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0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不但给英曰美海军的巨舰大炮计划化为泡影,也让中国海军的第三期发展计划遭到中断,中国海军萨镇冰和程璧光等人叫嚷着的四四六舰队计划还没有开始施行就已经成为了泡影,当初海军提出第三期发展计划的时候,就是想要把海军建成一支拥有四艘战列舰,四艘航母,以及六艘重型巡洋舰和相关的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辅助舰的庞大舰队。国内的部分海军将领和曰`本的八八舰队相比较后称之为四四六舰队,而实际上现在的曰`本海军在条约签订前叫嚷的已经不是八八舰队,而是十八舰队,即保持舰龄在八年以下的战列舰十艘、战列巡洋舰八艘。只是中国的四四六舰队计划落空后曰`本的十八舰队也成为了泡影,现在乃是九五舰队,拥有了九艘无畏级以上的战列舰和五艘战列巡洋舰。

这个四四六计划是中国海军的野望,计划中的两艘新式重型巡洋舰和两艘航母已经在建了,但是在萨镇冰等人看来最主要的两艘战列舰却是被迫停工,这就让中国海军提出的四四六舰队计划直接落空。

“这样,我和舰政司那边再商讨条约后重型巡洋舰的设计方案,然后修正第三期计划的原定内容!”程璧光如此说着。

萨镇冰点头:“嗯,这个计划就由你来负责吧,这几年你做的不错,我也是老了,这中国海军的希望迟早是那些年轻人的!”

程璧光听到这话却是略微一愣,萨镇冰今年其实不过六十三岁,这个年龄对于军政大佬而言并不算太老,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的年龄,不管是从军还是从政,如果没有特殊机遇的话慢慢一路往上爬,等爬到海军上将、担任海军部总长这个职位的时候六十多岁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实际上他程璧光今年也不比萨镇冰年轻多少,他程璧光今年也是六十一了,只比萨镇冰少了两岁而已。

按照正常情况如果这两个人如果身体状况不出现太大的变化,不像安华林那样身体糟糕到无法处理政务的话,那么他们还是可以继续再干个十来年的。这几年来南京共和政斧里头虽然陆续有高层辞职退居幕后,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当年跟着陈敬云起家的安华林福州起义时就已经五十六岁了,随后安华林跟着陈敬云走过了他人生总最为灿烂的十年,不但任职了多年权势滔天的财政部总长,1915年后更是进一步坐上了政务院院长之位。而这个职位对于皇帝时代或者是现在陈敬云读才的年代里,已经是人臣可以爬上的最高位置,再上一步那就是陈敬云的位置了。这几年来说安华林没有坐一坐陈敬云屁股下的那股位置的想法是骗人的,但是他到底是没有了希望,一届政务院院长还没有干满,他就已经是连续中风数次而住院,到了1919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完全放下了政务院的曰常工作了。到了1920年第二届总统选择换届的时候,安华林也是没了争夺的心思,主动请辞了政务院院长一职,陈敬云也就顺水推舟让他退了下去。

类似安华林这样的人在中[***]政高层里有很多,国民军体系是年轻,但那是指1913年的时候,而主要指的是军方,并不是说政斧方面。其实政斧方面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官僚了,向马寅初这样三十多岁就身居高位的官员并没有多少,其他的安华林、洪子泰、乃至郑祖荫这些人到了今天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而这些人都算得上是开国功臣,所以尽管年纪大了但是依旧一个个都占着位置,而大量近十年内从中层慢慢爬起来的四五十岁的那一群官员们大多数还是待在省府里又或者是在院部里担任司长、处长之类的职位,如果这些开国的老头子们不退下去,这群四五十岁的壮年官员们估计还得继续等十几年才能爬上去,而等到他们爬上去的时候都是六七十的,再掌权两届十年的话那也是七八十了,这种情况陈敬云是不希望看见的,军政高层虽然太年轻了不行,但是太老了也不行,最好是五十岁左右就能够上来,然后干个十几年在六十五到七十岁之前退休养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而健全的权力更替体系。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军方当中,陆军要好很多,大多数人都还很年轻,但是海军里情况就糟糕的多了,一大票海军将领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中国海军里头的少将年纪低于五十岁的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是五十以上的,而中将军衔的除了宇文涛外其他全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了。

军政高层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慢慢出现,而对于陈敬云老说年龄其实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问题的重点是:这群老人大多数都是跟着他一路走过来的,位高权重已经十余年之久了,比如萨镇冰这个海军部总长已经当了足足十年,是时候退下来了。

第五百五十三章 战后经济危机

陈敬云当年为了拉拢海军,同时也是为了保持海军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全盘接受了前清时代的海军,不但军官还是士兵他都是继续用着,萨镇冰和程璧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了。而这些年来海军也和陆军以及空军不同,陆军和空军都是陈敬云一手建起来的,可以说是被陈敬云掌控的很彻底,但是海军方面陈敬云很多时候只能是在大方针上指导指导,实际事务就很少插手,要不然当年陈敬云也不会惊讶于海军那群人竟然没有自己的吩咐就去试验航母甚至改装航母了。

虽然说海军依旧是听从陈敬云的号令的,但是这种状对于习惯掌管一切的陈敬云而言多少不舒服,这些年来一直也是在海军中培养自己的嫡系力量,宇文涛在陈敬云的支持下已经晋升为中将,并且担任了海军部作战司的司长,海军部里可没有参谋部这种机构,所以海军部里的作战司也不同于陆军的作战司,反而是更像陆军作战司的上级机构参谋部,又或者是其他国家海军中的海军作战部之类的机构,主要担负全海军的战略制定规划以及在战争时期直接指导海军各舰队作战,要不然也不会是宇文涛这个海军中排名前几位的中将来担任司长了。

陈敬云要培养嫡系力量,要掌控海军力量的心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那些部下们都是跟着他差不多十年以上的老人了,也是陆续看出了这种苗头,所以一些年纪大一些的人都是开始主动让位。

而这个主动让位也并不是说就是把权力都让出去了,而是退居幕后,比如说在军工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唐辉康,他一样也是辞去了职位,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淡出政界而是继续以陈敬云私人工业顾问带着,影响力也并没有减弱多少。再比如萨镇冰,他要是从海军部总长这个位置上退下来,他依旧是海军唯一的上将,下面的众多海军将领都不是他的学生就是他的手下,这影响力是依旧的,和现在不同的是,现在是站在前台,而退下来后就是站在了幕后。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以退为进的手段,萨镇冰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坐在海军部总长这位置的话,陈敬云表面上不会说什么,但是以陈敬云的手段,估计自己以后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而重要的是为了海军的发展,萨镇冰很清楚要想陈敬云用心思发展海军,那么就得让陈敬云把海军认为是他可以掌控的,而不是萨镇冰和程璧光等少数海军将领掌控的,陈敬云要彻底掌控海军的心思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从关闭福州海军学校到开办南京海军军官学校,并且打破了旧有闽系的力量,从全国招收海军学生就已经可以看得出来,陈敬云是在海军年轻一代中树立自己的影响,加上陈敬云在海军中的嫡系宇文涛中将的部分力量,陈敬云亲自掌控海军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考虑了诸多情况和为了海军的未来,萨镇冰已经是决定提前退下来,不过在退下来之前还得安排好后继事务,比如下任海军部总长的人选,萨镇冰是看好程璧光的。

程璧光自然是不清楚萨镇冰内心里的打算,这虽然疑惑着,但是萨镇冰既然让他做新一轮的海军发展计划,他自然是欣喜无比的,于是乎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是忙着和舰政司商讨着下一代重型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另外也是开始制定新一轮的海军发展计划,也就是海军第四期发展计划。

当世界局势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而显得平静下来的时候,中俄和苏俄之间的战争也是告一段落,苏军在过去的几年内虽然打了诸多胜仗,而且还收复了乌克兰等大片领土,也先后击败了多支俄国白`军,并击败了波兰的七十几万大军,但是在鄂木斯克面对中俄那八十余万的联军,加上鄂木斯克复杂坚固的战壕堡垒以及受限于远东铁路的运力,让苏军空有数百万兵力也无法全部投入到前线,虽然也投入了近百万的兵力用以对抗但根本就无法攻占鄂木斯克。

加上此时苏俄国内因为遭遇多年的战乱,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水平已经是降低到连1913年的俄国四分之一的水平都不到,哪怕是信奉马克思上帝,但是社工党的人也是要吃饭的,打仗也是要炮弹和子弹的,于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无法在东线取得彻底胜利的情况下,苏俄也就和俄国展开了秘密接触。

关闭<广告>

这个时候中国方面乃是协约国的其他国家也是采取了一定的外交压力,于是成功的让苏俄和俄国临时政斧达成了临时停战协议,停战协议并没有涉及到任何主权等政治问题,而是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为了避免中苏俄三方军人更多的死伤,处于人道主义考虑而签署临时停战协议。

这个时候的苏俄和俄国都是互不承认,都说自己是俄国的正统,而鄂木斯克的前线依旧保持大军对持着,但是因为临时停战条约的签订,总算是避免了大规模战斗的出现,让苏军和俄军都是得到了充分的喘息之机,更让东西两个俄国得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苏联开始提出第一个五年工业发展计划,而俄罗斯临时政斧也是宣布组建正式政斧,建立俄罗斯共和国,筹建国会,克伦斯基所领导的社会革命党取得大选的胜利,克伦斯基也被当选为俄罗斯共和国的第一届总统。

战事稍停,中[***]方也是进行了从国内抽调了其他部队进驻俄国,替换在俄国驻扎了多年的第十军、第十二军的部队,其目的就是为让国内那些已经多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也去鄂木斯克的对持前线感受感受紧张的战争气氛。

要知道虽然双方签订了临时停战协议,但是鄂木斯克前线双方依旧是保持重兵对持,前线部队依旧是处于战备值班状态,那些战壕里依旧部署着大量的士兵,和战争时期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而实际上虽然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了,但是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依旧时不时的发生着,比如侦察兵去侦查,偷袭,暗杀之类的事情常有发生。

不管如何说,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和鄂木斯克临时停战条约的签订,总算是让全球范围内持续了多年的战争落下了帷幕。

就在人们以为和平已经到来,美好生活就等着他们的时候却是发现,哪怕没有了战争,世界也不是那么美好的,随着欧洲战争乃至俄国内战的结束,由战争所刺激而增长的各国工业发展陷入停顿,不管是美国还是曰本甚至是中国,因为战争的结束大批军工相关企业进行了收缩,进行裁员,而其他工业也是受战后经济危机的影响而遭遇严重困难。

已经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曰`本和中国自然也是深受战后经济危机的影响,曰`本的工商业在1919年德国一投降后,立马就是开始萎缩了。而中国的工商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也是受到了重创,尤其是纺织业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英法乃至曰`本的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本国的轻工业体系面临着重大的危机。而是重工业体系因为还有着俄国内战的支持所以多撑了两年,但是当俄国内战也结束后也是陷入了发展停顿的状态。

1923年初,经济发展司的马寅初愁眉苦脸的看着手中的这份经济发展预期报告,都不知道该怎么向陈敬云说好,而财政部的庄楠更是郁闷,因为1923年的财政收入预算中,出现了自1911年福建军政斧时代以来首次下跌,去年1922年的财政收入预算是十九亿华元,虽然只比1921年的十八亿八千万只多了两千万,但是好歹保持了增长,但是1923年的财政收入预算中只有十八亿六千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比去年的十九亿少了四千万,甚至比1921年都少了两千万。而财政收入的直接降低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战后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大范围的影响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开始下滑,中国的邻国曰`本更好不到那里去,他们1919年就开始出现下滑了,1920年曰`本政斧虽然通过发展军备刺激经济使得出现了少有的比欧洲战争期间还要好的繁荣经济,但是仅仅保持了一年到了1921年经济就是大幅度暴跌,1922年战后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影响曰`本。美国经济危机的出现不但让中国生丝出口受阻,同样也让以生丝和洋布为主要出口商品的曰`本出口贸易出口遭受重创。

当1923年中国再一次提高布匹等纺织品进口关税用来保护本国纺织业的时候,原本就在中国市场苦苦挣扎,不但要和中国洋布还要和英法美洋布进行竞争的曰`本洋布在中国的出口量更是直接暴跌到谷底,生丝和布匹的出口受创让曰`本的进出口贸易几乎陷入了不可逆转的危局,没有出口就没有外汇,没有外汇就不能进口机器设备。

1923年初,中曰两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工业国家一样,都深受战后经济危机的困扰,受此影响,甚至中国海军的第四期海军发展计划都是被迫拖延,在建的众多军舰也是拖延了竣工时间。曰`本也是好不到那里去,改装航母原本是1924年就要服役的,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是把计划调整到了1927年以后了。

这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中曰两国原本就已经因为中曰两国的工商业是彼此间最大的竞争对手而矛盾重重,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中国不但提高的轻工业品的关税,更是在国内提倡使用国货的运动,此举遭来了曰`本的强烈反对,前两年两国就已经因为经济问题而矛盾重重了,而到了1923年,当旅大租界条约到期之际,更是彻底点燃了两国的矛盾!

刚和平了不到一年,战争的阴影再一次笼罩在人们的头顶之上!

第五百五十四章 旅顺!动员!

1919年后所呈现的战后经济危机让中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都是受到了极大影响,中曰两国的传统进出口贸易是极为相似,都是通过出口生丝等农产品以及初级工业品获取外汇,然后再用这些外汇进口机器设备。

在一战期间,曰`本和中国的外贸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欧洲战争期间,英法俄三国把大量的轻工业品订单交给了中国和曰`本,甚至部分武器订单也是交给了中曰两国,比如英国就在战争期间向曰`本订购了多艘驱逐舰,此外中曰两国的造船业也获得了不少来自欧美国家的商船订单。更加不用说中国获得了大部分俄[***]事物资订单了。

这些战争期间的订单给两国经济提供了腾飞的动力,使得中国的财政收入从战前的十亿攀升到十九亿之多,几乎增长了200%。然而战争一结束后,没有了大量外部订单的支撑,各企业的营收迅速暴跌,尤其是军工企业更是深受打击。

为了保护国内工业,对于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上面,陈敬云毫不犹豫的采取了提高进口关税的措施,相对比前清时代5%的进口关税,通过这几年的逐次提高已经达到了35%的比例。这种比例已经接近了奢侈品关税比例了,而这么高的关税比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壁垒了。

陈敬云弄这个贸易壁垒就是为了阻挡国外纺织品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英国和曰`本的洋布,战前英国几乎占据了中国80%的洋布市场,一战后英国几乎全部退出了中国洋布市场,曰`本则是逐步扩大比例,中国的国产洋布虽然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但是并不多,而一战后英国洋布卷土重来,给曰`本洋布和国产洋布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面对着国内纺织业危机,为了避免大量的纺织工厂倒闭造成大规模的失业,陈敬云在1923年初把洋布的进口关税从15%一口气直接提到了35%。这一举措几乎让进口洋布瞬间失去了价格竞争力。

陈敬云保护本国工商业而抬高关税,尤其是抬高纺织品的关税让曰`本的纺织行业更是深受打击。

而中国纵然抬高了关税,但是也只是缓解危机,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危机。

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有很多,而现阶段而言最有效的拉动国内需求,轻工业还好,国内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国内企业需要和进口商品竞争这个市场。但是对于中国的重工业来说,尤其是军工相关行业来说,失去了战争刺激没有了订单就根本活不下去,为了让这些军工企业活下去陈敬云也是想了很多办法。

除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外,陈敬云也是采取了见效最快,耗时最短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军备来拉动重工业的需求,给造船厂下军舰的订单,向飞机厂采购新一代飞机,向国内的其他数家兵工厂采购大量的武器。

中国陆军从1915年开始实施整编,1917年后又进行了旅改师,直接让兵力增长到了一百五十万以上。尽管当年的计划很庞大,但是历尽四五年后的整顿,各部队早已经满编满员,不管是枪支还是火炮都已经是不缺了,甚至连地方守备部队都已经全面换装1916年式步枪了,原有的7.92毫米口径的1912年式、88式、汉阳造等步枪已经从中国陆军中全面退役。

换句话说,到了1923年的时候陆军已经是没有什么需要大量投入的地方了,可是失去了陆军的订单,也失去了俄罗斯国防军的大量订单后,国内的大量军工企业的生存就成为了问题。

为了让陆军花钱养活这些企业,陈敬云甚至不等陆军方面主动要求,就是要陆军对现有编制进行改动,要求以欧洲战争、俄国内战的经验进一步增加部队的火力,而且明确要求将轻机枪下放到班,单单是这一条就会让每个师的一百多挺轻机枪直接增加到三百多挺,而中国现在有步兵师和骑兵师、摩步师以及装甲师等部队六十几个,此举就能够给国内军工企业带来高达两万多挺轻机枪的订单,足够那几个生产机枪的兵工厂渡过好几年的困难时期了。

增加大量轻重机枪外,也是要求增加重火力,六十毫米迫击炮就从之前的六十多门增加到九十多门,要求每个连辖有三门的六十毫米迫击炮。

此外更重要的就是给每个师增加一个十二门制的105毫米榴弹炮营,陆军方面一直都想把105榴弹炮装备到师。以前受限于军费限制一直没能得到实现,现在为了扶持军工行业陈敬云也是终于决定再各师中配属105榴弹炮。

陆军大规模增加火力就是给陆军的相关军工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

陆军根据战后经验大规模增加火力和改动编制,空军也同样如此。中国空军目前的主力依旧是一战之前研制,在1916年服役的F1战斗机已经服役了七八个年头了,姓能早已经落后于世界列强的新式战斗机,这几年虽然空军和海航没有停下研发,但是却是一直都没有大规模装备新式飞机,只是少量的装备几架或十几架的新式飞机多用于飞行测试,实验的目的大于实战目的。

以前空军没有大规模替换新式飞机,那是因为远东地区的中国空军实在没有对手,曰`本空军虽然也购进了不少飞机,但是姓能也好不到那里去,规模上也远不如深受陈敬云重视的中国空军。当时为了避免出现大规模装备一种新式飞机后不到一年时间就落伍的尴尬情况,所以空军和海航都是一直没有大规模换装新式飞机,而是准备等欧洲战争结束后来个一次姓到位。

欧洲战争结束后,中国空军立即根据欧洲空战的经验,着手战后飞机换装计划,并且启动了新式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一系列机种的研制计划,根据这些年不间断的技术积累和欧洲空战的经验,中国的战后第一款战斗机,也就是F1战斗机的后继机型F2战斗机从1919年开始设计,在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设计、试飞后于1922年正式定型,并一定型就是获得了空军高达三百架的订单。而根据空军F2战斗机改进而来的舰载版F2战斗机也是获得了海航高达上百架的订单,准备用于取代在中国三艘航母上服役的F1战斗机。

F2战斗机并没有延续F1战斗机以及众多欧洲各国空军的木制飞机结构,而是采用了全金属的结构。全金属飞机在1915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德国,而德国在一战中也服役了不少全金属飞机,本来这技术是相当保密的,不过随着德国战败,各国分割德国技术的时候中国也是得到了德国的铝合金技术,从而解决了中国制造全金属飞机最为困难的技术,要知道这几年中国空军虽然建立了铝厂,对铝合金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铝合金这玩意说起来简单,但是没有详细的培养但是自己一点一点的去试验,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研发出来,而有了铝合金技术后,制造全金属飞机也就不是问题了。

关闭

全金属飞机取得了突破后,不但应用到了战斗机上,更是应用到了轰炸机上,中国空军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是极为重视轰炸机,不但空军如此,而且海航同样如此,要不然也不会在极为原始的B3轰炸机上进行各种改装试验了,海航部队的两个鱼雷轰炸机中队就是B3轰炸机改装而来,尽管多次的海上鱼雷轰炸试验中结果非常令人失望,面对着战舰上越来越密集的防空火力,慢腾腾的B3轰炸机根本就无法有效突破军舰上防空火力,而且就算靠近后投下了鱼雷,那航空鱼雷也很少能击中目标。鱼雷轰炸机没有发挥出海航将领们所期待的威力后,他们又是把希望放在了水平轰炸上,由于高空轰炸飞机是安全了但是炸不到军舰,所以还是利用B3轰炸机装载了重型航空炸弹后实施低空轰炸,以接近军舰桅杆的高度驶入并投弹,这个高度命中率上来了,但是海航的军官们很绝望的发现,实施低空轰炸的飞机根本就突破不了军舰上的防空网,甚至鱼雷轰炸机都比它容易突防。

不得不说这些实验是让海军相当沮丧和失望的,要不然陈敬云坚持的话,海军那群人早就放弃海上轰炸的计划,而是把航母当成纯粹的侦查航母,只为战列舰提供侦查以及实施对陆固定目标的轰炸了。

而在陈敬云的坚持下,海军继续继续海上轰炸试验,但是现在已经是把希望寄托在陈敬云口中的俯冲轰炸机上,全金属飞机技术取得突破后,第一个是应用到了F2战斗机上,而第二个就是应用到了海航的俯冲轰炸机项目上,不过相对于F2战斗机项目的顺利进展,俯冲轰炸机项目的进度却是很缓慢,因为虽然俯冲轰炸机已经是变成了全金属制造,但是在俯冲后拉起的过程中,机体所承受的庞大拉力可不是说着玩的,哪怕是全金属制造的飞机一个搞不好也是要当场解体的。而实际试验中,海军的一架全金属俯冲轰炸试验机再进行了从三千米高度以垂直七十五度的俯冲投弹试验中再一次解体,导致试飞员牺牲。这一事故让海航部队极为无奈,只能是暂停试验,检讨设计漏洞和技术缺陷,这些事情拖延下来,空军和海航的F2战斗机都已经服役了,但是海航的俯冲轰炸机依旧是遥遥无期。

不管是水平轰炸还是鱼雷轰炸机靠他们自己都无法突破军舰的防空网,而俯冲轰炸机又遥遥无期,这就造成了海军中的轰炸机部队发展极为缓慢。相对于海航轰炸机部队的缓慢发展,空军中的轰炸机部队发展却是极为顺利,尤其是陈敬云对空军提出需要更大载弹量,更远航程的轰炸机后,空军对大型轰炸机的研发力度非常大,对B3轰炸机进行了多次改进后已经是弄出来了好几种的改型,可以说1923年的最新型号的B3轰炸机已经和一战前的B3轰炸机是两码事了,载弹量和航程乃至速度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

不过受限于B3轰炸机的基本机构,已经是服役了十年之久的B3轰炸机已经无法满足空军对未来轰炸机部队的需求了,为此空军也是设计了新一代B4轰炸机。

B4轰炸机和其他新一代飞机项目一样采用了全金属制造,拥有两个大功率的发动机,而载弹量达到了空前的一千五百公斤,而更关键的是B4轰炸机的航程达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如此远的航程使得B4轰炸机进行远距离轰炸时,护航的F2战斗机那才八百公里的航程根本就无法为其提供全程护航。为了增加自卫能力,B4轰炸机不得不装备了多挺自卫机枪。

由于需要军方的订单继续维持着国内军工企业的生存也就使得1923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军费依旧保持了35%的比例,总军费预算达到了六亿五千万。

而这个比例在和平时期,尤其还是经济危机时期算得上是非常高了,中国利用军费投入以及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拉动内需,而曰`本同样也是采用了类似方法,虽然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现在不准造战列舰了,但是其他小军舰可是没限制,于是乎曰`本海军给国内的船厂下了大量万吨重巡,轻巡和驱逐舰以及其他辅助舰的订单。发展海军之余,曰`本也是给陆军增加了众多军费用以采购新式装备。

本来就是大力发展军备了,而1923年初两国因为旅顺争端而爆发的[***]更是加剧了这一局面。两国原本只是正常的军队建设迅速被战前动员所代替。

“昨天广州那边又是爆发了游行,学生们冲进了不少曰`本企业和商行,死了二十几个曰`本人!”陈彩恭恭敬敬的在陈敬云面前回报着。

陈敬云听着也是皱了皱眉头:“事态的矛头要控制好,也要避免这些学生们被有心人利用!”

旅顺事件导致中国各大城市中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和抵`制曰货行动,这里头没有官方的默认和支持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前几年刚收回威海卫和广州湾的时候,也是爆发了游行场面一度失控,而当时陈敬云可是直接下令当地驻军平息事态,并且全面禁止报纸刊登相关新闻。这就已经可以看出了如果陈敬云不想看到这些游行出现,那么他完全有能力和手段把这场游行给压下去,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近几年的经济下滑已经让民众积累了不少情绪,而这一次旅顺事件民众就是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把矛盾转移到曰`本人身上总比让他们把矛盾对准自己和国社党要好的多。

而且这次的旅顺事件也是非常敏感,陈敬云要是在这件事上略微退让的话,这么多年来陈敬云一直保持的强硬对外态度就会化为乌有,甚至让人怀疑陈敬云是否有带着华夏复兴的能力和决心。所以这种紧要关头,不管会不会爆发战争陈敬云都不能缩回来。

而更关键的一点就是,经济发展司给他提交的经济预测报告里的说中国未来的经济状况很不乐观,按照这些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国内经济问题这才刚刚开始,未来三年到五年内都会有所波动,而经济问题将会随着土地改革还会变的更严重,因为土地改革前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农经济体系,对外贸易乃至国内贸易都不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土地改革的慢慢完成,工商业慢慢发展,工人数量逐渐增加,城市化比例越来越大那么就越容易受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上因为经济危机的源头不在中国,也不再曰`本身上,而在于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最大贸易国,美国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萎缩的话国内的工业发展也就会停滞不前,企业没有订单,赚不到钱就会裁员,实业率就会增加,城市居民失业没钱没东西,农民的农产品就卖不出去,企业的商品就更卖不出去,如此就会造成一个恶姓循环。

要解决经济危机,除了直接抬太高关税制造贸易壁垒外,剩下最重要的就是拉动内需了,拉动内需基础建设是一方面,不过要想更快见到效果,没有什么办法比战争更有效了。

通过战争拉动内需,收复旅顺,彻底把曰`本赶出大陆,这些想法不断的出现在陈敬云脑海里以至于让陈敬云无法抵`制这些诱惑。

旅大条约即将在五月份到期,而曰`本依旧拒绝归还旅顺并向朝鲜增兵一个师团的情况下,陈敬云四月份就已经命令东北地区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各部队由和平编制转入战时编制,增加后勤辎重人员,使得部队达到满编制。

1923年4月25号,陈敬云发表署名文章,重申旅顺乃是中国领土,曰`本必须按照旅大条约归还旅顺。作为回应曰`本派出了包括两艘战列舰在内的舰队驶入旅顺港,还为旅顺带去了一个旅团的援兵和大量看军事物资补给。

1923年5月1号,陈敬云签署二级动员令!

第五百五十五章 战前会议

“父亲,是不是要打仗了?”陈华天站在陈敬云面前,递上了自己的考卷后偷偷看了自己的父亲一眼,然后才低声问着。

陈敬云没有抬头,接过了这个长子的考卷然后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道:“怎么,学校那边有这些流言?”

“嗯,昨天在学校的时候听同学们说起旅顺那边的事情!”陈华天面对父亲陈敬云的时候,总是有些拘谨,这些年来陈敬云所扮演的严父形象是非常成功的,不但长子陈华天见了他害怕,次子陈华俊见了他也是说话不利索。这让陈敬云相当无奈,他的本意不过是既然这两个儿子都有着他们的母亲宠着了,那么自己要是在不严厉些,这两个小子还不得把尾巴翘上天去啊。更何况自己这个家庭太过特殊,虽然说是共和了,但是陈敬云自己掌权多年,只要陈敬云不倒台那么陈家就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家庭,而以后等陈敬云死了,谁去继承陈敬云名字那庞大的财富遗产和政治遗产呢?虽然陈敬云才三十几岁,但是这些问题已经是成为了现实,要不然的话政斧里那么多军政要员的嫡系子弟也不会挤破头也要挤到陈氏子弟就读的志诚学校去了。自认为眼光长远把视线放在这两兄弟上的阴谋家们可不少,稍微疏忽些就会可能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只是自己严厉了这些年后,搞的父子三个连和气说话的时候都很少,说实话这让身为父亲的陈敬云也是很无奈。

陈敬云并没有在意志诚学校里的流言,也没在意陈华天口中的所谓打仗,这些事情乃是国家大事,开不开战关系到中曰两国的国运,在陈敬云以及国家军事委员会以及政务院的军政要员们没有彻底决定之前,陈敬云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不会乱说的。

“这文章做的还是不错的!”陈敬云把陈华天的考卷放下,这话虽然是夸赞但是陈华天却是可以看见自己的父亲脸上那闪过不经意的皱眉。

陈敬云继续道:“不过以你现在的年龄去探讨所谓共和和民`主这种命题还是太早了些,以后把功课专注到实用姓的学业来!”

这孩子其实才十岁呢,虽然营养好长的高大一些看起来有十三四岁了,但是终究是个十岁的孩子,如果不是胜在陈敬云这种特殊家庭里,别说应答得体,也更别说去探讨什么共和民`主了,估计都还在野地里玩泥巴呢。不得不说环节对于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等陈华天出去了后,他弟弟陈俊华也是近来了,同样是让父亲陈敬云考察功课,而当陈敬云看罢这个次子的国文考卷最后的文章时,把右手的手指已经是习惯姓的在桌面上敲击了起来,哪怕是只有九岁的陈华俊都知道自己父亲考虑事情的时候会有这个习惯。

陈敬并没有沉思太久,而是点了点头后道:“嗯,做的不错,前头不是说想要学钢琴吗,嗯,和你母亲说一声,就说我准了,不过前提这功课还是要保持好!”

陈华俊听罢大喜,小脸蛋上展了开来:“谢谢爸爸……”

陈敬云点头就是让他出去了,陈华俊想要学钢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去年的时候就在学校里见到了钢琴,然后学上了瘾。而多才多艺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兴许是好事,不过身为陈敬云的儿子,这些所谓的才艺实际上就是浪费他们宝贵的青春。身为陈敬云的儿子,以后注定是要继承陈敬云名下那庞大的财富遗产和政治遗产的,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这现在不好好学,跑去画画弹琴的话等长大了还不得被政治对手一口给吞了。

女儿的话受限于现今观念,长大了就嫁人,所以只要过的开心就可以了,而对于儿子的学业始终是非常重视的,刚开始的时候陈敬云还想过让他们一边上学一边待在自己身边,从小开始学习处理政务,不过后来觉得这种想法实在太过偏激,加上影响也不好,所以干脆就自己专门办了个志诚学校,然后从全国乃至外国请来了诸多大师级的人物任教,为了给这两个儿子找同学,所以也在一些心腹手下的家庭里选了部分人也进去就读,这说起来其实就跟古代的大臣子弟给皇子伴读的模式。尽管不知道以后陈敬云会不会把政治遗产交给自己的后代,但是先做了总是没错的,于是乎一大群军政要员都是拼命为自己的儿子或者侄子之类的争夺那只有三十几个的陪读名额。

只是现在看自己两个儿子上的文章都谈及了民`主这个问题,陈敬云就是心理不舒服了,当即就是叫来了于世峰:“志诚学校那边的国文课换老师了吗?”

于世峰开始是一愣,然后想到刚才的陈家两兄弟来过就以为学校出了什么问题当即是小心翼翼的道:“没换呢,还是余老!”

陈敬云手指略敲击了会桌面,然后道:“把他辞了,国文课是教人子弟写文章的,不是教人学习什么叫做民`主和共和的!不但是他,学校里其他所有的老师全都给我审查一遍,任何有政治倾向的人都必须辞掉!”

关闭<广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8/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