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伐清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灰熊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652 KB   上传时间:2013-05-26 14:19:47

  但邓名看到狄三喜低头看了看那封信上的印章后,没有撕开而是抬头瞥了自己一样,眼神中露出一丝疑惑——没错,邓名确信是疑惑。

  “李千总是什么时候接到命令的?”狄三喜问道。

  “动手!”邓名用一声大喝来回答他的问题。

  ----------------------------

  笔者按,周末没双更,今天更新小七千字吧。

  第四十三节 挫折

  邓名喊出“动手”这个命令的同时,双臂猛地一用力,就把狄三喜面前的桌面掀翻,桌面连同上面的笔墨、印信一起劈头盖脸地向坐在后面的狄三喜砸去。猝不及防的狄三喜只觉得眼前一黑,本能地伸手一拦,被扑面而来的东西砸得向后仰去,连同座椅一起摔倒在地。

  邓名掀翻桌子后就跳上前去,见被桌面盖在后面的人正挣扎着爬出来,就飞起一脚踢中狄三喜的面门,后者大叫一声,捂着脸在地上乱滚。这时邓名背后已经响起一片喝骂厮打声,他看也不看后面一眼,盯住了狄三喜,就扑过去按住他,顺手从地面上抄起对手的将军大印,没头没脑的就又是几下狠砸。

  这时从身后抢过一人,正是邓名的贴身卫士武三,伸手帮着邓名抓住狄三喜的手臂反扭到背后,膝盖顶住目标的腰眼。制服了狄三喜后,邓名才有工夫回头看去。屋内几个狄三喜的卫士都被周开荒他们打翻在地,这些人本来就少,而且由于邓名和狄三喜争执不断,他们一直看向两人的方向,对身后虎视眈眈的周开荒等人没有什么防备。刚才邓名掀桌子的时候,这些人都吃惊得一时没反应过来,等一、两秒后想过去拉邓名的时候,他们背后的周开荒等人早就扑了上来,一通乱拳就把他们尽数打得倒地不起。

  守在门外院子里的卫兵们听到里面大乱,又一次集体冲了过来,不过由于有刚才被喝退的先例,这次他们动作稍慢,等头几个人冲到门口的时候,邓名这伙人已经把屋内的全数制服。看到屋内一片狼藉的场面,这些士兵们的头脑里也是一片混乱,完全闹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吴三这时也跑过来,和武三一起把狄三喜拖到厅中,抽出腰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见状门口那些卫兵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一个比较机灵的人大着胆子冲邓名叫道:“总爷,我们狄将军是真心投降啊。”

  狄三喜现在满脸是血,正不停地顺着脸颊往下流,听到手下士兵的这句辩解后,他惨笑了一声,抬起头张嘴对着邓名说道:“你们不是……”

  听见狄三喜张口说话,邓名回头就是一拳,重重地击在狄三喜的嘴上,后者闷哼一声,还没来及说出来的后半句话又被捶了回去。

  眼下的形势并不是邓名预想的最好情况,他本希望能利用狄三喜把所有主降派军官都聚集过来,然后一股脑统统收拾掉。那样建昌这里的三千庆阳军就失去了主心骨,到时候再把冯双礼放出来就圆满完成任务,但不知道为什么狄三喜突然起了疑心——事先邓名就仔细考虑过,若是对方心中起疑,就会开始询问自己接受李国英命令细节,而任何细节都可能导致邓名彻底暴露,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只有立刻动手。比如这个接受命令的时间问题吧,邓名可不知道狄三喜到底是什么时候和吴三桂取得联系的,如果自己报出来的时间比狄三喜和吴三桂达成协议还早,或是时间几乎差不多,那立刻就会露馅。

  现在狄三喜已经看破这群人的身份,但没能说出真相就被邓名制止,封住狄三喜的口后,邓名回头冲着那些卫兵喊道:“若是真心投降,为何不听川陕总督的命令?”

  “我们没有不听。”被周开荒按住的一个狄三喜亲卫挣扎着叫道,语气里全是委屈:“总督大人来信里不也是要我们听平西王的命令么?平西王已经派一队人来建昌了,昨天他们一个信使还到了,说再有三天就能到这里,要我们做好迎接准备。”

  “平西王的信使怎么说的?”邓名瞪着那奋力争辩的俘虏,大声质问道,心里暗暗吃惊:原来狄三喜居然已经和李国英联系过了。

  背后狄三喜这时又扭动了一下,但他嘴里都是血,没能吐出一个字只是发出几声咕噜。

  那个亲卫满脸都是愤怒,把昨天清军来使的话原原本本地跟邓名说了一遍,这批人本来是驻扎在建昌东南方向的东川府附近,接到昆明的命令就急忙赶来,全队有八百人,由一个游击带领,这支军队会帮助狄三喜控制建昌的几万民夫,同时协助他监督这些民夫,把储存在这里的粮食一起运去云南——昆明现在急需粮草。

  “但是重庆也需要粮草,总督要我把这批粮草运去重庆。”邓名作出一副凶恶的样子,骂道:“空口无凭,我又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在骗我,是不是真有其事?”

  “平西王的人马上就能到,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了。”和邓名对答的狄三喜亲卫越说越是气愤,现在他脸上、身上被打伤的地方都在火辣辣地疼,嗓门也越喊越高:“我们诚心归顺,贵使来了就又打又骂,这是待人之道吗?”

  “哼,那这两天之内我怎么知道你们不是在骗人,老子可不能把命交在你们手里。”邓名稍微放缓了些口气:“那好,这两天就让狄将军陪我住在衙门里,两天后若真有平西王的使者来了,老子再给你们赔罪,认打认罚。”

  说完邓名就指着那个和他说话的人下令道:“放他出去,剩下的都先捆起来。”

  放这个人起来后,邓名又威胁道:“带着你们的人离开县衙,这两天只要送饭进来就可以了,不要耍什么鬼心思,你们的头可在我手里。”

  “我们能有什么心思?”那个亲卫气哼哼地站起身,看看邓名背后的狄三喜,后者脖子上还架着一把刀,这个亲卫鞠了一躬:“大人,小的先出去了。”

  邓名回头瞥了一眼,见狄三喜又惨然一笑,不过这次他没试图说话。

  这个亲卫刚离开,邓名就使了一个眼色,李星汉跟出去看了一眼,迅速地跑回来报告:“先生,他们在院子里远远的正站着商议。”

  “好,我们瞒不了多久,建昌这么多人肯定有脑子好使的。”邓名回头盯着狄三喜,低声喝问道:“庆阳王在哪里?”

  狄三喜低头狠狠地吐出了一口血,抬头迎着邓名的注视:“你们是成都派来的么?”

  邓名也不废话,手里的大印一挥,就又把狄三喜牙砸掉了两颗,让他再次说不出话来,武三用力地把刀往下一按,狄三喜的后颈上已经渗出血来。

  见状还在屋内的几个狄三喜的卫兵都开始用力挣扎,但他们身旁的看守早就把他们的嘴都堵住了,没有让他们发出声音来,他们表现出来的对狄三喜的忠心让邓名感到满意,他挑出了四个不顾钢刀在颈、挣扎得最激烈的人。

  “我一会儿数三声,数到三的时候你们一起回答我庆阳王在那里,”时间紧急邓名没有时间分开询问,又搬出老办法,他威胁道:“若是有人敢喊,我就杀了狄三喜;若是有人说的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就杀了狄三喜;若是有人不张嘴,我就杀了狄三喜;你们回答的声音不得高于我现在说话的声音,否则我就杀了狄三喜。”

  把规矩重复了两遍确保几个俘虏都听懂后,邓名也不给他们多想的时间,下令取出他们口中的东西后立刻开始数数:“一、二,三!”

  “庆阳王就在后院。”

  四个人几乎同时答道,他们向邓名怒目而视,其中一个露出恍然大悟之色,说道:“你们不是……”

  这个人也没机会说完他的话,背后的看守又把他的嘴堵上了。

  “带我去,不然狄三喜就别想活。”答案很出乎邓名意料,他还以为狄三喜会把冯双礼关在牢房或者他亲信的军营里,如果是后者那就麻烦了,邓名还得再行险一次——而这次显然会有极大的失败可能。

  押着狄三喜和几个俘虏,邓名一行匆匆走向县衙后院,很快他们穿过长廊来到了一个房间前,一个俘虏指了指那扇门。

  邓名点点头,周开荒飞起一脚就把门踹开,刀剑在手的众人齐声呐喊,一起冲了进去。

  本来还以为会遇到几个看守,更担心他们会听到刚才前面的动静而有所防备,最坏的情况是已经把冯双礼转移了出去。可邓名他们冲进去后看见屋内只有一个人,那个人也被吓了一跳,从椅子上站起来瞪着这些冲进来的陌生人。

  邓名盯着那个人看着,沉声问道:“庆阳王吗?”

  对方没有回答,而是戒备地看着他,然后环顾邓名身后的众人,最后目光落在被押在后面的狄三喜身上,反问道:“你们是谁?”

  这时邓名也扫视了屋内一圈,看得出这是个书房,窗户也没有封死,可以自由地通向户外,桌面上还放着一本书,在他们进来前这个人显然是在看书。

  “原来……原来是庆阳王你要投降啊。”邓名感觉怒火一下子冲到了头顶。

  对面脸上也露出怒容:“你是哪里来的毛头小子,竟敢对本王无礼?”

  “你果然就是庆阳王!”邓名冷笑一声:“我奉文督师之命,千里迢迢从奉节赶来。”

  “你们是督师派来的人?”听到这里冯双礼脸上的怒气变成了惊讶,他上下打量着这些身着清军军服的士兵:“那你们怎么穿成这样?”

  “只因庆阳王您给督师去信求援,所以我们奉命而来,结果到了建昌城下却听说这狄三喜要叛变投敌,还绑了庆阳王您。”邓名答道:“所以我们乔装打扮冒死进城来搭救王爷您,却是没想到啊,原来是王爷你要叛变。”

  听邓名说完后,冯双礼脸上已经全是惭愧之色,他不顾身为郡王之尊,双手抱拳向邓名行礼道:“壮士何人?”

  “无名小卒罢了。”邓名摇摇头,已经是心灰意冷。

  “你这老贼!”李星汉知道今日之事已经无法善罢,他咬牙切齿地就要提刀上前:“背主忘恩!”

  “王爷没有投降。”一直没能出声的狄三喜这次说话总算没有被打断,他见李星汉一脸杀气地向冯双礼走过去,立刻用含混不清的声音辩解道:“王爷决心殉国,但是不忍心让我们几千手下陪他一起死,就让我带领大伙儿投降,吴三桂来的命令上,也要我们把王爷押解去昆明,等待秋后处斩的。”

  邓名回头冷冷地看着狄三喜:“没看出你还真忠心,这个时候还想让我们放庆阳王一条生路。”

  “我说的话句句是实,如有虚假天打雷劈。”狄三喜毫不畏惧地与邓名对视。

  “你马上就首级不保了,不用等老天来收你了。”李星汉回过头,恶狠狠地对狄三喜说道,既然冯双礼参与到投降一事中,那么这次行动就是彻底失败了,他现在琢磨着要把这帮罪魁祸首全杀了,然后拼死一战看能不能保着邓名杀出城去。

  “且慢。”邓名拦住了李星汉,回头看着冯双礼:“王爷,如果建昌投降了,那云南的官兵将士就彻底陷入了绝境,难道王爷一点也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么?难道还在云南的那些人里,没有王爷您的亲朋故旧么?”

  冯双礼垂下头,一言不发。

  邓名看着满面羞愧但是默不作声的冯双礼,叹气道:“容我猜一下,王爷觉得与其担心云南那些将士的死活,不如先为自己手下谋条活路;可是王爷觉得这样可能会没脸见那些将士于地下,所以王爷自己不降,却把这件事交给手下去办。王爷多半是想,等吴三桂把您处死了,您也就可以去地下和那些殉国者坦然相见了,自己的手下还都有了条活路,可以算是两全其美。”

  邓名身后的卫士们一起盯着冯双礼看,有人叫了声:“和这种软骨头多说何益?先生,动手吧。”

  “不必了。”邓名摆摆手,没有继续挖苦冯双礼:“看来庆阳王不再需要文督师的援助了,既然如此我便回奉节向督师复命吧,还请庆阳王、”邓名回头又看了看狄三喜:“还有狄将军送我们一程。”

  趁着事情刚刚闹起来还没完全传播开,邓名押着狄三喜和冯双礼就急速离开县衙,直奔城门而去。心中有愧的冯双礼也尽力配合,让邓名一行畅通无阻地离开建昌,下令部下不许跟踪尾随。

  带着冯双礼和狄三喜离开建昌北上了一段,确认背后没有追兵后,邓名停住脚步,让手下给人质松绑。

  “放他们回去投降吗?”李星汉问道,眼睛里依旧满是杀气。

  “刚才出城时我答应过不伤害庆阳和狄将军的性命,我得言而有信。”邓名让手下把两人还有其他几个俘虏的鞋子都去掉,让他们赤脚步行回建昌,这样他们的行进速度就不会快,就算贼心不死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回到军中。

  “建昌还有四万民夫,还有积蓄的粮食,这些都是朝廷所有,有了建昌、这些粮食和人力,很多此时还在云南奋战的将士就还有一条生路。”在让他们离开前,邓名进行了最后一次劝说:“事到如今我只能恳求王爷和狄将军,趁着吴三桂派的兵还没到建昌,再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真要把那么多官兵都逼入死地。”

  “天子都弃国了。”狄三喜低声说道。

  “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放过狄将军的原因,”邓名答道:“我只请求你们在吴三桂派兵到建昌到之前,再认真想一想,不要急着投降。”

  冯双礼欲言又止,没有答应而是再次问道:“老夫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我是邓名。”

  见对面的几个人脸上都露出异色,邓名点点头:“看来你们听说过我。”

  “原来是……”冯双礼对川西的事情也有所耳闻,他迟疑着试探道:“殿下?”

  “王爷叫我邓名便可。”邓名再次请求道:“在吴三桂派的兵到之前,王爷再好好考虑下吧。”

  既然对方是邓名,那冯双礼立刻就明白为何文安之会觉得这二十人赶到建昌就能帮助自己稳定军心,他郑重其事地说道:“殿下英武过人,真令老夫不敢仰视。”

  这次邓名没有纠正他的称呼,而是第四次提到刚才的要求:“那我刚才说的事?”

  “殿下金玉良言……”冯双礼话说了一半突然又打住,没有一冲动答应下来,而是保证道:“老夫不敢要求殿下跟着回建昌,不过殿下说的话,老夫回城后一定会和部下们仔细商议。”

  “如此多谢庆阳王了。”

  目送着冯双礼一行走远的背影,周开荒问道:“邓先生觉得他们会再抵抗下去吗?”

  “不会,冯双礼已经是心灰意冷,就想着怎么保住手下的性命了,他现在好像还有一死的决心,不过等他真到了鞑子那里呆些日子,我怀疑他连这份死志都能磨平了。”邓名冷冷地答道。

  “那先生刚才苦劝他那么半天干什么?”见邓名回答的如此斩钉截铁,周开荒颇有些不解。

  “因为他还在摇摆不定,就连那个狄三喜也是心中有愧,他们回去肯定会和部下谈论此事,我让他们明白投降会害死云南众多的官兵将士,这两个人心里还念着点旧情,加上今天的羞愧,或许能让他们在吴三桂的兵到之前不主动剃发投降吧。”邓名答道,接着又补充道:“但等吴三桂的兵一到,他们肯定不敢毁约,不然吴三桂暴怒他们自己的生路就断了。”

  卫士们听了都觉得邓名多此一举,既然明知建昌那边不敢毁约,那就算他们再羞愧又有什么用?

  已经看不见冯双礼他们的身影了,邓名一挥马鞭,指着西南:“我们往这里去。”

  “我们还是要防备冯双礼反悔来追击我们吗?”见邓名指的不是归路,就有人问道。

  “建昌不会来追我们,就是追也追不上,不过我们先不着急回家,刚才不是听说吴三桂从东川派来八百兵么?”邓名答道:“我们去找他们。”

  一阵沉默后,又是周开荒带头问道:“我们要去伏击他们么?”

  “是啊,刚才听说他们这两天就要到建昌,如果没拦住他们我们就晚回奉节两天好了,也晚把坏消息带给督师两天。若是找到了,就打着冯双礼的旗号把这八百兵打了,你们说吴三桂会不会以为是冯双礼在诈他?”邓名问道。

  “对面有八百人啊。”周开荒提醒道,之前偷袭建昌的计划之所以能得到大家赞同,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只要救出冯双礼就万事大吉,不需要和成百上千的敌人作战。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邓名口气从容,似乎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计划:“刚才你们都听见了吧,狄三喜把庆阳王的金印都送去吴三桂哪里了,吴三桂哪里还会提防有诈?哪里有人会用朝廷的王印来诈几百个兵的?而且若不是吴三桂派人来他连诈这几百个人机会都没有。这队兵也肯定没有什么防备,其中还会有些搬运的夫子吧,真正有战斗力的肯定不过半,再说我们还有突然袭击的优势。”

  众人都没有说话,邓名看到还有人在偷偷摇头、一脸无奈的表情,就笑道:“我们之所以来建昌,就是要确保川西、也为云南官兵争取一条活路,因为唇亡齿寒,因为形势险恶不得不殊死一搏。所谓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我们已经吃了这么多苦,冒了这么大的险,要是现在放弃了,那以前的辛苦,冒过的风险不都白费了?”

  李星汉第一个表示赞同:“邓先生都不怕,卑职一个军汉又有什么可怕的?”

  有人带头,这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情绪被调动起来,都出言表示不怕死,不愿意让以前的辛苦白费。

  “好,不过这次我们要吸取教训,最好用真货。”邓名从马鞍下拿出一物,举起来给大家看,正是狄三喜的将军印,刚才邓名用它砸人后就一直握在手里:“刚才我忘记把它还给狄将军了。”

  ……

  “鞑子扎营了。”

  派去侦查的吴三摸回到树林里,向邓名报告他的侦查的情况。

  绕到建昌西南后,邓名就沿着去东川的路向前搜索前进,今天中午发现有动静后,他们就偷偷在旁窥探,确认是清兵后就小心尾随,一直跟到他们扎营。

  这对清兵确实没有什么防备,扎营就是支起一片帐篷,没有挖壕沟也没有修筑营墙。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确实也没有必要天天挖壕沟修筑营墙,他们要赶去建昌受降,最近一年来还没有投降变卦的事情。若是狄三喜万一变卦,那他动手也会是在建昌而不是半路;退一步说,就算狄三喜真的要在半路动手,他们这八百深入敌境的孤军就是修筑了营墙也没法坚守。

  “等到炊烟升起,就说明鞑子在开饭,那时是他们最松懈的时候,”明军聚在一起商议作战计划:“那时当官的也会在中军帐里吃饭,若是在鞑子们反应过来前踹了他们的中军帐,就有机会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2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伐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