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_分节阅读_第349节
小说作者:caler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3 MB   上传时间:2014-04-08 20:38:48

  凤凰山离宫位于武昌城外东湖之畔的凤凰山,距离武昌府城约有二十五里。

  凤凰山山小不高,最高处不过五十余丈。主峰因为过于陡峭所以没有任何的建筑,略低的东峰处置有朝阳台一座,以供郑克臧遥观湖上美景和欣赏日升月落。

  朝阳台下按照山体走势,错落分布六处主要的建筑群,其中最高的是郑克臧读书藏书的御书院和与之隔了一座人工湖的浴佛堂——郑克臧虽然不信神佛,但他穿越的过程十分离奇,使得他不能不相信冥冥之中另有主宰,因此才为嫔妃和宫人建立了一座朝拜礼敬的佛堂,至于内中僧尼都是由年老的宦官和宫女出家后担任。

  浴佛堂的左侧有一根曲折但很平缓的马车道向下通往嫔妃们居住的“六宫区”,当然所谓六宫只是泛称,实际上所有的殿阁都仿效安平古堡的设置称为“院”。各“院”的房舍多寡不一,最少的如贵人、美人级别居住的只有两进不过七八间堂室;高级一点的普通嫔妃居住四五进的院落;贵妃一级可以住七八进的院子,有泳池、浴池、观赏的假山池塘和独立的小食堂;至于皇后、皇贵妃级别的“院”甚至可以多达十余进、七八十间殿室,各种设施无一不包,更有独立的泰西式的花园和中式古典园林错落期间。六宫区还有一座合用的建筑,那就是郑克臧平时和妻妾们共同用餐的地方,郑克臧故意命名为“合食堂”。

  除了伺候皇后、嫔妃的侍女是跟着自己的主子居住在各“院”外,其余的女官、女侍都住在第三个建筑群“女侍处”;“女侍处”位于比“六宫区”稍低的位置上,本身是一个有一两丈落差的坡地,其占地面积比“六宫区”还要大一点,甚至还特意开辟出了果圃、池塘等预留之地以备将来扩建之用;此外,“女侍处”内还建有深井、水渠并引来山泉活水形成的小瀑布、小池塘,再加上原本就处在山间松柏、竹林地带,居住环境之优美并不比“六宫区”来得逊色,只是夏季的蚊虫肯定不会少了。

  根据不同的级别,“女侍处”的女官、女史、女侍的居住条件也大不相同,高级的女官女史可以有独立的小屋并有低级宫婢打扫伺候,低级的只能挤在排屋大院里跟人共用卫浴,而更低一等的甚至要几个人合一间屋子;好在其中八个厨房都是十二个时辰连续开着的,所以不用自己开伙,任何时候都能吃到热饭,并且洗漱的热水也能随时随地就近获得。

  御书房的右侧有一条登山道和一条盘山的水泥平路,具可以通往郑克臧居住的寝殿以及迎娶皇后时必要的交泰殿,不过这两栋建筑的总体占地不大,空间也相对独立,因此算不得上凤凰山离宫的六处主要建筑群之一。

  郑克臧的寝殿与六宫区之间是有道路连接的,这条双向的水泥道可以供三辆四轮马车并行,是整个离宫中最主要的交通道之一,而这根交通道在某一节点上分叉,主干道向下通往“皇子居”,支路引申到“女侍处”和宦官们居住的“内侍处”。

  跟“女侍处”对等且面积较小的“内侍处”便是离宫中第四个大建筑群落。

  至于抵达“女侍处”的支线马车道绕过“女侍处”整片建筑的外围后继续向上延伸便抵达了“六宫区”,而“女侍处”与“六宫区”之间除了这根支线马车道之外,再有就只能通过三个转弯、四十来级台阶的步道了。

  水泥马车主干道在通往“皇子居”的过程中,于某处节点再次引出一根支线道路通往离宫第五大建筑群“内库房”。“内库房”内储藏着离宫全部生活用品以及各地皇庄、皇店的供奉,大多数都以金银币的形式封存,只要少部分是实物——这些都是内廷用来赏赐的,特别是年节时,更有大笔御赐物品要进库出库。

  经过内库房前广场之后,这根可供两辆货运马车交错行驶的支线道路也一分为二,一根向下直抵离宫的西门,另一根向上盘旋延伸,直至重新回到“内侍处”——离宫内所需补充的供应物资以及一干运输污水、赃物的垃圾车辆都是通过这根道路转运的。

  “皇子居”与内庭之间是隔着一道门户的,因此可以算是独立区域,内中建筑不多,可以视为内外之间的过度,这里居住着郑克臧成年但未出嫁的女儿们并且是那些读了幼武学的少年皇子们回京偶尔居住的地方;比他们年纪更小的则跟各自母亲一起生活,至于年纪更大的嘛,则要么出嫁了,要么受封了爵位有自己的府邸,一般就不安排在宫廷里居住了。

  离开“皇子居”后,再过一道关防严密的门户,便直抵离宫中的第六大建筑群,即郑克臧上朝所用的勤政殿、处理政务的外书房、实行典礼的离宫广场和徕远殿、紫宸殿以及内廷经理处、支度处、内造局的办公区和内阁、通政院、太医院、翰林院、秘书监、宗正府、弼德院等部分外朝、中朝、内朝的办事机构并皇子、皇女开蒙的书院。

  过了环绕离宫广场的金水河则是围绕凤凰山构建的不规则的内宫墙,总的长度约为二十二里,高四丈,但墙体不厚,底部只有一丈宽,顶部只有四尺,设置了内外墙垛之后,只够一人直行或两人侧身交换,因此内宫墙上并未设置任何的敌楼和哨台,只是在大抵对应的位置上开设东西两座牌坊式的仿汉唐式门楼。

  内宫墙之外是凤凰山上引下来的活水以及东湖水形成的一圈人工湖,最宽处湖面约有二十丈、最窄处为十二丈,平均湖深为两丈,算是给防御力低下的内宫墙以一定的保障,不过为了保证交通,在东西门楼处各有一道可供四辆四轮马车并行的长堤与外界联通。

  护城湖之外是一连串彼此掩护的小型和微型棱堡,作为整个离宫真正的防御体系,就算十几万敌军团团将其围住,守备的禁卫军也可以藉此抵抗三个月至半年时间,因此专门做了防炮设计,据传每次棱堡都可以抵抗五寸巨炮的直接轰击,并且还有专门的仓库储备米、面、豆类、咸鱼、调味品以及马料、火药、铅弹在内的各种军用和生活物资。

  部分棱堡之外有内护城湖与东湖联通的水道额外提供保护,当然也有部分棱堡是没有的,但凡是没有形成护城河的棱堡外围都是开阔没有遮掩的草坪,凡是越过的人无一都逃不过棱堡的监视,战时更是要付出绝大代价才能通过。

  再有就是外宫墙了,与内宫墙一样都只是形式而已,甚至由于连接东湖湖面,所以并不完整,不过为了防止外人有意无意间闯入,除了在湖堤上设有警戒的哨位以外,还有用荆棘、竹签和碎玻璃在湖堤后做了障碍区,并且还在两翼各设一处码头,驻有禁卫军水师若干东湖巡防船和几条可供游湖的御舟。

  事实上,郑克臧的寝宫和御书房处是各有一条密道可以直通东湖边的隐秘码头的,除此之外,离宫内部也有十余处可供躲藏的山体密室,不过郑克臧相信,这些最后的手段真要用上的时候,他一手建立的华夏朝已经离覆灭不远了……

  方圆十余里的巨大宫室自然需要大量的人员整理、看护,而在搬入凤凰山离宫之前华夏宫廷只有三百余名女侍女官和二百余名内侍,以如此的数字根本连整个离宫的十分之一都无法顾及到,因此郑克臧就不得不违背本心扩大宫廷规模。

  由于郑克臧不希望阉割华人,因此除了阉割了一千名少年黑奴之外,他并不准备进一步扩大内侍的数量。于是为了保证宫廷的营运,郑克臧便下令从功民以上家庭征召十四岁至十八岁的少女充入宫中服务。这不是选秀,而且不欢迎裹脚的女子,这也不是只招洒扫的粗使丫鬟,郑克臧为她们准备了整套的宫廷礼仪课程让她们半工半读。说起来,这套女侍制度更像欧洲宫廷实施的那一套,只不过法兰西那位太阳王只是从贵族中选取侍女,郑克臧却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功民阶层及其以上。

  郑克臧希望通过这套女侍制度达成两个潜移默化,第一,影响民间裹脚的风气,使得放脚成为主流;第二,他希望将女性的婚龄、育龄延迟到十八岁之后,不过这显然跟他一贯主张的耕战的需求有所冲突,因此他才半遮半掩的控制在功民、显爵、封爵这几个阶层。

  有了女侍,自然还要管理他们的女官,郑克臧并不想永久拘束这些少女在宫廷中,因此就不能从女侍中直接晋升女史、女官,为此,郑克臧下令征召世爵以上、在京五品以上官吏的妻、母为宫中女官,当然为了避免某些指控,郑克臧规定,宫廷女官的岁数必须在四十岁以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双方的名誉,又使得官爵们可以额外的获得一笔俸禄,也算是另一种途径给官爵们好处。不过郑克臧知道,宫廷内是最多龌龊、最多阴谋的地方,因此他再三强调后宫不得干政,女官、女史、女侍擅自讨论国政、人事的要受到重罚……

  第511章 敲诈

  站在高台上,看着面前成排成列的士兵,一年前在湄公河以东地区铩羽而归的顾同山有些心潮起伏。没错,人一过万、无边无际,面对包括龙骧军第二师暂借的一个旅、金兰镇守府抽调的四百名伏波军、来自日本的三千三百名浪士、从东宁昆仑奴中捡编的奴军三个团、三家内藩提供的二百人的步队、由越南移民组成的二个半团、由散落在中南半岛各港口的泰西浪人组成的一个四百人的雇佣兵团以及占城人及归附华夏的真腊人组建的后勤部队一千二百人和四十七头输运大象在内的庞大军阵,任何人都会激动起来。

  更何况,在这过去的一年中,金兰大都护府除了调兵遣将、训练士伍以外,还对湄公河以东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攻势,从安排僧侣劝降、到颁布文告承认当地领主的土地所有权、及至最后下达废止奴隶制的法令,一步步将反叛权贵逼到墙角边。如今眼见得要瓜熟蒂落了,作为最高长官的顾同山又如此不踌躇满志呢。

  吉时的号炮声唤回了神游八极的顾同山,于是他冲着面前旅分统田超下令道:“出击!”

  作为此役最高长官之一的田超含笑来到阅台边缘,大声重复道:“出击!”

  不管会不会说华语,在场的各族将士们都鹦鹉学舌般齐声回应道:“出击!”

  随即以内藩步队为前导、然后日本浪士团、伏波军、奴军、越南团、龙骧军第二师第二旅、泰西雇佣军团、后勤部队依次通过检阅台,旋即浩浩荡荡的姿态杀向战区。

  当然离开了校场之后,原来的一路纵队便转换成了齐头并进的两队,其中内藩步队、浪士队、伏波军和泰西雇佣兵团以及半数的后勤部队组成左翼军,而龙骧军第二师第二旅、奴军、越南团和剩下的后勤部队组成右翼军。

  左翼军将直接从金兰西进,翻越朱杨申山、然后沿斯雷博河下溯;右翼军将搭乘军输船先抵达柴棍,然后西进菠萝勉省,进而北指磅湛省、桔井省与左翼军会师蒙多省、基里省。

  “经一兄,这次会猎西真腊,你们可是主角啊,到时候千万留些残羹冷炙给兄弟啊。”在两个指挥部即将分开之际,田超用略带着些玩笑的语气跟金兰镇守府镇守使、权知左翼军统制、正五品头等校尉魏兴达如是说着。“否则,若是让常统制知道龙骧军第二师这次只是来摇旗呐喊的,估摸着下一回,兄弟我就没机会上场了。”

  “田大人,你这个玩笑不高明啊。”田超如今是从四品的旅分统,所以魏兴达并不因为对方跟自己称兄道弟就短了应有的尊敬。“左翼军真实力量如何,咱们谁都说不清楚,说不定下官最后还要指望右翼军解围呢。”

  魏兴达这番话是基于作为左翼军主力的日本浪士在江户一战中的表现而言的,而且就算日本人已经在夏军的训练下脱胎换骨了,但其能不能适应真腊酷热的气候还要打个问号。

  “经一兄这话听起来好生煞风景,”田超摇了摇头。“就算日本浪士的战力有限,但真腊人能好到哪里去,听说若不是上回兵寡粮少,早已经一举平定了,哪还有今日之事。再说了,如今又经过一年的分化,怕是王师一到,便能一鼓而荡的。”

  “那就承田大人的吉言了。”魏兴达也不想在战事未开之际便动摇了军心,因此顺势拱了拱手。“田大人,就此分别吧,你我到拉城再见……”

  华夏朝在日本前后征召了九千多浪士,其中一部分人在稍后的训练中遭到淘汰,剩下的按六百至八百人的数额配发给纳闽、凌牙门两都护府下六个世袭都总管治地。扣除这四千二百人后,其余各部都编入了神策军,其中两个团近一千三百人留在了海东都护府,还有三千五百人原则上应该由金兰和凌牙门两都护府分领,只是因为顾同山说通了总督衙门,才将其优先转用到金兰方向,为此凌牙门都护府还一度表示了不满。

  不过若要说真正不满的那还要属纳闽都护府下世袭李国都总管的李斗角。

  李斗角其人、其族颇有些神话色彩,完全演绎了中华子民开拓南洋的曲折经历。

  正是因为在开发南洋中跟异族结怨颇深,因此李斗角才在陈龙进入纳闽之后与之呼应、配合,依仗着一人有兵一人有钱粮,才好不容易在北勃泥站稳了脚跟。然而郑克臧的诏书虽然肯定了他的身份地位,却让他不得不放弃已经恳熟的家园,到异域去重新开始。

  得到诏书后的李斗角试图上下打点,然而命令出自郑克臧,自是没有人会为了贪图区区土豪的好处忤逆高高在上的至尊。眼见得接手旧领的崔平已经到了,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李斗角这时才不得不点起自己兵马东征。

  只是李斗角一族才有多少精壮的男丁,即便他提前征召了领地内的客家百姓,也不过勉强凑出来三百多人的力量,想要籍着这点兵力征服华夏朝划给他的两县之地,李斗角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既然如此,他只能向老朋友陈龙求助。

  陈龙也是要移镇的,自然是没有余力相帮,因此他给李斗角出了个主意,让他向华夏朝廷申请援兵。但是李斗角的地位还不如陈龙,既然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又怎么可能给他援兵呢?不得已,听说朝廷准其自行招兵,他便寻思着从哪能招来合格的兵员。

  思来想去,打开国门的日本是最好的招兵地,然而不出意料的是,他想在日本招兵的请求被总督衙门给拒绝了。这也不难理解,德川幕府对华夏在日招兵本来就有疑虑,总督衙门连为编练神策军以及给都总管府凑兵都稍嫌不足,又怎么可能给李斗角分润的机会呢。

  “尊爵,不是我李家愿意抗命,说实在的,朝廷这事委实有些处置不公了。”李斗角冲着眼巴巴指望他离开的崔平抱怨道。“若不是在下忠于朝廷,说什么都要反了。”李斗角这也是说说而已,就凭他手里的几百人,他又怎么敢竖起反旗呢。“我也知道尊爵你也是受了无妄之灾,但此时在下也只能向尊爵你求援了。”

  崔平前些日子发了疟疾,好不容易痊愈了,身子正虚,也不想跟李斗角云遮雾绕的蘑菇下去,于是径直问道:“尊爵尽管直说,若是在下能帮的,一定鼎力相助。”

  “好,那在下就开口了。”李斗角充满希望的看向崔平。“请崔爵将手上的六百日军借给在下一用。”看着崔平诧异的表情,李斗角忙补充道。“只是用来平定领内,若是崔爵有担心的话,各级官佐悉用旧人,只要其听我号令便可。”

  崔平思索了一会问道:“那征战之时所耗的粮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3页  当前第3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9/4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郑之我是郑克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