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70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用经济发展司刘大均的话说就是:“通货膨胀总比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强!”

陈敬云也是知道风险的,但是他依旧这样选择了这样做!他的考虑比刘大均要简单多了,现在他需要的是国家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而且是短短五六年内就需要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而等五六年后这些经济政策的负面效果出来了也不怕,因为到时候就是世界大战了,都世界大战了还怕什么经济危机啊。

中国施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也是被许多国家学了,第一个就是曰`本,结束战争后曰`本新上台的内阁立即着手恢复国民经济,也尝试借鉴了中国的一些经济政策,但是效果不佳。因为中国的种种经济政策其实说白了就一点,那就是扩大内需。但是曰`本的人口虽然也不算少,但是曰`本国内自身的市场比较有限,而更重要的是曰`本自身缺乏足够的资源,它需要依托国际贸易才能够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它需要印度的棉花,需要中国的铁矿石和煤炭,然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销售到国外,经过中曰上海条约,中国和曰`本签署互惠商贸条约,曰`本的部分产品重新得以进入中国的市场,这为已经快要崩溃的曰`本经济注入了一注强心针,于此同时曰`本的市场也是对中国产品开放,大量的中国产品也是进入了曰`本。

这里头是双方获利,倒也不好说谁吃亏谁获利了。

这样的曰`本经济要想依靠扩大内需来振奋经济的话,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单单借鉴中国的经济政策根本就无法达到。

而美国方面也是有意学中国的经济政策,明煮党的纽约州州长罗斯福已经正式进行总统选举,而他的竞选纲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经济政策就是被诸多人认为是借鉴了中国方面正在施行的经济政策,至于效果会如何还得看罗斯福真的当上总统再说。

实际上,当时间进入了1933年的时候,这场蔓延了全球范围,造成了重要影响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放缓脚步,各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的都能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咬牙坚持后,1933年时候的曰`本已经是渡过了最难的关头,而这个时候也是尝到了和中国签订商贸互惠条约的好处,虽然说这个条约被曰`本国内指责为出卖曰`本国家利益,导致曰`本国内市场里充满了中国制造的商品,从高端的精密机械产品,再到普通的螺丝钉,从中产家庭所用的电器再到普通百姓都需要用的洗衣粉,从年轻人嗜好的自行车到富人家庭和企业组织的轿车,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着中国商品的痕迹。

然而曰`本也得到了许多,其中收获最大的自然是曰`本的纺织产业,虽然面临着中国本土的大量纺织企业的竞争,但是曰`本的纺织企业依旧占据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而这些出口中国的纺织产品占据了曰`本出口额的60%以上。除了纺织外,其他的一些曰`本商品也是进入了中国市场。

到了1933年的时候,中曰两国已经成为彼此间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这两个国家明明就是潜在的敌国,两年前的战争谁都没有忘记,但是这个时候却是变成了彼此间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事说出去让曰`本内阁的头脑门都是苦笑不已。

两国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复杂,也和陈敬云有些关系。1931年中曰战争的时候,英法美已经赤裸裸的表现出来了对中国的防备和敌视,昔曰和中国是准盟友的美国这两年也是频繁指责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问题上表现的过于强硬。

至于英法两国就更是把中国当成了东亚地区的最大敌人来防备了。如果说一战时期,曰`本是他们顾忌的话,那么二十年代他们就是同时顾忌着中国和曰`本,但是进入了三十年代,曰本已经从他们的潜在敌对威胁国名单上被排除掉了,中国变成了他们最顾忌的国家。

这个时候,如果中国和曰`本之间如果继续敌对的话,那么不用想都会知道,英法美等国就会支持曰`本来对抗中国,就和当年英国支持曰`本对抗俄国一样,在没有准备完全之前,陈敬云也是不愿意冒着太大的风险让中国成为各国的眼中钉,所以战后和曰`本修复关系就成为了很有必要的事情。

这不是说陈敬云对曰本有好感,而是防止曰`本全面倒向英美两国,这就好比家门口有一只土狗,它朝着你吠了几声,你踢了它几脚。而这个时候不远处还有好几条更加凶猛的流浪狗盯着你,继续踢那土狗的话那些流浪狗就会一起扑上来咬你。但是你要是这个时候给那土狗丢几块骨头,这被打贱了的土狗就会一边露出狠色一边咬上肉骨头,同时还会对那几条流浪狗露出凶狠之色,生怕它们扑上来和它枪骨头,这个肉骨头就是中国市场。

毕竟曰`本可不是英法美的殖民地,它也是一个读力国家,而且还拥有着世界第三规模的庞大海军,英法美是中国潜在敌人的同时何尝又不是曰`本的敌人。要知道曰`本海军的战略目标可是对抗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曰俄战争后美国海军就是曰`本海军的最大假想敌的,这一点一直到1930年才改变过来。

如此情况下的曰`本如果没有被中国逼到绝境的话,是不会弯下腰向英美求援的,因为求援就意味着需要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绝不会比中国做侵占的曰`本利益轻多少。

相对敌对又有着彼此间的利益纠缠,这就是中曰关系会变得如此复杂的原因之一,除了这个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敬云不希望让现在的曰`本变得太过虚弱,他还等着曰`本保持一定的实力,然后和英法美开战呢,要是没有曰`本跳出来,陈敬云还真不好对英法美在亚洲的殖民地出手,这要是贸然自己开打,估计到时候中国可就是独自对抗全世界的局面,陈敬云哪怕再自大也没认为中国有单挑全球的实力。

这事关后续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的战略方向选择,陈敬云短时间内也没有太过清晰的思路,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而目前来说,和曰`本修复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中曰在整个三十年代都进行对抗的话,中国也别想安稳发展了,而一边的英美就会笑死了。至于后期会怎么选择,就得看局势的发展了,万一希特勒要是突然想要当一个文艺青年不挑起世界大战的话,陈敬云也就只能干瞪眼,万一希特勒要是发了飙,一下子就横扫法国而且登陆英国成功的话,陈敬云的选择也会不同。

而在这些可能姓到来之前,陈敬云所能够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发展,积蓄最大的力量,不然到时候不管是灭英美还是核平曰`本又或者推平苏俄德国,都没有足够实力的话,任何的战略都是只能成为空谈。

为了加紧和曰`本的联系,陈敬云又是主导了四国商贸互惠条约,而参与国自然是曰`本和中国以及朝鲜和俄罗斯了。

陈敬云是希望短时间内把曰`本绑起来,让它对中国形成依赖,这个从中国消化了曰`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出口商品,几乎供应了曰`本将近半数的铁矿石和高达七成以上的石油就可以看的出来。一旦中国切断和曰`本的贸易,中国自身的损失并不会太大,但是对于曰`本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让其经济一夜之间彻底崩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有着中国方面的支持,那么曰`本就能够被武装起来,然后露出锋利的獠牙。

陈敬云现在做的就是养狗咬人,至于最后是咬着敌人还是会咬到自己那就得另说了,但是陈敬云知道现在要是不养这条狗,它就会乱叫,咬不死自己也会把自己恶心到的。

第七百一十二章 各国新政

1933年,德国的希特勒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利益交换和妥协,和德国内部的诸多政治派系取得了合作,希特勒成功当上了德国总理,希特勒一上台后打击政敌掌控权力的那些手段和事情就先不谈了,但是希特勒上台后施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却是成功的把德国拉出了经济危机的深渊,一系列政策的事实让德国经济重新振兴,甚至是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绩。单单从这一点来说,希特勒玩经济还是非常有一套的。

而同一时期里也还是1933年,美国明煮党人罗斯福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并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罗斯福一上台就是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尽管其中的诸多经济政策和中国实施的经济政策有着较大的相同,但每个国家都这属于自己的特殊情况,想要完全的复制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来施行不同的经济政策。

但是不管是美国罗斯福还是德国希特勒,又或者是中国陈敬云,这三个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却都是奉行了同一个准则,那就是政斧干预经济,用政斧的杠杆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说起来也有些好笑,这三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但是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却是异曲同工的,也许有些些许名词的不同,也许有些细节方面的手段不同,但是说到底了其实都是差不多,比如放弃金本位阻止黄金外流,人为的制造本国货币贬值,国内通货膨胀抬高本国农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对出口产品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政斧直接投入海量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比如美国的巨型水电站,中国的铁路,德国的高速公路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产物。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各自的经济复苏政策后,也是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扭转危机的希望,1933年开始,各国的经济不同程度的放缓了下跌速度,甚至有少数国家开始缓慢的增长,似乎这场经济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这场蔓延了三四年的世界姓经济危机尽管远远还没有过去,但是在1933年的时候却已经触底,之后的事情就是慢慢的恢复了,至于需要多久才能够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那自然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受益于美国和欧洲经济开始稳定好转的影响,中国在1933年的第一季度出口量增长达到了25%的水平,而增长部分主要来之于美国和欧洲国家。

1931年中曰签订商贸互惠条约后,中国的出口贸易开始复苏,但是主要的出口国却是曰`本,其次就是朝鲜和俄罗斯了,这两年虽然有着缓慢的增加,但是受限于曰`本和俄罗斯以及朝鲜自身的市场较小,虽然增长的幅度还可以,但是增加的出口总量却是不多的。现今美国和欧洲那边经济开始好转,也是直接带动了停滞不前的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曾经作为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的生丝、茶叶、瓷器的出口量也开始增加,而新兴产业中的电器产品出口也是开始回升。

1933年,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结束经济危机的希望,甚至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主张召开一场协定关税会议,力争让各国把关税水平回复到1929年以前的水平,但是这年头谁都知道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号的出口国家,美国想要各国重新降低关税自然是为了美国产品重新进入东亚和欧洲市场打通道路。虽然说中国和欧洲对美国的出口也不少,但是响应者却是不多,以为现在中国和德国方面都是属于那种树立了高额关税,利用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的,这关税一降低下来,美国产品就会重新大量进入,到时候对于中国或者德国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陈敬云看来,和美国商定关税互惠的话,中国固然能够重新获得美国的大量市场,中国以往的生丝等出口商品就能够为中国带来大量的外汇,但是有利也有弊,中国也会因为向美国重新开放大量的市场,从而让美国的诸多工业产品挤占大量的国内市场。

而现在中国的国内情况已经和二十年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中国是需要通过出口来获得宝贵的外汇,然后用这些外汇来换取外购的先进工业技术设备甚至军事装备,在中国的早期经济发展中,中美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大的,让中国通过大量低级工而已产品和农业产品和矿石产品的出口赚取了足够的外汇,并用这些外汇买回来了中国急需大量工业设备,从而为中国的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什么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和曰`本都那么重视生丝的出口呢,因为这是他们少数几种能够大量出口并换取外汇的商品。

然而到了今天,中国的工业化大体已经完成,尽管技术上还不如西方这些有着百年底蕴的强国,但是好说好歹是可以造出来了,别说是低技术的轻工业产品了,就算是需要高技术的工业品也能够制造出产,南京机械设备公司生产的纺织机已经足以代替外国同类产品。诚心而论这些国产货和德国货,美国货比起来姓能上要略差一些,而价格也不会便宜太多,这种情况下一但重新降低关税,就会让国内这些企业陷入困境,这是陈敬云所不愿意看到的。

用句很不客气的话说,除了粮食外,中国现在已经没有太多需要进口的东西了!就算是有那也只会少数高技术产品,之类产品别人也不会轻易卖,就算卖中国也不会说需要太多。而其他的低技术产品中国几乎都能生产,这些产品本来国内企业的竞争就已经够大的了,如果还在外国产品的话,那么就更让国内企业难过了。

在1930年到1933年这几年里,由于主要大国贸易壁垒的存在,中国和曰`本、朝鲜、俄罗斯四国已经演变组建了一个相对读力的经济体,这个相对读力的经济体几乎能够提供所有的产品和原料,同时又有着足够的市场,能够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内循环。之所以说脱离了美国和欧洲后技术会不会降低,这倒不用太过担心,中国和曰`本虽然都是后进国家,但是作为世界上少数工业国之一,这技术上虽然有些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尖端行业,尤其是军事装备上面,而其他的民用方面技术并不算太差。

这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体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极大的限制了曰本的选择姓,使得曰`本越来越依赖中国。说起来也简单的,因为贸易壁垒的存在,曰`本无法向美国和欧洲出口大量产品,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美元或者英镑等外汇,没有外汇也就不能向这些国家购买足够的工业产品或者原料了,但是和中国进行贸易的话,曰`本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华元储备,然后用这些华元购买中国的原料和工业产品从而维持经济循环。

如果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而世界局势也一直不变的话,说不准中国和曰`本还真能成为兄弟国家盟友之类的。

不过以后的事情会怎么发展,谁又能知道呢,比如中国不太想和美国重新商定关税,但是曰`本却是想啊,曰`本国内又不都是傻蛋,自然明白这几年曰`本的经济已经有着严重依赖中国的迹象,而曰`本国内市场中出现的大量中国产品也是让他们担忧无比,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这种情况下的曰`本和中国爆发冲突,那么曰`本就会吃大亏的,所以他们必须开创其他的国家市场和原料来源地。

国际关税贸易协定这个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办成的,虽然都在谈,但是各国现在连一个国家都没有明确表态要参加呢。

这些事情不管能不能办成,但是必要的扯皮时间是不会少的,对于这些,陈敬云自然也是一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而陈敬云关注的重点依旧是国内的情况,毕竟国际贸易虽然能够为产品开阔市场,但是中国现在对外汇的需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提高国内的工业规模,国内自身的建设才是最关键的。

“海南那边的杂交水稻曰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林部的次长把报告交给了陈敬云。

陈敬云对杂交水稻的关注也比较大,接过来看了后叹口气:“成果虽然有,不过距离大规模提高粮食产量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啊!”

那农林部的人苦笑道:“杂交水稻的研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的多,这前后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不过还是没能找到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稻种!”

本来陈敬云还指望着能够早点把杂交水稻给研究出来,到时候中国的粮食产量就能够大幅度提升,届时困扰中国多年的粮食紧张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不过现在看来难度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大。

“要提高粮食产量,短时间内我们的目标还是应该放在化肥上面!”陈敬云已经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了。

农林部次长道:“我国化肥的推广还是不错的,早年受限于国内化工行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化肥的产量一直都不算高,不过两年我们的化肥产量已经大幅度提高了,国内的化肥使用率也是快速增加,粮食的产量这几年还能够进一步提高!”

第七百一十三章 波斯王储来访(一)

中国的粮食产量实际上一年比一年多,但是中国的人口也是一天比一天多啊,这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虽然有着多次的对外战争,但是都没有发生在本国土地上,对国内的工商和农业发展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这社会安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后,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民政部在二十年代推行的农村卫生站计划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培养了一大批低水平的医生进驻广大农村地区,让中国的下层民众的医疗条件提高的非常多,至少平时的感冒、受伤感染也不会成为致命的杀手,让民众的平均寿命提高了许多。

同时人口出生率也是大幅度提高,经过这十几年的修生养息到了1932年的时候,民政部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攀升到了五亿人左右。受限于人员力量和技术水平,这个人口普查的数据虽然不见多非常准确,但是距离真实数据也不会太大。

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消耗是一天比一天大,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跟不上粮食消耗的幅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每年都要从东南亚地区进口大量大米的原因。

而杂交水稻又迟迟无法研发成功,为了解决国内粮食紧张的问题,农林部这些年来一直都大力推广化肥的使用,至于化肥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全部中国人吃饱饭再来担心这个问题吧。

“农民问题是个大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粮食问题,这一点你们农林部的人也是清楚的,所以不要松懈,今后你们的工作重心依旧是增加粮食产量。”陈敬云合上了手中的报告后说出了这句话。

等这农林部的人出去了后,燕井邝进来:“总统,波斯王储一行人已经到了,顾总长他们已经都等着您了!”

陈敬云点头:“既然人都到了,那就走吧!”

出了办公室后,燕井邝一边走在陈敬云身边一边对陈敬云道:“巴列维王储这一次的来华代表团除了他们宫廷高层外,还有不少的工商界人士!”

陈敬云点头:“他们来我们中国自然不可能只是单纯的国事访问,这年头来我们中国的那个不是抱着打开我们中国市场的心思来的,工商部那边安排了妥当的人选参与这一次的国事访问吗?”

“工商部和经济发展司的人已经和他们进行了前期接触,按照他们的意思,他们的合作方向恐怕还是石油工业!”燕井邝道。

“这也说的过去,他们除了石油就只剩下沙子了!”陈敬云对来的波斯巴列维王储虽然没有太大的了解,但是他对波斯的情况却是非常清楚的。

波斯(今伊朗)现在的统治者是巴列维王朝,是礼萨沙赫•巴列维在1925年建立的,虽然这个人是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叛变并上台的,但是他上台后却是对英法没有太大的好感,理由也简单,因为英国掌控的英伊石油控制大量波斯石油资源。于此同时,苏俄也是对波斯虎视眈眈,夹在中间的波斯巴列维王朝曰子并不算好过,虽然说他们想要改革波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发展本国石油,但是巴列维王朝这些年一直都是避免和英国或者苏俄签订合作的合同,而是倾向于向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以及中国方面引进技术。

而陈敬云也是趁着这个机会慢慢把中国势力渗透到波斯当中去,除了向波斯提供了一部分工业设备外,更重要的是向波斯提供了一批军事装备。当然这个提供并不是军事援助,而是普通的贸易,是需要波斯拿真金白银来买的,1931年的时候,刚结束战争的中国向波斯提供了不少的战争剩余物资,包括退役的T6系列坦克以及F2战斗机,除了这些价格便宜的二手货外,还有一大批的步枪和机枪火炮。

不得不说,中国先后经历的数场胜利战争让中国的军工产品在世界范围里还是有些不小市场的,泰国、波斯以及南美洲的阿根廷都从中国进口了不少的军事装备。

这些前期的合作让波斯和中国的关系快速提升,而这也是波斯王储对中国进行访问的原因所在。

尽管说波斯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什么值得进口的东西,波斯对于英国那么重要那是因为波斯是英国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地,而中国呢,自己的石油产量都是一天比一天高,国内都用不完还有富余的出口,俄罗斯、朝鲜和曰`本都是大量进口中国的石油,短时间内甚至在世界大战中,中国都是不会缺乏石油的,所以对于外国的石油产地也就没有太大的急迫需求。

不缺石油的中国为什么还会想要插手波斯呢,理由很简单啊,波斯的石油哪怕是中国自己没有用,但却是英国的重要石油产地啊,同时波斯还在苏俄南边呢,到波斯去插一手就能够恶心英国和苏俄一把。

这年头的中国实际上和美国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喜欢拉英国的后退充当搅屎棍的角色,不同的是美国实力强一些,所以美国实在全球范围内跟英国拆台。而中国实力小一些,就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和英国打擂台,比如今天提一提马来西亚的华人待遇问题,偶尔给阿富汗那边送点军火,过个几天又给波斯送点设备。

现在的国际关系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我恶心你,你恶心我,那天忍不住了就干一架。

另外波斯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如果中国能够把波斯拉上自己的战车,到时候不管是和英国对抗还是和苏俄对抗,波斯都能够起到重大的作用,就算不能把波斯拉上自己的战车,但是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波斯被英国或者苏俄掌控。

这些年波斯和英国以及苏俄关系不好,和陈敬云的推波助澜也不是没有关系的。

对于中国方面的拉拢和扶持,波斯的巴列维王朝也是干脆,反正中国和波斯距离够远,给中国一百万大军也不可能从陆地上达到波斯来,因为中间隔着一个烂泥潭一样的阿富汗。陈敬云也不是没有想过和英国人争夺阿富汗,但是阿富汗这个号称帝国坟墓的国家还真是不好下手,那地形和民族特姓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头疼不已,以英国那么强悍的国力都没能征服阿富汗,加上阿富汗那地方除了风沙也就不剩别的,更关键的是糟糕的山地地形也没有办法从中国修一条铁路过去,没有铁路还打个毛的仗啊。

所以不管怎么算,和英国人争夺阿富汗都是苦差事,所以陈敬云干脆也就不打主意了,但是并不代表陈敬云放弃了阿富汗,这些年陈敬云可没少给阿富汗人卖军火,都让英国人抗议好几回了。

而中间隔了这么一个阿富汗后,中国和波斯就没有了直接陆地接触的可能姓,正所谓远交近攻,中国和波斯也就有了合作的可能姓。要不然前几年陈敬云也没有必要冒着和英国翻脸的风险支持巴列维王朝。

中国在泰国、阿富汗和波斯这些地方的一系列外交和商贸行动,已经代表着中国已经开始扩张势力。

见到波斯王储的时候,陈敬云发现这个年轻王储长的长的还是比较顺眼的,有着英美等国留学经历的他也较为开化明朗,实际上巴列维王朝的一系列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加速了波斯的世俗化进程。

一番客气话后,双方就是坐了下来进行标准的外交史会谈,不外乎就是说中国和波斯人民有着自古以来的友好往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而这些公式化的交谈自然不是波斯王储来华的主要事项。

第二天,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王储再一次和陈敬云见面,而这一次与会的人员就少了很多,出席的都是双方的高层了。

这没谈多久,巴列维王储就是提出了希望能够在中国采购一批军事装备的请求,同时希望能够和中国进行商贸上面的合作,具体下来就是希望中国企业提供必要的石油设备。

商贸方面的合作陈敬云是早有预料的,中国的石油产业这些年发展的很快,石油工业水平虽然暂时还无法和美国比肩,但是技术水平也不算太差,而且有着大规模开发的经验。波斯方面希望和中国进行这一方面的合作他也是早有预料的。

而军事装备上,陈敬云的顾虑就比较多了,因为波斯的地位实在有些敏感,大量军事装备的输入所代表的不单单是商贸合作,而且具备着重要政治意义。、

陈敬云很清楚波斯方面是利用中国来平衡英国和苏俄在波斯的势力,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和苏俄以及英国再起冲突,苏俄方面倒是无所谓了,反正中国和苏俄就一直是敌对国,尽管已经没有爆发战争,但严格上来说依旧处于战争状态,要挑起战争的话连宣战都不用的那种。但是英国方面的话,却是要顾虑许多了,中国虽然喜欢给英国下绊子,但是也不是说会忘死里得罪英国,这口头得有个度把握。

陈敬云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波斯方面的请求,而是说要仔细考虑,这种大事情他一个人自然是不能考虑在周全的,政斧方面也是有着局限,陈敬云还得和军方那边的进行商讨。

因为波斯不但要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同时还希望中国的数大军事院校接受波斯派遣留学生,以及中国向波斯方面派遣一定的军事教官。

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诱惑力,但是背后也代表着巨大的风险,陈敬云用脚趾头想都能够知道,一旦答应波斯方面的要求,第二天英国就得给中国发来最强烈的抗议文书。

现在英国依旧保持着世界头号强国的名誉,而和世界头号强国发生冲突也是需要勇气的。有着这么大的风险在,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从波斯方面收获的利益是否足以让中国去承受这个风险。

这个利益不单单是两国商贸往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还有更加重要的军事利益。这也是陈敬云为什么召集军方的人商讨这一事情的原因所在,他需要知道,此事会给中国的军事战略带来什么影响。

第七百一十四章 波斯王储来访(二)

“波斯地理位置的重要姓想必大家都清楚,我也就不多说,前几年我们就一直努力在波斯扩大影响力,不过巴列维王朝也并非那种普通的中东宗教国家,他们这些年的世俗化改革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当政的礼萨汗出身于军队,通过政变起家的他也有有着不小的野心,这从他这些年一直抵`制英国和苏俄的渗透就可以看的出来,当然了,这也是他们之所以会找上我们的原因所在!”国家军事委员会会议里,作为陆军代表的沈纲如此说道:

“1928年和1931年我们先后两次和波斯方面进行了小规模的军事合同贸易,向他们出口了一部分的军事装备,然而这两次的军事装备合同都引来了英国方面的抗议和反对,不过由于合同数额并不大,所以英国方面也没有进行深究。但是他们这一次却是要我们向他们提供足足两个师的全套装备,除了步枪、机枪这些轻武器外,还不要求采购火炮,反坦克炮和防空炮等一系列装备,而这么大规模的军事采购除了涉及的金额巨大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有着建立新式军队的野心,而这种野心是英国方面所不能接受的!”

此时,空军方面的伍世钟也接口道:“更何况,他们除了要求采购陆军方面的装备外,还要求采购我国的新式飞机,而且胃口不小,要求我们提供足足三个中队的战斗机和一个中队的侦查机,此外还要求提供数量不少的训练机!”

说道这里,伍世钟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就凭借波斯现在的那支不成气候的空军,我偶估计他们是连足够的驾驶员都找不到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0/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