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陆权强国_分节阅读_第232节
小说作者:战列舰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9 MB   上传时间:2013-10-11 18:00:27

  自己几乎每年都在征战中度过,终于获得了兄长的信任,二十三岁时任统兵元帅,马上又统兵万余招抚察哈尔蒙古林丹汗子额哲,获大元传国玉玺,随率林丹汗的众后妃与其子额哲班师还朝。回军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六千余人,大军凯旋时,皇太极亲率众福晋、贝勒及文武群臣出迎数十里。

  这场大功终于使自己在二十四岁时晋封和硕睿亲王,成为大清功郧最显赫年轻的亲王,手掌二旗兵力。自己的两个仇人,阿敏被圈禁而死,莽古尔泰虽然生前没有获罪,死后却被追削王爵。

  二十九岁时,还是受到了兄长皇太极的猜忌,以私遣甲兵归家罪,降为郡王,被罚银万两,好在第二年松山决战时大败明军,迫明朝总兵祖大寿投降,进克塔山,再破杏山,歼明军万人,即使皇太极的猜忌没有消除,还是恢复了王爵。

  三十一岁时,皇太极终于死了,长久以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消失,接下来,虽然自己还是没有登上大清皇位,不过,除了没有一个名号,自己的权力和皇帝并无两样,次年,自己的功绩就达到了顶峰,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进京中原,短短半年时间就席卷了原先大明北方数省之地,声望达到顶峰。

  本来以为在自己的带领下,大清同样可以效防当年的蒙古人一样席卷中原,没想到仅过不到一年就形式大变,南下的军队竟然被明军歼灭,大清精华损失近半,从此形势逆转,如今不但保不了中原,连满洲基业也难保。

  以数十万人统治上亿人,哪怕是孱弱的汉人终究是力有末逮,汉人只换了一个皇帝,整个形式就天翻地覆,也罢,自己累了,死就死罢。多尔衮的身体直直的从马背上跌下。

  “王爷。”

  “主子。”

  无数呼喊响起,多尔衮却再也无法回答了,他的身体重重摔在地上,尽管后面的亲卫拼命勒马,还是有不少马蹄从多尔衮身上踩过,将多尔衮的身体踩得支离破碎。

  远处一名明军特种兵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吹了吹枪口的硝烟,明军近百名特种兵分布在前线各方,用来复枪对冲阵的清军将领狙杀,那名明军正是其中之一,多尔衮全身包裹严实,他并不知道多尔衮的真正身份,只是看到不少清军拼命挡在多尔衮面前,下意识的认为多尔衮必定是清军中的重要人物,若他知道自己杀的是多尔衮,恐怕不会如此冷静。

  “咴律律。”被勒住的战马嘶吼不已,看到多尔衮从马上跌去,剩下的亲卫多数脑中一片空白,竟然就这么停在前线任由明军的子弹射杀。

  “皇父摄政王爷死了,皇父摄政爷死了。”终于有一名亲卫忍不住喊了出来。

  这个喊声就象是瘟疫一般在清军当中传了开来,正在苦苦支撑的清军大惊之下,不少人茫然失措的勒住马匹,再也没有勇气向前冲,一些清军则调转马头逃走,清军的防线一下子就象决堤一般,再也支撑不下去。

  “杀!”明军两翼的骑兵马上就感觉到了清军的这个变化,开始追逐在清军后面,轻松的收割生命。

  “全军前进!”王公略及时的下达了命令,雄壮的鼓声响起,明军的火枪手迈出了整齐的脚步,手中火枪依然轮流响个不停,逃得稍慢的清军纷纷从马上跌下,死为一具具死尸。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都战役(一)

  成都,大汉四川军政府内,大都督尹昌衡正和他的幕僚们拿着李汉的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的报道,聚在商量着对策。

  说实话尹昌衡早就收到了荆楚镇守使李汉要亲自赶赴四川争夺川督的消息,对于这位强势非常鄂系将领,他谈不上讨厌,但是绝不喜欢!没办法,李汉的年龄实在是太年轻了。加上他在国内尤其是四川并没有什么名气,甚至在武昌起义之前尹昌衡都根本没听说过这么一位人物。

  没想到这么快就传来了李汉抵达重庆的继任四川大都督的宣誓,他吃了一大惊,急急忙忙的召集幕僚商量着对策。对于李汉尹昌衡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是武昌首义时开始崛起的人物,前段时间在四川造成了一定影响的荆楚新政便是他的鄂中分军政府弄出来的动静。对于这位跟他年龄几乎相仿的年轻人,坦白说他心中提防的心理很重。自从苦心经营之后得到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大都督之位后,他便在成都日防夜防,结果还是让他钻了空子。

  川东军政府的成立跟数千鄂军进入四川已经令四川省内的革命党跟势力猜测到了这位年轻的荆楚镇守使对于四川的兴趣了,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汉的速度会这么快,毕竟前几日还在传他在汉阳提防清军。早前虽说入川的鄂军第三协跟第十二标夺了下重庆跟川东、川北53州县,整个四川将近有三分之一还多的领土都在鄂军的控制之下。但是经过他的经营,加上前几日又夺下了赵尔丰手中的三千巡防军,如今拥有成都近五千新军加巡防的他可是实打实的四川第二势力!

  原本,他都打定了先跟入川滇军甚至同盟会合作,先把势力最强的鄂军赶出四川,再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争夺川督之位,却不想那李汉下了这么一招狠手。要知道即便是之前的成都宣布举义之后,都不敢自称是四川军政府,反而要在四川军政府之前带上‘大汉’这两个字眼,就是知道四川这个全国第一大省的势力实在是太多了,成都举义之后成立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家底也算是殷实了,但是却完全不足够镇压整个四川省内的所有势力,因此无论是之前的军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还是后来当了几天的赵尔丰,再到现在的他,都没有那个胆量自称川督!

  这是一种气度问题,李汉在重庆宣誓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并当着全四川的报纸宣称,一个月之内用武力强行平定整个四川,结束整个四川的动乱,并且毫不隐晦的表示自己对入川滇军的敌意。这份宣言被各大报纸当晚加印之后,整个四川人心浮动。四川的确动乱了太久了,以至于民众对于一位有能力结束四川乱局的强势统治者十分欢迎,甚至当得知鄂中的军保自己也有机会获得知识,连在成都驻防的新军,也开始有不稳的倾向。

  尹昌衡可是新军出身,因此一直将麾下的一标新军引以为依仗。若是连新军都动了其他心思不愿为他卖命了,那么,仅靠他从赵尔丰手中强夺来的一些战斗力实在是不堪一击的巡防军,而且其中恐怕也会有袍哥会,哥老会,同盟会的人在里面,并不值得信任。应付一下满清八旗驻军、绿营兵,甚至镇压一下小老百姓还行,但是如果是面对李汉从湖北带来的跟北洋军正面交手都不落下风的精锐的革命军的话,恐怕还没照面,人就都跑光了。

  当尹昌衡还在成都为李汉继任川督的事情而伤脑筋的时候,二十一日中午,他正担心的新任四川大都督李汉却已经秘密抵达了资州,并且同原湖北新军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三十二标的两部反正士兵在原来的三十一标军营里一起吃着饭。一身元帅军装的李汉端着一个盘子,上面也只是简单的放了土豆丝、藕条、几片红烧肉等几样菜色,跟诸位军官士兵们所用的午餐没有任何区别,随着他的以身作则,类似后世工作餐一般的用餐制度已经先一步在军政府机构以及革命军之中先行施行了起来,并且强行规定在用餐之时,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不得存在特殊人士,人人都是平等的。这一计划开始施行之后,顿时在革命军之中引起轰动,虽说也有些军官有些异议,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这一计划在军队之中的施行完全不似在军政府下属分支机构之中所推行之时受到的阻力那么大。

  李汉微笑着不断跟士兵还有军官们打着招呼,然后端着饭菜随便的在各个饭桌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也会停下来跟那些他反正的湖北新军士兵们谈天说地,甚至聊聊国外的趣闻。本来那些反正的三十一标跟三十二标的新军士兵还很畏惧着他这位新任的四川大都督。但是随着他在用餐之时不忘了跟着士兵们打打混、开开玩笑,饭吃着吃着,那些士兵也都看出来了这个新任的四川大都督没有架子,并不像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清廷官员。而这个年代的新军士兵之中,很多都是清廷招募的有一定文化的士兵,甚至不少人都读过几年的私塾,从湖北陆军学堂、小学堂毕业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士兵们接受过不错的教育,民智早已开启,甚至对于国家通过革命走向强国之路还是比较向往的,倒也很快就在他的刻意作为之下,变得气氛热烈了起来。

  “大家知道我们革命党人为什么要起来推翻满清吗?你来说一下,就你,别看别人了,我看你吃的最欢,怎么,今天咱们是平等的讨论,来,给各位说说,可别怕说错了,因为革命这个词,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理解。”

  李汉夹起一块红烧肉片咬了一口,还别说,从民间招募的厨师这做菜的手艺真是不错,这军队之中的菜色味道不错。一群人边吃边聊,李汉伸出筷子指着一个正在吃得欢的士兵道。

  “大……大都督……您说我吗?我,我……”,被李汉指着的一个瘦瘦的士兵结结巴巴的站起来了。

  “长官,我,我不知道。”周围的士兵们都在认真的等着他的回答,不想却听到了这一句,顿时轰的一声大笑了起来。李汉笑了笑,摆了摆手,笑声顿时小了下去。他端起自己的饭菜,走到那个紧张的都快哭出来的士兵旁边,“来,麻烦了,给我腾出个位子吧!”

  坐在那个士兵旁边的士兵顿时站起了身来,敬了一礼跑到旁边跟其他人挤一起了。

  李汉拍了拍他的肩膀,和声的道:“紧张那么很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革命很正常。看你年龄也不大,有二十了吗?”

  “大……大都督,我今年刚二十!”那士兵紧张的回答道。

  李汉笑道,“我今年二十六了,算起来,这里大部分的士兵年龄可都不及我。我也不跟你们说瞎话吧。六年前我二十岁的时候,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混吃混喝呢!”

  他眼中闪过一些回忆跟感伤,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了。

  “我二十岁时,有人告诉我,说这个国家不是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在海的那边,叫中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有我的同胞,跟我的兄弟!”

  他笑着说道,“然后又有人跟我说,说别回去了,咱们在国外不是待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要回海那边去呢。那里有一个叫做满清的异族统治者我们四万万同胞,有个叫做‘慈禧’的会妖法的老婆娘祸乱这个国家,导致这个明明十分强大的国家,却接连的输给了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又输给八个流氓国家,结果给一帮外国的畜生们连国都都攻破了,配了个耻辱的数万万两的银子。这是甲午战争跟庚子国耻,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

  不少人回道,不过声音却低沉了许多。甲午中日战争打成那个样子,国内曾经有人说过,败给日倭奴,全国吃皇粮的兵都该学习倭奴切腹自杀,丢脸丢到孙子辈都洗刷不清。军备比日本先进、战舰比日本强大、人数近十倍于日本,领土更是数十倍,甲午战败了……这一巴掌可是打得很重,到现在全国的士兵都抬不起脸来。虽然,战败并不是因为他们。

  1900年6月17日中国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紧接着,慈禧召集“御前会议”,下令颁布《宣战诏书》。一个女人以惊人的胆量,一改昔日软弱无能、投降卖国的形象,不顾国家实力,匆忙向列强发布战争动员令,让人委实难以理解,结果也可想而知。不久,大清国都城沦陷,朝廷逃亡,史称“庚子事变”。随后,清政府又答应八国“议和大纲”,被迫接受赔款要求。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四亿五千万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也就是说,列强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赔款的存在,蒙受了国家无能的耻辱。这笔巨款连本带息,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史称“庚子赔款”。

  满清鞑子统治者自然不会为了自己的错误与无知掏腰包,反而借着庚子赔款之机,制定出台了大量的新税种,强制四万万民众缴纳,从民间先后十一年间掠夺的财务已经远远超过了庚子赔款总额了。不夸张的说,这几年民间百姓生活越发疾苦,皆是拜此所致,因此在座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李汉脸上冷笑道,“庚子赔款,列强为羞辱我中华,闻之我中华有四万万又五千万同胞,赔款数额便按当年人口计算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可是在座的哪位知道,到还清之日时,算上本金、利息一共需还多少吗?”

  这可是到复杂的数算题了,而且还牵扯到了国际汇率问题,因此没有一个士兵能够回答上来。李汉等了一阵,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之后,才开口道:“共计9.8亿两白银,约莫等于10亿两,相当于今年清廷财政收入的八倍,当年清廷财政收入的十二倍!”

  “嘶!”

  下面尽是抽吸气的声音,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是多少,但是一听说想到于大清朝十几年的财政收入,立刻就明白了,很多……很多!顿时下面就安静了下来。

  李汉看到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接着又说:“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你们亲人为什么会过着苦日子,为什么连衣服都买不起,没有东西吃,孩子不能进私塾吗?你们想过了吗?”

  “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因为这一切都是这该死的满勤给你们带来的,因为清朝的官无能,腐败,借着庚子国耻的赔款,先后以数百种不同的税种,把这些赔偿压力转移到了咱们这些穷苦百姓的身上了,导致咱们每一个穷苦的老百姓,从刚出生下来,就相当于每年要向鞑子朝廷还上四五两的银子,这些都是他们口中的税,而鞑子朝廷就是通过这种掠夺,京城的那些鞑子的王爷、贵族们还在每天过着舒服的日子,抽大烟、嫖娘们,吃得是山珍海味、戴的是金银珠宝、穿的是绫罗绸缎,玩的是古董玉玩。而这些,都是从咱们这些穷苦百姓手中被抢走的!所以,我们要革命,要把清廷推到,要从他们口袋里,把抢我们的钱财要回来,把掠夺的东西还回来。而他们要是不愿意,咱们就带兵一直打到紫禁城,把鞑子皇帝的陵园都是掀了,也要抢回来!”

  底下的士兵默不作声,他们在消化着李汉的话。毕竟在不久之前,他们还是清廷的新军,还在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突然,李汉旁边刚刚答不上什么是革命的那个士兵猛地抬起头问李汉道:“大都督,那是不是革命胜利后,我们穷人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李汉狠狠的点头道:“能,我现在向你们的每一个人保证,只要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大家都能分到土地,不会再有乱七八糟的税收,不会再有人骑在你们的头上了,到那时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样的,就向你和我,我们到那时也是平等的,你不需要向我磕头,我们见面只要握握手就好了,因为,咱们革命不兴满清的那一套屁的跪礼,咱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双腿生来是走路的,就算要跪,也只有父母经得起咱们这一跪。来,既然革命选择了反正,那就是选择了革命,是我李汉的革命同志,咱们革命是务实不是耍嘴皮子。诸位革命同志若是瞧得起我李汉这个人,咱们就来平等的握个手。”

  李汉说着把手伸给那个士兵,眼睛真诚的鼓励着他。

  那士兵还是畏畏缩缩的不敢碰李汉的手,李汉猛地走上前一步,两只手紧紧的握住那个士兵的手。那士兵还想挣脱他的手,但是被他用力的握住,抽不出来的。

  那士兵激动得几乎是眼泪都留了下来,他才发觉这个年轻的大都督原来是这么的好。他在自己的心里暗自下决心,自己这条命以后就跟着这个年轻的大都督了,为了革命,哪怕去死,也在所不惜。

  李汉握了一会后,松开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就和其他人一一的握手。一个个的士兵不断的朝李汉身边挤去,他们都想握一下这个年轻大都督的手。

  李汉在握了一圈手后,又跳上了桌子,按了按手。台下激动的士兵们立马的安静了下来。李汉大吼道:“现在,你们愿意相信我们革命党人吗?我想带领你们一起去推翻那压在你们背上的大山,你们愿意跟着我一起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每个人,包括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新中华吗?大声的告诉我!”

  下面的士兵都像打了鸡血似的,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吼道:“我等誓死效忠大都督!”

  看着台下激动的士兵,李汉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不停的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要带着他们建立崭新的未来,自己一定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向他们描述的美好的未来。

  前路虽然依旧艰难,但是有着这些士兵们的支持,李汉似乎看到了自己梦想的美好未来。

  午餐很快就在热烈的气氛之中结束了!跟一群士兵们道了别之后,李汉便在何进等第三协的将领陪同之下进了资州一处警戒严密的建筑内,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这里将成为他的临时驻地,负责统筹即将发动的四川统一战役!

  没错,李汉就任四川大都督的第二日,也是他抵达重庆之后的第二日便离开了重庆,抵达资州当然不是只为了收买新近反正的第三十一标、三十二标几营湖北新军的军心。那只是顺手而为罢了,只看看随他一同抵达资州的编制便知道了。第三协第三标三个营约一千四五百人,第四协除一个留守营之外共两千七百人,除此之外还有在南充跟巴中集合的张国荃的第五协约四千多人,李汉几乎调集了他派遣入川的近八成的兵力,已经在战略上从南、东、东南三个方向对成都造成弧形包围圈,做出了承诺将在一月内统一四川的承诺之后,抵达四川的第二日,他便开始准备先行解决掉聚集在成都的尹昌衡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当然,先礼后兵,他已经派人草拟了一份通电,就等他下了命令之后便拍往成都。而一旦规定时间之内成都尹昌衡拒绝或者没有任何回复、以及不同意交出成都,解散大汉四川军政府,最迟今天晚上就能抵达指定地点的入川第三、第四、第五协三部将集中兵力对盘卧成都的大汉四川军政府进行强攻,而资州这边需要负责的便是之前赵尔丰的巡防军防守的简州-阳安一线,只要拿下了号称“成都东大门”的简州-阳安这一处川中交通要冲,则四川军政府的大军将直逼四川省会成都仅有数十里,强行军的话一日内大军兵锋便能抵达成都城下!

  限令四川第二势力,成都大汉四川军政府开城投降的电报很快就给拍了出去。

  这封电报不是李汉动得笔,他现在怎么说也是一省都督了,掌握了川鄂两省过半的权力,每天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事事都要他自己动手,早不知道累死多少次了。所以,这份藐视味道十足的电报,是由他下面的一位参谋起草的,也是得到了他的允许!

  四川实在是太乱了,七千万四川民众却号称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哥老会成员,再加上蜀道难……独特且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四川省内有大小马贼、山匪合适数百势力,只从情报司跟龚春台处打听到的消息,这四川内如今手上人数过百的势力,就不下数千个,真要一个个平下去,指不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能不能清扫完混乱的四川呢。所以,已经成长的有了些样子的参谋处给他出了个主意——挑一只四川省内最强壮、最有威望的猴子,然后来一招杀猴儆鸡!试想四川军政府连强壮的猴子都能轻易杀掉了,下面敢闹腾的一群小鸡仔,那还不是逮到一个消灭一个!而盘卧成都的尹昌衡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正是李汉所挑中的猴子。相比较比较保守的参谋处挑中的几处省内保路军势力,他却选上了这个强大的猴王,四川省内除了他之外的最强势力,不仅如此,他还选中了另外一个后备的猴子,为了彻底用武力赤裸裸的震慑四川省内各大势力,他认为只选择这一个势力还不够,还有一只同样强壮又对他统治四川威慑甚大的势力,比如……滇军!

  1911年12月21日下午3点,以命令口吻下令尹昌衡的大汉四川军政府解散,成都并入李汉的四川军政府统治之下的通电到了尹昌衡的手上,气得刚刚跟幕僚们预测短时间之内不会跟成都对上的尹昌衡破口大骂欺人太甚,下令果断拍电回电,通篇只有四个字,意思却很明了了。

  “川人治川!”

  如今四川省内各大报纸都在宣传李汉乃是归国华侨,并且祖籍乃是四川重庆。这一封回电已经很好的表达了他的意思了,根本不承认他的四川大都督的身份。

  李汉也不气恼,收了回电之后不再主动跟成都联系,却连连发电命令第五协尽快赶到指定作战地点。

  当天下午5时,收到张国荃的回电,全部已经抵达指定地点的消息后,他下令第五协原地休整至晚上8点,在此期间完成晚餐跟弹药补给,晚8点半开始准备,9点正是发动攻击。

  当天晚9时,简州城下,一支穿着蓝灰色鄂中新式军装,背着崭新曼利夏步枪的军队终于出现在了城墙上已经等待了半天的简州守军的视线里。自从资州举义之后,与资州相隔只有三四十里的驻扎简州的巡防军便一直担心反正新军会强攻简州。因此这些日子来一日未敢疏忽,每天都派出一队骑兵密切关注着资州那边。今早开始三十多里外的资州被发现大量的军队行军至资州后,原赵尔丰心腹杜陵、现在已经投靠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大都督尹昌衡的他便吓得浑身抖了起来。结果大中午还没到就着急着下令城中驻守的两营巡防上了城墙上,然后就等着那资州方向的革命军的进攻了。

  城中的两营巡防士兵不是老兵油子就是大烟兵,那些被赶上城墙的士兵在杜陵的亲兵和大小军官的骂骂咧咧的叫骂声中慢腾腾的爬上了城墙。士兵们三三两两靠在一起的站在城墙上晒着半天的太阳,也吹了半天的刀子风。个个冻得缩成一团了,军官一走远个个呸了起来,离近点还能听到小声的嘀咕,“妈的,杜老黑这个龟儿子,总是克扣军饷,还想让老子给他尽忠。好死不死的,他想跟成都的新都督表功,这要命的活儿干嘛还非要搭上咱们,这也就算什么玩意啊”、“就是,就是,妈的,马上就要开仗了,也不加一餐,就早上吃的那两粗粮窝头早五谷轮回了,都他妈不知道多少天没见过荤了。真他娘的抠,等革命军来了,老子立马转身就跑,让他娘的不给老子饭吃”、“听说南边革命党的士兵一个月饷子都老十块银元了,死了家里土地跟几百块大洋补偿,老子家里弟兄八个,死我一个也不心痛,真他娘的想在南边当兵”、“嘘,都小点声,杜老黑上来了”。

  城墙上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88章 便宜他了

  整个战场到处是清军丢盔弃甲的情景,清军一日两战,虽然击败朝鲜人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只是到底浪费马力,又向明军狂攻了半天,此时连逃走也显得力不从心,明军虽然也激战了半天,只是采取的守势,马力比清军要足得多,这一番追击只觉得分外畅快,经常有逃着逃着的清军突然马蹄一软,从马背上摔下来。

  山上数百名朝鲜残兵败将看得目瞪口呆,满人的大军就这样败了,而且还败得如此彻底,虽然知道明军火枪兵的厉害,却没有想到会厉害到如此地步,朝鲜官兵不是没有火枪兵,一万大军中整整有三千人手持火枪,而且都是向大明购买的精品,虽然是火绳枪,可是威力远胜于朝鲜自己的产的火枪,只是在清军冲击下,这三千火枪手连一枪都没有开就崩溃了。

  “哎。”李浚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满人败得如此之惨,按理他应该高兴才对,只是自己手中的一万人马几乎损伤殆尽,他又如何高兴起来,何况他心中隐隐有一种恐惧,大明好象和以前的大明不同了,没有了满人,天知道朝鲜在大明眼中还有没有价值。唯一让李浚庆幸的是,这次他没有将所有兵马带在身边,还有五千人留在沈阳,有了这五千人,加上满人惨败,灭族也有可能,回到国内说不定还可以勉强向国主和各个重臣交待,关键就看明军能不能配合一下。

  “走,下去,咱们去向殷大将军和王统领道贺。”

  “大君,明军阴了我们一道,为何还要去和他们道贺?”一名亲兵用充满怨气的语气道。

  “是啊,大君。”不少亲卫也附合道,朝鲜人虽然一向敬畏大明,只是大明立国二百多年来,对待属国从没有过什么要求,反而赏赐不断,遇到危险还可以向大明求救,渐渐的,朝鲜上下视为理所当然,这次被明军摆了一道,若说没有怨气当然不可能。

  李浚心中的怨气更大,可是他毕竟身为主帅,看的更远,刚开始虽然惊怒无比,冷静下来后马上明白,决不能与明军交恶,这个亏只能忍受下去。他冷哼了一声,各个亲兵顿时停止说话。

  整了整身上的衣服,李浚又向亲卫交待了数句,这才带着部下向山下走去,尽管这场战事他们从头看到尾,置身于战场时,他们仍然震憾无比,雪地里到处是人马尸体,一些地方被明军的大炮炸成了一个个大坑,雪水汇聚在里面,呈现出一片紫黑色。

  这场战事明军不是没有付出代价,中间的火枪兵伤亡只有数百,只是两翼的骑兵却受到重大的打击,尤其是清军重点进攻的左翼,伤亡几乎达到半数,不少明军的尸体与清军尸体重叠在一起,眼下清军已经溃逃,明军正在打扫战场,将尸体分开,若是碰到活的明军马上抢救,对于清军则干净利落的剌死,时不时有重伤的清军被杀时发出惨叫声。让这些朝鲜人听得又是解气,同时心中又有一点恐惧。

  “恭喜大将军,统领大人取得如此大捷。两位大人不亏是天朝名将,如此轻易就击败贼酋多尔衮,他日必定可以留传千古。”来到殷洪盛,王公略两人面前时,李浚脸上已经堆起了笑意,不停拍着马屁。

  王公略冷眼打量着李浚,心中暗自佩服这个李浚的隐忍功夫,一个念头涌起,这样的人若是放他回朝鲜,会不会对大明不利,干脆将剩余的数百名朝鲜残兵全杀了,也省得麻烦。

  若是李浚知道自己这番示好会惹起王公略的杀机,肯定会后悔不已,殷洪盛却没有王公略的心思,对朝鲜人十停去了九停五,心中多少有一点愧疚,点了点头,道:“麟坪大君,这次能大胜鞑子,贵军功不可没,本将会在报捷书上写明。”

  “多谢大将军,大将军和统领大人指挥若定,小王在山上看得佩服不已,小王恨不能成为大将军和王统领部下,随两位大人杀敌。”李浚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神色,没想到如此就轻易达到了目的。

  王公略最终还是压下杀心,己方大胜,身为友军的朝鲜官兵却一个活人也没有,谁都会猜到里面肯定有问题,还不如留下李浚,此人如此知趣,凉他也不敢乱话。

  李浚浑不知自己差点在鬼门关走了一场。继续狂拍两人马屁,让殷洪盛、王公略两人听得肉麻无比。

  “大将军,王统领,找到了,找到了。”一名传令兵匆匆过来,一脸喜色的道,这才打断了李浚的话。

  %文%“找到什么了?”

  %人%“是多尔衮,多尔衮的尸首。”

  %书%“带我们去看看。”听到找到多尔衮尸体,殷洪盛、王公略两人脸上也露出一丝喜色,多尔衮征战数十年,死在他手中的明军大将数不胜数,入关后,多尔衮更是作为大清摄政王,统领大明北方数省五年之久,期间文字狱杀人无数,圈地令让数百万汉人流离失所,大明不知有多少人对多尔衮恨之入骨,皇帝更是下达对多尔衮的必杀令,这次大败清军,若是让多尔衮再次逃去,那就太遗憾了,如今听到找到了他的尸体,两人当然兴奋。

  %屋%“这就是多尔衮尸体。”当看到尸体时,王公略不由皱了皱眉,这具尸体脸上已被马蹄踩得面目全非,身体上也布满了蹄印,虽然从光秃秃的脑门和脑后的金线鼠尾可以确定他是满人,只是要确定是多尔衮却并非易事。

  “没错,大人,这就是多尔衮,你看的衣服。”一名将领将尸体外面的衣服扒了下去,衣服虽然肮脏,只是用手一摸就知道是非常好的料子,在一些地方还可以勉强看到金钱绣的龙纹,尸体内衣为金黄色,同样绣有龙纹,那名将领手中又拿出一块玉佩,道:“大人,这玉佩也是尸体上发现的。”

  这是一块雕刻着九龙的玉佩,尸体踩成这样,玉佩却奇迹般没有一点破碎,也好在有这块玉佩,否则恐怕寻找尸体的明军不会如此快确定多尔衮的尸体。

  有这么多证据,殷洪盛和王公略都点了点头,王公略忍不住道:“真是便宜这个贼酋,若是活擒,当受活剐之刑。”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都战役(二)

  简州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素有“天府雄州”、“蜀都东来第一州”、“成都东大门”之美誉。距四川省省会成都最近处仅67里的路程。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其以一州之制属,却拥有着许多州府都没有的高城厚墙。

  不过城墙再高再厚也掩盖不了其重要的地位,加上其跟附近的阳安毗邻已经被四川军政府所占领的资中县,因此,北上成都第一仗却要在这里打响!

  简州城下的那支身着新式军装、一路急匆匆赶过来的军队不是旁人,正是革命军第三协中的第三标一营。新任营长名叫邓艾,他的一营被负责这场战事的战时总指挥何进任命为先锋营,舍弃了大部分的辎重等,只携带了少数几门火炮,为后面的大部扫除可能存在的伏兵。

  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抵达了简州城下,邓艾也不急着命令攻城。他是老三十一标三营的士兵了,去年初才入得伍,学过几年私塾,认识不少字、也懂得不少大道理。所在武昌起义的那一夜,被留在武昌的他跟三十一标三营的其他士兵一起,选择了响应革命、推翻满清的统治。不过随后被黎元洪的第四十一标击溃之后,便跟着其他被击溃的士兵往楚望台集合,后来被熊秉坤划到了李汉麾下,然后跟他一同离开了武昌,打下了现在这一番伟业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1页  当前第2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2/4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陆权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