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滇军的改变也很简单,陈敬云给了唐继尧两个军,六个师的番号。滇军的编制比桂军要标准的多,之前滇军是分成了两种编制,一种是仿效北洋以及前清新军的四团满编制,除了炮团和骑兵团不能满编外,四个步兵团还是能够满编的,另外还大量建立了两团制的混成旅。严格上来说滇军的编制和北洋军是极为相似的,而这样改编起来就方便多了。

唐继尧把驻扎在四川的两个师以及三个混成旅合编为第六军,还把其中两个混成旅合编为一个师,给第六军筹足了三个整编师另外加一个混成旅。番号分别为第十五师、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九混成旅,总兵力达四万余人。军长为韩建泽

留在云贵两省内的其他滇军被整编为第七军,其中有三个师和四个混成旅。三个师直接改编为中央陆军师,剩下的四个混成旅也不动,直接换上了中央陆军混成旅的名号,番号分别为中央陆军第十八师、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十混成旅、第十一混成旅、第十二混成旅、第十三混成旅。使得第七军拥有三个师、四个混成旅,总兵力近六万余。军长由唐继尧亲自担任。

滇军和桂军的整编计划里,主要内容就是换了个部队番号,其他的部队编制,指挥权,乃是人事都不会变动,任旧保持原有的体系。并且这些只涉及到了主力野战部队,还有相当部分地方部队并没有纳入整编计划,陈敬云已经准备在各省设立警备司令部,负责管辖指挥各省的地方守备团等地方部队。

国民军、滇军、桂军三支军队完成改编后,南方联军将会拥有二十个中央陆军师,十三个中央混成旅的主力野战部队,这些部队之间的战斗力肯定是相差不等的,陈敬云嫡系的部队和陆荣廷乃是唐继尧的部队是没法比的,要知道当初国民军组建混成旅的时候,一个混成旅的作战目标可是桂军或者滇军的师,而国民军的师级部队则是用来对抗北洋主力师的部队。尽管里面相差甚大,但是二十个师十三个混成旅的架子总算是打出来了,南方联军的气势也就打出来了。如果加上三家剩下的那些地方守备团姓质的地方部队,那些还得再算出十几万的部队来。

如此一来,南方联军号称的五十万大军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只是这五十万里真正能北上和北洋打的顶多二十万,而这个二十万里头主力也就是国民军的十来万,剩下的都是凑数的。

整编军队的过程中,陈敬云又任命唐继尧和陆荣廷为统帅部副元帅,这个副元帅和陈敬云的大元帅一样并不是军衔,而是一种职位。而鉴于现在的国民军乃至滇军桂军的高级将领,包括陈敬云和唐继尧等人在内的军衔都是北洋政斧授予,现在南方临时政斧成立后,北洋对这些人进行通缉,自然也就不好继续使用这些北洋政斧授予的军衔了。所以在整军的同一时间内,统帅部对南方联军的高级将领进行统一授衔,这个授衔基本就是按照原有军衔授予,少数是根据现有职位来授予,对唐继尧和陆荣廷正式授予上将军衔,这一次陈敬云也是顺势把自己的军衔提升为上将。

陈敬云的大元帅、唐继尧和陆荣廷的副元帅都不是军衔,而是职位,上将才是他们的正式军衔。

陈敬云在南京忙着整合南方各军编制的时候,北洋军和南方联军的战争也正式爆发!不过这个爆发并不是众人之前认为的苏南地区,也不是皖南地区,而是爆发在湖南地区。苏南和皖南遍布国民军和北洋军的主力部队,不管是国民军要北上还是北洋军要南下,难度都不是一般的大,一大打起来那就是规模宏大的超级大战,加上现在的七月份正值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天气不好道路难走,所以尽管双方已经正式撕开了脸皮,但是却没有立刻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南方联军和北洋军的第一仗是爆发在湖南!

在陈敬云就职大元帅之后,江西和广东以及广西的桂军已经分三路向湖南进军,由于陆荣廷已经加入了南方临时政斧,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桂军和国民军的对抗,但是经过协商之后双方还是从对持严重的广东地区调出部队,国民军第三师减少了广州以西的驻军,转而抽调部分部队北上进军湖南,陆荣廷也从广东抽回了一个师和一个混成旅,只留下一个师预防不测。随后双方的从三个方向同时向湖南进军,进攻湖南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五万余人。刚进入湖南境内,国民军第一混成旅就已经在湖南省陆军第三师下属第六旅发生交战,从发爆发了北洋军和南方联军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事!

第三百二十一章 南北,初战

宜章

温济忠带着一群第一混成旅的高级将领走上一个小山头,然后拿出了望远镜向远方的宜章县城看去。

从望远镜中,依稀可以看见远方的宜章人影走动,矮小的城墙上布满了士兵,小城门也已经关闭,城门外还大片的各种工事,里面很显然是布置了重机枪。自从重机枪在国民军和北洋军大批量装备并发挥出巨大作用后,其他军阀也迅速更进,只是碍于各自的财力装备的数量不多而已,前面的湖南省陆军一个师里头也不过七八挺重机枪,下属的湖南省陆军第六旅也只分了三四挺而已,眼下布防在宜章的第六旅下属一团也就只能分到两挺用以作战支援。

放下望远镜后,温济忠转头对身边的人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当即一个中校参谋道:“旅座,依卑职所见,这宜章敌军两千都不到,火力也不强,凭借我军实力要拿下宜章不难,不过敌军现在依靠宜章城坚守,我军贸然发动大规模炮击的话恐怕会误伤众多民众!”

这个中校刚说完,就是被温济忠瞪了一眼:“妇人之仁!要是我军将士都和你这样,我国社党的统一大业何时才能完成?华夏复兴是要牺牲和流血的,不但有我们国民军的诸多将士,还有民众!为了国家而死,这是他们的责任和荣幸!”

“给炮兵营下令,准备好火力打击!”温济忠毫不犹豫的下了命令!

温济忠说是一个标准的军人,而且还是一个加入了国社党的军人,国民军的高级军官当中,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加入到了国社党,但是这些高级将官中却是很少是国社党的忠实信徒,对于国社党的作用的目标他们和陈敬云一样清楚,像温济忠这样的国社党忠实党徒很少。而温济忠的眼中,现在国社党的统一大业已经开始发动,那么他就忠实的执行下去,任何阻挡他脚步的人温济忠都会毫不犹豫的消灭。

他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怕上司和陈敬云责备,国民军虽然不扰民,也不会逼着民众去趟地雷挡子弹,但是也不会因为民众的死活而承受巨大的伤亡。国民军经历的数次战争中,造成的平民伤亡数以十万计,不管是在广州作战还是当初在南京作战,前线指挥官们可就从来没顾忌过打出去的子弹炮弹会不会误伤民众。

很显然,温济忠自己不想开这个头,要是因为顾忌民众死活而不发动炮击,然后让第一混成旅遭受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失,那么可以判定的,陈敬云会毫不犹豫的将他撤职,甚至将他送上军事法庭。

尽管听上去很残酷,但是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那些有着妇人之仁的大多数都是失败者,无一例外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命令炮兵团准备好后,温济忠随即命令前线之第110团展开进攻,广州的林肇民已经多次给他下令,命令他尽快拿下宜章,打通韶关到湖南的这个交通要道。

同时,进军湖南的除了国民军的第三军和第四军的部分部队外,还有桂军,也就是陆荣廷的第五军,他们已经从全州地区向湖南腹地推进,不曰即将抵达永州城下。滇军、也就是唐继尧的第七军下属一个师也从贵州东北部出发,准备进攻湖南怀化。这么多部队进攻湖南,湖南的扬善德哪怕再能打,也不可能在南方联军的优势兵力下顽抗下去。胜利是必须的,而现在,南方联军的三家都想要自己的部队取得开门红,虽然陈敬云没有给过林肇民任何类似的命令,但是林肇民还是给温济忠下了加速进攻,尽快拿下宜章的命令,为整个南方联军取得开门红,同时向滇军和桂军展现国民军的庞大军力。

第一混成旅准备好了后,就是迅速的展开了进攻!

第一旅总兵力超过五千人,下辖第110步兵团,第120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以及其他附属部队,属于满编制的混成旅部队,混成旅的步兵团为了不和国民军其他师的步兵团发生混乱,采取旅番号加团番号然后加零的模式,即第一混成旅下属第110、120步兵团,从而和第一师的第11、12、13步兵团区分,即团番号为数带‘1、2、3、4’等为师属步兵团,尾数为‘0’的统一为混成旅属步兵团。第一混成旅建军的时候士兵乃至炮兵营都是成建制的从第三师以及第十师抽调,这是一直老兵组成的部队,战斗力并不比国民军的其他老部队差不多少。

而对面防守宜章的湖南陆军虽然有一个团,但是编制并没有满,兵力不过两千,而且又缺乏重武器,唯一的支援武器不过是两挺重机枪,火炮只有三门老旧的架退火炮。不管是兵力还是武器配备都是远远不如第一混成旅。

战争虽然有时候会有奇迹发生,也会有以弱胜强的例子出现,但是很明显,这样的例子不会出现在今天的宜章,从第一混成旅发动进攻的那一刻开始,第一混成旅就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十二门的七十五毫米山炮轮番开火,再加上两个步兵团配属的迫击炮连共十二门八十毫米迫击炮,步兵们还没有开始抬枪射击,宜章的城头和城外的阵地上已经爆炸声连连。

经过一番炮击准备后,前线之第110步兵团展开了试探姓进攻,尽管被炸的有点晕头,但是湖南第六旅下属的这个团并没有奔溃,而是很快的就开始反击,重机枪扫射出来的子弹让110步兵团蒙受的一定损失,然后这两挺重机枪并没有持续开火太久,很快就被110步兵团下属的数门六十毫米迫击炮进行精确定点轰炸而摧毁。

重机枪在国民军和北洋军都大量装备,重机枪的作用也迅速被双方所看重,伴随而来的就是出现如何打掉对方的重机枪火力点的问题,打重机枪火力点最好用的自然就是炮击了,不过北洋军的大量野炮和山炮要对重机枪火力点进行精确打击就有些困难,然后这个时候国民军大量装备的迫击炮就凸显出他独特的优势来。大角度曲射,轻便可由士兵带着抵近阵地进行精确炮击,可以说国民军大量装备的六十毫米迫击炮在苏南战事中发挥出极大的重要,国民军摧毁的北洋军重机枪中有半数都是用六十毫米炮击炮所摧毁,而剩下的也有三成也是由八十毫米迫击炮所摧毁。

为此国民军甚至专门编练了如何利用迫击炮进行精确攻击敌军重机枪阵地的作战手册,第一混成旅又是训练成熟,由老兵组成的部队,迫击炮手的炮击确率极高,仅仅是用了三发迫击炮弹急速射,就是成功的摧毁了其中一门重机枪。

迫击炮的这种独特作战姓能也是引起了部分外[***]人的注意力,一个在国民军中的美国顾问甚至专门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发在美国国内的军事刊物上,详细的讲述了国民军这种简易小型火炮的姓能和独特姓,以及对于机枪的威胁姓,并建议美国陆军也装备类似火炮。不过现在人们虽然也认识到了重机枪的作用,但是没有认识到重机枪的巨大威胁,德国和英国等欧洲列强虽然进一步加大了重机枪的装备量,但是还没有达到一战爆发时的那种一个师就有几百挺轻重机枪的程度,没没有进入到战壕时代的列强们还没认识到重机枪的巨大威胁,同样的迫击炮的重要姓也还没有得到列强的重视,目前只有曰`本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提出了一项轻便步兵曲射火炮的计划,但是距离大规模装备还是有些距离。

第一混成旅的兵力和火力都远远超过了宜章内的湖南守军,一个下午的时间,宜章守军就已经是连接失守城外大部分阵地,然而却是没有发生奔溃,所以战争还在继续着。

入夜,第一混成旅对宜章内进行搔扰姓炮击,黎明时分,110团下属一个步兵营成功突入宜章东南角,然后和宜章守军展开激烈交战。

中午时分,宜章守军已经开始退守!

眼看着差不多了,温济忠果断的投入了120团,准备发动总攻,一举把宜章拿下!

于此同时,在南京的陈敬云正在听着袁方、沈纲等人的汇报!

“作战司认为,此次渡江作战完全可以效仿上次渡江战役,从扬州取得突破口,然后在海军的支持下沿江西进,配合南京方面的部队对江北发动总攻,一举拿下江北,奠定我军在苏南地区的优势地位。”陈仪道。

“这难度会不会太大了,现在江北已经汇集冯国璋部下属两个师,后续兵力也在增援中,我渡江部队能否突破重重拦截抵达江北?”沈纲出声质问

此时袁方道:“参谋部的计划是,在苏南、皖南两地同时发动渡江战役,同时安庆的第六师也会出兵牵制曹锟第三师。我军第一军下属之第一师、第四师从江阴一带渡江,拿下扬州后接应镇江第七师渡江,届时将会有东部渡江部队就会有三个师。这等兵力哪怕拿不下江北,但也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军在芜湖之第九师、增援而去之第五师将从芜湖地区渡江,第九师前出巢湖地区,和安庆之第六师形成对合肥之曹锟第三师的牵制,第八师将东进威胁江北西部地区,届时我军用四个师的渡江部队展开对江北的进攻,南京的第一师和警卫师等部队的配合之下,拿下江北不成问题。”

不过沈纲却是继续表示反对:“现在江北的冯国璋部已经有北洋第五师、第七师、第二混成旅,而根据情报处的情报显示,北洋的第十师也已经抵达滁州,随时可对冯国璋部进行增援,如此情况下,我军在江北的兵力就不会占据优势,没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攻克被冯国璋经营多时的江北,空军处的空中情报已经显示,冯国璋已经把泰山镇、解家庄建成了军事堡垒,没有优势兵力和火力的支持下,我军如何能够快速的攻克这两处军事重镇?”

沈纲进一步打击众人的信心:“到时候如何避免在进攻泰山镇和解家庄的时候,抵挡来自滁州的第十师的增援?第十师的唐天喜可不是当初的那个王汝贤,在场的诸人应该对他不陌生了,当初他能够以少数兵力击败我军第一师,现今他手握一整个师,诸位谁可有信心以一师兵力挡住他的进攻?”

沈纲的话虽然有夸大和自贬之嫌,让坐在一边的陈卫华更是脸色通红,把头深深的低下都不敢抬起来面对众人的视线,但是沈纲说的话却是事实,当初的唐天喜给国民军留下的阴影太大,导致现在国民军对唐天喜的看重比冯国璋都要大的多,别看国人把冯国璋吹嘘为北洋军两大战神,但是冯国璋当初在苏南失败了是事实,国民军对他也就没什么特殊感觉,沈纲更是直接把他当成了手下败将,反而是当初只是旅长的唐天喜给国民军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沈纲自然不会平白无故说这些话用来打击自己人的信心,说完刚才那些话后,他轻咳了一声,然后朗声道:“我认为,我军的渡江计划应该做出一部分的调整!”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包括陈敬云在内都是把视线投向了他,希望从他口中听到可行的作战计划,打破目前的僵局。

第三百二十二章 渡江计划(一)

“不管是北洋军占据的江北地区还是我军控制的江南地区,都经过长期的工事修筑,逐渐形成堡垒化,不管是我军主动进攻江北还是北洋军南下进攻我江南地区,都将面临着众多工事堡垒的阻拦,没有绝对的优势兵力和火力,是很难短时间内攻克下来的,即便是可以拿下来,那么也会让进攻方承受巨大的伤亡。这样的伤亡不管是北洋军还是我军都是不能承受的!”沈纲没有说出自己的计划,而是述说着苏南战区的敌我态势。

而沈纲所说的也是事实,不管是北洋军南下还是国民军北上,都要面临对方修筑多时的防御工事,要攻克这些防御工事所需要的火力和兵力优势甚至可能需要数倍于敌军。而且哪怕是占据了兵力和火力优势后,进攻方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作战司之前对国民军在南京到镇江一线的防御工事进行过调研,认为哪怕是不增加援军,仅凭借第一军原有的第一师、第七师进行防守,那么就可以抵挡北洋军三个师兵力的进攻,北洋军要想拿下来的话,不付出一两万人的伤亡根本就办不到,更不说国民军已经在苏南集结了众多部队,除了第一军所属的四个师外,还有警卫师,第五师,第八师,包括南京守备团在内的苏南地区三个地方守备团,第一读力炮兵团,第一读力骑兵团,还有众多海军舰艇。

如此庞大的兵力集结在苏南地区,北洋军是绝无可能成功渡江并攻占南京和镇江的。

同样的,北洋军在江北的军事堡垒化,部署了第五师、第七师、第二混成旅后国民军要想拿下来,没有两倍以上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短时间攻克下来,所以尽管有海军的存在使得渡江不存在问题,但是渡江之后要拿下江北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参谋部制定的渡江计划中,已经预计了此次渡江战役中国民军的伤亡会达到两万以上,比起上次的苏南战事还要多的多,甚至为此已经提前在福建、浙江等人征集了多达数万的新兵进行训练,为的就是在后续战争中给渡江作战受损的部队进行兵力补充。

沈纲的话让在场的众人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他继续道:“所以尽管军在苏南地区兵力雄厚,但是正面的江北地区北洋防御同样强悍,采取正面突破的话,不但会让我军蒙受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功亏一篑。但……”

一个‘但’字引起了众人的胃口,众人的视线再一次集中在沈纲身上。

沈纲继续道:“但北洋军方面在安徽地区的兵力却是要弱的多,安徽内虽然有北洋军众多部队的番号,但是真正的主力部队也就是曹锟的第三师,经过扩编后的曹锟第三师除了北洋军的正规编制外,还编练了一个读力旅,总兵力预计达到一万五千以上。除去曹锟第三师这个对手外,安徽南部还有安徽陆军第一师、第二师。而安徽陆军也就是之前的皖军,他们的战斗力很有限,并不会比当初的黄兴手下的苏军强到那里去,顶多也就是给曹锟的第三师打打下手,算不上什么威胁。

如果我军把渡江战役的主要方向放在安徽,从芜湖、安庆两地同时进兵安徽,主要我军一次姓投入四个师以上,那么击败北洋军在安徽方向的部队就不成问题,攻占合肥后,派遣一师继续向北进军外,进攻淮南继而威胁蚌埠。我军渡江安徽之主力部队调动向东,集中优势兵力东进滁州。届时,北洋军的两处津浦线重镇滁州和蚌埠就会受到我军兵锋直接威胁。除了这两个主要东进方向外,另外也可派遣一加强团东进定远县地区,切断搔扰津浦线。

如此情况下,北洋军在滁州一带的唐天喜势必疲于奔命,守了滁州他就守不了蚌埠,守了蚌埠他就会丢滁州。

不管是滁州还是蚌埠,只要我军能够拿下这两个津浦线上的军事重镇上的任何一个,就能够彻底切断津浦线,切断津浦线后,江北的冯国璋部就是强弩之末,哪怕是囤积有弹药,但是也无法支持太久,短则一月,长则三个月,江北冯国璋部必然弹药粮饷两缺,到时候就克不费吹灰之力对其一战而下!”

沈纲刚说完,一边的陈仪开口了:“如此的话,我军汇集主力进攻合肥的时候,唐天喜的部队一样可以西进增援,届时我军如何面对唐天喜和曹锟两个师总数近三万的北洋军,另外还有两个师的安徽陆军也会加入其中,我军哪怕是投入四个师也不能取得太大的兵力优势啊!另外,我军如此大规模进入安徽境内,在没有江河和铁路的依托下,如何保障如此大规模的部队后勤补给,从芜湖出发到合肥将近一百五十公里的的路程,如此长距离的徒步行军至少也要七八天,如果算上渡江时间,那么至少也要十天时间。这么长时间里如何保证曹锟的第三师会不会做出其他反应,如何保证唐天喜的第十师不会提前西进增援合肥?

假如唐天喜提前增援合肥,或者我军无法短时间攻克合肥,面对唐天喜和曹锟第三师两面夹击如何自保?”

陈仪也是个老资格将领了,现在又是任职参谋部作战司司长,看问题也是极为犀利,一下子就把沈纲的初步计划挑出了不少问题来。

沈纲却是不恼,继续冷静解释道:“唐天喜要来增援还更好,他要来增援合肥的话,我军直接派遣一师绕行攻占滁州,然后滁州据坚城而守,苏南大局可定!

至于后勤问题,的确是存在诸多问题,然而我军之前进军江西和皖南的时候,后勤部的后勤支援工作就已经十分到位。而你们要注意的是,我军进军安徽纵然后勤补给不便,但是在安徽境内的那些脱离了津浦线支撑的北洋军同样后勤补给不便,相对比江北地区而言,我军和北洋军的后勤补给差距反而会变得更小!”

“那北洋要是继续从北方调来军队增援,进驻蚌埠和滁州的话,我军又该如何应对?”陈仪不依不饶继续发问。

沈纲这个时候看了陈仪一眼,显然是对陈仪的挑骨头相当不满,不过陈仪的挑刺是他的预料之内,他沈纲之前把作战司乃是整个参谋部提出的渡江作战计划批判的一文不值,陈仪和袁方等参谋部的人要是有好脸色给他看才怪了,尽管他也是从作战司里出来的,但是他丝毫没有照顾往曰这些下属和同僚的想法,当即冷哼一声:“不管我军的渡江战役主攻方向在那里,北洋军都会调遣援军南下,而能够来的不外乎第一师、第十六师、第九师而已。他袁世凯不能在京畿地区一个师都不放,然后山东沿线也不能什么部队都没有,所以来增援的部队短时间内最多只有一个师。至于东北地区的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三师,乃至其他部队,要增援到津浦线来至少也要一个月以后,乃至更久。一个月后,我军要是哪怕是暂时拿不下滁州或者蚌埠,但是完全可以派遣小股部队从野外切断津浦线。延迟作战下敌军的增援部队只能徒步行军,增援速度是可以控制的。如果有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无法拿下滁州或蚌埠,那么我军谈何统一中国?”

沈纲的计划核心其实和上次的苏南战事中渡江战役是一样,那就是抄北洋军的后路,上次北洋军的后路是江北,而现在北洋军的后路那就变成了滁州和蚌埠地区。

只要拿下这两个中的一个,那么就能够让北洋军失去津浦线的后勤补给。虽然北洋军在江北地区有着部分的库存,同样也可以通过江苏东部的陆地进行补给,但是库存总是有限的,大战消耗之后没有后勤的补充根本就无法支撑太久,而江苏东部的陆地补给量哪怕有一部分,但是是远远无法和铁路相比较的,江北那么多北洋军,他袁世凯要把那么多后勤补给运送上来,至少也得需要十几万的民夫,这还不提国民军还会在这一部分地区进行拦截作战。到时候,就算不能完全切断江北地区北洋军的后勤补给,也能够极大的减弱江北地区的北洋军的战斗力。到时候,国民军就能够从四面八方对江北地区形成包围,集中优势兵力一战把江北拿下,届时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围歼战,参与围歼战的会有第一军四个师,警卫师,第五师,第八师,第九师,第一读力炮兵团,第一读力骑兵团,海军舰队。

如果能够顺利实行并成功话的,国民军就能够全歼北洋军第五师、第七师、第二混成旅,取得一场大捷。当然了,这个计划目标有点太虚,以三比一的兵力优势显然是无法做到完全包围,到时候北洋军就算无法守住江北,也可以带着残部突围北上。哪怕就算让北洋军突围北上,那么也会重创冯国璋的第二军,届时津浦线上北洋军的兵力就不在占据优势,而是国民军占据优势,国民军也就能够取得战略主动,继续沿着津浦线北上的时候就能够更加容易了。

不过沈纲的这个初步计划就和参谋部提出的那个计划一样,还充满着诸多的问题,随便一个人都能够从中看除诸多问题来。然而这两个计划都还只是初步计划,沈纲的计划里还只是说提出第一批渡江部队要有四个师,但是抽调那四个师都还是未知数。

第三百二十三章 渡江计划(二)

陈敬云对于该选择哪种渡江作战方案也是有些疑虑,他虽然继承了前世陈敬云的军事知识,但是却没有继承他身为一个军官该有的军事直觉和才华,这也是陈敬云自从掌控军队后一直没有亲自指挥部队的原因,不是他不想亲自指挥一场大战,而是他有着自知之明,他没那个本事。

不管是之前的杭州之战,广州之战、苏南战事还是说皖赣战役,陈敬云都是直接划下了作战目标给手下的将领们,然后具体作战事宜都是下面的将领们所负责。正是因为陈敬云的这种放手状态,才使得参谋部下属各司那么重要,尤其是作战司,几乎承担了国民军所有对外战争的计划制定。陈敬云要做的就是提出战役目标,告诉那些将军们他要占据那些地盘,剩下的事情就是将军们去想办法把地盘给抢过来。陈敬云几乎不提出任何详细的作战计划,从前是,现在也是。

这些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办,要不然他养着统帅部里那么多将军做什么,难道养着好看啊!

而现在,这些将军们已经给他提出了作战计划,而且一次还来了两种方案,而这种状态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一个总体的可行的计划,而不是手下们给他扔出来一大堆方案让他选择。

所以他当即就是开口:“既然现在有两个方案,那么就然参谋部组织两次推演,然后择优而用。”

陈敬云如此说,袁方只能道:“明白,参谋部这两天就会组织相关的推演,随后在禀报于元帅!”

陈敬云点头:“嗯,这两个计划中,都说要集中优势兵力,不管是从扬州为主攻还是以合肥为主攻方向,那么都需要大量的兵力!参谋部是否推算过我军在苏南地区的兵力是否足够?”

袁方道:“参谋部已经经过计算,现在我军在苏南地区的兵力还是少了些,参谋部建议把第十一师调来苏南。”

陈敬云听罢皱眉:“第十一师尚未成军,所辖的炮兵团连火炮都没有,如何能够作战?”

袁方解释道:“第十一师可以调来苏南继续训练,等待火炮抵达,也可以作为局势败坏时当成预备队使用!

此时一边的陈卫华也道:“现在我军已经和桂军、滇军达成联盟,广东地区双方都已经开始撤军,桂军和我军以及滇军的军事对持已经缓解,现在我们三家都已经抽调兵力进攻湖南之际。广东威胁已经不大,第十一师是可以抽调出来了,甚至第三师也可以抽调北上。”

“第十一师抽调北上还好,但是第三师怎么能动?陆荣廷的第五军虽然已经集结主力北上,但是放人之心不可无!”一边的俞若飞提出了反对意见。

陈卫华道:“我军在江西和湖南地区还有第一混成旅和第四军,广东现在还有三个地方守备团,担负一定的守备任务是可以的,桂军要背叛我们调军东进的话,我军之第一混成旅和江西的部队完全可以南下驰援,到时候我军也可以通过海运紧急向广州增援,威胁并不大!现在我军在苏南正值需要大量的兵力,把第三师这支久经训练的主力部队一直放在广州无所事事就是浪费!”

此时,沈纲也是提出意见:“广东方向继续保持第三师这支主力部是略显浪费,不过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变通嘛,我看可以从第三师、第十一师抽调部分的部队组建一个混成旅,哪怕是新兵多一些,重武器欠缺一些,但是用来应急还是可以的。到时候第三师的主力部队还是可以北调到苏南的。”

“如此一来,我军又得扩编一个混成旅,财政能否可以支撑?”很少说话的后勤部总长孙广亮提出关键问题所在。

陈敬云这个时候也是开口了:“军费的压力虽然是有,但是只是一个混成旅的话问题不大!”

在这种事情上,陈敬云向来是很决断的:“袁总长,你记一下,从第三师抽调一部分,第十一师抽调一部分步兵部队,组建第第十四混成旅,相关的重武器可以暂缓补充,先把架子搭起来担负广东防务,第三师北调苏南!”

“那林军长的第三军?”袁方小心翼翼的提出了一个更严肃的问题,那就是第三军的地位问题,现在第三军就已经只剩下一个第一混成旅和第三师了,而且现在第一混成旅已经进军湖南,第三军的兵力是国民军四个军当中最少的一个。

陈敬云道:“第三军军指挥部随同第三师一起北调苏南,然后将第十一师也调来苏南化入第三军建制。担负苏南地区总预备队。至于第一混成旅调入第四军建制。广东由第十四混成旅单独负责。”

国民军为了在北伐战事的时候集中更多的部队,准备抽调第三师和第十一师北上,同时成立第十四混成旅,为此陈敬云亲自向陆荣廷拍发电报,要求双方彻底停止广东西部地区的军事对持,国民军将会把第三师抽走,而桂军的部队也必须全部回到广西境内,然后派遣主力部队进入湖南,承担对湖南的主要战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