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最漫长的那一夜(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蔡骏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01 KB   上传时间:2015-11-30 12:43:45

  四周寂静,布满树林,还有一地落叶,仿佛回到江南的公园。已近子夜,大门却敞开着,幽暗灯光下,聚拢着四个维族人,三个老头,一个年轻人,坐在地上聚会,令人狐疑。

  走进一看,才发现他们四个在打扑克牌,我和甫跃辉相视一笑。

  月黑风高。

  继续往公园深处走去,渺无人烟。古人说黑夜遇林莫入,我们两个是胆大包天。此处回头再看人民广场,似是两个世界,依稀眺见对面毛主席像的灯光。

  眼前出现一栋建筑。

  正面很不起眼,只有一层楼,门口有颗红星,像是苏联建筑,有块指示牌——喀什人民文化宫。

  我的心脏,不知被什么刺了一下,这个名字,仿佛从冰库缓缓解冻,苏醒,复活……像她的眼睛。

  绕到文化宫的侧面,才觉得规模不小,有个古朴典雅别具民族风的边门。

  我听到了笛声。

  颤音、滑音、叠音、吐音、飞指、换气,各种技巧,棒棒哒呢。

  甫跃辉讶异地看我,谁都不曾想到,在这喀什的黑夜里,整个中亚和维吾尔文明的中心,竟会突然响起江南的竹笛。

  这笛声,这旋律,我依稀记得,不,是永远难忘。

  鹧……鸪……飞……

  这首曲子,二十年前,我的“古兰丹姆”李晓梦,她最爱在燎原电影院街心花园的月夜下吹奏——而今那座电影院早被拆了至少十年。

  那指法,那气息,那节奏,还有特别的剁音,我记得一清二楚,少一分,多一秒,都绝不会搞错,在耳朵中,在心里头。

  是她吗?

  两年前,我梦到过一次“古兰丹姆”,突如其来,毫无理由。梦中的她长大了,依然有她的笛声,此刻耳边的《鹧鸪飞》。当时,我很恐惧,她会不会死了,才会给我托梦?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一直,一直,很想,很想,她。

  我的古兰丹姆。

  喀什的夜。

  从前,她不曾跟我说起过高台民居,也未提过香妃墓,更没有艾提尕尔清真寺,她只说起喀什人民公园,还有喀什人民文化宫,这是我的中学时代,对于喀什仅有的两处印象。

  古兰丹姆,我来了,用了二十年时间,走过五千六百公里,你还在吗?

  循着笛声如诉,我如鹧鸪飞似的,疯狂地在林子里寻找她,也许就在背后,某棵大树的转角,人所不见的黑暗里。

  我好想再见到你,哪怕你已嫁作人妇,儿女绕膝……我只想,对你说句话——

  二十年前,我托表哥叶萧,在他暑假回新疆跟父母团聚时,顺便打听一下喀什人民文化宫的李老师。

  表哥回来后告诉我一个秘密——

  李晓梦的妈妈,并非上海知青,而是当地的维吾尔族,曾在喀什非常有名的舞蹈演员,家住老城的高台民居里。李晓梦的爸爸,在工人文化宫当音乐老师,他俩因此相识。虽然所有人反对,他还是娶了她为妻,不久就有了一个女儿。李晓梦三岁时,她的妈妈死于难产。

  那一年,开始了知青回城的大潮。

  按照当时政策,李晓梦爸爸这种跟当地人结婚的,很难得到回城名额。李晓梦十三岁那年,爸爸托了许多关系,跟一个离婚的上海女知青假结婚,修改了李晓梦的身份信息,终于得到让她回上海借读的机会。只要将来亲戚们同意,就可以让女儿落户。

  这个秘密,李晓梦守口如瓶,这也是她从未提起过妈妈的缘故。

  而我的表哥叶萧,真有做警察的天赋呢。

  但我从未有勇气告诉过李晓梦。我怕她会立刻翻脸,永远都没得朋友做了。她是打心眼里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我想。

  后来,不知何故,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虽然,永远纸包不住火,但如果我不托叶萧去调查,在上海不会有人知道的。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吧,是我逼走了“古兰丹姆”,因为该死的好奇心,因为我喜欢你。

  对不起,这是我唯一要对你说的话。

  “在那里!”

  子夜,喀什人民公园的树林里,还是甫跃辉帮我发现端倪。

  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身影,在人民文化宫的屋檐下,端坐着吹笛子的模样。

  一点点接近,笛声越发婉转,轻微的悲怆。

  我抱住她了。

  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可想象,她月亮般的双眼,长长的睫毛,红扑扑的小脸,好像王洛宾歌里的人儿。

  那是二十年前的她,现在她会怎样?

  不知从哪里,亮起一盏灯,微弱光线里,只看到一个老头。

  晕,我怎么抱着一个老头,虽然没亲他,但总让人满面尴尬。

  老头是汉人,手里握着笛子,神情并不慌张地,看着不速之客的我。

  甫跃辉连忙代我道了几声对不起——虽然,我本就是来说对不起的,也许才是这次喀什之行的真正目的。

  老头继续吹笛子,鹧鸪接着飞,在喀什的夜。

  看着汉人老头的眼睛,忽然令我想起什么?

  喀什人民文化宫的屋檐下,我知道他是谁了,我猜。

  忽然,背后又响起某种声音。

  是维吾尔乐器,弹拨的弦乐,分明就是……对,黄昏时我在艾提尕尔清真寺边买的那把热瓦甫,就是这种音色与旋律。

  笛声还在,热瓦甫声也在,难以想象,这两种乐器,并不冲突,竟有管弦二重奏的效果。笛声如鹧鸪飞入夜空,热瓦甫声似流水潜入地底——宛如几天前,我在吐鲁番的高昌古城,突现个维吾尔老人,坐在一千年前的佛寺遗址里弹奏的琴声。

  终于,我看到了弹琴的人儿,是个维吾尔少年。不过十一二岁样子,戴着小花帽,坐在一棵大杨树下。浑然忘我,右手弹拨,左手按弦。竟比黄昏时我听到老艺人的热瓦甫,多了某种东西,就像魂。

  月光从云间洒出来。

  喀什人民公园,笛声与热瓦甫,我和甫跃辉,都会毕生难忘。

  我啥都没说,就连酝酿了二十年的“对不起”,也未曾吐出口,便匆匆离别。

  后半夜,回到公园门口,那三个维吾尔族老者和一个年轻人,还在地上打着扑克牌,不晓得是斗地主还是大怪路子?

  刚才吹笛子的汉人老头,就是李晓梦的爸爸?甫跃辉猜测道。

  大概是吧。

  蔡骏,你不用内疚的。

  喀什人民公园的夜空,笛声与热瓦甫齐飞。忽然,热瓦甫中断了几秒,或许是维族少年弹错了音?笛声还在继续,热瓦甫重新接上,但已今非昔比,琴瑟和鸣已被打破,两种声音怎样糅合,都变得异常刺耳,仿佛亲兄弟打了一架,

  甫跃辉接着说,刚才你说,李晓梦的爸爸和叔叔关系很差。

  我抬起头,看着喀什清亮的月光,再低头,看着自己拉长的影子……忽然,打了二十年的结,瞬间解开了。

  是啊,那个秘密,关于李晓梦的妈妈是维族的秘密,无论我还是叶萧,都从未向任何人泄露过。在上海,唯一可能说出去的人,就是她的叔叔啊。因为李晓梦读书与落户的问题,兄弟俩早已反目成仇。为把讨人嫌的侄女赶回新疆,不至于将来房子和家产被分杯羹,才到处说侄女的身份造假,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我呆坐在公园门口的栏杆上,却不曾减少丝毫的内疚,在最漫长的那一夜。

  走出喀什人民广场,我们在路边打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维族小伙子,放着巨响的维吾尔电声音乐。我说了句回喀什噶尔宾馆,不消几分钟就穿越喀什的夜,下车时收了五块钱起步费。

  第二天,告别喀什。

  9月19日,我从乌鲁木齐回到上海,连夜给表哥叶萧警官打了个电话。

  二十年前,那个秘密是他为我调查出来的,现在也应该由他来终结的为好。

  今晚,上海苏州河畔的家中,恰逢台风“凤凰”来袭。风雨声声,似有惊涛骇浪,令人怀念喀什,怀念干燥的阳光与清凉的月光。

  我接到叶萧的回电。

  根据户籍系统查询,李晓梦就住在喀什。她早就结婚了,丈夫是维吾尔族,有个十二岁的儿子,全家人开了个民族乐器行。她改了自己的身份证,在民族一栏标注的是维吾尔族。

  李晓梦变回了古兰丹姆。

  我吐出有二十年那么长的气,拿出喀什买回来的热瓦甫,手指抚摸五根琴弦,拨出几个清亮的音色,仿佛在说……

  你好吗?

  我很好。

  风雨带走黑夜

  青草滴露水

  大家一起来称赞

  生活多么美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波浪追逐波浪

  寒鸭一对对

  姑娘人人有伙伴

  谁和我相配

  等待等待再等待

  心儿已等碎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等待等待再等待

  心儿已等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最漫长的那一夜(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