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小福女_分节阅读_第1426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 MB   上传时间:2021-11-06 18:58:27

  所以周立重就来了,他好歹读过两年书,又跟着小姑认过不少字,基本的字都是认识的。

  就算有些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他也能抱着小姑那本厚厚的辞海去查找,再不济还能问他媳妇。

  到现在,周立重不仅巩固了以前学的字,还认识了不少新字,可是……他也没胆量说就去科举了呀?

  先不说他是否真的会算数,就算会,他这狗爬一样的字,谁看得上呀?

  “明算……感觉还是立君去比较强些。”

  满宝:“……明算没有女子报名。”

  周立重冲着他姑笑,反正就是没有去的意思。

  满宝也觉得他考中有点儿困难,于是道:“你先学着吧,到时候我打听打听,看什么时候明算要的人多,你就去考一考。”

  白善道:“你可以回罗江县考。”

  白二郎吓了一大跳,吃惊的看着白善,“你要走后门?”

  白善忍不住拍他,“你说什么呢?我是那样的人吗?”

  白善和周立重道:“京城人多,识字的人也多,有的人考不上进士,也考不上明经,他们才会去选择秀才科、明书和明法,相比之下,明算要更偏僻些,少有人去考。”

  “但少有人考,也会有人去考,所以在京城,这几门都能取满人,但在小地方不一样。”白善道:“据我所知,罗江县连续几年都没人报考明算科,所以一直轮空无人考中。你要是愿意,回头我们可以教你。”

  “明算要考的书不多,也就《九章算经》三帖,《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各一帖,《缀数》六帖,《缉古算经》四帖,你把这几本书学会了,在罗江县肯定能过。”

  周立重眼晕,《九章算经》和《五经算经》他都知道,他和庄先生学过,但也只学了前面的一点,后面高深的他就不学的,庄先生也说他学这些够用了,结果现在……

  周立重咽了咽口水,看向他小姑,“我现在才开始学是不是晚了?”

  “不晚,”满宝道:“你才多大呢,人生要是干活儿到半百,那你还要再干三十年呢,学这几本书两年总学完了吧?”

  周立重连连摇头,恨不得把头摇下来给他。

  白二郎立即道:“你不能以己度人,这个,这个,最少得四年!”

  周立重连连点头,然后小声道:“说不定得六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殷或:“……明算出来,连品级都没有,做多算吏。”

  所以你们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第2455章 劝服

  大晋选官,制科就不说了,那就跟前朝的察举制差不多,地方推荐,基本上推荐的都是大家族的子弟,不然也是有权势之人的,只有极少部分会是有大名声,大才德的人。

  周立重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那就只能走常科。

  常科之中的进士、秀才和明经比较难考,就是最容易的明经,刘焕这个读了十多年书的努力一把才能过。

  剩下的明书和明法,书法太难了,都不用问周立重读了几年书,就那狗爬一下的字,估计主考官连卷子都不想看。

  明法也不简单,那么厚一本大晋律法得一字不差的背下来,更不要说还有旁的许多礼法制度要背,就是他也不敢说能背下来。

  而且明法科出来的多是进入刑部和大理寺为偏官,地方上的则是给县尉做助手,或是直接出任县尉。

  至于明算,地方上是给主簿做助手,比明法科出身的还要难以升迁,更不要说在京城这一块儿了,考明算,基本上是进入九寺六部三监的底下做不入流的吏员。

  再从吏员往上升迁,运气要是好,终身可能到达五六品的官阶,或是积累了一定资历后可以到地方上当县官。

  当年庄先生被国子监和重要的进士明经科拒之门外之后就曾想过考明法科,但后来名声太坏,他自觉就是考中了也很难出头。

  而一个低级吏员的俸禄是很少的,还不如去给人当幕僚呢,于是他就离开京城了。

  现在周立重没有升迁和养家的烦恼,所以白善建议他去考明算。

  他道:“要是能考中,你这粮种若是能种出来,那就是个大功,可直接升入司农寺。”

  到时候就不会是个不入流的小吏了。

  周立重问:“那要是考不中呢?”

  “那等你种出这一条粮食来,我就去给你走后门请功,”满宝道:“不过走后门要花钱,大概需要……”

  满宝掰着手指头算,然后看向白善。

  白善道:“一个员外郎,两万担粮食吧。”

  周立重脚都软了,立即摇手道:“不用,不用……”

  他咬咬牙道:“那,那我学学?”

  满宝就满意了,和他道:“我回头把书找出来给你,不懂的可以问庄先生,也可以问我和白善,立学他们肯定也学《九章算经》了,问他们也行。”

  老周家现在读书的人也不少了。

  周立重心虚虚的应下。

  殷或看看白善,又看看周满,最后看了眼冷汗直冒心疼粮食的周立重,决定还是不告诉他,若是想捐个员外郎这样的虚职是需要几万担的粮食,还不一定能捐到。

  但做吏员是用不到这么麻烦的,找个关系,先把人塞进衙门里当个捕快,再提到主簿手底下做个跑腿的小吏员,干个两三年就名正言顺了。

  以周满现在的人脉和人情,根本不用花钱。

  不过殷或憋住了没说,满宝和白善也不提,一旁的白二郎和刘焕却是真的不懂,于是周立重便以为只有这么一条路走,于是皮绷得紧紧地,感觉白面都不是那么好吃了。

  现在这些稻苗都还是秧苗,除了粗细和绿色的程度,也看不出什么来,因此她晃悠了一圈就回去了。

  白二郎就提议道:“我们明日去踏青吧。”

  刘焕道:“听说雍州有座庙,上面的景色不错。”

  满宝就打了一个激灵,立即道:“不去!”

  看到那座庙她就想起恭王的腿。

  白善就忍着笑道:“我知道有个地方不错,我们可以去那里跑马春游,今天准备些东西,明日我们野炊。”

  满宝这才松了一口气,连连点头,“就是,就是,庙嘛,京城就有,还能有护国寺大吗?我们就找个草坪跑马踏青就好了。”

  他们倒是自在快乐,一行五人美美的度过了这个难得的假期,雍州城里的马宏中在出城时又被拦住揍了一顿,他又受伤了,但这次却不敢留下养伤了。

  看王家这态度,只怕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马宏中心中焦急,因此急急地赶回并州,连伤也不养了。

  王四娘他们也要走了,王五娘和王五郎跟着一起回太原,倒是当事人王瑞乐要回京城。

  见她面色忧虑,王四娘就道:“你别担心,马家欺软怕硬,你现在不在他们手上了,他们肯定会抓紧了聪儿,绝对不敢对他不好。”

  王瑞乐道:“我知道,但还请四姐姐替我和马家传句话,孩子好,不管王氏那边怎么样,我这边多少还有一丝情分在,孩子若是不好了,我与他们不死不休。”

  王瑞乐说得平淡,王四娘便听出了她的决心,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你只管放心好了。”

  王承却不这么想,不满道:“六姐,难道他们拿住聪儿你还要继续和他们过不成?”

  王瑞乐平淡的道:“那要看他们等不等得起了,我如今在京城养病,是没所谓的。”

  她这病最短还要养四个月,要是恢复得不好,再养上大半年也是可能的,她等得,但马家等得吗?

  她要的,只是马家有一丝期盼,这样才不会狗急跳墙对她儿子做什么。

  王瑞乐目送他们走远,心中到底有了牵挂,难以安定下来。

  唐夫人伸手握住她的手,安慰她道:“别怕,马家以前是以为王家无人为你做主,这才敢为所欲为,经此一事,借他们十个胆他们也不敢对聪儿怎么样。”

  王瑞乐微微点头。

  唐夫人与她一起站在长亭下目送马车走远,半晌后道:“既然决定了和离,你和五郎那边就该走得更近些。”

  她道:“他虽是你大伯和大伯母的儿子,却也是你嗣弟,承继的是你父母的香火。”

  王瑞乐一下捏紧了手中的帕子,半晌后道:“大姐姐,你说,此事过后我们二房分家如何?”

  她父亲和亲大伯关系好,所以二房一直不曾分家,而且也来不及。

  父母在不分家,当年祖母一直都在呢,后来父母先祖母一步离开,祖母更不愿意二房分家了。

  但祖母现在已经不在,王承也娶了媳妇,但因为他是过继,伯母那边一直不肯分家,甚至一度想将这个儿子要回去。

  也是因为这些纷争,她和王承的关系这几年其实不太好,姐弟两个已经许久不联系了。

  唐夫人挑了挑眉,略一思索后道:“要是以前,我们大房自然不好插手你们二房的事,但此次崔氏做得过分,你又要归宁,不愿意住在一起也是应该的,我回头和父亲写封信,让他和叔父提一下。”

第2456章 候官

  王瑞乐就松了一口气,屈膝行礼道:“多谢大姐姐。”

  唐夫人笑了笑,拍了拍她的手后道:“六娘,要说苦,五郎并不比你好过多少,他这心里只怕比你还苦呢,崔氏做错了事,又是对着你,他怕是最难受的,回头你多与他写几封信,姐弟之间,一来一回,次数多了,感情也就回来了。”

  她道:“我记得以前,你们姐弟俩关系就很好的,比五娘和他还要好。”

  王五娘和王五郎可是嫡亲的姐弟。

  王六娘扯了扯嘴角道:“我知道。”

  王六娘和王五娘年龄相当,堂姐妹两个不过相差了三个月而已,而王承比她们还小两岁。

  当时王六娘的父亲王五郎还没发生意外,所以夫妻两个都还盼着再生孩子,当时王承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胖嘟嘟的最是可爱,五夫人很喜欢,听说常抱男孩子就能引得男孩儿来投胎,所以她很喜欢抱他。

  一来二去,才三岁的王六娘就和这个堂弟混熟了。

  再后来她父亲上战场出了意外,确定不会再有子嗣,她祖父母就总是喜欢把王承送到她家里。

  二房兄弟两个,兄长王培在家理事,王枫却出仕了,且官运还算亨通。现在王氏在京中的代表之一王绩,在当时是远远比不上王枫的。

  而且王枫还出自嫡支,大房那边虽与二房隔了一层,但也没少扶持他,当时家族的资源都微微倾斜向王枫。

  所以王枫没有儿子,在当时家族之中算一件不小的事。

  都不用他开口,他的父母就已经开口,二房他这一支是势必要过继的。

  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小王承,他是王枫嫡亲兄长的小儿子,不论是从血缘、感情还是年龄上都最合适。

  但崔氏不愿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42页  当前第14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6/19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小福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