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_分节阅读_第120节
小说作者:caler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3 MB   上传时间:2014-04-08 20:38:48

  第171章 联手

  “周大人是说太冲先生如今还在余姚家中隐居?”周云隆的爆料果然让东宁的使臣眼睛一亮。“这个消息确实吗?”使者半信半疑的追问道。“鞑子这边难道没有对先生居处施行监视吗?周大人切莫以讹传讹啊!”

  使者的这几句责问让周云隆的神色颇有些尴尬,但归根结底还是太冲先生的名头过于骇人了,要知道黄宗羲可是与顾炎武、王夫之两人一起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宗”,又与其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五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的一代宗师,是让明清双方都为之瞩目的指标性人物,也难怪东宁的使臣在乍闻之后会再三要求确认呢。

  但尴尬归尴尬,话还是要答的,于是周云隆回到:“此事确实无误。”

  接着周云隆解说道:“太冲先生现在虽然杜门谢客,但毕竟心系复明大业,与我等兄弟还有些许往来,别的不说,我们的粮食就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先生的弟子帮忙采买的。”

  使者连连点头,于是周云隆进一步回答着:“鞑子虽然以博学鸿儒和修明史的名义征召先生北上,但先生始终拒绝,不过为了避免鞑子的迫害,先生也不得已让其子黄百家及弟子万斯同代其北上,至于先生之弟鹧鸪先生(黄宗炎)则在四明山避世。”

  “你是说,太冲先生的儿子黄百家在北京?”使者一愣,这件事难办了,黄宗羲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本来邀其泛舟南下就很困难,如今子裔又被拘禁在北京,也难怪清廷不明着派人监视的呢。“周镇,兹事体大,本官需向主上禀报之后才能作出决断,不过,若是让你的人上陆,能不能把太冲先生和鹧鸪先生救出来。”

  “太冲先生如今虽然不再讲学,但门下未必没有阿附鞑虏的汉奸,倒是鹧鸪先生这边可以想些办法,只是。”周云隆抛出这件事本来就有目的的,如今有了机会正好叫苦着。“只是如今鞑子又行封海之举,派人上陆已不如从前便利了。”

  “本官知道你们难做,但正因为如此,方显得周镇的手段。”使者却有反客为主的架势,这下周云隆的冷汗下来了。“当然,此事可以先易后难。”见到周云隆这番做派,使者安抚到。“只要做成了,想来主上定会加恩……”

  “奉招讨大将军令,赐鄚玖从二品轻车都尉、领河仙镇总兵一职。”蔡通神色肃然的将手中的令谕交到面前的鄚玖,随即将他扶起。“鄚大人,跟陈大人如今是同殿为官了,又都是汉家骨肉,自当相互扶持才是,日后再不可起纷争呢。”

  鄚玖(越南语:M?cC?u),本姓“莫”,乃广东雷州人氏,明亡之后不愿为满清臣民因此避居恾坎(注:越南坚江)。恾坎相传常有仙人出没于河上,所以又名河仙,此地位于湄公河三角洲,毗邻柬埔寨、暹罗和广南三国,是交通繁茂之处。鄚玖亦看准了这一点,于是便“招四方商旅”,吸引了“海外诸国,帆樯连络而来。其近华(指越南人)、唐(指华侨)、獠、蛮,流民丛集,户口稠密”,因而使河仙成为繁盛一时的港口。

  然而繁荣也引来了窥视者,随着鄚玖原来的宗主国柬埔寨遭到暹罗的进犯,鄚玖本人也被掠往暹罗,这个时候陈上川正好受命开垦嘉定地区,因此南下从暹罗人手中收复了这一地区。当然陈上川既然不想回归东宁听郑克臧的节制,那么明郑方面自然要想办法削弱他的力量,因此蔡通就想方设法派人从暹罗接回了鄚玖。

  鄚玖既然安全的从暹罗脱身,自然想收回自家的领地,于是跟陈上川的手下屡屡发生龌蹉,甚至差一点就兵戎相见了。此时,蔡通便再做好人,劝说陈上川不要骨肉相残。陈上川因为心中有愧,所以便听了蔡通的话,归还了河仙地区。籍着这样的恩情,蔡通自然理所当然的说服了鄚玖遥领了明郑的官位、接受郑军的庇佑。

  “请大人放心。”尽管蔡通的官位不过从五品,但自家知道自家事的鄚玖还是一口一个大人的叫着。“下官一定不会辜负大人的美意,日后定与陈大人守望相助。”鄚玖的漂亮话还没有说完,港口处便想起了巨大的惊呼声,随后隆隆的炮声响了起来,惊弓之鸟的鄚玖大惊失色,就连前来观礼的陈上川的脸上也出现了几分异色。“哪里开炮?”

  “不必担心,”蔡通安抚着两人。“没有出现火头,必然是礼炮,大约是本藩巡视南海的战船到了,向两位总兵大人致意呢。”礼炮?两人面面相觑,于是一众人急忙登上高处眺望,只见三艘双桅战船在海上往来游弋着,只有一艘较小的已经靠上岸边了。“却是本藩的巡海炮船。”看着船尾飘荡的红蓝两色旗,蔡通再度确认着,同时向两人介绍道。“本藩已经向宾童龙王想借了一处海湾以作停泊,日后每月都有船队依次巡航的。”说到这,蔡通故作感叹着。“只是水寨刚刚兴建,守备力量全无,余舔为国信使,正为此发愁呢。”蔡通的目光在两人身上一掠,陈上川和鄚玖心头一颤,果然听到蔡通笑道。“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在说,东宁没有那么多的人力调拨过来,却把两位总镇大人给忘了,今日下官就敲一敲竹杠,还请两位大人一定应允呢。”

  “竹杠?”陈、鄚两人心思百转,不知道蔡通会要求什么,不过为了防止蔡通狮子大开口,鄚玖抢先开口道。“下官愿为大人提供粮食千石、牛二十头、铜钱百贯,以资军用。”

  陈上川瞪了鄚玖一眼,他可不比开赌场的鄚玖有钱,如此一来岂不是顶在杠头上了,正当他犹犹豫豫是否开口之时,蔡通笑着摆摆手:“牛是好东西,我收下了,但粮食和铜钱就不必了,毕竟两位或立足不久,或基业受损,都不宽裕啊。”

  不要钱,那要的就更多了,知道这个道理的两人更是惊慌了,此刻就听蔡通说道:“这样吧,两位各为本官一百户丁口,最好是汉家子民,若是不能广南人也可、归化的生僚也行。”陈、鄚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蔡通的这个要价不高可以答应,但蔡通的话还在继续。“另外两位大人再各派百名精壮充任水寨守兵,放心,他们的禄米由本官承担。”

  “百名精壮是不是太多了。”陈上川肉疼的说着。“毕竟嘉定和河仙都是关联三国,盗贼纵横之地,我等也要自行守备的。”

  “请两位大人放心,本官不是要吞了你们的精壮。”蔡通微微一笑。“本官的意思,这些精壮三年一换,人还是你们的,只是在本藩治下服役而已,也算是尽些大明臣子的本份。”话说到这个份上,两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签丁宿卫,以扣死了两人大明臣下的身份。“当然本官也不能白让你们出这些丁口,这样,”若说刚刚出现的炮船是大棒的话,那现在蔡通的话就是胡萝卜了。“本官让宾童龙商馆向你们两方各赠送鸟铳五十门,另再低价出售八百斤佛郎机炮,这总可以弥补了两位大人的损失了吧?”

  其实火绳枪和佛郎机炮这两样陈上川他们也能从欧洲人手中买来,但通过蔡通这边的意义自然不同,鄚玖很快就想明白了期间的道理,慨然应诺着:“下官如今也是朝廷一份子,自然应该效命的,请大人放心,一百户丁口和一百精兵,十日内就能准备好。”

  陈上川犹豫了半天,他的地位与鄚玖略有不同,他等于是同时向广南和大明称臣的,自然要权衡其中的利弊,不过如今东宁强势,所以他最后还是点头了:“下官自然也愿意为大明效命,这样,十日后,人我亲自送到宾童龙。”

  “好,好!”蔡通连声称好着,这时耀武扬威的明郑战舰已经悄然的远去了,蔡通下意识的用手巾抹了抹汗,随即问道。“不知两位大人,谁跟杨彦迪、杨大人熟络一点?”

  杨彦迪自称是郑成功的部将,但实际上是广西反清的海盗。早年,杨彦迪率部占据广东钦州湾内的龙门岛,是当地一个不大不小的海盗头目,并一度自称为杨王,后来被四处招揽反清武装的郑经加封为礼武镇总兵。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清军的进剿,两度被尚可喜击败的杨彦迪,被迫退至大风江海面盘桓。三藩之乱爆发后,杨彦迪再次出兵攻占龙门岛。但随着国内局面的变化,重整旗鼓的清军又攻占龙门岛。见大势不可逆转,杨彦迪便同副将黄进率部三千人逃到广南国,得到阮福濒给予的庇护,在与嘉定相连的边和、定祥等地建立村庄和城市,也算得上是当地汉民中的豪强。

  陈上川疑惑的看着蔡通,他认为对方不可能没有跟杨彦迪接触过,因此开口就有些犹豫:“下官跟他们离得近,彼此还打过一些交道,不知道蔡大人的意思?”

  “本官也几次拜访过杨镇,可惜对方始终避而不见。”蔡通开门见山的说到。“大约也因为落地生根了,怕本官劝说他们回东宁去。”蔡通这话也不是存心刺激两人,因此他点到为止。“如今大将军的谕令,两位大人已经知晓了,所以,本官想起两位去信劝说一番,只要他愿意受领朝廷官位,大可以做一个听宣不听调的外臣。”为了能鼓动陈、鄚两人,蔡通还明示道。“当然,还有一重意思,那就是如今大家伙都在异域,自己人要抱团起来,如此才好生存下去,大明才好为大家伙做主。”

  三藩联手?大明撑腰?这几句让陈、鄚两人动心了,于是盘算了一阵子,觉得的确可行,当下两人就先后表态赞成蔡通的设想。

  “那就烦劳两位大人这几日就把人丁、士卒送到宾童龙。”布局逐渐实现的蔡通脸上露出几分喜色。“明日,本官就再赴边和……”

  第172章 指望

  受命先行的张启忠手里连他自己在内不过三十个人,而且才出崖州城西的镇海门就有两个琼州兵潜逃了,但张启忠并没有对前途感到失望,为了制造声势,他首先在宁远河以东郑军名义上的控制区内大张旗鼓的抽丁拉夫,胁迫部分士绅、团练、宗族、村落提供兵员,七拼八凑之下居然让他把兵力扩大到了二百人,这就几乎跟田超的本队一样规模了,更有甚者,他还搞来了几匹驴骡,组成了个小小的“马队”。

  部队膨胀之后,张启忠挥师过河闯入崖州湾沿岸地区,虽然同样出现了逃兵,但此时的张启忠展现出他心狠手辣的一面,用七颗逃兵的人头彻底震慑了全军。在立威之后,张部一路缓行,在虚张声势的同时向若干闭堡自守的村落勒索粮饷,并以不服王师的名义,连续攻打下两座村落,这么一来郑军准备大举进攻感恩的风声就如野火燎原一般传开了。

  退往感恩的清崖州协副将郑侨柱原本以为趁着粤省援兵大至、郑军收缩战线之际,自己可以从容准备反攻崖州,但忽然听得数千郑军来取感恩,不由得大惊失色,于是一方面闭门死守,另一方面急急向昌化方面请援,正在惶惶不安之际,一场台风逼近琼州,一时间风雨大作,郑军“被迫”顿兵不前,这才稍让这位“勇冠三军”副将大人稍稍安心。

  台风当然要迫使郑军的战船退回乐会博鳌浦一线避风,不过在此之前,兵力不足的郑军水师还是先后击沉、击毁了清军运输物资的后续船只二十一条,且俘获了另外三条,获得米粮数百石、生猪、生羊及酒水若干。

  六月二十三日,台风离境,郑清双方之间随即在会同与文昌、乐会与安定之间展开连续不断的小规模的交战,战事通常以哨及哨以下的规模进行。由于琼州多山地丘陵、道路经久失修,因此双方常常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精疲力竭。

  七月初九,又一股台风自琼州外围掠过,两天的倾盆大雨结束后,何傅在琼州府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一众清军将领为了选择哪一条进攻路线争执不下,最后何傅一锤定音,决定以主力湘桂联军及广州驻防满蒙八旗计一万五千人经由安定的中路进军,另以粤军一部并桂军一部五千人走文昌东路,而原来琼州绿营及当地团练约四千人经由澄迈、临高的西路增援昌化、感恩一线……

  “这算什么事!”负责琉球国税收的所带方物奉行马朝智原本是所谓的表十五人(注:相当于各部大臣)之一,头戴的紫冠和插花金茎银簪无一不象征着他的威严,然而此刻气哼哼的他甚至不顾散乱的胡须,可见此刻心中的怒火有多么的高涨。“那郑家向来往那霸的各国商船收取通海税,咱们已经装聋作哑不出声了,可而今居然连往来的琉球船也要收税,他们也过于霸道了吧。”马良智冲着主管外交事务的锁之侧责问道。“池城亲方安若,你是怎么跟东宁的商馆交涉的?”

  “亲方安某”正是毛氏池城家当主的名乘(注:相当于通字),而整个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时期,翁氏、马氏、毛氏池城家和毛氏丰见城家中出任三司官者辈出,因此当时的人们将这四家与王族的分家向氏并称为“琉球五大姓”或“琉球五大名门”,因此汉名毛恩寿的新城亲方安若无论从门第还是如今的地位来说都跟琉球名字为仲井真亲方良谦的马良智地位相等,所以根本不用看对方的脸色行事。

  “马良智,东宁如今可是拿御主加那志前(注:琉球国王)接受清廷册封来说事。”毛恩寿这话其实也充满了无奈。“咱们是小国,夹在欲图争霸大陆的强国之中,除了委曲求全还能怎么样,难不成,你准备封了东宁的商馆,抓了东宁的商人不成?”毛恩寿摇摇头。“如今东宁已经勒令泰西各国以及暹罗的船不得进入那霸贸易了,万一逼急了彻底封锁那霸,国用岂不是更加不足了。”

  “可咱们的收入原本就要被萨摩盘剥一层,如今再被东宁盘剥,那还有什么利益?”马良智的话也有道理,奄美诸岛被萨摩夺取之后,琉球只能靠在转口贸易奄奄一息,如今连转口贸易都要被东宁夺去,那琉球国也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国中子民逐波,用命换来的财物却要拱手交与他人,这,这,如何能服国人。”

  “如果咱们放弃清国,继续遵奉大明皇帝呢?”主管港务、户籍、民事、公安、消防、宗教、建设的泊地头在一旁建议到。“想来东宁当没有借口拦截我国商船了吧?”

  “怎么可能?”毛恩寿摇摇头。“咱们不说清国皇帝得知后会有如何的反应,就算咱们重新遵奉大明正朔,财力匮乏的东宁也一样要收咱们的钱,最多不过换个名义而已。”

  “那怎么办?”表十五人中的其他几个也议论纷纷起来。“是否能试着让萨摩出面?”

  “这也是不可能的,”毛恩寿苦笑道。“萨摩又如何肯跟东宁敌对。”这话当然是有因头的,且不说现在幕府严禁日本各藩擅自动刀兵,就算格外开恩让萨摩出面,已经承平时久的萨摩愿不愿意代琉球出面跟消灭了清国数万大军的东宁讲数还是一个疑问。“估摸着勉强请其出面了,勒索的好处也是各惊人的数字。”

  “若是萨摩船也被东宁要求支付通海税呢?”管理国有财产和山林的用意方物奉行提出一个假设。“诸位大人还记得不记得,前几年萨摩船神秘失踪一事,咱们或可以说找到了证据,是东宁动的手,如此,岛津家还会坐得住吗?”

  “无凭无据的,万一穿帮了?”作为三法司(注:即三司官)之一的所带方急忙制止到。“到时候随便哪一方出手,琉球便只有亡国一途了,不妥,极其的不妥。”

  三司官是位居摄政之下,是琉球朝廷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三公、三师,不过与只有象征地位、专司礼仪的摄政不同,三司官拥有琉球的最高权力,其顾名思义共设有三人,由亲方(注:琉球位阶,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称号,且不能世袭)中选举产生。拥有选举权者包括琉球的王族和上层士族共200余人。王族则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选出的三人分别担当用地方、给地方、所带方三个职责,品阶为正一品至从二品不等。不过,公元1611年,萨摩迫使琉球签订了《掟十五条》(掟十五ヶ条),其中规定三司官一职只能由倾向萨摩派人士出任,所以,从那时起三司官只是名义上琉球国的最高级官员,实际上已沦为萨摩藩统治琉球的代理人。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难道眼看着琉球坐以待毙吗?”马朝智愤然而起,一甩手,气冲冲的走了出去,看着他的背影,毛恩寿眼眉微微一挑,随即若有所思的眯起眼睛,不过其他人显然没有注意到他的表情,只是一阵唉声叹气……

  当天夜里,毛恩寿悄悄的拜访马朝智。对于毛恩寿的突然来访,马朝智显得十分的吃惊,但毕竟大家都是做到近乎绝顶的位置上了,这点城府还是有的,于是东拉西扯了一阵,直到毛恩寿要求屏退众人,两人的谈话这才进入了正题。

  “其实,我以为救助琉球的方法还是有的。”毛恩寿开门见山的说到。“只是有些冒险。”

  “冒险?不冒险的话,琉球迟早会因为贸易枯萎而并于绝境的。”马朝智坚定的回应道。“大人还是不要卖关子了,都什么时候了,直话直说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3页  当前第1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4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郑之我是郑克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