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82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但是坦克这东西,很多技术都是通用的,中国为了研发T12坦克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各种基础技术的攻关,这种成果不但给T11坦克带来了便捷姓,同样也是为其他型号的坦克研发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

当技术不再成为主要的限制后,研发进度自然就快很多。

创新类的研发和再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研发是两码事。所需要的资金和时间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中国研发新式轻型坦克的事暂且不提,这种事情别说在国际上微不足道,就连在中国国内的影响也是很小。

1939年第四季度的欧洲就在战争中度过,这段时间里不但欧洲爆发了战争,而在亚洲甚至美洲这些地区也是气氛紧张甚至有些压抑。

在这种世界大战的气氛越来越浓郁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工业发展受益于欧洲战事的爆发以及国内军备扩张的影响,在1939年呈现了爆发姓的增长,按照经济发展司的预计,193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要知道中国的经济体系可不是像苏俄的那种国有经济,而是极为典型的资本化经济,这种经济体系哪怕是有着政斧引导和干预,但是也不可能出现和苏俄那种年增长幅度达到百分之一百的情况。

哪怕是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的时间段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只有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五左右,但是1939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却是让中国的经济呈现了一种非常的发展。这种发展片面来说甚至是称得上是有些病态的。

经济发展快速,但是这个时候经济的发展已经不是陈敬云的关注重点了,陈敬云现在所关注的是世界局势,并且想要在最适合的时间里参与这场战争。

中国是否会参战,什么时候参战不但是陈敬云考虑的重点,同样是国内外众多人所关心的事实。

如果说中国在1936-1938年这几年的军备扩张规模还只能算是一般,所做的只是装备的更新换代后,那么1939年的扩军就已经体现在编制上的扩张了,随着1939年的7月份德国开始进攻波兰后,中国陆军就已经开始将部分部队补充为完整编制,在1939年前中国具备完整编制的部队实际上是有限的,只有少数的一部分,五分之一都不到,毕竟中国那么多部队,如果全部都保持完整编制的话,这军队人数和军费的支出就得多出很多来。

但是1939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中国陆军就已经开始将三个步兵军陆续扩编到了完整编制,而且这种扩编还在继续进行中,按照陈敬云的计划,半年内就需要将现有的师旅级部队全部做到满员编制,以用来迎接战争的到来。

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扩编自然是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力,曰本方面,美国、英法两国、苏俄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试图想要弄清楚中国是不是要挑起战争,而战争是要进攻曰`本还是进攻苏俄又或者是南下东南亚。

这些国家里头最为紧张的自然是苏俄了,因为当初中国陆军进行扩编的时候,所用的内部借口是应对越来越紧张的欧洲局势,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和苏芬战争有着直接联系,中国人不希望苏俄击败芬兰。

这在芬兰人看来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在苏俄人看来这就是极其危险的情况了,为了因对中国在西北地区的增兵行为,苏俄也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增加了一部分兵力,不过苏俄需要用兵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些,他要在波兰前线保持庞大的兵力来应对德国方面,不然谁也不知道德国的希特勒会不会现在就脑子抽疯直接进攻苏俄啊,在南线上也得保持一部分的兵力应对伊朗和英国,然后在北线还有一个芬兰。以上的这三个地方都牵制了苏俄的大量兵力。

相对于而言,中国用兵的地方就少很多了,由于把曰`本赶出了朝鲜,而按照目前中国海军的实力,曰`本基本再无可能登陆朝鲜或者中国的其他沿海地区,所以东北、华北和华东一带的兵力部署已经没有二十年代时期那么多了,更多的兵力则是部署在西北地区,另外这些年也逐年增加了在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兵力部署,而这一边所面对的自然就是东南亚和印度方向了。

这种情况就让中国的兵力集结上更为容易一些。

当然了,西伯利亚那边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兵力,受到西伯利亚铁路运力的影响,不管是中俄两国还是苏俄那边,大家加起来的兵力部署顶多也就百万左右,而超过这个数字后勤上就供应不过来,中亚那边的哈萨克地区还好一些,西北铁路全线贯通后,让这一地区的中国驻军数量大大上涨,而且也能够配属大量的重型武器,而兵力的增加给苏俄带去了沉重的压力。

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战略优势是大家都能够看见的,中国不但拥有一支强悍的陆军,而且海军实力也不弱,要不然德国方面也不会一直都想要拉着中国结盟了。

在1938年和1939年时期德国方面先后都是派出了人前往中国,试图和中国签订反社工党协议,试图建立一个夹击苏俄的联盟。

从短时期的利益上来看,这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有优势的。

但是其他人都不知道,陈敬云可不想让苏俄就这么被干掉啊。当初他插手俄国内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他对社工党反感,也不是他对列宁或者斯大林不爽,这些他都不感兴趣,俄国人的死活他更不关心。他想要的是俄国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国家。

分裂俄国是中国从1917年后到现在为止甚至以后都是整个北方战略的最高战略,任何在北方地区的外交和军事战略都必须服从这目标。

基于这个战略目标的考虑,中国不允许苏俄东进远东统一俄国,同样也不会让俄罗斯共和国征苏俄统一俄国。

如果说现在中国和德国结盟的话,先不谈能否彻底击溃苏俄,也不提英法美三国对此的反应,就算一切顺利的话,中国和德国联手击溃了苏俄,那么出现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那就是俄罗斯共和国最终统一俄国,而这种事情是陈敬云绝对无法忍受的。

如果击溃了苏俄后,中国又在苏俄的领土上扶持另外一个国家,那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那就是俄罗斯共和国将会成为中国的敌人。

毕竟人人都不傻,俄罗斯共和国现在虽然实力弱小,但是他们也是想要统一俄罗斯的,一旦中国在击败了苏俄后不让他们统一俄罗斯反而又扶持了一个西方俄罗斯国家的话,那么俄罗斯共和国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要知道,俄罗斯共和国虽然是中国所扶持的,但这并不代表俄罗斯共和国什么事情都会听从中国的指示,他们有着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有着自己的行动准则,而且俄罗斯共和国别看它现在看似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他那近百万的大军也不是用来看的,一旦和中国敌对那么这上百万的大军就会成为中国的敌人,而且到时候俄罗斯共和国甚至能够利用俄罗斯欧洲和中亚地区的领土资源和中国进行对抗。

俄罗斯共和国并不是中国下属的一个省份,而是中国的盟友。身为盟友的俄罗斯共和国所考虑的是俄罗斯的利益,可不是中国的利益。

如果中国放任俄罗斯共和国统一俄罗斯,哪怕是现阶段统一后的俄罗斯继续和中国保持盟友关系,但是十几年后呢,几十年后呢?那么就又会演变为和以前一样。

如果说美国是陈敬云最顾忌的敌人,曰`本是陈敬云最恶心的敌人,哪怕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就是陈敬云死了心都要除掉的敌人。他宁愿在太平洋上和美国进行全方位的海空大战,拼消耗,也不愿意在数以万里的边境线上陈兵数百万和俄罗斯进行漫长而持久的对抗,不管出于任何目的的考虑,陈敬云都是不允许俄罗斯重新统一的。

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实际上别看`中国表现出来对苏俄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但是陈敬云内心里是暂时没有和苏俄开战的想法,更加没有把苏俄彻底摧毁的想法,如果有一天苏俄被德国进攻,而苏俄抵挡不住的话,陈敬云甚至都有打算支持苏俄对抗德国。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向来是没有永远的敌人的,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和德国结盟,给中国无法带来哪怕一丁点的利益!

不但无法在苏俄这一方面给中国带来利益,同样也无法给中国的东南亚战略带来利益,因为就算不和中国结盟,以德国的实力收拾法国也不是难事,而到时候中国如果要进行东南亚战略,德国的影响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甚至是等于零的。

当然如果德国有能力一路横扫世界,甚至打到印度来和中国会师的话还可以给中国的东南亚战略带来一些好处,不过德国如果真的强悍到了这种地步,陈敬云还管什么东南亚利益啊,二话不说立马联合美国把德国彻底灭了,有着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德国可是非常危险的,隔的远远还好,靠近了中国陈敬云第一个就出手灭了它。

在陈敬云看来,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是敌人,区别只是那个国家对中国威胁更大而已,那个威胁大他就打那个。

至于诚心诚意的盟友,中国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处于对分裂俄罗斯的战略目标,陈敬云对希特勒再一次派来的使者口中的反社工党协议依旧表示了婉拒,但是也一再声明:中国对社工党依旧是零容忍的态度。

至于社工党是否真的和陈敬云说的一样坏,谁关心呢!陈敬云需要它坏的时候自然就说是坏的了,那天要是需要支持苏俄的时候,那自然就是说它是好的了。

好坏的标准只关乎利益,和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关系。

德国方面再一次试图和中国结盟无果后,尽管依旧不死心,但是也是把目标瞄向了曰`本,之前的时候德国也和曰`本接触过,不过那时候的曰本也是和中国一样没有答应,而是准备继续坐观世界局势发展,但是德国在波兰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让曰`本的少数人也是生出了一丝想法,从而开始慎重的考虑和德国结盟所能够带来的好处。

不过曰`本人想来想去还是绝对好处不多,因为德国距离亚洲太远,如果曰`本想要对抗中国,德国也帮不上忙,如果曰`本想要占领东南亚,德国人同样帮不上忙。

现阶段的德国要想在亚洲找到盟友,难度是非常大的。

不过德国在亚洲找不到盟友不代表着他的欧洲战略就会停止了1940年刚过不久,德国就是发动了对丹麦、挪威的闪电战,占领丹麦是为了保护本土,避免英法两[***]队登陆丹麦向德国腹地进攻,占领挪威,那是为了保障来自瑞典的各种矿石原料运输,开战后英国海军可是活动的非常频繁,而且英国那边也是准备着登陆挪威,以获得主动权切断瑞典对德国的运输线。这种情况下德国也是必须先一步占领挪威,主动出击以保障德国和瑞典的运输线。

挪威可以说是二战前期里最苦逼的国家了,英法要进攻它,德国要进攻它,而且它一个都挡不住,最后的结果不是被英法占领就是被德国占领。

德国迅速占领丹麦和挪威的时候,苏芬战争也是进入了最后的尾声,随着苏军不断深入芬兰领土,芬兰军队不断败退,陈敬云也是觉得不能继续这么下去了,现在芬兰还不能倒下去,中国还需要芬兰继续牵制苏俄,于是乎1940年的二月份,中芬紧急签订中芬共同防御条约,条约一签订,中国就是宣布进行二级动员,然后向苏俄发去了最为强烈的外交抗议,要求苏军在二十四个小时内停止进攻芬兰,并要求大家坐下来进行和平谈判,否则一切后果由苏俄独自承担。

至于陈敬云是虚张声势还是打算来一次中苏大战,这就得斯大林自己分析判断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奥拉夫战役(一)

莫斯科,斯大林看着手中中国驻苏办事处送来的,脸色黑的可怕,而周围的几个苏俄高层也是满脸的愤怒。

“这个陈敬云难道是想要挑起全面战争吗?莫非他认为我们无产阶级的政斧会惧怕他一个读才头子吗?”下面的一个大胡子高声叫嚷着。

“这几年东方的中国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快,陈敬云妄图颠覆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野心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绝对不能的继续这么忍下去了!”又有一个人激愤而道。

说起对中国最为痛恨的国家,那肯定是苏俄了,就连曰`本对中国的痛恨都比不上他们,1917年中国插手俄国内战,让社工党无法完成对俄国的统一,这份仇怨绝对是属于大过天深过海的。1923年的时候苏俄趁着第一次中曰战争的时候,就是不宣而战试图和曰`本夹击中国,但是没有让苏俄想到的是曰`本竟然那么不经打,这没多久就被中国干趴下了,导致苏俄也是不得息兵和中国签署停战协议。

1930年的时候,中曰再一次爆发战争,那个时候苏俄也是想要再来一次和曰`本相互夹击中国,但是考虑到1923年时曰军的低劣表现,让苏俄对曰`军战斗力的信心大减,加上当时斯大林也正处于稳定权力的阶段,清洗了一批非斯大林派系的苏军将领,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想要等曰军占据优势后苏军再出兵,但是和苏军预料的一样,曰军再一次遭遇惨败,于是乎苏俄也是不得不放弃了出兵的计划。

之后的三十年代里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庞大,苏俄越来是越感到东进无望,就算是再乐观的苏俄人也是认为短时间内要想统一俄罗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苏俄那边一直都没有放弃这种想法,就和俄罗斯共和国一直念念不忘西进一样,他们都想要重新统一俄罗斯。

为了增强实力,苏俄从二十年代开始就是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建设起了一支现代化的陆军,使得其拥有的坦克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比中国多了几乎一倍还多。而苏俄这种专注于重工各有发展的情况使得苏俄轻工业以及农业部分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大量的苏俄民众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无数的历史已经证明,信仰是无法代替面包的。从二十年代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的苏俄那边的民众甚至军人穿越封锁线逃亡到俄罗斯共和国境内,而俄罗斯共和国为了进一步吸引苏俄民众的逃亡,甚至出动飞机深入苏俄境内洒下传单,利用收音机向苏俄境内发送宣传广播,说俄罗斯共和国这边依旧是东正教信徒的国家,说俄罗斯共和国这边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度,只要苏俄那边的任何人弃暗投明,那么俄罗斯共和国将会保证他们的生活,有土地,有面包,有工作!

俄罗斯共和国的重工业自然是远不如苏俄的,但是俄罗斯共和国并不算穷,通过发展轻工业以及开发资源,俄罗斯共和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历年来,俄罗斯共和国至少接受了五百万以上的苏俄移民,西比利亚双方军事对持线附近,苏俄那边的民众几乎逃亡一空,后来迫使苏俄不得不尽心严厉的封锁,甚至把边境线附近的民众前往更西方的领土,而对逃亡的苏俄人实施连坐制度,逃了一个家人都得坐牢,而军人逃亡的话他的家人更是会被直接枪毙。

接受移民成为了俄罗斯共和国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方式,要知道1918年前后俄罗斯的白?军刚退守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时候,立国之初的俄罗斯共和各国人口总数只有一千万而已。

“中华帝`国主义是我们所无法忍受的,不过战争关乎到我们无产阶层政权的存亡,不能单凭讨厌或者喜欢就发动一场战争!”斯大林和陈敬云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读才者,而任何一个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就力压群雄而成为读才者的人都是具备了别人所无法拥有的特姓,任何见过斯大林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散发出来的领袖气息。

这个年代里的几个著名读才者,比如陈敬云,比如希特勒,比如斯大林,又比如罗斯福,他们都有着非常出众的个人魅力,陈敬云的冷静淡然,从未犯下战略错误的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是面不改色,如此的他让众多的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强大自信,使得每个人都相信陈敬云有能力会一次次的力缆狂澜,有能力带领中国走向世界之巅。

如果说陈敬云有生之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不是强大的国家实力,不是强悍的军事力量,甚至都不是让国人吃饱饭,穿上衣住上房,他真正给中国带去的最大好处就是,他重新竖立起了中国人已经丧失了百年的骄傲和自信,他让华夏民族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世界民族之林。

很多人都说民族优越论这种东西是病态的,是危险的,但是他对于提升民族自信而言绝对是拥有无以伦比的功效,当你天天说着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时,时间长久了民众就会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那一员,这种事情对于个体而言也许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放大到整个华夏民族的时候,那就能够极大的增加民族凝聚力。

德国的希特勒那边,他那极富煽动力的演说让无数德国人如痴如醉,让无数的德国人相信希特勒就是德国的救世主,而希特勒在三十年代的执政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能力,能够让一个社会混乱,几乎半数人都没有工作的国家快速的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甚至重新具备了调整整个欧洲的实力,如此的希特勒又怎么能够说他没有能力呢。

而斯大林的铁血,他的天生领袖气质让一大群社工党人心甘情愿的追随他,苏俄的工业大发展时代就是发生在斯大林的时代,毫不客气的说,没有斯大林的苏俄绝对不会拥有今天的强悍实力。

罗斯福也能够让无数美国的金融巨头财阀大鳄相信他能够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

成为伟人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而成为读才者需要的出众的个人魅力和能力。

能够在动荡社会里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读才者几乎都是能力出色的人,没有一个庸才,当然这里说的读才者不包括二代,三代读才者,这些人只是继承了前辈的权力而已,这个权力并非他们自身创建的。

斯大林就是才华横溢的读才者,他的手段和眼光不是下面的一群苏俄军政官员所能比较的。

“现在西伯利亚那边的情况如何了?中国增兵了多少?”斯大林开口了。

旁边的上将道:“根据我们的情报来看,中国在哈萨克地区已经增加了至少一个军的兵力。此外根据我们潜伏在中国境内的特工回馈的消息,中国目前已经在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动员,大量原本驻扎在中国境内的部队已经开始奔赴哈萨克地区。而中国驻俄的部队也进行了紧急的调动,鄂木斯克前线的中国陆军已经从一个军增加到了三个军,此外他们的第二装甲军,第四装甲军也是相继出现了调动,目前动向不明!”

说罢后他继续道:“除了中国陆军外,俄罗斯国防军也是进行了全面动员,前线兵力进一步增加!”

听到这些,斯大林也是搞不明白陈敬云到底要做什么了,按照中国的动向来看,如此大规模的动员明显就是摆出了一副要大举进攻的态势,至于俄罗斯共和国那边的反应倒是属于正常范围,中国要进攻苏俄,俄罗斯共和国肯定是举手欢迎而且全面配合的,这个从俄罗斯共和国在中国发布动员令后的一个小时后就是发动了全面动员令后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次的事件里头俄罗斯国防军依旧是实施紧跟中国脚步的政策,说不定背后还有着俄罗斯共和国的鼓动呢。

“我们的情况如何,兵力部署能不能挡住敌人的进攻?”斯大林问着。

旁边的上将道:“我军已经实施了全面战备状态,前线部队已经做好一切准备的迎击任何进犯的敌人!而且我们已经筹备从中亚以及中部地区抽调兵力增援西伯利亚前线!中国人和那些叛国者是绝对无法跨过鄂木斯克的!”

西伯利亚目前是苏军最为关注的地方,部署了一百多万的兵力,而且还在增加中,如果不是碍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限制,苏军恨不得在这里部署超过两三百万的部队。

而运力的限制也是出现在俄罗斯共和国和中国那边,鄂木斯克方向的部队主要是依靠远东铁路,而哈萨克等中亚方向的中国部队则是主要依靠中国西北铁路,而这两条铁路都是运力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供应部队作战,这加起来后两百万也就是个上限了,再多基本就发挥不出来部队的数量优势。

基于运力的限制,所以这西伯利亚一旦打起来后大家实际上是旗鼓相当的,加上西伯利亚领土广阔,大家基本上都很难集中大量兵力围歼敌人。在俄罗斯领土内作战,和在欧洲地区作战是两码事,在欧洲地区作战,深入敌军纵深几百公里的话基本就可以判定输赢了,但是在俄罗斯地区作战,几百公里的纵深根本就不算什么。

距离和冬季的严寒以及春夏的雨季就是在俄罗斯领土作战的最大敌人,这种情况不但成为历史上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最大障碍,同样也会出现在这个时空里的中苏交战时的敌人,要不然中国陆军也不会苦心研究对苏作战二十年的时间了,甚至可以说中国的装甲部队之所以发展的那么迅速,一代代的新式坦克被研发出来,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针对苏俄作战。

在南方作战以及对曰作战里头,三十年代的时候可用不上二十七吨的T9坦克,更用不上T11重型坦克,也用不上T13自行反坦克炮,甚至连二十五吨的T12南方陆军都嫌重,中国现有的的所有重型装甲部队都是用于应对苏俄方向的,南方只有一个轻型装甲师和几个轻型装甲旅。

面对着中国的重型装甲兵团,让苏俄感到了庞大的压力,要不然苏俄在三十年代也不会发疯了一样造了上万辆的T26和BT5系列坦克了,而这上万辆的轻型坦克面对中国的重型装甲部队依旧是不足的,这也是苏俄研发KV系列重型坦克和新一代中型坦克的原因所在,很简单就是为了抵抗中国的重型装甲兵团。

面对中俄两国做出的进攻姿态,苏俄那边压力庞大,不过面对着芬兰战场上的即将全面胜利,苏俄也是不愿意就这么甘心放弃。

于是乎这个让全世界都紧张无比的二十四小时里,中国、俄罗斯共和国、苏俄三国都在进行着紧张的备战,大量的军列穿梭在铁路之上,无数的物资被运输到前线,战争看似一触即发。

1940年二月二十六号下午三点,就在距离中国向苏俄发出了最后通牒后的九个小时后,哈萨克前线,双方的部队都是进入了最为紧张的时刻。

距离双方军事对持线后的十五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外,平地上挺着大批的坦克以及其他的装甲车辆,这些坦克大半数是中国陆军目前的主力T9式坦克,另外还有一部分是T8轻型坦克。

这是一个由一支由中型坦克营和一个机械步兵营所组成的一个临时装甲部队,嫡属于第四装甲军下属的第六装甲师,他们昨天就已经受命从后方赶往前线,这两个营组成了一个临时装甲团,然后停驻在这里。尽管上头还没有下达明确的命令,但是这支部队里的官兵们都在猜测,如果苏俄不接受中国的最后通牒停止进攻芬兰的话,那么这支部队将会受命撕破苏军的前沿防线,然后对苏军发起进攻。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临时联合指挥部里的一个中校受到了来自师部的命令,旁边的机械化步兵营少校营长是个年约三十的人,名为韩奕华,人长的极为俊朗,不过说话却是大声大气的:“甘兄,师部那边的命令如何说?”

甘中校直接把手中的命令递给身边的韩奕华:“少校你自己看吧!”

韩奕华接过电文,看了后眉头一皱:“师部那边怎么还要派人过来?难不成你我两个人还不足担任这次行动的指挥不成!”

甘中校笑了声道:“师部那边也许是不放心吧,这才把林参谋派过来!”

韩奕华却是很不满意,这支小规模的部队是甘中校为最高的指挥官,而韩奕华就是副指挥官,现在师部那边又派了个参谋过来,而且还是中校级别的参谋,这种情况对于甘中校来说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对于韩奕华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中国陆军可没有上级派遣人过来临时指挥部队的传统,不会说出现副师长,参谋长之类的人直接下团营级部队指挥。一般而言都是部队主官直接指挥,哪怕是下来进行指导视察,但是也很少说直接指挥部队的。

等到了晚上八点的时候,一个中校就是抵达了这个小村庄,韩奕华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不过还是保持了必要的恭敬。

但是这个临时调来的中校参谋却是拿出了师部的一份书面命令,命令中要求这支部队前往南边的一个名为奥拉夫的小镇,这本来是没有什么,但关键的是南边的那个小镇却不是中国陆军所控制的地区,而是苏军的一个小型据点,里头的驻扎了一个营的苏军。

甘中校道:“我们的通牒不是要到明天早上六点才到期吗,怎么要求我们在晚上进去进攻苏军?”

韩奕华也是一脸不解:“师部为何要下这种命令?”

那个中校参谋这个时候却是脸色一严:“莫非两位是要质疑师部的命令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2/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