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李重犹豫了好长时间,这才硬着头皮向曹操问起此事。

  曹操闻言,看了李重好久,这才呵呵笑道:“吕布新败,现在虎牢关内的守军士气低落,一旦伤亡超过三成,必定会全军崩溃,不战而逃,那里需要全歼守军呢?”

  曹操说的一点错也没有,在古代战争中,如果杀敌四成,就可以称作大获全胜了,全歼敌军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出现。

  虎牢关如果是死地,那守军有可能拼死一搏,但一旦守军有了退路,根本不可能出现全军战死的情况。

  全军战死的情况不是没有,一般都是和异族的生死之战,才会出现誓死不降的情况,诸侯内战的时候,只要主将一死,招降敌军是很简单的事情。

  除非像高顺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刘备的白耳精兵才有一些忠心可言。

  李重长叹了一口气,他明白袁绍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想趁着吕布受伤之际攻下虎牢关,这种做法不能说错,只是伤亡太过严重,可自古以来的攻城之战,碰到乌龟流,除了用人命填,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袁绍不心疼这些士兵,各方诸侯也不心疼,这些诸侯带来的都不是麾下最精锐的士卒,死光了,重新招募就是了,在乱世,只要有粮食、有地盘,根本就不愁兵源,饿急的流民只有有一口饭吃,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哪怕是明知道当炮灰去送死。

  只有到了后期,人口锐减,各路诸侯才对人口数量重视起来。

  淳于琼的部队退下后,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但袁绍依然没有收兵的打算,下令连夜攻城,就在虎牢关之前,点燃数十堆火焰,暗红色的火苗高达数米,扶摇直上,映的天空一片血红之色。

  虎牢关下更是惨不忍睹,上万兵卒的尸体堆积起来,几乎要和城墙平齐,鲜血将积雪染成红色,和火光连成一片,乍一看去,就像修罗地狱一样,胆小的人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吓得背过气去。

  李重就看的浑身发抖,面色发白,浓郁的血腥气熏得他几乎要吐出来,再看曹操、袁绍等人的表现就要比李重好得多,这些人经历过讨伐黄巾的洗礼,对这种惨烈场面早就有了免疫力。

  这时,曹操等人的表情也变得肃穆起来,战斗已经接近尾声!连续四个时辰的搏杀,让交战双方的士兵疲惫不堪,袁绍站在高台之上,心中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决定,到底要不要做最后一击?

  现在联军共有十五万人左右,除去攻城的十万人,只剩下五万人,而这五万人中有接近两万骑兵,袁绍再傻也不会用骑兵攻城,剩下的三万人都是打造器械的工兵,根本就不能上战场。

  这两万人,已经是联军最后的战斗力了,如果不能一鼓而下,就必须整修部队。

  但如此一来,虎牢关内的守军也同样会有休息的机会,很有可能变成旷日持久的攻城之战。

  “好谋无断!”这是袁绍的性格缺陷。

  不提袁绍犹豫不决,单看虎牢关内的情况。

  和袁绍设想的正好相反,吕布已经将麾下的铁骑都聚集起来,这不是要偷袭联军,而是要逃走。

  吕布就端坐在帅府之中,肩头还隐隐有着血迹,张辽身穿盔甲,坐在吕布身边。

  在昏黄的灯光之下,吕布的表情显得有些诡异,只听吕布说道:“文远,等下我上城墙替回义谦(高顺),你们二人领兵先行,我亲自断后。”

  张辽皱眉道:“奉先,你的伤势未愈,还是我断后吧。”

  吕布闻言哈哈大笑,挪揄道:“难道文远你没受伤吗?你我都被太史慈一箭射伤……哈哈……我这点小伤没有什么大碍,要不是做戏,太史慈根本不能伤我。”

  张辽对吕布的武艺很有信心,闻言也不多说,点头同意下来,出去整理队伍。

  吕布来到虎牢关上,和高顺低语几句,高顺转身下了城墙。

  ……

  片刻之后,虎牢关内忽然响起一阵沉闷的马蹄声,袁绍的神经顿时紧绷起来,生怕关内的铁骑出来袭击自己的攻城部队,连忙传令下去,让两万骑兵做好迎战的准备。

  但出乎袁绍意料的是,虎牢关内的马蹄声竟然渐渐远去。

  稍一思索,袁绍立即明白过来:“吕布逃跑了!”

  不但袁绍看出来了,稍有些心机的人都看得出来,虎牢关上的人影已经稀疏了许多。现在不用挣扎了,袁绍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两万精锐士兵大喊一声,杀向虎牢关。这些兵卒和前几波人马比起来,战斗力要强上许多,本来他们看道前几波攻城兵士死伤惨重,早就心中惴惴不安,但一见到虎牢关上人影稀疏,顿时明白过来这次不是去送死,只要奋力一拼,就有可能打败守军。

  在乱世之中兵卒的死亡率太高了,这些人只有竭力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能脱离炮灰的身份,活的长久一些。

  战斗很短暂,这两万人一登上城墙,虎牢关的守军就溃败了,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联军就完全控制了虎牢关。

  留下步兵打扫战场,袁绍当即下令:曹操统领两万骑兵追击吕布。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曹操不愿意连夜追击吕布,生怕中了埋伏,但是袁绍一再坚持,曹操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追出虎牢关。

  出了虎牢关,沿着官道追出数里,曹操不愿意冒险追击了,心想追出数里,也算和袁绍有了交代,正想收兵,忽然见到前方的官道上有火光闪动,急忙派夏侯惇前去查探。

  夏侯惇领着数十精骑,带着弓箭盾牌,跃众而出,在相距百步的时候,借着积雪的反光,终于看清了前方的状况。

  官道上约有五十余骑,人人手持火把,为首一人正是吕布。

  夏侯惇连忙勒住战马,大军还在后面等待消息,双方人数差不多少,他可不想和吕布来一场混战。

  夏侯惇虽然狂妄,但也不认为自己能坚持到援军到来,吕布的武勇太可怕了,一想到清晨一战,夏侯惇就觉得心中发慌。

  第一卷就要结束了,推荐收藏好惨啊!众位书友,顺手推荐收藏一下吧!

  第二十九章悲催的夏侯惇

  更新时间:2012-06-19

  与此同时,官道上的吕布也看到了追来的夏侯惇,顿时兴奋的哈哈大笑起来,这真是冤家路窄啊。

  一想到自己和张辽都被弓箭所伤,吕布就恨得牙根痒痒,见到夏侯惇的身影,吕布立即摘下弓箭,要报一箭之仇。

  吕布和夏侯惇相距百步,这个距离对弓箭来说有点远,特别还是在夜晚,视线都有些模糊不清,但对于箭术不亚于太史慈的吕布来说,这都不是问题。

  “不好!”看到吕布拉开弯弓,夏侯惇顿时觉得一股凌厉的杀气扑面袭来。

  夏侯惇不认为吕布的箭术会在太史慈之下,连忙举起盾牌,放到胸前。这时夏侯惇还暗自庆幸,多亏自己小心,怕伏兵偷袭,每人都准备了一面盾牌。不然的话,单靠手中的长枪,能不能拨开吕布的劲箭,夏侯惇还真没有把握。

  由于距离太远,夏侯惇看不清吕布手中的弯弓要比平常人用的粗大许多,吕布手中的弓叫做李广弓,至于到底是不是飞将军李广所用的强弓,还不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张九石强弓射出的箭矢,穿金裂石不在话下。

  吕布眼神紧盯着夏侯惇,手中的弯弓发出绞盘一样“吱吱……”的响声,弯弓渐渐变成满弓的形状。

  “夏侯惇……接箭!”吕布大喝一声,猛的松开手指。

  劲箭离弦而出,激射夏侯惇,巨大的弹力让箭杆都弯曲起来,一百步的距离,劲箭的速度不但没有变慢,反而有增速的迹象。

  弓弦弹动,撕裂空气产生的震荡,让吕布周围的火把忽的一暗。

  不用吕布提醒,夏侯惇早就做好了准备,听到弓弦响动,举起盾牌就向外一磕,口中大叫道:“去……”

  夏侯惇忘了,他的盾牌不是特制的铁盾,只是两寸的硬木所制,外面包着一层铁皮,这样的盾牌能挡住普通的弓箭,但是想要挡住吕布的劲箭,真要靠一点运气。

  夏侯惇的运气不怎么好,他举起盾牌,确实挡住了吕布这只劲箭,但由于劲箭的力量过大,箭镞射透了夏侯惇的盾牌。

  要说这也不要紧,由于距离很远,劲箭的力量不是很足了,再穿过夏侯惇的盾牌,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剩下的力量都不足以穿透夏侯惇的铠甲。

  但夏侯惇怕误伤了手下的兵卒,这一磕是向上磕的,想要把吕布的劲箭崩向天空。

  于是夏侯惇悲催了,这只劲箭正好扎在夏侯惇的右眼,夏侯惇情急之下,急忙向外拔箭,不想连带眼珠都被扯了出来,夏侯惇悲呼一声:“父母精血,不可弃也。”将眼珠纳入口中,拨马就走。

  夏侯惇一走,剩下的五十余骑也急忙护着夏侯惇回到大军之中,曹操听闻夏侯惇伤了一目,心急如焚,急忙过来观看。

  一见到夏侯惇满脸鲜血,失了一目,曹操勃然大怒,就要引兵去追吕布。夏侯渊看到兄长受伤,口中怒骂连连,翻身上了战马,就要找吕布拼命。

  夏侯惇一把扯住曹操的衣袖,急声说道:“孟德不可,如今夜色正深,目不视物,吕布必定会在前路埋伏,不可为夏侯惇之事身泛险境。”

  曹操闻言脸色发青,仰天长叹,厉声说道:“吕布小儿,吾必杀之!”

  夏侯惇转而对夏侯渊说道:“妙才不必动怒,技不如人,无话可说,今日你我三人同战吕奉先,吕布也未曾口出恶言,休要丢了夏后氏的脸面。”

  夏侯渊闻言止住骂声,只是脸色依然不忿。

  李重也跟着曹操一同追杀吕布,听闻夏侯惇伤了右目的消息,只觉得真是世间神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李重记得很清楚,夏侯惇是被吕布手下曹性射伤左目的,而不是右眼,自己这只小蝴蝶虽然震动了一下翅膀,但依然没能改变夏侯惇悲惨的命运,甚至犹有过之,要知道没有自己的历史里,夏侯惇拔矢啖睛杀一枪刺死曹性,也算为自己报仇雪恨。

  但现在,夏侯惇连报仇的机会都没有,吕布可不是曹性,夏侯惇真要是激愤之下,找吕布报仇,被方天画戟刺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由于夏侯惇伤势严重,曹操只能暂时按下复仇的心思,引兵回到虎牢。

  联军攻下虎牢,但也死伤惨重,自然要整修一段时日。

  吕布带着败兵回到洛阳,前去董卓府邸复命。吕布新败,董卓迁都之心更胜,便召集李儒等人商议。

  董卓并不是惧怕关东联军,而是现在董卓还不能完全控制大汉朝廷,太尉杨彪、太仆黄琬等汉室忠臣一直敌视董卓,这些人声望极高,董卓也不敢贸然诛杀这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再和关东诸侯征战,实属不智。

  另外关中不稳,白波日渐猖獗,董卓担心长安有失,归心更且。

  李儒是董卓手下的第一谋士,又是董卓的女婿,深得董卓信任,首先出言说道:“启禀太师,如今温侯新败,关东叛军士气正盛,正当避其锋芒,所以儒以为迁都为上。”

  李儒所言正和董卓心意,董卓点头问道:“如果关东联军进犯函谷关又当如何。”

  此言一出,吕布的眼神顿时一冷。

  李儒沉思半晌,缓缓说道:“太师如今最好要安抚关东诸侯才是,只是太师诛杀了袁氏满门,和袁绍早就结下深仇,只能另换他人。”

  吕布闻言心中十分焦急,他费劲力气才斩杀了数十员关东战将,就是想要董卓和关东诸侯接下仇怨,自然不能坐视。

  心中一动,吕布忽然冒出了主意,张口说道:“文优(李儒的字)此言极是,太师不如安抚曹操,正是此人发檄文着急关东叛军,曹操在联军之中声望极高,只要安抚住曹操,关东联军必然土崩瓦解。”

  李儒闻言也点头称是,他不知道吕布已经射伤了夏侯惇一目,可以说是彻底和曹操结下深仇。

  看到手下一文一武都赞同安抚联军,董卓点头说道:“那就加封袁绍为骠骑将军,封曹操为扬州刺史,其余人你们自行商定,如何?”

  李儒微微一笑,他看的出来,董卓的加封绝对不是随口而说,加封袁绍为骠骑将军,让袁绍可以明目张胆的扩张兵力,这样一来,冀州牧韩馥,北平太守公孙瓒会有什么表现,就值得商榷了。

  加封曹操为扬州刺史,也很巧妙,人尽皆知,曹操和袁绍的关系极其恶劣,要知道袁术一直对扬州虎视眈眈,视若禁脔,这样一来,双方不兵戎相见才是奇事。

  求收藏啊!

  第三十章喜从天降

  更新时间:2012-06-19

  董卓能成为一方枭雄,绝对不是侥幸,三言两语就在联军内部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李儒点头称是,转过身来说道:“温侯前日和联军交战过,不知道联军之中可有别的人物?”

  “有啊!”吕布点头道:“并州雁门人李重李子悔,就对太师心存仰慕,可稍事恩宠,或可为太师埋下一步暗棋。”

  这不是吕布的真实想法,他就是胡说八道,其实李儒就是随便一问,给吕布一些面子罢了,而吕布此人又极其自傲,心说既然你都问了,那我怎么说也得拿出个人来,不然的话,岂不是叫你小看了。

  李儒一愣,心说这个李子悔不会是你的同乡吧?但这也没什么,就当对吕布示好了。

  于是李儒笑道:“既然如此,就加封这个李子悔为广武令吧!温侯以为如何?”

  吕布点头答道:“就依文优所言。”

  剩下的商讨就没吕布什么事了,看到李儒和众人研究剩下的加封事宜,吕布觉得十分无聊,便告辞回到府中。

  联军驻扎在虎牢关,一连整修了十余日,袁绍正要出兵洛阳,忽然有人来报,天子的旨意到了。

  虽然知道天子的旨意就是董卓的旨意,但众诸侯只能装作不知,将传旨的内侍迎进帅府,排摆香案,跪接圣旨。

  看到袁绍等人安排妥当,内侍手捧圣旨,尖声道:“渤海太守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兖州刺史刘岱……接旨。”

  袁绍等人无奈,只得高呼道:“袁绍(曹操)接旨”

  内侍对众人的表现很是满意,接着读道:“初平元年冬二月奎丑,大汉皇帝诏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渤海太守袁绍本初,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其加封骠骑将军一职。典军校尉曹操孟德……加封扬州刺史一职……雁门李重子悔刚毅忠勇……加封广武令一职,钦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