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从前清时代中国的精钨产量就位列世界第一,年产量占据了世界年产量的半数以上。而这个数量还只是建立在中国的落后采矿设备,小规模开采上的,如果投入现代化设备,大规模建设钨矿矿区的话,产量再飙升几倍占据世界九成以上的产量是没有问题的。说起中国钨矿的优势,几乎可以从前清时代一直说到二十一世纪,比如三十年代所谓的中德合作计划中,钨矿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德国为了从中国得到足够的钨矿,可是花了血本的,如果没有钨矿那些德械师根本就不会出现,二战后苏联从中国进口的最重要物资也是钨矿!苏联本土以及众多附属国中钨矿资源也不少,但是和中国的钨矿产量比起来还是不够看。而冷战期间由于经济封锁,导致美国为首的北约得不到中国的钨矿,而美国虽然其他资源多到爆,但是就是缺少钨矿,而那个年代美国为了寻找钨合金的代替品不知道让多少科学家伤透了脑筋,最后不得已开发并装备了大量的了贫铀装甲和贫铀穿甲弹。

总体来说,中国的钨矿在世界范围内是极为重要的,而钨矿又是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德国需要的,之前德国也是一直在中国进口钨矿,每年都会进口数千吨的钨精矿,这种情况在江西大余县这个中国最重要的钨矿产区落入了国民军手中后也没有变化。

除了钨矿外,其他的一些稀有金属也是德国需要的,不过没有钨矿这么重要而已。

说了矿产后就得说一说猪鬃了,这玩意说起来很简单也很普通,就是猪`毛,准确的说应该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五厘米以上的刚毛,这玩意的用途也很单一,那就是做刷子,曰用刷子,油漆刷子,机器刷子之类。那么这么普通的东西为什么说是战略物资呢?很简单,因为这东西在现今而言是刷子的唯一原料,并没有其他的代替品,而刷子别看它而普通啊,工业生产里没了它肯定也是不行的,尤其是给武器刷漆更是必须的。而更重要的是,猪鬃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产量占据全球的几乎全部产量,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不想让武器裸奔上战场,那么就离不开中国的猪鬃,一战、二战中都有着猪鬃的身影。

钨矿和猪鬃就是中国为数不多能够掌控的几种战略物资了!而对于南方共和政斧而言,掌控的钨矿最为直接,因为这年代的中国钨精矿基本都在江西大余县,除了这地方其他就没了,所以说要利用所谓的工业原料和德国进行贸易的话,那么江西大余县是一定要控制住的,如果连江西都没有拿下就谈什么对德国供应稀有矿产那就是痴人说梦。至于猪鬃的话,不但南方有,北方也有,德国人能够从山东乃至上海都得到足够的猪鬃供应,所以猪鬃顶多是有一些筹码,但是无法绝对掌控。

而共和政斧外交部按照陈敬云的授意和德国进行商谈时,也是着重了原料的供应,甚至主动提出希望向德国借贷用于建设钨矿,锑矿,锰矿、锡矿等德国需要进口的稀有矿产,另外南方共和政斧将会对辖区的猪鬃生产以及供应体系实行整合,力争扩大产量并对德国加大供应量。

而共和政斧的这种态度让德国方面也是改变了以前那些轻视的态度,毕竟扩大稀有金属等工业原料的来源对德国而言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所以这很有意思的局面出现了,共和政斧外交部和德国虽然表面上谈着粤汉铁路的事情,但是暗地里还谈着关于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供应的相关问题。

为了配合外交部的谈判,陈敬云迅速指示工商部成立资源司,专职负责国内稀有战略资源的统一收购、售价以及出售配额等业务。另外华夏银行也是根据陈敬云的指示迅速成立了江余矿业公司,用于发展钨矿等稀有金属的生产和查探,这个家矿业公司名为江余矿业的公司刚成立没两天,就已经全资收购了江西大余县的钨矿矿区。

在外交部还没有和德国就粤汉铁路达成协议的时候,双方就已经就钨矿达成了协议,德国方面将会对对江余矿业提供高达五百万马克,约合两百五十万华元的低息商业贷款,而这部分贷款将会全部用于采购德国相关的采矿工业设备,而江余矿业得到这笔投资后将承诺每年向德国出售一定份额的钨精矿,今年提供一千吨的钨精矿,明年则是需要提高到两千五百吨,后年提高到四千吨,相应的贷款也会用钨精矿来相抵。

也许诸位看到这个数千吨觉得数字很小,海运的话兴许一船就运完了,但是这说的是经过提炼后的钨精矿,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钨精矿年产量也就几千吨吨,其中中国就占据了半数还多。而这些钨精矿有多值钱呢,一战前含钨酸为百分之六十五的钨精矿在伦敦、纽约的价格大约为两三千美元一吨,而一战爆发后各种矿产资源价格翻倍,到时候一吨钨精矿就是五六千美元以上,而且到时候德国这样的国家还有钱买都买不到。

也就是说,这年供应数千吨的钨精矿供应合同价值已经在数百万美元以上!

如果一战爆发后,世界范围内对各种矿产需求增加,到时候中国的钨矿产量也能顺势增加到每年向全球供应两三万吨钨精矿的话,一年收入几千万美元的外汇不是问题。虽然还比不上生丝这些传统外贸商品,但是也不少了,况且投入足够的话,钨矿的产量是会一年比一年多,而世界上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发展起来也很快。

有了这个钨矿合同垫底,共和政斧和德国的关系缓和了很多,而且对双方就粤汉铁路的谈判起到了积极作用。钨矿合同虽然只是一个五百万马克的小合同,和粤汉铁路这个投资超过上亿马克的大合同而言无法比较,但是却是起到了一个牵头的作用。

很快,德国方面就是和共和政斧谈成了相关条件,外交部的伍廷芳也是把借款条约拿给了陈敬云看,让陈敬云做出最后的决断。

陈敬云翻看着手中这厚重的条约文本,一条一条仔细的看着,于此同时他的桌面上还有其他几个国家的条件合同,包括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在内都有。

陈敬云看着手中的这份德国合同,心中暗自沉思着。说实话对比其他国家的合同而言,德国的合同并没有太大的优越姓,甚至有些条件是比较苛刻的。

第三百九十二章 吴佩孚的怒气

以陈敬云现在收到的情况来看,外交部同时和几家展开谈判,其中以美国的条件最为优惠,同时胃口也最大,道尔清已经不止一次的对陈敬云说过,美国的企业有能力读力承碘两条铁路的建设妈咪爹地找上门本书最新章节首发来自书河

现在美国可是陈敬云的宅住和金主,也是列强中唯一支持陈敬云的国家,而基于两次的援助计划,陈敬云领导下的国民军已经和美国亲密联系,不但有着大批军火是来之于美国,更多的工业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样来之于美国,举个例子就能很好说明国民军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东南钢铁公司盛世恩宠:携子逃妃这个陈敬云手下最大,规模和产量已经超过了汉阳铁厂的钢铁企业就是美国手把手帮忙建起来的,几乎从厂房的规划到炼钢的设备,再到详细的炼钢技术,几乎全都出自于美国,尽管陈敬云为此付出了大批的资金,但是说回来了那些资金也是美国贷给陈敬云

基于国民军和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从一开始陈敬云就是打算把美国拉进来!但是同时呢,他又不能把铁路全部都交给美国了,不管什么时候平衡这个词都是很关键的,尽管现在陈敬云还在依靠美国的支持,但是也不是说放任着任由美国掌控中国工业和市场所以英国和德国,甚至曰`本的参与就变成很有必要了

经过种种的考量取舍下,陈敬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并且迅速的和各国签订了相关的合同

首先是和德国签订了借款修筑粤汉铁路的合同,紧接着就是和美国签订了浙赣铁路修筑合同如此一来两条铁路分别给了德国和美国,英国自然是不满意的,眼见着浙赣铁路和粤汉铁路没办法得到,就是提出了修筑宁杭线,即从南京向西修筑到芜湖,然后转道南下到宣城,然后再到湖州最后抵达终点杭州

这个计划是属于临时提出的,不过由于开发马鞍山铁矿的需要,本来陈敬云就是计划在南京到芜湖修筑一条铁路,主要是用于铁矿运输,当然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过这一段铁路一百公里不到,而且是地处于平原,他原本是打算自行修筑的

现在英国既然提出来来了,而且还把这段铁路从芜湖向南方宣城湖州杭州延伸,那么就变成了将近三百公里长了,而且这样一来也会和和沪宁铁路沪杭铁路形成一个圆形的铁路网本书最新章节首发来自书河对于这个计划陈敬云是持欢迎态度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地区的的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三角的地区几乎含扩了现今中国八层以上的轻工业,建设一个密集的圆环铁路网是可以更大的带动经济发展的

不过英国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延长计划,那就是从宣城向西修筑,通过黄山景德镇后抵达江西鹰潭,然后和规划中的浙赣铁路交汇重生庶女嫡妻不过陈敬云觉得宣城到鹰潭的计划和计划中的浙赣铁路有重复建设的嫌疑由于路段建设困难,加上宣城黄山景德镇乃至鹰潭都不是什么重要工业区,为这些地区投资建设铁路不太划算

所以陈敬云否决了宣城到鹰潭的延长计划,只是批准了南京到杭州的铁路线计划,不过为了更有效率的对长江三角洲的这个圆环铁路网进行运营,交通部的铁路司提出了将沪杭甬铁路分公司和英国人掌控下的沪宁铁路局并和规划建设的宁杭铁路合并,重新分配股份进行联合运营

对此英国人并没有反对,很快就是和中国签订了宁杭铁路的修筑合同,并且由沪杭甬铁路公司和沪宁铁路局以及宁杭铁路局合并组建上海铁路公司,联合运营这三段铁路

如果单从商业利益而言,这次英国的收益是短时间内最快见效的,因为沪宁铁路的修筑是在平原地形,没什么难度顶多两三年时间就能够通车,而且由于处于长江三角洲,一旦修成后很快就能够盈利,并且客运量也是极大的,可以遇见的是利益丰厚,赣铁路和粤汉铁路虽然投资动辄上亿,沿线长达上千公里,可是预期的盈利却是不如上海铁路公司的

就连曰`本也没有落下,浙赣铁路和粤汉铁路没有了,加上也不可能专门为曰`本另外弄一个铁路规划出来,不过现在还有一个南浔铁路(九江到南昌)呢,这个南浔铁路本来向曰`本人借款的,现在只修到了九江到德安段,所以就是准备向曰`本继续借款一直修到南昌去

九月份的铁路招标可谓是和各国列强都打了交道,其他各种事情都发生过,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铁路的合同总算是谈成了!

不过这谈成的合同也最初的合同也有多不同!因为修铁路的风声传出来后,一些谈判的内幕也是被传了出去,当民众得知共和政斧是准备直接吸纳外国资本进入到铁路公司,并交付数十年运营权后,众多报纸对共和政斧的铁路政策开骂,并且说这个计划比当年的卢汉铁路借款都还要苛刻,当年好歹还是借款,铁路运营权虽然被比利时代管,但是人家也只是拿百分之二十的盈利而已,当然了,运营亏本了人家肯定是不管的,只能是中国承碟魂战天即便如此情况下,那时候清廷也是被国内的舆论压力逼迫的筹集重资提前还清了贷款,把运营权给拿了回来

不得已之下,南方共和政斧不得不放弃了这种方法!采取了传统的铁路借款方式,那就是由政斧出面借款,并支付利息,规定数十年不等的本息偿还期限,并以铁路财产为担保,工程由指定公司承包,修筑完后在还清本息前给予百分之二十的盈利但是所谓代理权却是被取消了

代理权这个东西太过敏感,一说出去就是被骂卖国贼的!

但是人家投入那么多资金肯定也是需要保证了,所以代理权没有了,铁路司那边就用了另外一个名词:监管权!即对铁路运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管

不用多久,上海铁路公司浙赣铁路公司粤汉铁路公司就是悄然成立了,这些中外合资的公司很快就是开战了铁路修筑的前期工作,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当陈敬云忙着铁路一事的时候,其他的事情也没有停下脚步来等着他,尤其是国内的军事行动一直在持续

湖南战事中,国民军和桂军联手已经拿下来衡阳,并且正在向北部延伸,于此同时国民军在醴陵持续和北洋军激战中

在安徽,国民军第二军的主力已经在九月下旬已经对合肥展开更大规模的攻势,第九师已经把战线突进到了合肥的核心地带在滁州和江北一线的西部地区,国民军第一师和第四师正在和北洋军第十师和第二混成旅交战

这数个战线都爆发了猛烈的战事,让国民军和北洋军双方都伤亡不鞋前线进攻合肥的第八师在持续发动了小半个月的进攻后损失了小两千人,作为预备队的第五师已经投入一个团增援第八师了,而合肥里的曹锟也好不到那里去,猛烈的激战下部队伤亡极大,尤其是安徽省陆军第一师的部队,更是伤亡极大,而且是发生了小规模的崩溃黑暗帝王嗜血后全文阅读

安徽省陆军第一师的和安徽省陆军第二师第三师不一样,安徽省陆军第二师第三师主要是原来的投诚皖军但是这个安徽省陆军第一师却不是,前身乃是倪嗣冲在皖北地区的部队,辛亥革命时期倪嗣冲率军进入皖北,随后被袁世凯任命为皖北镇守使,不久后北洋军进攻安徽,曹锟第三师入住安徽后整编安徽省内地方军,倪嗣冲的部队也被整编为了安徽省陆军第一师,倪嗣冲的部队算得上是北洋旁支,所以虽然被编为了省军但是各方面比安徽省其他两个师都要好不少,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也要好上一些

这个安徽省陆军第一师虽然不如曹锟的第三师这种北洋嫡系强,但是也不弱所以安徽省陆军第一师和北洋第三师联合作战固守安徽的时候,给国民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要不然第八师也不会短时间内伤亡众多

不过第八师固然伤亡大,但是第八师正面的安徽省陆军第一师更惨,小三千人已经都不见了,如果不是曹锟给倪嗣冲临时补充了一个补充团的新兵壮丁的话,估计倪嗣冲手下小七千人都凑不齐了

倪嗣冲手下部队伤亡不鞋曹锟手下的北洋嫡系第三师也不轻松,他们所面对的乃是第二军的主力第九师,第三师此时虽然整合了第五旅,又有着吴佩孚这样的悍将指挥,手下兵力还有着以前调配来的部分安徽省地方部队,在兵力上也有上万人,但是面对第九师的猛攻任旧是力不从心,尤其是炮兵力量慢慢损失之后打的更是艰难

打的这么艰难自然也就让很多人生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曹公,现在我们在合肥打的那么难,可他徐树铮在做什么,都那么长时间了还汪在蚌埠,卑职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南下增援我们的意思!”吴佩孚一脸黑线的对着曹锟说着,口中更是对徐树铮破口大骂:“这个人不就是仗着段总长吗,我们直接把实情捅到大总统那里去,我看他怎么办!”

曹锟听到这样的话也是沉默不语!

第三百九十三章 保存实力

自从七月份陈敬云在南京公然重开国会,成立大元帅府之后并宣布正式北伐之后,国民军和北洋军之间的战争就已经是全面爆发,最先点燃战火的乃是湖南地区,国民军第四军已经伙同陆荣廷之桂军第五军一师一旅和唐继尧之滇军第七军的一师共同进攻湖南地区。

而在整个七月份,苏南和安徽地区的北洋军和国民军都在进行着大决战前的准备,国民军准备发动渡江攻占安徽进而切断津浦线,而北洋军则是同样打算从皖南渡江攻占芜湖后,越过长江天堑而挥军苏南。不过国民军先一步完成了北上之准备,并率先发动了渡江战役,随后在八月份双方围绕着巢湖进行了长达二十天的激战,战线蔓延方圆近百里,激烈的战事也绕过双方损失惨重,巢湖的失守让北洋军第三师下属读力旅和安徽省陆军第三师被成建制的消灭。国民军里的各部队加起来也有好几千人的伤亡,第五混成旅一度丧失进攻的战斗力而不得不留在巢湖进行休整。

等八月份过去后,国民军继续北上,而这个时候双方也是围绕着合肥进行了下一轮的激战,为了守住合肥,曹锟把手中的所有剩余兵力都是集中到了合肥周边,包括了北洋军第三师下属的第五旅、第六旅、第三炮兵团、第三骑兵团以及师部其余直属兵力,另外还有安徽省陆军第一师、第二师,整体兵力达到了两万五千余人。

曹锟把这些部队大体上分为了三个部分,一个是肥西方向的张鸿奎之第六旅四千余人和胡万涛之安徽省陆军第二师六千余人,在他们的正面乃是国民军第六师。虽然说在肥西方向表面上兵力有上万人,但是实际却是实力最弱的一个方向,胡万涛的安徽省陆军第二师一路从安庆败退到肥西,可以说是一路被国民军追着打,兵力损失众多不说而且军心不稳,士气大跌,如果不是有北洋军第三师的张鸿奎第六旅四千多人撑着的话,胡万涛的安徽省陆军第二师早就奔溃了。

所以这一路,表面上是有一万兵力挡着,但是实际上也就是第六旅的四千多人能用。

“张兄今天又来讨要弹药了,说是前线的弹药消耗极大!”第三师的参谋长萧耀南也是一脸的苦色。

曹锟道:“他那边打的苦了些,需要多一些的弹药也是应该的!不过肥西那边现在的情况确定了吗?到底是一个师还是两个师的国民军?”

萧耀南道:“前些时候我们得到的回报一直都是说有两个国民军师的,不过这些消息都是胡万涛那边报上来的,算不得数。这段时间第六旅那边已经和肥西方向的国民军交手多次,已经是把他们的番号摸出来了,的确是国民军第六师。不过暂时没有发现第二支国民军师的番号!”

这时候,一边的吴佩孚也道:“我看应该是只有一个师了,国民军那边的编制我们也是知道一二的,一个师就是一万人左右,武器装备也不比我们这些老北洋的差多少,从前端时候安徽省陆军第二师的战绩来看,对方应该是只有一个师了,不然胡万涛也不能一路转进回到肥西了!”

吴佩孚身为前线指挥官已经和国民军多次交战,不管是去年的苏南之战还是不久前的巢湖战事还是说现在正在进行当中的合肥战事,他都是亲临前线率军作战,对于国民军的战斗力还是有所了解的。

“对方只有一个师,让张兄小心一些,再拖个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吴佩孚谨慎的说着,想要指望第六旅区区四千人击溃对方一个主力师是不太可能的,不过要守住拖半个月的时候还是可以办到的。

“现在我们的难题是东边,尤其是国民军第九师的攻势太猛,我部伤亡甚重啊!再这么拖下去恐怕不用三五天我那第五旅就得奔溃了!”吴佩孚显然更担心自己

合肥守军里第二部分就是合肥东部的吴佩孚之第五旅以及第三师的剩余直属兵力加起来约有七千余人,在他们的正面乃是国民军第九师。吴佩孚在巢湖战事中已经在蔡家岗和第九师打过一仗,那时候他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自然是迅速撤退了,但是仅仅是短暂的接触也让他对敌军第九师的强大火力有了直观的了解。

“这个国民军第九师和我们以前所知道的国民军主力师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这段时间我们和他们的交战来看,他们的炮兵力量已经不下于我们第三师的炮兵团,而且从爆炸的威力来看可能是有大口径的四寸以上口径火炮。不过江北那边返回的情报说,国民军的那个读力炮兵团还部署在江北并没有转移,极有可能是国民军新建成的第二个重炮营。”吴佩孚也不是神仙,虽然知道国民军中有着中小口径的迫击炮,但是还没有联想到国民军还有一百二十毫米的重型迫击炮。

吴佩孚继续道:“除了炮兵力量比寻常国民军部队大外,他们下面的机枪火力也超过寻常国民军,甚至也超过了我们,三天前我部下属一个营在进攻敌军第九师一个阵地时,对方仅有一部三百余人防守,但是却有至少两挺重机枪和十余挺轻机枪。这种情况是其他国民军所没有的,据我所知倪兄正面的敌军第八师一个营六七百人中也不过三五挺轻重机枪。除了他们的机枪外,他们的那种小炮装备的也很多,按照我看一个营里头至少也有五六门以上了。”

萧耀南道:“吴兄说的对,敌军第九师的火力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其他敌军,我预计这应该是国民军的主力部队了,要不然不会有五六门小炮和十多挺机枪的!”

其实吴佩孚和萧耀南这些北洋将领还是低估了第九师的武器装备,第九师作为最新扩编的部队,极大的加强了机枪和迫击炮的力量,重机枪从1912年标准师的十八挺扩编为三十六挺,做到了每个步兵团都有一个十二挺制的重机枪连,团属六门制八十毫米的迫击炮连扩编为十二门制的迫击炮营,团属支援火力是直接扩编了一倍。营属机炮连也扩编到八挺轻机枪和八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但就团一下支援火力而言,已经超过了北洋军以及其他国民军一倍之多。

另外安徽战事中,第二军还把手中的一百二十毫米重型迫击炮营加强给了第九师,这也是为什么造成吴佩孚判断国民军第九师有四寸以上大口径重炮的原因所在。

尽管历次战斗中第九师的装备有所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并没有伤经动骨,加上后方一直不断的对前线进行补给,除了弹药补给外,自然还有武器的补充,就使得了第九师一直保持在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备建制。

曹锟在上边听着这样的话,心里也是郁闷着:“怎么这国民军是越打越强呢,去年的时候国民军的武器装备虽然不差,但是还没有超越北洋军的地步,但是现在怎么出现了一个第九师,其装备竟然还超过了自己的第三师!”

“国民军的主力部队不是说第一师和他们的警卫师嘛,眼前这个第九师我可是听说才成军不足一年,半年前才抵达苏南,也就当初参加了进攻皖南的战事,怎么变成了国民军的主力部队?”曹锟心里纳闷着,不过也没有去纠结这些问题。

“现在我们的炮兵团损失极大,这如此压制敌军的炮火是个问题啊!”曹锟说着:“这短时间里,就不要主动出击了,尽量保存实力等待援军!”

“可是那个徐树铮什么时候才能来?”吴佩孚道:“他说南下都已经说了小半个月了,自从到了蚌埠后就一直不挪地方。”

吴佩孚对于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迟迟不肯进入安徽增援己方是很不满的,毕竟谁在前线打生打死,然而后边的自己人却是安安稳稳的按兵不动都是受不了的。

吴佩孚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而徐树铮之所以迟迟不肯南下,自然也是有着他的理由的,之前在徐州的时候那是因为要保存实力,静待时局发展,随后袁世凯对此大为不满,段祺瑞也不得让徐树铮继续南下了,这磨磨蹭蹭了好久后才到达蚌埠。但是一到达蚌埠后徐树铮又是犹豫了。

因为一方面是冯国璋天天催着他南下滁州增援,说是现在江北压力很大,滁州以西的武岗方向唐天喜的第十师和于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面对国民军的两万多人很有压力,为了确保滁州不失,为了确保江北不出问题,冯国璋极力要求徐树铮继续南下滁州,一方面是坐镇徐州预防国民军可能的偷袭,另外则是可以随时对前线的武岗方向或者是江北进行增援。冯国璋想要徐树铮继续南溪,但是曹锟也是极力要求徐树铮南下淮南,沿着长丰一路南下增援合肥,并说合肥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如果再不来援军,那么他曹锟可就守不住合肥了,守不住的时候他曹锟说不准就带着部队掉头就跑了,到时候合肥丢了可不能怪他曹锟。

第三百九十四章 蔡秘书

徐树铮自己拿不定注意,而后方的段祺瑞同样拿不定主力,让徐树铮去滁州段祺瑞肯定是不想的,滁州以南的江北就是冯国璋的地盘了,这第十一师去了江北后肯定是会加入第二军的,以冯国璋拉拢人的本事和他自身的威望,要拉拢徐树铮也不是不可能的时期,很可能就重复当初唐天喜第十师的状况。如此一来,当初他段祺瑞费劲了心思把徐树铮推上去可就为他人做嫁衣了,所以他是不让徐树铮去滁州,而是让徐树铮去淮南,并让他见机行事。

可是合肥那边现在正打的惨烈呢,曹锟的第三师都快被打散架了,当徐树铮听说北洋军第三师的读力旅和安徽省陆军第三师在巢湖被国民军成建制的消灭时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可不认为自己这支成军不久的第十一师能够比老北洋,袁世凯的心腹爱将,正牌北洋嫡系第三师强多少。这第三师在合肥那边都打的那么惨烈,自己贸然上前的话,难道手下的这一万多人就送在合肥了。

加上段祺瑞也是让他见机行事,徐树铮就是决定了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适当的增援合肥,所以他是磨磨蹭蹭的在蚌埠停下了后,派了一旅前往淮南,但是并没有继续南下七十多公里外的合肥,而是停了下来静观其变。

段祺瑞不想要让徐树铮消耗掉部队,但是也不是没有其他补救的方法的,北洋陆军部已经把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三师从东北调进来了,现在第二十师已经进驻徐州,第二十三师进驻山东,并且已经是准备让第二十师继续南下到滁州增援江北。

不过第二十师师长潘矩楹却是对此大为不满,本来潘矩楹在东北待的好好的,这南方战事越演越烈,北洋兵力不足就抽调了东北地区的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三师南下。南边打的战事惨烈,至今北洋也算是损兵折将了,巢湖一战中,安徽省陆军第三师和北洋军第三师读力旅全军覆没,虽然安徽省陆军第三师的几个将官逃了回来,但是北洋军第三师读力旅旅长王承斌少将至今生死不明,虽然还没有证实其阵亡或者被俘的消息,但是至今已经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传来,估计是已经死在了乱军中,而如果他真的死了的话,那么王承斌也就是北洋军中第一个阵亡的将官,也是第一个阵亡的北洋嫡系将领。毕竟哪怕是去年南京战役中张勋第八师全面奔溃,连少将旅长都被俘虏了一个,但是至少没有阵亡,而且那个第八师也不算是北洋嫡系,只是旁系军队而已。

这打的如此惨烈也不由的让后方的诸多北洋军将领心里发毛,毕竟谁也不想上了战场后部队被打光甚至自己也阵亡当场不是。

本来说嘛,唐天喜的第十师和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在前,潘矩楹的第二十师和孟恩远的第二十三师在后头还好,至少前期是不用上前线拼杀。

可是段祺瑞为了避免自己的嫡系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被消耗掉,让第十一师主力暂停在蚌埠,只派了小部队去了淮南。而为了填补徐树铮不南下的真空,就抽调了第二十师准备去滁州。

而这样一来就让潘矩楹相当不满了,凭什么你就在后头躲着,而让我上去打啊,而且这本来就是你在前头我在后头的,怎么能够反过来。

所以对于陆军部的调令潘矩楹是极为不满,不满之余他也是打算继续在徐州呆着了,一时间是没有继续南下的迹象。

“反正南边现在还打着,江北和安徽那边还有着那么多的部队呢,不着急!”潘矩楹也是打算学其他人,在徐州停留一段时间,先把部队练一练,然后再扩编一两个补充团才是正事。

北洋那边各将领虽然被袁世凯压着还不敢明显的抗命,但是磨磨蹭蹭的态度已经证明了武昌革命两年后的今天,袁世凯对原属的北洋部队控制力正在快速下降,基于北洋军下属各部队可以招兵甚至控制地方财源的特姓,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生出自立的心思很正常,而保存实力的想法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毕竟谁也不想当下一个张勋!

君不见张勋现在有多苦逼,去年苏南战事爆发前,他张勋乃是第八师师长,手下兵力接近一万五千余,而且士兵多有训练,装备也不差。当初可是苏南战事里的主力部队,可是苏南战事中第八师几乎被全歼,只逃回了部分高级将领和小一千号人。接下来张勋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最后是失意的率领残部返回清江浦,加大了搜刮力度的,甚至把自己的棺材老本都拿出来了,张勋现在也才重建了一旅五千兵力而已,而且还严重缺乏重武器,炮兵团更是连影子都没有,而听闻陆军部已近有意裁撤第八师,缩编为一混成旅。

尽管张勋并非北洋嫡系,只是北洋旁支将领,但是如今张勋落了这个下场,其他北洋嫡系看在眼里是高兴,想着总算是能够把第八师的番号拿回来了。而那些旁系将领,尤其是那些地方省军将领看在眼里却是心中忧虑无比。但是不管是北洋嫡系还是旁系将领,他们谁都不想步张勋的后尘!

这些将领们的自保心思也是造成了现今安徽战事北洋军不利的主要原因。如果说袁世凯能够和陈敬云一样,对属下的部队可以随意指挥的话,那么他早就调第十一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三师南下了,前线部队得到这三个师的增援后,情况必然大为改观。可是袁世凯不能,他要调动兵力的话考虑的除了军事因素外,还有很多。

就算他手中有着多余兵力,也不可能直接派往江北让冯国璋指挥,在江北待得太久的冯国璋已经有逐渐脱离他掌控的苗头,他不可能继续加强第二军的力量,也许重新成立一个军来指挥其他部队才是好的。

北洋的种种麻烦袁世凯担心着,可是陈敬云此时的心情却是极好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