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77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同样,李重的心思也是一样的,守住虎牢之后,李重立即就会反扑洛阳,在刘备还没彻底败亡之前,曹操和李重绝对不会过度消耗实力的。

  就像赤壁大战一样,曹操和孙权一阵火拼,结果被大耳贼捡了偌大的便宜。

  等到李重带着五千骑兵赶到虎牢的时候,虎牢关已经是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城墙破损,到处都是烟熏火燎的痕迹,地上全是折断的羽箭,破损的铠甲,还有没烧干净的云梯,、投石机等物。

  城内的伤兵随处可见,呻吟哭喊之声络不绝耳。城外就是曹操的大营,十万大军聚集在狭窄的虎牢关外,军营连绵十余里,一眼望去,旌旗如海。

  李重嘉奖了高顺一番,立即召集众人议事,商议如何坚持这几天的时间,此时曹操的十万大军已经尽数开赴到虎牢关下,而李重手中只有两万余兵卒,后续大军还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两万军队守城倒不难,虎牢关本来就险峻无比,再加上后顾无忧,只需要死守不出就够了。但李重的想法可不光光是守住虎牢,李重还想攻打洛阳呢,能在虎牢关下重创曹操,对后续的军事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道命令还是给郝昭等人的,李重命令郝昭出兵河内,渡河南下,做出攻打洛阳的姿态,迫使虎牢的军队回援洛阳。

  第二道军令是给太史慈的,李重命令太史慈立即扩大游骑巡弋范围,防止曹操偷袭。

  可还没等李重做出任何动作,春雨来了,滂沱的春雨连下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挺,天地之间迷迷蒙蒙,无论是曹军还是河北兵卒,都只能蜷缩在军帐之内瑟瑟发抖,这种情况根本打不了仗,无论输赢,被大雨淋过的兵卒都会大病一场。

  三国时期可没有青霉素啥的,得个传染病就糟了,所以曹操和李重谁也不敢动手。

  当然,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可以,喝点姜汤御寒就可以了,但就现在这种情况,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到了第四天,雨水终于小了下来,李重的第一支五千人的援军也到了,当然,这也是骑兵,步兵是不可能走那么快的,估计还在和泥泞的道路对抗。

  摩拳擦掌的李重打算和曹操厮杀一场,手中有了一万骑兵,李重的底气也上来了,现在李重最不怕的就是野战。同样一心想要速战速决的曹操也领兵出营,准备和李重厮杀一场,可两个人想得倒美,还没等动手,天空又乌云密布,雷声四起。

  啥也别说了,撤兵吧,曹操和李重再牛叉,也不敢和老天对着干,只能看着春雨肆虐,心中就悲喜交集。

  第三百八十五章魏延挽弓射曹操

  春雨贵如油这句话不是瞎说的,李重和曹操眼望着迷离的春雨,欣慰今年或与能有一个好收成,连年的天灾人祸下来,百姓早就被压榨的困苦不堪了。哪怕是李重和曹操再重视民生也不行,什么兴修水利,驻军屯田,都不如修养十年有用。

  但很可惜,战争一旦开启,就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除非有一方一统天下。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重,还是刘备,都想做这个一统天下的人。

  无奈的是,谁也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会停,这仗什么时候能接着打。

  但接在当天夜里,周瑜和李儒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来到李重的军帐之中,提出一个破敌计划。

  两个人的提议简单至极,就是趁着夜色突袭曹营,打曹操一个凑手不及。

  这很正常战争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一环套一环的计谋,往往是最简单的计策,才是最有用的,两军对垒,无外乎就是火烧、水淹、断粮这几招,翻来覆去的用,偶尔穿插点离间计什么的,就算十分精彩的了。

  而这些计策难就难在使用的时机问题,时机对了,就是克敌制胜的奇谋妙策,时机不对,就是空费军力的傻蛋。

  说实话,偷袭这种计策真说不上好坏,运气的因素更大一些。无论如何这世界上都不会出现主帅掐指一算,算出今天晚上敌军回来偷袭,然后布置出种种陷阱,一举克敌制胜,众将纳头便拜,高呼神人也的现象出现。

  那只是戏文的说法,个人崇拜罢了。

  想要对付偷袭,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主将像高顺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巡查军营,不然的话,看的就是兵卒将领应变能力,和大营的防御布置了。

  曹操的应变能力肯定不用怀疑,但营盘就不好说了,特别是前营还不是曹操亲自驻守,而是夏侯渊,夏侯渊这个人是出了名的攻强守弱,这也是周瑜和李儒提议偷袭曹操大营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曹操的营盘并不好,原因很简单,曹操来的匆忙,营盘并不牢固。而且虎牢关本来十分狭窄,不适合安营扎寨,不然的话,修建虎牢关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再简单点说,就是曹操的营盘太长,前方遇袭的话,后方很难给予有效的支援。

  既然两大谋士都提议偷袭曹营了,李重立即点头答应下来,唯一的异议就是李重认为在黎明十分动手更好,总所周知,天似亮非亮的时候,正式人睡得最沉的时候。

  定下计来,李重立即将黄忠、魏延、韩当、凌操、高顺等人叫到帐中,安排偷营一事。不多时,虎牢关中就烧了数锅姜汤,用来给偷营的兵卒驱寒取暖。到了寅时,一万骑兵臂缠白布,除了虎牢关,直奔曹操的大营扑去。

  现在天还没亮,春雨迷离,天地之间灰蒙蒙的,李重的骑兵身穿黑衣黑甲,也用不着掩饰身形,更不用人衔枚,马裹蹄之类的,道上泥泞不堪,裹什么也没有用处。

  “敌袭……”等到河北骑兵临到营门外五百步上下,曹营的哨兵这才从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声嘶力竭的喊道。

  语音之凄惨,神情之惊恐,活像一只被割了脖子的红毛大公鸡。

  但是已经晚了,没有坚固的营盘阻路,魏延等人连马都没下,用兵刃拨开鹿角拒马,闷头杀了进去。李重给他们下的军令非常简单,就是一直向前杀,杀不动了就掉头往回跑,高顺等人就在营门外接应他们。

  曹操的前营是夏侯渊驻守,本来夏侯渊是在益州的,但曹操认为,夏侯渊攻强守弱,所以让夏侯惇和夏侯渊轮换了一下,事实证明曹操的判断是正确的,单论防御手段,夏侯渊真不如夏侯惇。

  夏侯渊在睡梦之中惊醒,急忙披挂上马,就见到幽暗的天色之中,无数骑兵冲破雨幕蜂拥而来。

  夏侯渊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迎敌,而不是统领全局,调动兵马全力防守。当然了,现在天色幽暗,曹兵慌作一团,夏侯渊想要统领全局也很难。

  不过迎头而上这个结果真不怎么好,李重派出了四股部队偷袭,夏侯渊就是再厉害,也就能击退其中的一股部队而已。

  被夏侯渊击退的就是韩当,韩当也算是比较倒霉,四分之一的机会被他遇到了,迎头将就遇见带兵前来的夏侯渊,一通乱战之下,韩当遮掩不住,只等带着手下的骑兵退走。但黄忠等人却没遇见敌手,一路杀的曹兵血流成河、四处逃窜。

  等到夏侯渊击退了韩当,他的大营已经彻底乱成一团了,到处都是逃窜的兵卒,呼喊求救之声嘈杂不堪,夏侯渊想要传达一个军令都十分困难。如果不是春雨连绵,都有可能被几个人一把火烧了大营。

  当然了,真要是没有春雨的话,李重也不一定有机会偷袭夏侯渊。

  慌乱之际,中军的曹操终于到了,曹操的应变能力要远远强于夏侯渊,一一见到夏侯渊的营盘乱作一团,立即命令全军高呼:所有兵卒,速速撤往中军。

  数百人一起大喊,声传数里,这个夏侯渊的大营都听的一清二楚。曹操的这个命令比较简单,慌乱之中的曹兵听到呼喊之声,立即奔着中军跑去。黄忠和凌操两人杀的有点晕头转向了,只有魏延还稍微清醒一些,带着一千骑兵紧紧地咬住曹兵的后队。

  曹兵自己逃跑自然没人阻挡,再加上还有魏延在身后追赶,转眼之间,就过了夏侯渊的大营,来到曹操寨前。

  曹操的营盘修建的也不怎么好,由于位处中军,前后都有军队保护,比夏侯渊的营寨还略有不足。这是客观原因,虎牢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周边的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了,不然的话,李重偷营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手的。

  一阵厮杀过后,天已经有点亮了,就是不用火把,看的也很清楚了。

  曹操带着许褚、贾诩等文武在营门之外接应夏侯渊的败军,前方兵卒用大盾抵住阵脚,之后密密麻麻的全是弓箭手。

  不多时,夏侯渊的败军潮水一般涌了过来,曹操看得眉头一皱,他很清楚的发现,还有一只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一旦裂开军阵的话,很有可能会把追击的敌军也一起放进大营,曹操倒不是怕,实在是面子上过不去。

  想想看,被别人一支偷营的军队杀进中军,会对己方的士气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所以曹操略一思索,就高声喝道:“让败兵左右散开,仲康带人挡住追兵。”

  许褚答应一声,准备兵马去了,数十名传令兵大声高喊着曹操的军令,命令败兵左右散开。

  曹操的用意是好的,但夏侯渊手下的兵卒被魏延追的太急了,很难做到令行命止,这边传令兵一阵呼喝,那边的逃兵还是有一部分没有向两边闪开,直挺挺的奔着曹操的军阵跑来,口中胡乱呼喊着救命之类的话语。

  逃兵身后自然是魏延的追兵了,魏延现在可乐坏了,丫丫的运气真好,这要是杀进曹操的中军,可就露脸了。

  魏延想得倒美,曹操可不是心慈手软之人,见到本方的兵卒不听军令,立即喝道:“放箭……”

  弓弦乱颤,羽箭齐发,一澎乱箭冲天而起,直奔两军交界之处扑去。

  无论是曹兵,还魏延带领的骑兵,都被射了一个措不及防,眨眼之间,就被射到了一大片,哭号之声响彻战场,就连兴致勃勃的魏延也没避过去这轮乱箭,肩膀上也中了一箭,羽箭挂在铠甲上颤颤巍巍的。

  不过魏延的铠甲不错,小兵的羽箭穿透力也不够,魏延到没受伤,可魏延手下骑兵却被射倒了数十人,前冲之势顿时一缓。

  见到曹操发狠,连自己的兵卒都杀,魏延知道,今天是没机会冲进曹操的答应了,呼喝一声,带着兵卒向后撤去。

  但魏延也不是掉头就跑,他被曹兵射了一箭心里也有些火气,回身的同事,也取出弓箭,对着曹操就是一箭,口中喝道:“曹孟德……看箭……”

  魏延这一箭射得有些好笑,仔细看看当时的情况,魏延扭身瞄准曹操,却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距离曹操太远了,估计得有一百三十步上下,一百三十步,折算一下就是一百五十多米。

  魏延对自己的箭术很有自信,别误会,不是相信自己能射中曹操,魏延是相信自己射不到曹操。别说是魏延了,就是换做吕布、黄忠、赵云来,也一样射不中曹操,要是能离着一百三十步一箭射死曹操,那还打个屁仗。

  当然了,这时运动中射箭,要是摆好姿势,射不动的靶子,吕布等人还是能射中的。

  想要放弃吧,魏延觉得有些丢人,他现在真有点恨自己的大嘴巴,你说你没事喊什么曹孟德看箭啊,现在好了,自己这边骑术过得去的兵卒都回身看自己射这一箭呢,光说不干得有多丢人。

  射吧……更丢人,这一箭射出去,说不定飞到哪去呢,万一射个飞机下来,咳咳……

  可就在魏延左右为难之际,魏延胯下的战马突然一个趔趄,晃得魏延身子一颤,手没捏住羽箭,一松手……羽箭离弦而出,直奔曹操激射而去。

  第三百八十六章洛阳之战的前奏

  这是一个不是意外的意外,说不是意外,人有失手,马有漏蹄,现在曹操的营盘之中泥泞不堪,战马在转弯之时脚下打滑在正常不过了。说是意外吧,就是战马脚下打滑的时间太巧,让魏延羽箭脱手了。

  曹操早就看见魏延在马上弯弓搭箭了,不过曹操根本就没在意,这么远的距离,弹弹指头都能挡开羽箭。

  这货晕头了!这就是曹操对魏延的评价。

  但紧接着,曹操就吓得魂不附体,魏延这一箭射离弦而出,速度飞快,带着起立的尖啸之声,这当然了,魏延可是把弓弦拉满了,一时失误才射出来的。更难得的是,这一箭射得飘飘忽忽,来势不定。

  除了能判断出这一箭射肯定能射到自己身上,曹操根本就判断不住羽箭的具体位置,这是废话,就连魏延自己都不知道这一箭能射到哪去,就别说曹操了。

  飘飘忽忽的羽箭在空中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穿过亲兵的拦截,又避过曹操的遮挡,一头扎在曹操的嘴唇上,也就是人中这个位置,曹操一头栽到马下。

  “将军神射……”见到曹操中箭落马,河北骑兵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当然了,曹兵也发出震天的惊呼之声。

  我的箭术什么时候这么好了?魏延静的差点没在马上掉下来,下意识的放缓战马的脚步,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趁着曹兵慌乱之际,杀个回马枪。魏延倒没有射死曹操的奢望,自己射出的箭自己知道,一开始还行,距离太远了,羽箭的力道肯定不足以射死人的。

  很快,魏延就不用犹豫了,曹操在地上一跃而起,满脸怒色,捂着嘴叫道:“给我私聊魏延(给我杀了魏延)……”

  暴怒的许褚已经带着五百虎豹骑呼啸而出来,许褚从来没有这么生气过。要知道,许褚就是曹操的保镖头子,不管什么原因,曹操受了伤,就是他的失误,所以现在许褚简直是开了挂一样的存在,凛冽的杀气透过战场,直接锁定在魏延身上。

  没有任何犹豫,魏延立即高声喊道:“兄弟们……撤……”

  魏延才不傻呢,自己能不能打过许褚不好说,但己方已经人困马乏了,在这种情况下和许褚死拼,那不是傻蛋吗。

  魏延是大将,而不是猛将。

  在这种情况下,许褚就算再厉害也没有用,没有对手你跟谁比划去,河北骑兵潮水一样退了回去。本来曹兵就被他们啥的不成建制了,回去的路上根本就没受到什么阻拦,几乎是毫发无伤的回到虎牢关。

  骑兵来去如风,肆虐而过,留下的却是血雨腥风。虎牢关下的泥土都变成褐色,这是鲜红的血液和黑色的泥土混合而成的,这令人触目惊心的泥土自下而上、散发着一股浓重的血腥之气,就连春风都吹不散。

  曹操仰望着巍峨耸立的天下雄关,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之声。连绵的春雨终于停歇了,一轮赤红的太阳升上天空,照耀着悲怆的大地。

  一场偷袭战,李重打的光辉灿烂,曹操被揍得灰头土脸,掉了两颗门牙,外加四千余人的伤亡。

  事后,不明2真相的曹老大还不住的感叹,要论到武艺第一,自然是天下无双的吕奉先,弹药论到箭术第一,肯定是少年豪杰魏文长了。魏延是不知道曹操对他的评价,要是知道,没准都能把自己的大牙也笑掉两颗。

  理所当然的,“少年豪杰魏文长”从此以后算是在曹操和刘备之处挂名了,几乎每一个和他交手之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战斗力直线上升,让魏延郁闷不已。

  当然了,魏延报功的时候当然是一番说辞了:什么兵卒奋勇争先,自己眼见曹操出现,奋力一箭,射掉曹操门牙两颗,里面全无瞎蒙的痕迹。虽然大家都知道魏延这是运气好,但也不揭穿魏延,运气那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说实话,有些时候运气要比实力都重要。

  不说别的,曹操坠马之时万一大头冲下,一下子摔死了,这功劳也要记在魏延身上的,功劳就是功劳,可不管运气因素。

  看看大战之后的影响吧,先挑重点的说,重点也就是曹操了,李重的战略计划就是那样了,敌进我守,敌守我攻。

  曹操重新整顿好营盘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分兵,曹操已经得到消息了,李重的十二万大军马上就要齐聚虎牢关了,目的傻子都知道,肯定是兵逼洛阳,不然的话来旅游啊!汉代还没有演戏这个词。

  当然了,李重就算想演习也不行,他的经济实力也承受不起。李重也比较讨厌演习这个字,实战才是最好的演习,比如美帝,你看人家的总统,那个上任之后不先四处炫耀一下武力。

  靠着唱歌跳舞就能混到将军级别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归根结底,战斗力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

  将近两万军队要撤回新郑,这是必须的,短时间内能打下虎牢最好,打不下的话,曹操不可能看着新郑唱空城计。刘备虽然被打的很惨,但战争潜力很大,也应该快恢复过来了,特别是关羽,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

  还有近两万军队保卫后方,洛阳附近各县也是要驻守的,曹操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河内的郝昭扫平洛阳外围防线而无动于衷。

  想来想去,这个难题还是交给了徐晃,虽然徐晃治军严谨,但曹操也没奢望徐晃能护的洛阳外围万无一失。这不是徐晃的能力不如郝昭,而是徐晃需要照顾的地方太多了,谁知道郝昭要对哪个县下手。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需要防守,那就是偃师,偃师距离洛阳不过三十里,可以算是洛阳的左后屏障了。守住偃师,哪怕是洛阳被围困,也有一个相互拱卫的存在,所以无论如何,曹操都不会放弃偃师的。

  而现在对于曹操来说,能驻守偃师、适合驻守偃师的也只有夏侯渊了,虽然夏侯渊有点攻强守弱,但驻守偃师还真不能死守不出,带兵突袭是很有必要的,总不能让李重肆无忌惮的围城吧。

  三次分兵以后,曹操很悲哀的发现,十万大军只剩下三万人上下,三万人驻守洛阳这样的大城稍有不足,但也勉强够用了,战果如何,就要看自己和李重的斗智斗力了。

  撤军当然不能呼啦一下就一哄而散了,也是要分步骤的,但无论如何,也要稳住局势,别被李重趁势追杀。先把新郑的军队派回去,再命令徐晃带兵去对付郝昭,最后才是夏侯渊前去演示驻防,可怜的曹老大还要在虎牢坚持一段时间,给夏侯渊留下吊运粮草,准备守城物资的时间。

  曹操转攻为守,李重当然不会让曹操安安心心的撤退了。就和曹操偷袭虎牢一样,李重攻打洛阳的时间也不多,一样要速战速决。

  所以李重立即对断后的曹操展开猛烈的攻势,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李重抛弃一切阴谋诡计,就用最简单的强攻对付曹操,黄忠、魏延、韩当等人轮番上阵,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压的曹操几乎喘不过气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7/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