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小福女_分节阅读_第269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 MB   上传时间:2021-11-06 18:58:27

  钱氏拿出一弔钱,和小钱氏一起把这一千个铜板给分成了十串,一串一百。

  村长忍不住看了又看,见婆媳两个数得飞快,忍不住沉思,村子里很少能有人数数这么快的,哪怕是数钱。

  好像自从满宝念书以后,老周家的人数数就特别厉害了,有时候在村子里都能听到老周家的孩子一二三四……的数着。

  这桩事压在心头这么多年了,老周头自然也等不住,将衙役带来的包袱抖了一下,把里面的两身破衣裳和鞋子抖出来,将钱放进去,还有衙门给的告示单,然后就和村长一起往外走。

  站在门口,村长问,“你想找谁家?”

  “先去找来叔,看看他愿不愿意……”老周头已经想好了顺序,都是照着跟他家的关係亲疏来的。

  村长也没意见,点了点头道:“周虎家应该也没问题,还有大亮他爹那儿……”

  村长自然也想了一下,知道这几家跟老周家关係都挺不错,而且多少都受过周银照顾。

  老周头点头,顶着大太阳便先往来叔家去。

  而此时,满宝正有些闷闷不乐的低头吃乳酪,因为是冰过的,凉丝丝的,吃了好几口她的心情才算好起来。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都坐在一旁吃得津津有味。

  刘氏站在窗外看了一眼,转身走了。大吉沉默的跟在了后面。

  刘嬷嬷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到了正院,刘嬷嬷站在了屋檐底下,让丫头们跑泡茶,或是去拿冰盆,院子里的人一下就被她指使走了。

  大吉跟着刘氏入内,垂着手站在一旁。

  刘氏将手放到了桌子上,一封信被她按下,她拿过茶碗喝了一口,问道:“满宝有说什么吗?”

  “说衙役来报丧了,周家的人已经接了告示单,”大吉顿了顿后道:“满小姐抱怨来的衙役太贪,在周家又吃又拿,还言语不逊,她有些生气。”

  刘氏笑了笑道:“孩子嘛,有意气才是正常的,看来魏大人也只是在梁州做了布置而已。”

  大吉低着头没说话。

  初三那天,正是家里乱糟糟的在做生意的时候,一封信送到了他的手中,他一看那信的落款便知道是京城送来的,本来还犹豫着是不是要立即送到益州去,但见没有加急的字样才按捺下了。

  今儿上午刘氏刚回到家坐下,应付完了儿媳回到院子,大吉就悄悄的从学堂那里回来了,把一直随身带着的信交给刘氏。

  信是魏知派人送来的,里面有益州一事的最新消息。

  去年犍尾堰决堤的案子年前就判了一半,益州刺史闫大人被判了斩立决,抄家,三族之内流放;而底下还牵连出了无数的官吏,也都是砍的砍,流放的流放。

  而益州节度使和益州王的判决一直未下,朝廷为了这事前前后后吵了快一年,益州节度使黄大人一直被收押,而益州王则是被留在了京城,除了不能出京以外,他都人身自由。

  四月,皇帝终于判了,黄大人被流放,而益州王则是被训斥一顿,同时被收回了一个县的封地以做惩戒。

  魏知告诉刘氏,六月是皇太后千秋,皇帝是不可能砍益州王的,别说他们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犍尾堰的决堤和益州王有关,就是有……

  在没有叛乱的情况下,皇帝也不可能砍了益州王。

  刘氏捏紧了手中的信,半天才压抑住情绪继续往下看,信的最后,魏知告诉刘氏,他已经为周银安排好了新的来历,可以确保周家脱离这一事。

  但刘氏得保证周家的人要接衙门送去的文书才好,县衙认准了梁州死的是周银,那也要周家认下来才行。

  不然周家一口咬定那不是自家的人,县衙便只能再查,不可能强迫他们认下。

  可其实,七里村这里的情况反倒是最好把握的,周家人的心态,甚至整个七里村村民的心态都很好把握,只要抓住了他们想在这件事中想要的,想要达成目标就很简单了。

  而他们想要的也极简单。

  就是安全!

  果然,周家都没多犹豫就顺势应下了这件事。

  刘氏喝了茶,心情这才略微好一些,她将桌上的信收起来,打算藏好。

  这些东西,将来若是翻案都是证据。

  她安慰自己道:虽然前路依然渺茫,但她好歹知道了当年那对伸手帮她儿子的年轻夫妻是谁;还在朝中找到了一个有身份的同盟;现在还将周家从这件事中暂时摘了出来,让他们安全了许多……

  这都是好事不是吗?

  最主要的是,她的孙子在长大,很平安,很健康,还很聪明的长大。

  三年翻不了,那就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

  刘氏缓下情绪来,抬头对大吉道:“你平日跟紧了少爷和满小姐,别让他们太调皮,要好好跟庄先生读书……”

  大吉躬身应下。

  刘氏这才挥手让他下去。

  刘嬷嬷轻手轻脚的进来给刘氏添了一杯茶。

  刘氏对她笑笑,问道:“刘贵还在地里吗?”

  刘贵是刘嬷嬷的儿子,本来是在陇州管着庄子的,去年年底来会账,不知为何,刘氏将他留了下来。

  白家不远处的那几亩种着瓜果蔬菜的和些许麦子水稻的地现在就是他管着的,他悄无声息的在那附近起了几间石头房子,平时就住在那里,都没有住在白家的下人房里。

  那块地出去都是白老爷的田地,所以七里村的人基本都不过去,加上白家也没有在村里请人去修建房子,一直到开春后,村里人才后知后觉的发现那里起了三五间石头房子。

  一问才知道是白家建来住下人和养牛养羊的。

  村民们知道后都忍不住咋舌,觉着白家的牛羊住的都比他们人好。

  因为很少过去,所以没人知道,其实那边住着七八个人,平时只有一两个会出现在人前,其他人很少往村子里,或白家这边走。

  刘嬷嬷并不知道老太太在做什么,她也不会去打听,她只是躬身道:“在地里呢,说是家里种的甜瓜长了虫,正在捉虫。”

  “让他来一趟,我问问他地里的事儿。”

  “是。”

第453章 治丧(一)

  刘氏小心翼翼的用着每一个人,甚至都不敢让他们彼此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刘贵很快就来了,这一次依旧是刘嬷嬷守着门外,屋里说话的声音很轻,她哪怕是全神贯注的去听,也只能听到只言片语。

  但刘嬷嬷并不想听,她会往前走一点儿,直接坐到栏杆外头去,然后看着院子里盛开的花发呆,这样就不会听到里面的声音了。

  “……小的带着人仔细的翻找过一路上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东西,近来我们每日进山,开始搜地皮,打算一点儿一点儿的翻过去。”

  “那得需要多长时间?”

  “不知道,”刘贵低头道:“绵山很大,里头树木茂密的地方不少,连人都下不去脚,所以这样搜很慢。”

  刘贵没有说的是,想要在这一片山里找一包东西,比在大河里摸一滴水还要难,有可能这一辈子都找不到。

  刘氏闭了闭眼后道:“我知道了,你们尽心儘力就好。”

  “是。”刘贵悄悄地退下。

  刘嬷嬷看见他便笑开来,亲自送他出去,“天儿太热,你别总在外头晒太阳,多往树底下走一走……”

  刘贵应下,也关心了一下母亲,“您年纪也不轻了,才和老夫人从益州回来,也得好好的歇一歇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跟在老夫人身边也没做什么,就是捧捧茶,我自己都有小丫头伺候着,能辛苦到哪儿去?”刘嬷嬷看着他的脸道:“倒是你,我怎么瞧着你比初一那会儿更黑了?”

  刘贵嘿嘿的傻乐。

  刘嬷嬷愁得不行,“这才几天呀你就黑成了这样……”

  刘嬷嬷把刘贵送到院门前,就迎面撞见了三小孩儿,双方忍不住一顿,白善宝已经看到了刘贵,揉了揉眼睛,乾脆蹬蹬的飞跑过来,盯着他的脸问,“这不是刘贵叔吗?你什么时候来家里的?”

  刘贵笑道:“少爷您忘了,我年前就来了,现在后头那块地就是我管着的。”

  “啊?你放着家里的大农庄不管,怎么来管这几亩小地?”而且还悄无声息的,要知道在大吉以前,白善宝和刘贵可是最好的。

  他怀疑的看着刘贵,“你不会是犯错误了吧?”

  刘贵脸色一僵。

  白善宝见了却以为他不好意思承认。

  他歎了一口气道:“你犯什么错误了,要不要我帮你和祖母说说情?”

  “不用,不用,”刘贵连忙道:“少爷,我就是捨不得老夫人和您,而且我娘也在这儿呢,在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平时种种地,给老夫人跑跑腿儿。”

  白善宝便转了一下眼珠子,道:“要不,我把你要过来,你来替我当庄头怎么办?”

  本来只是站在一边发呆的满宝一听,不乐意了,庄头怎么能随便换呢?

  于是伸手拽了一下白善宝的衣角,白二郎也不太乐意,他跟白庄头玩得还挺好的,才不想换人呢。

  而且这个刘贵一看就是凶巴巴的,他不喜欢。

  白善宝也反应过来,有些苦恼的皱着小眉头。

  刘贵笑着拒绝,道:“白庄头小的也知道,他做庄头老实,且他是老夫人给少爷的,少爷怎能不通过老夫人就换了呢?”

  白善宝摸着后脑勺嘿嘿的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有些惋惜的看着刘贵和刘嬷嬷走远,“刘贵叔很厉害的,他什么都能做,我在陇州时被欺负,好多次都是他帮我找回场子的。”

  说罢瞥了一眼满宝,意思是,不用他你会后悔的。

  满宝却道:“可白庄头也没做错事呀,你突然换下他,他多伤心,而且庄子里的长工不服管怎么办?”

  她道:“我家里的事,只要领头,我爹都是叫大哥,我娘都是叫大嫂。从不会让我二哥和二嫂他们越过大哥大嫂去,我娘说了,只有这样,我大哥大嫂才能指使得动家里的人。”

  白善宝惊奇,没想到他们家这么小还有这样的讲究。

  满宝却道:“比如我四哥,他就不喜欢听我二哥的话,我五哥和六哥也不喜欢听四哥的话。”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去正院里拜见刘氏,刘氏稀罕的拉着三个孩子看了又看,然后道:“你们先去休息,一会儿醒了吃些点心再去上课。下午下学了再来家里,我让厨房给你们做好吃的。”

  满宝先应下了,但其实下午一下学她就和白善宝说了一声跑回家里了。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她肯定要回家看一看的。

  但经过一个下午,老周家人的情绪都已经稳定了下来,老周头甚至已经拿到了签好字的具保书。

  他和钱氏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得去买一具棺材回来,他小声的道:“到时候我们连夜把他们的尸骨起出来放好,对外只说放的是衣服。”

  钱氏点头,问道:“那摔盆打幡……”

  老周头想了一下道:“让老六去,他年纪最小,要不和老大老大家的商量一下,他们要是答应,就让大头去,满宝也穿上孝服……”

  老周头的声音几不可闻,“以后二郎的祭扫肯定是大头来做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42页  当前第2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9/19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小福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