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小福女_分节阅读_第1756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 MB   上传时间:2021-11-06 18:58:27

  “去县衙呀……”很多人踌躇着不肯走,“万一他们不分地,就把我们抓去做佃户咋办?”

  他们当流民有些年头了,一些县为了政绩也会招揽他们,却不会给他们分地,而是直接录上户籍,然后就带他们去找一些地主老爷,要是能被看上就招为佃户。

  可要交的佃租不少,算下来还是吃不饱,更不要说他们连房子都没有,那日子过的还不如做流民呢。

  而有的人很瘦,连地主老爷都看不上,最后还是得上街要饭去,但他们已经在户籍上,每年可是有税赋的,所以往往他们又得跑了当流民去。

  所以他们很光棍,便道:“大不了我们再跑呗。”

  “不是每次都那么好运的,上次大桥村那几个不就没跑掉吗?直接被拖去服役了,现在也不知道还活着没。”

  青年咬咬牙道:“我和老三几个先去,你们在街上等着,要是骗人的,你们就跑,我们几个有力气,脚快,更容易跑掉,到时候城外汇合。”

  众人应下。

  于是青年带着两个人一边打听一边往县衙去,其他人则在街角随便找个地方就席地而坐,有三个带着孩子的,干脆就把脏兮兮的孩子往跟前一放,让他们伸手讨东西。

  晚上吃的饭还没着落呢……

  三人到了县衙,却站在公告墙那里探头探脑的,没敢上前。

  三人都不敢上前,就只能躲在公告墙后头,抬头看到上面张贴的密密麻麻的字,三人一个字也不认识。

  青年叹气,“要是认字就好了,说不定都不用上去了。”

  站在县衙门前把守的两个衙役早就看到三人了,见他们探头探脑的,再一看他们身上那都快遮不住身体的烂布条,便按着大刀上前,喝道:“你们三个干什么的?”

  三人吓了一跳,很想转身就跑,衙役已经问道:“是我们县的乞丐还是外县的?”

  青年止住了后退的脚,咽了咽口水问,“县里不能有乞丐吗?”

  “有手有脚的当什么乞丐,白县令现在急需人手呢,你们之前在哪里乞讨的?”

  青年立即道:“我们是外县的,听说北海县这边招工,还给流民分地,这才过来的。”

  “分地?你们要想分地可不容易,不过招工不难,跟我进来吧。”

  三人对视一眼,抬脚跟着衙役进去,他们小心翼翼的左右看,问道:“那,不分地吗?”

  “我们县令说了,便是落户也得选优秀的人,我们北海县的地是要留给勤奋能干的人的,所以要分地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应工不难,现在我们县缺人呢。”

  “不知是什么工?”

  “你们能做什么工?”衙役嫌弃的打量他们,道:“你们也就能种地吧,走吧。”

  进了县衙往左一走,正巧碰见宋主簿,“宋主簿,您要外出呀?”

  宋主簿停住了脚步,看见三个青年,眼睛微微一眯,“这是来应工的?”

  “啊,小的这就带他去找赵吏。”

  宋主簿嘴角微微往下压,白善将统计招工的事交给了赵明,因为他得到重用,所以县衙上下都尊他一声赵吏,但县衙里姓赵的衙役和差吏可不少,宋主簿觉得长此以往,他这个主簿都要让给赵明了。

  衙役见宋主簿没说话,便连忙冲青年三个招手,“赶紧的赶紧的,这时间不早了,再不统计晚上你们连饭都赶不上了。”

  青年三个一听,立即跟上。

  赵明在一个小房间里,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张椅子,身后是一张挂起来的帘子,不过这个暂时没用处。

  看见三人,赵明便翻开册子,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哪一年生人,哪里人?”

  知道他们是流民后,又问道:“何时因为何事成为流民的,在来我们县之前在何处流浪,以什么为生?”

  然后才问,“有什么才能?”

  前面的问题还好,最后一个,三个青年都是一愣,“什么是才能?”

  “木工、建房子、修桥、摔砖会不会?”赵明道:“要是这些都不会,那种水稻,种麦子,种菜,养猪养鸭养鸡养牛养羊会吧?”

  三人连连点头,“种地我们会的,养鸡和养羊也会。”

  赵明就点了点头,“还有呢,就没谁会点特别的?哪怕是编竹子也算的。”

  三人摇头。

  赵明便给他们如实写,倒是为首的青年犹豫了一下后问道:“大人,会木工和种地的有啥不一样吗?”

  “工钱不一样,”赵明道:“有特别才能的,县衙给的工钱更高。”

  “那种地的多少工钱?”

  赵明道:“二十文。”

  青年眼睛一亮,问道:“自个做吃的,还是县衙包了?”

第3022章 抢工作

  “县衙包了,”赵明将写好的三块牌子交给他们,“看到了吗,这是你们的身份牌子,知道你们只是来找活儿干的,我们县令便暂时不给你们入户,这也是因为秋收快要结束了,接下来便是缴纳税赋,免得名册混乱。”

  三人闻言却是大松一口气,不入户好啊,他们现在也很害怕入户啊。

  “这牌子便相当于你们的户籍和路引,上面有你们的名字和年龄及相貌,只在北海县内使用,你们拿好了。”赵明道:“行了,拿着牌子去隔壁房间等着吧,一会儿有人领你们下去安置。”

  三人拿着牌子退出房间,只在隔壁等了一下便有一个差役来领他们下去,却是再巷子里转来转去,到了一个满是药香的地方。

  门很宽大,还有高高的门槛,一踏进去,里面正排队的人只是扭头看了他们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已经看完了手上病人的文天冬看见,便冲三人招手,“上前来吧。”

  差役就催促他们,“赶紧去。”

  三人不知这是干什么,但还是听话的上前了。

  文天冬给他们摸了摸脉,又检查了一下身体,然后道:“饿得太久了,不用吃药,是食物养一养就好,可以多吃粥和面条。”

  这话说的,好似吃东西是一件多容易的事似的,他们一路乞讨过来,能够保证每顿有的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差役却拿了他的诊断塞进怀里,然后冲文天冬讨好的笑,“文大人,您看他们身上脏兮兮的,是不是要给他们一块药皂?”

  他道:“我刚才仔细看过了,头发上的虱子特别多。”

  文天冬:“……你们县衙那边前不久不是才拿了一批走吗?”

  说起来那药皂还是周满让五月做的,一开始是因为来求医的人中,有好些身上都有虱子和红疹一类的东西,她便让人做了药皂。

  后来是县衙那边将县城范围内的乞丐和流民都登记造册,能干活的直接雇佣干活,不能干活的白善便送到育善堂里去。

  北海县也有育善堂,只不过县衙穷,就是路县令在时,也只能保证不拖欠钱粮,扩大是不可能了。

  但白善在视察过后,直接让人将育善堂左右两边的空地整理出来,修建起房子,再把之前的房子修一修,县城里乞讨的孩子,不论男女都送到育善堂,周满给他们养身体,他则请人教他们一些东西。

  那些孩子有些两三年都没洗过澡和头发了,周满去看过后,直接让人把他们的头发都剃了,换了新衣服新鞋子,用药皂洗了一段时间才好。

  所以最近医署接了不少县衙给的单子,为此周满还在县城里招了不少妇人进医署做工。

  大富家的也在其中,她扛了一袋皂角进门要去后院,文天冬看见皱了皱眉,连忙上前将皂角接下来,因为出乎他意料的重,他还整个人往下压了压,差点儿把腰给闪了。

  “……马氏,这种重活儿以后你别一个人去干,胡大郎呢,让他和孙大娘一起去帮忙。”

  胡大郎就是推着瘫痪母亲来就医的少年,孙大娘则是留在此照顾肺痨父亲的少女,俩人现在都在医署里帮忙,每天都有工钱呢。

  马大花笑了笑道:“这个不重,我自己就能干的,他们两个也自有活儿去干。”

  文天冬:“……你不要不听劝,现在你年轻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但等你再年长一些,腰背出了毛病你就知道现在有多错了。”

  马大花嘴上应下,但听进去多少就不一定了。

  候在一旁的青年听到,立即上前将那袋皂角扛起来,抬脚就往后院送。

  马大花看见,连忙跟上,“这边这边,这边送,哎呀,你怎么一个人就扛起来了……”

  青年将皂角放在了后院,然后快速的跑到前面找文天冬,和他道:“大人您看,我虽然瘦,但很有力气的。”

  他眼巴巴的看着文天冬,“我吃的也不多,工钱也可以少给一些……”

  所以您要不收了我吧?

  另外两个青年听到,也眼巴巴的看向文天冬。

  文天冬:……

  还要出门再抬东西的马大花听见,立即愤怒的看向他,忙和文天冬道:“文大人,他能干的我也都能干,我力气也不小的。”

  说到这儿她还有些怨气,“本来我可以直接扛到后院的,是您拦着把皂角放下来的。”

  文天冬:……

  一旁的差役见状,连忙拦住三人道:“瞎说啥,你们干活的地方不在医署。”

  他也不等着拿药皂了,催促他们道:“赶紧的,我们要出城去了。”

  文天冬就拦住他们,先去拿了三块药皂,记录在案后道:“头发要洗干净,换下的衣服不要用了,以后若是生病可以拿着牌子来医署治病,你们看病抓药不要钱。”

  既然是县衙招募的长工,那就算在县衙的账上了。

  差役就把他们三个拉走,直接往城外去,路上训斥道:“以为谁都能进医署啊,我们这些有本地户籍的且还难进呢……”

  青年愣愣的,问道:“刚才那地方就是外面说的可以免费看病的医署吗?”

  “是啊,不过你们非本县户籍,不然你们有青州的户籍也可在此看诊,都不是的话,现在看诊只能用自己的牌子,最后药费是要县衙这边出的。”

  差役将他们拉到城外,那是一块很宽阔的地方,野地上搭建了不少房屋,还有不少的人在走动。

  差役直接领着他们去第一个木房子里,和坐在里面的书记员道:“新来的,是流民,没有户籍,给他们发套衣裳鞋袜,你看着安排。”

  书记员将他们的身份牌接过去一看,发现没什么特长,便大笔一挥道:“那就去种地吧。”

  书记员给了他们一人一套衣服鞋袜,就叫来一个人道:“这三人归你管,带他们下去梳洗,明天开始下地。”

  那人就领着三人下去了,“你们叫什么名字?”

  为首的青年道:“我没有名字,我姓朱,家中排行老三。”

第3023章 规矩

  那人也习以为常,“哦”了一声后就道:“朱三郎啊,规矩你都知道了吧?工钱三日一结,我们种地的是二十文一天,县衙包我们吃喝。”

  他道:“别以为这活儿简便就偷懒,你往那边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42页  当前第17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6/19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小福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