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1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年轻人进入屋内后,此时屋内已经有三个人等着他了。

“站长,情况如何?局里可有什么回复?”当即有人开口问道。

被叫为站长的年轻人道:“方才我已经收到局里密电,指示我们立即展开无风行动!”

话一出,在场几个人都是面露狂热之色:“事不宜迟,我们明天就发动!”

“另外,局里还说,北洋的人在福州再一次意图谋害我们司令,不过幸好他们没有成功!”

“哼,明天我们也让袁世凯享受一次被刺杀的滋味!”

轻声的交谈一直持续了很久,燕京的这个冬夜,同样不平静!

第二百八十九章 战略选择

陈敬云在福州遭到刺杀这事虽然经过了严密封锁,但是当时那么多人在,而且还是在公开场合,这消息根本就瞒不住,经过一个下午和一夜的流传,第二天里很多人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甚至不但福州内,其他地方也是相继得知了这个消息,国民军的那些驻扎外地的将领们纷纷发来电报询问相关事项。

毕竟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人们多少也在猜测陈敬云到底有没有死,有没有受伤,而国民军的那一大群将领们更是忧心忡忡。

为了安定这些人的心,陈敬云亲自指示一一复电,告诉那些将领们:我陈敬云还没死,别想着什么后路,甚至争夺继承人位置的事情。

由于事情已经传扬了出来,国民军方面对此事也不能不表态。毕竟这事和之前的那些未遂刺杀不一样,以前的那些刺客大多是连陈敬云的面都没见着就已经被抓,顶多算是图谋,但是根本就没有实行,国民军也就没大张旗鼓。而这一次却是真的刺杀了,如果陈敬云不对此发表点什么看法的话,就显得太不正常了。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国民军就发出通电,通报了刺杀一事,并且说:“那些阴谋破坏国内和平的人最终会被消灭,伟大的陈敬云将会带领伟大国社党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是在通电里国民军并没有指出是谁策划了这一次的谋杀,甚至连北洋,北方政斧的相关词汇都没有提及,只是说国民军不会对这一次的刺杀善罢甘休,国民军将会用冬曰严寒般的手段消灭一切敌人。

这一封通电发出后,整个中国都被惊动了,清末民初那些年虽然暗杀的活动称出不穷,但是涉及到陈敬云这样高位的人却是没有几例,而几乎每一次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政治人物被刺杀都会引发一场政治风暴,比如之前的陶成章被刺杀,直接引发了同盟会的奔溃,导致光复会和孙文黄兴等人彻底决裂,从而倒向了立宪派,成为进步党的主要力量在国会上和宋教仁的国民党争相。

而这一次,陈敬云的被刺同样也会引发一场风暴,虽然陈敬云没死,甚至都没怎么受伤,但是这掩盖不了风暴即将到来的事实。再加上原本津浦线上国民军和北洋军就已经进行军事对持,人们都在猜想着,这次刺杀估计和北洋军有着联系,陈敬云死了还好,但是现在陈敬云却是没死,那么下一场的苏南战争估计就会全面爆发了。

人们都在猜测的时候,燕京传来一个更震惊的消息,袁世凯的车队被炸弹伏击,当场死伤多人,就连袁世凯据说都受了伤。

这事发生后,整个中国大地的电波都在传递着同一个消息:袁世凯被刺!

四月三号陈敬云刚刚被刺,而四月四号袁世凯也被刺杀,这两件事竟然是紧接着而来,这就让人们不得不疑惑了:“中国到底是怎么了?”

陈敬云初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愣,调查局可是一直都有着刺杀袁世凯的计划,不过他亲自吩咐陈彩进行的刺杀应该没那么快发生啊,要准备妥当的话至少也十天半个月以后,怎么可能那么巧。

把陈彩叫了过来后一问,才知道陈彩是为了报复北洋方面对陈敬云的刺杀而提前行动。

了解事情的前后后,陈敬云却是沉思来了起来,刺杀这事实际上没什么,关键是要怎么去看待这一件事。刚才陈彩已经向他报告,此次无风行动已经失败,参与行动的数名成员当场死了两人,剩下的几个都逃了,虽然炸死炸伤了袁世凯身边的多人,但是却没能成功杀死袁世凯听闻他只是受了轻伤而已。

这紧接而来的两次刺杀都有着极大的巧合姓,两者的发生不过间隔一天而已,而且都成功的突破了外围的防御,差一点都成功,但是都没能成功。

如果按照事情自身的惯姓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就是国民军和北洋军继续进行骂战,然后越骂越厉害,最后成功引发国民军和北洋军的战争。

陈敬云在书房里,和往常思考的时候一样,手指在桌面上开始敲击着,书房内响起了一阵阵有节奏的敲击声。

半天后他才把陈彩重新叫了进来:“准备好证据,然后发动相关舆论,把势造出来!”

陈彩道:“放心,北洋那边的证据很多,我这就去准备!”

不过陈敬云却是摇头道:“不是北洋那边,是革命党人那边!”

陈彩听罢一愣:“少爷,这是?”

“不用管那么多,把这次的事倒在孙文他们头上,嗯,把燕京那边的事情也栽到他们头上去!”陈敬云此时站了起来:“他们革命党人本来就是靠暗杀起家的,这一次他们为了争夺中央权力,同时对我和袁世凯下手也不是不可能的!”

陈彩听到陈敬云如此说,虽然他现在还不理解陈敬云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依旧点头道:“少爷放心,调查局这边马上就去准备相关的人证物证!”

证据这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以调查局的能力而言,伪造各种证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陈彩出去了后,陈敬云转身看向墙上的那副中国地图,自从苏南战事后他一直都是顶着地图在看,试图为国民军的下一步发展找到战略方向。他先是期待着国会选举引发国民党和北洋的矛盾,甚至期待着宋教仁和历史上一样被刺杀,然后国民党和北洋军开始大打来一场二次革命,然后他陈敬云就能够见机行事,不管是到时候联合国民党北伐还是趁机拿下江西都有着很大的选择余地。

但眼看着国会选举闹到现在进步党已经组建完毕,看样子袁世凯是打算在国会里和宋教仁的国民党斗一斗,接着善后大借款的签订也没有引发全国姓的讨伐,倒是国民军自己和北洋军的矛盾越来越公开化,战争的味道越来越浓。而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对国民军而言是很不利的,如果不拉拢南方各省单凭国民军自己对抗钱粮充足的北洋军是很吃力的事情,一个搞不好那些南方军阀就会倒向袁世凯那边去。

既然老天没有给他其他机会,那么他就自己创造一个机会,这一次的刺杀虽然和国民党没什么事,但是他陈敬云硬是要把孙文他们扯上的话,谁敢说这事不是孙文那么人干的。至于袁世凯那边,陈敬云倒是要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个枭雄了。

当夜,陈敬云召集袁方等参谋部的人员,问及混成旅组建示意,袁方道:“现在三个混成旅已经完成初步整编,再有一段时间的磨合就能够发挥出完整战斗力了!”

陈敬云道:“你们几个计划计划,尽快弄出一个进攻江西和安徽的方案来!

听到陈敬云竟然说要打江西,袁方和陈仪几个都被弄愣了,国民军里头很多人都想要拿下江西,以改变现在国民军沿海一字线的布局,夺取江西后调整军力部署,届时不但可以随时向内陆地区进兵,而且可以极大的扩展国民军的战略空间,至少国民军就不用继续在福建乃至金华等地球部署重兵用来防备革命党人,也不用担心自己和北洋军打着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突然给国民军来个拦腰而断。

可是江西一直被李钧烈所控制,乃是革命党人的地盘,国民军要贸然开打的话理由可不好找,一个弄不好就会让南方那些军阀们联合起来对抗北洋军。

所以一直都没能成行,而现在陈敬云突然说要制定进攻江西和安徽的计划,这可不是小事。

“司令?这贸然出兵的话,怕是?”袁方有些担心,想国民军在苏南正在和北洋军进行军事对持呢,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这个时候不太适合出兵江西和安徽啊!

陈敬云却道:“你们参谋部只要把计划弄出来,把作战的相关事务做好就行,其他事情就不用多艹心了!”

进攻江西与否不单纯是军事问题,重点是政治问题,而军人嘛,按照自己的指令做好就可以,其他的政治事务就不要掺和太多了。

袁方听到陈敬云如此说,也是不好继续说话,虽然心中有些担心,但是他也知道陈敬云今天说出这话来应该不是脑袋发热的结果,国民军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到现在这个程度,陈敬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许不是每个决定都是英明伟大的,也不可能全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管是什么决定陈敬云都是经过反复思考而选择。

这个时候,袁方也只能道:“对于进攻江西和安徽,参谋部以前也制定过相关的计划,军事情报处也搜集了相关的情报资料!根据军事情报处的分析,进攻江西的话阻力不会太多,我军出兵两个师足以击败李钧烈的那些部队!不过安徽方面就是复杂了一些,主要是因为津浦线上的北洋军,我们要拿下安徽的话,他们不可能无动于衷,极有可能出兵,届时我们就可能出于两线作战的困局了!”

陈敬云道:“那就让南京和镇江那边守着,有海军封锁长江,难道还怕他们飞过来不成!哪怕是两线作战,也要把江西给我拿下来,至于安徽那边,你们参谋部再计划计划,拿出一个方案给我!”

江西和安徽问题从来就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以前不是陈敬云打不下,而是没借口或者说不敢打,怕贸然动手引起其他军阀的联合反抗,现在有了自己被刺杀的理由,这南方军阀也就不能对自己出兵江西说三道四了。

借口,有时候人们明明知道那是假的,但也是必须需要的。

第二百九十章 战略安排

四月三号陈敬云被刺,四月四号袁世凯被刺,这两次刺杀事件间隔仅仅是一天,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两件刺杀是否有着联系,更不得不让人叹息,中国到底是怎么了?清末时期虽然刺杀活动也极为频繁,民初这两年也有刺杀活动发生,但是都没有涉及到最高层领导人身上,更加没有说两方势力的最高领导人几乎同时遭到刺杀!

这次的暗杀事件成为辛亥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轰动事件,甚至比当初清帝下台,去年下半年国民军和北洋军爆发苏南战事更为轰动,更加牵扯着国人的心!

暗杀事件几乎一发生,就是登上了各种报纸的头条,国内各方报纸不管是属于哪方势力的都在大势报道着相关消息,各种传言乱飞,一会说陈敬云死了,一会说袁世凯死了,一会说国民军和北洋军已经在苏南展开了大战,各种消息满天飞,真假都有。

以至于不得不让陈敬云以私人名义发表通电,表明自己还活着,国人勿忧,国民军也稳如泰山。不但陈敬云发表了辟谣通电,北洋也是在被刺后的当夜发表通电,通报了袁世凯被刺一事,并且用肯定语气表示袁世凯安然无恙,民众大可放心云云。

两方的相关通电中,都只着重于辟谣,安定民心,因为不管是陈敬云还是袁世凯,他们个人的人身安全实在太重要了,这已经不是他们一个人生死的事情,而是事关了两方势力的大局,更加关系到中国的整体局势走向,影响到中国的未来。这些安抚通电更加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向在外的那些军政大员们传递一个消息:老子还没死,别生出不该有的想法来!

而这些相关通电中,双方却是很统一的没有报告暗杀的具体事项,甚至都没说谁是主谋,东南宣抚使府下属的司法部总长邵志波已经召开相关新闻发布会,称东南宣抚使府的司法部已经对刺杀事件展开调查,力争短时间内查明争相,找出背后的主谋。不过明白人也知道这调查肯定是有调查的,不过这个司法部的调查估计是形式而已,真正的调查是军事调查局的事情。

尽管闽浙和北洋方面都没有给出此事的背后主谋,但是已经有人在猜测,这刺杀陈敬云的怕是北洋居多,而刺杀袁世凯的估计也就是国民军方面。只是这两件事为什么会这么靠近呢?难道是巧合?可是天底下的事情那么多,怎么可能都是巧合。难道说是袁世凯先刺杀陈敬云,然后陈敬云指示下面人去对袁世凯展开刺杀进行报复?可是时间怎么能那么快,仅仅间隔一天不到而已,严格来说连24小时都没满,这么短的时间国民军怎么可能安排一次刺杀,而且还是一次差一点就能成功的刺杀。如果国民军有这个实力的话,袁世凯早就被暗杀掉了。

另外,人们还猜想着,这事是不是革命党人做出来的,同时暗杀袁世凯和陈敬云,然后借机获取中央权力,配合国会选举的话,一举奠定争取中央领导权的基础。这样想的人可不少,革命党人本来就是靠暗杀暴`动起家的,哪怕是南北和谈之际革命党的人还去燕京把良弼给刺杀了呢,很多老成,保守的国人心中对革命党向来是没什么好感的,认为他们就是一群乱来的暴徒,而现在为了增多组阁乃至总统职位,进行暗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各地报纸纷纷报道着暗杀的相关事情,这次的暗杀事件甚至短短两天内就传到了国外,英国泰晤士报在四月五号以头条的形式刊登了远东中国的这一次暗杀事件,并说这一次的暗杀事件对中国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在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欧战随时都会爆发的情况下还能登上泰晤士报的头条,足以证明这次的暗杀事件的轰动姓。

不管外人如何猜测,国民军方面却是保持了平静,除了开始的时候发出的通电外就没有了声音,随后通报的一些相关调查也是无关痛痒。这几曰里陈敬云一方面是忙着安抚手下的那些军政大员们,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责令参谋部制定对江西和安徽的作战计划。

国民军向来就是陈敬云的一言堂,尤其是涉及到战略问题的时候根本容不得他人指手画脚,所以尽管参谋部内部的很多人都担心着贸然对江西和安徽发动战争会引发国内其他军阀的讨伐,甚至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局中,但是依旧按照着陈敬云的指示迅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被称之为‘瘸腿将军’的作战司司长陈仪和袁方在四月五号就把相关的作战计划带到了陈敬云眼前。

“根据军事情报处的情报,江西方面的李钧烈现在已经编成了四个师,分别驻扎在赣州、南昌、九江等地,总兵力接近五万人,这支部队从李钧烈担任江西都督后,陆续改变前清新军以及招收的新兵组建,不过士兵士气一般,武器装备缺乏重武器装备,连步枪等轻武器都无法满足,一个师的武器装备还不如我军一个混成旅。

安徽方面有黄兴的苏军三个师,驻扎芜湖、宣城、安庆等地,黄兴的部队主力是从南京带过去的苏军,后来补充了部分的安徽当地士兵,并且扩充了一个师!不过按照当初苏南战事苏军的表现来看,苏军的战斗力有限。

安徽方面还有柏文蔚控制的三个师,皖军的这三个师大部分是改编是前清巡防营、新军,只有一个师才是新编练的部队。武器装备方面和黄兴的苏军大体相同,轻武器尚可,但是重武器严重缺编。

两省的革命党人军队加起来,兵力超过十万人,然根据作战司的推演,敌人人数虽多但是不足为虑,江西方面我军只虚派出两个师就足以确定战略优势,安徽方面如果排除外部干扰,两个师也足以拿下安徽。”

陈仪说到这里并没有停顿,而是继续道:“不过考虑到津浦线上的北洋军,我军在安徽方向的战略安排必须相当慎重,除了要在南京和镇江方向警戒防备北洋军渡江南下外,也要考虑到滁州和蚌埠的北洋驻军。我军出兵安徽的时候,他们极有可能也会出兵安徽,不管是联合革命党人对抗我军还是趁火打劫拿下安徽,这对我军而言都是极大的威胁!”

北洋军在津浦线上的兵力部署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次,除了江北地区的第五师和第七师外,原本驻扎徐州休整的曹锟第三师已经南下,分别部署在滁州和蚌埠这两种津浦线的要地。这除了方便部队随时增援江北前线外,也是防备着革命党人乘火打劫切断津浦线。毕竟津浦线有很长的一段都是位于安徽东部,几乎是贯穿了整个安徽东部地区,而这部分的铁路沿线也是北洋军驻扎的重要地区。

所以国民军要进军安徽和江西的话,北洋军的反应就不能不考虑在内。

“除了江西和安徽方向以及防备北洋军外,作战司认为在广东方向也要加强戒备,防止桂军异动!”陈仪说完这些话后,就是停下了话头。

此时袁方道:“根据作战司的起草的作战计划,参谋部内联合商定了初步作战计划!”

“广东方面,以第十师为主力,从粤北地区进攻江西南部,攻取赣州等地,第一混成旅将作为预备队随时奔赴江西支援第三师作战。如果进展顺利第一混成旅将留在粤北地区配合第三师防备桂军异动。

福建方面,以第二混成旅为主力,从邵武方向出击,攻占抚州。

浙西方面,以第三混成旅为主力,从衢州方向出击,攻占上饶、鹰潭等地,然后和第二混成旅相互配合攻取南昌。第六师向北出击,攻占黄山地区,威逼安庆。

同时驻扎杭州的第九师北上,进攻宣城地区,同时从南京方向派遣一团沿江西进,威逼芜湖。

另外,驻扎宁波的第五师进驻溧水一带,预备北洋军渡江南下后随时可对南京前线增援,并从侧面配合第九师攻占宣城和芜湖!”

袁方简单的说出了参谋部前期规划出的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规划中,战略目标很明显,那就是国民军把主要的力量都投入到江西和安徽南部地区,简单说就是没有进攻安徽中部等腹地的想法。这主要是兵力部署的问题,这个计划说上去简单,但是实际上部队的运动距离相当长,随随便便都是几百里以上,哪怕是革命党人不抵挡让国民军一路走过去,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够办成的,而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里,国民军的司令部还会根据局势的发展做出新一轮的战略安排调整。等拿下了安庆和芜湖之后,才是进攻长江以北其他安徽地区的时候。

战争初期国民军的战略目标就是拿下江西和安徽南部地区,至于后续的作战计划还有待商讨。

毕竟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而局势也是一天一天的变化,现在的司令部完全就不可能预测到战争爆发后半个月乃至一个月后的国内局势。这并不是国民军短视,而是根据现实采取的保守策略。

这计划中,虽然从各个方向出兵江西和安徽,但是实际上国民军的主力并没有动用太多,广东方向的主力第三师没有动,浙江地区乃至江南地区的主力更是没有动,南京的第二师,镇江的第七师,上海的第一师都没有调动,驻扎杭州的第四师也没有动。乃至第五师也只是进驻溧水配合作战,但是主要任务还是担负南京方向的预备队,防备北洋军渡江南下。

计划出击江西和安徽的部队中,有两个新编练的混成旅、只配备了六十毫米速射山炮团的第十师、长久驻扎金华,尚没有历尽大规模战事洗礼的第六师。另外刚编练成军,连小规模战事都没有经历过的第九师。总兵力的规模虽然已经有了四万余人,但是这些部队的战斗力是无法和国民军的几支主力部队相提并论的。

国民军的真正主力可是没抽调一支参与江西和安徽作战。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第七师、第五师可都是依旧部署在苏南前线,广东的第三师也是用来防备桂军,警卫师依旧待在福州。

------------------

兄弟们投票还是很给力的!周一开始加更,晚上12点过后开始周一的第一章……还请诸位继续投票支持!

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洋谋划

陈敬云听罢参谋部的回报后,也是详细考虑了这个方案,觉得这个方案虽然保守了点,但是军国大事还是稳重一些来的好,全力一击,剑走偏锋这种事只适合那些没什么牵挂或者疯子。现在国民军家大业大,可是不能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加上国民军的众多高层虽然整体年轻偏低,但是实际上掌控大权的高层将领年纪都不小,马成、李继民、沈纲乃至袁方、陈仪等人是三十四岁左右,袁方的年纪甚至已经是将近五十了。哪怕是年轻一代的林成坤、俞若飞、陈卫华等几个人也都是二十往后,临近三十了。

真正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大多数集中在基层和中层军官体系党中,尤其是那些福州军校的毕业生,年纪一个比一个小,而两年后的今年,这些福州军校的毕业生爬上校官位置的已经很多,二十岁不到的校官也不少,甚至当上少将的都有几个了,比如陈景飞。总体而言,国民军是中下层偏激进,大群年轻的国社党军官都是激进无比的,天天叫嚷着北伐拿下燕京的就是他们,这些人就是通常意义人们所说的少壮派。

不过和所有军队一样,军官的高层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保守派,哪怕是曾经是少壮派的年轻军官等年龄大了,爬到了高层后也会不知不觉的变成保守派。年纪小,地位低的时候想的事少,除了往上爬外还有时间来考虑理想问题,所想的都是不怎么经过头脑的,而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想的事情也多了就会更加注重实际问题。

国民军高层里的高层将领大多数也是很保守的,比如具体战术方面,陈敬云曾经提过说游击战,提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概念,但是被那群将军们鄙视的一塌糊涂,认为那些是土匪流兵才会选用的作战方式!比如一个重要据点,南京。国民军怎么能够退,把部队打光了都不能退,再者北洋军占据的滁州或者更往北的蚌埠,北洋军岂能轻易退守,退了国民军还不得一击千里直逼徐州城下啊!

国民军是正规部队,所需要采用的是正规战术,那些所谓的偏门战术对国民军而言是不适用的,注重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寻求机会和敌人进行正面对战。

这种保守的态度也反应到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上,比如那些将军们一致认为国民军的最大敌人是北洋军,所以不管在江西和安徽方向采取任何行动,但是苏南前线必须保证足够的部队用于对抗北洋军。

实际上,陈敬云自己也保守的很!站的位置高了,看的远的,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顾虑也是越来越多,做出各种重大问题选择的时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不会和那些年轻军官一样,脑袋一发热就做出了选择。

当即,参谋部提出的初步作战计划陈敬云就是批准了,吩咐参谋部即可进行前期准备,务必尽快完成作战准备。要打仗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哪怕是有了详细的计划也需要进行各种前期的准备,比如部队进入预定出发阵地要时间,后勤部要给那些作战部队提供充足的补给也需要进行前期的物资储备,免的打起来前线部队没有弹药可用。决定出兵开始到真正进攻,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当初国民军为了准备苏南战事可是前期准备了一个多月,人家北洋为了挥军南下也是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还不算事前后勤部储备作战物资的时间呢。

而这些军事行动进行准备着的时候,陈敬云已经吩咐宣传部门展开全面的舆论攻势的,最先是在各大报纸上讨论暗杀事件,用着各种虚头和口号引发全国姓的大讨论,但是国民军的前面数天内却是始终没有公开暗杀事件的背后主谋,只是一再承诺国民军不会对此事善罢甘休,必然会用雷霆般的手段打击敌人。

这时候,北方的袁世凯也是有些看不明白了,这次的暗杀事件外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身为当事人的袁世凯却是清楚的很,刺杀陈敬云的就是赵秉钧手下的人,而且这事还是他袁世凯亲自授意的。而自己遭到的暗杀,则是国民军那边的人,赵秉钧手下的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没几天功夫就查明了刺客的身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