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_分节阅读_第417节
小说作者:caler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3 MB   上传时间:2014-04-08 20:38:48

  要知道,如今的清廷已经无法保证在火器上压倒夏军了,奉天城内仅有的几十门红夷大炮还是皇太极时候留下来的老古董,连守城都没用,更不要说野战了,只能化掉重新改铸。但胤祺等人逃离北京的时候就没把乾清宫御造处的头等工匠给一并带走,因此改铸的工作进展缓慢,根本无法在夏军发现新一轮进攻前提供最低限度的数量。至于黑龙江虽然还有一、二十门当年对付雅克萨之战留下的神威将军炮,但数目依旧有限,而且也被苏努看成禁旅八旗的最后家底,轻易不会交给允禵所部。

  既然火器上已经是短板了,那么允禵就只能希望在白兵战上压倒对手。

  早年八旗的披甲白兵是很厉害的,既能骑马机动快速投入战斗,又能身披双层或三层棉甲挡住对手的火器后近身肉搏,再加上允禵有心改良现而今关外八旗的编制,所以允禵最终决定以祖先的标准来挑选合适的官兵。

  所谓祖先的标准放到现在肯定是不合适的,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实现的,因此允禵决定以披双层棉甲后能继续战斗为衡量的指标,合格者为马甲;能披一层棉甲后能继续战斗的为步甲;不能披甲作战的编入辅军。辅军包括一部分鸟铳兵,其余的则承担后勤及建筑工作,类似夏军的中垒及辎重部队。

  一个马甲率领五名步甲构成一个战斗小组;五个战斗小组构成一个领催部;五个催领部组成一个正军佐领;五个正军佐领加三个辅军佐领构成一个参领,每个参领差不多就是一千余人的兵力;五个参领再加上若干辅军佐领、火炮佐领构成一个副都统部,每个副都统部在五千五百人左右;允禵能抽调四万人的部队,正好编组七个副都统部外加一个比正常编组略大的巴牙喇兵(亲卫、护军)参领。

  由于关外八旗的单兵战力要远远高于关内八旗,因此允禵满意的看见,可以充当马甲的兵额要远比他预想的要多得多,就连新军中也有能披三层棉甲的野人在,因此他最后对预设的编制做了微调,保证每个战斗小组中的马甲数量有两至三人,并以其中从军最久的为长。

  允禵还算留情,留下至少三分之一的合格马甲及步甲,不过博果铎这边的诸王联军却没那么客气,一下子把剩下的马甲全部挑走,至于从北京逃来的旗兵则一个不要。对此,苏努据理力争,最后只得了一千步甲和一千身体素质较好的新军作为禁旅八旗的核心。不得已,苏努只好将剩下的八千多淘汰下来的旗兵编为鸟铳营、火炮营,只是兵多火器少,颇让他和吉林将军觉罗杨福这两位练兵大臣头疼不已。

  兵是有了,棉甲、刀剑之类的装备老军也不少,不够的数量打开奉天城内的武库也能配齐,但各部骑乘的军马却不是那么容易配足的。东北这地方有没有马,当然有,但各部族拥有的马匹大都是跟蒙古人淘换的,只有少部分是自我繁殖的。清军当然也是一样,其原来拥有的军马不是从清廷在达里冈爱和赤峰的马场里培育的,就是从蒙古人手中征购来的。可是如今漠南蒙古已经丢了大半,原本的马场已经不复存在了,就连从蒙古人手中买马也变得困难起来,配齐数万军队的用马就成了大问题。

  没有马,总不见得让士兵背着甲胄去行军吧?就算让辅军来挑,万一碰到遭遇战,又如何来得及穿上。允禵为此三番两次的找到兵部,但苏努根本没办法解决。征民马?开什么玩笑,现在辽东哪还有什么民马,全部已经被清廷征调了用来运输北上移民了。

  说到北上移民,这件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搞得鸡犬不宁了。说起来,谁都不想去遥远的三姓,那旮垯不都是布特哈野人待的嘛,又怎么可能合适辽东人生存。

  但敢于在冬天里冒险南下投夏军的包衣阿哈只是少数,有财力自行向齐齐哈尔、吉林乌拉等较大的居民点迁徙的上等旗人也是少数,大部分生活在奉天周边的中下层旗人只能坐以待毙的等待着命运的最后裁决,只是引起的混乱却是清廷无力阻止的。

  面对市面上出现的抢购棉衣、粮食的情况,清廷高层认为移民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履亲王允祹已经赶赴三姓附近探查地形了。而愉亲王允禑也奉命赶赴松花江以北征调民力抢建沿途定居点以安置部分移民。因此作为移民做重要的运输工具的马匹自然就成了管控的战略物资,不是苏努或是允禵可以轻易征调动用的。

  “大将军王,您要的是能骑乘的马,那么只能当驮马、曳马的普通民马不合适。”苏努应付道。“再说了,现在要动用征调马匹等履亲王和愉亲王共同批准,就连皇上说话都不管用,可这两位都不在盛京,一时半会也回不来。”看着听到一半拂袖而去的允禵,苏努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但口中犹自说道。“要不,大将军王你在等几天……”

  “各处都紧着要马,所以想要搞到马匹是不可能了。”回到军营里,胤禵把几位副都统都叫了过来。“只能先内部调剂了。”胤禵命令道。“必须优先确保正军的用马,因此除了炮军佐领以外,所有马匹都分配给正军,至于辎重什么的,就用独轮车推。”

  右翼前军副都统海多礼苦恼的回应道:“大将军王,就算这样也还不够啊。”

  允禵答道:“不管怎么样必须保证每个马甲都有马,至于步甲嘛,就先给一匹用来驮载盔甲,活人不能给尿憋死,以后总有法子解决的。”

  前翼后军副都统喻昌建议道:“奴才以为,可以在招兵的时候提出带马来投的,可以给予正兵的待遇,若是考核下来不差的话,优先充任马甲。”

  允禵还在琢磨此事的可行性,后翼前军副都统喇克图却出言否定道:“就算朝廷以此条件招来兵马,到时候这人这马也不会落到咱们手里,诸王和禁旅八旗那边不都虎视眈眈着嘛,除非咱们这边有自己招兵的权力。”

  允禵心思一动,正待开口,跟他一路从大同回来,现在被任命为副都统衔巴牙喇兵参领的前大同镇总兵栋佳忽然提出一个设想来:“奴才觉得,要想凑足了马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抢,到蒙古人那抢,趁着春天还没有来,海逆还没有北上,咱们先从蒙古人那搞到足够数量的马,那接下来的仗就好打多了。”

  右翼后军副都统世荣觉得抢自己人的买卖会引起内部矛盾,因此反对道:“只怕和亲王、庄亲王会觉得大将军王越界了……”

  世荣的话还没有说完,允禵打断道:“只要能解决马匹的问题,偶尔越界倒是不妨。”

  前翼前军副都统金宝一算时间,懊恼的说道:“只是现在快到二月了,从奉天跑一趟蒙古怕是来不及在四月前返回了。”

  “不必大队都去。”允禵已经考虑到了。“去一个副都统部就可以了。”允禵命令道。“各部先凑出马来,全部配给这个副都统部,一人双马,快去快回。”

  后翼后军副都统索铸进一步建议道:“要不再用一个副都统部到朝鲜去抢一把,只要避开朝军要点义州一线,还是很有机会成功的……”

  第602章 定策

  华夏武成十五年元月二十五日,郑克臧任命古晋为北室韦都护府都护,驻地额仁。

  同日,郑克臧又任命原枢密佥事尹隆为清套大使。

  此时进入山西、代北的夏军已经裁撤的裁撤、返回原防的返回原防,只剩下山西、代北两总兵所辖省内驻防部队四个师以及尹隆统率下将用于清扫伊克昭、乌兰察布的飞骑军第二、第三师、骠骑军第二师、铁骑军第三师以及古晋所辖用于清扫察哈尔、锡林郭勒的骠骑军第三师、铁骑军第一师。

  “克强兄,你可是回到中都享福了,可怜小弟我却要在这里吃沙子了。”随着宣旨的行人一同抵达大同的尹隆用自嘲的语气跟汤保意讨教道。“说起来,老兄也在大同有些日子了,这北方的风情如何,还望不吝赐教。”

  汤保意一本正经的回到道:“存得兄,本官军务繁忙,却是没空品尝大同娘们的风情。”

  尹隆一滞,随即大笑起来:“好你个汤克强,这马虎眼倒是会打的,你堂堂郡伯,收拢几个大同娘们,可是不必向我告之的,只要你能摆平家里的河东狮就成了。”

  汤保意撇了撇嘴:“河东狮倒是不怕,只怕军律司参我一本呢。”

  “这倒也是。大将阵前收纳妾婢,少不得要施以薄惩的。”说到这,两人同时笑了起来,笑罢之后,尹隆再次问道。“闲话就不说了,圣上的意思是要在黄河沿线设立四个直隶州,这可是件麻烦事,你老兄总不能就此甩手走了,好歹给我出个主意才是。”

  “我不过比存得兄你早到两个月,如何有章法。”汤保意摇了摇头。“无非是一路平推过去。”汤保意指了指挂在房间中央的巨幅地图。“这两个月,我遍查了各府州县、投诚被俘绿营及晋商中人,好不容易草就了这张地图,本想着自己领兵出塞的,结果却是便宜了你。”

  尹隆当然知道汤保意有些失望,因此插科打诨以宽慰对方:“克强兄,你这话就不对了,你都已经爵拜郡伯了,就算加上荡平草原之功,难不成你还能升上县侯?倒不如留下汤汤水水给小弟我,小弟自是感激不尽。”

  “为什么不能升上县侯?”汤保意强辩道。“就算公侯多半出自宗室,但圣上不是没有封过县侯,甚至郡侯都有几个。”汤保意这是指的会稽郡侯洪磊、豫章郡侯郑英平、零陵郡侯柯平等人,这些都是跟随郑氏三代的老臣,地位自然与汤保意这样的新进有所不同,对此汤保意也是明白的。“我知道那些是元老重臣,跟咱们不一样,可过几年,咱们不一样是元老重臣,难不成我就不能争一争?”

  或许觉得这话有些虚了,汤保意悻悻的补充道:“再说了,就算挣不到县侯,我也可以向圣上申请推恩,你也知道的,我家有六个混账小子,成器的也就是老三一个,但好歹其他的也都在军中,有功民身份,分爵位给他们,百年后也不用担心堕了家门。”

  尹隆闻言下意识的点头道:“这倒也是,一个郡伯能领最高八百甲的邑田,一个县子能领最高二百甲的邑田,如此算来的话,一个郡伯拆四个县子不成问题,要是拆成县男的话,那就更多了。好在我就一个儿子,倒用不着担心。”

  话一出口,尹隆觉得自己被汤保意给带偏了正题,于是急忙把话引回到正轨上:“对了,既然能成图,那么一定就有能带路的向导喽。”

  “有,”汤保意给了尹隆一个明确的答案。“一共准备了三十几个,有汉人,有蒙古人,都是老马识途之辈,你可以放心的用,只是该赏的你不要吝啬了。”

  “这我省得。”尹隆当然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路,只是他还有些糊涂。“有汉人不奇怪,怎么还有蒙古人,难不成他们不知道咱们这是准备打草原吗?”

  “汉奸又不是我们汉人独有的。”汤保意不屑的评价道。“蒙古人也是一样,有奶便是娘。”提到汉奸,汤保意忽然想起什么,交代道。“其实交在你手上的兵马不止四个师,另外还有一支蒙古义从军。已经有上千号人马了,不过你也不要多指望他们什么,都是察哈尔投奔过来的牧奴,一辈子没离开过察哈尔,还不如那三十几个向导呢。”

  饶是如此,这个消息还是让尹隆有些吃惊:“这么快,都已经有几百号人了?”

  “这还是大冬天,你看好了,开春以后投过了的更多。”汤保意甚为肯定的说道。“现而今过来的都是被打散的察哈尔逃奴,开春后,各旗各盟的王公也会过来归附,这帮骚鞑子精的很,早就知道如何趋利避害了。”

  “知道厉害倒是一件好事,能省咱们不少的手尾。”尹隆倒是很乐观。“但愿伊克昭盟各部也如此识趣就好了。”尹隆说着说着,突然停了下来。“不对啊,既然清虏在察哈尔的管旗总管已经无法掌控各旗了,那么我朝岂不是能妥妥当当的完整接收吗?这一来,怕是无法将伊克昭盟给迁到察哈尔故地了。”

  汤保意自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若是察哈尔各旗归附,且鄂尔多斯七旗一样愿意接受朝廷的调遣的话,那么双方就互换领地。”

  看到尹隆不解的表情,汤保意解释道:“朝廷要在套内开设马场,可是我看历朝历代的官牧场十之八九是越办越差,其中玄妙就不多说了,不如让察哈尔人来经营,朝廷只要每年定额收取马匹即可,也省得靡费国帑。而且察哈尔人还是蒙古义从军最好的兵源……”

  尹隆出言打断了汤保意的长篇大论:“克强兄,这个想法,你请旨了没有?”

  汤保意有些遗憾的说道:“原本正准备请旨,但现在看来却不用我来操这份闲心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3页  当前第4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7/4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郑之我是郑克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