也完全堵住,此刻见庸军抵达,都赶过来相见。

  吴升不喜欢抛头露面,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应付两国司马的事都由元司马来承担。见完两国司马之后,元司马向吴升道:“伯归所为之事,也并非都是坏处,那两个家伙对我敬畏有加,还刻意打探金秋原和泥水河畔两战的详情,我干脆认了,就打了他,能如何?”

  吴升骨子里对寨墙就高度重视,大军伐木建造寨墙,平整战车下冲的通道,挖掘沟堑、打造鹿砦,建立三道寨墙防线,所有一切他都盯着,辛苦三天之后,终于营建完成。

  除了四国外,楚人还征召了随国、英国和赖国,这三国组成一个集团,由楚人附国中实力第一的随国为主,守在八公山和州来邑之间的一条通道上,负责策应八公山。

  元司马和吴升又派人联络了随国司马,协调了相互支援的诸般事宜。

  防守体系建成的同时,吴国大军也在逐步向州来邑接近,楚人的探马回报的频次越来越高,带回来各种消息满天飞。

  其间,薳越召集过两次军议,通报吴军军情。吴升跟着参加了两次,拜访了几次楚军大将,如中射将军景涣、辎正黄密等。去楚营时,元司马主要听军议,吴升则主要和景涣、黄密拉关系,讨要法器、灵丹、灵材等物。

  但关系并不是那么好攀结的,这两位一个看管战车等军用法器,一个负责灵材灵丹的储存,对自己分掌的大库看得很紧,索要难度很高,连大库都不让进。

  痛定思痛,吴升用扳指里筹备不多的灵材开炉炼丹,炼制六味地黄丸,准备还是按照老办法,重贿景涣和黄密二人,以图获得进库选材的机会。

  吴军距离越来越近,大战将起,可不能久拖了。

  说起灵材,吴升现在的状况也很窘迫,一方面要尽可能多的灵材炼入气海,尽快绿化气海世界,一方面又要更多的转化灵沙,增强真元,同时还要炼丹,应对各方所需,颇有些捉襟见肘,这也让他对楚军大库中的那些东西更为垂涎。

  这一日开炉,得了三枚六味地黄丸,吴升正考虑着再次拜访景涣和黄密时,董大来报,山下出现了吴军。

  吴升赶到军寨高台上,见到元司马,元司马向山下一指:“吴军来了!”

  放眼望去,只见一驾战车游荡在山下,其上有车右、驭手、射手三人,驭手操控战车,缓缓沿山转圈,车右抬眼望山,仔细观察,射手则持弓在手,随时保护。

  吴军探子的距离已在吴升银月弓的范围之内,但众目睽睽之下,不便使用这种大杀器,于是建议道:“派车驱逐吧。”

  元司马点头,刀白凤领命登车,开启寨门冲了下去。

  敢于孤车刺探的,通常都是军中高手,所以元司马不敢托大,直接让麾下第一士出战,但吴军探马展现出来的素养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刀白凤冲下去后,的确胜了,却没有显示出压倒性的优势,吴军虽然不敌,但撤离时不慌不忙,很有章法,也没受伤,就此从容退去。

  刀白凤可是元司马麾下第一士,由此可知吴军的实力。

  虽然完成了任务,刀白凤却很憋屈,忽然间有些想不通,这个世上,高手为什么那么多?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国战之仪

  探子的出现,表明吴军也意识到了八公山的重要性,随后的两天内,便有多驾战车前来刺探军情。

  吴升建议设伏,因为这些吴军探子太过明目张胆,包围起来很容易,打掉一批,吴军必然不敢再如此嚣张。

  但他的建议被元司马否决,连麇、夔两国司马也不以为然,原因很简单,要么就单车独斗,一对一决胜,要么就战阵之上堂堂正正对垒,设伏这种阴谋非是正道,想都不敢想,提都不能提。

  不合诸侯国战之仪!大家讲究的是义战,打仗要师出有名,战法要讲究礼仪,要显示气度,否则就算赢了,那也是输了,传出去对名声有损,天下诸侯一起鄙视你!

  吴升争不过三位司马,他已经看出来,自己如果提出那套结果导向论、利益导向论,会被大家看不起,故此也只能作罢。

  但明明能把敌人干掉却不去施行,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吴升决定单独行动,他指挥不了大军,指挥自己那十乘毫无问题。

  当下,他提议由自己带人前往吴营刺探军情,不能总是被刺探而不刺探回去吧?元司马没有反对这个建议,只是叮嘱他多加小心。

  吴军在八公山下建了一座军营,瞧营寨的规模,大概容纳近万人,之前从山上望下来,曾经数到一百二十多驾战车,但还有一部分营寨建在林子中,看不清楚。此刻围着转了一圈,吴升得出结论,恐怕有两百驾,两倍于己。

  看罢,吴升退了下来,在一处两山浅谷间聚齐麾下战车,十驾三十士,没有带卒。

  他宣布:“我将前往吴营再次刺探,若是敌军追来而我不能敌,就往这里逃,你们在这里等候支援我。”

  观念的冲突,让他无法明说“设伏”,说出来恐怕自己人都会心生抵触,所以干脆只做不说好了。

  临去时,吴升叮嘱:“都藏起来,不要暴露了,你们暴露,就等若暴露了我,不要令我涉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4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5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品丹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