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_分节阅读_第447节
小说作者:caler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3 MB   上传时间:2014-04-08 20:38:48

  李爀只好抓紧郑安溏的手问道:“舜官,监理一国国政,乃是重任,你可肩负得起?”

  郑安溏还未作答,张万潮抢先回答道:“去岁,圣上出巡,就是百济郡公监国,难不成,百济郡公能监理华夏国政,就无法监理朝鲜国政了?”

  这话极其阴毒,李爀无奈道:“如此啊,倒是本王孤陋寡闻了,好,正好本王身体不适需要调理将养,现在就交给舜官也省得日后多此一举。”

  郑安溏立刻叩首道:“祖父尽管放心,外孙必当垂拱而治,不会擅加变动朝鲜制度。”

  听得郑安溏这极有政治智慧的发言,再看看似乎轻松下来的在场文武两班,李爀的脸上不禁浮出了几分苦涩:“好,好极了,今后朝鲜就交给你了……”

  只求保住身前荣华富贵的李爀退缩了,但他几个儿子和孙子却五内俱焚,当然有资格竞逐王位的只是少数,这少数中有勇气跟华夏正面翻脸的更是凤毛麟角,但背地里的诅咒却不会少,更有甚者还另有想法。

  “行刺?你疯了吗?要是这小子被人公开暗杀了,武成皇帝能不株连吗?”某位朝鲜王子的家中,几个失意者正在讨论着应对的法子。“再说了,那小子身边的一团禁卫军是摆设吗?你的人有法子穿过重重警戒到其身边吗?”

  “除了禁卫军外,世孙府里的内侍都是从夏宫里出来的,女婢也是从夏国派出的,根本没有办法渗透进去。”另一人补充道。“因此眼下实施行刺怕是很困难的,不如拖一拖等其戒心降低了,采纳朝鲜嫔妃、秀女后在动手不迟。”

  “得到其采纳朝鲜嫔妃了,这小子的地位就稳固了。”有人反对道。“不如想办法在其食用的米粮肉蔬上动动手脚,华夏人该不会连这个都防得住吧。”

  看起来稳妥的提议还是遭到了别人的反对:“不妥,米粮肉蔬人人可食,未必就入得了这小子的口,万一旁人误食了,反倒给这小子提醒了。”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难不成看这小子站稳了脚跟?”

  “送入世孙府的食物不好下毒,王宫宴请之时,他总不至于什么都不吃吧?”

  “在王宫里下毒?”左右面面相觑。“王宫里也查得紧,谁敢轻易动手,再说了,真要是在王宫里吃不出事来,武成皇帝只怕是依旧不依不饶啊。”

  “说得也是,至少明面上不能让华夏找到兼并朝鲜的借口。”于是有人提了一个新的建议。“其实我觉得可以让王上给他赐婚,只要他无法推脱,就可以使人混入世孙府,届时出事了,也可以说是这小子旦旦而伐。”

  “这个主意不错,但要瞒着王上,不然,以王上的脾性,如何敢做下这番大事。”

  “不但是王上不敢,只怕被赐婚的那些高门也不敢吧,所以,还得在中人里找些貌美的,再施了门路推荐进宫才好,到时候只要把这户中人扣在手上,由不得她不乖乖听话。”

  “好是好,但要入了这小子的眼,只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才貌要两全才好,在中人里只怕是很难找的。”

  “难找也要找出来,否则,你我就只能安心当一个闲散王子了……”

  第643章 稳固

  不管朝鲜王族里那些心怀不满者如何暗中谋划,时间长河还是毫不停留的向前奔涌着。

  华夏武成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朝王李爀正式册封郑安溏为朝鲜世孙并赐名李溏,旋即又以年老为由,嘱托国政于郑安溏,由此拉开了李氏朝鲜向郑氏朝鲜的过渡。

  册封仪式结束后,被迫放弃权柄的李爀避居昌德宫,郑安溏则入主景福宫。

  又过了三天,成为朝鲜监国世孙的郑安溏于景福宫勤政殿召见文武群臣,不管乐意与否,参与朝觐的朝鲜群臣在华夏驻朝国信使的观礼下向端坐在御座之侧的郑安溏蹈首膜拜山呼千岁,从而肯定了郑安溏统治朝鲜的大义名分。

  “诸卿。”朝拜已毕,郑安溏留下朝鲜三品以上官员议政。“孤初来朝鲜,政事尚未谙熟,还待诸卿扶持。”郑克臧说了几句客套话,随后提出后了他当政后的第一个议案。“孤以为,如今虽然四海升平,但朝鲜比之华夏依旧差距甚多,孤以为朝鲜若想振作,或可以效仿昔日遣唐使,由朝廷出资派出遣夏留学生。”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朝鲜中枢两班正琢磨着郑安溏会怎么出手,如今看到这份遣夏留学生计划,当即便如闻着腥的猫一样兴奋起来——在郑氏掌握朝鲜的一事已经无可挽回的情况下,所有朝鲜臣子都要考虑自己的阵营选择,是亲附郑安溏还是对这个外国人敬而远之,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机会给你选择。

  只是朝鲜大臣们在选择的同时,郑安溏想必也在选择。郑安溏来朝可谓孤身一人,要想坐稳龙椅除了仰仗华夏的撑腰外,势必还要在朝鲜文武中寻找助力。那么谁会是郑安溏最可信赖的臂膀呢?想来是在华夏熏陶过的留学生们。不过这只是长远的计划,而在当前,谁支持这个计划,那么谁就是郑安溏暂时可以拉拢的对象。

  再说了郑安溏只提出了计划,真正落实还需要朝鲜人来执行,如果能安排自己的子弟到华夏镀一层金的话,无论学成学不成,回来都是资历,或可保家族长盛不衰。而且比起华夏的花花世界来,朝鲜只是一个乡下地方,派子弟公费想几年福有什么不好的,至少能长了见识。至于遣夏留学生的花费巨大也是事实,但这费用全由国家买单又不用自己掏钱,最多国库空虚了,跟中人、百姓们多征几分田赋而已。

  想通了这一节,在场的朝鲜文武们纷纷表示赞成派出遣夏留学生,礼曹参判朴云溪更是直言道:“监国此言大善,昔日遣唐使为新罗输入中华文化,延续至今乃有如今的朝鲜,今日派出遣夏使,也当为数百年后朝鲜兴盛奠定基础。”

  “臣以为此事宜早不宜迟,应当速速办理才是。”议政府左参赞金德真提议道。“且此事关系重大,臣还以为由议政府总掌为好。”

  “金大人这话说差了,既然是留学生,还是以派遣年轻士子为佳。”礼曹判书马正聘这番话即是揣摩郑安溏的用心,又是为本部门的利益考虑,毕竟谁掌握了遣夏留学生的主导权,就意味着大笔的支配现金和各种人情。“再加上还要与上国朝廷斡旋,还是由礼曹出面为好。”

  “留学生就一定要士子吗?不见得吧。”吏曹参判闵文龙也出面争夺了。“白身之辈前往上国只怕嬉戏悠游者,专心学问者少,不如由吏曹安排年轻官员前去上国太学就读为好。”

  “再加上留学生归国后还要吏曹分配。”吏曹判书金华也加入了争夺。“不如通由吏曹负责为好,也省得各方掣肘,误了朝鲜振作大事。”

  金德真反诘道:“既然涉及协调担心掣肘,还是由议政府出面为好。”

  “诸卿都不必再争了。”看到又要起争斗,郑安溏急忙出言喝止道。“此时由议政府、礼曹、吏曹、司宪院、承政院各派一人会商。”郑安溏把司宪院扯进来是为了监督派遣留学生过程中的猫腻,把承政院派进去则是为了全程监控事情进展。“另外留学生一事还要与华夏方面协调,就烦劳张大人也参与期间如何?”

  华夏驻朝国信使张万潮眨了眨眼,颇觉得意外,但郑安溏的另一个身份是郑克臧的第八子,堂堂华夏郡公,位在从一品,远不是他一个小小国信使能抗衡的,因此犹豫片刻后还是俯身应道:“外臣自当竭力与国内协调。”

  头炮就打响了,郑安溏不由得踌躇满志,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的计划并不符合华夏的利益。要知道在郑克臧的计划里,朝鲜是华夏的资源提供者、商品倾销处、劳力供应地,一个可供华夏抽骨吸髓附庸卫星国,因此朝鲜必须保持蒙昧的状态,在儒学礼教的支配下昏昏欲睡,任何可能出现的改良都必须遭到抹杀。

  只是郑克臧有郑克臧的想法,在华夏监国时期感受到了皇权魅力的郑安溏有郑安溏的想法。既然已经决定子孙承继朝鲜王位了,郑安溏自然不愿意朝鲜永远国弱民疲下去。这两者的矛盾无关父子亲情,也无关对错,完全是屁股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郑安溏随后放出了第二把火,也就是郑克臧为他设计的笼络朝鲜高层的方案:“诸卿,王上册封孤为朝鲜世孙乃是多年前与华夏的约定,然孤承袭朝鲜储位倍觉亏欠了孤的几位舅父和表兄弟,且请诸卿议一议,如何弥补为好。”

  郑安溏此言看似厚道,但实质是进一步确定自己与李氏子孙的君臣之别,在场的朝鲜大臣虽然觉得郑安溏有些操切了,但王权归属想来是惨烈的,谁也不敢轻易沾染上,让眼前这位朝鲜未来主人不满了。

  只是其他人能逃避,但礼曹众人却逃无可逃,因此下定决心抱住郑安溏大腿的参判朴云溪很快回应:“请监国恕罪,是臣等忽视了,还请按祖制封王上诸子为君。”

  朴云溪觉得救场及时,但却见郑安溏摇了摇头:“封君?如何能彰显其等让国大功。”

  殿上众人面面相觑,封君还不够,难不成要封王吗?当即有人准备出列谏言。

  然而郑安溏却抢先一步道:“朝鲜的爵法太过单一了,根本不足以慰亲表功,孤以为或可效仿华夏五等封建,如此方可有与国干戚的世家长存。”

  “不可!”还没等殿内众人失态,左赞成丁孚便出列反对道。“朝鲜祖制并无封建一说。”

  左议政柳恩权也劝阻道:“封建之后,唯恐贵胄威胁王权、干涉朝政。”

  郑安溏反问这位事实上的首相道:“朝鲜向来以两班治国,延续百年以上的世家高门比比皆是,又何时见其威胁王权、干涉朝政了?”

  郑安溏颠倒黑白,混淆事实,让柳恩权张口结舌。是的,如果他硬要说世家高门尾大不掉的话,那么他势必得罪朝鲜国内所有的两班高门,到时候只怕丢官罢职是小,祸及家族死无葬身之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柳恩权哑口无言,边上的户曹参判权之温婉转的反对道:“殿下愿册封与国干戚的五等贵胄,给臣下以进晋之途是朝鲜臣民的幸事,只是依照华夏制度,各级贵胄都要赐以爵田,朝鲜又不如华夏地域广阔,只怕长此以往威胁朝廷财政。”

  郑安溏一笑:“权大人所虑甚是,只是以往能封君的有几人?再说了,朝廷不必完全照抄华夏制度,爵田也不必给的那么大,只要仔细考量,未必就会导致国库空匮了吧。”

  一众朝鲜大臣感觉到了郑安溏要实施新爵法的决心,各个暗自盘算起来,自己有没有可能获得爵位呢?那些隐匿在大臣背后的世家又愿不愿意获得爵位呢?一时间,勤政殿内的气氛也开始变得古怪起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3页  当前第4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7/4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郑之我是郑克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