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27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李重用手指敲打着芦席,喃喃自语道:“好演技、好演技!”

  要不是早就知道曹操的秘密,李重还真以为曹操被自己的话吓住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孙策真的和李重密切合作,曹仁绝对挡不住孙策的大军,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孙策的作战态度还比较暧昧。

  回到营中,李重下的第一道军令就是让裴元绍加快军事行动,务必要做出正在酝酿最后一击的姿态。

  战局如棋,这是李重补的最后一手棋。

  第二百八十九章风云变幻天下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重也慢慢调整布局,减少攻打曹营的次数,这不会引起曹操的警觉。士卒不是铁打的,也需要休息,曹操和李重已经连续数月来苦战了,现在进入调整期也很正常。

  十天以后,蔡瑁派蔡中送来第二个消息。已经确定,刘备出兵东吴,刘备带着黄忠张允等人顺江而下,攻取柴桑。而陆路则有诸葛亮和张飞带领,直取武昌,而留守荆州的重任则落到关羽身上。

  听到这里,李重不免沉思起来,别的不说,关二哥驻守荆州真的只是巧合吗?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呢。

  不过转念一想,李重觉得自己看的太长远了,还是注重眼前为是,于是仔细询问蔡中刘备的兵力部署。

  刘备攻打孙策一共出动了六万水军,三万步军,共计九万大军,诈称二十万大军。

  必须要说明的是,刘备本来没有能力出动九万大军的,依照刘备的实力,能出动六万人已经是极限了。不过蔡瑁在和李重商议以后,开始慢慢转变立场,不在阻挠刘备出兵,比如说张允,如果没有蔡瑁的暗示,张允是绝对不会随军出征的。

  李重立即给裴元绍下令,命令裴元绍火速撤离险地,同时将营中的辎重运往后方,再给中上级军官下达准备撤军的命令。

  李重想要休战,但是曹操却不同意了,曹操打的算盘就是和李重鏖战,最后用徐晃的生力军一举击溃李重。

  所以,泗水的形势逆转,曹操转守为攻,每日攻打李重的大营。

  虽然不愿意主动出战,但是能和曹操打几场消耗战,李重还是很愿意的,归根结底,还是李重自身原因,兵越多,李重调动起来就越感吃力。

  不过李重也不在乎胜败,将所有的炮灰兵卒都送到最前沿阵地和曹操火拼,精锐士兵当然是留着反攻了。

  双方就这样反复厮杀,不到十天,李重就死伤了大约三万兵卒,出征之时的八万大军,只剩下五万多一点,但这五万人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其中光是骑兵就占了一半。

  相比来说,曹操也好不到哪去,曹操的七万余军队也只剩下四万人,不过曹操的四万人就不比李重的五万人精锐了。

  但有一点相同,就是双方大营重的兵卒都已经疲惫到极点、不堪再战了。

  此时李重已经讲兵力布置完毕,五万大军,有两万人在甘宁和廖化手中,这是李重逆转战局的力量。

  剩下的三万人,虽说也是精兵,但由于疲惫不堪,战斗力已经不是很强了。这三万兵卒是李重用来引诱曹操上当的,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这些兵卒也可以用作反扑曹军的。

  由于连日的交战,双方的营寨俱都破损不堪,防御力极低。也就在这时,徐晃的三万生力军忽然到达了泗水战场。

  为了迷惑曹操,李重还装模作样的给孙策也了封书信,让孙策派兵支援自己,当然,这封书信肯定是要落到曹操手中的。

  与此同时,刘备悍然东进的消息也会传到孙策耳中。

  孙策那还顾得上李重,立即就回兵江东,想要保住自己的基业。但很可惜,刘备对此次出兵密谋已久,战事极其顺利,特别是陆路的诸葛亮一方,显示出摧枯拉朽一样的力量。

  本来孙策出兵中原,江南腹地就极为空虚,根本就无力抵挡诸葛亮和张飞这对黄金组合。

  武昌失守的非常快,当时驻守武昌的主将是黄盖,黄盖是孙坚的老臣子了,也许为了体恤老将,也许是为了降低老将在江东阵营中的影响力,总之,孙策把黄盖安排在大后方。

  诸葛亮和张飞先是偷袭了宜春县,然后火速进兵拿下新金县,最后诸葛亮迫降了新金县县令,命其给黄盖写了一封求援信。由于豫章郡各县距离极远,黄盖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匆忙之下,只能出兵救援。

  结果在救援新金县的途中,黄盖遭遇张飞的伏兵,措不及防之下,黄盖被张飞一矛刺死。

  黄盖一死,武昌军心大乱,诸葛亮和张飞仅仅攻打了三日,就一举攻克武昌,转而进兵柴桑。

  柴桑是江东的军事重镇,除去孙策出征带领的兵卒之外,江东的五万大军全部驻扎在这里,可以这么说,一旦柴桑失守,江东就门户大开,刘备可以很轻易的吞并江东腹地。

  现在孙策的三万多水军都驻扎在彭泽湖,柴桑城中只有一万步兵,为了能守住柴桑,程普将两万水军调到城中,自己带着一万多水军在九江港迎战刘备。

  刘备带领六万水军,沿着大江顺流直下,船队浩浩汤汤、延绵十余里,船上的旗帜更是遮天蔽日,江风吹过,咧咧作响。

  本来刘备是北方人,并不精通水战,程普水战经验丰富,也未必不是刘备的对手。

  但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扮演坏蛋角色的就是张允。张允此人在《三国演义》中属于打酱油的,投降从此之后,二人初次水战,就被周瑜击败了,于是张允就连同蔡瑁一起整顿水军,后来周瑜觉得蔡瑁和张允二人威胁太大,就用了个反间计除掉了蔡瑁张允。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允还是有些能力的。

  下面说说张允和蔡瑁的关系,张允是太尉张温的儿子,蔡讽的外甥,蔡瑁的表兄弟,也可以这么说,张允也算是李重的子侄。

  所以说,蔡瑁、张允、李重三人穿一条裤子。李重希望刘备能够击败孙策,张允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刘备了。如果说周瑜带领一万多水军,还能勉强对抗刘备,但是程普就要差远了。

  充其量,程普也就算得上稳重而已。

  在实力不及提防的情况下,不出奇制胜,几乎是没有胜算的。所以在九江大战之中,刘备占据上游之地利,经过半天的厮杀,用绝对优势兵力大败程普,程普的一万余水军折损大半。

  这还是刘备信不过张允的原因,如果刘备对张允言听计从的话,程普肯定是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程普的水军失去战斗力,匆匆逃到彭泽湖中,而程普则弃了水军,进入到柴桑县中,抵挡刘备的水路两军。

  求月票,求订阅,求红票!

  第二百九十章磨剑十年今出鞘

  就在孙策撤兵到合肥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合兵一处,将柴桑县围得水泄不通,唯一对程普有利的就是,柴桑作为水军的后勤基地,粮食倒不缺。

  但是,粮食不缺指的是供应军队,柴桑城中还有十余万军民呢,百姓也是要吃东西的。

  另外,刘备手中有九万大军,柴桑城中才有三万军队,其中还有两万战斗力底下的水军。指望这三万人能驻守一座县城,是不现实的,疑问就是程普到底能不能挺到孙策回援。

  这里说一下,三万人守城,九万人攻城,输赢并不是绝对的。

  在双方的兵卒实力,士气,装备,指挥都大致相相当情况下,最主要的要看城池的大小和防御力。如果说城池太过狭小,城墙不够高、不够厚,那么三万守军绝对不是九万攻城军队的对手。

  反过来说如果城池的大小正好适合三万军队调动,那么九万攻城部队确实少了点。当然,如果城池太大也不是不行了,不过在古代还没有那么大的城池,这个情况就不考虑了。

  很不幸的是,柴桑不是一个大城,虽然它也属于南方重镇,但想要驻守三万军队,却太过狭隘了,城墙的高度也不够。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城作战,也就是说,分出一部分兵力依靠城墙扎营,抵挡刘备的大军。

  这种方法正确,但却是一种危险的举动,想想看,在没有城墙的保护下,面对五倍的敌人,而且敌军还兵强马壮,谁不害怕?

  比如说曹操围困下邳的时候,陈宫就建议吕布出城另建营寨。

  但是吕布敢于出城安营,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将领都敢这么干,出城驻扎一般都是吕布、赵云、张飞、徐晃这类猛将的专属能力。

  程普稳重有余,勇猛不足,还担不起这个重任。可以这么说,在整个江东,被李重挖角之后,除了孙策自己,换谁来都不行。

  先不看江东战场,把视线转回到泗水战场。

  曹操的三万生力军潮水一般拍打着李重的营寨,另外四万疲惫之师作为预备队,驻扎在战场的最后放。

  李重营寨之中的只剩下三万大军,虽说李重一直用炮灰作战,剩余的这三万大军还没到不能再战的地步,但抵挡徐晃和张颌的攻势也有些勉强,三个大营都显得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而李重也做好了撤军的准备,人不卸甲,马不卸鞍,孙尚香更是一刻不离李重左右,背弓提枪,显得英姿飒爽。

  孙尚香也知道孙策处境危急,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现在孙尚香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别守活寡。李重却不像孙尚香那么急躁,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一切尽掌握之中。

  实际上,李重早就做好了撤军的准备。

  在曹操一波又一波的攻打之下,李重的左右两座营寨渐渐抵挡不住了,于是李重将三座大营合在一起。见到李重的颓势,曹操攻势愈甚,羽箭、石块、火球不要钱一样泼洒下来,打得李重大营之中浓烟滚滚,人喊马嘶。

  看到战事进展顺利,曹操的兵卒愈发勇猛起来,就连当作预备兵的四万兵卒也都精神亢奋,身上的气力都增长了几分。而夏侯惇等人更是频频请战,曹操大喜,立即命令夏侯惇带领两万兵卒前去帮助徐晃。

  建安七年五月初三下午,夏侯惇于徐晃聚集五万大军,狂攻李重的大营,战况及其惨烈,战死的兵卒高达万余人,伤者无数,李重的大营前半部分尽数化为焦土,后半部分也破败不堪,势不可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才能看出来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李重这个大英雄虽然成色稍显不足,但也叫人眼前一亮,最起码孙尚香是这么认为的。

  十余年的征战熏陶下来,李重彻底由一个朦胧少年转变成天下英雄。

  虽占战事危急,但李重依旧面色沉稳,丝毫不减慌乱之色,反而嘴角笑意盎然,李重这种极度自信的表情、确实让不少不明2真相的兵将安下心来。

  但是必须要承认,如果不是早有准备,李重也做不到这一点。

  到了亥时,徐晃和夏侯惇开始撤兵,毕竟兵卒不可能无休止的征战,士气能当得了一时,当不了一世。

  趁着曹操收兵之际,李重开始调兵遣将,安排撤退事宜。

  军帐之中,李重端坐在帅位,开始分派军力,第一道军令是给高览的。李重的命令是高览带领伤兵以及一众谋士先行撤退,他们没有作战任务,唯一的任务就是尽快撤离战场,赶到巨平县以北。

  第二道军令是给赵云和裴元绍的,两个人带领五百骑兵断后。既然逃跑,就要做个逃跑的样子出来,断后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小看了这五百兵卒,这五百兵卒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人人可以在吗上开弓放箭,可以这么说,单单这五百骑兵的战斗力,就相当于两千河北精骑,而且这五百兵卒一直没有参与攻防战,体力有保证。

  赵云的任务很重,不光要抵挡曹操的追兵,还要尽可能的拖延曹操进军的速度,给主力部队休息的时间,给全军反扑打好基础。

  第三道军令是给太史慈和高顺等人的,两个人各自带领三千兵卒跟随李重的大部队撤退,经过巨平县之后,太史慈和高顺要引兵埋伏起来,截杀曹操的军队,配合李重的反攻。

  建安七年五月初三子时,李重开始带领大军徐徐而退,赵云则在营寨之中虚设旗帜,用来迷惑曹军。

  当然,撤军这么大的举动想要瞒过长春那是不可能,无外乎就是能骗过曹操多长时间而已。赵云还有最后一招,就是烧了大营,用大火抵挡曹操的追兵,为了能让火势大点,李重的大营内已经预备好了大量的枯草。

  赵云不怕曹操看出破绽来,这样一来,会让曹操以为烧掉的都是李重来不及带走的粮草。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曹操中计,并不是曹操的智力不如李重,而是曹操不知道自己的底牌已经被李重知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卷尾了,蜘蛛求各种支持!谢谢!

  第二百九十一章赵云百骑挡千军

  泗水岸边,烈火熊熊,映红了大半夜空,滚滚热浪袭来,数十米之外都能让人窒息。

  曹操就站在李重的大营之前,眯着眼睛沉思不语。夏侯惇、徐晃等将领全都围在曹操身边,等待着曹操发话。

  足足等了半个时辰之久,曹操这才高声问道:“诸位,你们说……李子悔是真败呢》还是假败呢?”

  如果李重知道自己费尽心机演了一场戏,却被曹操差点看破的话,一定会急的一口血喷出来。实际上曹操哪有那么高的智力,他又不是李重肚子里的蛔虫,只是曹操生性多疑,想问问左右的意见而已。

  夏侯惇第一个答道:“主公多虑了,数月的交战,河北兵卒早就疲惫不堪,而且李重的粮草也不多,不可能无限制的招募兵卒,再者这几日战事激烈,李重也确实是不敌公明的精兵而退,能有什么计谋。”

  徐晃也在旁边补充道:“夏侯将军所说不假,末将与河北兵卒交战,发现河北兵卒虽然疲惫,但战斗力却依然强悍无比,断然不可能是游兵散勇……所以,末将认为,这次大战,李重的主力部队消耗太严重了,这才不得不撤兵的。”

  曹操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发话,和武将相比,曹操更愿意听一下谋士的意见。

  武将在某些时候,都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比如说现在,夏侯惇和徐晃早就杀红了眼,精神极度亢奋。

  相比来说,谋士则不一样,无论是胜是败,谋士都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谋士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荀攸接口道:“主公,无论李重是真败还是假败,主公都要进兵追击一段路,不然的话,如果李重真的兵败,主公就要错失良机了。”

  荀攸这话有点两边倒的意思,所以曹操也只是笑了笑,说了句:“公达所言极是。”就将目光放到贾诩身上。

  贾诩并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话,而是反问道:“不知明公的计划可有破绽?”

  听了贾诩话,曹操仔细想了一遍,觉得无论如何李重也不会得知徐晃援军一事,为了以防万一,就连徐晃自己都不知道尺寸什么时间叫他出兵泗水战场。就算李重能通过斥候得知徐晃来援,那也是徐晃接近泗水战场之后的事了。

  贾诩接着说道:“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明公如果没有任何破绽,想来李重也不会有时间设下埋伏……所以贾诩认为,主公还是趁早进兵,趁着这个天赐良机,铲除李重为上。”

  实际上曹操也不认为李重能耍什么花招,只是经过好几个月的苦战,终于见到了消灭李重的希望,心里有些激动而已。

  这种情况正常,写的轻松,实际上曹操这几个月来也忙的多了几搓白发,将近十万的军的调动作战,不是那么轻松的。有些电影上常这么演,主将安营扎寨之后,大手一挥,喊道:“为了什么什么,冲啊!”

  然后数万大军就猛冲上去,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7/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