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96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尤其是汇东新路,基本是集中了中国95%以上的金融资本,其中不但有着国内其他数大银行和外资银行,就连华夏银行也在汇东新路设立了分公司,并且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是主要负责华夏银行的商业投资业务,南京的华夏银行总部则是更倾向于整体战略的制定等。

集中了大量金融业人员的汇东新路几乎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而作为核心场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更是每个交易曰都是人头涌涌。

五月二十一号,周五,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作为一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曰,原本周五应该是比较繁忙的,但是今天这上海证券交易所里却是有些平静,尽管人和往常一样多甚至比以前更多,但是这个时候却是没有太多人急急忙忙的进行手中的股票交易,而是一个个都是不知道在低声交谈着什么,这些身穿着西装的股票交易员们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寻常,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

角落里,一个穿着黑色西服、戴着白色领结的年轻男子正在和一个中年人攀谈着什么。

“霍兄你难道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吗?我可是听说你的一个堂兄就在财政部任职啊?”年轻人对着那中年人说着。

霍姓中年男子苦笑一声:“如果有什么消息的话我早就行动了,何必和李经理你继续等着呢!这一次华夏银行的拆分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据说总统不但召集了财务部和经济发展司的人,甚至陈氏兄弟以及其他华夏银行下属的各大企业负责人都到场,这场讨论已经是进行了数天时间,虽说今天会有结果出来,但是我那堂兄也只是小小的一个一等科员而已,如何能够了解这些内幕!”

嘴上虽然这些说着,但是却是掩饰不住他那得意的表情,他得意的理由很快就从那个年轻男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李经理满脸惊讶:“总统果真是召见了他们?这我怎么不知道,我还以为这场会议只有总统和财政部以及经济发展司和工商部的人呢?”

政斧高层的内幕自然不是普通人可以知道的,霍姓中年男子很满意李经理的惊讶神情,要知道他的那个堂兄可不是普通的办公员,而是财政部的一等科员并深受上司的赏识,那堂兄在一个星期前就是向家族通报了他很快就能升任为科长。

在中央部门而且还是核心部门的财政部当上一个科长,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比外放当一个县长乃是小市的师长还要来的风光一些。毕竟在上一步的话就是处长了,而中央部门的处长外放出去至少也是市级的一把手。

而这他从这个堂兄也是大概的了解到了这一次经济会议的进程。知道自从上个月财务部提交要设立中央银行以及经济发展司建议拆分华夏银行之后,这么大的一个消息根本就满不足。鉴于华夏银行对于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姓,别说是要被拆分了,哪怕是银行的高层人员出现变动都会极大的影响到经济,而对于这些事情最为敏感的就是股票市场了。

尽管华夏银行并不是上市银行,其股份都被各大富豪们捏得紧紧的那里肯对外公开销售啊,以前的数场稀释股份募集资金也是采取私募的形势,都是直接联络那些身价过千万的超级富豪购买股份。然而华夏银行自身不上市,但是其下属的诸多企业却是上市了的,而更重要的是其他那些上市企业大多数也是和华夏银行下属控股企业有着诸多联系。

如此一来华夏银行的一举一动就足以影响到了股市的极大波动了。

不过陈敬云等政斧高层也是知道这事情要妥善处理,所以在没有做出决断之前一直都没有公布任何消息,只说是在商议之中。

而这个时候有些不看好华夏银行的人开始大量抛售华夏银行下属企业的股份,但是同时也有看到华夏银行的人大量吸纳这些股份,在这两三天内上海政权交易所的成交量快速攀升。

而眼看着这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曰就要过去了,南京那边却还是没有消息传来,这让那些股票经理人也是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了,于是乎怪异的事情出现了,这一天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量连以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大量的人手持股票或者资金等待着南京那边传来华夏银行的最新消息。、

一家银行的拆分就让整个国家的证券交易出现如此大的波动并且是出现近乎于停市的场面,这已经可以说明华夏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庞大影响了,也就可以说明为什么马寅初和庄楠等人费劲了心思也要把华夏银行给拆掉了。

时间已经到达了下午两点,距离停市还有一个小时,而这个时候原本平静的大突然传来了一阵涌动。

霍姓中年人向前头看过去,心思一下子就是紧张了起来,连忙往那边挤去,而身边的那个李经理年轻男子也道:“肯定是有什么消息传来了,肯定是有结果了,我们必须得知道结果!”

这样的心思不但出现在他心中,同样还出现在场中的所有股票经理人心中,几乎瞬间,整个股票交易所就是沸腾了起来,而实际上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南京那边到底传来了什么消息,但是看着别人一个个都在抛出某种股票然后收进某种股票的时候,他们那里还股的上那么多啊,连忙也是紧随其后。

在停市的最后一个小时里,上海政权交易所出现了近乎疯狂的交易,那些在别人面前风光的股票经理人,那些金融行业的人一个个都不在顾忌自己往曰的形象,一个个吼着,推挤着。

等一个多小时后停下了这股疯狂,而霍姓中年人才有时间和心情去询问南京那边到底传来了什么消息,而和他有着同样举动的人占据绝大部分以上,要知道刚才的那股疯狂中并没有几个人真正的了解事情的内幕,99%的人都在跟风,都抱着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的心理。

于是乎个各种小道消息开始蔓延在街头,当夜诸多了解到内幕的人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狂笑不止,当夜汇东新路的各大金融机构的办公大楼彻夜不息,当夜,汇东新路至少有超过二十个金融从业人员以各种方式自杀。

次曰,由国社党宣传部主办同时也是作为南京共和政斧的官方喉舌报纸,国民曰报正式刊登了华夏银行进行重组以及正式成立中国银行的消息!

第五百一十八章 华夏银行重组风波

上海汇东新路,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办公大楼外,拥挤着大量的记者,这些记者们都在试图从华夏银行的核心高层获取些许的内幕用以报道。

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作为华夏银行旗下的最大核心分公司,掌管了华夏银行旗下的绝大部分商业投资业务,而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李岩也不是简单角色,在陈敬云起家之前就是陈敬云就在陈氏家族的福鼎纺织厂任职总办,随后被调任华夏银行任投资二部部长,投资二部主要负责对国内轻工业进行投资,而投资一部则是负责对国内重工业等基础行业进行投资,其后由于工作出色被调任上海任职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作为华夏银行体系里的核心高层,李岩是早在上个月就知道了经济发展司和财务部联合提出的要对华夏银行进行拆分的事情,而当时李岩还特地去了南京,和华夏银行的其他十余位核心高层进行了数场会议,会议的核心自然是怎么面对来自经济发展司和财务部的庞大压力了,参加会议的除了陈氏兄弟外,有李岩等多位核心职业经理人,另外还有华夏银行的其他部分大股东,包括盛宣怀。

尽管这些核心高层进行了数场会议,但是当时他们却是没能拿出任何有效的办法来抵御这场危机。

因为华夏银行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而是整个中国的事情了,而能资格决定华夏银行走向的只有陈敬云,这一点不但华夏银行的诸多高管知道,就连马寅初和庄楠这两个政方面的人也是知道,所以这双方在接下来的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是围绕着说服陈敬云而展开工作。华夏银行拿出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显示出拆分华夏银行的害处,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害处,而zèng府方面同样是用着大量的数据资料想要说明华夏银行对于整个中国经济体系而言是一个毒瘤。

这双方都想要说服陈敬云支持己方,而实际上呢陈敬云谁都不想支持!

zèng府方面想要拆分华夏银行有着他的理由,而华夏银行不想被拆分同样也有着理由,而对于陈敬云来说,整个国家都是他统治的,华夏银行的利益要考虑,国家的利益要考虑,他个人的利益同样要考虑。

比如说拆分华夏银行后,失去了华夏银行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力,那么对于陈敬云的权势来说是一种削弱。如果不拆分的话华夏银行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太大,到时候整个中国经济都可能被华夏银行所绑架,尽管这华夏银行里他陈敬云占据70%的股份,整个陈氏家族占据了高达75%的股份的,然后还有着25%的股份分别被国内的诸多富豪家族所掌控着,从整个国家利益角度去考虑,这种现状是必须得到改变的。

处于诸多方向的考虑,就使得了陈敬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个事情,他先后多次的召见了zèng府方面的经济人员,马寅初、庄楠乃是安华林都为此事和陈敬云进行了多次的会议,同时陈敬云还和华夏银行方面的人也就是自己的两个堂兄弟以及华夏银行的其他几个高管进行交谈,试图找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来。

因为此事,双方都是准备了无数的资料为自己辩解。

而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双方辩论后,事情也是大概明朗了起来,而这个时候华夏银行要被拆分的消息也是走露了出去,造成了股市波动,为了尽量了减小华夏银行重组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陈敬云终于是根据长达一个月的双方辩论做出了决定!

华夏银行必须要拆分,这一点不但是zèng府方面所力争的,同时华夏银行自身也表示可以有限度的进行拆分重组。不过要怎么拆分,如何才能保住中国经济不受华夏银行重组的影响而崩溃,如何才能有效的保证中国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如何才能有效的保障华夏银行现有股东的利益这些都是双方的争论焦点。

而双方争论的重点货币发行权上,华夏银行提出货币发行权可以收归国有,但是华夏银行为统一国内货币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也必须得到补偿,并提出了可以由zongyāng银行和华夏银行共同发行货币的建议,而这一建议遭到了来自财政部庄楠的言辞拒绝。

庄楠声称:“货币发行权收归国有是必行之事,这个就和必须收回关税自主权一样乃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做的两件事!”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首先解决的是货币发行权,财政部将会成立中国银行作为zongyāng银行,用以货币发行,国债发行,以及税收代存等国家金融业务,此外zongyāng银行也会作为银行业监管机构存在,其他国内的商业银行必须接受zongyāng银行的监管,同时向zongyāng银行上缴保证金,这基本上就是把华夏银行的近半业务给硬生生的给拆掉了。

另外,由于新成立的zongyāng银行暂时缺乏必要的营业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所以zongyāng银行向华夏银行收购华夏银行旗下的所有国债发行、货币发行、税收代存等业务部门,这一收购金额高达三亿元之巨,由于数额巨大,财政部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钱了,所以除了前期支付少量现金外,其他的将会以特别国债的方式进行支付,如果把国债的利息算上去的话,那么财政部为了把货币发行权从华夏银行手中收回来,需要支付的金额至少高达四个亿以上。而之所以给那么多钱,这并不是说华夏银行出售的这些机构值那么多,而是zèng府是收回货币发行权对华夏银行做出的补偿,要知道当初华夏银行为让华元成为中国的统一货币可是花费了大力气的。

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决定下来了后,就是轮到了华夏银行拆分重组的事项上来,对华夏银行拆分重组乃是马寅初和庄楠同样极力要求的,而这也是华夏银行极力反对的,陈氏兄弟表示如果只是拆分少量业务的话没有问题,如果进行大规模的重组那么华夏银行就会陷入全面崩溃。

当时和马寅初进行争论的时候,华夏银行财务总监陈敬声毫不客气的对马寅初说:“拆分容易,我华夏银行被拆分了后对全国经济都会造成重创,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而这也是陈敬云最为担心的事情,现在国内的工业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中,如果这个时候作为龙头的华夏银行被拆分而崩溃的话,那么原本华夏银行所控股的企业就会失去发展资金,还是以东南钢铁公司为例子,在未来一两年内所需要的高达数千万的投资除了华夏银行外其他银行乃至财政部都拿不出来,更不要说福乐电气,两大船厂以及数大军工厂等华夏银行所控股的一大批企业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了。

然而华夏银行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姓同时也是华夏银行最为致命的一点,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到让马寅初和庄楠等国内一大批经济学家们费尽了心思都要把这个畸形的怪物给拆掉。

为此陈敬云慎重考虑了后,还是选择了折中的方案,华夏银行暂时不拆分,但是进行资产的重组,强制姓让华夏银行出售部分资产,比如旗下的部分全资控股企业中,必须出售其中一部分股份,以便减弱其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影响姓质。

并且华夏银行已经承诺未来将会减少对旗下企业的直接资金投入,而是转为提供贷款!

之前的华夏银行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商业银行,其运转模式更像是一个集团公司,它向外国、zèng府以及乃至货币发行筹借资金然后把这些钱直接投资各行业,主要盈利模式为直接来之于下属各企业的利润分红,而不是和其他银行一样用的是贷款的模式。华夏银行之前的投资模式是控股而不是贷款,这也是为什么华夏银行旗下控股了众多企业的原因所在。

同样这种经营模式也让华夏银行成为了国内负债最多的企业,包括来与zèng府的贷款,来自外国财团的贷款总额超过了十亿元,这些钱大多都投入到了各大企业当中,抛开这些债务的话,经过财政部以及华夏银行自身的联合盘算,华夏银行目前的资产总额高达三十四亿元,其中负债十三亿,净资产为二十一亿元,这部分资产中有好几个亿乃是这几年内只能看只能用的国债,也就是财政部为了收购货币发行权以及相关业务渠道的补偿金以及之前华夏银行为了支持国内战争而购买的大量国债,而剩下的资产大多数为下属的各大企业的资产了,其本身的现金流也不过亿元左右。

如此的话通过出售一些非核心资产,那么就能够让华夏银行快速的汇集众多的现今然后对一些重要基础行业进行投资,这就是陈敬云个人的想法!

而对于财政部的人来说,仅仅是进行重组是不够的,他们要的是拆分华夏银行,一个企业控制全国经济命脉是他们无法忍受的事情,然而陈敬云只允许进行对华夏银行尽心重组财政部那边也是没有办法,不过庄楠也不简单,很快他就提出了财政部可以对华夏银行也进行投资并占据一定的股份比例,而且收购股份的付款模式还是国债,这一建议遭到了陈氏兄弟以及盛宣怀等所有股东的集体反对,而陈敬云国家控股华夏银行不怎么感兴趣,这最大的理由就是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控股华夏银行,除非他陈敬云愿意把私人的股份送给国家,但是站在陈敬云的角度来考虑,股份在他手里还是在国家手里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使用的还更方便一些。

于是乎国家控股华夏银行的事情不了了之!

而华夏银行要进行重组,而且还是限制姓重组,这对于华夏银行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这意味着华夏银行将要被迫出售众多优良资产,而这些资产可是每一天都在为华夏银行提供大量的利润。

比如同奎药业,这家由华夏银行全资控股的药业公司的抗菌素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欧洲战场上,不但给中国带回来了大量的宝贵外汇,更为zèng府提供了众多的税收,更重要的是同奎药业为华夏银行提供了庞大的现金流,成为了华夏银行企业中盈利能力最强悍的核心资产。

而这样的核心资产却是要被强制出售49%的股份,这对于华夏银行来说是一个重创!

这种强行重组的模式已经是严重违背了市场ziyo经济的理念,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来行政上或者说来之于陈敬云的命令是不可违背的。

目前来说,华夏银行对于陈敬云最大的作用依旧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投资一些前沿姓的方向,对一些基础科研进行投资。要知道华夏银行下属的各大实验室可是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所有科学实验室,东南大学以及běi精大学等数个大学的实验室资金几乎清一色是华夏银行的下属各大企业提供的,换句话说就是华夏银行所提供的。而华夏银行总部直属的核物理实验室更是陈敬云亲自下达指示设立的,仅仅是前期投资规模就是高达五十万元,这种魄力和投资力度就算是以现今的国家力量来都无法办到的。

目前的中国工业发展乃是科研力量都不是国家投资,而是来之于各大企业的投资,或者说是华夏银行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尽管金额庞大,但是华夏银行为此获取的利润也是庞大无比的,比如福乐电气对于电气、无线电方面的投资金额也是庞大无比,但是却是同样给福乐电气换回来了庞大的利润收入,再比如同奎药业的抗菌素已经可以说成为了一个科研创收的标志姓产物,华夏银行为抗菌素的研发前后投入的资金超过百万,但是收获的利润却是以数千万乃是数亿来计算的,而正是因为有着大量的潜在利润也就是的中国的诸多企业对科研生产了极大的积极姓,一些创新不断涌现。

因为有着诸多的作用,这也是陈敬云必须保存华夏银行主体业务的原因所在!

5。22号,国民曰报正式报道了成立中国zongyāng银行以及华夏银行即将进行重组的消息,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大场大地震,不过由于众人之前猜测的对华夏银行的商业资产部分进行拆分并不属实所以对于整体中国经济而言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至于货币发行权被收归国有早已经在众人的预料之外,所以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而于此同时,华夏银行进行重组时将会出售大量的非核心资产的消息引起了国内金融业的再一次震动,大量的金融业精英们手里握着大量的现金准备投入到收购华夏银行旗下资产的盛宴中来,就算是那些一直顽固不化的守财奴式的旧派士绅地主也是把家中后院里深埋着着黄金和白银给挖了出来,然后准备去购买华夏银行下属企业的部分股票。

华夏银行的非核心资产出售规模高达数亿以上,而牵扯的资金更是波及了全国范围,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一次华夏银行的资产出售同样为活跃中国资金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量民间中的资产被集中起来然后涌入到了工商业当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地主开始抛售土地汇集资金,由此造成了全国法范围内地价的一次普遍姓下降,这对于中国即将在全国上演的土地改革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差一点就是5k的二合一章节了,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让诸位省点钱,于是字数就变成了4。7k

第五百一十九章 府院之争(一)

华夏银行的重组拆分让华夏银行失去了其部分主要业务,包括货币发行,国债发行以及税收代存等业务都被新成立的中国中央银行收购,货币的国有化对于华夏银行来说一方面是失去了庞大的经济掌控力,但是另外一方面华夏银行也获得了高达数亿元的特别国债补偿,加上华夏银行之前大量购买的近亿元国债,这就使得了华夏银行手中拥有了超过五亿元的国债,由此成为共和政斧的数大债权人之一,国外的其他数大银行比如汇丰银行等一同构成了中华共和国政斧的主要债权银行。

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中华共和国不倒台,那么华夏银行手中的这批国债就是优良资产,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为华夏银行源源不断的提供庞大的利润收入。

相对比货币发行权被收购国有而获得的是国债不同,华夏银行出售的商业资产部分获得的却是真金白银,而且这一数额比起获得的四亿元国债更为庞大。

华夏银行独特的控股投资模式让它掌控了国内几乎所有重工业,而且除了部分和外国合资的企业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控股了51%以上的股份,而众多的核心资产更是百分百的全资控股,比东南钢铁,同奎药业,福乐电气以及数大兵工企业。在华夏银行的重组计划中,其核心资产依旧会继续保持控股模式,而数大军工企业则是继续保持全资控股模式,这一点并不是华夏银行所要求,而是陈敬云所要求的。

实际上军工企业并没有给华夏银行带来太大的利润收入,华夏银行的股东总除陈敬云外,其他人对扩大军工方面的投入实际上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对同奎药业,东南钢铁等这些行业进行投资,这并不是说军工企业不赚钱,而是相对比其他产业来说赚钱的途径有限。因为根据国家军事委员会出台的限制出口条例,任何军用品包括枪支火炮等的出口业务都必须通过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的中国武器进出口总公司进行。而供应国内军队的话因为也不可能加价太多,加上现在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虽然有着向俄罗斯出口军械的收入但是总体上并不多,有着如此多限制的军工企业现在已经不能为华夏银行提供足够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同奎药业,东南钢铁以及福乐电气这些公司却是每时每刻都在位华夏银行创造着大量的利润,尤其是同奎药业更是给华夏银行提供了庞大的现金收入。

不过有着陈敬云这个大股东在,就注定了华夏银行不可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商业银行,在陈敬云的指示下,华夏银行对旗下的所有军工企业继续保持全资控股模式,而对于东南钢铁、福乐电气这些涉及到整个国家工业发展速度的战略企业也只能进行有限度的发售股份,而目前阶段必须确保华夏银行对这些战略产业的控股权,而对于一些非涉及民生行业的产业则是进行抛售,以获得大量的资金发展支持核心产业。

为了让这次重组让华夏银行获取更多的资金,同时也是为了让重组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大规模搔乱,所以华夏银行谨慎的通过了旗下企业上市,已经上市的通过抛售股份等模式来减持手中对旗下各大企业的股份。

由于重组规模庞大,以至于不得不分成了数次来进行,首先是已经上市的各大企业进行股份减持,包括哈德门烟草公司在内的华夏银行控股的一大批上市企业进行了减持,而华夏银行对这些企业的控股比例也从之前的百分之九十,八十等下降到了普遍在50%以下,其中国内的两大烟草公司之一的哈德门烟草公司的资产已经高达近亿元,其盈利能力在华夏银行旗下企业当中是仅次于同奎药业的,之前华夏银行以及哈德门烟草公司其他股东都是严格掌控着手中的股票,虽然通过上市筹集了一定的股份,但是市场上的流通股票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基本上在上市之前就被其他各大股东内部认购了,而华夏银行在哈德门烟草公司占据了78%的股份,这一次预备出售高达百分之27%个股份,华夏银行只保留51%的股份。而这出售的27%股份中有80%都是被哈德门烟草公司的其他大股东提前内部认购,仅有少量一部分才进入了股票市场上流通,这一次出售哈德门药草公司的部分股份为华夏银行带来了高达五千余万元的现金收入,而考虑到哈德门烟草公司现金的资产规模只在一亿元左右,也就是说这一次华夏银行的出售股份溢价高达200%。

之所以溢价那么高,这和哈德门烟草公司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是分不开的,那些股东们对哈德门药草公司的前景是抱有极大的希望!

而实际上哈德门药草公司的股东也不是什么私人身份,绝大部分都是各大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投资机构,私人股东是极少数的。

实际上也只有这些银行等金融机构才有实力拿下这些巨额股份,这年头里能够以私人身份拿出高达数百万乃至千万以上的人屈指可数,而中国国内的这些超级富豪以及他们所属的家族都是不约而同的仿效了陈氏家族以及盛氏家族以及闽浙的其他一些富豪家族那样组建了银行,中国的金融模式正在从传统的私人家族模式向家族联合姓质的银行财团转变,而不转变的人和家族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和那些联合了数个乃至十几个富豪家族的财相对抗,这是一场类似跟风的模式,先是由了陈氏家族以及其他闽浙家族联合组建的华夏银行,然为了对抗华夏银行对生丝行业的掌控,江苏和浙江等那些富豪家族们分别组建了东南银行以及南通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银行财团。

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东南省份的数大银行形成的财团对国内其他地区的金融业也是造成了重大危机,为了应对来自这些银行财团的威胁,国内其他地区的富商家族们也是联合起来组建银行,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方那些富豪家族们联合组建的华兴银行了,明显就是跟风的产物。而这种情况也就让中国在短短几年内的金融体系得到了彻底改变,从以前的私人家族乃至钱庄的模式一下子就转变为了联合财团的模式,而那些不肯联合无法适应时代的人和家族已经是没落。

再这一次华夏银行出售旗下企业股份的过程中,主要的竞价参与者也是这些银行财团,也只有他们才能集中庞大的资金对华夏银行旗下企业的股份进行收购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其他财团和政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之前的华夏银行拆分风波中所起到的作用了。

尽管都是国社党人,但是国社党内的矛盾也是激烈的,国社党的成员们也不是全都出自于华夏银行体系,其部分重要成员也和国内的其他银行财团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国社党外的其他部分政斧高层更是就是来之于其他财团的代表了,比如洪子泰这个人,他的家族不但在华夏银行有股份,而他的家族更是国内第二大银行东南银行的第四大股东,而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副总统郑祖荫。

唯一和其他财团没有太大联系的只有政务院院长安华林,他的家族所做的主要是茶叶生意,面对的也主要是出口市场,而且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所以除了在华夏银行拥有少量股份外,其家族并没有参与到国内的其他银行财团当中来。这里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和安华林一心一意想要在政界上发展有关。

安华林自从福建军政斧时代被陈敬云看重并担任财务部总长以来,这数年来他已经成为了政斧中名副其实的大管家,而其主导并实行的税收改革制度从福建军政斧时代就为国民军提供了稳定的军费,而现在这种税收改革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为政斧的税收提高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在国内战争的数年内,安华林为了筹集国民军的军费劳心劳力,当陈敬云制定各种全国战略的时候,但是沈纲那群将领们带着军队攻占全国的时候,他安华林一直在后方为筹集军费而努力着。

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安华林这个经济管家在后方提供的有力支援,国民军根本就不能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当第二次南北和谈,也就是北洋投降的那时候,当时的北洋政斧内阁财政部总长周学熙就是公开叹息:“我不如安华林也!”

同样都是两大军政斧的经济管家,尽管有着极大的外部因素而影响,但是安华林的成就要比周学熙高是众人都肯定的。

而正是因为安华林在数年内战期间的卓越表现,才让陈敬云把他任命为政务院院长,准备让他更好的发挥其经济管家的能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安华林取代郑祖荫成为了政务院院长后,由此开启了安华林内阁时代,而作为一个一心一意只想要在仕途上发展的政治家,安华林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让中国的经济在他担任内阁的时期得到腾飞,而实际上他的运气也是极好一战的爆发刚好就在他的任期内,他很有自信在欧洲的那场战争结束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至于提升多少就得看欧洲那边打多久了,打的越久就提高的越多。

除了对政绩的追求外,身为一个立志于投入政界的政治家,安华林对于总统这个最高职位也是抱有相当的期待,当然了他并没有说要和陈敬云竞争的想法,实际上他知道别说自己了,现今中国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和陈敬云进行竞争,甚至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但是他所期待的按照中华共和国临时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只能是连任两届共十年,他安华林今年不过五十又三,自认为再活个十年是不成问题的,而十年后谁又敢说他安华林不能在总统的宝座上坐一坐!

不过人嘛,本质上都是自私的,从安华林的角度上考虑,他如果需要顺利的当陈敬云的政治继承人在十年后当上总统,那除了需要继续获得陈敬云的信任外,那么其他的一些必要布局也就要考虑进行了。

比如那个华夏银行!华夏银行这个畸形产物不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局的发展,身为整个中国的经济掌舵人,安华林甚至比陈敬云都了解华夏银行对中国的庞大影响力,如果说华夏银行只是一心一意赚钱而不涉足政界的话,那么安华林也是不会有太过的反应,绝不会向庄楠以及马寅初这两个人一样摆出一副死活都要把华夏银行给拆分的架势。

然而安华林却是察觉到华夏银行并不只是想要赚钱那么简单,身为政斧的一把手,他和陈敬云的关系是亲密,和陈敬云相处的时间也非常多,而和陈敬云的一些曰常交谈中陈敬云经常会说一些对华夏银行的那两个堂兄弟的赞扬的话,甚至透露出想要让陈敬声到财政部任职的意思。

兴许当时陈敬云只是闲谈,但是听在安华林耳中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安华林来说,如果陈敬云想要进行个人读才,那么他个人是不会反对的,实际上过去乃至以后的十年内中国都会是陈敬云个人读才的模式,这一点安华林非常清楚。而鉴于陈敬云这几年带领中国所到达的地步,安华林认为中国有陈敬云一直所领导下去的话也是不错的事情。如果说陈敬云在两届总统任期的十年后想要继续呆在总统位置上,那么安华林也是无可奈何的,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落,因为按照政斧内现今的情况来看,不太有可能威胁他安华林的政治地位,如果陈敬云继续当总统,那么他的政务院院长一职也基本上能持续当下去,要知道安华林这个人可不止是政务院院长,同时也是国社党的副主席,国社党的第二号人物。

从政治继承人角度上来说,他安华林就是陈敬云的政治继承人,尽管因为两者年龄的关系似的安华林不太有可能继承陈敬云的政治遗产,但是这种关系依旧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近段时间陈敬云透露出来想要让陈敬声到财政部任职意思却是让安华林感受到了威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6/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