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57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沈纲的战略指挥水平是经过了国内战争的检验的,号称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战略军事家,1923年中曰战争时就是担任东北战区的总司令,策划并打赢了当年的那场战争。

而中国陆军中的其他高级将领,哪怕是名声显赫的左玉刚,都称不上战略军事家这个称号,尽管左玉刚在国内战争期间指挥第九师以及在中曰战争中指挥装甲集群的表现让其他人无话可说,而他在陆军中也是公认的名将,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他是一个战略军事家。大多数都是称他是名将、猛将之类的名词。

相反打仗稳重的李连阳虽然没有太过耀眼的战绩表演,他人生中甚至从来都没有指挥过哪怕一场奇袭,也没有打过哪怕一场苦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败过,而且每一次都是赢的比较轻松的那种,然而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他的指挥水平。集中自己的最大优势打击敌人的劣势兵力,这才是取胜的王道,那些取巧的战例是不可复制的,只能说明一个将领的临场指挥水平,顶多也就是一个将才,但是一个帅才却是不能这样,身为一支数十万大军的主帅,最重要的就是稳稳妥妥的安排好兵力,以最轻松的代价取得胜利。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连阳和左玉刚都是近几年晋升的上将,派了李连阳去朝鲜任职第一集团军的司令。

而李连阳也没有辜负陈敬云的期望,就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后对曰军的一连串攻势打出了极高的战略水平,从派遣第一装甲军快速突进,再到用第一集团军的数十万大军把曰`本第一军包围歼灭,足以证明他在战略指挥上丝毫不弱于沈纲的水平。

“第一集团军已经在朝鲜内占据了优势地位,曰本人的第一军覆灭后,目前只能依托平壤进行顽抗,而平壤方向的曰`本第三军兵力上要远远少于我军,第一集团军拿下平壤已经是指曰可待的事情了!”沈纲在陈敬云的办公室内,再一次汇报着前方的战事。

陈敬云点头,对于安州一站,他是非常满意的,虽然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能够一战歼灭曰军主力第一军,足以奠定朝鲜战场上的战略优势了。

“不过第一集团军那边的消耗也不小,短时间内应该是无法对曰`本的平壤防线发动进攻了,前线部队现在需要时间休整,来补充弹药物资和兵员。”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陈仪也是如此道。

陈仪中将目前为第一集团军副司令,安州战役结束后,他就是乘坐专机返回南京,准备向陈敬云亲自汇报朝鲜战事。

“前线部队的损耗国内会加大力量进行补充的,不过前线的攻势不能停下来!”陈敬云道:“曰`本的国内已经进行全国范围的动员了,他们的动员兵力一天比一天多,给他们足够时间的话,他们就能够从朝鲜进行大量的补充!”

中曰开战后,曰`本就已经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动员里,除了把现有的常备师团动员为战时状态外,还建立了新师团的番号。并源源不断的对朝鲜进行补充。对于曰`本国内向朝鲜的增援,海军方面虽然也进行了拦截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总体上效果不大。

中国海军虽然在上个月的海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依旧没有足够的实力彻底封锁对马海峡,只能派遣潜艇和高速编队进行小规模的封锁,远远达不到彻底封锁对马海峡的效果,而历尽月余的恢复后,曰`本的主力舰队中的受伤战舰大多经过了紧急维修,虽然因为缺乏航空目前而无法出海和中国的主力舰队决战,但是在沿海却是活动却是问题不大。中国海军也不敢冒险在曰`本近海和曰`本主力舰队进行大规模的决战,所以双方目前已经是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的远海海战,只有时不时的爆发小编队的战斗。

陈仪听到这话后道:“可是现在第一装甲军和第十四军的损伤不小,这贸然继续发动攻势的话,恐怕……”

为了包围歼灭曰`本第一军,中国第一集团军集中了第一装甲军,第十四军,第十七军,后来优势陆续投入了第八军,第六军。这后面加入的第八军和第六损耗不大,但是一直都战斗在最前线的第一装甲军和第十四军却是损失比较大。

安州战役中,中国固然消灭的曰`本第一军高达十万以上的兵力,但是自身的损失也不小,第一装甲军损失了高达一百多辆的坦克,而第十四军激战两个月后也是损失了将近两万余人的兵力,其中的最先入朝并一直作为主力部队使用的第四十七师更是减员甚重,其满员一万八千人的师伤亡高达八千余人。

第四十七师说是被打残了也不为过,不过第四十七师虽然伤亡甚重,但是第四十七师所立下的战功也是显赫的,师长唐强少将已经是受到了诸多高级将领的称赞,乃至入朝部队的众多高级将领中最出风头的一个。

安州战役结束后,第四十七师停留在安州休整,趁着这个机会,唐强也是随同陈仪一起回国,并受到了陈敬云的接见。

而第一集团军那边的李连阳已经是建议让唐强任职第八军的军长了。原来的第八军军长在作战中表现平平,让前线的李连阳很不满,甚至一度派遣了第一集团军副司令陈仪中将直接到了第八军进行直接指挥。而唐强在安州战役中的出色表现第一次让唐强真正走进了国内陆军军方大佬的视线里。

陆军的少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林林总总加起来近千人,要想在这么多人里冒出头来并被军方大佬看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战时换将这种事情陈敬云也是有着顾虑,军方的高级将领任命都是有着套路的,不是说随便能换就换的。至少从开战至今,陈敬云就没有换过哪怕一个师长,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这些师长是很少会在战争中被调换的。

第八军的军长虽然表现平平,但是也没有明显的失职。而之所以说他表现平平,那是和战场上的其他优秀将领相比较的,而放到国内军方的绝大部分中将身上,也不算差了。

其他人都表现出色,而唯独他一个人表现一般,所以才会让李连阳如此不满。

陈敬云有着顾虑,自然也就让唐强无法在战时晋升了,要晋升的话,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陈仪和唐强等人并没有在南京停留太久,向陈敬云回报了军情后,他们很快就是乘坐空军专机再一次奔赴朝鲜,为第一集团军的下一步攻势进行着准备。

军方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安州大捷,国内自然是要好好的宣传的,前面几天还处于保密期也没有说太多,只是有些小道消息流传出来,到了二月一号那天,国家军事委员会进行的最新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公布了安州战役的相关情况。

当在场的中外记者得知中国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大捷,并歼灭了曰`本十余万人的时候全都是被震惊了。

在场的中国记者自然是欣喜若狂,而一些外国记者则是面露惊骇之色,不管他们怎么想的,但是安州大捷的消息还是很快通过电报、报纸迅速的传遍了出来。

国内民众再一次踊跃的走上街头庆贺,而国外的那些大报纸也是第一时间报道了相关的消息。

二月的南京,被胜利的气氛围绕着!

第六百七十八章 进攻平壤(一)

二月初的南京依旧寒冷,然而这种寒冷和朝鲜地区的寒冷比起来却是大巫见小巫了,处以寒冬季节的朝鲜气温低于零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实际上零下十多度甚至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都会出现。

在朝鲜地区的冬季作战让中曰两国的陆军都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寒冷天气所造成了非战斗减员极多,不少的兵员被冻伤而被送进战地医院,中国陆军在入朝作战的两个多月以来,冻伤的士兵已经高达数千人,而这个数字还是在中[***]方做了充分的冬季作战的情况下发生的。

中国由于地域广阔,而军队所抵达的范围也非常广,而且大半的主力都是部署在北方地区,其中的西伯利亚,东北地区更是中国陆军的重点战备地区,而这两个地区的冬季气温非常低,所以军方自然也是考虑到冬季作战的情况,当地的战备仓库里可是储备着大量的冬季作战物资,包括雪地作战服装等等。

朝鲜战事虽然爆发的极为紧张,但是本来就已经处以冬季,调动的部队也都是北方驻军,所以不存在着部队没有足够御寒衣服的情况。

尽管对于冬季作战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但是由于寒冷的天气还是导致了不少士兵被冻伤。

这些被冻伤的兵员加上战斗中的负伤的兵员,让中国陆军付出了高达数万人的伤亡,而得益于中国陆军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进攻状态,而后期的安州战役中也是处于推进的进攻态势,所以绝大部分伤员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救护。加上中国陆军早已经普及了抗菌素等医疗物资,所以让中国陆军的伤员死亡率大大降低。总伤亡的数量虽然较大,不过阵亡的比例还是保持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大量的伤员被陆续送下前线,待在了后方的战地医院里,那些轻伤员治疗过后很快就会回到部队,而部分的重伤员则是会被陆续运输回国内的医院继续治疗,东北各城市的大医院几乎都是有着军方的伤员。

这些兵员伤亡并退出前线后,前方的第一集团军下属的各部队一时间也很难得到第一时间的补充,比如唐强的第四十七师固然在战争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不过由于巨大的伤亡一时间也让第四十七师失去了继续担任主攻部队的任务,安州战役结束后,第四十七师就是从肃川退回安州休整。

过了数天后,已经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了两个月的第四十七剩余的一万官兵搭上了回国的火车,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是脱离战场回到后方进行休整的时候了。

第四十七师将会回到东北的丹东进行休整,官兵们可以获得战争期间极为难获得的休假时间,而第四十七师也需要时间来接受新兵并回复战斗力。

得到休整机会的部队不单单有第十七师,同样的参战的第十四军的另外两个步兵师也会相继退回安州和新义州进行休整。

在高强度的战争中,实际上是不会把一支部队一直放到最前线战斗,因为长时间的战斗对部队的消耗是非常大,而且官兵在激烈的战斗后也需要休整一段时间。在一战时期的欧洲西线上,一般来说都是数支部队防守相同的一段战线,数支部队轮换执行任务,一般来说在前线战斗的时间一次姓不会超过半个月,战斗一段时间后就得把这支部队撤下来休整一段时间。

当然了,以上这种情况指的是战线稳定,并且己方占据了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中国的部队可以撤出来休整并且有着其他部队代替上场,但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却是没有这个机会,已经覆灭的曰`本第一军就不用说,从开战打到全军覆灭为止,那些曰`本部队就没有休整过。而平壤防线的曰`本第三军自从中国的部队抵达平壤城下开始也没有休整过,因为他们不像中国陆军一样有着大批大批的部队可以轮换上战场,曰`本陆军的兵力本来就远远少于中国陆军,而能够投入到朝鲜战场的兵力本来也能够和中国陆军大体持平,但是在曰`本第一军的十余万部队覆灭后,曰`本的兵力就是变的极为紧张起来,现在曰军在朝鲜南部的部队不足二十万,而他们所要面对是兵力还在不断并快速增加中的中国第一集团军数十万的部队。

尽管由于中国的第一集团军需要休整,补充物资才能够发动对平壤防线的大规模进攻,但是小规模的进攻却是一直都没有停下,平壤防线的曰军第三军纵然还能够勉强维持局面,但是长久下去,等中国的第一集团军积累起足够的作战物资以及轮换的部队部署完毕后,等待曰`本第三军的命运将会是悲剧姓的。

“现在第十四军已经撤离了前线,第六军已经全面接替了第十四军的防线,将会和第八军一起担任下一轮进攻的主力。”曹阳清少将如此说着:“不过现在第十七军那边战斗力也不如战前了,恐怕在下一轮的作战中,只能担任次要展现的作战了!”

刚从国内南京乘坐专机返回朝鲜的陈仪道:“总统那边的意思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不能给曰本人太多的喘气时间,必须撑着安州战役的大胜一口气拿下平壤!而且第十八军也已经进入朝鲜了,不用多久就能够抵达前线!”

由于在朝鲜战事中取得了战略优势,而且中国陆军的实际兵力还是非常充分,只不过说不能够一时间全部都抽调到朝鲜战场上来,不过要进行轮换还是可行的。

比如第十四军在进行初步的休整后,将会返回东北,而第十七军在随后也会撤出朝鲜战场返回国内进行休整。这两个军要撤回,所以陆军要从国内的其他地区抽调部队到朝鲜来接替。总体来说,受限于后勤系统的限制,陆军不可能无限制的往朝鲜增加部队,不过却是能够用轮换的方式让前线部队保持充分的战斗力。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军想要那些已经长达十余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部队也获得宝贵的战争经验。中国虽然前后和曰`本以及苏俄爆发了数场的战争,但是前线参战的部队都只是一部分,哪怕是1923年中国面临两线作战,直接参与对曰以及对苏俄作战的兵力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当时国内驻扎的大量部队都没有抽调。

部队长时间不打仗,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战斗力下降,所以陆军眼见朝鲜那边已经取得了优势,加上后勤系统的限制,也无法一股脑把所有的部队都派上去,所以就是打算采取轮战的战术,一方面能够保持前线部队的活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让更多的部队获得战争经验。

这些从国内其他地区抽调的部队实际上在战争刚开始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已经陆续抵达了东北,并准备入朝作战。

“等这些部队到达后,我们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毕竟现在这几个步兵军的情况还好一些,不过第一装甲军的情况还是比较艰难,要恢复战斗力还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整!”李连阳如此说着:“如果第一装甲军没有恢复战斗力,单凭步兵部队发动下一轮的攻势难度还是比较的,现在战略局势对我们来说极好,没有必拿第一装甲军去冒险!”

第一装甲军在安州战役中受到了损失比较大,这说的并不是人员的伤亡,实际上第一装甲军的兵员伤亡并不大。第一装甲军的真正损失是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损失,曰`本人这些年苦心发展的步兵反坦克火力也不是白看的,实际上曰`本的步兵反坦克火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曰`本人没有当下第一装甲军的南下进攻,也没有反攻第一装甲军成功,但是依旧给第一装甲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第一装甲军的第一装甲师、第五师、第九师三支部队加在一起,损失坦克高达一百二十多辆,虽然说其中有一部分被击伤后通过维修还能够使用,但是这些损伤较大的坦克维修工作第一装甲军自身下属的维修部队已经无法完成,比如运回国内的专业工厂进行维修,除了坦克外,第一装甲军还损失了相当多的半履带式装甲车以及轮式车辆。

第一装甲军的装备损失对比上一次战争中的损失可以说是巨大的,虽然第一装甲军依旧胜利了,但是依旧挡不住那些军方高层的不满。而第一装甲军的一系列报告中,重点报告了自一次战争中,中国装甲部队大量装备的现役T6坦克已经无法适应现今以及未来的战争,报告中称第一装甲军的大量坦克以及其他装甲车辆的损失,都是被曰军的步兵反坦克炮以及野炮所造成的,而实战中证明,T6坦克的防护装甲已经无法挡住曰`本陆军大量装备的81式反坦克炮。

第六百七十九章 进攻平壤(二)

实际上T6坦克挡不住曰`本人的81式反坦克炮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1923年的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曰`本中的81式反坦克炮服役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当时的装甲集群胜利的太过于干脆,使得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不过这也和国内的坦克技术水平有关,当时的T6式坦克已经是中国所能够拿出来的最先进的坦克了,即便是挡不住81式反坦克炮也得继续大量装备。在二十年后中后期陆军也是觉得T6坦克无法满足今后的战争需求,所以才研发了T9坦克。

第一装甲军的一系列报告中都是重点说明陆军中现役的T6坦克已经无法满足战争需求,要求获得更加先进的T9坦克。

而一集团军获得第一批T9坦克却没有直接拨付给第一装甲军,而是单独成立了一个读力坦克营并配合第八军作战,这让第一装甲军的方大山很不满。

因为陆军中的装甲部队的将领向来是坚持坦克应该集中使用,中国陆军的坦克除了一部分训练坦克外,其他的全都是在三大装甲军中,步兵部队里是一辆坦克都没有的。

所以给步兵部队配属读力坦克营的做法让方大山等一大批装甲部队的将领极为不满,生怕依旧陆军会把装甲部队拆开了使用,陆军内部里可是有着一大批的步兵将领要求在步兵部队中配属坦克的。而且说哪怕是师级部队中无法获得坦克的配属,但是军级步兵部队中至少也应该获得一个坦克团的配属。

以中国目前的工业能力来说,战时状态下一年生产个几千辆坦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问题是平时陆军没有那么多军费采购那么多坦克啊,战争又不会天天发生,T9坦克定型后,陆军花了两年的时间一共也才装备了几十辆而已,真正的大批采购还是因为1930年的经济刺激政策才获得了足够的军费。所以平时,陆军能够获得的坦克数量是有限,如果说给普通的部队也装备坦克的话,那么就会进一步削弱三大装甲军的坦克数量以及更新换代问题。

在方大山中将的坚持下,配属给第八军的那个T9坦克营被编入了第一装甲军中,不过由于新补充的T9坦克数量依旧太少,所以方大山要求获得更多T9坦克的话是天天提,不但向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提,而且还直接报告到了陈敬云这里来。

看着方大山发来的请求拨付更多T9坦克的电报,陈敬云苦笑一声,这些前线的将领争起新式装备来一个个都是这个样子,一点也不顾忌吃像太难看。

摇头笑了笑后,陈敬云放下那电报就没管了,不是他不想给第一装甲军配属更多的T9坦克,而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方大山只需要管他的第一装甲军,而李连阳也只需要管他的第一集团军,但是他陈敬云却是要睁大了眼睛关注全球的局势。

曰`本国内已经进行了全面动员,根据军情处从曰`本发回来的报告来看,曰`本人哪怕是历尽了安州战役的惨败后,尽管导致了曰`本陆军的多位高层将领受责,但是并没有打击到曰`本人的信心,他们依旧想要继续打下去。

哪怕陈敬云不愿意相信,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曰`本人就像是疯子,丝毫不管不顾他们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朝鲜战场上巨大劣势,而是选择继续打下去。除非中国陆军能够彻底攻占朝鲜并消灭曰`本在朝鲜的部队,不然别想曰本人能够低头。

曰`本人那边还好,就算继续打下去陈敬云也有信心能够胜利,不过中曰之间的战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由于两国之间的战争导致了中曰两国海军相互进行了海上封锁。中国海军处了意土封锁对马海峡外,还派出了潜艇和水面舰艇到其他海域打击曰`本的运输船,在海洋上只要发现了挂着曰`本旗帜的船只,基本都会进行击沉。

同样的,曰`本海军也对中国的海上运输进行着同样的事情,这两个多月中中国的众多船只已经被曰`本海军送进了海底。

这种情况下,迫使了中曰两国的本土船只大幅度暂停了国际运输,而必要的国际贸易运输都是选择了其他国家的船只来进行运输,虽然说这并不会让中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停止,但是运输成本也是迅速上涨的,从而让国际贸易的成本进一步上涨,这对于本来就因为世界经济危机而严重萎缩的国际贸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了。

尽管有着诸多的问题,不过决心打下去的话曰`本那边的问题实际并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够下多大的决心去进行这场战争。

此外,中曰两国爆发战争后,也是在国际上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欧洲和美国自然是对中曰两国的战争毫无意见并支持的,表面上说着让双方冷静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是英国和法国等一票欧洲国家恨不得曰`本和中国来一场生死大战,最好是来个两败俱伤,省的中曰两国挑战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一战后,中曰两国这两个亚洲国家在国际上越来越活跃,尤其是中国更是在国际上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甚至传出了亚洲是属于亚洲人的亚洲这种论调。

而很有趣的是,作为死敌的曰`本人竟然是极为赞同中国提出的这种论调,并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号称以曰`本为主,中国为辅建立起一个东亚共荣圈。

中曰两国都是主张亚洲人掌控亚洲,但是他们的分歧就是,曰`本人认为东亚共荣圈是应该以曰`本为主,其他亚洲国家为辅。而中国则是认为自己才是东亚的老大,其他国家包括曰`本人都得乖乖听话。

中曰两国的战争,某种程度上就是争夺东亚主导权的一场战争,谁赢了谁就能够拥有亚洲地区的话语权。

而不管谁是亚洲的老大,英法等欧洲国家都是不愿意看见这种事情出现的,所以恨不得中曰两国打生打死,最好是来个两败俱伤,然后英法等国就来一个重返亚洲,重新掌控中国和曰`本的军事和经济事务。

英法等国是如此想法,而苏俄的想法就是更简单了。

中国是苏俄的敌人,陈敬云是分裂俄罗斯的最大凶手,苏俄恨不得中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没有了中国在背后撑腰,凭借一个要工业没工业,要人口没人口,要农业没农业的俄罗斯共和国,根本就挡不住苏俄大军的进攻。

只要中国无法支持俄罗斯共和国的话,苏俄统一俄罗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陈敬云视鄂木斯克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重要屏障,视西伯利亚为中国的战略防御区,而分裂俄罗斯,从而避免让中国的漫长北方边境线随时处于苏俄大军的威胁更是陈敬云一直所做的事情。

要不然中国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的力量支持俄罗斯共和国呢,为的就是保障中国那漫长的北方边境线。

他宁愿常年在鄂木斯克地区驻扎三四十万的部队和苏俄进行战略对持,也不愿意让苏俄统一俄罗斯后,被迫在整个北方边境线部署数百万大军。

正是因为这种利益冲突,所以苏俄一直都把中国视为敌人,甚至严格上来,中国目前还和苏俄处于战争状态呢,苏俄和俄罗斯共和国以及中国这三方所签订的可不是和平约定,而是临时停战条约,而且理由是很可笑的人道主义。苏俄和中俄两国爆发战争的话,都不用宣战直接开战就可以了,简单方便。

恨不得中国四分五裂陷入混乱的苏俄可是花了不少心思,1924年中国爆发的大规模罢工就是苏俄背后支持的。

眼见中国又一次和曰`本人打起来,苏俄自然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就算哪怕最后苏俄不出兵,但是通过增兵前线也会对中国造成极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在和曰`本进行战争的同时,也必须在西伯利亚地区投入更多的兵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曰都开战两个月了,但是西伯利亚地区的中国驻军非但没有被抽调回国内,反而是处于高度戒备装备。不但是中国驻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就连盟军的俄罗斯国防军也已经进行了军方内部的动员,部队取消休假,并向鄂木斯克前线补充了大量的作战物资以及部队。

现在鄂木斯克地区虽然说依旧保持了表面上的平静,但是双方都已经是高度戒备,前线部队实际上已经处于了战备状态,一个擦枪走火都会让紧张无比的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事。

鄂木斯克周边地区双方云集百万以上的兵力,在鄂木斯克战区,中国有着二十余万部队,俄罗斯国防军有着四十余万,而在哈萨克地区双方加起来也有着二十余万部队,而在不远的后方更是有着数十万的预备队,中俄两国在西伯利亚前线的总兵力可是常年保持百万以上的。

而对面的苏俄部队也不少,加起来一样超过百万,双方的漫长战略对持线上,两者的军队数量加起来高达两百余万。

如此规模庞大的部队一旦打起来,激烈程度远远不是朝鲜那边的战事可以比较的。

第六百八十章 进攻平壤(三)

正是因为西伯利亚地区的局势紧张,所以中[***]方是把相当多的精力都是投入到了西伯利亚地区,连在朝鲜激战中的第一装甲军无法大量获得的T9坦克也是开始迅速运抵西伯利亚并装备第二装甲军。

而国内的第三装甲军哪怕是朝鲜战事紧张,依旧没有一辆坦克被抽调到朝鲜,因为第三装甲军不但要担负着对国内华北、华东地区的战略防备任务,同时如果西伯利亚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事的话,可以预料的数百万规模级别的战争一旦打起来,前线部队的消耗会极大,部署在前线的第二装甲军估计也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届时第三装甲军第一时间就得通过铁力运输增援西伯利亚方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7/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