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网游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网游之全球在线_分节阅读_第884节
小说作者:笙箫剑客   小说类别:网游小说   内容大小:3.24 MB   上传时间:2018-03-02 13:30:20

  类似的例子,在华夏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上简直不胜枚举。

  战役地图的临安城,注定要书写一段传奇历史。

  …………

  一夜之间,整个临安城都动了起来。

  在生死存亡面前,人们只嫌时间不够充足,恨不得蒙古大军晚点到来。

  这当然是一厢情愿。

  战役第二十天,前线探马回报,忽必烈已经从三合城出发,正式亲征。按照行军速度推算,最迟明天早上,忽必烈一行就将抵达前线。

  消息一出,整个临安顿时处在一种既忙碌又不安的情绪中。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难当头,有慷慨悲歌之士,就会有渣滓、流毒出没,趁乱而起,四处作乱。

  城中各处都有地痞流氓趁乱打劫,甚至有人当街**妇女,再加上潜伏在城中的蒙古密探趁机散播各种流言,临安城大乱。

  欧阳朔得到消息,根本不作他想,安排神武卫出击,在城内巡查,但有发现打家劫舍者,调戏妇女者,散播谣言者,不做审查,就地正法。

  乱世之中必须要用重典,在欧阳朔的铁腕治理之下,神武卫很是杀了几批地痞流氓,总算是再次稳住城内形势。

  忙乱中,眼瞅着就到了最终决战时刻。

  …………

  战役第二十一天,临安城。

  零点刚过,刚沉睡不久的临安城就悄悄苏醒过来。

  “吱~~嘎~~”

  浓墨一般的夜色中,北城门的吊桥被缓缓放下,接着城门大开。城内附近的街道上,早已悄悄聚集其一队队的大军。

  街道两侧以及城头上,依次点起一个个火把。在郭子仪的统一指挥下,一队队军队借着火把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迅速前行,依次通过城门。

  先是骑兵,再是步兵。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没有引发什么骚乱。等到二十万大军悉数在城外列阵完毕,已经是早上七点,太阳刚刚升起,光芒四射。

  城外北郊,二十万大军按照四大方阵列队,军容鼎盛。

  阳光照射在士兵的铠甲肩头,照在长枪的枪尖,煜煜生辉。

  只有从高空俯瞰,才能真正看清二十万大军的布阵。左右两翼,分别由恶来、赵庄两位猛将,各领五万精锐骑兵。

  后军,由以防守见长的老将廉颇亲自统领五万步兵压阵。

  最奇特的还是中军。

  中军最前面是两万五千名落凤城骑兵,中间则是两万五千名大夏禁军,后面则是许褚统领的三千神武卫。

  欧阳朔一身戎装,骑着亚神兽小青,赫然站在神武卫中间。

  也就意味着,欧阳朔这次也要亲征。

  一开始无论是凤囚凰,还是恶来、贾诩等人,都不赞同欧阳朔亲征,但欧阳朔有他的坚持。

  自大夏开朝立国以来,欧阳朔身为夏王,已经很少亲征,就算出征也从不真正上战场厮杀。

  但这次不同。

  不知怎的,从来到战役地图开始,欧阳朔体内的杀气就不受控制地活跃起来,见识蒙古人的残忍手段之后,恨意化作杀意,更是无可遏制。

  欧阳朔必须在战场上将这股杀气释放出来。

  曾经的欧阳朔也热血澎湃过,他不希望登上王位之后,血变冷了。

  除了个人因素,欧阳朔亲征也是为了配合贾诩提出的作战计划。身为顶级谋士,贾诩的计谋当然不止是救下被蒙古人裹挟的十万百姓那么简单。

  那只能治标不治本,不足以扭转整场战役。

  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战斗,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击杀伯颜一样,将忽必烈干掉,至不济也要给予忽必烈重创,将其吓退,主动撤军。

  为此,贾诩制定了一整套的作战计划。

  城外的二十万大军就是执行这一计划的核心力量,而整个计划中又需要一位关键人物,负责最后一击。

  无论怎么看,欧阳朔都是最佳人选,除了个人战力摆在那,欧阳朔手里还握着两件秘密武器。

  就算如此,凤囚凰等人还是不赞同,直到欧阳朔展示身上带的替身娃娃,才终于说服凤囚凰等人。

  军阵中,被神武卫重重护卫下的欧阳朔遥遥望着北方,喃喃自语:“忽必烈吗?就让我们来一场王与王之间的巅峰对决吧!”

  欧阳朔体内的血液开始渐渐沸腾起来。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王对王,将对将

  上午八时,忽必烈如期而至。

  随忽必烈一同来的还有驻扎在三合城的二十万大军,忽必烈的金色銮驾被大军重重护卫着,既惹眼又气派。

  张弘范骑着黑色战马,侍奉在銮驾左右。

  大军前面则是十万裹挟而来的汉族百姓,一样的面黄肌瘦,双眼无神,一样的破衣烂衫,骨瘦如柴,一样的惶恐不安。

  自蒙古攻宋以来,整个华夏大地都在蒙古铁蹄下呻吟,无数华夏儿女惨遭蹂躏、杀戮,整个民族都在经历着一段黑暗时期。

  历史上元朝灭宋之后,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实施四等人制度,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三等汉人并非指汉族人,而是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大理人,再就是东北的高丽人。

  四等南人,就是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百姓。

  也就是说,真正的汉族百姓处于整个王朝的最低一等,承受着种种不平等的待遇与歧视,与奴隶无异,比如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以及夜间走路等等。

  元朝对汉人的兵器管控更是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每十户汉人只能合用一把菜刀,还要供养一个监视他们的蒙古兵。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须送给蒙古人。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

  元朝律法还规定,杀蒙古人的偿命,杀色目人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而杀死一个汉人,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

  遇到征伐战争,差别待遇较平时更甚,像1286年为了进攻安南,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收。

  甲主以上的地方行政长官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贿赂够多时,则由中亚人担任。

  蒙古官员大多数是世袭的,每一个蒙古行政长官,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采邑,汉人则是他的农奴,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

  蒙古皇帝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像奴隶一样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

  南宋灭亡后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每户以五口计,一次就得到五十万个农奴。

  蒙古人甚至可以随意侵占农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或者正是如此残暴的统治,元朝仅存续九十八年,就被明朝取代。

  …………

  上午八时一刻,忽必烈的銮驾被迎进北大营。

  见过北营守将之后,忽必烈离开銮驾,登上北大营的指挥塔,一眼就看到南宋集结在城外的二十万大军,眼神一凝,说道:“倒是有些气魄!”

  南宋阵营的这一举动同样出乎张弘范的预料,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我们是按原计划攻城,还是先解决掉眼下的敌军?”

  “按原计划行事!”忽必烈倒是豪气,“北面留四十万大军坐镇即可,剩下的三十万悉数往其余三面调配,务必拿下临安。”

  “诺!”

  按城内密探此前传来的情报,南宋阵营刨除城外的二十万大军,城内仅剩十四万步兵。一旦城破,大军进入城中,这些部队根本不足为虑。

  至于南宋刚招募的新兵,更是没被忽必烈看在眼中。

  攻打南宋至今,南宋百姓在忽必烈眼中就是软弱的代名词,逆来顺受,毫无血性,任凭蒙古人如何驱使都不敢反抗。

  这些的百姓,又如何能诞生出坚强的军队。

  忽必烈的看法虽然有失偏颇,却也切中要害,南宋偏安一隅久矣,百姓早就远离战争,国民身体素质普遍偏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只是忽必烈不知道的是,人在绝望中可也能爆发出让人胆寒的能量。

  …………

  很快,蒙古大军在张弘范的调配下四散开来,随行的十万汉人百姓也被分成三路,向临安东西南三面城墙赶去。

  等到上午九时,四面的蒙古军阵已经一一就位。

  “攻城!”

  随着一声令下,汉族百姓像牛羊一样被蒙古骑兵驱赶着前进,走慢一步,就会被当场射杀,场面极度血腥。

  受此刺激,百姓一边哭喊着,一边推搡着往城门涌来。

  说也奇怪,临安东西南三座主城门的吊桥均已放下,可供汉族百姓通过,但是城门却是紧闭,不知何意。

  负责监督的蒙古骑兵见了,正准备来一轮齐射,以此逼迫敌人开城。

  就在此时,城楼上落下一对横幅,上面用鲜红的大字写着,“同胞们贴墙走,由北城门进。”

  于此同时城头有将士不断喊话,指引百姓往北城门汇聚。

  这一下搞的蒙古骑兵有些摸不清头脑,立即上报,很快就传到张弘范耳中。此次攻城,忽必烈并不亲自指挥,全权交给张弘范。

  这对张弘范而言,已经是莫大的殊荣。

  张弘范得报,眉头一皱,心中并不如何惊讶,他也算跟异人军团打过几回交道了,知道对方不是易于之辈,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就范。

  关键时刻,必须上点手段。

  “传令下来,允许骑兵自由射击,逼迫百姓冲击城门。”张弘范下令。

  “诺!”

  军令一下,城外百姓就遭殃了。

  蒙古骑兵弓马娴熟,射杀手无寸铁的百姓还不是一箭一个,前后不过十分钟时间,队伍最后面的百姓就成片倒下。

  鲜血刺激了这些百姓的求生欲望,他们一个个不要命地往前冲,有的不断拍打城门,嘴里哀嚎着:“放我们进去,放我们进去!”

  他们只想着躲避来自身后的威胁,却无暇去想,一旦城门大开,蒙古骑兵长驱直入,会对城内同胞造成怎样的灾难。

  在死亡面前,人都是自私的。

  也有那机灵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沿着城墙根往北城门跑去。

  蒙古骑兵见了,当然不会放过他们,射杀重点一下转移到那些企图逃走的百姓身上。真让他们走了,怎么迫使南宋打开城门。

  因为百姓贴靠着城墙根,想要射杀,蒙古骑兵就必须再往前靠。这一靠,立即就进入守军攻击范围之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6页  当前第8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84/11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网游之全球在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