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当即,下方的军官参谋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有的说要立即进军邵武府,有的说要进军建宁,也有的说兵分两路,陈敬云也不打扰他们,直接静静听着他们的意见。

半晌后陈敬云才摆了摆手,让众人停了下来:“诸位的意见都是中肯的,现在南平重镇已经南下,下一步第二旅肯定是要继续进军的,至于方向嘛就定在建宁府!邵武府那边也派部队去查看探明情况!南平本身也要留下相当部队驻守。”

说罢后,他也不给众人说话的机会,直接道:“冯参谋长,你记一记,命令李继民率第九团、第三团休整三天后进军建宁,第四团驻守南平肃清周围清军余孽,嗯,再派些人去邵武府摸摸情况。”

“命令马成调回部队驻防连江、福安等地,肃清福宁府和福州府北部的土匪清军余孽,同时让他派个营去温州那里看看情况,有机会就拿下来;再把驻守连江的那个营抽调回福州!”陈敬云一边说着,脑海中已经浮现了一整张福建的地图。

“陈奎!”陈敬云看了眼陈奎:“我把这个营编入第七团,这样你的第七团就有三个步兵营,也算是初步成军了!把部队拉到长乐巩固福州外围防御,先好好训练着等外购的军械回来后,再给你配齐山炮和机枪。”

陈奎听罢后虽然还板着脸,但是喜色却是掩饰不住:“是!陈奎绝不辜负都督厚望!”

这时候,一边的冯勤却是轻声问道:“都督,把第七团调到长乐的话,福州的防卫是不是弱了些!”

本来福州城内有警卫团和第七团两部拱卫福州安全问题,至于陈卫华的第八团只搭起了架子,新兵虽然有了七八百人但是因为没有枪支所以只能是当摆设。

陈敬云却笑道:“无妨,城内还有一个警卫团两千多号人呢,再说长乐也不远,半天功夫第七团就赶过来了!”

听到陈敬云这么说,冯勤也就不说话了!

这一番军事调动除了军事方面的考虑外,陈敬云考虑更多的则是军权以及政治问题,首先是南平那边,陈敬云把第九团和第三团凑在一起配属给李继民前往建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李继民和他的嫡系部队第四团剥离开来,至于不派兵北上邵武府,是因为许崇智在那里,虽然现在还没有邵武府以及许崇智的消息,但是陈敬云打算先把邵武放一放,静观其变,不然贸然把部队派过去后很可能就被许崇智给吞并了,毕竟许崇智在同盟会内部的声望比陈敬云强得多,而在原第十镇的军职又比陈敬云高,正所谓不可不防。

而让马成肃清境内土匪自然是为了军政斧的声誉问题,而派小规模部队去温州试探情况,纯粹是看看有没有便宜可以捡,如果有机会的话陈敬云不介意把温州拿到手。把第七团放在长乐,主要是为了巩固福州外围安全。

当李继民接到了陈敬云的命令后,他人也不笨隐约也猜到了陈敬云的用意,不过他早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带着一旅数千人的他很明白,犯不着为了手中的那几百个嫡系手下而葬送大好前程,所以他很干脆的把第四团留下后,带着第九团和第三团在休整两天后就是前往建宁。

第三十七章 拥袁通电

时间进入十一月后,南北的气氛已经越来越紧张,南方各省相继响应革命,或以省或以地相继光复,清廷在南方的统治已经陷入彻底崩溃阶段,甚至很多清廷的地方大员也干脆把衙门的牌子一换也投身到了共和事业中。就连北方也不平静,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找到了一群支持革命的高级军官发动了滦州兵谏,急情况下清廷被迫答应了大部分条件。

可惜的是,吴禄贞这群革命党人虽然身处高级军官的位置,但是他们却没想到北洋军的众多军官都是北洋自身培养出来的,对北洋这个体系以及袁世凯个人的认同不是他所能想象的!吴禄贞等少数几个将领根本就无力掌控全局。

而北洋六镇可是袁世凯的命`根`子,哪里容得他吴禄贞乱来,结果刚安抚了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后,袁世凯就给吴禄贞的部下军官发去了电报,下令杀死吴禄贞。结果是很显然的,这些北洋体系出来的军官们毫不犹豫的执行了袁世凯的命令,在七号凌晨就把数颗子弹送进了吴禄贞的身体里。其余的发动兵谏的军官们不是被杀就是被撤职!

袁世凯用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对北洋军的强力掌控能力!陈敬云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对老袁佩服无比,这等手段,这等魄力,非枭雄不可为。

袁世凯用强力的手腕牢牢的掌控住北中国的时候,对南中国的局势却是无能为力,广西,贵州,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山西等南方省份相继光复

外面的世界热闹纷呈,可是陈敬云并没有什么心情关注,他依旧一门心思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福建内部来,一方面是整理民政,财政,另外一方面则是时刻注意着建宁和漳州、泉州等方向的军事行动。

十一月九号,陈敬云刚吃完早饭,冯勤就带着满脸喜色走进了都督府,人还没到就已经喊道:“都督,袁方发来电报,昨夜第三旅夜袭泉州,目前已经攻克,曹春发部大部投降,小部分逃亡漳州!”

听到这个好消息陈敬云也是笑出来,自从起义以来,国民军的军事行动就比较顺利,自从在城外和三十七标打了一场硬仗后,接下来基本就没怎么打过硬仗,多数清军不是一击即溃就是主动投诚,按照这样下去,福建全省光复有望。

运气继续眷顾着陈敬云,第二天盘踞漳州的巡防营范庆生和汀州的刘尉发报宣布归顺军政斧,陈敬云命第四团团长徐离善派人接受汀州,命令袁方派部队接管漳州府各地。如此,目前除了建宁府等北部地区还在徐镜清的掌控中外,其他的都已经统属在军政斧辖下。

同时,眼见南方各省共和已成定局,原本被枪逼着当都督的黎元洪发出了一道通电,邀请各省会议代表到湖北会议,准备筹建临时政斧。黄兴给袁世凯去了一封信建议他“同时以拿破伦、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伦、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朝食”。并保证,南北各省人民都“拱手听命”。

接到通电后,郑祖荫和林文英等人军政斧要员齐坐一堂,讨论着此事的得失。

“黎元洪此举无非就是为了名义,只要会议到湖北那边开,他的湖北军政斧就变成了正统!”郑祖荫说着。

“那我们是去还是不去?”洪子泰道:“按照道理说,湖北为首义之地,去湖北开会也是情理之中!”

林文英却道:“不可,现在是筹办临时政斧,但如果在武汉三镇开会的话,那么将来的首都就极有可能建在武汉,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觉得还是在等等,等他们怎么说!”安华林的意见最为保守。

陈敬云赞同安华林的意见的,毕竟现在南方各省别看已经一片共和了,但是各省各派之间的争权夺利才刚刚开始,其中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之间的争夺才刚开始呢。

决定暂时搁置湖北那边的会议通电后,郑祖荫又说起了关于黄兴给袁世凯的那封信。

“黄兴他们这是要求和!”

林文英对此也十分不满:“就是,现在革命事业正如火如潮,怎么能求和,按照我说就该坚决打,打到燕京去!”

“如果说不用打也能把满清朝廷推翻岂不是更好,现在全国烽火遍地,,民众流离失所,早一曰停刀兵早一曰把力量投入到建设中来不是更好?”林长明心中对林文英这种只知道喊打喊杀的革命党人是不屑的。

陈敬云则道:“他们是不得不求和!虽然湖北那边天天说大胜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北洋军已经压得湖北民军喘不过气来,前几天第九镇进攻南京又被击退,这两方面一再失利难保他们不生出求和的想法!”

陈敬云说了这点后,众人也是轻微点头,湖北和江苏那边的战事的确对革命党很不利。

“而且,我觉得这袁世凯也是不想和我们打的,不然冯国璋早就把湖北踏平了,也不用等黄兴去求和了!”

“他按兵不动?”郑祖荫问道:“那他想要做什么?”

陈敬云喝了口茶道:“大总统之位!”

燕京袁府。

袁世凯拿着黄兴的那封信看了许久,随后叫来了徐世昌和杨度,一边把信给他们看一边道:“你们对此事怎么看?”

和袁世凯几十年朋友的徐世昌自然明白这位老朋友的心思,如果说之前只是为了出山而磨磨蹭蹭的话,那么这几天北洋军之所以在湖北前线按兵不动则是因为袁世凯听到了一个消息:南方的党人说只要他赞同共和,那么就拥他袁某人为大总统。

“黄兴这人在那些党人的心中份量不轻,说的话和宋教仁、孙文是一样有份量的,既然他敢公开说这话,那怕是假不了!”徐世昌斟酌着道:“可就怕那些党人是因为现在前线吃紧故意以和谈拖延时间!”

杨度也是点头道:“如果前线不吃紧的话他们是决计不会说什么求和的,说不准都组织联军北上了!”

袁世凯道:“如此看来,怕是南边的拖延之计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门口走进来一个军官,手中拿着一份电报:“大人,南边陈敬云的刚发的通电!”

“哦!陈敬云的通电?”袁世凯自然知道陈敬云就是那个继武昌起义后第二个率众起义的人,可是近段时间内福建那边除了开始发了个光复通电后就再无消息了,如果不注意的话彷佛都让人忘记福建是第二个光复的省份了。

“他说的什么?”袁世凯对陈敬云有些好奇,一方面是因为陈敬云不想其他都督一样三天两头就发一封通电,天天唱着各种口号,在外界看来陈敬云实在是低调的很。而另外一方面,他通过福州使馆区也得到了近期内福州的一些情况,知道陈敬云正在大力编练军队,同时还弄了个税制改革,更让人惊人的是他手下的三个旅分三路进发福建各地,目前已经是拿下了福建大半地区。要知道现在虽然南方各省份虽然都名义上共和了,但是多数都是只拿下了一个省城和重要城市,其他的广大地区依旧处于真空地带,甚至很多省份出现了多个军政斧,谁也不听谁的,比如武汉三镇以前都有武昌军政斧,汉口军政斧,江西有九江、南昌各地军政斧,真正能够像福建这样短时间内就基本掌控全省的一个都没有。

眼下不声不响的他发了封通电?

接过电报一看,袁世凯却是露出了明显的笑意:“这个陈敬云,说的倒是好听!”

杨度接过电报一看,很快略过了大段无用之段落,最后把目光放在了电文的最下面:“云愿拥袁公为大总统!”

看到最后这一句时他还有些不信,反复从头又看了几遍还是有些怀疑:“这个陈敬云,他真的原意拥护大人为总统?”

徐世昌看过后也是觉得陈敬云的举动有些不可思议:“南边的革命党人不都是说要拥护孙文当这个大总统吗,怎么他陈敬云就跳出来拥护大人?”

袁世凯则是道:“哪有那么容易,前边的你没看吗,他让我废帝,他这是要逼我当曹艹!”

黄兴的信如果说只是遮遮掩掩说以后原意拥戴袁世凯为大总统的话,那么陈敬云就是摆明了立场要支持袁世凯,说只要袁世凯拥护共和,他就拥护袁世凯当大总统。

当然了,对黄兴和陈敬云这两个人先后劝袁世凯废帝后当大总统的话有反对的,也有支持,反对派旗帜鲜明的认为现今革命事业正在高峰时期,整个应该集合整个南方的力量一举北伐,把溥仪从宝座上拉下来,保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一些激进的年轻人和革命党,然而多数年纪较大的人以及立宪派的士绅们却认为如果能够一和平的方式实现共和,那么和谈甚至让袁世凯当大总统也是可行的。

再说了,如果不让袁世凯当大总统的话,北方这么多省份和北洋怎么可能答应和谈!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代表了整个北洋体系,北洋体系除了庞大的北洋军外,还有众多的军政要人,工商业人士等等,几乎涵括了整个北中国的政治经济力量。

所以说,如果南方军队无法北上彻底击溃北洋军的话,那么双方的和谈中南方就不可能占据主动地位。

一时间,关于是否应该和谈,是否应该让袁世凯当这个大总统的讨论波及整个中国,而随着这场讨论,陈敬云的名字继发布光复通电后再一次登上了各版头条!

第三十八章 英国领事

“这个陈敬云,不声不响的就弄出了这个通电!”黄兴笑呵呵的拿着电文,疲惫的脸色上依旧挡不住他脸上的喜色。

身为一个坚决的革命党人,孙文的忠实追随者黄兴向来是把革命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内心里他比谁都想要北伐,打进燕京城去,但是现实多数时候都是不如人意的。

其他人或许不清楚,但是身为总指挥官的黄兴很清楚此刻的湖北民军是有多么的脆弱,说是乌合之众都不为过。

报纸上天天说他黄兴一来就打了败仗,一接管指挥官就丢了汉口,可是他们从来不提湖北民军中的主力原第八镇的新军士兵已经在刘家庙附近和北洋军打拉锯战时就已损失殆尽,等他黄兴接管指挥权后面对的是数万紧急招来的新兵。

败退汉口后,黄兴大力整顿军务,总算是临时稳住了阵脚!即便如此,他对守住武汉三镇也是多少把握的,所以在听说第九镇进攻南京失败后,黄兴对南方取胜丧失了希望,身为同盟会高层的他很清楚,现在的南方各省虽然都差不多光复了,但是除了焦达峰那个二愣子派了个援鄂军外,其他省份不是在旁观就是没有能力前来支援,换句话说,目前他是靠着湖北一地来对抗北洋。

至于整合南方力量这等事情他自己都不信,继续下去的话不等同盟会把南方各省整合,湖北就完了,江苏那边同样不好过,有津浦线在北洋军随时都能南下。正是因为预感到江苏、湖北危急他黄兴才生出了求和这个念头。

至于谁当大总统之类的现在并不重要,只要能实现共和,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的,即便是以后袁世凯当大总统了,那么也能够通过议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全力。

基于此,黄兴给袁世凯主动发去了求和的信号!送出信之后他就已经知道,大批党内人士对他的举动不满。可是他没想到,仅仅半天功夫福建的陈敬云就发表通电支持自己的主张,甚至把自己的话点明了出来,只要袁世凯能够把满清皇朝送进历史垃圾堆里,他们就拥护袁世凯当大总统。

“遁初,你看!”黄兴把电文递给了宋教仁,宋教仁看罢后也是点头:“看来还是有人和你想的一样的!”

“可惜很多人都不理解!在他们看来革命就应该是打到一切旧有事务,可是他们不明白,革命是为了让中国富强!”黄兴深吸了口气:“只要能得共和,让袁项城当这个总统又有何妨!”

宋教仁道:“是这个理,到时候组建责任内阁的话,总统之位让出去又有何妨!”

说到这,宋教仁话音一变:“现在战事紧张,福建又是第二个光复的省份到现在也有二十天了吧,是不是可以让他派出闽军来!”

黄兴道:“援军的事以前我也发报问过,但是那边回复说他们一共才三个协一标,那三个协也都派出福建各地,福州就只有一个标的兵力!就这么点人怕是连威慑省内都不够!”

“怎么这么少?我记得其他各省少的也有两三万人,多的都有五六万了!”宋教仁有些不解:“现在时局紧张他陈敬云怎么不多招多些?”

黄兴知道宋教仁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家,对军事不熟悉所以解释道:“福建历来就穷,之前的第十镇也是徒有其表,只有十个步兵营还像个样子,而且福建那边也没有兵工厂,财政又没钱,要扩军自然是不容易的。”

黄兴根本就没想到陈敬云有多么大的扩军决心,虽然现在财政穷的叮当响,但是早已经下了好几百万的军火订单,而且规划中的六旅两团中都是满编的,走的是对抗北洋军的精兵路子。可不是其他省那种把人拉过来,然后随便发一支老旧步枪,甚至是前装枪之类的就算数。

“不管如何,还是发个电报去问问,湖北是远了点他们来不了,但是江苏那边他却是可以去的!”黄兴虽然没有抱有什么希望,但觉得还是再问问也好。

于此同时福建都督府内,陈敬云正在接见一位重要的客人——英国驻福州领事奥多?琼斯。

福州作为清政斧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也是最早一批驻扎各国领事馆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共有大小国家十五个领事馆,其中多数都是正领事级别。鉴于外交的复杂和重要姓,陈敬云在福州起事那一夜起就派兵守护在仓前山使馆区,就是为了防止乱兵冲击使馆区而酿成外交事件。

所以福州光复后陈敬云忙着整顿军务、财务等事,那里有功夫去这些职业外交家磨嘴皮子功夫啊,所以他就打定注意暂时不去招惹那些外国人,只是打发了外交总长林长明去处理寻常外交事务。

不过今天英国领事奥多?琼斯再一次求见陈敬云的时候,却是说这关系着英国在福建的利益问题,必须见到陈敬云。对此林长明也不敢阻拦,只好通报了陈敬云。

“他要见,那就见便是了!”福建已经光复二十天,南方共和已成定局,接下来的南北和谈这些事情改变不了太多了,而福建内经过这么多天的军事行动,陈敬云已经靠着国民军初步掌控了福建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一个徐镜清还盘踞在建宁地区,民政上军政斧的那些人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好歹算是把局势稳定了下来。

这个时候,也就有必要把目光从福建省内抽出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

“将军!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的多!”奥多?琼斯刚见到陈敬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后就是面带微笑走了进来。

陈敬云仔细看了奥多?琼斯一眼,这人对比这个时代的东方人而言要高的多,身形有些微胖,穿着一身的燕尾服,手里拄着文明杖,此时的他已经脱下了圆顶高帽。

“领事先生,你也比我想象的年轻的多!”陈敬云面上也是摆上了职业笑容后,迅速用英语回答。这并不是正式的外交场合,只是两人的私下谈话而已,用两人都能听懂的话交谈更方便些。

“呵呵,已经不年轻了!”奥多?琼斯,听见陈敬云用英语回答并没有感到奇怪,这年头懂的英语的中国人虽然不多,但是也绝对不少。

“不知道领事先生这次前来是为了?”陈敬云一边喝茶一边询问着。

奥多?琼斯道:“这次前来主要是为了向将军询问数点事项!”

“哦?”陈敬云对奥多?琼斯那明显带有责问语气的话有些不爽。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军政斧是否会保证英国商人和侨民的利益!”奥多?琼斯开口问着。

陈敬云答道:“毫无疑问,军政斧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或者未来,都将保证所有在闽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包括英国!”

听到这么说,奥多?琼斯满意道:“我能否知道,国民军什么时候能解除使馆区的封锁令!”

奥多?琼斯口中的封锁令是福州光复后颁布的,开始几天实行的很严格,但是后来在城内已经取消,但是警卫团驻军在福州的要紧地带部署防御阵地,禁制寻常人通过,其中就包括仓前山使馆区,当然了,为了避免外交纠纷,使馆区的戒严令是不包括外国人,而仅是针对中国人,没有得到准许,任何中国人都不得进入使馆区,这一点虽然保证了乱兵无法搔乱使馆区,也避免了大批满清权贵潜逃使馆区,但是中国人无法进入使馆区后也让使馆区里的外国人生活上受到了极大的不便。

陈敬云觉得现在继续封锁使馆区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现在还有好多满清权贵没抓到呢,万一要是让他们逃到使馆区去了岂不是麻烦,但是也要区别对待,所以道:“我可以下令解除封锁,不过为了保证外国友人的安全,在重要地区我还是要布置相当数量的警卫部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