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_分节阅读_第381节
小说作者:caler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3 MB   上传时间:2014-04-08 20:38:48

  “夏人?那些夏人不都早已经被幕府赶走了吗?”另一位清华家的年轻公卿一脸诧异的问道。“怎么可能还有人滞留在日本?武者小路大人,不是我要质疑,实在这件事关系重大,你不能不说一个清楚明白。”

  “三条侍从大人请放心,其中关窍我是清楚的,至于为什么还有夏人在日本嘛。”武者小路伊清笑了笑。“尽管夏人做了很多不利日本的事情,但是总有人从中牟到了利益,这些人显然对幕府是不满的,有这些人的遮掩,有一两个夏人留在日本也没什么奇怪的。”

  “这倒也是,有些豪商胆子很大的。”三条侍从点了点头。“那么人是可信的,但事情?”

  武者小路伊清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铺在榻榻米上:“几位大人请看。”

  几位公卿俯身望去,只见一张公文纸放在地上,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几行字,大致的内容是,幕府撕毁条约、反复无常,华夏朝廷对此深为不满,决议废止幕府政治,恢复日本朝廷的权威。公文纸的下方端端正正的盖着华夏驻大阪鸿胪使的关防大印并有鸿胪使秦某某的画押,显然,这是真的不要再真的东西。

  “太好了。”精通汉语的鹰司权左少将如获至宝的生受拿过这张纸。“武者小路大人,若是朝廷能因此实现王政复古,你是第一功臣。”冲着颇为自得的武者小路许诺一番之后,鹰司权左少将又追问道。“此人现在何处,我要亲自问他话。”

  “权左少将,不是下官泼你的冷水,兹事体大,不是大人您出马就可以达成协议的。”武者小路却对鹰司的自信不以为然。“要勾连两国,促使夏廷恢复朝廷权威,恐怕还要几位清华家的家主出面促成才是,如此才能让夏人觉得我们重视……”

  “有道理,”三条侍从见自己在其中得不到什么功劳,自是也不愿意看见鹰司权左少将得到一番赏,因此在一旁帮腔道。“只有几位宰相出马,或许才能让夏人觉得咱们重视。”

  鹰司权左少将一皱眉:“但几位家主出马恐怕声势就大了,万一引起幕府警觉的话?”

  一直没有做声的第四位公卿此时不屑的说道:“幕府?幕府现在都已经自顾不暇了,哪有什么精力来监控朝廷每一位公卿的行动。依我看,这事情好办,借躲避战火为借口,几位家主到乡下躲一段日子,趁机与夏人见上一面,也好落实了条件。”

  是的,条件,华夏虽然对幕府不满,但夏廷完全可以用毛利幕府、前田幕府、伊达幕府来取代德川幕府,未必就一定要用日本朝廷来终结幕政,因此肯定有大量的幕后密约等着朝廷来确认。不过,比起从武人手中夺回失去已久的权利来说,答应华夏的种种要求,对一众日本公卿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只是这一切都是要谈的,也是要据理力争的,否则一味的应诺,华夏方面也会担心日后公卿们食言而肥了。

  “橘少纳言此言甚有见地,如此,就由我来谒见本家家主,三条侍从大人去谒见左大臣。”鹰司权左少将说到这里,环顾四周。“华夏有句古谚,君不密则失国,臣不密则失身,此事关系朝廷兴衰,你我个人性命,还请几位大人能保守机密了,至于夏人这边,有左大臣和权大纳言与之接洽,显然已经足够了。”

  其余几人纷纷应诺将保守机密,到了这一步,这场密会也就到了曲尽人散的时候了。

  然而临出门了,橘少纳言却突然说道:“一味指望夏人,恐怕不过是前门拒狼后门迎虎,朝廷是不是应该着手自己的武力呢?”

  一句话把几人重新拉回了座位。

  “武力?现在想这个是不是有些早了。”三条侍从认真考虑了一会,如是说道。“不如等朝廷确实拿回了大权,再考虑收编武力为好,届时想来必有大量的小诸侯会投靠上来,朝廷也好从容选择几家充当亲卫。”

  武者小路伊清则从另一个角度考量这件事:“三条侍从说的甚是,如果朝廷现在就急着寻找武力,华夏看出端倪来,是不是会产生不必要的顾忌呢?这对朝廷获得华夏信任,进而重掌天下大权怕是有利无害啊。”

  橘少纳言见几人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解释道:“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我也知道不该操之过急,然而朝廷若是没有武力依仗,势必要谈判中让出更多利益,只怕这利益让多了,朝廷日后也不好收拾啊。”

  几人沉寂了片刻,鹰司权左少将忽然笑了起来:“橘大人,你杞人忧天了,如今万事都没有落实,何必担忧日后,且先想办法得了华夏的承诺再说吧……”

  第553章 再战日本(二)

  姑且不说日本朝廷为华夏方面的某些许诺而蠢蠢欲动,其实就连武家内部也有人试图利用这次战事为自己牟求利益。这不,原本应该一早被驱逐出境的华夏驻石卷鸿胪使葛洪升此刻却成了伊达家的座上贵宾。

  “葛大人,幕府倒行逆施,不但惹怒了上国,更给日本带来了灾祸。”

  作为仙台藩永代着坐一番坐(宿老)的和田信业是具有一族(谱代)身份的老臣,本身领有七千石的知行,虽比不上那些动辄拥有万石以上知行的一家(战国时代有力领主之后,其家族早在辉宗时期就臣从于伊达家)、准一家(战国时代有力家臣之后),但比起普通的着坐、平士、大番士、组士来说却是高贵甚多,而且其在仙台藩中枢多年,精通政务,正合适负责接待葛洪升这等高不成低不就的外交官。

  “本藩自陆奥守以下无不深恶痛绝,本藩已经决定不与之同流合污,此番拳拳之心,还请上国大人了然,本藩上下当不甚感激。”

  葛洪升闻言淡淡一笑:“这么说,贵藩已经把加入准常备里的兵马撤出了?”

  和田信业面露尴尬之色:“葛大人见谅,如今幕府势大,本藩不得不敷衍一二,不过大人请放心,一旦两国开战,本藩兵马一定会临阵倒戈的。”

  “哦?”葛洪升终于露出一丝重视的神色来。“贵藩若是真能如此,可谓善莫大焉。”葛洪升也算是总督衙门的老人了,自是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所以他直截了当的探问道。“不过贵藩这么做,就不怕被日本朝野攻讦吗?”

  “众口铄金,本藩其实也承担不起出卖日本的骂名。”和田信业打蛇上杆的诉求道。“所以,本藩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还请上国能降下恩典……”

  “贵藩这些年从我朝商贾手中买来不少好东西吧。”葛洪升瞅了瞅有些惊愕的和田宿老,不动声色的回应道。“十五位六分炮、八位八分炮,新式的步铳足以装备六个组,还有近千具皮甲、上百件铁甲,十万斤硝石……”

  葛洪升平淡的述说道:“这些可都是在幕府开放各藩武备之前的事。本官本来不知道,在日本太平的时节,贵藩要这么多武备干什么?但贩卖军械,朝廷自有利益,所以本官也从未干预过。如今想想,贵藩还真是未雨绸缪、未卜先知啊。”

  葛洪升每说一句,和田信业的脸色就难看一分,但是让他彻底失态的是葛洪升图穷匕首见的最后一句:“那么现在,本官要问一声,贵藩可是准备好了一切?”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什么了?这内中含义无穷,恐怕不是和田所能一概回应的。

  但是和田知道,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因此只是稍微愣了愣,随即冲着葛洪升拜伏下去:“葛大人,本藩上下厉兵秣马,众志成城,已然是准备好了!”

  葛洪升却不接受和田信业的豪言壮语,只是严肃的问道:“可是这日本之大,绝非东北一隅,就本官所知,实力远在贵藩之上的还有多家,和田采女佑大人,请您告诉本官,贵藩凭什么压服众人?凭什么突破亲藩和谱代的包围?”

  和田抬起头来,坚毅的抿了抿嘴:“葛大人,贵国有先入关中者王的说法,而与前田、毛利、岛津、黑田、细川各藩相比,本藩距离江户最近……”

  仙台藩的计划已经跃然纸上了:“至于周边幕府亲藩和谱代嘛,想来幕府必须下旨勤王,本藩大可以藉此骗开道路畅通无阻的直抵江户城下。”

  葛洪升追问道:“若非各藩得闻贵藩作乱,相约攻入仙台怎么办?”

  “本藩有破釜沉舟之心,何况有了江户,仙台打乱了也没有什么紧要的。”

  “如此倒也说得过去。”葛洪升点点头。“不过贵藩驰援江户恐怕也是左右逢源之策,若是战事有利于幕府,你们便是勤王,若是反之,才是与我朝助战吧。”这话说得明白,顿时让和田面红耳赤。“不必做什么解释。”葛洪升摆手打断了和田采女的辩解。“胜负未分,投机也很正常,不过藉此想坐拥大权是不够的,这样吧,仙台以稻米闻名,我军东征虽说补给早有准备,但若能就近筹措总是好的。”葛洪升将了仙台藩一军。“一旦两国开战,为了表示诚心,且由贵藩先提供十万石军粮如何?”

  和田信业惊怒异常,然而比起天下大权来说,十万石稻米的付出其实算不得什么,所以他只是权衡了片刻,便再度拜伏道:“在下一定竭尽全力说服本家上下,还请上国能给仙台藩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葛洪升笑了笑。“本官会等采女佑的好消息,但记得,我朝天兵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在日本,一旦贵藩犹豫不定,等我军战胜了幕府,事情就不是我区区一介六品官能左右的了……”

  伊达氏在蠢蠢欲动,德川家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曾经主持过《日、夏元禄条约》签订的水户藩主德川纲条就明确反对与华夏再起龌龊;同样是御三家,尾张藩主德川吉通因为华夏水师多次对名古屋外港的打击而站在将军一边;纪州藩因为唇亡齿寒也在年轻气盛的当主吉宗的带领下支持将军并积极备战。

  御家门方面,因为前任藩主松平定直替前将军纲吉承担第一次夏日之战战败责任且被迫在夏日条约签订自杀,所以深受其害的伊予松山藩方面也反对夏日再次开战;其余如奥平松平氏、越前松平氏都因为领地沿海,或在华夏水师打击范围内的原因也不主张触怒华夏;只有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庶子保科正之後裔會津松平家和家宣亲弟越智松平家或因为与将军的关系密切或领地不在海边的原因,响应幕府的备战号召,力主抗击华夏的侵略。

  至于被视为准御家门的加贺藩前田家、鸟取藩池田家、冈山藩池田家在阿附幕府的通事也担心华夏对其领地的侵入,因此除了派人加入准常备以外,还在各自的领地组建了备御军,只是这几个藩自保是实,呼应幕府是虚,因此家宣并不能指望他们能给自己多大的支援。

  广岛藩及支藩因为元禄缭乱本来就跟幕府有些离心离德,此时担心华夏顺势进攻,所以也在练兵自保,倒是邻居长州藩寻到了机会,几乎光明正大的跟华夏方面接触,也拒不服从幕府驱逐华夏外交官和商人的旨意,一副国中之国的架势。

  说起来,长州藩从首代藩主毛利辉元开始就与幕府不睦,每逢新年时,藩中家老都会會向时任藩主提醒道“今年倒幕之机如何?”,以此可以看得出长州藩对幕府的不满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只是之前长州藩周边布满了幕府的亲藩和谱代,其余外样也慑于幕府的武力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历代藩主只能无可奈何总是回答家老“时机尚早”。

  前一次夏、日之战,华夏方面并没有和长州藩联络,地处日本政治中心之外的长州藩也无从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次显然不同了,通过与驻马关的华夏使节的联络,长州藩已经获得了外界的支持,理所当然的将这一次的夏日战争看成改变本藩命运的转机。

  “天野(一门众,又称右田毛利氏)大人、福原(准一门)大人、梨羽(寄组)大人,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炼请,贵藩如何对待我朝,我朝一定会给贵藩一个说法的。”驻马关的华夏鸿胪使曾潮桂向长州藩的众人许诺着。“届时无论日本中枢如何变化,必有贵藩一席之地,至于领地嘛,少不得也要加增一二。”

  入主中枢是恢复五大老以来毛利家的威势,加增领地更是满足了众人长久以来的希望,因此听到曾潮桂此言,几名毛利家的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3页  当前第3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1/4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郑之我是郑克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