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陆权强国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战列舰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9 MB   上传时间:2013-10-11 18:00:27

  蒋志清自然一脸感激。

  王金发在旁边抽了一阵闷烟,他心中始终觉得有些不安,抬头道:“最近申报、中国之声、民报、大汉报等都在报道这件事情,情况对都督十分不利,想让他们闭嘴有点困难吧?毕竟出了这件事,法租界、公共租界已经提高了警惕了,租界区不少富人现在人人自危,就怕自己死得不明不白的。”

  言下之意是提醒陈其美不要再做什么过分的举动!

  陈其美不悦,却没表现出来,道:“季高兄所言有理,不过桂馨说的也对,必须要管制一下那些报纸,不能让他们随便乱说话。”

  “怎么管教,申报是洋人的,大汉报后面有黎副总统,中国之声后面也有川督顶着,民报又跟大总统他们都有联系,哪一个都动不了!”

  王金发并没有参与刺陶案,不过他最近却因为跟陈其美走进而被光复会的同志疏远,甚至连他的绍兴军政府内现在已经没多少愿意听他命令的人了,这也是他为什么来上海的原因,他在陈其美的怂恿之下,从绍兴军政府提了四十万银元,跑来投靠他的。没想到一来就碰到这样的事情,难免火气大了点。

  陈其美轻笑了一声,重新坐下低声道:“不见得所有的报纸咱们都动不了,你们当我为什么敢对陶成章下手?我告诉你们吧,那是因为前几天我从南京那边收到了些风声了。”

  “哦?”

  王金发、蒋志清等几人都来了兴趣了!

  陈其美压低了声音,“会里对陶成章要分裂不满久矣了,不过之前他一直都没动作,因此大家还相安无事。但是,这一次我收到了消息,他跟地方的几位联系上了,浙江的蒋尊簋、四川的李汉,据说四川还亲自派人前来,要跟他联手。这事可是让会里的不少人都不满的紧,不少人都给我暗示,只要事情不闹大,有他们帮我遮着呢!”

  李汉猜的不错,陶成章之死跟他的确有些关系。原本若是没有他派人跟光复会碰面,陈其美其实是受到了会里的警告,不许他在光复会不稳的这个时候对陶成章动手的。但是偏偏李汉记错了一些事情,比如他记得那蔡元培是光复会的二老之一,因此派四川代表跟他碰面,希望能够跟光复会达成一些合作协议。但是,他却没想到这蔡元培虽然是光复会二老之一,但却对同盟会的认同感更强一些。李汉派人跟他碰面之后,他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相熟的同盟会的几位大佬,比如孙、黄、谭等!

  陈其美正是得到了会内的一些暗示,才敢对他果断下手,甚至不惜惊动了法租界的洋人。

  “您的意思是!”

  黄郛眉头一皱。

  陈其美哼了一声,“个小赤佬的,会里不少人都对四川的那位心中不满。那夏之时虽然之前没有半点名气,但是到底是我同盟会的人,他想杀就杀了,还不反了去了,这天下若是都学他,我们同盟会还要不要了!这一次给我好好管制一下这‘中国之声’。哼,区区一个地方都督,也敢叫出这名号。”

  加入同盟会是陈其美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投资,这一点在座的几位都知道,否则依他区区一个拥有数百潮州帮小弟的青帮大佬,如何能够成为现在天下皆知的上海都督。因此,无论如何,这陈其美都希望同盟会这杆大旗继续高高飘扬着。

  “大哥,您的意思是?”

  蒋志清在一旁似乎有些会意了,“这报纸现在在公共租界内,咱们现在要弄他只怕有些麻烦。不过这让他闭嘴却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回头找些弟兄过去收保护费,找个借口把他的机器给砸了,您看如何?”

  “不错,就按你的意思办!”

  陈其美满意的点了点头。

  黄郛忙劝道,“大哥不可,那李易之乃是一省都督,手下兵多将广,咱们若是得罪了他,这日后恐怕会对都督有些不利!”

  陈其美哼了一声,给自己点上了烟,抽了一口面上多了几分陶醉。

  “膺白,你就是太胆小了点。你以为我为什么敢跟他下手,他李易之的舒服日子没几天了,哼,最近有人要弄他!”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陈其美心中得意,道:“他得了川督还不满足,还占着湖北那么大的地方。你们当那位副总统能咽下这口气吗?哼哼,前几天南京那边传来些风声,湖北最近要乱起来了!”

  他这么一说,顿时几人都没了异议!没多久便各自退了下去,按照他的吩咐忙碌下去了!

  随后几日上海局势当真是风起云涌,先是租界区内的‘中国之声’报社被一帮青皮无赖光顾,借口讨要保护费无果之后被几乎砸毁了所有的印刷机器,损失不下十万元。

  随后,沪军政府宣布了自己的‘刺陶案’报告,在报告中,已死的光复会成员王竹卿背上了所有的罪责,成为了陈其美的替死鬼!随后,民报、民立报等笔锋一转,开始大肆宣传起了沪军政府的调查报告。

  “本报讯,革命巨子陶焕卿先生被奸人刺杀一案已经告破,凶手为光复会叛徒王竹卿及其党羽,经沪军都督府组织专人审理,已经畏罪自杀的王竹卿同伴几人对其罪行供认不韪,据悉案犯的作案动机是‘挟私复怨’、‘擅行仇杀’……事实确凿,王竹卿党羽已经被沪督陈其美下令,明正典刑,以告慰焕卿先生在天之灵……”

  与此同时,在几份报纸的角落处,依稀还能看到,‘中国之声’报纸沪分部遭遇青皮无赖寻事捣乱,目前租界区的探员已经介入调查之中了!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05章 南洋战争

  经过数天激烈争吵,眼看着马拉尼的华人越来越少,西班牙人最终还是下达了禁止华人移开马拉尼的决定,这个决定让马尼拉的华人大哗,更是下定离开马拉尼的决心,只是面对港口荷枪实弹把守的西班牙军队,才不得不停止了迁移。

  作出这个决定后,西班牙人颇为忐忑,生怕大明派人过来查问,只是还没有等到大明朝廷来人,西班牙人就不得撤销这个决定,重新开放港口,并制定出优惠政策吸引华商前来交易。

  马尼拉禁开华人离开的消息传出之后,原本许多与西班牙人有生意来往的华商大为惊骇,不敢再与马拉尼有来往,这个时期,整个南洋除了西夷人外,有能力出海的只有华人,没有了华商,马拉尼的港口一下子成了死港,除了偶有西班牙本国和英法数国船只外,再也见不到其他船只的身影。

  从禁止华人离开到重新开放,半年的时间里马拉尼这个西班牙人在东方最重要的港口繁华一去不复返,虽然在马拉尼禁止华人离开政策解禁后还是有华商贪图高额的利润前往马拉尼与西班牙人交易,可是马拉尼的华人却由数万人下降到仅仅数千人。

  没有华人的工作,西班人原本优渥的生活变得处处不便,只好将更多的工作交给当地土著,只是土著的懒惰与华人的勤劳形成鲜明的对比,往往一个华人能完成的工作,数个土著也不一定能完成,只能交给更多的土著来完成,而更多的土著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马拉尼由原本一个干净的城市向脏乱差发展,让西班牙人苦恼万分。

  而大明在南洋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从弘光七年第一批移民后,此后十年间,大明总共向南洋移民四百余万人,其中澳洲二百余万,南洋二百余万,仅婆罗洲移民就达一百余万之巨,将这个大岛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弘光十七年,连续十年的移民,江南人口下降到九千万左右,而北方人口则由二千万上升到四千万左右,北方人口大为充实,朝廷暂停了北方的移民,而大明东海舰队已经探索到了美洲大陆,只是美洲大陆相隔太远,大明尚无能力大规模移民,朝廷移民的重点全盘转向南洋。

  弘光八年,皇帝应百官所请,前往泰山封禅,封禅归来后,百官各有擢升,奉禄再增加五成,至此,经过数年加奉之后,官员的奉禄已经增加了数倍,其县令的薪俸为三百二十五两,为太祖时期七倍有余。大明两京十三省官员数万余人,吏员数十万,奉禄开支每年高达四千余万两,养兵费用亦达四千余万两,两项合计达岁入七成。

  就在百官都为自己擢升和加奉欢欣鼓舞时,皇帝同时下旨,表示自己封禅时应天感应,当善待百姓,实行全国减租减息,规定田租不得超地三成五,利率不得超过三成,并废除原本士绅免税政策,实行官绅一体纳粮。

  经过移民,江南地租由原先的七成下降到六成,离三成五无疑还有很大差距;而大明户部银行的存在虽然降低了大明整体利率水平,可是对于民间小额借贷冲击几乎没有,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一直高居不下;官绅免税更是大明实施了数百年的国策,正是借助这一政策,大量农户托避土绅名下,使全国纳粮耕地愈来愈少,最终朝廷财政崩溃。

  这几条旨意一下达,马上引起士绅激烈反弹,不少官员纷纷上折此举与民争利,理应废除,皇帝不为所动,接连罢免近百名言辞激烈官员,朝堂受挫后,士绅的反抗不得不转为民间,煸动士子游行示威,鼓动商人罢市,印刷小报,直接攻击皇帝本人……大有让全国混乱之势。

  针对士绅种种举动,朝廷早有准备,严查张贴各种小报之人,对于商人罢市加征高额罚款。为安抚士子,朝廷加大教育投入,朝廷岁入一成投入教育,弘光八年合计投入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银子,全国新建三千余所官学,新增教师三万余人,普通教师年奉九十两,有秀才功名者增加到一百二十两,举人功名者二百两,此举大大缓解士子和朝廷的对抗,全国混乱在数月后扼制,几起士绅的叛乱也迅速被军队平定。

  弘光九年,官绅一体纳粮后,朝廷田赋收入激增,由原先二千余万两一下子增长到七千余万两,超过商税、关税,重新成为第一税种,朝廷岁入一万万五千四百余万两,为安抚官员,官员奉禄再次提升二成,新增的五千万两田赋中,将近一千万两成为官员福利。

  这一千万两银子砸下去,原本因为利益受损而心怀不满的官员情绪得到缓解,不少出身贫苦的官员虽然不会大声叫好,对朝廷的政策却更加拥护,大明算是割掉了身上的毒瘤,开始轻装前进。

  朝廷财政富余后,首先投入的是河工和道路的建设,将以前征发徭役统统改为募工,弘光十年,朝廷投入河工和道路整修的银子达到三千五百万两,除将黄河加固外,整修道路近万里,数百万募工受惠,原本底层的百姓第一次有了余钱,民间对于皇帝的崇拜大为加强,凡听到有人对皇帝抵毁,百姓自发痛打之后,扭送官府。

  弘光十二年,由大明军器局划分出来的皇家科技院院长宋应星向皇帝汇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科技院制出实用的蒸汽机,皇帝大喜,带领百官亲往科技院观看,当蒸汽机的轰鸣响起时,数名大明官员由于惊吓过度,跌倒在地,其余官员也大为震动。

  第一次的蒸汽机转换率不足百分之二,这个效率虽然不能让人满意,可是还是可以运用在许多地方,如开矿、纺织、炼钢等等,皇帝下令封赏负责蒸汽机研发的宋应星为博侯,另外封爵的尚有五人,宋应星成为除军功外封侯的第一人。

  到弘光十七年时,大明蒸汽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效率由不足百分之二提升到百分之十二,足足提升六倍:初速由三十转/分提高到三百转/分,提高十倍:功率由二马力提高到数千马力,提高千倍。

  蒸汽机发展如此之快,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皇帝的亲自指点,为了解决密闭问题,皇帝下令让郑成功领着舰队到南美跑了一场,收集数船橡胶并带回数万株橡胶幼苗,栽种在海南和南洋两地。

  蒸汽机发展到此可以说已经极为成熟,皇家科技院在皇帝的指点下开始研制火车和试制由蒸汽机带动的铁甲船,然而就在大明开始向蒸汽时代转进时,南洋爆发了与西方殖民者的海战。

  面对大明在南洋的步步进逼,西班牙和荷兰两国退无可退,经过数年搓合,两国在南洋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大明舰队。

  这次海战西、荷两国蓄谋已久,大明却是仓促应战,谁也没有想到两国在大明刚往南洋移民时不战,而在大明已有三百万余移民(二百万新移民,一百余万早期移民)时挑起战事,因此大明吃亏颇大,总共三十余艘战舰被击沉,其中包括两艘装有七十二门大炮的一级战舰,五艘装有四十八大炮的二级战舰,十二艘装有三十六门大炮的三级战艘,十四艘小型战舰,损失火炮七百余门,人员五千余人。两国还袭击了大明的一支移民船队,总共三万余人的移民被两国海军送入冰冷的海水,最终只有不到千人获救。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大明上下的怒火,大明当即宣布与两国交战,将两国商人驱逐出国。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明拥有三支舰队,分为南洋舰队、东海舰队、北海舰队、拥有一级战舰二十四艘、二级战舰五十六艘、三级战舰一百二十艘,各类辅助艘只近千艘,火炮万门,人员十余万。

  反观西、荷两国,即使两国联合,人员也不过一万五千余人,火炮不足两千门,战舰只有五十余艘,两者力量无疑相差悬殊,即使初期偷袭取胜,力量的对比也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得知西荷两国与大明发生海战,英、法、葡等国虽然希望两国能取得胜利,却知道两国取得胜利的希望渺茫,第一时间宣布中立,并向大明积极接触,争取将西、荷两国原先的贸易额转到自己手中。

  英、法等国落井下石的行为引起西、荷两国的愤怒,只是两国却无可奈何,当务之急是要战败大明,至少也要逼得大明停战求和,否则一旦战败,两国只得让出南洋,两国并没有消极等待大明舰队的报复,而是主动出击,想通过骚扰大明海岸来逼大明屈服。

  弘光十七年八月十二日,双方舰队在东沙群岛附近相遇,西、荷两国战舰全军出动,其中一级战舰四艘、二级战艘八艘、三级战舰十一艘、武装商船三十二艘、合计人员一万五千五百余人,火炮一千七百门。

  而大明舰队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没有全部集中,只包括剩余的南洋舰队和一部份东海舰队,合计一级战舰九艘、二级战舰十五艘、三级战舰三十六艘、小型战艘四十三艘、火炮三千一百二十门,人员二万七千余人。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安的预感

  “皙子先生,期待跟袁宫保的下一次合作!”

  “哪里,宫保也吩咐皙子让我跟大都督问个好,若是有时间,宫保一定会邀请都督往北京赴宴。如此,皙子告辞了!”

  “请!”

  十六日,在降低了条件之后,李汉终于在得到了袁世凯的六十五万两撤兵费用跟三个月内绝不主动对河南拥兵的承诺之后,下令入豫鄂军第一混成协、第六协配合着河南清军第三镇、第五镇、第六镇同时从河南撤兵,由于沿途京汉铁路段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预计二十日可完全完成撤兵任务,将河南省内所有鄂军撤回湖北省内,应付湖北极可能爆发的战事!

  当然,入豫革命军所掌握之城池,甚至一部分物资就近转让给了唐牺支,在李汉的支持之下,他这个原来的河南副都督终于获得了南京的承认,正式被南京承认为河南军政府第二任大都督。

  李汉相信,这位军方出身的汉子要比绿林出身的王天纵跟其他人更加适合就任河南都督。至少经历过数场大仗跟北伐的他更加明白武力的重要性。两人之间有秘密协议,李汉放弃对河南省的觊觎,并且将在未来两月内援助他十万两以帮助唐牺支扩充豫军兵力。而唐牺支需要做的就只有保住河南不落入清军之手,仅此一条而已!

  未来一段时间李汉认为自己可能将与鄂督黎元洪争夺湖北控制权,届时是根本不能允许北边河南再乱起来分散他的一部分精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愿意扶持唐牺支就任豫督的原因。

  于此同时,他又下达了川鄂两省革命军动员令,下令刚刚抵达荆州还没上任几天的荆州镇守使孙国安重新率他的河南混成协一部抵达汉川暂时驻守,同时命令汉阳进入战时警备状态,并加快对汉阳铁厂跟兵工厂的搬迁!应城在马荣成的请求之下,再一次拨过四万银元用于继续雇佣船只运送机械,根据马荣成的计算,预计在一月底,将能够彻底完成整个铁厂跟兵工厂的搬迁。

  正如李汉所猜想的那样,他的好日子到头了。十六晚,来自川边打铁炉那边的边防军的消息,西藏那边又要不稳了起来,边防军驻打铁炉驻地已经失去了跟拉萨之间的联系长达三天了。这可不是个好小心,接到情报之后,李汉的脸色已经阴沉入黑铁了。记忆中就是在民国成立前后,英国已经迫不及待的从缅甸跟西藏两个方向开始侵蚀中国的领土了。边防军驻拉萨的三营驻军失去了联系,岂不是代表着在英国的怂恿之下,西藏的那些在满清时期得到了清廷扶持的藏族土司、贵族们已经急不可耐的要在那群不安份于念经的喇嘛支持之下,开始阴谋分裂西藏了!

  让他心烦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从十七日开始,接连的几日之间,全国上下各地的报纸都在传播他在四川大肆打压满蒙旗人贵族,侵吞旗人财产土地的事情。这件事情他做的还算隐蔽,至少下令派兵包围了各地的旗人聚居地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封锁消息的外传,根本不允许这样的消息出现在麾下‘中国之声’这样有能力覆盖全省跟周边省市的报纸上。

  不过这消息最终还是被透漏了出去,他也只是有些意外兼头痛。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本来也就没指望这件事情能够拖延多久。按照成都那边前几天发回来的消息,他的情报官这一次做的非常出色,几乎是种种手段都用了出来,绑架、勒索、讹诈无所不用之极,已经成功逼迫数百个旗人贵族被剥夺成了白丁,狼狈逃出了四川了!旗人当真不愧是清朝最大的蛀虫集团,区区几百个家族,李东来便从他们身上剥夺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支持他再扩充几镇兵力,并且维持未来两年军费开销的能力!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务,李汉跟四川军政府就像是闻到了腥味的鲨鱼一般,怎么都不可能因为报纸的煽风点火就放弃了‘暴富’的念头,情报司还在努力,每一天都有新的旗人贵族屈服,每一天军政府的秘密财务经费数目都要暴增很大一笔,不存在正义与邪恶之说,为了军政府能够更快的视线实力飞跃,掠夺是最快也是最方便的捷径。所以,在五日前他的情报官想他申请断绝了旗人聚居地内的饮水跟事物供给之时,他想都没想便批准了!

  旗人数百年间从这个国家掠夺何止百亿,到了还回来的时候了!

  所以,他是不会为了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指责之声而更改了任何决议的!不过也有让他为难的地方,南京那边,大总统孙文亲自给他发了一封通电,希望他能够换些和缓点的手段来对待省内的旗民,虽然天下皆知他下手的目标仅仅只有旗人贵族。但是正在南北和谈的关键时候,四川大肆举起锉刀对准了省内的旗人贵族盘剥,难免令京城里的一帮本就惶恐不安的旗人贵族们担惊受怕,惟恐南边的军队打来之后,他们数百年间从这个国家掠夺的东西,都得还回去!

  好在似乎他在四川的举动,加深了北边清廷对于南军攻陷北省之后自己待遇的恐惧,因此这段时间来,北边不断有消息称,清廷在‘君主立宪’跟‘民主共和’已经有了松动。正是因为如此,南京那位通电与他只是委婉提到希望四川贯彻民国所提出的‘五族共和’原则,不要再生杀戮!

  南京那边没有插手四川的事情倒是令他松了口气,毕竟他这位地方实权派人物明目张胆的对抗中央,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虽然南京的招牌并不响亮,但是到底还是名义上的民国最高政权机构所在地,能不直接对抗,还是别来的好。

  不过,湖北的那位黎副总统最近却让他感觉到了不安。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了,湖北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爆发一场大战,并且火药味已经十分浓郁了!

  15日,鄂军政府下令解除原民军第一协代统制胡玉珍所有军职,改由黎元洪之心腹将领崔健真代为民军第一协协统,并命令第一协撤离黄陂,往汉口接受整编。胡玉珍知会重庆之后,未对鄂军军政府调令做任何回应,原民军第一协继续由他率领坐镇黄陂警惕来自麻城等地的清军主力!

  16日,鄂军政府派使者往黄陂见胡玉珍,遭其拒见后。第二日,军务部副部长蒋翊武亲赴黄陂见胡玉珍,遭其再一次拒见后,宣布开除其文学社兼共进会身份。同一日,黎元洪调熊秉坤的第五协返回武昌休整,改调以巡防营、民军一部新组建之第八协、第九协往汉阳,接管相关城防。当日,湖北军政府宣布委任新组建的将校团团长方维为汉阳镇守使,责令其即日前往汉阳,接管汉阳城防。当夜,李汉任命的汉阳镇守使马荣成下令汉阳革命军各部进入临战状态,并下令重启龟山炮台,目标直指武昌跟汉阳各处民军驻地!汉阳局势登时变得紧张起来。

  十七日一早,李汉匆匆用过了早餐之后,待在自己的书房处理着川鄂两省挤压的一堆公务。对于西藏那边他的确是鞭长莫及,只能下令川边边防军进入紧急戒备之中,现阶段以稳固川边跟湖北局势为主,西藏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即便他现在有心解决,至少要派出两个协的主力入藏,并且最少半年、可能一年之内都不能完全稳定西藏局势,只能徐徐图之。不过他也不是那种挨了打才懂得反击的人,在即将发往川边的文书上快速的下达了最新指令,在稳定打铁炉地区的稳定同时,分出一部边防军占领入川几处要道,雅安、康定地区他已经加派了一些人手前往修筑城防,但是更远的德格、江达、昌都等位于茶马古道北线的入藏毕竟之路却还尚还无人占领,将这三镇纳入边防军的手中之后,即可确保日后川军入藏不至于被西藏那边的农奴军、喇嘛兵们挡在卫臧地区之外了!

  发往川边的最新命令他很快处理好了,立刻唤来在外面帮他整理各地发来文件的副官蔡庆,让他帮忙把军政府的命令,着人快马送往川边地区。

  蔡庆很快便进来了,还夹带着一叠厚厚的报纸。看报是他每天的习惯,不过蔡庆送来的却不是重庆本地的报纸,而是从租界高价买来的上海隔了一两日的报纸。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相比较揪着军政府骂个不停的四川本地报纸,上海那边的报纸则报道的内容比较全面,从国内大事到南北局势,甚至还有少量的国际快讯。本来他是要求‘中国之声’在沪分部每日晚传递一份过来的,但是上海分部似乎出了什么事故,已经断了两日没消息了。没办法之下只能让他去日租界内高价购买几份在乎发行的申报、民报等!

  “怎么,还没有‘中国之声’上海分部的消息吗?”

  看到蔡庆进来将他吩咐去买的报纸送到他面前,笑着询问了几句。对于上海分部,他倒不是十分担心。一来为了避免说实话得罪人,他将报纸分部的地址是选在公共租界内的。虽然地址选在那里,高昂的份租导致‘中国之声’不能在上海完成平均销售过四千份将很难保持盈余,不过却可以应付了大多数上海本地小势力的麻烦;二来,报社上海分部还有个身份那便是情报司的上海据点租界分部。情报司在上海有两个分部,一个是去年十一月初在法租界成立的分部,报社上海分部是第二处。租界区鱼龙混杂人员密集,最是适合收集情报了!据李东来的安排,情报司上海两处分部约莫有二十多个请把人员,其中过半的都是枪术不错的好手,还配置了不少的武器。若是跟当地势力碰面,至少并不会吃亏,毕竟是在租界内,大的势力比如青帮等还是要给洋人一个面子的!

  况且之前也发生过一次与沪之间的联系断了一天的事故,这一次说不定跟之前一样也是机器故障呢,他倒是并不是很担心。

  拿起桌上的第一份民报看了起来,低着头的他却没看到他的新副官面上的犹豫与愤怒!

  “本报讯,革命巨子陶焕卿先生被奸人刺杀一案已经告破,凶手为光复会叛徒王竹卿及其党羽,经沪军都督府组织专人审理,已经畏罪自杀的王竹卿同伴几人对其罪行供认不韪,据悉案犯的作案动机是‘挟私复怨’、‘擅行仇杀’……事实确凿,王竹卿党羽已经被沪督陈其美下令,明正典刑,以告慰焕卿先生在天之灵……”

  “噗!”

  李汉忍不住轻笑了一句,这民报到底是他同盟会家的官方报纸,连这颠倒黑白的说辞都跟后世的媒体没有区别,果然中国自古便盛行黑心文人。

  摇了摇头,光复会总盟陶成章之死似乎也因为这一句话而盖棺定论了。心中默默为这一位倒在了政治斗争道路上的革命巨子默哀了一阵,他却没有为其主持公道的意思。一来四川对南京的影响力恐怕还不及陕西、山西这种被清军压着打的省份,又如何有能力去揭露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毕竟,作案的不是旁人,正是沪督陈其美,如今南京的银袋子之一!

  李汉长吁了一口气,自己所能做的也不过在下面的报纸刊发一些比较直白的语言时装作看不到,任由军政府麾下的报纸给予陶成章崇高的评价。并且连续几天刊发专论,从旁提示此案疑点很多,暗示上海光复之后,革命党人不能和衷共济,反而为着权力,争夺激烈,几至大打出手。甚至连下面的报纸刊发了‘陶案的发生沪督陈其美嫌疑最大’之类过火的风评时,他都装作没看见,任由报纸发表!

  不过令他微微有些好奇的是,这民报虽然是同盟会的官方报纸,但也算是光复会的半个官方报纸,主笔还是那位素以敢说实话著称的章太炎,他跟那陶成章乃是至交,又如何能咽下这口气任由同盟会的报纸上位陈其美遮丑的呢?

  不过很快看到了《民立报》之后,他顿时有些明白了!这位脾气火爆的太炎先生还是那么敢作敢当,民报之上不许他发表看法之后,他便在民立报上直接以自己的真名发表战斗文章,先是揪着杨梅陈其美的生活作风跟人品大肆讽刺了一阵,更是直接用‘陶案凶手’四个字来形容他,还用二十个字概括了其人品,谓之曰‘挥金如土,贪财好色,日走妓馆,恣情滥狎,狂嫖乱操’。表示了自己心中的愤怒之后,他又甩动了笔杆子,对于各省光复以来,党人争权夺利、贪图享受、投机分子纷纷钻营的现象,大肆批斗了一阵,还是以沪军都督府成立以来一系列无法无天的行径,作了不指名的批评。文末,他如此写道:“在共和即将告成、革命快要成功之际,咱们革命党人应该认识到,从前秘密结社的那一套,是在非常时期不得不然的产物,其实质是会党,不是民主政治下的政党,政党是一国公民以政见认同为纽带的自由结社,合则来,不合则去,没有要忠于党魁之说。咱们革命党从前是秘密结社,如今则应该转变为民主政党,如此庶几可以避免革命胜利后,形成朋党、会党同党之间倾轧无度、甚至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斗争……”

  不过很显然,这位太炎先生骂的厉害也只能令自己得罪更多的同盟会成员,甚至一些光复会的成员,在得到了同盟会的一些安抚之后也选择了妥协,比如前段时间叫的最响的‘朱瑞’,现在就变得寂寂无声起来。很显然南京那边对于刺陶案如此了结还是比较乐见其成的,毕竟如今北边还有清廷跟大敌袁世凯没解决,北方数省还在满清朝廷的控制之下,在这样一个关口,南京方面实在是无力也不愿看到自己内部再生波澜了。因此,昨日下午陶成章的灵柩,已经经由上海绍兴会馆,迁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安葬,各界对于沪军都督府的审理结果,并不十分满意,对于沪督陈其美也并未能完全释疑,但是毕竟没有找到陈其美是主使者的直接证据,也就只好暂且如此。何况人心就是这样奇怪: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者已逝,生者却还要忙着其他的事情,沪军都督府的审理结果出来之后,刺陶案激起的波澜,也逐渐平复了下去。

  “呵呵!”

  虽说早在预料之中,不过看到这样一个结局,倒是真令李汉想到了那句话‘革命功成、革命党亡’,近代民国之初可不正是这么一幕局面,太多抱有异心之人混入了革命之中,最后反而挤掉了不成熟的革命党人,摄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

  刚笑了一句,突然间他脸上笑容僵硬了起来,也许在南京的那些人心中,自己就是那些‘抱有异心混入革命中人士’的一员吧!

  摇了摇头,放下报纸。他伸了个懒腰,见半天新副官都没有开口,抬头询问道:“怎么了,蔡庆,还没上海那边的消息吗?”

  一抬头,便看到一张犹豫跟夹杂着愤怒的脸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1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4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陆权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