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裙上之臣_分节阅读_第113节
小说作者:青铜穗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923 KB   上传时间:2019-04-05 22:23:38

  管速进来:“沈家那边五爷回来了。紫缃在外头等少夫人。”

  长缨站起来,少擎回来了?

  ……

  沈家已经准备开饭,在长缨去往霍家这段时间里,少擎已经洗漱完,在房里擦头发。

  长缨迈进门,问道:“有什么情况?”

  少擎将头发随便一绾,说道:“不去不知道,杭州海患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我潜伏在杭州知府与在码头日夜查探,发现光是前来骚扰的贼船就有七八艘之多。

  “另有零星倭寇也会时不时来闹腾两下,城里也被他们祸及了,但这种往往在卫所将士手下撑不了多久。

  “顾家跟太子的痕迹也搜罗到一些,你看看。”

  他拿出一卷纸塞给她。

  长缨信手翻了两下,只见大多是些无关痛痒的罪名,便是有两桩问题大的,也缺乏足够的线索可在短期内抓到确凿把柄。

  凌渊给她的只有一个月时间,显然是无法顾及了。

  “回头去六扇门里催催那几个人审得怎么样了?”看完她跟周梁道。

  翌日原本要去码头巡视,但因为霍溶给了宋逞在京动向给她,便哪里也未曾去。

  看完之后思绪又回到昨日凌渊话上。

  先撇去调职的事情不说,杨际曾经瞄上过她,这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凌晏舍命要保的卢恩与霍溶当初要保的钱滁都是詹事府里的人,而詹事府在经历那次动乱之后,杨际便想要再纳妃充盈后宫,钱家出事未久凌晏也出了事,事情都发生在那关头,也令长缨无法不深想。

  凌晏不愿把她嫁进东宫,后来她就果然没有被收入东宫,她背负忘恩之名离开了凌家,而后虽然历经了磨难,但这从点上说,她至少还保有了自由。

  她没有被动地卷入政斗漩涡,也得以还能进入军营,得到了如今的成就。

  那么,凌晏当初选择让她来当这个“凶手”,难道是有深意的吗?

  如果是,那么岂非可以证明,他当初在阵前突然暴怒,是真的在求死?

  长缨心血翻涌,如果他是真的在求死,那么原因呢?

  总不至于只是为了摆脱杨际让她脱离凌家?

  ……

  继程啸一案之后近来朝中议得最热的便是复通海运一事。

  宋逞是大儒,在士子之间颇有影响力。振臂一呼,近来这事便闹得朝上朝下沸沸扬扬。

  杨际与东平侯世子顾廉刚在前殿议过事,冯素就低眉顺眼地进来了:“殿下,有淮安来的秘信。

  “日前派去刺杀霍溶的侍卫全军覆没,至今没一个人回来,彭燮怀疑是遭了毒手,连夜遣人送了信来。”

  杨际提着的笔顿下,冯素便转身把来人带进了殿。

  杨际看完信,凤眸转寒:“霍溶不过是个昭毅将军,如何能敌得过十二名之多的宫廷侍卫?没有一点线索留下来,他也没有去查查因由?”

  来人道:“查过,毫无踪迹,甚至霍溶一切如常,都看不出来有遇到过刺杀的模样。

  “侍卫们到达湖州后是自主行动的,因此就连我们大人也不知具体何时何地下的手。若不是他们行动前有信传回淮安,我等连他们是否有过行动都不知道。”

  杨际执信沉吟。

  冯素道:“江南匪患多,会不会是动手之前先遭遇了什么意外?”

  杨际不置可否。看了眼来人,将信折起来:“南康卫近期如何?”

  “卫所里没什么消息传出来,凌渊与沈璎也按部就班,没发现有什么多余的接触。霍溶与沈璎要密切些。

  “——对了,”说到这里来人抬头,“凌渊前阵子去了趟杭州微服巡视,虽然很快回来了,但回来的时候身边护卫少了两名。”

  杨际双目微阖,神色明显又寒了些。

  来人下去之后,冯素转到杨际跟前:“霍溶不除,那凌渊便无法对沈璎再起心思,不拿沈璎绊住他,他只怕要盯上海面。殿下,要不要即刻再派人南下?”

  杨际捋袖:“这事太蹊跷,人可以派,但不急着再动手。”

  冯素垂首。

  “眼下要紧的是杭州。”杨际缓声,“吩咐下去,暂且让他们低调些。”

第173章 他想亲眼目睹

  周梁去了衙门回来,直接把赵捕头跟前的衙役带回来了。

  说是已经审过那日打斗双方,除去对汉子侵吞财物的数量有分岐之外,基本确认汉子所说无误。

  倭寇们也是近来被浙江都司的兵马打击得久未捞到大头,这才铤而走险进入湖州作案。

  一问人数也不算很多,不算很大案子。

  “要不要查?”周梁问。

  这种小案子,查的话其实得不到什么实际利益。

  长缨想了想,又问了句宋家那边情况。

  “照头儿吩咐的做了。不知道宋三爷会怎么样,但话是肯定传到他耳里了。”

  宋寓不是宋家四房的长子,与二哥宋寰感情最好。既然话已经传到了宋寓耳里,那把这动静弄大点便有必要。

  她便道:“咱们不查,宋家便不会觉得有什么要紧。你去衙门把案档转移过来,再去跟谭将军报备一下。”

  目前行凶的人都抓到了,再往下查,只能顺藤摸瓜把这伙倭寇全部端掉。

  但他们老巢在杭州,不在南康卫辖内,要查就得跟谭绍请批公函。

  正好谭姝音着人来请她过府,她便顺道直接去寻谭绍。

  谭姝音找长缨不过是许久没见她,找她唠唠磕,另则是她与未婚夫的婚期已定,过不多久也将回祖籍完婚。

  长缨难免有些突然,前世里她们是不曾久别的,这一世她选择不同,于是连长聚也不能了。

  长缨简单问了一下她的嫁妆,预备提前给她添妆,又说了些体己话。

  谭绍回来后她顺便就把公函请到手了,谭绍留下她:“听侯爷说你要调到中军都督府去?”

  长缨没料凌渊已经跟他说了,只好道:“他是有说过,不过还没有决定什么时候走。”

  顺着这话,她也就顺便把她将来要走的事先给他打个底。

  谭绍有些感慨:“老子一手栽培出来的将领,临了倒给吉山卫做了嫁衣裳!”

  长缨心底也十分过意不去,笑道:“谁也抹不去您的功劳。”

  谭绍便又笑起来,道:“你想好了就行。”

  于她而言最好的出路其实是留在远离京师的地方稳定拼搏,江南富饶,她又上进,即便不能深入朝堂也必少不了荣华福禄。

  去了离京那么近的中军营,来日日子哪里能平静。

  谭绍这是在委婉提醒她。

  长缨无法对谭绍坦言,也只能领了他这番心意。

  回府她交代紫缃准备去杭州,说完又道:“让吴妈做些钧哥儿爱吃的,再送到宋家去。”

  想了下,又转口了:“算了,还是我自己去。”

  ……

  城南这片多是书香世家,因着这里有座文庙,历代文人士子在此停留定居,逐渐地也成了气候。

  宋家所处的东山巷,沿途不乏粗壮的古木,青石板砖与爬满凌宵花的斑驳墙壁,连空气里都透着清幽雅致,不愧人杰地灵四字。

  长缨到来的时候宁氏正带着姑娘们在庑廊底下做针线,闻讯迎到了二门,自然有番寒喧。

  前院里玩耍的宋钧听到动静了,趴在窗口说了声“沈姐姐来了”,便开始四处找鞋。

  正躺在摇椅里读书的宋寓抬头:“哪个沈姐姐?”

  “就是上次在济安堂遇见的那个啊。”

  宋寓目光停住,眉间凝了一凝。

  长缨见了家老太太,又拜见了宋夫人,宋寓便带着宋钧到了二房,宁氏伴着长缨在前厅见了他。

  “听说将军前些日子在街头遇上了倭寇行凶,不知案子结了不曾?”见过礼后,他问道。

  长缨道:“前两日审出来倭寇们还有同伙在杭州,尚且未结。”

  “失盗的人家可查出是哪户?”

  “便是城西做茶叶买卖的于家。”

  宋寓听完眉间添了丝晦涩。

  当日出于对宋钧安全的考虑,事后他也着人到南康卫附近打听过,知道这位沈长缨将军是卫所里锋芒正劲的年轻将领,因此也郑重跟家里提及过她。

  后来宁氏约她看戏,在街头遇到了海患的事他也听说了,这几日关于杭州海患的消息频频入耳,听到她登门,他难免牵动心思。

  家里隔三差五收到京师消息,宋家在湖州虽然人脉上盘根虬结,但因着从文,患乱之事总归难以知闻详情。

  顾家与太子反驳宋逞提议,举的例证也是海患太甚,但前阵子程啸一案扯出太子利用漕运所作的勾当,谁又会他们的所谓举证放在眼里?

  但沈长缨又不同,如今五军都督府掌在皇帝手里,南康卫指挥使谭绍是广威侯傅家的部下,沈长缨又是谭绍的部下,她是不可能会倒戈顾家而故意夸大其辞的。

  如果海患既是她所说的严重,这通海运的事就不能不慎重了。

  “三叔三叔,倭寇犯到了湖州,会不会犯到京师啊?祖父和父亲都还在京师呢。”

  宋钧扯扯宋寓衣袖。

  宋寓抚了下他头顶,又问长缨:“既然审出来倭寇还有同伙在杭州,那这案子还会不会往下办?”

  长缨没有立刻回答。

  她今日有备而来,周梁暗地里已经使过劲,她需要实地来看看宋家对此究竟是何反应。

  案子肯定是要查的,不但要查,她还打算去杭州把动静闹大点,直接让宋家不得不去信给宋逞。

  没想到眼下宋寓竟然主动问起来,她也就不妨把这话题说下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5页  当前第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2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裙上之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