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陆权强国_分节阅读_第409节
小说作者:战列舰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9 MB   上传时间:2013-10-11 18:00:27

  “师座,俄军派出几人举着白旗向我们阵地走来了!”

  “什么?”吴俊升愣了一下,旋即大喜。

  不过他虽然表面上看来只是个粗鄙的武夫,却心思十分细腻,这也是他在东北有‘赛张飞’美誉的由来。他沉吟了片刻,觉得不战而降不符合俄国人的一贯作风,当下便下令道:“命令外围各团戒备,一旦发现俄军有突围意向,立刻欲与打击。通知陆航那边,不间断派出侦察机高空侦察城中的俄军动向,若发现有大规模的俄军集结,立刻下令出动轰炸机进行轰炸。我们是欢迎俄国人投降,但大总统他老人家在等着看呢,万万不可因为疏忽,让俄国人趁机突围了!”

  “是,卑职这就去安排!”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二十七章 捷报频传2

  虽然梅耶诺夫等人有了投降的意思,但尼古拉耶维奇少将跟克洛维耶夫上校等都不愿意承受国内的怒火。

  他们是知道当年在旅顺向日本人投降的那些俄国将军们的下场,战后回到国内接受军事法庭审判者有之,遭软禁、收押者有之,总之没有一个能得到好下场的。在事关战场投降这一块上,俄国人的思想介于东方人跟西方人之间,没有日本、中国那么仇视,但也没有英法美几国那么看得开。

  不过现在由不得他们不作出选择,因为中国国防军的攻城编制已经出现在俄军的视线范围内了。如果不是俄国的重火力已经在过去的几天中遭到了来自中国火炮跟飞机的联合打击损失几乎殆尽,俄军已经能够对国防军进行反击了。

  既然连白旗都举了,中国人这关还是必须得过去的,最后,只有保命心切的梅耶诺夫点了头,派出出身贵族的副总参谋长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去跟中国人谈判。阿尔卡季耶维奇的叔叔是11年被革命党人刺杀的俄国前任内务大臣和大臣会议主席斯托雷平。由他出面去跟中国人谈判,想必国内不会拿他如何,毕竟阿尔卡季耶维奇少校是走了皇后身边红人——神僧拉斯普京的路子才能到远东镀金的。最最关键的还是,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胆小如鼠,这几天的轰炸已经彻底摧毁了他身上的那一点军人之气。这段时间来,他是呼唤向国内呼叫援兵次数最多的一位贵族军官。

  从指挥部掩蔽所出来的时候,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原本已经呕吐连连过的胃部再次翻江倒海,街道已经完全没有了样子,到处都是残存的瓦砾片,很多雄伟的建筑包括牢固的堡垒已经化为废墟一片,到处都是尸体,活生生一个人间地狱。侥幸未死的人几乎个个带伤,整个伯力城已经很难找到几座完整的建筑了,几乎到处都是碎砖瓦片。城中到处都有哭嚎、咒骂声,骂中国人、骂彼得格勒。

  他路过前线的几条勉强还能被称作为阵地的地方,一些伤兵躲在瓦砾之间差不多都已经疯了,全部在瑟瑟发抖,或者干脆起来暴走。这毕竟不是经久战火考验的部队,而是一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兵罢了,对死亡的恐惧远远压倒了一切。

  他不敢稍有停留,而是在几名穿着还算整洁的卫兵护卫下打着白旗出了伯力,同对面的中国军队,协商投降的可能性。

  “鄙人阿尔卡季耶维奇,现任俄罗斯帝国阿穆尔军区副参谋长,前来和贵军商议停战投降事宜。”

  看着这个挂着俄军上校肩章,耷拉着脑袋的俄国军官,吴俊升笑得十分得意,作为胜利者,而且很可能将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位接受列强国家的将军跟军队投降的将领,吴俊升很明白这对于他跟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你们不是拒绝我们的劝降吗?怎么今天主动来了?”

  “这个,鄙人不知情。”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恨不得钻到地缝中去,他用卑微而又恳切地言语辩解道,“我一贯不主张和贵军交战的,但是……”

  “上校阁下,现在不是你我争辩借口跟理由的时候。”吴俊升假装不耐的看了眼时间,“我们收到军区司令部要求,今天之内必须拿下伯力。我们的军队已经到了总攻时间了,我刚向军区司令部要求批准军事行动延后一个小时,但是总司令部只给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你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说吧,城中的军队需要多久才能全部出城受降?”

  翻译很快将这一句翻译给了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听,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面上一变。他们从之前国防军的攻击强度上,已经猜到了中国军队很可能将对伯力发动强攻,现在从吴俊升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当下更是惊吓的双腿都软了下去。

  “将军阁下,我方已经有了投降的意思。但是,如果贵国不能履行‘日内瓦条约’切实保证我投降之士兵跟军官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尊严,并允许我们继续配备个人武器……”

  “够了!上校,我们不是在讨价还价,我们需要的是无条件投降。无条件投降,懂吗?”吴俊升重点在无条件三个字上强调了一遍。最后道,“15分钟,我再给你们15分钟的时间,如果15分钟内没有收到你们的投降通电。我的军队将按照命令,对伯力城进行全面攻击!来人,给他准备一匹快马!”

  翻译将这段话翻译给他之后,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大惊失色。他刚要争辩,突然看到吴俊升不耐烦的看起了怀表上的时间。

  “是是!我就去通知城中司令官阁下!”阿尔卡季耶维奇上校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敢说,乖乖回城准备执行,为了表示诚意,他恭敬地解下个人的佩刀,双手奉上给吴俊升。

  十几分钟之后,城中的俄军开始集结。天空上陆航的飞机发现了之后,轰炸及战斗中队立刻升空盘旋在伯力城上空给予威胁,同时,城外国防军阵地上部分火炮也威胁性的向俄军阵地投射了部分炮弹之后。城中的俄军总算是屈服了,尼古拉耶维奇少将被解除了军职,梅耶诺夫快速的派出心腹控制了城中的伤兵残军,下达了集结跟投降的命令,竟然获得了一片欢呼声,可见城中俄军的士气损失有多严重了。

  在死亡的威胁下,梅耶诺夫等人也顾不得战后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按照国防军的指示以俄军明文电码向国防军递交了投降电文。

  随后国防军由进攻姿态转为警戒后的一个小时不到,伯力城门大开,一队队俄军官兵,垂头丧气地举着没上子弹的空膛枪向国防军缴械投降。整个俄军队伍虽然混乱但却没有人闹事,他们也不敢,尤其是在头上飞机盘旋呼啸、身边一队队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枪口威胁下。

  队伍中全然无一点神采,只有那些被人搀扶着的伤兵的呻吟声才提醒着过去的一段时间国防军对伯力城的炮轰跟轰炸对俄军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我就是梅耶诺夫,阿穆尔军区司令官,这位是尼古拉耶维奇少将,他是伯力城的军事最高指挥官,我们率部向贵军投降,希望贵军能遵守承诺,保证我方投降士兵跟军官的人身安全。”

  梅耶诺夫主动向吴俊升说道,在他身边还有铁青着一张脸的尼古拉耶维奇少将。可笑这位将军在东线同德国人的战场上没有跟他同一个集团军的其他将军一样或战死或向德国人投降。来到了远东之后,却折戟在中国人手里。而且他还是被迫给梅耶诺夫拉下水,因此别提多不情愿了。

  “阁下但请放心,我国虽不是日内瓦协议缔结国,但也遵守国际法规。只要你们的军队士兵不作出任何违反规定的事情,我们会保证你们投降士兵的安全,并给予一定的救治。军官将另行待遇,阁下,只要你们配合,我们甚至可以保证,你们的财产同样安全!”

  投降仪式上,梅耶诺夫及尼古拉耶维奇分别代表阿穆尔军区及东西伯利亚第14步兵师递上指挥刀跟军旗,吴俊升则代表国防军及东北军区接受俄军的投降。在花花闪烁一片的军方摄影师的拍摄下,一组将注定被历史永记并将在不久后于世界上引起哗然大波的照片被拍摄了下来。

  接下来便是清点队伍、甄别士兵及军官,然后再分开关押。这一条是李汉根据后世无数次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凡是被俘虏的部队,一定要甄别军官,区别关押,这样才不会酿成重大事端。

  伯力一下,俄军阿穆尔军区基本上宣布全军覆灭,消息经东北军区传向西安之后,立刻被登载在政府的咽喉报纸——‘中国之声’报上。

  在那一组组受降俄军照片的证实下,全国震动,世界震动。

  尽管俄军在阿穆尔军区现在只有一个装备不完全的步兵师,但是它所代表的意义却十分重大。一个军区司令官都向中国投降了,并且失去了阿穆尔军区之后,外东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俄国从中国所抢占的国土,以后更北的西伯利亚地区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无险可守。这意味着中国的军队虽说可以攻入俄国国境内,将战事蔓延到俄国国境内。

  伯力作为俄国在远东极其重要的战略城市,阿穆尔军区的核心区域,中国人将其占领,不但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中国人的态度,也意味着远东已经对中国人敞开了怀抱,俄国的远东势力近乎不堪一击。

  还没有从震动中回神过来,更为惊人的消息传出,付出了六千多俄军的伤亡后,滨海军区俄国守军在开战后坚持了11天后丧失全部阵地跟驻守城镇。中国集中三个国防师以及近百架飞机,驱赶着俄军滨海军区第8、第10步兵师退守海参崴。中国全面收复除海参崴以外自近代以来俄国从满清手上抢走的全部东北领土。

  现在的情况异常微妙,中国已经控制了东起海参崴,西到斯科沃罗季诺城段,总长度约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五分之一的路线,中国不断获得了一条源源不断向俄国外贝加尔区运兵的交通线,更将这段日本人为之眼红,总价值至少在四亿华元以上的铁路控制在了手里。

  在这样的局面面前,世界舆论反而集体失去了声音。就连最近国内一直在叫嚣着要狠狠教训中国人一顿的英国,也开始考虑起将中国这个战时可以动员数百万军队,在东线拖住至少百万俄军或者几十万的英法军队的潜力大国逼进同盟国是否得当。

  因为中国在外东北对俄军的快速歼灭及击溃,各国普遍开始计算起来,中国现在的陆上军事力量跟战争潜力。

  与伯力城被攻陷,东线军队在滨海军区进行扫尾,温都尔汗白崇禧终于迎来了最先与他会合的编制,吴佩孚率领的国防军新编第四十四师。

  “小将军,你的速度倒是很快吗?”

  山东战役结束眼看就要两年了,吴佩孚大概应该算是原北洋系诸将领中,现在过得最写意的一个。他因为在山东前线的表现得到了季雨霖的青睐,推荐给李汉之后,得到了大总统的亲自接见跟赞赏,并没有受到随后冯国璋被下野的影响,依旧待在国防军中为国家效力。

  小将军是白崇禧的美称,他大概算是国防军中最年轻的少将军衔了。

  “吴将军过奖了,听闻东线我国防军方才攻陷了伯力城,全歼俄军阿穆尔军区一部。实在惭愧,我中部如今才走到这里,威势对不起国家跟大总统他们对我们的期待!”

  吴佩孚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将军不必介怀,东北交通便利发达,岂是咱们中路可比的。不过相信不久之后,在大总统他老人家的带领下,这个国家定将走向更强。可别跟我说,你不知道咱们随军的队伍中,有勘察跟测绘队在,他们一路走走停停画地图,还不是为了找出一条合适的路线,争取在咱们收复了外蒙之后,建一条直通库伦甚至外贝加尔的铁路。”

  “是啊!”

  白崇禧也是一脸激动,能生在这个革命的时代里,他们这一代人真是太幸福了。革命之后尤其是在李大总统的领导下,这个国家正向着富强大步大步的走着,远远比国民跟他们这些军人们所能想到的走得更快也更坚决。现在连外东北都收复了,等收复了外蒙击退了俄国人,一个统一且强大的中国,将重新屹立于东方。

  这一场对俄国的战争,正是中国巨人崛起的怒吼。

  两人简单的寒暄一阵,吴佩孚因为是在他后面,尚且不知道温都尔汗的战斗情况,也对蒙军的战斗力还停留在清末之前。当下便问道,“怎么样?战事顺利否?”

  “托您的福,打得非常顺手,三下两除二就将这帮混蛋给打闷了。”白崇禧笑眯眯地说,“这些个蒙古伪军逃得倒是快,连自己老婆孩子都不要了,真够狼狈的。”

  “真的?”

  “这还能骗您?”白崇禧正色点头,“蒙古伪军的战斗力并不强,我们重点需要担心的恐怕还是如何尽快拿下库伦跟乌里雅苏台,给咱们中路军争光。还有……拿下库伦之后,咱们就要有硬仗打了!”

  吴佩孚点了点头,紧挨着外蒙古的外贝加尔区有着俄国已经集中到一起的三个步兵师。这的确是一场硬仗,而且打下了俄国的外东北军区后,他们要面对的还有从欧洲源源不断行军赶来的俄国二十个师的陆军,尽管中路军并不是直接对上二十个师的主力。但是,中路军却要跟西路军一起,同时对上这些俄国援军。

  不过不管怎么担心,在吴佩孚率先赶到温都尔汗跟白崇禧部配合之后,在温都尔汗短暂停留了一日的中路军127旅在留下一个步兵营驻守后,向着库伦地区冲去。

  战火离库仑越来越近了。

  国防军出兵收复外蒙、外东北及西北失地,特别是在伯力城被攻陷,俄军被迫困守海参崴每日遭受中国战机的轰炸消息传来后,使各地民情激昂,捐款纷至沓来,各路热血青年也在报界舆论地鼓动下,自发地形成了“到边疆去”“参加国防军去”的热潮,每天都有青年或坐船、或乘坐火车向热河、察哈尔、绥远、东北三省、甚至新疆赶去。

  同样,中国的军事胜利也大大震动了库伦集团和其俄国主子,纷纷叫嚣要给中国方面一点颜色看看。为了抵抗国防军的攻势,外贝加尔区方面不顾东北方向东北军区的威胁,向库伦军区增派三个大队,将俄国在库伦的驻军增加到五千多人已经接近一个旅了。

  伯力要塞陷落的第二天,温都尔汗陷落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库伦,伪蒙政权上层都是大吃一惊。温都尔汗距离库伦只有一千多里路了,如果是骑兵快一点两天就能杀到库伦,就算是步兵快行军,也完全可以在一周内赶到,他们原本还以为内蒙到外蒙的千里戈壁滩会成为国防军行军的最大屏障,却没想到国防军竟然那么快就拿下了温都尔汗,更让他们生气的是,旺巴庆元帅因为担心他弃阵而逃传回库伦会惨遭鹰噬之刑,不但没有向库伦报告,也没有逃往库伦方向。

  结果,外蒙方面本以为他们可以借助荒凉的戈壁滩跟草原阻挡国防军一个月,他们可以安然等到俄军远道而来援助。但从眼下的情况看起来,危险近在眼前。

  日光皇帝召集云集库伦的外蒙王公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车臣汗左旗亲王揪住一个侥幸逃回库伦的贵族大声呵斥:“你说什么,旺巴庆那混蛋弃阵而逃?对面的军队有多少人?确定是汉人的武装而不是马贼?”

  旺巴庆是车臣汗中右旗出身,他弃阵而逃,整个车臣汗各部都将受到牵连。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二十八章 捷报频传3

  “王爷,奴才也不敢确定元帅是不是逃走了。当时的局势那么混乱,各位王公大人们都不见了踪影,奴才等人混乱之下根本无法收束军队,城里突然遭到汉人的袭击,而且对方又有千军万马,我们抵挡不住,只好……只好……”

  “混帐东西,温都尔汗这么重要的地方,岂能说丢就丢?阿巴拉王爷,温都尔汗是在你们车臣汗的人手上丢掉了,我命令你立刻回部落点齐人马,去把温都尔汗收回来!”说话的是杭达多尔济亲王,现在整个外蒙古权力最大的男人。

  伪蒙政权中,活佛被拥戴为“日光皇帝”在大喇嘛车林齐密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时根本就是一个傀儡。只可惜,车林齐密特的‘大蒙古帝国’政策影响到了俄国对外蒙古伪政权的影响力,因此失去了俄国人的庇护。加上他曾经意图削弱外蒙古各王公手上的权力,收缴外蒙古各旗分散的兵力,结果遭到了外蒙贵族王公的敌视,在14年便死在了流亡在科布多的路上了。

  现在日光皇帝虽说因为俄国的支持,已经逐渐摆脱了‘傀儡’的身份,但是在外蒙古,他的真实权力还在杭达多尔济亲王之下。所以,这样的会议上虽说他的地位尊崇,但是实际上很少说话。

  内阁总理大臣那木囊苏伦一听杭达多尔济亲王要派车臣汗出兵攻打温都尔汗,顿时吓了一跳。尽管他现在跟杭达多尔济亲王狼狈为奸,一直都在密商废掉日光皇帝并压制各王公的势力。但是让势单力薄撑死能挤出四千骑兵的车臣汗去攻打尚且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汉人武装,他也不怕逼得这些个王公们投靠了汉人吗?

  当下充当和事老,道:“王爷息怒,温都尔汗之失虽有旺巴庆的责任,但如今却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了,汉人眼看着就要打过来了,咱们是不是该安排下防务?”

  “王爷息怒……息怒……”车臣汗左旗亲王也是吓了一跳,他可不想上前线带着自己部落的勇士去跟汉人打死打活去,“敌人军力雄厚,火力充足,又有炮火支援我车臣汗的勇士恐怕不够,能不能再加派……”

  “没用的东西……”杭达多尔济亲王冷哼一声,不过内阁总理大臣那木囊苏伦的话他还是能听进去的,“库伦城一共也没有多少兵马,都让你带去了,库伦的防守怎么办?早说过让你们多提防、多小心,你们就是不听,让你们征兵,也一概置若罔闻……”

  “王爷……”车臣汗左旗亲王哀求道,“非是我等不愿意征兵,而是我车臣汗总共只有七万九千户,已经招募了六千勇士了,再多征召不等到汉人打过来,那些个刁民、奴才就要闹起来了。这次我过来之前,方才镇压了一次暴动……”

  “王爷,我看不如这样,眼下敌兵势大,我军即使外出攻城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还不如在库伦坚守,等俄国人的援兵上来。”内阁总理大臣那木囊苏伦插嘴。

  “城中现有俄国援军几许?我军几许?赤塔那边,俄国人还没回复我们,他们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吗?”杭达多尔济亲王不耐的询问道。

  兵部大臣棍布苏伦站出来,道:“库伦城中现有俄军三千五百余人,待到五日后将有五千人。我蒙军各部勇士约有五万之众,只是装备新枪的只有七千多人,其余装备都要落后于汉人。至于俄国的援军何时能够抵达,赤塔那边科耶维奇先生的意思,因为汉人派兵潜入俄国境内炸毁了大铁路,恐怕要到九月初才能抵达赤塔。”

  “这么说我们至少要坚守半个月?”杭达多尔济亲王忧心忡忡,“库伦城防不固,如何能够坚守?”

  “王爷莫慌,我库伦城在满清大皇帝时期得到拨款数十次,城墙修筑不比汉人关内大城。而且城中还有各位王爷带来的勇士,更兼有三千多俄国人的支援,守城应当不成问题。”棍布苏伦随即分析起来,“敌军虽已拿下温都尔汗,但从那里进军,就是快一点没有五六天的时间也是办不到的。汉人远道而来劳马驰途,又是步兵居多少有骑兵,我看不如派出挤兑骑兵沿途骚扰以阻碍汉人行军,这些天我们一方面可以加固库伦城防,另一方面也可再催促赤塔增派兵力。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半个月,等到俄国人的援军到了,定然能击退汉人!”

  “对对对,就这么做!”杭达多尔济亲王本来还有些六神无主,经棍布苏伦这么一说,倒又有了信心,“棍布苏伦,你立刻传令给附近各处兵马,让他们放弃驻守,全力向库伦集结!只留下几队骑兵,不间断的骚扰汉人的兵马!”

  “王爷您的意思是?”

  杭达多尔济亲王脸上一戾,“既然要坚守库伦等待俄国援兵,外面的那些地方都可以暂时不管,等到俄国援军赶到击败了汉人,还不又要回到咱们手里。我们同时也要坚壁清野,在部队集中时,让他们把所有的粮草和牛羊都赶过来,一点补给都不给汉人剩下,大草原的八九月,晚上可是要刮起刀子风了。汉人不熟悉咱们草原的天,定要叫他们冻死饿死在这片长生天的土地上!”

  “妙极了。到时候俄国大军一到,我们便转守为攻,全歼汉军于库伦城下。”

  宫廷里所有人仿佛像落水之人又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般,再度得意忘形起来。唯有被杭达多尔济亲王跟内阁总理大臣那木囊苏伦压制了权力的日光皇帝小声念经的时候,微微低下的一双眼中闪过一道阴厉。

  “等到俄国人赶到,连你们一起收拾了!”

  他已经另派心腹秘密联络了俄国人,愿意将早已被俄国人控制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割让给俄国人,以换取俄国人对他的全面支持。等到俄军援军赶到,击败汉人之时,就是他趁机拿办内阁总理大臣那木囊苏伦跟杭达多尔济亲王的时候了!

  与快速发展中的外蒙局势一样,西北地区西路军的进展也逐渐明朗起来。

  总管负责西北战事跟各部指挥的将领在中俄全面开战之后被更改为李汉的老友熊秉坤。此君是革命元勋,而且在政治上这几年来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倾向,反而一心一意投身国防军的建设上,倒是一员能够让他放下心来的将领。

  熊秉坤部并不是第一个迈入西北近代失陷国土的将领,因为他在前往新疆之前,被李汉加急电报召回了西安有话当面要与他交代一些。西路军用兵西北,除了打仗,更重要的其实是政治。不仔细与熊秉坤交代一番,并为他备上一些精通管理的文官,李汉很担心中国就算是趁机收复了失土并在中亚给予俄国沉重一击,也很难在随后的布尔什维克红色革命之后,继续保持对中亚的影响力。

  他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在近代中亚各国与中东一样,是一个长期战乱不休的地方。因为中亚地区没有一个名族能够在此地占据压倒性优势,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拥有霸权地位。在十五世纪后期蒙古帖木儿帝国瓦解后,中亚从短暂的统一状态进入了分裂。此时,游牧部落乌兹别克人从北方进入中亚,于十八世纪初,在佛尔哈拉河流域建立的封建汗国,定都浩罕城,始称浩罕汗国。

  在清初皇太极征讨蒙古,击败黄金家族的时候,曾经归附过清政府,但随着清军入关,清廷的军事实力全面东南后,浩罕国便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他利用清朝开始衰落的机会,大肆进攻分散的哈萨克和柯尔克孜部落,控制了哈萨克草原和帕米尔以西的广大地区。其疆域东北到达伊犁河流域,北到锡尔河,西达咸海。南接印度。十九世纪中叶中亚各汗国互相战争,浩罕征服了中亚重要商业和军事中心塔什干。

  事实上,在中亚这块土地上,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并不强烈,更多的则是部落。因此,虽然清廷当时有所谓的边境线,但这种疆域连同上面的民众一起,都是出于模糊概念的,谁也无法精确得出自己的国土领域应该怎么画。只是根据国力的强弱来进行划分。国强时你的边境线随时可以往外扩充,国弱时别的国家也能向你的国境扩张。

  熊秉坤率部进入俄国控制区时,西路军已有四个国防师的兵力进入了中亚地区。国防军跟俄军在他们圈画中的阿拉木图地区展开了十数场大小激战,因为占据着人数跟装备的优势,国防军在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后迅速的适应了中亚的地形,开始转入反攻之中。在桑托纳克、墩布扎尔、纳达干达三处先后给予俄军毁灭性打击,历经十数日的战斗,到八月二十号,俄军阿拉木图守军已损失八千多人,丢失大量的战略要地被迫退往阿拉木图。

  8月18日,熊秉坤指挥各部向阿拉木图挺进,沿途严格贯彻李汉教授他的手段,以收缴的老式俄军枪械诱惑哈萨克和柯尔克孜各部落向其投诚,并公然宣称中国将派兵击败俄国在中亚的驻军,为中亚人民赢得和平。

  21-25日,阿拉木图战役爆发,俄国于阿拉木图集中俄军14000之众,另有哈萨克及乌兹别克贵族士兵一万余人,同西路军展开交战。熊秉坤敏锐的发现了俄国人在远东缺乏防空力量跟重火力,一边下令各辎重队伍加紧向其靠拢,一边从新疆调集轰炸机组进入阿拉木图区。25日,二十余架轰炸机经过连续两日的轰炸,对城中的俄军守军及中亚贵族军给予重创。熊秉坤集中两个师的优势兵力强攻阿拉木图,经历了长达7个多小时的白刃战后,在俄军阿拉木图总督基里连科将军开枪自杀后,他的副官下令城中俄军向国防军投降。

  29日,西陆军完成既定军事任务,收复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全部失陷国土,并将西部国土向西扩张了近两百公里。

  控制了阿拉木图之后,西路军拥有在中亚地区的补给点跟军火库。俄国人修建的阿拉木图兵工厂尽管只拥有每年不足两千杆步枪的生产能力。但是要用来修补枪械跟生产子弹、炮弹还是绰绰有余的。

  熊秉坤部攻陷了阿拉木图的消息传回国内后,西安方面大喜。李汉立刻下令从四川及湖南抽调三个国防师赶赴新疆,同时下令伊犁军区再往阿拉木图派遣两个师,将在中亚地区的军队扩增至六个师。同时,他向阿拉木图下达了最新的指示,在原有的阻击俄国中亚军团、煽动中亚各民族部落反抗俄国外,从所部军队中抽调一部南下控制塔什干地区。

  由于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的不断衰落,俄国的势力于1876年吞并浩罕,现在俄国因为欧战从中亚抽调走了大量的军队,中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塔什干,如今只有各国两个步兵团驻守,因为中国出兵中亚攻击中亚俄军,此时的塔什干地区爆发了原浩罕国乌兹别克族贵族起兵反抗俄国的局面,驻守俄军虽然勉强将起义军镇压了下去,但力量也受损的厉害,已经守不住这座城市,是中国攻陷塔什干的最佳时机。

  塔什干的混乱似乎只是中亚的一个缩影。中亚地方,非常难以管理,中亚民族,亦难以实现和谐共处。在这个地方,拥有说话权的还是武力。

  塔什干地区的起义其实并非为了响应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从欧战爆发之后,中亚地区的浩罕国这几年来层出不穷的爆发了数十场起义,只不过都遭到了俄军的镇压。原浩罕国的贵族们难以任何俄国的苛刻统治,他们早就想恢复浩罕国,这才会在中国出兵中亚之后,趁着中亚地区的俄军主力集中于中国军队交战,他们趁机发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1页  当前第4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9/4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陆权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