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叁号密卷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星若羽翼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09 MB   上传时间:2015-01-05 23:14:57

  从佛教六道轮回来看,阎罗属于天。从道教的神系划分,阎罗属于神,神比仙低一等,因为现在很多小说、电视媒体等都认为仙比神地位低,修了仙又去修身。实际在中国传统神话里,神都是被仙和人册封的。说起来,神的地位有时甚至不如人。李兜说完不忘加上一句,这仅仅是她的看法。

  而系统的划分为神话的话,中国共有四部流传下来的具体神话。分别是: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西方昆仑神话之中,地位最高为西王母,为九天之神;东方蓬莱神话是道教的先声,最高为仙,因为秦人崇神仙,因此有徐福东渡一说。南方楚神话中女性神和水神的位置十分突出。如巫山神女、九嶷女神、湘夫人、山鬼、宓妃等;中原神话的最高位女娲、盘古、伏羲,为神,而四个文化中,被官方认可且官方推崇的,就是中原神话和南方楚神话两大体系,四个本来就不太相干的体系若强行对比只会造成误差而已。所以神与仙到底谁高谁低说法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很多学术人士争论的一个焦点。

  在新疆和藏区,还流传着一个有关于阎王的传说,很早以前,阎罗是毗沙国的一个国王,他生性好战,而且从不服输。当时惟一能和他为敌的,是由维陀始生王统治的一个国家,军队同样也很强大。他们连年交战兵戎厮杀。

  由于毗沙王一味地穷兵黩武,国力渐渐不支,终于在一次大的战役中,毗沙国的军队被维陀始生王几乎杀得兵马殆尽。毗沙王好不容易在亲信的舍身掩护之下杀出重围,一个人落荒逃至一座山顶。因为愧对死去的亡灵,所以毗沙门就一直没有下山。而他的十八个部队,纠集了百万人马,到山上来找他。他们对毗沙王起誓:“至死追随毗沙王!一定要惩治凶恶的仇敌,就是到了阴间地府,也要称王,血战到底!”

  随后,他们就在毗沙王的带领下,和维陀始生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战。两军血拼七天七夜杀的天昏地暗。最终毗沙门和他的十八部队,依旧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被维陀始生王全部歼灭。于是毗沙门和他将士们的亡魂,义无反顾地直入地狱。毗沙王的誓言终于实现了!生前他败在维陀生王的手下,死后当上了地狱之王,毗沙王便成了威名赫赫的阎罗,他的十八个部从分别做了十八层地狱里的判官,而跟随他的百万之众,也一个个变成了狱卒。

  我这次对李兜真是刮目相看,没想到小丫头还是颇有学士。而且对宗教也有所研究。说起这种专业知识,更是很有层次。我见李兜现在义正言辞的样子,更是有几分老师教育学生的意思,便笑着问道李兜,“李老师,不错啊。说的倒是头头是道。问你一件事儿,你相信真的有龙存在吗?”

  李兜咧嘴“嘿嘿”一笑,不由点点头,对我说道,“当然相信了。鹤哥,你怎么突然问我这个问题了?你相信有龙吗?”

  听到李兜这么肯定的回答,我想李兜手上一定有什么关于“龙”的资料,或者是传说,不然她也不会如此一口咬定,毫不含糊的回答我。我便会意的朝李兜笑了笑,继续对李兜说,“我也就是将信将疑。只是刚刚说起龙的事情。我一时好奇,就问问你。你是不是又有什么关于龙的故事,要分享给我?”

  李兜笑的更灿烂了,说我越来越了解她了。随后李兜便给我讲述了一个有关于龙的故事。

  在距广南八宝风景名胜区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龙潭村。然而在龙潭碧绿的水中,倒映出的却是龙潭村不同寻常的神奇故事。老人们回忆道:“大概是1964年春天,那时我们都还小,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只算半个劳动力。当时是给李道清家盖房子,在大地塘挖泥巴去舂墙,因为挑不动泥巴,生产队喊我和蒙树杨、罗文华等几个半大娃娃在塘子里挖泥巴。当时这洞的泥巴特别好,我们一直往下挖,也没在意取土后形成的斜坡会垮,因为上面的泥巴都很硬,但那天在我挖的时候就垮了,还好,都隔得远,没伤着人。泥巴垮下来后,就露出了一个东西,长约六七十公分,高有一米多,露出半个身子,像半边牛肚子那么粗,前后都埋在泥巴里面,上面长满了金黄色的像穿山甲一样的鳞片,每一片都有海巴(贝壳)那么大,每一个鳞片的连接处都有红、蓝的线条,非常好看。当时,全村的人几乎都来看了,我们也不懂,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后来,戴家的老爷爷认得后,跑来说:这是地龙,挖到它会惊动龙潭的地气。就让我们赶快挖泥巴捂起来了”。现年57岁的韦昌学回忆说。村民蒙树杨告诉我们:“这件事龙潭50岁以上的人都认得。我记得很清楚,在挖到龙之前还挖到一个像洗脸盆那么大的石蛋,非常重,出于好奇,我们用锄头把它挖烂了,里面是清花绿亮的一包水”。而据罗文华回忆,在挖泥取土的大地塘里,挖到的蛋至少有30个。他说:“被我打烂的就有18个,最大的有大汤碗大,最小的只有拳头大。”

  关于大地塘有龙之说,40岁的村民韦昌咏表现得不以为然:“我不认为那是龙,大家都说在挖泥巴的时候挖到了很多广子石(一种矿化石)和煤炭,广子石表面有很多小包,像水泡,也有些像鳞片。因为受传说和鬼神论的影响,人们当时不敢清理出来”。对此,大多数50多岁的龙潭人反问道: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不会出水也没有外来水源的泥塘子,在挖到大石蛋后竟从此积水,不会干涸?像今年这种干旱年,水井里的水都干涸了,大泥塘还有半塘水呢?

  龙潭有龙的传说,也被周围的村子从60年代传诵至今。但关于龙潭的由来,至今仍然是个谜。

  听完之后,我不禁问道李兜,“这故事又是你笔记本之中的?也是别人转述给你的?”

  李兜兜了一个圈子,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一脸骄傲的神情,反问我,“还想听一下,另外几件关于龙的故事吗?”

  

  第六十章 故事继续(上)

  

  我料到李兜会继续说,她所掌握的有关龙的事情。所以我欣然的点头。毕竟一路上开车索然乏味,听李兜讲讲她所记录的那些稀奇的事情,也算是一种消遣了。我又扭头看向了李兜,对她说道,“还请李老师多多赐教。尽量讲一些真实的事情,就像是你刚才说的那种,是别人口述形成。别讲什么传说了,传说我听的也不少。”

  李兜咧嘴一笑,回答说,“鹤哥放心吧。我们从事这份工作都是以事实说话。了解必要的传说是一定的,但是更多的是从他人那里,得到眼见为实的佐证。你以为我和夏姐一样,总拿传说唬人呢?”

  李兜调侃的说完后,便把身子探向了后座,在车后座一堆东西之间翻找了一下。很快,我看到李兜竟然翻出了她的那本笔记本。我心里暗笑,这丫头不论是到什么地方,都忘不了拿着她的本子。李兜将本子打开后翻了几页,给我讲述了三个他人叙述,由她所记录的有关龙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位交大的研究生讲述给李兜的,李兜便开始以第一人称读了起来。

  我曾经遇到过奇异的事件,虽然我相信科学,而且我现在是交大的工科硕士,愿意用无神论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但我还相信有灵异的东西存在。

  因为我确实有过这样的经历。下面就来讲讲。

  我来自农村。小时候特别顽皮,所以学习成绩也是起伏不定。那时初三刚中考完,自我感觉这次中考要泡汤了。

  我们村里有很多河,一到夏天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水里。

  那天下午,天气晴朗,我和另外两个伙伴一起游泳。这里有必要简单提一下他们。其中一个(以下简称A),家里很有钱,他爸是建筑公司的大老板;另外一个(以下简称B),家庭情况比较复杂,但要提一下他的妈妈,他妈是一个仙姑,就是一般人知道的自称可以降妖除魔的那一种,那时我并不相信,但不得不承认仙姑生意倒是很好。我,A,B三个人为同年出生,从小在一起玩,关系很好。

  由于天气很好,河里面游泳的人很多。忽然,一阵大风吹过,顿时乌云密布。天有不测风云,估计很快就下雨了。于是很多人都赶快上岸了,可是我们三个却互相打气道,不管今天天气怎么样,我们都要到吃晚饭时才上岸。当时我们三个人一起抓着一个救生圈,在河里慢慢的飘荡。紧接着,天开始下起雨来,河里面只剩下我们三人。突然,令我们惊讶的是,雨停了。慢慢的,又可以看到阳光了。

  随后,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突然在我们远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身影,我们三个人顿时惊呆了,丝毫不能动弹,我们只有张大眼睛,任它(他/她)慢慢的向我们移来,渐渐清晰了。

  是一条龙!我们三人都异口同声地叫道。

  真的是一条龙,以前只有在漫画,动画片里才能看到。可是现在它就在我面前,确切的说应该在东南方向,是我们转过来对着它。这条龙是青色的,身体悬挂于一片云彩之上,头正对着我们,尾巴在另一边。全长加起来大概有五六米。由于有阳光,可以看到它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且我还注意到它有四个爪子。它全身都在摆动,很象是耀武扬威。说实话,那时我们也渐渐不怕了,甚至觉得挺美的。

  也许大家以为,我们看到只是一朵形状象龙的云彩,或者是海市蜃楼。但我想说的是,它太真实了,根本就是一个活物。我甚至可以看到它的两根很长的胡须,还有牙齿。而且下面所见到的更能证明他是一条真龙。

  本来现在还算比较风平浪静,突然间起了波涛,而且浪越来越大。这时我看到突然从河里升起一条白色的“布”。那块“布”一样的东西,竟然吸起了河里的水,我能感觉到水平面在下降。我突然害怕了,因为我担心它会把我们一起吸进它的肚子。

  就在这时,岸边出现了一个人影。原来是要到了煮晚饭的时间了,那个人是来淘米的。

  这时,A突然对岸边那人大喊道,“快看,有龙。”那人起初便不信。真的有龙,我们三人都叫道。那人抬起头,望向空中,埋怨说,“哪里呀,看不见。”

  “就在那边。”A伸手指到。那人还是说看不见。

  这是B突然发话了,“我曾经听妈说,龙是不能指的,一直它就会消失。”

  顿时,突然空中发来一道很刺眼的光,等我们睁开双眼,“龙”已经不见了。

  当时我们突然感觉有点失意,甚至埋怨A为什么要指给那人看,又埋怨B为什么不早说。就在我们悻悻然准备上岸时,在正东方很远处眩出一道光,我们又看到了龙的身影,但很模糊。慢慢的,它消失在东方。他好像是来跟我们道别的。上岸后,我们曾经讲给很多人听,但一般人都认为我们合伙骗他们。

  当然也有相信的。一是B的妈,还说我们会有好运气。但又说因为A指了龙,就不会有好运气了,还有可能碰上一些霉运。二是我们村一个最老的老人,他说他相信有龙的存在。他跟我说,你想想看,中国自古把龙作为图腾(他说的是土话,但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在十二生肖里,别的动物都是存在的。这说明中国自古就有龙。

  不管怎么样,因为眼见为实,我是相信有龙的。

  后来想想,我真的觉得自己撞上了好运。那年,我竟然被全市最好的高中录取,直至后来读大学,到现在读研,感觉自己基本上一帆风顺。而那个A就比较惨了,初三读了两年,后来拿钱买了一个极菜的高中,然后高三又读了三年,实在没办法,只好又拿钱买了一个更加菜的大专。至于B,在一年夏天,他妈意外去世了。村里大多数人认为他妈泄露天机,得到了惩罚。现在B过得不是很如意,基本上是一个街头小混混。村里干部怕他可能会闹事,就硬把他拉去参军了。不管怎么说,我觉她妈似乎真的有点通灵异之物。

  其实以后我经常去找一些关于龙的传说,龙的来源之类的文章来看。《辞源》里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源》只是谈到它的奇异性,并没有说道它的存在性。在这里特别要提到《飞碟探索》,我曾经在这本杂志上得到过好多材料。它讲道,从古到今确实有很多人见过龙。据记载,黄帝的一个女儿是第一个见过龙的,所以第一副龙的图便是黄帝的女儿所作。

  其实我想,龙的形象在中国自从诞生以后,在我们心中龙的形象基本上都是确定的。所以。从古到今,刚好碰上一些人见过龙,又刚好其中有几个是画家,于是就有了龙的具体的形象,可是龙形象却始终如一,这说明仅有的几个画家看到的是差不多的。遗憾的是,我不会画画,当时又没有相机,否则我现在肯定是名人了。

  “工科生就是和文科生在叙述上有些差别,叙述的略有生硬。张琳比他叙述的生动多了。这个说的也太玄了。居然河里还飞出什么‘布’?这个是不是《西游记》看多了?”我打趣的对李兜说道。

  李兜脸上倒是没有什么笑容,只是说这样的叙述才够真实,不至于写意的太过书本化。

  随后李兜将笔记本翻过一页,开始讲述下面两个有关龙的故事……

  

  第六十一章 故事继续(下)

  

  看来李兜笔记本上记录的故事,全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也许为了尽量还原实际,所以她的记录也是第一人称。后面两个故事同样是这样。

  我出生在广东湛江雷州的一个小镇里。我读高中的时候,记不起当时是上课还是放假了,但很清楚地记得是下午四五点钟左右。因为当时我还在农村,一般我们农村人五点半就吃饭了。我当时看到龙之后不久就回家吃饭了。

  我们村高中面积并不大,所有的教学楼也不高只是一层,旁边村民的房子也不超过四米。我当时就在学校的唯一间小卖部里买东西。当时小卖部里只有老板的儿子。我买好东西之后,偏偏很不巧下起了雨。所以我就只好在小卖部里坐着等雨停了再回家。

  这场雨下得大约只有十分钟左右。雨一停,我马上就走出小卖部,可是,刚走出几步的时候。我眼睛斜视到在大约向上斜45度左右的上空,有一条金色的龙在缓缓飞行!我不知道用飞行来形容恰当不恰当,但是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那样。它的飞行高度大约是三四百米高。而且当时龙飞得很慢,更像是一种“飘”。我可以清楚地见到它像蛇一样匍匐前进,只是身体没有动,龙头探在前面,后面的身子都是弯曲的,而且还看到它身上有鳞、有爪子,龙尾时不时的前后摇摆。它全身呈金色,不是那种很正的金色,正确来说应该是偏铜色。龙的样子并没像一些图画中所画的一样驾着云彩。因为在我看来它飞得实在是太低了。

  当时我大约是看了十几秒钟,后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跑进小卖部告诉那个老板的儿子,叫他出来跟我一起看。因为当时我也想多一个人,可以证实龙的存在。可是我跑进去告诉他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死活不相信。也就没有跟着我出来。

  那时候经济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农村有电视的都是少数,更不要说有手机、或者是照相机之类的东西了。小孩子都有炫耀的心里,我第一个见到龙,当然想告诉更多的人这件事情。于是我只好自己又跑了出去。结果我跑出去时,还能清楚地看到龙在前进,但是能明显的感觉到,龙的前进速度快了不少。过了不到十秒钟,它就消失了。

  直到现在,连我自己也不相信当时看到的情形。那时的情况真的太清楚了,我能确定没有看花眼。所以应该不存在幻觉的成份。但如果说是,我看到的是其他物体,那它长得也太像传说中的龙了。

  到长大后,我对这件童年的记忆一直感到好奇而又印象深刻。可是每当我和其他人说起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当荼余饭后的话题来说说玩罢了。

  “鹤哥,第二个说完了,该最后一个了哦。”李兜对我说道,随即又马上开始拿着手里的笔记本念了起来。

  1944年8月,我父亲任佰金领着我和渔民老丛来顺、谢八等驾船出江打鱼。我们出江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几天,和我们一同出江的还有4只船、10多个人。

  这天早晨,我们的船只行进到了牡丹江南岸,突然发现陈家围子村后头围了许多人,估计要比陈家围子全村人还要多4倍。我们将船靠了岸,向岸边的一个人打听,那人小声地告诉我们:“黑龙江里的黑龙落到沙滩上了!”一听这消息,我们既兴奋又紧张,我父亲说:“鱼上不上网也不差这一会儿,走,看看去!”5只船上的10多个人就全上了岸,我们几乎是跑着赶到的。

  一看那场景,把我父亲那样的老“鱼鹰子”都吓呆了。但见一个黑色的巨型动物卧在沙滩上,它太大了!陈家围子的人用柳条子在它身上搭了个棚子,算起来得有20多米长。它有10多米长,头颈比身子细,头像牛犊子脑袋那么大,略呈方形,上宽下窄,头上没有杈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扁铲形状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约10厘米。脸形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还直抖动,嘴形特像鲇鱼嘴,又扁又宽,嘴有30多厘米长,闭着,看不到它的牙和舌。它闭着双眼,眼角围了一团苍蝇,它的眼皮一动,苍蝇就“嗡”的一声飞开了。它长着4个爪子,但看不准爪子有几个趾,因为爪子深深地插进了沙滩里,小腿比小伙子的胳膊还粗。它的身子前半部分粗,由于是趴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么高,估计直径得有1米多。后腿以后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细,但很长,足有八九米。整个形象就像个巨型4脚蛇,我们哪东北土话叫马蛇子。

  它通身是鳞,脊背上的鳞是铁青色的,足有冰盘那么大,形状和鲤鱼鳞差不多。肚皮和爪子上的鳞是粉白色的,瞅着比脊背上的鳞鲜嫩,并且略小于脊背上的鳞。脊背上的鳞干巴巴的,像晒干的鱼坯子。大群的苍蝇在它身上飞来飞去,它不时地抖动身上的鳞,发出干涩的“咔咔”声,每响一次,苍蝇就“嗡”的一声飞起来;声音一停,苍蝇就又落了下去。它身上的腥味儿极大,相距几百米远就能闻到。它身下卧着的地方已经卧出了一条长沟,身边的嫩杂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脚印是什么样子。

  陈家围子大概只有20多户人家,算起来总共也就60多口人,而在场却有300多人,原来,附近的任家亮子、瓦房子、尚卧子等好几个村的人全来了。他们有挑桶的,有端盆的,都拿着盛水的工具,统统由陈家围子村长指挥。村长不许大家管它叫“龙”,只能称“水虫”。听村长讲,昨天下午他还来过这里,什么也没有,今天早晨就有人看到了这个“水虫”,说明它是昨夜卧在这里,今早被人发现的。村子里组织陈家围子人搭起了棚子,然后让人挑水往“水虫”身上浇,水一浇上去,“水虫”身上的鳞就随之一抖,人们就这样一桶桶地往“水虫”身上浇水。谢八说:“快看,它的脖子多像马脖子!这家伙肥啊,要是宰了吃肉该多好。”

  看了一个多时辰,我父亲说:“走吧,明天再来看。”就这样,我们恋恋不舍地上了船。在船上大家还直议论,丛老说:“如果这个‘水虫’没有尾巴的话,那它就是黑龙江里的秃尾巴老李。”谢八说:“这一定是黑龙江里的黑龙,你没看它通身都是黑色的吗?”结果那一天,大家连鱼都没打好。

  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夜晚变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时缓时急。第二天一早转为牛毛细雨。我们5只船直奔陈家围子村后,赶到那儿一看,心凉了!曾经趴卧“黑龙”的地方现在只剩一条深沟,沙子里还留有浓烈的腥味儿。据当地人讲,“水虫”是半夜走的,怎么走的,到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因为下暴雨的夜晚不可能有人守候它。但我们清楚地看到,距它趴卧的沙沟东北处还有一条深沟,明显能看出是它站立起来时弄成的,这说明它极可能是朝东北方向走的,怎么走的,却是个谜。会不会是像飞机那样行进一段距离后鳞甲张开、腾空飞起来了呢?这只能是猜测。

  再后来我们打鱼到那里时,听当地人悄悄地讲,日本人封锁这消息,不准人们到处乱讲。以后就很少有人提起了,到如今已经40多年了,那动物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仍然不知道,但40多年前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天发生的一样……

  

  第六十二章 坠龙

  

  “这就是被许多人口口相传的东北坠龙事件?!”我有些吃惊的问道。

  李兜把笔记本一口,一脸骄傲的回答:“是的。鹤哥,你也听说过?”

  我告诉李兜,这件事我听过至少不下五遍了。小的时候四爷就给我说过这件事情,上大学的时候,我一个同学就是大庆人,他也给我说过好几次这件事情。所以我对这件事印象格外深刻。何况刚才李兜所讲的事情,几乎和我大学同学,当时给我讲的一模一样!只是叙述的口吻略有不同而已。

  我问李兜她这个故事是谁给她叙述的?

  李兜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对我说,这段故事其实并不是他人给她叙述,而是她从一本老杂志上摘抄下来的。但是她也亲自去故事中的陈家围子调查过,一些老村民的叙述,和故事中的事情几乎一样,所以李兜也就没有修改,还是保存了这个原本的故事。毕竟当时杂志中刊登的故事,要比村民叙述的内容,更加的严谨也更加的梳理。

  起初我也是对“龙”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我还清楚的记得,上大学的时候,那位大庆同学给我讲坠龙的事情后,我们整个一寝室还把他一顿埋汰,开玩笑的说他身为党员还来传播封建知识。可是后来的经历,让我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的认知必定是有限,许多东西根本不在人的认知范围之内。可是从几年前,那位姓吴的老首长,给我看的那张似龙的照片开始,我就对“龙”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虽然迄今为止,我也并没有见到真正的龙,可是比起龙来,这几年所经历的,更加诡异奇怪难以解释的事情,我都见得多了。所以对于“龙”来说,我在心里还是肯定它的存在。只是没有被大多数人认知一样。

  我一路上就和李兜聊着有关“龙”的事情,李兜聊起龙来,变的更加健谈。还把她以前考古时候发现的一些有关龙的信息也讲了一下。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李兜说她在发掘一座汉代墓的时候,从主棺旁边的一口陪葬的棺材中,发现的一段骨头。

  那段骨头看似像蛇骨一般,但是骨骼类型却和蛇有很大差异,李兜记得长度大约有两到三米的样子。最让人意外的是,这段骨头上还长有四条脚骨。骨头在棺材之中摆放的姿势,就是一条游走龙的样子。可是这段骨头没有头骨,只是一段身子的长度。因为没有头骨,只是一段身子的骨头,所以大家也不能肯定,这段骨头究竟是什么东西。

  不过,当时李兜的考古队中,有很多人都相信那段骨头,就是龙骨!也有很多人说,那可能只是类似于蜥蜴的一种较大型爬行动物的骨骼。后来那段骨头被当地的一家博物馆给收了。事情也就没有了下文。

  李兜那次回家之后,还特意请教了李老鬼,为什么陪葬的棺材里,会放置那种骨头?因为在以前的发掘中,陪葬的耳棺,一般都是人的尸首,或者就是金银玉器,那一次是李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发现,其他尸体的骨骼。

  可是李老鬼也并没有给李兜详细的说明,只是告诉李兜,让李兜以后在考古过程之中,一旦在遇到那种事情,让李兜尽量的避而远之。说是那东西煞气太重,李兜的八字属阴,容易犯太岁。李兜当时也问道李老鬼,相信有龙的存在吗?李老鬼回答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聊天之中,不知不觉的就已经下了高速,驶进莱州了。期间夕羽惠给我打了两个电话,叮嘱我们行车一定注意安全。此时外面天色已经擦黑,正好是下班的时间,外面的交通比较拥堵。可是雾气仍旧很大,而且感觉好像有点零星的飘起了雪花。车子在市里也没有跑的太快。

  我们到达李老鬼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的黑下来了。后趴埠村也是家家灯火通明,开始生火做饭了。

  我看到夕羽惠身上批了一件大衣正站在门口,朝我们行车的方向张望着。起初夕羽惠还以为,是李老鬼家的小伙计给我们当司机,后来才知道只有我们两个人去。夕羽惠也是有所担心,现在见我们俩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安全回来,夕羽惠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李兜刚一下车,就很有礼貌的笑着叫了一声“惠姐”。夕羽惠也点头示意,并问李兜去潍坊办事进展的顺利吗?李兜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回答夕羽惠说,“怎么说呢?还算顺利吧。起码要做的事情是圆满完成了。”说着李兜招呼了一下站在院子里候着的一个小伙计,让他有时间把车开到李星龙那里去。

  随后夕羽惠便帮着我把带来的东西统统拿了下来。李兜则帮忙背着两只暹罗猫,牵着泰迪犬。可能是许久没见到夕羽惠了,加上突然换了新的环境,两只猫看到她后,马上“咩咩”的叫了起来。夕羽惠兴冲冲的让李兜打开猫包,两个小家伙“嗖”的一下就爬到了夕羽惠肩膀上,靠着夕羽惠的脖子使劲蹭着。夕羽惠摸了摸两个小家伙的脑袋,又抖了抖猫包,两只暹罗猫倒是识趣,立刻又叫了几声便钻进了猫包里。李兜在一旁看到,都感到惊讶,说是从来没见过有人把猫训练的这么听话。夕羽惠只是报以标志性的微笑。李兜则快走几步,把胳膊挽到了夕羽惠的胳膊上,二人一边说一边笑的向屋子里走去。夕羽惠还不忘回头看看我,示意我快点跟上。

  我们并没有把东西直接拿回卧室,夕羽惠让把东西先放到了大厅里,因为晚饭都准备好了,吃完饭再收拾东西吧。两只暹罗猫和泰迪犬,也都交给了李老鬼家的小伙计。

  同样还是那件茶室,大茶几上已经摆满了好些菜肴,比起昨天和李星龙吃的烤鸡,今晚的饭菜要丰盛的多。夏夏带着大框的眼镜,正坐在一旁,专心的玩着手中的电脑,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几个进来。等我们走近之后,夏夏才抬头看了我们一眼,有些抱怨的对李兜说道,“兜兜,你是不是要饿死你夏姐呀?都什么时间了,怎么才回来啊?”说话间夏夏便收起了电脑,转而拿起了筷子。说是现为我们品品菜。

  李兜也不忘给夏夏解释一下原因,因为路况实在是太难走,所以我们回来的时候才耽误了时间。夏夏朝李兜摆了摆手,示意李兜先别解释了,让我们快点坐下吃饭,不然一会儿饭都凉了。

  夏夏和夕羽惠都对我和李兜今天的潍坊之行只字不提。反倒是李兜,主动说起了潍坊之行的事情。但是说的却不是九重子,而是张琳。说的重点也是我和张琳的久别偶遇。李兜还感叹世界太小。

  这种谈资是夏夏的最爱,夏夏听到李兜说完之后,坏笑着看着我,调侃的对我说道,“哎呦,我就说今天不是雷锋日,小爷怎么还当起雷锋来了。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哦。家都住的那么近,以前是不是偷着联系了呀?今天去是不是故意在我们家兜兜面前演戏呢?”

  我是真心佩服夏夏的想象力,什么事情到了她嘴里,死的都能说成活的了。而且一般夏夏说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夕羽惠都会在一旁跟着起哄,今天也不例外。真是应了那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三个人完全都忽略了我,自顾自的在哪聊了起来。说的还津津有味。

  可是说着说着,夏夏突然停口了,转而看向了门口。朝门口微微一笑。随即我看到门口忽然幽幽的走进了两个人,李兜也是抬头看了一眼,便对门口的人说了一句,“小叔,你怎么来了?”

  

  第六十三章 金手佛爷

  

  只见站在门口的那两个人一高一矮,大高个儿身高大约在一米八五左右,看上去很年轻,也就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他的身材较为魁梧,剑眉鹰眼高挺的鼻梁,削瘦的下巴,看上去就知道是少数民族,还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子。长得有点像新疆那里的维族人。

  而反观站在高个儿身边的那个人,简直就是和高个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的身高撑死一米六打头,本来身高就不高,并且他的身子还有点锅。贼眉鼠眼的样子,让人看到就不舒服。他的皮肤黝黑,额头上都有一条条的褶子。穿的更是衣衫褴褛,放在大街上都不引人瞩目那种。这两人站在一起,活脱脱的武家二兄弟,高个儿是武松,矮个儿是武大郎。

  听到李兜叫“小叔”之后,门口那个“武大郎”眯着眼朝李兜笑了笑,笑起来那样子都很是猥琐。之后他们那两个人便朝超级走了过来。

  “这俩人谁啊?”我小声的问道夏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3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2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叁号密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