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玄宗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赵扬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13-08-11 10:36:12

  “太子向来不爱管此等闲事的,此为惠宣太子妃所请。”

  是时李隆基的三兄弟已先后辞世,仅有宁王李宪尚存。三兄弟辞世后,李隆基赠李成义为惠庄太子、李隆范为惠文太子、李隆业为惠宣太子。

  李隆业于开元二十二年辞世,其妻韦氏也就成了惠宣太子妃。此韦氏为韦坚之姐,即与当今太子妃出于一门。同门姊妹或嫁叔叔,或嫁侄儿,这辈分就有点糊里糊涂,可见唐代对女家辈分不太看重,当时人们对此等事儿视若无睹,并无怪异之感。

  李林甫因为当初旗帜鲜明地支持武惠妃,其拥立李瑁之心为朝野所知,由此落下一块心病,便对新太子有了警觉之心。现在韦坚并非太子所荐,李林甫由此看到韦坚身后枝蔓荣盛,心中更添忧虑。

  李隆基却不知道眼前李林甫的心思,又转向另外一个话题,问道:“李卿,你以为李适之如何?”

  “李尚书主持刑部,行事端庄又果断,皇族之中亦为超卓之人了。”李适之为李承乾的孙子,若论与皇帝的亲疏程度,李林甫绝对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是啊,朕也有同感。嗯,须使他入三省历练一番,将来应该有大用。李卿,你以为呢?”

  “陛下圣虑远大,臣以为然。只是李尚书好酒疏于理事,陛下若能有所训诫,则臻于完美。”

  “是呀,他往往与贺知章等人纵酒狂欢,甚至提剑夜行,确实与上官身份有些不谐。好吧,朕下次见了李适之,要好好说将一番。”

  李隆基入温泉宫主要有两个常待的场所,一个为飞霜殿,此为他接见群臣和议事寝居的所在;另一个则为九龙汤馆,馆之北面为一片阔厅,可以在这里表演歌舞,馆南为更衣之所,与九龙汤相连,此汤由皇帝独享,当然,若皇帝愿意,也可以邀人共浴的。

  却说杨玉环得了李瑁的言语,怀着忐忑的心情独自步往宫门。这里已有两名宫女等候,她们见了杨玉环,即说奉高将军之令迎候寿王妃,然后将杨玉环带至九龙汤馆。

  杨玉环步入馆内,马上感到一股温热之浪扑面而来,顿时将室外的初寒一洗而净,周身觉得温热起来。其时馆中仅有她们三人,两名宫女小心侍候不敢说话,馆内显得相对寂静,唯闻水声潺潺。杨玉环毕竟还有少女心性,遂缓步探究水声何处。她行到墙壁前,方悟室内如此温暖的原因,原来墙脚处开凿有尺余宽的水道,其中水流潺潺,兼而水汽氤氲,敢情此水系从温泉引来,由此室内温暖如春。

  杨玉环此前仅在大池中沐浴,哪儿得识皇帝御泉竟然精致如斯?她不由得鼓掌赞道:“妙呀。”

  一股浑厚的嗓音自身后传来:“唉,室内燥热如此,你何不将披帛除下?”

  杨玉环愕然而顾,惊异地发现皇帝站在身后。她大惊失色,连忙转身,然后伏地叩拜见礼。

  一双大手撑着她的双臂将她挟起,李隆基柔声说道:“一家人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速速将披帛除下,瞧你,额头上已然沁出细汗。”

  杨玉环此前多次见过皇帝,多是远远参见不敢凝视,心中慑于皇帝的威严而战战兢兢。不料今日皇帝话语既柔,关爱又细,她竟然有些呆了。

  李隆基凝视眼前这位妙人儿,其年龄为二十二岁,昔日那个清丽的少女经历了近五年的寿王妃生活,身子丰腴了一圈,变得珠圆玉润兼而风情万种。再观其入室之后被热气催热了脸庞,饱满的额头上沁有丝丝汗珠,脸膛红润透彻,宛如初升的朝霞,极浓处似吹弹可破。杨玉环看到皇帝将自己扶起后竟然不肯将双手拿开,脸上的红霞更现灿烂之色。

  李隆基很快意识到自己失态,急忙缩回双手,扭头唤道:“来人,将王妃引入座中坐定,打开数扇窗子,让室内清凉一些。”

  两名宫女急忙过来招呼杨玉环入座,杨玉环此时忆起皇帝之语,伸手除去肩上的披帛。杨玉环知道今日入宫须起舞,就穿了一件轻薄的黄罗银泥裙,外罩一件厚实的五晕罗银泥披帛。其披帛除去之后,周身顿时为之清凉。

  杨玉环所穿黄罗银泥裙下摆及地,披帛除去后,就见她双肩裸露,低束的罗裙使得她的前胸半露。李隆基观看此模样,第一次知道了杨玉环的皮肤竟然美妙如斯,心中就晃过了“粉胸半掩似晴雪”的诗句。

  李隆基看到宫女要去开窗,急忙止之曰:“真是蠢才。没看到王妃已然除去外衣了,若再开窗,她非受凉不可。你们下去吧。”

  杨玉环看到皇帝关注自己的冷热,竟然如此细心,心中就有了莫名的感动。李瑁近年来移爱他人,早对杨玉环少了怜香惜玉的关爱。她现乍遇如此细致的关怀,眼中向李隆基投去感激之意,初来时的惶恐之心也被此感激之情冲淡许多,颜色间就渐渐有了一些从容。

  李隆基一生阅人无数,当然明白杨玉环此时的真实心理。他知道,眼前的首要之事,就是要想法舒缓此女的紧张心绪,待场面变得轻松之时,两人方能从容而谈。

  李隆基取过曲谱,将之递给杨玉环。他是时已观察到杨玉环在那里手足无措,待她手中有曲谱可观时,当能舒缓其心绪。

  杨玉环怯怯地起身取过曲谱,俏眼不敢直视李隆基,眼神在那里游移不定。

  李隆基观此情状,心智痴迷愈甚,他努力稳定心神,边入座边说道:“记得你小字为玉环吧?嗯,我今后就呼你为玉环了。别在那里傻站着呀,入座、入座。高力士大约向瑁儿说过这个曲谱的事儿,你坐下先看上一遍,我们再说话。”

  杨玉环乖觉地“嗯”了一声,然后轻盈地入了座。她依令在那里细观曲谱,眼中的余光看到皇帝正在那里凝视自己,心中忽然涌出一阵异样之感,两颊的红霞不自觉又飘然而至。那一霎时,她眼前的曲谱变得模糊无比,心中如有一头小鹿撞入,使她不明所以。

  李隆基召见杨玉环,可谓早有企盼;而杨玉环如今春心萌动,则是归于自然。可见男女若有缘分,其实不用明言,各自心思相通,其意彰显无余。

  李隆基察觉了杨玉环的异样,于是悄声站起,慢慢踱至南边的更衣室内。他想以此舒缓杨玉环的心绪,让她安心看完曲谱。他这一去,竟然用了小半个时辰方才返回。

  杨玉环稳住心神,细细地读完了整个曲谱。她起初默然而读,待读完上半阙,渐被其中美妙的音律感染,不自觉地随曲哼出声来,身子也随着音律而动。她由于沉浸在曲谱之中,竟然不知李隆基又悄悄回到身边。

  看到杨玉环沉浸在音律之中,李隆基心中也是如痴如醉,不觉轻声问道:“玉环,此曲名为《霓裳羽衣舞曲》,你可为我舞之吗?”

  杨玉环惊愕而起,她此时心意已平,叹道:“陛下,贱妾观此曲谱,只觉得为人间仙曲,若贱妾一人独舞,深恐难现其韵味。”

  “不妨,我已嘱高力士将乐工伶人召来,他们明日就到了。你先咀嚼其中韵味,明日成为领舞之人。”

  杨玉环浅浅一笑,俏眼凝视李隆基,眼神中就比刚才多了一份大胆,问道:“此曲果然为陛下所作吗?”

  “嗯,其中多为我梦中所思,再将《婆罗门曲》混糅其中而成。”

  杨玉环眼神中又多了钦佩之色,其喟然叹道:“唉,此曲超脱凡尘,哪儿为人间之曲呢?陛下,贱妾肉胎凡骨,恐难将曲中仙风舞出。”

  李隆基发现了杨玉环偶然露出的娇嗔之色,心中又复鼓荡。他走至古琴前坐下,扭头说道:“玉环,我先将此曲轻抚一遍,你一边倾听一边默思舞蹈之姿。此曲罢后,我再抚琴,你就要在前方起舞了。”

  杨玉环于是立在李隆基身后静听其琴音,李隆基依谱抚琴,其间偶尔有几处滑音,自是李隆基感觉杨玉环的柔丝轻拂其颈间,由此心旌摇动所致。

  其实杨玉环距离李隆基有两步之距,其青丝如何能拂至他的颈间呢?

  此曲既罢,杨玉环此时已默思出自己的舞姿,遂飘然下场依李隆基的琴音起舞。李隆基一面抚琴,一面观看杨玉环的舞姿。只见她身轻如燕,广袖翻飞,分明是自己梦中的广寒仙子下凡而舞嘛。

  李隆基对曲谱并未纯熟,他由于专注于欣赏杨玉环的舞姿,竟然几度忘记了音律,由此数次停顿。

  杨玉环舞罢之后,其周身已是大汗淋漓。李隆基见此模样,不觉伸手替她揩汗,如此一来,翁媳今日已是二度肌肤相触了。

  杨玉环此时早没了初来时的紧张心绪,她一面伸手取过丝绢自揩汗水,一面娇声问道:“陛下此次抚琴有几处停顿,似不如刚才的琴艺呢。”

  李隆基瞧到她那似娇似嗔的模样,心间又复鼓荡,竟然有些如痴如醉的感觉。

  第七回 玉肌美艳女道士 鼓舌藏奸李林甫

  李隆基伸手触及杨玉环脸颊之时,既感受其肌肤的柔嫩,又闻到其发间因流汗而透出的香气,不禁心旌神摇,其个中滋味,唯有李隆基本人方能明白。

  心中既然燃起欲火,若李隆基顺势将杨玉环拥入怀中以成其好事,那杨玉环慑于皇帝威势,肯定不敢拒绝。何况杨玉环与皇帝相见之后,早抛却了羞怯之心,两人言笑晏晏,其意甚恰呢。

  李隆基强耐心中之火,努力将心神调匀,然后侧头喊了一声:“高将军。”

  一直候在侧室之中的高力士闻召,急忙疾步过来。李隆基说道:“时辰不早了,她也有些累了,你唤人将她送出宫吧。”

  杨玉环张嘴欲言,又生生地将话头咽了回去。李隆基捕捉到了她那丝飘过来的眼神,竟然能感受到其中有些恋恋不舍之意。

  高力士躬身答应,他取过搭在座上的披帛将之交与杨玉环,然后躬身相请:“寿王妃,请这边行。”

  杨玉环当然还要向李隆基行礼告退,李隆基又感受到其眼神中的些许幽怨之意。

  高力士令宫女将杨玉环送至宫门前,自己又转身回返室内,就见李隆基正在绕室踱步。高力士偷偷观看其神色,见其脸上满是亢奋之色,偶尔也有淡淡忧虑的影子,高力士由是全明皇帝心意。

  李隆基到了高力士面前止步,喟然叹道:“此女大妙,此女大妙啊。”

  高力士微微一笑道:“臣知陛下与寿王妃琴舞相谐,眼前时辰尚早,怎么就让她走了?”

  李隆基知道自己什么事儿都难瞒过这名老奴的眼光,遂哂道:“朕为皇帝,岂能如此猴急?”

  君臣相对一笑,对对方心思皆了然于心。

  李隆基示意高力士坐下,自己也复归座上,微笑着说道:“力士,我们须要好好计较这件事儿。”

  高力士知道皇帝所言何意,看样子皇帝今日已打定了主意,即是要将杨玉环收入后宫。然杨玉环毕竟是皇帝的儿媳,若公然收入肯定会惹议论。

  那么必须寻一个妥当的法儿。高力士事先早为这件事儿费尽心思,其首要之事就是让杨玉环脱去寿王妃的身份。杨玉环成为寿王妃之时由皇帝颁下册书,天下皆知,她现在不可能如寻常夫妇那样被丈夫休掉即可,不管其走向何方,还必须由朝廷颁下制书方才圆满。

  高力士已想出一个主意,遂小心翼翼地说道:“宫中规制,后宫之人可出为女尼,寿王妃能否仿照此例?”高力士的这个主意其实缘于则天皇后的经历。则天皇后昔为太宗皇帝的后宫才人,太宗皇帝逝后,她按例削发入感业寺成为女尼。此后高宗皇帝见而悦之,将其复召入宫,最终成为则天皇后。

  高力士得宫中传说,知道太宗皇帝未逝之时,高宗皇帝与则天皇后已暗生情愫,否则后宫佳丽甚多,高宗皇帝不会想起感业寺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尼,也不会独入此寺与她相会。高力士相信,则天皇后先为女尼再复入宫,定是他们事先计议好的策略,以情势上估计,此计多由睿智的则天皇后所拟。

  不过现在向李隆基献计,高力士不敢老老实实搬出这段往事为据,他只好改称循宫中规制而行。

  李隆基凝思片刻,叹道:“如此办不失为好路径,只是她寿王妃做得好好的,为何要削发为尼呢?如此稍嫌突兀,须有翔实理由。”

  高力士道:“陛下圣虑远大,如此小事,定有良策相辅。”

  李隆基此时心情甚好,笑道:“哦,你莫非也想成为谀臣?如此谀词,我听来觉得十分受用啊。”

  高力士虽为李隆基身边的第一宠臣,平时无话不说,还是明白自身身份的。皇帝有此轻松之态,他万万不敢顺着杆儿与皇帝说些不敬之言,急忙辩解道:“臣实话实说,不敢擅进谀词。”

  李隆基却没有顾及这些闲话,他此时想起了姑姑太平公主的往事。太平公主幼时,吐蕃闻其名向则天皇后请婚,则天皇后不忍亲生女儿远赴高原,遂以为已逝姐姐荣国夫人追福的名义,度太平公主为道士,以拒和亲之事。李隆基想到这里,觉得依此故事办杨玉环的事儿,要比高力士所献之计高明得多,脸上就浮出了会心的微笑。

  李隆基告诉高力士:“浮图禁忌太多,不用将她遁入其门了。昭成皇后逝去近五十年,我这些日子正想着为母后追福,嗯,若将寿王妃度为女道士,使其入观替昭成皇后祈福,实为我的一片孝心了。”

  高力士闻言心中暗赞皇帝心思果然活络,片刻之间就想到这样一个好主意,委实妙绝。寿王妃若度为女道士,其意在替皇帝逝去的母后祈福,彰显皇帝的仁孝之心,天下定传为美谈,世人一时之间又怎能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呢?杨玉环成为女道士,过一段时间再令她还俗,如此无声无息名正言顺,就成了皇帝的后宫之人。

  杨玉环既然要成为女道士,须有道观为之栖身,高力士心中开始盘算与兴庆宫相近的道观何在了。他小心问道:“陛下,兴庆宫西门外有一白云观,只是稍嫌破旧,臣这就唤人去整修一番,以为寿王妃今后的容身之所如何?”

  李隆基道:“不用忙碌了。我看玉真观甚好,就让她去那里寄身吧。”李隆基此时暗笑高力士迂腐,又非真的让杨玉环长期为女道士,无非一个名义而已,哪儿用得上大兴土木呢?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是夜,李隆基异常兴奋,子时以后方才就寝。其身在榻上,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高力士瞧其模样,知道皇帝还是思念杨玉环的缘故。他出门后暗自笑道:还说别人猴急呢。陛下你内心煎熬无比,又硬撑着故作矜持状,岂不是自找难受吗?

  杨玉环回到居所,李瑁仅淡淡地问了几句,杨玉环的心中却久久难以平静,甚至有些甜蜜。

  如果说杨玉环入宫时心中忐忑,待她被李隆基双手扶起后,这颗忐忑之心就变得迷离婉约起来,其中杂有莫名的欣喜。

  男女相见,最奇妙的就是初见时的感觉。杨玉环被李隆基扶起的一刹那,倏忽间触及李隆基的眼神,她从中读出了温润热切之意,心弦由此被拨动,马上感觉自己置身于极度温馨的氛围之中。

  李隆基既为皇帝,又是丈夫李瑁的父亲,杨玉环当然不敢有任何绮想。她只是觉得此种感觉很舒服,既有甜丝丝的心理感触,又有莫名的兴奋之情。当李隆基抽身离开令其观谱,杨玉环借此空当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绪,再见皇帝时就从容了许多,此后二人琴舞相配,杨玉环也渐渐恢复往日的言笑之态。

  她还从李隆基身上感受到了许多别样之处,女人最重细节,李隆基今日的诸多作为,是李瑁决计没有的。

  杨玉环早闻皇帝擅长音律之学,她此前也见过李隆基所谱之曲,多赞其美,今日再见《霓裳羽衣舞曲》,更叹实为人间仙曲。

  李隆基年少时有倜傥之美,如今渐至老年,其身上更添儒雅之气。其实男人若有地位或者有才气,女人眼光中便有了诸多的仰慕,何况杨玉环现在仅二十二岁呢?

  至于李隆基对女人的细致体贴,更令杨玉环心折。李瑁与之相比,相差甚远。

  是日晚上,杨玉环沐浴一番,然后独寝榻上,眼睛盯着黑暗的房顶,在那里一幕幕回味白日里与皇帝相处的情景。

  杨玉环记住翌日入宫的时辰,由此盼着黑夜早点过去,以使那个时辰早点来临。然她思绪联翩,一会儿琢磨着自己的舞姿,一会儿又想到皇帝的音容笑貌,由此愈发感到黑夜行得太慢,内心更加着急,就愈发不能入眠。

  第二日的九龙汤馆之中,杨玉环依约前来。她入内看到其中仅有皇帝一人,诧异地问道:“父皇,那些乐工伶人呢?他们应该到了呀。”

  李隆基道:“哦,高力士说他们携带乐器甚多,由此误了行程。哼,京城离此甚近,他们就是蜗牛,爬也该爬过来了。”其实乐工伶人已到温泉宫,李隆基念着前一日与杨玉环相会的美好气氛,不许他们前来。

  杨玉环闻言扑哧一笑:“是呀,他们真成了蜗牛,也该爬过来了。父皇,这些人该打。”

  “好呀,我令人备些板子,他们前来之后,就由你来援手吧。”

  杨玉环将手乱摇,说道:“父皇,妾手无力,若妾援手,岂不是便宜了他们?”杨玉环此时说话,较之前一日少了一些拘谨,两人对话分明如常人一般。

  李隆基看到杨玉环变得伶牙俐齿起来,与她那明眸美颜相配,就多了一分生动,比宫中之人见了自己多敛眉信目有趣味多了,由此龙心大悦。

  此后李隆基操琴,杨玉环依韵而舞。

  杨玉环经过一夜乱思,今日的舞姿又多了一些变化,飘逸之中更现仙女之姿。

  李隆基抚罢一曲,停手喟然叹道:“你昨日说此曲为人间仙曲,你今日之舞,何尝不是人间仙舞呢?”

  杨玉环拖曳广袖,缓缓行至李隆基近前,其婀娜的身段随着脚步而轻摇,宛如一位月宫的仙女下凡而来,李隆基观之,不禁意乱神迷。他看见杨玉环脸上又现出不少汗滴,就取过身边的锦帕起身,欲替杨玉环揩汗。

  杨玉环伸手去迎锦帕,口中说道:“父皇,还是妾自揩吧。”

  李隆基不许,伸手攥住了杨玉环伸过来的手。两手相握之时,二人同时感受到了异样,杨玉环眼中露出了羞涩和欣然之色,由此四目相对凝视,时辰好像为之凝固。

  良久,李隆基才回过神来,扬起锦帕替杨玉环揩汗。杨玉环虽年轻,毕竟也是过来之人,她已从皇帝的眼神之中读出了深意,心中羞涩身子绵软,李隆基急忙将之扶入座中。

  杨玉环就此瘫在座中,眼神游移不定。她由于大致知道了皇帝的心意,心内又添慌乱之情,只好暗自调息以掩慌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玄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