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陆权强国_分节阅读_第385节
小说作者:战列舰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9 MB   上传时间:2013-10-11 18:00:27

  嘶~~~~

  会议室内齐齐抽吸一口冷气,便是段祺瑞、蒋方震等几位列坐的强硬派,也为新总统的疯狂而惊呆了。

  “大总统万万不可!”

  唐绍仪第一个站起来,脸上已是惨白一片,“胶州湾之争不过我与日本两国之矛盾,然若按照大总统所言施行,非但将使两国陷入全面战争,重蹈当年甲午之战的悲剧。还将得罪了其他列强国家,我国单方面废除对日全部条例并收回日租界,恐列强担心日后此事同样发生自己身上,届时若一旦战事不利,恐列强将彻底抛弃我国!”

  “是啊,大总统。根据辛丑条约,我国不得重新武装大沽炮台,不得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扎军队,这么做将是彻底无视辛丑条约,是挑衅洋人跟无视国家秩序的表现!”这声音都尖锐起来的却是老国务徐世昌,他可谓是给年轻大总统的疯狂吓了一跳,忙不迭的要劝他打消了那些疯狂的念头。

  “日本虽在山海关、秦皇岛、滦州、昌黎和天津驻屯军不足两千人且兵力十分分散,但我政府一旦向日本驻屯军下手,将是对日全面宣战!若与日本交战于青岛还可看作局部冲突,驱赶日本公使也可视为外交手段,但此举大为不妥,乃是宣战之举动……不妥……”

  这开口的是李经羲,不过他倒是显得不太情愿开口,但就坐在他身旁的徐世昌不断给他使眼色,李经羲终究还是起了身表示反对。

  周学熙是另一个接收到徐世昌眼神示意的人之一,他本也不想起身的,但总归跟徐世昌之间还有些交情,加上心里也未尝不认为总统的提案太疯狂了一些,只好皱眉附和道:“非是我等自欺欺人,也非是我内阁诸位胆小怕事。大总统,如今的形势是日强我弱,骤然开战不是一个妥善的办法,倘若失败,免不了再签一份‘马关条约’,损失可能还要更大,我赞同几位总长的意思,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要以慎重为好。”

  李汉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现在过渡政府的高层基本上都被日本的最后通牒震慑住,说句难听话,日本人的最后通牒虽然是对着德国,但现在政府内部的妥协之声已经逐渐浓郁起来,甚至现在已经快要压下他的声音了。

  可笑的是,这些个已经被日本人的威胁所迫的政客们,却有几个看到了,这危机中暗藏的机会……

  还有,就算是政府无能的选择了退让,可有人想过,豺狼虎豹一般凶恶的日本,他能够因此而满足吗?

  一群目光短浅的政客!

  有生以来,李汉第一次认识到,有些人,若是连思想跟观念都变得老朽了,那么这样的人只能成为对手跟障碍,越早清除对于这个国家越有利。因为他们的本身存在,已经成为了滞碍国家发展的阻碍。

  他低头沉声了好一阵,才将要开口,突然远处传来微弱但整齐的声音:“维护国权、还我青岛!”之类的声音。附近的李东来开了口,“北大跟北师的学生昨天向警察局申请了游行,我批准了!”

  李汉点了点头,“你们听听,这是爱国学生上街游行的声音,难道这些天来的报纸都没看过吗?有人说青岛问题又是了不得的大事,这是屁话。政府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和德国达成了协议,现在日本想要青岛就要,把我们放在哪里?这涉及政府的执政公信力和国际威信,往后再开展对外交涉,还有哪个国家愿意信任我们?同时,这也涉及政府在民众中地形象,我们费尽心机,好不容易打算收回青岛,挽回一下中国积贫积弱的形象,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如果就这么硬生生给日本人毁了,我们能对得起民众?那样和前清政府有什么两样?我们辛辛苦苦搞革命难道就是为了这样?你们说的对,我们国势的确是比日本人弱,但我们的国民都是表态支持政府的,民心可用啊!我们既然号称民国政府,就应当代表国民,对国民负责而不是让他们失望,任何有损国权的软弱和退让,我李汉是决计不答应的。”

  “禀总统,国防军誓死捍卫国家主权,事关国家领土完整,决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日本恫吓也好、威胁也罢,国防军已经做好了同日本全面开战的准备!”总参谋长蒋方震站起来表态,内阁会议他本来是没资格参加的,但谁叫他是大总统的人。陆军部总长段祺瑞的权力现在已经基本上被挂在总统府名下的总参架空了,现在邀请他参加这会议,也是应当。

  汤芗铭立刻表忠:“日本是一条贪得无厌的饿狼,我们今天如果退让,那么明天他就能得寸进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我海军部诸将士愿为国捐躯。谈判也好、调停也好乃至战争也好,海军都愿意在大总统的指挥下坚决奉陪到底!”

  “很好,陆军部段总长、海军部汤总长、财政部胡总长、警务部李总长、外交部陆总长、总参蒋总长留下,其余诸位回去吧……”

  李汉留下了几人之后,内阁会议就此宣布流产。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七十六章

  9月15-20日,对于远东的中国人来说是漫长的几天,对于万里之外的欧洲而言也同样是漫长的几天。自打开法比边境通道后,源源不断的德国西线集团犹如潮水般扑来,其势头之猛、兵力密度之大惊出各国军事指挥家一身冷汗。法国由于战略误判,一直以为德国将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带发动主攻。在西北边境留守地兵力并不多,且多为二线部队,实力孱弱、分布分散,根本不是德军精锐的对手。而比利时在德国手中的快速沦陷也没有为法国争取多少时间,边境的重镇一一落入如狼似虎的德国人手中,在法兰西人的敌视眼光中,史里芬计划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已经一一实现了,德军进攻的矛头直指巴黎,马恩河战役爆发。

  9月12日,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在苏瓦松-桑利斯一线向法国第6集团军及英国第七步兵师率先发动强攻,打响了马恩河战役。随后的一周内,德军集中48个师共86万人,5829门火炮、约300架飞机,从蒂耶里堡、埃纳河地段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尔后向巴黎发展进攻。英法两国在短时间内组织了56个师90万人,3975门火炮、74架飞机以及600辆雷诺出租车迎战德国。双方在巴黎近郊,为一位已经去世老人——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的天才计划可行性,动用了将近一百八十万军队进行了一场世纪对抗。

  德军第1集团军在攻陷了苏瓦松将法国第6集团军跟英国第七步兵师的主力吸引到桑利斯一线防守之后,利用自己天空上的优势掌握了对面敌军的动向,留下第一军牵制第6集团军主力,德军第1集团军主力连夜行军前往马恩河,14日凌晨攻陷蒂埃里堡,法第5集团军与德第1集团军在奥尔奎河上激战,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为进攻主力,在德军第2集团军的配合下,集合约三十万兵力,趁着法国霞飞将军的糟糕指挥,集中优势兵力突破纵深梯次防线阵地。16日,法国第4集团军腹背受敌之下在德军来自天空的轰炸跟地面炮火的轰击之下损失惨重,狼狈丢下六万多死伤,丢掉了小莫兰河阵地跟大莫兰河阵地,直到应法军总司令霞飞要求,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约翰·弗伦奇命驻扎布里埃那堡的英军第九军前往接应后,法国第4集团军同样派出一部援助,但第4集团军因为友军第5集团军所在侧翼被击溃导致腹地暴露在德军第2集团军的视线中,结果18日德国人经48小时急行军60公里,强行突破了维特里勒弗朗索瓦,攻占了香槟沙隆跟韦尔蒂。尽管凡尔登跟桑利斯一线英法联军依旧坚守,然而法国塞纳·马恩省阵线被突破,省会默伦暴露在德国人的视线中,眼看着距离巴黎只有不足60公里了。

  短短数日的恶战,马恩河一线英法联军损失惨重,其中英国死伤2.3万人、丢失大量装备,法国死伤高达26万之巨(阵亡127631),被俘法军3.6万人,损失大小莫兰河阵地,马恩河阵地几乎全线失守。若不是德军连续一周的高强度行军加作战导致的士气疲惫,加上德国总参位于国内遥控指挥引起的战线指挥混乱,同时法国巴黎卫戍司令加利埃尼紧急投入了两个预备师加固默伦一线,同时后知后觉的霞飞将军命令驻守北大门的第6集团军调集三个师南下支援,恐怕巴黎的失陷便在眼前了。

  历史没有如果,连番的恶战令德军各部士气低糜,战斗力衰落的厉害,20日凌晨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向巴黎行军,在枫丹白露遭遇法军顽强阻击。其中主力第六军因警惕不足遭遇法军火炮猛烈轰击,损失惨重之下丢下了数千尸体第六军狼狈撤出枫丹白露,认识到了第1集团军已经到了疲惫边缘的克卢克明白了第1集团军恐怕无力攻入巴黎,因此主动向国内要求撤军。在遭到参谋部拒绝之后,克卢克拒绝执行继续强攻巴黎的命令,下令第1集团军后撤回大小莫兰河阵线防守。英军第十八兵团及法国第4集团军配合转入反击,但因德军空军援助成效不大。最终,德国付出了17万人的死伤(阵亡54826),损失1127门火炮、飞机62架,失踪或被俘1.2万人的代价,攻占马恩河阵线、大小莫兰河阵线,重创法国第4、第5集团军,将阵线向南最远推进了74公里。此次会战以德军主动后撤告终,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加上忽视了军队持续战斗的疲惫跟战略物资补给的困难等,导致军队在推进到巴黎东大门的时候后继无力,被迫后退,导致西线速胜计划破产;而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加上指挥系统不一致,联军高层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德军从容撤退,虽说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但战术上的惨败令两国短时间内将无力再同德军发动如此规模的大战,西线战役的主动权继续掌握在德国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卢森堡、比利时以及荷兰战场上表现极其优秀的德国空军,在法国西线战役中表现并不佳,一来法国作为曾经的欧洲航天第一强国,军方早在德军之前便在尝试飞机的装备跟应用,甚至连经中国之手提前一年半诞生的机枪射击同步协调装置,此时在法国已经出现只不过尚未大规模装备罢了;二来,法军作为世界上同德国陆军齐名的世界最强陆军,无论是防空火力还是对飞机的认识都远在其他各国之上;三来,德国的空军因为在比利时跟荷兰的胜利,忽略了对飞机的防护。结果在西线德国的轰炸机几乎是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撞上法国的机群。为了自己的大意,德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首战中三个毫无防护的轰炸机组几乎顿时折损大半,直到后方的被更名为福克-13D式的启航战斗机赶来,才挽回了劣势。

  在远东,有关青岛问题的交涉在北京学生示威大游行后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无论什么时代,年轻人总是最热血爱国的一群人,当北京传来了北大、北师几所大学的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日本干涉中国主权的消息后,在各地同样掀起了支持政府、收回青岛的热潮。学生、商人、小市民自发走上街头抗议、示威,“抵、制日货”的口号又重新响彻各大城市,若在以前,政府肯定又要出面干涉和弹压,但现在不同,中央、政府和大总统都表示支持,地方政府捣什么乱?

  于是,当愤怒的学生们涌上街头时,发现迎来的不是警察的敌视跟警惕、沿途的保护跟警戒时,对于政府的拥护之情就更为加深了。自辛亥革命以后渐渐有些淡去的民族主义情绪再度高涨。尽管政府至今仍未就日本向青岛德军下达的最后通牒表态,但,一列列从南北各省不断抽调北上的军队,无形中,政府的回答已经很清楚了!

  于是爱国主义情绪再度高涨,学生志愿参军、捐款捐物等一幕幕景象时隔几年后再次在各大城市上演。

  在中日相互进行交涉和抗议的扯皮过程中,国防军有关的军事调动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由李大总统亲自签发的国防军总参谋部绝密第4号文件上,曾经有过跟洋人交战经验的原国防军第二师师长季雨霖中将晋升上将,被任命为山东战区最高指挥官,负责指挥山东、直隶、安徽共九个国防师十三万人迎战日本人,总指挥部设立在山东济南,第四师师长吴兆麟任总参谋长。

  九个国防师之中,成立一年以上的老牌劲旅便有三个。国防军在兵员素质上尽管跟日本之间差距较大,甚至新编制完成的几个国防师装备上火力也远不及老北洋时期的六镇劲旅,但三个主力师火力却几乎达到了德军水平,稳稳压下了日本甲级师团一头。事实上,早在日本向中方递交了外交抗议书之后,国防军在山东的驻军调动便已经开始了。李汉模糊的记得在历史同期进行的日德青岛之战中,日本是通过经过中国‘中立’地区以完成对青岛的包围的。而历史上北洋政府在山东问题上的表现,也只能用无能两个字来形容。

  尽管在内阁诸位的劝说下,李大总统压下了主动对日宣战的各项念头,但不代表新政府便要同历史上的北洋政府一样眼睁睁的看着日本夺取青岛。恰恰相反,历史上日本曾登陆的龙口至莱州一线,总参在他的命令下将第四师劲旅摆下,烟台跟威海由季雨霖的第二师亲自负责驻守,余下济南一线尚有三个国防师留待命令,一旦发现日本登陆将全线逼往前线。如此布置,总参这是逼迫日本人去正面啃青岛要塞这块硬骨头。理由,日本人不是说什么暂代中方接管青岛吗,他要无理说理便看他如何自掩其丑,只要日本在山东的其他地方登陆,便是对中宣战!

  战争进入了总动员的时候,国防军受令将派遣青岛的驻军增加到了一个旅,已经为青岛战局做好了准备。日本拒绝了德国政府通过第三国所提出的,以作价2亿马克为条件将青岛转租借给日本的方案,在日本某些狂妄的人士看来,“皇军只需要6个小时就可以攻下青岛”,根本用不着付出2亿马克的高额代价。当然,德国所提出的建议中国也是知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何况中国不是也一直都在暗中算计德国,政治就是这么肮脏的东西。

  最后谈判的机会错失,德国国内也放弃了和平解决青岛归属的问题。20日当距离日本最后通牒仅剩下不足六个小时的时候,一封电报自欧洲拍往山东,青岛要塞司令迈尔·瓦德克炮兵少将收到了威廉二世的最新电报:“尽一切努力守住青岛,并准备将其完整地交给于中国、政府!”按照中德联合声明,胶州湾主权将在声明签署之后一个月内完成过渡,完全移交给中国。所以现在,胶州湾尚且在德国人的控制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新政府面对日本的最后通牒,最终以沉默应对了一切。身为民国大总统,李汉身上肩负的太多,以至于他的那些疯狂提案,不仅需要面对来自日本、洋人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国内,来自政府高层的反对,以至于及时知道中日交战势在必行,他也不得不各方的压力下,暂时压下了对日宣战的意向。

  9月20日下午四点,德国最终以沉默回复了日本政府的最后通牒,然后日本政府宣布对德宣战。在英日同盟地体系下,这似乎是日本“唯一”可以选择的立场,对于背后的利益交织和勾结。一般人也不会认为有太多地问题,毕竟国家之间这种来往是很正常,谈不上阴谋与卑鄙。

  如愿以偿地宣布了对德宣战,日本国内的动员命令也正式颁布。陆军征兵令送到了一个个预备役军人的家庭,其他部队抽调出来的补充兵力和兵器,都在向近卫师团所在的东京、第六师团所在的熊本、第十八师团所在的大分集中。特别是日军的第六师团,向来和仙台的第二师团合称为日本陆军最凶悍的两个师团。这个全部由南九州子弟组成的师团,自夸为“黑色的皮肤,红色的血”,甲午战争还有日俄战争当中,从来都是打头阵的先锋,编制也一直维持在一万五六千人的大编制,这次加强到二万五千余人。自成军以来,第六师团一直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急先锋,日本对外的每一场大战之中都有它的影子,这一次也不例外,这次选调准备出征山东,更是让他们的兽血沸腾起来,公然叫嚣着要用独国人的鲜血,再为军旗增添一色!这些日子,熊本街道上满是耀武扬威的列队行军的士兵,在做着战前的训练。日本的国民也在夹道为他们欢呼,鼓励他们去别人的国土建立杀戮的战功。日本的战争机器,也动员起来了。

  而海军的第二舰队,也在吴港完成了集结任务。以加藤定吉海军中将为首,以崭新而强悍的英国造金刚号战列巡洋舰,还有萨摩、肥前两艘准无畏级别的战列舰,加上鞍马、筑波号前无畏战列舰、浅间号装甲巡洋舰,组成了令人生畏的阵容,已经出现在中日之间的海面上。随着德国巡洋舰队离开青岛消失在了未知的海域中,这支强大的舰队又分成了第一南遣支队、第二南遣支队,分别执行任务,在胶州湾外海不断来去。执行封锁任务的就是第一南遣支队,有金刚、鞍马、筑波、浅间等四艘装甲巡洋舰以上级别的主力舰,还有海风、山风号驱逐舰。这支舰队给中国的观感,比他们动员的三个师团的陆军还要巨大。因为在远东,并没有能够抗衡这支舰队的海上力量,以前德国人的远东舰队尚在的时候,日本尚且有所顾忌,但以中国海军那脆弱的几艘小舰,一旦出现在日本海军面前,覆灭只在转眼之间。

  日本已经张开了他狰狞的爪牙,太平洋西岸这两个隔海相对的国家,都抱着各自的心思,兼管暂时两个国家尚未宣战,但随着欧洲大局的变动,也将在远东迸溅出壮丽的火花。局势一时间都完全绷紧了,李汉执政以来,所面临的最大考验,就在眼前。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七十七章 青岛之战(1)

  “大总统,英国人再次向外交部抗议,要求我们将驻扎在威海卫外20公里处的第四旅撤离威海!”

  日德正式宣战后,北京大总统府便成了整个中国最繁忙的地方了。21日天还未亮,外交部总长陆征祥便精神有些萎靡的到了总统府,向大总统汇报了英人的抗议。

  “不必理会,让他们抗议去!”

  总统的办公室内,赫然已经有几人坐在了那里。总统的回复让陆征祥脸上又苦了一些,瞧见屋内陆军部总长段祺瑞少见的待在这里,跟他一样苦着一张脸。许是感觉找到了共鸣,他挨着同样苦着脸的段祺瑞坐了下来。

  “大总统,您是不知道英人的反应态度。英使巴尔特气得吹胡子瞪眼,我是第一次见到这古板的英国人有那么多的表情。总之英国人的反应十分激烈,就是要我尽快从威海卫撤兵!”

  “哼!”

  他旁边段祺瑞哼了一声,将手上的一份文件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英人自戊戌年(1898年)占去了威海卫,一直以来并未像德人一样投入重金修建炮台,充其量也只是英人在北中国海域的歇脚地,自然是担心我政府趁机铤而走险收回了威海卫。根据协议威海卫周围10英里都在英国人的控制范围内,但第四旅的驻扎地距离威海卫约有20公里,并未违反《订租威海卫专条》,英人要求我国撤兵乃是无理要求,不用理会便是!”

  他一开口火气便是极重,一旁正在低头处理公文的李大总统跟另一边正站在地图前小声交流的蒋方震等几人俱都转过身来看了他一眼,然后李大总统笑了笑便继续处理手上文件。

  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这位陆军总长如何这么大的火气。

  陆军部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说,当初谈判时将这么一个重要的部门让给北洋集团,李大总统能甘愿了才奇怪呢。所以,自过渡政府成立之后,国防军各部便在他的要求下对于陆军部的一切绕开他的命令全部都是不作理会,随后总参成立之后,陆军部更是陷入权力被架空的危局之中,明面上现在陆军部指挥国防军,实际上现在国内明眼人都知道,挂在总统府名下的总参才是李大总统认可的‘陆军部’。

  手上权力被架空,段总长自然是一肚子火气。可偏偏他还不能一怒辞职,因为他知道大总统估计眼巴巴的就等着他主动辞职呢,因为他辞职了,便可以正大光明的绕开南北和谈时的密约,将自己的心腹扶上陆军总长的位子,所以就算心里有气还要忍着。

  最近总统府频繁地调动各地驻军,也是段总长火气旺盛的一个原因。按照当初南北和谈时的密议内容,如果中枢想调动北洋第一军跟第二军的兵力,必须取得他段祺瑞跟冯国璋等几位北洋将领的同意。自日本向政府递交了外交抗议书之后,李大总统便分别向他跟南京的冯国璋提了意见,提到因为国防军新编部队的战斗经验不足,希望能够从第一军跟第二军中各抽调两个师北上。北洋系如今总共还余留下八个师的兵力,可以说他这一下便要拿去一半,虽然承诺为北洋系增加四个师的编制并补给军备跟饷银,但深知‘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段冯两人先后以各种借口拒绝了他的征调。

  虽然相交不久,但新总统最近几个月来一直都在推行‘削藩’,段总长虽然拒绝了李大总统的征调,但随后心里一直十分不安,担心新总统还要拿他开刀。果不其然,随后日本向德国下达了最后军事通牒之后,国内因为之前的中德联合声明中,德国已经明确了将青岛归还中国的消息而十分愤怒,为此,新总统趁机以大总统的名义从地方各省抽调兵力北上。云南唐继尧、广西陆荣廷、贵州刘显世、广东龙济光、福建国民政府都在总统府的调兵名单之中,各被他以民族大义名义强行抽调了一个师的兵力北上。

  五省都在民意之中服了软,江苏冯国璋一见不好也立刻表了态,干脆割肉派遣了一个师的兵力北上,挡住了李大总统的软刀子。冯国璋倒是好,他一服软新总统也见好就收,但段总长的处境可就尴尬了起来。李大总统该打“爱国牌”,谁敢反对中枢调兵应付日本挑衅那就是汉奸,人人得而诛之。所以,最后李大总统赢得了胜利,他手上老北洋第一军的两个主力师都被总统征调派往天津三十里外驻扎,防备日本可能的从大沽口登陆。

  段棋瑞虽然心里十分不情愿,可是在这国家大义面前,他选择了沉默。毕竟,他是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个经历了清廷跟北洋两个时代的政府高层,段棋瑞对李汉‘招惹’日本的举动非常不满。在他看来,这位总统先生虽然不是疯子,但他肯定是一个,冒险性极强的政治投机客,为了自己的某些目的,这位总统先生竟然一点也不担心他的冒险举动会引战争。就拿这次的“山东危机”来讲吧,中国暂时是没有那个实力同日本相争的,所以还不如暂时退让或者冷待此时,以便日后再行解决。他倒不是对李大总统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有所不满,恰恰相反,本身沉吟官宦多年的他实际上却是对新总统那拙劣不高明的政治手腕不满意,担心国家交给这位空有武力,政治手腕远不足袁公十分之一的年轻人,会将整个国家带入歧途之中。

  段祺瑞会这么想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当前中国实际上面临的问题不止日本一处,更有外蒙危机在前。虽然日本政府的做法确实很过分,但是相比俄国政府在外蒙古赤果果的扩张跟怂恿外蒙政府独立以分裂、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行为,日本勉强还能算的良善。两个国家都在蚕食中国的领土主权,可是在对待这两个国家的立场上,李汉完全做的是“双重标准”。即政府对俄国人在外蒙从出不穷的小动作视若不见,甚至警告了部分亲近政府的报纸,不得报道有关外蒙的消息。而另一方面,对于日本政府向山东的扩张,政府却表现的十分激烈,这种政治手段,在段祺瑞看来无疑是不合格的。

  李大总统心里想些什么自然是不可能告诉他段祺瑞的,他总不可能告诉别人,自己知道一战之后俄国的窘境,更知道俄国纵使在外蒙有些小动作却不能直接在军事上威胁到中国。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睁眼,希望能够从欧战俄国的大蛋糕中多分一些。中俄之间毕竟有条西伯利亚大铁路,比起危险的海陆,还要去跟日本、美国等国争夺英法的订单,毫无疑问俄国对中国的吸引力更大一些。而青岛则不同,一来它不似外蒙一样,是这个国家最近几百年才纳入统治体系中的国土。二来山东关注的人太多;三来日本若占领山东便威胁到了京畿的安全,并且整个渤海湾跟北中国海都在日本人的威胁之下,所以必须要强硬的回应,以免战略上陷入被动。

  “英国人要抗议让他们抗议去,陆总长,若是英使再来威逼你便照实告诉他,英日乃是盟友之邦,我中国十分担心若中日交战,威海卫会成为日军登陆的门户。你去告诉他,若一旦政府担心成为现实,则我国防军为保住主权之完整,将不得不有所行动。若是没有……日本退兵之时便是国防军撤兵之时!”

  英国人可不是好东西,李汉派兵驻扎在威海卫近郊,就是为了防范英国人。历史上若他没有记错,日本对德宣战之后,出兵攻占青岛的国家之中除了日本还有英国人。尽管当时英国并未允许日本自威海卫登陆,但未防一万,就算是再惹怒英国他也不得不先做防备。反正在威海卫外驻军并未违反《订租威海卫专条》,就如段祺瑞所说的那样,英国人的抗议十分无理。

  德国在青岛地防御力量主要由海军和陆军两部分组成,在战争爆发以前,德国远东舰队拥有“沙恩霍斯特”号(旗舰)、“山东号”、“远东号”三艘战列巡洋舰跟“格奈森瑙”号装甲巡洋舰、轻巡洋舰“纽伦堡”号、“埃姆登”号转让中国之后,只剩下“莱比锡”号一艘轻巡洋舰。除此外就只剩下三艘雷击舰,五艘炮舰和三艘内河炮舰。战争爆发时,舰队主力“沙恩霍斯特”、“远东”、“山东”、“格奈森瑙”正在海军中将斯佩伯爵的带领下驶往德属加罗林群岛和南太平洋游弋,“莱比锡”号在墨西哥沿海“保护德国利益”,因此青岛港内地德国水上力量非常虚弱。

  早在驻青岛地胶州湾总督府接到日本政府递交的最后通牒后就立即向中国领土领水内的德舰发布动员令,所有雷击舰、炮舰、内河炮舰都收回了胶州湾内,除此外德国驻华公使馆还向各处租界下达了命令,几天内德国驻扎在各地租界的驻军跟大量的年轻侨民都经各种途径赶到了青岛,开始着手于加强青岛防御。

  青岛的外围防御线沿胶洲湾租借地边界展开,内圈防御线以青岛近郊的鸡貂山、俾斯麦山和毛奇山为核心,有6座主要的炮台,4座对海、2座对陆,共装备有4门280mm炮、2门240mm炮、4门210mm炮、7门150mm炮和4门105mm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炮和原属于清朝陆军的老式120mm炮。这些炮台及5座多面棱堡共驻扎有1350人,其地势居高临下,非常险要。

  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元帅在20世纪初期曾担任过驻中国舰队地海军提督,他曾称赞青岛要塞道:“需要整整一个军的兵力,才能攻下这些要塞”。德国在青岛还驻扎有海军第3、第7陆战营2700人,包括8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2个工兵连、2个炮兵连和4个机枪连。在北京使馆区和天津德租界,德国还驻有4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和2个炮兵分队,这些部队也在日军到达前经津浦铁路撤退至青岛,德国在青岛的防守兵力最后增至8720人、210挺机枪和110门炮。迈耶·瓦尔代克为此向国防军派驻青岛的十三旅旅长肖开桂夸耀说:“日军若想攻下青岛,需要付出4万人之代价”。

  许是因为远东李汉的崛起,德国人从中获得了太多的利益,因此历史走向也已悄悄发生了变化,青岛作为中德军事交流的主要枢纽之一,汇聚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特别是其军事实力比起历史同期远远要强大。比如,德国在历史同期只有几架老旧的侦察机,但在此时却拥有整整两个中队约36架最新式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又如,青岛德军陆军总共只有四千人,现在却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德国步兵旅加上海军陆战营跟征召的曾经服过兵役的侨民共有万余可战之兵。而且还有中国这个‘准盟友’的兵力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中方提供了近万劳工代为加固城防,青岛可谓固若金汤。

  随着欧洲战局的扩大和深入,青岛的战备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德国方面一直在为可能来临的战事做准备,海军主力撤走了,中国海军主力又不是日本对手没有被调往胶州湾。于是中德双方通了气之后,青岛派出了雷击舰S90、S91、S92三舰干脆就在胶州湾入口处大模大样的布雷。而这一过程直到9月21日晚才被2艘英国驱逐舰发现并招来攻击,S90、S91、S92三舰凭借熟悉环境的优势躲入海图上标注为“浅水区”的海域,尾随的英国驱逐舰“肯奈特”号随即遭到海岸炮台的攻击,被迫返回,但经历了两天的忙碌胶州湾布雷行动已接近了尾声。

  在德国紧锣密鼓筹划青岛防御时,日本方面也没有闲着,针对中国、政府出乎意料的强硬态度,日本国内已经做出了他们认为最万全的准备了。可别忘记了对德宣战进攻青岛,日本掌握了全部主动权,而且中日两国在国势对比上,也是日本占去绝对优势。所以尽管国内尚有少数谨慎派担心中国可能还有什么底牌,但国内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不过色厉内荏,无非是强撑面子硬表态而已。中国真要敢阻挡帝国谋夺山东,则帝国不但可在山东给予中国人迎头一击,更可借机谋夺满蒙利益,好叫英美等国跟中国吃一大亏。

  也是因为如此,对于中国向山东增兵的举动,日本国内好战派是兴奋多于担心,甚至参谋部还怂恿政府做好同英国人之间的协调,一旦帝国在山东‘不小心’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攻击,将被迫进一步扩大在华军事行动。届时希望政府能够妥善安抚英国,好叫帝国趁此百年难得之机遇,实现帝国扩张之大业。

  由于青岛战役的特殊性和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几乎所有日本将领都将其看作为一边倒的战争,认为毋须花费多少力气就可以实现目标,因此有很多人争夺这一指挥官的位置。神尾光臣虽然也是中将,但在日本陆军中一直以谨慎而非勇猛著称,这次选中他为前线指挥官,无非是看中了他谨小慎微地特点。在军部眼中,具有数量优势的皇军获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更曾有人公开扬言6小时拿下青岛。因此并不需要像日俄战争中乃木希典将军那样的“肉、弹派”将领,日军所需要地是将青岛战役变成一次“宣传样板”式的作战——即以最小的牺牲赢得胜利。而不是像日俄战争中夺取旅顺203高地那样付出惨重的代价。

  只是,中德两国在青岛布置许久,能让日本这么轻松如愿以偿吗?

  远东,大战的硝烟逐渐浓郁!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七十八章 青岛之战(2)

  山东省龙口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附近海岸曲线长达上百里,为山东沿海重要商埠之一。龙口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清光绪十二年(1886),龙口易名为“金沙滩”。

  1912年,民国肇始,金沙滩亦复名为龙口;民国三年,龙口开埠。龙口商埠局第一任局长蔡国器勘定龙口界址:北起沙岗,南至龙口旧村栅栏门外,东至北皂庄大道,西至北大圈西岬。中日交恶之后,为防止日本自龙口登陆,威胁山东的安全。总统府亲自下令,任命山东战区总参谋长吴兆麟兼任龙口卫戍总司令,国防军第四师主力驻扎龙口,便是为了防备日本。

  9月21日,因为一场台风过境的缘故,日本虽然已经对德宣战,但是主力舰队却暂时停靠在旅顺,等待台风过境。

  22日夜幕渐渐降临了,海平面上的怒涛也逐渐的平息。瞧见台风已经过去,亲自坐镇龙口负责防御跟警戒的吴兆麟穿着雨衣在小雨中前往近海阵地视察。龙口临海附近阵地上到处还有人在忙碌,有挖掘战壕、布置火力点的,有埋设地雷、设置铁丝网的,还有构筑工事、修筑炮兵阵地,大量的作战兵器、物资、人员,都随着台风的过去而重新回到了海岸边,为贯彻总统府的命令,尽一切可能的加固龙口防势。

  “报告,我们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说是联络官,要求会见总参谋长!”

  “日本人终于来了吗?”刚刚返回自己的临时指挥部,吴兆麟的副官便过来向他报告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他心中一嘎,好在之前他曾前往北京见过大总统,就山东可能发生的变局,总统已经悉数给他做了指点。

  “还真快啊,带他进来吧……”

  “是!”副官这便下去,很快就带着两个宪兵将一个矮瘦但身体却挺得笔直的三十多岁的日本军人带了上来。

  看见吴兆麟的上将军衔和身后的一班参谋,野山助之新少佐明白已到了对方的最高指挥部。

  “将军阁下,我强烈抗议贵军的这种行为……”野山助之新少佐脸色傲慢,突然发力强行推开了一左一右架住了他的两个宪兵,色厉内荏狂妄道:“贵国如此对待大日本皇军军官,将来是要付出代价的。”

  “阁下,我国防军领大总统军令,在龙口布置阵地守卫国土。贵国目前与我之间有些摩擦,贵国的军官现在出现在我国的防御阵地上,让我国很难不怀疑是不是贵国要盗窃我国之军事机密资料,所以不得不如此。这是国际惯例,相信相信贵军一定也是这么做的。”吴兆麟一直对日本人没有什么好态度,尤其现在日本人还要图谋中国的青岛,这对于民族主义者的他而言,绝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对于整个国防军体系的将军们而言,这份耻辱更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八嘎野鹿……”野山助之新少佐面上阴沉,支那人什么时候敢这么对付皇军?但一想到自己的使命,还是按耐住火气:“我奉神尾司令官的命令,前来与贵军交涉。”

  “愿闻其详。”

  “我军即将与独军交战,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希望贵军能够让出一条路来,主动撤开龙口守军,供我大日本帝国皇军通过,尽可消灭邪恶之独国,以解放贵国在青岛遭遇独国鬼畜统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

  什么叫无耻、什么叫无理取闹,吴兆麟总算是见识了。他的脸上一下子便阴沉了下去,不仅是他,因为野山助之新少佐是用中文阐述,整个指挥部内,所有人的面色都阴沉了下来,几个年轻的参谋军官更是一脸激愤,险些按耐不住出手对他一顿毒打。

  “哼!”

  吴兆麟好不容易才压下心里的火气,普鲁士式的八字胡气得不停抽动。冷哼一声,他正视着野山助之新少佐,话里的火药味也开始浓郁了起来。

  “不劳贵国费心,我国青岛人民生活如何,自然有我国政府同德国交涉,还轮不到日本来插手!”

  “阁下所言谬也,我大日本帝国作为东亚之最强国,理应起到领导黄色人种反抗欧洲白人统治的重任。贵国若论国势较之欧洲国家相差甚多,国民也因喜食鸦片而懦弱不堪,更是被国际社会所瞧不起。日中两国作为世代友好之邻国,理应当扶持后进,我国代为处之,足见我国政府之诚意及责任心!”

  吴兆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扯皮下去,毕竟连政府现在都没正面回应日本对德宣战,抢夺青岛的强盗途径,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只会叫日本人嘲笑。

  当下便沉声道:“阁下可回去告诉贵国将军,我国防军命令驻扎龙口,拱卫我国之海防。没有大总统的命令,国防军各部断无可能私自立刻驻地,更不可能为贵国让开一条南下通道的!”

  野山助之新少佐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威胁道:“我奉劝阁下一句,我军即将对独军展开全面攻势,届时我国之盟友英国也将配合作战。若是贵国耽误了军事行动,一切责任由贵军承担。”

  “哦?我可以将之理解为威胁吗?”吴兆麟怒道,“这里是中国,是我国防军第四师的驻防区,我第四师及国防军各部领大总统命令,无论任何国家、势力,若使用武力侵犯我国之主权完整,必倾尽举国之力以对抗之,不死不休。龙口乃我国之军防重镇,我国乃中立之国,阁下若是不懂国际法律,可以回去好好学习一番再来!”

  “你……”野山助之新少佐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若贵国的将领都是如此不识抬举,日后必要为今天付出代价!”

  吴兆麟冷哼一声,“不劳阁下费心,送客!”

  两个宪兵之前被他挣开,现在也是一肚子火气,他一挥手立刻上前左右开架重新将他架起,没等野山助之新少佐嘴里嘟囔出什么,已被人推了个转身,差点还因为被门槛绊了一下而趴了狗啃泥,指挥部里笑声一片。

  “各位,日本人看样子要动真格了,虽说总参分析日本人恐怕不会对龙口下手,但谨慎一点是好的。传令下去,靠近海岸线的阵地要隐蔽好,人员要撤下来,只要留少数观察员就可以了。我再强调一遍,阵地前沿雷区的标识要醒目,这两天因为下雨而导致的相应问题要有应对措施,一旦有日本人或英国人冲过来,咱们不能开第一枪,但开第二枪、第三枪要坚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1页  当前第3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5/4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陆权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