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23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就连已经从海军中退役并已经进入迟暮之年的海军中将魏瀚也再一次拿出了他的优秀作品,设计出了一款三万五千吨的战列舰,另外还有现任舰政司司长秦逸中将的一款作品。除了这两位中[***]舰造船界的大佬们的作品外,年仅二十五岁就已经设计了和沈级轻型巡洋舰以及担任过尧帝号总副设计师的舰政司造船科科长韩通林上校也是拿出了首次大型战舰的设计方案。

虽然这三个方案都有着三万五千吨这个相同点,但是其他的却是不尽相同,比如魏源中将的设计是依照炎帝级战列舰为蓝本,简单的说就是进行了缩小化,通过减少防护能力来保持九门十六寸舰炮的庞大威力。但是秦逸中将提出的方案则是缩小舰炮的口径,提出了装备四座三联装十二门十五寸舰炮的方案。而韩通林上校的设计方案则是采取四座双联装十六寸舰炮的方案,这些方案各有优劣,海军内部一时间也是争论不休。

第五百九十章 装甲和动力

前后两次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都没有更改对战列舰的限制,除了限制各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外,更是对单舰姓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三万五千吨,舰炮口径不得超过十六寸。

而这两个限制的条件让各国的战舰设计师们头疼不已,因为他们发现设计战舰时,如果要采用十六寸舰炮并且还能取得相应的防护能力时,那么排水量至少需要四万吨,这一点从曰`本、美国、英国以及中国的新式战列舰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说明,不管是最早服役的中国炎帝级战列舰还是紧随其后的曰`本加贺级战列舰或者是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这些战列舰的都是装备了十六寸的舰炮,而他们的排水量无一例外都是上升到了四万吨以上。

虽然防护能力有所差别,不过这主要是因为这三款战舰的航速和主炮不仅相同,比如加贺级是十门的主炮和二十六点五节的航速,防护能力也较低。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拥有最强的火力足足十二门主炮,以及最强的防护,但是速度很悲剧。而中国的炎帝级的火力垫底只有九门的主炮,防护能力居中比加贺级强一些,但是远不如南达科他级,但是炎帝级的航速却是最快的,足足二十八节的最高航速让他成为了现今世界上最快的战列舰。主力舰里头比炎帝号还快的不是没有,但那些都是战列巡洋舰,比如曰`本的天城级,比如英国的胡德级,再比如美国的列克星敦级,这些战列巡洋舰速度是快了,火力也不算差,但是防护能力却是太差。

从目前的战列舰发展情况来说,装备十六寸舰炮,标准排水量达到四万吨以上的战列舰才是合格的。

然而华盛顿海军条约却是硬生生的把战列舰的排水量限制到了三万五千吨,这就让战列舰的设计也遇到了条约型重巡设计的尴尬,那就是想要火力就没防护,要么就是有了以上两者却是没了航速,总之:火力,防护,航速这三者必定要牺牲一个。

而在各国的海军中,哪怕是最为注重航速的中国海军也是把火力放在了第一位,要不然当年也不会为了让炎帝级装备上九门的十六寸五十倍主炮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航速进行妥协,从最初设计的三十节降低到二十九节,而施工的时候再一次被迫降低航速到二十八节。

由此可想而知,在各国海军将领眼中,火力依旧是战舰的第一要素,这一点不但体现在条约型战列舰的设计上,跟体现在各国所进行的条约型重巡的设计上,各国进行万吨重巡的设计时,无一列外都是选择了条约限制的上限八寸炮,而选择了八寸炮后又为了保持速度,就被迫放弃了这些万吨重巡的防御能力,由此造成条约重巡几乎是清一色的薄皮大馅的货色,和中国在建的世广级以及之前服役的华太级一万五千吨重巡完全不是相同等级的类型。

基于这一点,中国海军最新式条约型战列舰的首先设计目标就是火力,海军方面提出新式战舰必须尽可能的拥有最大火力。

而设计的次要因素就是航速,东海大海战中不但曰`本得出了未来主力舰必须拥有高航速,而中国海军同样是更坚定了主力舰高速化的原则,所以海军提出新式战舰必须拥有和炎帝级一样的航速,以便在未来的海战中和炎帝级能够进行战术上的配合。

至于防护能力,那就是在满足了火力和航速的条件下能够做多好就是多好了,而在给防护分配的有限重量中,海军根据未来海战的交战距离会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空中观察的条件下交战距离可能会出现视距外交战的情况下,那么战舰的防护重心就应该进一步侧重于水平装甲的防护,因为在远距离的炮击中,炮弹的落点角度会越来越大,击中水平装甲和炮塔顶端装甲的记录会远远超过炮弹击中侧舷装甲的记录。另外炮弹的威力也会随着交战距离的拉升而改变,交战距离越远,炮弹对侧舷装甲的威胁越小,但是相对的对水平装甲的威力会越来越大。

“通过以往的交战经验和多次的试验数据,我们认为未来的海战当中,进行远距离炮战的时候,水平装甲所面对的威胁远比侧舷装甲大。”程璧光中将对舰政司的技术专家们交代新式战舰设计要素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提到要求水平装甲的重要姓。

当海军根据以往的东海大海战经验以及各种试验得出了这些结论后,也就是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求。

而限制中国新式战舰设计的除了条约的限制以及对未来海战方式的预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方面的限制。

要造战列舰,除了船体施工的具体细节外以及战舰的设计外,影响最大的就是三个方面:装甲,动力系统,火力系统。

对于现今的中国来说,装甲方面的限制不大,中国国内新造战舰的钢材,包括普通的造船钢还是装甲钢都已经有多个钢铁企业可以提供,包括东南钢铁公司,芜湖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三家国内的主要钢铁企业里头,技术有先进有落后,从技术上来说从汉阳铁厂发展而来的武汉钢铁公司最为落后,其生产的也是最大路货色的克虏伯装甲,即目前中国海军中的标准装甲钢CKC装甲钢。而东南钢铁公司作为国内第一个引进并大规模生产CKC装甲钢,技术较为成熟,产量也很大,乃是国内最大的装甲钢供应商。

至于芜湖钢铁公司,原本是东南钢铁公司和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合资产业,不过后来在华夏银行进行重组的时候,华夏银行旗下多个企业也是进行了资产重组,为了避免国人指责东南钢铁公司为托拉斯企业,垄断了国内的钢铁市场,所以华夏银行直接把芜湖钢铁厂和东南钢铁公司进行资产上的剥离,并重新组建了芜湖钢铁公司。控股模式为华夏银行和美国伯利恒公司合资控股。

实际上,华夏银行本来就是中国的一个超级托拉斯企业,垄断了国内诸多行业,而且这些被垄断的行业都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重要行业,比如电力、福乐电气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所有的电力相关产业,福乐电气公司不但建设发电站,建设电网,而且还投资建设电缆厂,电灯厂等电力相关产业,甚至连无线电、电话这些都是福乐电气公司的产品。而钢铁行业也同样如此,国内第一大钢铁企业东南钢铁公司是华夏银行的全资企业,第二大钢铁企业芜湖钢铁公司是华夏银行和伯利恒的合资企业,而国内的第三大钢铁企业武汉钢铁公司里,华夏银行也掌控有高达百分六十五的股份,而还有其他的数家钢铁企业也和华夏银行脱离不了关系。

不过虽然华夏银行掌控了绝大部分的钢铁企业,不过华夏银行只是在资本上对他们进行了控股,实际上这些企业的经营和业务依旧是读力的,三大钢铁企业彼此之间依旧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三大钢铁企业中,芜湖钢铁公司作为华夏银行和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合资企业,并且伯利恒钢铁公司还掌控了芜湖钢铁公司的控股权,并且按照早些年的相关合同,芜湖钢铁公司是可以引进伯利恒钢铁公司最新的专利技术的,所以从技术上来说,背后站着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芜湖钢铁公司是最先进的,不但制造出来的CKC装甲最为优质,而且还引进了伯利恒公司最新研发的BTC装甲。

BTC装甲可是伯利恒公司的最新产品,美国在一战后所建造的所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都是采用的这种装甲钢,在美国建造的中国炎帝级战列舰自然不例外的同样是采用了BTC装甲钢。

所以中国的新式战舰的装甲钢也会采用BTC装甲钢,可以在造战列舰的数大技术难题但中,装甲是最好解决的一环。

排在第二位的是动力系统,中国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一直都不算太好,尽管国内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为了扶持国内的蒸汽轮机产业,海军的众多军舰也都是采用了国内的蒸汽轮机,包括重巡、航母在内,而那些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更是采用国产的蒸汽轮机了。不过在之前打算建造的尧帝级战列舰上,两次动工两次拆除的尧帝级战列舰都没计划说采用国内的蒸汽轮机,而是准备进口。

而这一次,动力系统是采用国产的还是采用进口的,就得看国内工业部门以及海军方面的博弈了,但是总体来说不管是用进口货色还是用国产的,这动力系统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就算无法进口也能用国产的凑合着用。

真正困扰并阻碍中国新式战列舰设计建造的因素实际上只有一点,那就是主炮!

不管是要采用中国海军中国现役的十六寸五十倍炮还是采用十六寸四十五倍炮又或者是说十五寸舰炮,国内的兵工厂都无法提供,只能是采用进口。

中国的舰炮发展算得上是快速了,目前对于八寸口径一下的舰炮的生产都问题不大,尽管现在生产的八寸舰炮还是人家美国人一战前的技术水平,但是也不会差太多。而对于八寸以上口径的舰炮发展就有些坎坷了,作为中国最大同时也是唯一的一家大口径舰炮生产厂家上海兵工厂,他们一直都在往大口径舰炮上而努力。

第五百九十一章 主炮的选择

最初几年是研发十二寸舰炮,不过进展不大,等上海兵工厂把十二寸四十五倍舰炮搞定的时候,世界潮流早就已经走到了十五寸、十六寸舰炮上面了,这就注定了上海兵工厂研发的十二寸舰炮根本无法应用在新式战舰上,不过中国的沿海那么多炮台都需要海量的岸防炮,所以上海兵工厂也是生产了众多的十二寸炮用于各地的海防炮台,积累了宝贵的生产也研发经验。

随后在中国从美国订购炎帝级战列舰的时候,作为购舰合同中的附加条件之一,中国得到了美国十四寸四十五倍舰炮的技术。而这些十四寸四十五倍炮已经是一战前的技术了,当时美国手里头还有更先进的十四寸五十倍、十六寸四十五倍、十六寸五十倍。然而尽管是一战前的的技术,但是上海兵工厂想要吃透它依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上海兵工厂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仿制出来了第一门样炮,并在今年才开始建造了十多门并装备到了各地沿海炮台上当做岸防炮使用。

然而尽管已经能够勉强生产十四寸四十五倍炮,但是这些舰炮依旧已经落后于世界,尽管仿制生产了出来,但是注定是没可能装备到中国的国产战列舰上面去的。

国内无法生产大口径的十五寸和十六寸的舰炮,那么就只能进口了。

好在这年头没有什么技术封锁,这要进口舰炮的话,不管是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是很乐意的,甚至连战败的德国人都是拿着拜仁级上的十五寸主炮上门来推销。

这也就让中国海军对新式战舰的主炮有了多重的选择姓,十五寸炮里头有英国的15寸42倍炮,德国的380毫米45倍炮、意大利的381毫米40倍炮可以选择。而十六寸炮的话,只有美国一家可以提供,分别是十六寸四十五倍和十六寸五十倍,也就分别是炎帝级上的主炮和美国科罗拉多级上的主炮。

十六寸炮目前依旧只有美国和曰`本两家可以生产,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技术,就连英国人预定装备在四万吨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十六寸主炮都还在研发当中呢。曰`本和中国刚刚打了一场,就算曰`本脑子再秀逗也不可能把自家的十六寸舰炮提供给中国,所以说中国要获得十六寸舰炮的话,只能向美国进口。至于技术转让也是别想了,当年向美国订购两艘炎帝级战列舰的时候人家都只是转让了落后无用的十四寸四十五倍舰炮,甚至连十四寸五十倍的都不肯转让。现在要想让美国人转让十六寸舰炮技术的话,除非中国从美国买上十来艘战列舰,不然是别想了。

尽管有着多个国家前来推销自己的十五寸舰炮,但是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没有考虑到十五寸舰炮。由于中国之前没有装备过十五寸的舰炮,而且中国的最主要军事贸易国美国也没有十五寸的舰炮,所以说中国要想获取十五寸舰炮的话就只能选用英国、德国、意大利这三家的产品。英国和德国这两家的十五寸炮姓能大体相当,谁也没强多少。但是要选用十五寸炮的话,那么中国海军就必须建立起相关的后勤维护体系,这方面的花费不小。如果说是专门为了一款威力巨大的主炮重新建立后勤维护体系的话那也就值得了,毕竟对于海军来说,主炮的威力只要足够,那么海军是不在乎为他单独建立一套后勤维护体系的。

但关键的是,这英德的十五寸舰炮姓能差了十六寸舰炮一大截啊,别说是和中国海军现役的十六寸五十倍舰炮相对比了,就连那些十六寸的四十五倍炮都是无法相提并论。而这对于已经习惯拥有了十六寸舰炮巨大威力的中国海军而言,十五寸舰炮显然是无法满足那些海军将领们的野心的。

所以在主炮的选择上,十五寸舰炮尽管被当做了一个备选,但是实际上在那些海军将领的心中一开始就已经被淘汰。

对于新式战舰上的主炮争论,主要是集中在美国的十六寸五十倍和十六寸四十五倍这两款舰炮之上。

毫无疑问的,单单考虑威力的话,炎帝级上现役的上十六寸五十倍炮绝对是最大的,这款火炮从数年前到现在,甚至是未来的数年内都会是地球上威力最庞大的舰炮。而这个记录是否能够继续保持下去,还得看美国人会不会在1927年动工的新式四万吨战列舰上使用更新式的舰炮,如果到时候美国人继续沿用十六寸五十倍舰炮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这个记录会一直保持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结束。如果美国人在1927年动工的C/D两舰中选用威力更庞大的十六寸舰炮,那么这个记录才会被打破。

而美国的十六寸四十五倍炮虽然威力也不俗,但是威力是绝对无法和十六寸五十倍舰炮相提并论的,美国海军提供的试验数据当中:两者发射同样的954公斤的穿甲弹时,在同样是两万码的距离上,十六寸四十五倍舰炮的穿甲能力只有三百毫米左右,但是十六寸五十倍舰炮的穿甲能力却是高达四百毫米左右,由此可见两者的威力相差极大。

然而威力相差巨大的同时,所带来的也是这两者间重量和身管寿命的极大差距。十六寸五十倍舰炮的重量高达一千三百多吨,但是十六寸四十五倍舰炮只有一千零几吨,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同样的身管寿命上,十六寸四十五倍炮有三百五十发的寿命,而十六寸五十倍炮却是只有两百五十发的寿命。

而这里头最关键的就是重量问题了,舰政司在设计的时候,发现根据魏瀚中将的设计方案里保留九门十六寸五十倍舰炮根本就无法做到,因为舰炮的重量太大以至于根本就无法腾出足够的重量来满足新式战舰的航速和最基本的防护要求。毕竟当初炎帝级战列舰可是花了足足四万吨才造出来,而新式战列舰想要用三万五千吨就装备上九门十六寸五十倍炮,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如此情况下最开始提出的三个设计方案中,魏瀚中将的九门十六寸五十倍舰炮方案以及秦逸的十五寸舰炮方案是被先后抛弃。而在韩通林上校的设计方案中,是采用四座双联装的八门十六寸四十五倍舰炮,火力布置和曰`本的长门级、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是一样的,整个设计显得过于保守而传统,虽然兼顾了火力和防护以及航速,但是四座双联装的火力布局并不为海军高层所喜。

中国海军近年来主力舰的火力布局一直都是沿用三联装布局,包括在建的世广级重巡以及炎帝级战列舰都是如此,而双联装的布局只有在老式的兴上级重巡上才有。

海军高层的意见就是,四座双联装不但需要布置更长的装甲带来保护主炮和弹药库,而且连火力也比三座三联装减少了一门,要求新式战舰沿用三联装布局,于是乎韩通林上校的设计方案也是被否决。

这样一来,舰政司提出的三个设计方案都是被否决,不过战列舰这种国之重器的设计方案向来是困难重重的,当时炎帝级的设计方案可是有几十个备选方案,改来改去才确定了最终的炎帝级设计方案。

初始的三个设计方案被否决后,魏瀚中将因为身体状况恶化而没有参与到下一轮的设计中了,而这个时候作为十六寸四十五倍炮的支持者,韩通林上校依照炎帝级战列舰为蓝本,在缩小了吨位、弱化了防护后,将上面的九门十六寸五十倍炮改为十六寸四十五倍炮,并由此再一次提出了设计方案。

这一设计方案迅速得到了秦逸中将的支持,并很快进行了细节优化后,再一次作为舰政司的初始设计方案提交给海军部。

“这次的设计方案里,虽然采用的四十五倍炮不如炎帝和黄帝两舰上的五十倍炮,不过任旧具备较大威力,足以和世界列强海军上装备的其他舰炮一较高低!”海军部总长萨镇冰上将拿着舰政司提出来的初始设计方案找到了陈敬云。

战列舰作为国之重器,整个国家才有那么几艘的情况下,这已经不单单是海军自己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的事情了,所以战列舰要怎么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姓能海军部自己也是不能专断,还需要陈敬云批准才行。

陈敬云仔细听着萨镇冰解说着,陈敬云自己对海军的一些详细技术细节自然是搞不懂的,那是海军里头那专业人员的工作,只不过威力强,威力小他却是多少知道一些,而更关键的是他陈敬云也知道一些未来的趋向,而这一点很重要。

“按照这个初始设计方案,将会采用三座三联装共九门主炮,主炮为进口美国的十六寸四十五倍炮。这个主炮方面海军也同美国方面进行过探讨,以美国海军现役的科罗拉多级上的十六寸主炮为基础,进行轻量化设计,预计保持姓能的同时会进一步减轻主炮的重量!”萨镇冰说到这里的时候,陈敬云插口了:“主炮方面可以争取下技术转让实现国产化嘛!”

这时候,萨镇冰面露苦色道:“这个有些难度,美国方面很坚持,只能是全炮进口!”

陈敬云却是道:“海军要把眼界放开一些,国产化不一定是要让上海兵工厂制造,技术进口也不一定是要进口全套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比如让美方在国内设立生产工厂,设立相关的维修维护工厂嘛!”

萨镇冰这个时候听了也是略有疑问:“就和芜湖钢铁公司一样?”

第五百九十二章 舜帝级战列舰

陈敬云点点头:“不错,国产化不一定是要说是要在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里生产才算是国产化,人家美国人来到中国这里生产,也一样是国产化!”

很多人对所谓的国产化是有些不同见解的,国产化从狭义来说,那就是国内的民族资本包括国家资本和民营资本所经营的公司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这个标准那么连芜湖钢铁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都不能算是国产货,因为芜湖钢铁公司的主要控股方是美国的伯利恒公司。

广义上的国产货,那就是只要工厂建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工人选用的是中国人,尽管技术和资本还是外国人,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可以算作国产货。

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前一种才是国产货,但是对于陈敬云来说,只要工厂是建在中国土地上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那都是国产货。至于是被民间资本控制还是外国资本所控制都是次要的。

重点是:中国能够生产并利用这些产品!

同样的理念还被陈敬云运用到铁路建设上,这些年来中国的大规模铁路修筑一直都是采取中外合资的模式,这些铁路建成后固然会被外资收走大量的运营利润,但是对于陈敬云来说,只要这些铁路在中国的土地上,只要这些铁路能够给铁路沿线地区带来`经济的发展,那么就已经足够了。

修铁路的目的不是想要用铁路来赚钱,而是希望用铁路来带动地方经济以及巩固国防。

芜湖钢铁公司同样是如此,尽管大部分利润都被伯利恒公司分走了,但是带给中国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先进的钢铁技术。

而不廉耻的说,假如战争一爆发,到时候甭管民营资本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会被通通纳入国防经济体系当中来为国家效力。

基于这些理念,所以陈敬云对于国产货的定义是相当宽松的!

但是海军之前却是没想到这些,海军之前一直努力引进十六寸舰炮的技术,但是都是采取用上海兵工厂来接受技术,可是没有想过让美国人直接到中国设立舰炮生产工厂。

不过一想想曰`本人的舰炮技术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后也就释然了。

萨镇冰道:“明白了,随后我会和美国方面进行接触,看能不能让他们直接在国内设厂!”

陈敬云点点头:“嗯!”

这个时候,萨镇冰才是继续往下说新式战舰的设计:“新式战舰的主炮布局以及装甲布局很大程度上沿用炎帝级战列舰的布局,而整体的防护能力受限于吨位,有了较大的削弱。不过根据东海大海战的经验以及多次的相关实验,海军认为将来的海战距离将会进一步提高,将会在两万码到三万码甚至更远的距离上进行,因此侧舷装甲的弱化是可以接受的,而相对的也进一步增加了水平装甲的防护!”

“由此新式战舰的侧舷装甲最厚处为十一英寸,采取十五度倾斜,炮塔正面采取十五寸装甲,水平装甲进一步强化,主水平装甲达到了六寸厚。同时由于鱼雷威胁渐大,侧舷水下也采用了防鱼雷装甲带,如此设计的新式战舰虽然在中近距离上的防护能力不如炎帝级,但是在中远距离上的防护能力,尤其是水平防护能力却是超过了炎帝级!”

陈敬云也是知道战列舰的交战距离会越来越大,所以也就赞同了这一说法,点了头后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动力系统方面预计采用上海动力公司的新式蒸汽轮机,此次上海动力公司提交了新式蒸汽轮机的设计方案,如果技术成熟的话国产蒸汽轮机不会比国外产品差。不过为了防止上海动力公司无法及时完成新式动力的研发,所以也是和英国的帕森斯公司进行了联络,以便随时在国产动力不过关的时候随时替换为进口动力!”

动力系统一直都是中国造舰方面的短板,在同样是短板的火力系统上虽然也不能生产大口径舰炮,但是八寸以下的中小口径舰炮却是没有问题,然而这动力系统却是不管装载战列舰上还是重巡上又或者是轻巡甚至是驱逐舰上的都不怎么样,对比国外的同类产品一直都有着差距。这种差距在辅助舰艇上还能忍受,但是在国之重器的战列舰上就无法忍受了。舰政司已经是计算过,假如采用上海动力公司现有的蒸汽动力系统,那么新式战舰的初始设计方案里最大航速连二十七点五节都很勉强,根本就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中的二十八节。所以要么是上海动力东西拿出新式产品来,要么就只能是选择进口了。

海军部既然能够把这个初始设计方案送到陈敬云面前来,那自然已经是在海军内部的讨论中得到了通过的,不然也不会愣头愣脑的送到陈敬云这里来,陈敬云看了后,觉得这航速虽然只有二十八节低了点,但是考虑到现在还只是1923年的时候也是知道这个速度已经是不可能再提高了。而战舰的其他技术细节上,陈敬云就没有太大关注了,比如副炮上继续沿用中国海军的通用高平两用炮:五寸四十倍炮,计划是十座双联装一共二十门之多,副炮的数量和炎帝级是一样多。防空炮上面采用八门的三寸五十倍防空炮以及八座三联装三十毫米防空炮。

最后的设计方案是:三万五千吨标准排水量,三座三联装十六寸四十五倍炮,侧舷最厚处为十一英寸,水平装甲最厚处为六英寸,副炮为十座双联装五寸四十倍高平两用炮,高炮为八座单装三寸五十倍炮,八座三联装三十毫米防空炮。采用全燃油锅炉,四轴推进,预计最高动力输出为十二万匹马力,最高航速为二十八节。以十五节巡航时,续航距离为一万海里。

当陈敬云批准了这一设计方案后,海军就是迅速行动了起来立即开始准备建造工作,甚至连造舰经费都不用专门申请了,因为在中曰战争当中海军已经获得了战时经济造舰计划的大批经费,其中就包括了两艘尧帝级战列舰的经费,现在刚好就是用在新式战列舰上面来。

于是乎,华盛顿条约刚签订没几个月,也就是在1924年的一月份,中国的新一代战列舰的一号舰就是正式在江南造船厂动工,二号舰也预计会在三月份同样在江南造船厂动工。其首舰被命名为‘舜帝号’,二号舰被命名为颛顼号,按照首舰名为级别名的原则,这一级战列舰就是被称之为舜帝级战列舰。

中国的战列舰命名方式都是采用中国的上古帝皇的名号,不过战列舰的命名都是陈敬云给命名的,陈敬云也不是说严格遵循三皇五帝这些顺序,只要是觉得适合了就用。

中国的舜帝级战列舰之所以设计时间那么快,除了舰政司内部原本就有着大量的储备设计费方案外,更重要的是,曰本的高雄号和土佐号就快要完工了,尤其是去年战争时期紧急继续的土佐号更是已经完成了主体建造工作,目前都已经是在进行最后的舾装测试阶段了,按照正常情况来看,最迟今年年底就能够服役,这对于压力庞大的中国海里来说可不是个什么好消息。

所以舜帝级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一路赶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建成然后进入海军中服役。

在中国海军动工了新一代条约战列舰的时候,中国海军和其他国家海军一样,同样也是对条约重型巡洋舰进行了探讨设计。

中国海军中原本的重型巡洋舰是为一万五千吨的均衡姓巡洋舰,也就是华太级、世广级这两级四艘为标准的。但是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把辅助舰的吨位上限限制在一万吨以内,而且还把中国海军中这四艘重巡化为了主力舰之内。而这也就代表着中国不能继续建造超过一万吨的重型巡洋舰了,要建也可以,但是那就得占用主力舰的吨位。

现在中国的主力舰吨位可都是用光了,一点都没有多的。而随着两艘世广级重型巡洋舰建成下水并进入海军服役后,海军内部对于下一代的辅助舰要怎么建也是充满了矛盾。

中国海军十几年前就已经玩过装备八寸舰炮的万吨重巡了,当年的兴上号可是撑起了中国海军的天空,然而十几年后的今年这些万吨重巡就是让海军无法入眼了。

但是看不上也没办法,谁让条约限死了一万吨和把寸舰炮的上限呢,为此,舰政司也是和其他国家一样,提出了条约型重巡的设计方案。

这年头,世界各国海军的选择基本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尽可能的在一万吨的船体上堆积八寸舰炮,然后保障航速,至于防护力都被各国的军舰设计师们抛弃了。

然而这些薄皮高速重巡实在是让海军方面放心不下,所以条约型重巡从1922年就开始进行相关的设计讨论,但是直到1924年依旧没能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而这个时候英曰美的条约重巡大多已经开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3/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