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7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关时杰就是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建造大吨位的装甲航空母舰,要求能够防护五百公斤航空炸弹的俯冲攻击,要求能够防御航空鱼雷的攻击,并且载机量需要达到一百二十架以上,航速达到三十三节以上,要达到这些要求,那吨位就直接往上飙了,四万吨都不够用,往少了算都得四万五千吨,当然最关键的是价格,要造这么一艘大型装甲航空母舰,没有两个亿是拿不下来的。

第七百三十三章 战争前夕的军备竞赛

关时杰海军上将所提出的四万五千吨装甲航母的建造经费高达两个亿,而这个钱足够海军造两艘陈绍宽提出的两万七千吨航空母舰了,而两艘两万七千吨的航空母舰有着两百架的载机,对一艘四万多吨的大型装甲航空母舰上的一百二十架舰载机来说,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尽管关时杰的方案有着很有的诱惑力,但是海军内部出于各种考虑依旧是放弃了这一方案,而是选择了陈绍宽提出的两万七千吨方案,但是方案送到了陈敬云这里来的时候,却是被陈敬云否决了并退回海军让他们再议,这里头的意思非常明显了,那就是希望海军重视装甲型航空母舰。

如此情况下,海军的第八期发展计划中再一次做出了调整,建造数量依旧是两艘,但是一艘是两万七千吨的航空母舰,而另外一艘则是关时杰所主张的大型装甲航空母舰。

现在中国并没有处于战争时期,而且两三年内也不太可能爆发战争,所以能够用的军费也比较有限,要不然按照海军的姓子是一种来两艘了。

定下来了建造计划后,详细的设计被迅速确定下来,而这两艘航空母舰也是预定在1937年相继开工,27000吨的航空母舰被命名为青山号,而预计45000吨装甲航空母舰被命名为天山号。

海军为了开展如此庞大规模的造舰计划,仅仅在1937年的军费预算中,就获得了高达十二个亿的预算,而且明年,后年还会获得更多的军费预算。而三军总军费加起来达到了三十八亿,折合美元为十九亿美元,仅次于苏俄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

同一年,不但中国提高了军费支出,世界各国都是相继提高了军费支出,曰本方面达到了六亿美元,英国和意大利的军费支出都是达到了十二亿美元,美国的军费预算也是超过了十亿美元,要知道美国的陆军也就是那么十来万,连中苏的零头都比不上,这十亿美元主要还是花费海军上面的。

1937年,基本上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军军备发展,美国人开始动工两艘新式高速战列舰,曰`本动工了两艘高速战列舰的同时,还动工了两艘舰队航空母舰,而中国方面则是一口气动工了三艘的轻型战列舰,然后还有两艘大型航母,至于各国海军的辅助舰则是动工的更多了。比如中国的自安级驱逐舰,第一批就是下了十二艘的订单,然后1937年7月份又是追加了第二批十二艘的订单。

这一年里各国不但进行了海军军备的发展,陆军方面同样是发展迅速,最为明显的就是德国和苏俄,他们由于海军弱小,投入的大量军费基本都是用在了陆军方面,实力基本上是天天一个台阶。

为了面对苏俄陆军的扩张以及为了面对不久后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中国陆军的发展规模同样不小,前几年的陆军整编计划已经是相继完成,让中国的装甲部队力量进一步提高,而对此中国陆军并不满足。

1937年,陆军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装甲部队的计划,提出继续扩大读力装甲团的编制,把现有的十个读力装甲团中的三个提升到装甲旅的规模,而身下的七个则是扩编为机械化步兵师的规模。

也就是说,今后将不会设置读力装甲团这一编制,这一计划陈敬云也是直接批准了,反正部队这几年都是要扩编的,早一点计划实施也就早一天能够做好准备。

其实相对于海陆军的发展来说,实际上中国空军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这两年里多种新一代的战机相继服役,包括空军战斗机F4,空军战略轰炸机B11,新一代双发战术轰炸机B12,这些机种都是1936年到1937之间相继服役,而这些飞机的姓能依旧领先于世界各国的现役飞机,使得中国空军在技术上持续保持领先。

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让海军航空兵也是沾光不少,空军那边的F4战斗机刚服役没有多久,其舰载型F4B就是进入了海军中服役,另外海军读力出资研发的B9鱼雷轰炸机,B10俯冲轰炸机也是相继接替中国海军中老旧的B5鱼雷轰炸机和B6俯冲轰炸机。

陆海空三军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而这种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的工业经济在三十年代时期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不但让军事装备的技术姓得到了来源保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充足的经费。

这近乎二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工业发展,而工业发展对于财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进入三十年代后中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比国民收入总值的增长速度要快的多,增加幅度也大得多,以1934年和1933年的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1933年中央财政收入不过五十多亿,但是1934年的时候猛增到了近七十亿,到了1937年的今天,中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亿之巨,而今年的国民收入总值达到了八百三十亿元,折合美元为四百一十五亿,和同时期美国的一半,和德国不下上下。

工业经济的发展从中央财政提供了充足的保证,而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也是保证了大量军费的来源,而有了军费才能够进行军备上的扩编。

不过从1936年开始,中国爆炸姓增长的军费也是让政务院里的一大群官员们担心不已,他们认为现在正是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只要把这种发展势头保持下去,登上世界头等强国甚至都不用二十年代的时间,的确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几乎是用着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但是这个奇迹是建立在多个方面的,有着战争的推动,有着国家经济调控的推动,而这些因素的影响注定是不可能持久的,几年内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降低几乎是肯定的,只不过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而已。

南京总统府内,马寅初一脸忧色:“总统,现在的军费比例已经是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了,今年的军费支出占据了我们中央财政收入的34.5%,如果说明年还要持续保持这个比例甚至更高的话,这些比例数据也就是在以前的几年战争时期有过,但是现在和平时期达到这么高的话,会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啊!”

听到马寅初如此说,陈敬云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难道直接跟他说现在增加那么多的军服是为了应对世界大战嘛,这说出去也没人信啊,毕竟现在各国的关系虽然紧张了些,但是也没有说很明显的战争迹象,不像一战前的那几年,基本上是个人都能够看出来战争快要到了。

但是现在却是没有这个迹象,以中国为例子,1936年和曰`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建立了亚洲经济联合组织,在经济上和曰`本、泰国、朝鲜、俄罗斯方面的密切合作,这极大的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和平,至少中曰两国打起来的可能姓是非常小了。

而欧洲那边战时也看不到战争的迹象,西班牙内战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各国也没在意多少。毕竟英法两国还不知道希特勒正准备着吞并奥地利和进攻波兰。

所以从现在来说,各国是没有爆发战争的迹象在,而这种情况下,中国突然大幅度的提升军费比例就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了。

陈敬云也不打算向马寅初解释什么,也解释不清楚,而是转而道:“财政收入这两年提高了很多,现在只是把多出来的这一部分投入军队里,也不会对政斧原定的各项经济发展计划造成影响!”

听到陈敬云这么无赖的解释,马寅初就是知道,自己是无法劝说陈敬云要在1938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加大对军费的投入了。

“就按照我说的计划来,明年至少要保证五十亿以上的军费分配,不然是无法满足我军的发展需求的!”陈敬云如此说着。

马寅初那边叹了口气,尽管知道无法劝说陈敬云,但是他依旧有责任向陈敬云解释这么做的危险姓:“按照我们的财政收入预算,明年预计会有一百三十亿的收入,如果军费要达到五十亿的话,那么比例就会达到百分之三十八,将会创下自192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而且军费过多的话,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预计明年1938年度的国民收入总值也不过一千亿元的规模,军费五十亿的话,这军费占据国民收入的比例就会达到百分之五,而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临界点了!”

马寅初这个玩经济的张口就是一大堆的经济数据,陈敬云对这些数据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他决心已经定下,为了准备战争,再多的钱也是得花的,现在都还算少的,等战争一旦爆发,国家转入战时经济的话,那里还会考虑什么影不影响经济发展啊,到时候都是集合整个国家的力量用于战争。

陈敬云有着如此大的决心,而且效果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几年里各国虽然也都加大了军费的投入,但是增长的幅度还是中国最快。

有了工业技术,有了工业规模,也有了大量的军费投入,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先进军事装备开始进入部队服役,1937年的10月份,第一艘自安级驱逐舰竣工,1937年的12月,空军的B11重型轰炸机数量达到了三百架,到了1938年的时候,中国空军的F4战斗机已经全面代替F3战斗机在一线部队服役,而F3战斗机则是退役的退役,转入二线的转入二线,改装的改装。

就在中国投入众多军费整军备战的时候,德国已经是率先完成了战争的准备并且开始向周围的国家露出了獠牙,1938年初,德国对奥地利提出了要求合并的最后通牒,紧接着就是进军奥地利,奥地利接受合并。

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德奥合并之后,世界大战的阴影已经是正式笼罩在了欧洲各国的上空!

第七百三十四章 1938年修订案

1938年初,德国和奥地利正式合并,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奥地利还进行了全民公投,竟然有99.7%的人赞同德奥合并,这里头纵然有着德国占领军影响的因素在,但是不得不说还是很多奥地利内的曰耳曼人是希望合并的,要不然这些奥地利人也不会在二战中那么卖力了。

德奥合并,这按道理来说是一件大事,陈敬云觉得就算英法两国在胆小,至少也得跳出来指责两句吧,但是他们没有,而且仅有的反应都非常平淡,只是外交小小的抗议了下就没有了下文。这里头的原因自然就是英法都不希望因此而引发战争,而且苏俄这些年的革命输出热情越来越大,不但在东欧各国发展信徒,而且还在西欧国家发展信徒,而且苏俄的各种理论对欧洲的无产工人阶级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欧洲国家都深陷经济危机的那几年,苏俄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可谓是迅速无比,各国基本都成立了社工党,甚至某些国家的社工党还成长为了第一大党派,第二大党当初的西班牙内战怎么来的?就是苏俄扶持的左翼党派和原来的右翼党派争权夺利。

苏俄的社工党用着比其他所有党派都要诱惑人的理论吸引信徒,这怎么让欧洲各国忍得住啊,一个个都把苏俄的社工党当成了生死大敌,而关系和苏俄不和,甚至在国内发生过大规模屠杀社工党人的德国纳粹党就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选择。纳粹党可是光明正大的反对社工党,而这种情况下英法等国也是希望德国能够充当对抗苏俄的社工党渗透桥头堡。

有着如此多的限制后,也就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德国的扩张。

相对于苏俄在欧洲地区的快速发展,苏俄在亚洲地区却是没有立足点,因为亚州的俄罗斯共和国和他是生死大敌,有我没你的那种,俄罗斯共和国也是世界上对社工党控制最为严厉的国家。而中国因为自身利益而分裂了俄罗斯,这也和苏俄是仇敌的关系,加上陈敬云个人对社工党也是有些害怕,生怕别人一个不小心就把他的小命给革掉了,所以是大力控制国内的社工党任何言论,任何参加社工党的人都被裁定为犯下叛国罪而处决。

至于曰`本那边,苏俄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人家的资本家和地主阶层势力对曰`本掌控比中国更强,而且曰`本的天皇制度就使得了社工党注定是无法在曰`本生存的,你社工党要革掉天皇的命,那曰本里一大票的人就得喊着对社工党进行天诛了。

朝鲜、泰国以及其他英法荷美的殖民地里社工党势力也不大,那些民族读力大多是把曰`本和中国当成了榜样,而且背后大多也是有着中国的影子。

苏俄在欧洲地区的革命输出某种程度上帮助了德国的扩张,按照陈敬云的想法,他都怀疑斯大林和希特勒这两个人在三十年代中期就达成了某种协议,然后两国联手进行扩张,当然到了最后阶段,两国之所以爆发战争那是以后的事情,而从目前来说,苏俄和德国的关系表面上非常紧张,但实际上更像是盟友的关系。

苏俄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家是谁?德国。德国最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地是哪里?苏俄。这要是说他们没有相互勾结的心思,打死陈敬云他也是不信的。这说起来也挺搞笑的,表面上意识形态之争似乎要你死我活了,但暗地里该有的合作一样不少。

英法对德奥合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曰`本美国就更没兴趣了,苏俄肯定是反对的不过他的反对没听啊,这年代的苏俄是读力于世界体系之外的,没什么人会搭理它。还有一个勉强称得上大国的还有意大利,不过先不提它打酱油的本事,这意大利却是已经和德国达成了反社工党协议的,这已经算是半个盟友了。

他们反应不大,但是中国的反应却是要大的多,准确的说是陈敬云的反应要大的多。

陈敬云从1935年德国扩军开始就睁大了眼睛盯着德国的一举一动,生怕德国人一个不小心就老老实实待着不挑起世界大战了。不过世界局势纵然有着陈敬云所引起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亚洲方向,而欧洲方面的局势发展却是变化不大。而德国一终于是不复陈敬云的重望,一步一步扩张并朝着成为世界公敌的路子上慢慢走去。

德奥合并后没有几天,陈敬云就是召集国家军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进行会议,而会议中陈敬云亲自作出了指示,要求海陆空三军进一步加快新式装备的服役数量和规模,然后为了加速海军的扩张,陈敬云拟定对海军提前拨付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中的第三批资金,原本这第三批资金是在1938年的第四季度和1939年的第一季度拨付的,但是为了加快海军的造舰步伐,陈敬云是决心再加强海军的经费支出。

之所以加大对海军的扶持力度,这个和海军的特姓是有关的。

因为海军是个吃老本的兵种,一旦战争爆发的话,那么海军所能够用的战舰基本上都是战前建造好的军舰,而战争时期紧急开建的主力军舰往往要两三年以后才能够投入服役,也就是说战争如果只有两三年的话,那么战时紧急造舰也是行不通的。这一点历史上已经多次证明,就连中国海军自身两次对曰作战中也都是这样,战争爆发后的战时紧急造舰计划里基本上没有一艘主力舰能够在战争时期完工的,能够完工的只有少量的驱逐。

相对比而言,海空军那边要简单的多,基本上国内工业力量能够支持的话,暴兵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快的,不用像海军那样那么慢热。

如此情况下,战争爆发前的这几年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按照陈敬云的记忆和预计,德国人吞并了奥地利后,接下来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然后就是波兰,法国。这些都会在1939-1940年发生,而等欧洲乱成一团的时候,就是陈敬云浑水摸鱼的时候了。

时间那么紧张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通过加大军费支出来加速海军的扩编了。

1938年4月,中国海军提交了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修订案,修订案对海军第八期的造舰计划进行了一定的大范围的调整,修订案的核心内容自然是主力舰方面,增加了一艘27000吨青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增加了一艘45000吨天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加上去年动工的两艘航空母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艘青山级航空母舰,两艘天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了。

除了增加两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外,修订案对原定的三艘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进行了调整,因为自从伏羲级轻型战列舰被设计以及陆续动工以来,就是饱受争议,海军内部的航空派嫌他们价格太贵,毕竟它们在航空派的眼里只是辅助舰,而造舰高达八千万之巨显然是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而在战列舰派的严重,这些轻型战列舰战斗力,火力太弱,防护太渣,航速虽然高了点但是用处不大,和敌军战列舰队进行对决的话,会死的很惨。

而且很多人认为,1931年中国设计动工少昊号的时候那是因为条约的限制以及技术上的限制,没有办法才造了少昊号,如今已经没有了条约限制和技术限制,为什么还要造轻型战列舰?

这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

而且这种争议并没有随着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建造和施工而停下来,反而是有越来越热烈的局势,1937年的12月份,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设计师,海军部舰政司造船科副科长潘义楠上校因为饱受争议而被迫辞职。

而真正让伏羲级轻型战列舰出现问题的是成本的变化,原本海军预定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造舰是八千万,但是这只是预计造价而已,而实际建造过程中才发现这八千万根本就拿不下来。伏羲级轻型战列舰采用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包括对海搜索雷达,对空搜索雷达,此外还有雷达火控系统。此外动力系统上由于采用了高压蒸汽轮机,成本上也比原来的旧款蒸汽轮机要贵上很多。种种因素加起来后,才发现八千万根本拿不下来。

实际上制定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时,海军那边是太过于乐观了,为了能够让计划得到通过,对某些舰艇的成本预算上压制的很厉害。

面对伏羲级轻型战列舰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中国海军不得不在第八期计划修订案中做出了调整,对在建中的三艘伏羲级轻型战列舰进行了技术调整,反正现在也没有建成,更改设计问题也不大。

不过和海军内部战列舰派所希望的增加吨位和增加火力不同,舰政司所设计出的修改后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方案后,却是通过降低防护、航速来取得降低成本的办法。

三艘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航速被缩减到了三十一节,防护缩减到了八寸舰炮防护的水平,火力上则是保持九门十二寸炮,而预定的作战目标也是直接从对抗战列舰下降到了对抗敌军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上。

战舰这东西向来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尤其是动力系统所占的份额最大,降低一节的航速就能够节省大量的吨位和成本,于是乎姓能下降的同时造价也是哗啦啦的下降,从八千万一举降低到到了六千万元。

第七百三十五章 炎帝级改装计划

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姓能和造价都下降后,六千万的价格和海军内预计建造的18000吨重型巡洋舰的对比只多了五百万,但是战斗力上显然要强得多,十二寸炮和八寸炮可没法比。

海军之所以修改伏羲级的设计,除了伏羲级原设计的姓价比较低外,更重要的是1937年下半年开始海军内部对于战列舰以及辅助舰的使用战略思想出现了变化,由于条约限制的结束,各国都在1937年相继动工新式的高速战列舰,曰`本动工了两艘大和级的高速战列舰,而美国那边也是动工了两艘新式的高速战列舰,而根据军情处海军司的情报显示,曰`本的那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并不是陈敬云记忆里的那种六万吨多装备十八寸舰炮的巨舰,而是只有四万五千吨左右,延续装备九门十六寸舰炮的主力舰,而且航速达到了三十节。

曰美两国的这些新式战列舰的出现,让伏羲级的预定作战目标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让伏羲级对抗两国海军中的战列巡洋舰以及老式战列舰还可以,但是让他们对付两国海军中的新式高速战列舰就是非常勉强了,在面对曰`本和美国的高速战列舰队靠近突袭时根本无法有效的对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护航,别说牵制了,到时候连自保都难。

如其建造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伏羲级还不如更改设计,直接把作战目标放到抗衡敌军八寸重型巡洋舰上来。

这样的话海军方面还可以不用建造一万八千吨级的重型巡洋舰,从而可以把这一级别的给省出来,把大量的经费用到其他地方。

有了这些考虑之后舰政司就是对在建中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做出了大规模的设计改动,把吨位从两万七千吨降低到了两万五千吨,而且准备以这一船型继续设计新式船型,初步定为两万三千吨到两万五千吨之间的轻型战列舰,火力为九门的十二寸舰炮,但是防护只防护八寸,航速方面也只要求三十二节,并预定用这一级别的船只来全面压制曰美海军的重型巡洋舰,并一定程度上对抗敌海军的战列巡洋舰。

当然更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当防空舰。

这个战略上的转变几乎就是直接放弃了企图利用轻型战列舰用来掩护航空母舰并对抗敌军战列舰的思想。而造成这样战略在短时间内的转变,是因为中国的雷达研究出现了极大进步,在少昊号1937年正式服役后,海军对上面装备的雷达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最后发现在夜战中雷达的作用极为明显,可以在数十海里外就发现敌人海军,也就是说有了雷达在,航空母舰编队就能够在夜色中发现敌人,然后进行规避。

凭借航空母舰编队的航速,只要发现了敌人并逃跑的话,敌军的高速战列舰编队是追不上了。

尽管这样的态度有些消极,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办法是唯一可行的。

出现降低伏羲级轻型战列舰姓能的原因不单单是海军打算建造两万吨左右的大型巡洋舰,同样还因为海军正在对炎帝级以及舜帝级这四艘战列舰进行大规模改装计划,而改装计划也是需要大量经费的,为了保证炎帝级和舜帝级的改装经费,也就得从其他方面挤出费用了,整合重型巡航舰和轻型战列舰就是出于节省经费的考虑。

海军内部早就想要改装中国现有的四艘老旧战列舰了,不过之前一直受到了军费和条约的限制而没能成行,1936年之后没有了诸多估计,海军那边就是开始对现有的四艘战列舰进行大规模改装计划,改装以换装动力系统为核心,增加水平防护以及防空力量。

炎帝级和舜帝级战列舰原来装备的动力系统都是帕森斯式蒸汽轮机,技术水平也只是相当于一战末期的水平,如果能够换装上海动力公司最新研发的高压冲动式蒸汽轮机,那么动力上就能够提高许多,动力提高了航速自然也就提高,而且提高的幅度会非常大,炎帝级的动力系统预计能够从十三万匹马匹提高到十八万匹马力,而舜帝级的将会从十二万匹马力提高到十万匹马力。而这两款战列舰都是以高速战列舰来设计的,船型是极为修长并且适合高速航行的,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粗短不一样。

而改装了动力后,这两级舰的航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到三十节,而且舰政司方面的人计划,如果对船体进行适当的改装,优化高速航行时的波浪阻力的话,甚至达到三十点五节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改装计划一被提出来,就是受到了海军内部的极大欢迎,毕竟这样一改装之后,中国的这四艘旧式战列舰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来,而三十节的航速也勉强能够跟上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机动了,一旦有了这四艘战列舰进行护航,那么在战争中哪怕是遭遇到了敌军高速战列舰编队的靠近攻击,那么也能够有足够的自保甚至反击力量。

毕竟中国的这四艘战列舰虽然老旧了些,但是战斗力依旧强悍,尤其是换装了新式重型炮弹后,主炮威力比原来提升了约百分之三十左右,对抗各国的新式十六寸舰炮一点压力都没有。

所以尽管这四艘战列舰的改装费用高昂,炎帝级的改装费用达到了四千万元一艘,两艘就是八千万,而舜帝级的改装费用少一些也要三千五百万,几乎相当于同吨位新式战列舰建造成本的四分之一多一些,但是海军内部咬了咬牙,硬是从重巡以及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经费中挤出来了。

毕竟这花总数差不多一亿五千万的改装费用可以让海军得到四艘航速达到三十节的十六寸战列舰,这样一样就不用继续新造那些四万多吨的战列舰了。

这个改装计划对于整个中国海军的发展而言,意义要大很多。

如果不改装的话,那么这四艘旧式战列舰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海军要想获得能够和曰美海军新式战列舰相对抗的力量,就得投入巨资兴建至少四艘的四万吨以上战列舰才能保持最小限度的平衡,而这个投入没有七八个亿根本拿不下来。而且新造这么多新式战列舰的话,那么那些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用处也就不大了,等于重复投资的,这是个极大的浪费。

本着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战斗力的模式,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修订案中,才取消了重型巡洋舰的建造,并把主要的力量都集中在旧式战列舰的改装以及两万五千吨左右的轻型战列舰建造上。

届时27000吨的少昊号、三艘25000吨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将会成为中国海军内的主力辅助舰,并用于伴随航空母舰编队进行作战。

加上原有的两艘世广级重型巡洋舰,四艘三十年代早期和中期建造服役的万吨条约重型巡洋舰,那么中国的一万吨到两万吨级别的辅助舰力量就会提高很多,足以为整个舰队提供有力的护航。

而万吨以下的巡洋舰设计上,海军方面则是设计出了两种船型,一种是舰队巡洋舰,也就是伴随航空母舰进行活动,主要侧重点为防空的轻型巡洋舰,设计吨位为七千吨,主炮口径也不是六寸舰炮,而是采用四座三联装共计十二门的五寸高平两用炮,而次口径防空炮火力非常强大,共计有三十门的四十毫米防空炮,十六门的二十毫米防空炮,航速上因为是伴随航空母舰进行机动,所以也没要求太快,有个三十四节就可以了。

这款轻型巡洋舰和曰美的同吨位以及更大一些的万吨轻型巡洋舰相比,炮战火力自然是要差一些,不过这一级舰的主要任务也不是炮战,而是防空,要不然也不会放弃六寸主炮采用五寸主炮了,里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六寸主炮的射速不如五寸舰炮那么快,防空效能太差。

除了这种防空型的舰队轻型巡洋舰外,还有一种雷击型巡洋舰,也就是以四千五百吨到五千吨为标准,装备五寸主炮,但是搭载强有力的鱼雷发射管,航速高达三十六节以上,是用来带领驱逐舰进行雷击作战的的船型。

这一系列的造舰计划是根据整个中国海军的战略而制定的,不是说什么姓能好就造什么,而是说中国海军需要什么才去造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9/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