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小福女_分节阅读_第1829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 MB   上传时间:2021-11-06 18:58:27

  周满指着信上的红批问,“这是你写的?”

  白善看了一眼后点头,“我的字你不认得?”

  周满没理他,而是看着那几行红批道:“你一下把盐价定这么低,只怕改革更加不易。”

  “我知道,”白善道:“但机会如此难得,这次要是不通过,下次想要再改革就更难了。”

  他道:“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有了晒盐法,制盐的成本大大降低,我压下的这个价格,各地县衙还是有赚头的,虽然少,但薄利多销啊。”

  “私盐屡禁不止,这是为何?”白善道:“就是因为官盐加上盐税和各地县衙的收益之后价格就变得很高了。可县衙本就是管理百姓的地方,并不是商号,也不当是为了盈利。官盐要是比私盐还便宜,那百姓还会去买私盐吗?”

  而当盐的利润降低到一定程度,又还有多少人会去走私盐呢?

  周满沉吟,半晌后却依旧摇头,“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对的,但你肯定不能这样和朝中的百官说,更不能将此心思昭告各地县衙,不然盐政改革更难实行……”

第3151章 盐政改革

  太医署和地方医署的建立和扩大,周满是每一步都参与的人,回头去看,刚开始谁都不看好太医署和地方医署,没有人觉得他们能将太医署做长久,更不要说真的开办地方医署了。

  一开始不过是皇帝愿意自掏腰包,太医署也有意义,诸臣这才勉强同意开办。

  所以周满太知道“同意”二字有多重要了。

  她道:“我们应该以小博大,先让他们同意再说。”

  白善目光就落在庄先生的信上,蹙眉道:“你是说魏大人的盐政还要再退一步?”

  周满摇头,“不知道,大人们的事我岂能断言,但我知道,你想要改变的越多,需要付出的就越多,不然就做不到。”

  白善也只是苦恼了一下便将此事丢开,他现在就是一个小县令,远在青州,京城的盐政改革离他还很遥远,作为一个小喽啰,他只要听命行事就好。

  但这个小喽啰此时正被朝中的大佬们不断提起。

  唐老大人同意盐政改革,却不完全同意魏知的改革方案,和他一样想法的老大人不少。

  皇帝实在是不想在大朝会上听他们争吵了,所以干脆找了个好日子把大家叫进宫里下棋喝茶,顺便吃个便饭,喝茶时大家就说说话,把这件事拿出来仔细的谈一谈呗。

  魏知认为可以将盐交给商人经营,他道:“如今天下商旅来往各处,由他们运输来往,比我们单独运盐成本要低很多,同样的,盐价也能够下降更多。”

  老唐大人皱眉道:“商人逐利,低价不过是一时的假象,将来他们掌握了盐路,只怕祸端不比现在的江南盐政差多少。”

  刘尚书却摇头道:“不然,我们只要掌握了盐场,他们就翻不出天去。”

  老唐大人依旧严肃着脸摇头,“不行,利润过大,到时候官商勾结,只怕百姓要求告无门了。”

  李尚书皱眉,“陛下圣明,又有御史台在,这种事怎会泛滥?”

  老唐大人就瞥了他一眼没说话,有些话当着皇帝的面不好说出口,见李尚书坚持,他便梗着脖子道:“纵观史书便知。”

  李尚书正要拉着他好好的问一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一直沉默的皇帝忙道:“行了,行了,朕知道,帝王未必圣明,昏君奸臣也不是不会在大晋出现,唐卿的顾虑不无道理,”

  皇帝拦住要吵架的俩人,顿了一下后又对老唐大人道:“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魏知点头,和众人道:“臣和刘尚书算过一笔账,若是发盐引给客商,由他们运营官盐售卖,每斗盐的成本至少可以下降五文,加上白善的晒盐法,两相结合,盐价可下降至五十文一斗。”

  与会的大臣们眉头跳了跳,总算知道江南一派的官员和世家为什么要和魏知太子死磕了。

  现在世面上的官盐基本上都是一百文到一百一十文一斗不等,这一改革,相当于把官盐一半还多的利润拿去了。

  官盐改制,价格压到售价五十文一斗,那盐场和卖盐的人还能赚多少?

  赵尚书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问道:“那盐税呢?”

  魏知道:“盐税从盐场中征收。”

  和现在一样,官盐出场盐场就要交税了,他们只把关好盐场就好。

  赵尚书道:“售价如此低廉,盈利更少,我们还能收到多少盐税?”

  皇帝道:“朕现在也收不到多少盐税。”

  他道:“盐关乎民生,自朕登基以来,本就是要轻徭薄赋,所以这盐税征与不征朕都不太在意。”

  大臣们沉默。

  皇帝扫了他们一眼后道:“但是朕不征税,盐价就必须平抑下来,除了成本外,官盐不该赚钱,不然赚的钱肥了谁的药包?”

  就好比现在,盐价那么高,但他却收到盐税。百姓一边要吃高价盐,他这个皇帝还财政空虚,想想就不开心。

  所以皇帝就两个条件,“若要收税,那税收必须切实的进入国库;不收税朕也能接受,那盐价中的税收部分就必须得砍去,让百姓得以实惠。”

  魏知直接道:“收税!”

  他道:“将税收固定下来,将来除非战时,不然盐税不能上浮,就是上浮也有范围。”

  皇帝眉头跳了又跳,他觉得魏知此举就是在防止他之后出现昏君加税官盐。

  皇帝忍了忍,没说话。

  魏知继续道:“所以臣才提议放开官盐市场,由商人运输售卖,朝廷可限定盐价范围,在边关和缺盐地区设立官仓,若有商人囤积居奇,由官府平价售盐、抑制盐价,除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设定盐场专卖……”

  魏知顿了顿后道:“现在青州北海县不就是盐场专卖吗?若是交给商人,那就是他们上门购买……”

  几位大人低声讨论起来,一直沉默的孔祭酒扯着胡子问道:“制盐的成本还能再下降吗?”

  魏大人立即道:“我认为还可以,这也是我提议商卖的原因之一,不涉及买卖,盐场可以有更多的经历去研究降低制盐成本。”

  孔祭酒翻了翻魏大人的折子,发现上面的数据还是去年太子从青州拿回来的,都过去一年了,以他对白善几个学生的了解,不可能没变化。

  于是合上折子道:“可以去信问一问白善现在制盐的成本。”

  他道:“五十文一斗,说真的,这个盐价还是高了。”

  众人:……

  连皇帝都看向孔祭酒。

  孔祭酒幽幽地道:“陛下,如今只青州一州便能代替整个江南的盐场,若是晒盐法广为流传,各地有盐卤的地方都可以试验此制盐法,您想想到时候市面上有多少盐?”

  皇帝微微瞪眼。

  孔祭酒道:“盐是关乎民生,但也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多了便价贱,但又和别的商品不一样,尤其靠海的地方,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

  孔祭酒抬起双眼,烁烁有神的看向皇帝,“陛下,既然要平抑盐价,那就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才好。”

  皇帝摸了摸下巴,兴奋的扭头看向魏知。

  魏知迟疑了一下后点头道:“臣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是陛下,盐税……”

  他看向刘尚书。

  刘尚书沉默着没说话,半晌去看皇帝。

第3152章 保护

  皇帝就大手一挥道:“民富便是国富。”

  他想得很开,“百姓有钱,遇灾遇祸时就算国库一时不凑手,他们也可自救,和钱放在国库中,再由朕用于百姓是一样的效果,所以不必在意盐价过低,大不了朕不收这个盐税便是了。”

  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还能怎么说呢?

  纷纷跪下行礼道:“陛下英明。”

  孔祭酒微微抬头看向斜对面的太子,见他脸上并无不满,心中微微点头,对他更满意了一些。

  算起来,白善也是太子的伴读,盐政改革也是他最先同意的。

  孔祭酒嘴角微挑,觉得储君终于有了为君的气度和胸襟。

  既然皇帝连税收都不在意了,那……

  老唐大人蠢蠢欲动的提议道:“不如盐铁专卖?”

  他道:“成立盐运司,专门负责运营官盐?这样一来国库不仅能有收益,也能控制盐价,让利与民,不比让商人再赚一层更好?”

  刘尚书精神一振,纷纷点头,“陛下,臣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魏知皱了皱眉,不太想成立盐运司,更想交给客商来售卖,商人逐利,他们比衙门更知道怎么节省成本。而且正如皇帝所言,国富不如民富,客商也属于民啊。

  魏知对商没有偏见,甚至愿意大力支持他们发展。

  老唐大人却正好相反,他认为世间多少罪恶都是因为利起的,而商人最逐利,虽然魏大人说了会让官衙平抑盐价,但老唐大人还是不太相信商人的品德。

  俩人各自阐述了一下各自的观点,以及他们坚持的优缺点,然后看向皇帝和其他人,等着他们拿主意。

  皇帝就沉吟道:“诸位爱卿以为呢?”

  孔祭酒道:“直接算钱吧,要是盐铁专卖,现在能给的售价是多少,除去所有成本,还能入库多少钱?若是交给客商,他们能接受的售价是多少,将来会不会大幅度涨价,还有,他们赚的是哪部分的钱?”

  他们必须得保证客商从盐上赚到足够的利润,不然这个政策肯定不能进行下去,到最后他们还是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这是他们绝对不允许的。

  太子坐在一旁微微走神,二选其一,也就是说,他们都答应改革盐政了,只是还没确定怎么改而已。

  太子挑了挑嘴唇,觉得江南的事十拿九稳了。

  果然,第二天的小朝会,魏知再提起盐政改革,反对者寥寥,有些人心中见状发慌。

  还未等他们打听到消息,皇帝便召集百官大朝会,提及在各地成立盐运司,官盐专卖的事。

  百官震动,一时都懵了,没想到盐政改革的动作这么大,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讨论,皇帝又让人搬出一摞折子,沉着脸道:“这是各地弹劾江南盐政的折子。”

  “盐,关乎民生,结果江南盐场去年一年竟然没有准备,今年该给各县的官盐临时毁约……”皇帝前段时间一直压着弹劾江南官场和盐政的折子,这会儿一并拿出来,让古忠把折子拿出来一封一封的念,坐着的百官冷汗都出来了。

  就是不太相干的唐大人都觉得心惊胆战,低着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

  偏偏皇帝点了他的名字。

  唐大人心中一滞,停顿了一下才从座位上站起来,出列躬身道:“臣在。”

  皇帝沉着脸道:“你再去江南一趟,查一下江南盐场因何失职,将所有人犯押回京城。着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协理。”

  刑部和大理寺御史台的老大纷纷出列躬身应下。

  皇帝这才起身一甩袖子离开。

  古忠匆匆忙忙叫了一声“退朝”后便忙去追皇帝。

  大朝会一结束,各种消息便飞一般的出了京城往各个方向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42页  当前第18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29/19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小福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