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陆权强国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战列舰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9 MB   上传时间:2013-10-11 18:00:27

  李汉正步上前,笔直的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向你们致敬,新兵们!今天我将随各位一起完成一天的训练。七年前的我跟现在的你们一样,同样接受过这样的训练,并且训练强度还要更大一些,你们现在的热身长跑都只是空着身子跑,而我们那个时候可是要背负几十斤的重物!好吧,那么我也废话了,诸位,今天不要让我失望了!”

  李汉见时间差不多了,手一挥,每天早上的例行拉练就开始了。对他来说倒是不长,仅仅五里路,换算一下不过两点五公里罢了,因为晨训之后有早餐,所以训练要适度,暂时定在了这个数字。

  “快!快!磨磨蹭蹭的,一旦遇到敌人,不是被打死,就是追不上。士兵们,你们的体力哪里去了?还没睡醒是不是?”

  李汉一路来回跑,体力比谁都好,不但一群新兵,甚至一干参谋军官包括教官都发现自己根本跟不上大帅的步伐,亏他们之前还以为大帅只是来走个过场,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开了呢!

  尽管有一段时间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了,不过要知道在穿越之前,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手,他每天早晨跟傍晚都要长跑五公里,体力好得不得了。

  约莫跑了一半的路程,李汉摇了摇头,心中说不出的失望,才这么一点路速度就慢下去了,不得不说,国人错过了自大航海时代开始以来的人种强化,就身体素质而言,已经严重落后于欧美人种了,要知道在唐朝前,根据后世的抽样检查表明唐人的平均身体素质冠于世界,到南宋时则略差与北亚人种,不过到了明末之后就与西方之间的差距被拉到几乎没有了。再到清末华夏黄色人种无论身体肌肉强度、身高、神经反应都要略差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类赛事,西方都是以自愿的方式随机抽取,而中国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十几年的培训,才能堆出来一枚金牌的原因,金牌多了,并不代表国民的身体素质真的就上去了,其中差距大着呢。

  “看来负重越野要提上日程!还有要加强体能跟耐力训练。”

  李汉心中计较着,一群新兵们身上没有背负任何东西只跑了不足三公里就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到最后的一段路与其说是跑还不如说是走更准确一些,看得李汉直皱眉。好在农民出身的队员,不是没有力气只是身体总体素质较差,不然肯定要趴下。

  “快,快……”

  戚长明喘着粗气一边跑一边喊着口号,嘴里还不忘催促心新兵们快跑。他一抬头就看到如今已经跑到队伍最前面的大帅,看他生龙活虎、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很显然口中提到的以前背负数十斤的重物训练看来不假,不然精力不会如此出众。

  其实这群新兵平时虽然不及,却也不会如今天这般显得不行,盖因李汉的体力跟速度都要比这群士兵们好太多,而且他又跑在最前面,结果不知不觉的,就把后面的一群新兵蛋子的速度给引上来了,结果,新兵们当然无法适应他现在的速度,逐渐的乱了自己的速度跟呼吸之后,就变得不济了起来。

  “噗通!”

  正在这时,一个跑在最前面方阵中的一个新兵战士脚忽然歪了一下跌倒了,脚顿时扭伤了,一个滚落,站不起来了。

  “怎么回事?”

  正跑在前面的李汉突然也发现了后面的不对劲,又折了回来。

  “对……对不起大帅,小……小的崴了脚了!”

  那新兵明显吓得够呛,连说话都有些磕巴了起来。

  李汉点了点头,他发现这竟然是个十分年轻的新兵,怎么说呢,看上去年龄可能还没有十八岁,身体满瘦弱的,估计也就九十斤到一百那一片。

  “我还说这好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怎么训练了呢,身上不背点东西都点不自在!来吧,我来背你!”

  李汉也不多说,有心想要震慑这群新兵,就弯腰背起这个伤兵,身上猛地一沉,李汉点了点,好家伙,赶得上他接受那半年特种兵训练时的强度了,不过这段路也不远了,就最后几百米了,就要继续跑。

  “大帅……大帅让我来吧!”这是戚长明。

  “还是让我来吧。”

  这个是马荣成。

  李汉回头轻笑了一句,“我说你们呢,荣成,还有卫国,你们的身子骨太虚弱了,要知道国外的精锐陆军强国,尤其是德国,那可是拥有数十万体力跟耐力都跟我不相上下的陆军,咱们呐,底子太薄了,多点训练吧!”

  他摇头拒绝了一行人的好意,冲着背上明显已经吓呆了的小战士说了一句:“抱紧了,我可是要跑了!”

  说罢就背上他继续往前跑去,虽然他现在的速度被背上的重量拉慢了不少,不过明显还是要比后面要快的多,依旧在最前面引领整个队伍前进,倒是令后面的一群人心中惭愧到了极点,尤其是一帮军官们,纷纷暗自决定日后自己也要多加训练才行。

  长跑的重点站是应城以北约莫七八里外的一处偏僻低矮丘陵地,依托着周围的低矮地形,又砍伐了不少的树木做护栏,外面还糊了一层厚厚的河泥,军政府这几日雇佣了近四千附近白领为其修筑,打算在这里建了一处巨大的军营。本来外面是打算用水泥浇筑的,不过如今应城还没走上正轨,他派去汉口跟洋商卡尔相商托他代为采购的水泥厂机械如今还不知在何方,只能暂时将就着使用。反正鄂中如今出去京山之外尽在军政府的掌握之中,倒也不怕会有大军能够杀到鄂中革命军分军政府的腹地。

  这里现在为第一标、第二标的军营,除了如今驻守县城的一营暂代城防之职外,其余革命军士兵大部分驻守在这里,每日于此处休息、训练。军政府的大部分军火也都集中在这里。

  李汉微微有点失望,曼利夏要比他心中最理想的老毛子的水连珠(莫辛纳干步枪)差一些,莫辛纳干步枪比之曼利夏无疑更加使用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中国,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李鸿章叫人发明的快利枪都比曼利夏更适合中国士兵使用,只不过他的制造起来比之更适应大工业生产的曼利夏要麻烦一些罢了。

  虽然李汉心中遗憾,但是这群新兵们却没几个知道什么武器性能的,结果几天前当一箱箱八九成新、甚至有些幸运的还能领到崭新的枪械送到面前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一群新兵蛋子当时心中有多激动。生在乱世那个男人不爱枪?

  不过军政府对于新兵的枪械管理的比较严格,原本李汉还没注意,只叫军官们将每人的武器成色、性能做了个登记,平时枪弹分离,武器可以随身保管,但是子弹却只有训练的时候才能得到,打靶训练结束后就要上交弹壳确保没有新兵私扣子弹。

  但是自从前几天军营中出现了几十次新兵武器不明遗失情况之后,每天必须做到枪弹归库,然后实战打靶训练前再一次领取。

  李汉今天来其实不无这个原因,直到前几日军中抓住了一个半夜偷摸出营的新兵之后,他们才顺藤摸瓜,知道了城中竟然有神秘势力在高价收购枪械后,他就私下命令李东来的情报司出动,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把注意打到军队身上了。

  抵达了目的地之后,李汉直叫新兵蛋子们休息了十分钟,便分批次的每次一百人,每人四发子弹,开始了早晨的射击训练。

  “校正角度,瞄准目标,准备……开火!”

  简洁的口令,随着教官团的指挥,一排排清脆的枪声响起,下意识地就将百米外的固定靶套进准星,三点一线瞄准,扣动扳机,一阵清脆的枪响声过后,远处靶子基本个个中弹。

  “更换第二排枪靶,目标150米靶位,四发不间断射击!”

  负责射击训练的教官喊完,又是一轮整齐的枪声响起整个射击训练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李汉也随着秀了一下他的一手好枪法,不过他打的不是一百五十米靶子,而是三百米靶子,一样五发子弹,其中四弹命中红心,只有一弹略有些偏离。

  “报告大帅,早晨实弹训练结束。”

  戚长明小跑过来,一般平时他们的实弹训练不是在早饭前,而是在早饭后,只不过今天由于大帅想要考核一下新兵们的枪法,因此提前了一些,结果打算了寻常的训练计划。

  “厨房也该准备的差不多了,叫士兵们吃饭吧!”

  李汉也知道自己有些影响训练了,看到一个个新兵们脸上难掩的疲惫,他突然才想到了,这只是一群方才入伍几天的新兵,自己要求太高,就点头开了口。

  “那大帅也跟我们一起来吧……”

  戚长明道。

  “不……”

  李汉刚要开口说话呢,这时候就听到有人在呼喊他。

  “大帅……大帅……”

  他一抬头,就看到有一士兵下了马,火急的往他这边跑了过来。

  “报,大帅……标下情……”

  那士兵看样子应该是他最近刚刚拨给情报司的新人,最近一段时间李东来总是跟他反应情报司的人手不够用,于是他又从拨了五十多老兵给他,看他口无遮拦的就要报上自己的出身,李汉一挥手便给他止住了。

  “说吧,什么事情?”

  目前他麾下虽然不少将领都知道情报司的存在,但是在中国,情报机关的名声都不是很好,为了不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不便,并且尽可能的不让外人知道情报司的存在,他可是制定了十分严格的严禁泄露法令。

  那士兵立刻就上前一步来到他的耳边小声交代了几句!

  李汉面上一沉,满是肃杀之气,末了他才说了一句:“知道了,你先回去吧,通知你们长官我马上赶过去,叫你们的人盯紧了,哼!”

  “是!”

  那士兵敬了一个军礼便走掉了。

  马荣成远远的看到这边的情况,有些不放心的走了过来,询问道:“大帅,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李汉点了点头,“今天的计划取消,只好日后有时间再来吧,”见他脸上有些不安,他也不解释:“去叫张炳乾来,叫他带足了人马,到县城集合哼……上一次我没有动你们就以为我不敢了吗,走着瞧好了!”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04章 督师史可法

  老兵的惊呼把其余人都吓了一大跳,连忙都站起来向前看去,见到后面追来的鞑子兵,所有人仿佛身后有人拿鞭抽一样,一下子跳起来,向城门内跑去,也不管前头被追杀的明军是否来得及赶回,用尽力气推向城门,城门在吱吱呀呀中开始缓缓闭合。

  “咴律律!”战马在城门还有一大半时冲了进来,人立而起,将马上的骑士重重摔下,那名骑士哼了一声,背上明晃晃的插着一支长箭。各人只是看了一眼,来不及去管那名摔在地上的同伴,所有人都用尽力气推着大门。

  都隆“吁”了一声止住战马,在离城门数十步远的地方停下,虽然城门还没有完全关闭,只是他还没有头脑发热到仅凭自己十人就夺城门,其实在前头那名明军进入淮安守将军视线时,他的任务就失败了,只是他不甘心,就差一点就将最后一名明军击杀了,才一直追到近前。

  “撤!”十名清军调转马头,不一会就走得干干净净。

  “呼。”关上城门的明军拍了拍胸口,喘息了数下才想起摔在通道中内逃回来的明军,一名老兵伸手一摸,摇了摇头,这名好不容易逃回来的同伴已经停止了呼吸。

  “咦,这不是项霸王的手下吗。”一名守门士兵将死去的同伴认了出来,脸上浮现出一片惋惜之情,项霸王没有回来,多半已经死在鞑子手里了。

  “哈哈……”项循大笑起来,只是马上皱了一下眉,刚才的笑声迁动了伤处,他用手捂住腑下,那里正有细细的血丝渗出。

  在项循周围分布着九具尸体,其中四具是他的部下,另外五具是清军,包括那名已经断了一掌的清军,最靠近项循身边的两具清军尸体睁大着眼睛,一幅死不瞑目的表情。

  回想起刚才的战事,项循也不由道了一声好险,剩下的五名清军虽然有一人断了手,己方只有两人,拼着受伤,项循博杀了两名清军,另外那名断手的清军却和自己的部下同归于尽,腋下的疼痛使项循连兵刀都差点举不起来,再打下去,项循万万不是剩下的两名清军对手,灵机一动之下,项循装死从马上摔了下来。

  其实此举实在冒险,若是那两名清军稍有怀疑,只要在马上弯弓搭箭,项循就是连还手的机会也没有,幸好这两名清军因为同伴的死冲昏了头脑,从马上跳下来要对项循枭首,才被项循暴起而杀,两名清军醒悟到上当时已经迟了,眼睁睁的看着一柄大刀从两人脖子间划过。

  后面又有马蹄声传来,项循暗道不好,不是清军又有斥候到来,就是清军的主力到了,前方十名清军前往追杀自己的部下,也不知有没有人逃回,项循摇了摇头,眼下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自己该做了都做了,保命要紧,他一时顾不得割了五名清军脑袋领赏,只得忍着疼痛,跨上马背,从侧面逃去。

  数十骑从淮安城南门打马出去不久,整个北门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数千清军已经赶到淮安城下,看着淮安城紧闭的大门和城头上已经严阵以待的明军,谭泰扬了扬手,正在轰隆隆前进的清军停了下来,由动至静转换自然,清军驻立在马上静止不动,就象是雕像一样,黑压压一大片,只有马匹不时打着的呼噜和清军嘴里呼出的白汽证明那是活人。

  城头的明军看得连呼吸都不敢出,眼中射出一片骇然之色,清军骑射无双,并不是完全自夸,动静之前转换如此自然,至少没有哪部明军可以做到,众人又暗自庆幸,好在城中先一步得到情报,否则给这部清军突然兵临城下,谁也不知道淮安会不会短时间失守。

  能否突袭成功本来就是五五之数,见失去机会,谭泰也没有着急,先安排一部人开始建造营帐,另一部分人却分成数部,对淮安城周围进行扫荡,由于清军来的突然,所有百姓都毫无准备,他们来不及搬迁,只有任由清军搜刮,好在清军不象以前那样一心劫掠,终究摆出了一幅争天下的架势,只要不反抗,多半性命无忧,只是粮食、猪羊、鸡鸭……嘿嘿,对不起,征用了。

  至于敢反抗,或者藏着粮食不给,那就不要怪大爷不客气了,与大清对抗那是自寻死路。

  清军数千人就敢分兵,城头上看得非常清楚,虽然大明官兵都显得非常气愤,只是要出城与鞑子野战,谁也没有这个胆子,这部分人必定只是清军前锋,若是在城外交战损失惨重,那城池还怎么守。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清军开了过来,黑压压有数万之多,虽然清军还没有开始攻城,淮安城中的明军却都胆战心惊起来,整个淮安兵马才五千人,如何能抵敌鞑子数万精锐,这个年,淮安都在惶急中渡过,城头官兵都时不时的望向南方,盼着朝廷的援军赶快到来。

  扬州,督帅府,史可法正在家中休息,明天就是大年三十,眼看着崇祯十七年就要过去了,过了明天就进入弘光元年,看着窗外雪花飘过,史可法默默的道:“但愿到了明年,大明能够少些磨难。”

  今年无疑是大明立国以来最为劫难的一年,先是京城被流贼攻破,君父死难,接着又是满清入关,将京城占据,当满清击败流寇的消息传来时,史可法和许多人一样非常兴奋,在与京中东林党人联络后,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借虏平寇之策,只是没想到原先以为平庸的皇帝突然发飙,不但完全推翻了大臣和各个军镇都同意了的借虏平寇之策,而且对江北四镇二杀一囚,只有一个黄得功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对于江北四镇的跋扈,史可法是深有体会,他以兵部尚书之尊出镇扬州,本意是对江北四镇督军,只是明末武将已势大难制,四镇又有拥立之功,谁也不把史河法放在眼里,他微服私服时,正碰上刘泽清大兴土木,还被抓去充当了三天劳力,直到碰到刘泽清本人才得以脱身。

  只是他决没有想到皇帝会以如此激烈的手段应对,消息传到扬州,史可法吓得半响无语,嘴中喃喃自语:“莫非大明已无救焉?”

  事实证明,史可法完全是杞人忧天,二刘被诛,他们的余部虽然叛乱,却很快被朝廷平定,高杰放了出来,他的部下也乖乖听众了朝廷的调令,在左良玉被灭后,朝廷的威信重新确立,即使黄得功封为靖国公,也没有象以前一样敢视朝廷的旨意不顾。

  刘泽清、刘良佐被诛,高杰被调离,黄得功高升,江北四镇一下子变得不复存在,史可法督师完全成了空架子,本来以史可法的地位应该重新调入朝廷,只是马士英唯恐史可法回来后与他争权,拼命阻止,王福也不知该如何安排这位虽然满腔忠烈,在政治上实际极为幼稚的史阁部,也无心调他回来,史可法依然只得留在扬州。

  没有江北四镇的制肘,史可法反而能够放开手脚,不复原先的窘境,在他的努力下,这几个月算是收拢数万兵马,迅速填补了江北四镇留下来的空白,为此,史可法几乎是殚精竭虑,不得一天休息,今天是因为马上要过年,各个衙门也都封印放假,史可法总算才有了休息的时间。

  “威儿,明天就要过年了,你不必在督师府,也回家吧。”史可法抬起头,对一直陪在身边的史德威道。

  史可法没有儿子,三年前,才收史德威为义子,从此史德威一直跟在史可法身边,两人情同亲生父子。

  “义父,天色尚早,就让孩儿再陪陪你吧,也好有一个人说话。”

  史可法点了点头,一直忙忙碌碌,一旦歇下来,史可法还真有一点不适应的感觉:“威儿,你说为父这个督师做的合格吗?”

  史德威听得大吃一惊:“义父何出此言?以前江北四镇若非义父调解,早已互相打了起来,如今义父更是殚精竭虑,才有了江北平静的局面,其实以义父之才,若不是马士英阻拦,更应该出任首辅才对。”

  史可法摇了摇头:“为父先是看错了福王,相信别人所说的七不可立,犯下大错,以致让江北四镇有了拥立之功,势大难制,又错看了清人的野心,以为可以和清人和平相处,劝皇上借虏平寇;在皇上诛杀两刘之后,为父更是以为天要踏下来,没料到皇上收拾的如此干净,为父犯下如此多的错误,别说是首辅,就是这个督师又何尝合格?”

  眼下清军迟迟以伪明称呼大明朝廷,根本不承认弘光政权,又出兵山东,史可法早已认识到了自己当初借虏平寇的错误,心中感到愧疚也不难理解。

  “这……”史可法说的是事实,史德威也不好驳斥,只得安慰道:“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义父两袖清风,从不为自己谋取私利,铮铮铁骨,不为权势弯腰,单是这些,已是臣子楷模,若是人人都能做到此点,大明又何尝不能中兴?”

  这正是史可法一直引以为傲的,听史德威提起,精神顿时一振:“不错,只要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大明中兴有期。”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一十章 杜家龌龊(1)

  待到李汉跟戚长明交代了一阵之后,大营内早有人为他准备好了快马,李汉,还有他的一队警卫告别了新兵们之后,便立刻快马加鞭的往县城赶去了!

  “驾!”

  “驾!”

  若是李汉注意到了的话,他会发现此时在精神恍惚之下他的速度竟然竟然比平时要快上了不少,竟然一路一马当先一直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可惜他正处于沉思之中,虽然还分神留意着路,却隐隐有些恍惚!

  方才那士兵正是情报司的下属,是李东来派来通知他的人,给他带来了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一个让他很难抉择却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情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1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4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超陆权强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