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这时候,战略司司长陈仪开口道:“目前还不敢肯定,目前安徽第一师的师长是胡万泰出身岳王会会党,虽然说之前支持革命,并被柏文蔚依为心腹。但这人同时也和北边有所联系,这到时候真正大战起来的话,很难判定这个人到底是带着安徽第一师投向那边。至于安徽第二师现在还是个空架子,空有七八千人但是武器装备以及训练等等都是极差,即便是来了也影响不了大局!”

一边的俞若飞也开口道:“这江苏南部现在就黄兴的三个师,这到时候面对北洋的两个师乃是三个师的大举南下,恐怕是很难守住啊!”

黄兴本来是想着大裁军之后编练一个师的,然后再储备众多军械以备后用,但是裁军之时遇上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后来又勉强收了一批乱兵练了一个师,不过随着袁世凯当中总统后,似乎大有武力统一南方之举动,所以他也顾不上南京那边没钱了,搜刮了整个江苏南部后又是组建了一个师,所以现在黄兴手下就有江苏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外加一个留守警卫团。

这看上去部队似乎比江苏北部的北洋军兵力要多,但是大家的战斗力都是知根知底的,南方军队从来就没指望过能够一对一击败北洋,所以黄兴的这三师一团要守住南京够呛。

这会,还是战略司陈仪出口答道:“现在所知黄兴的布局是把部队沿着南京和淮安一线展开,并没有固守南京城的模样,这守城估计还好点,但是这野战嘛。黄兴最多撑一个月,甚至半个月都有可能撑不住!”

看着下面的这群将领们每句话都是带着北洋军,而且讨论的竟然是北洋军大举南下,不知道的人听了还以为是北洋军已经大举南下了呢。

实际上呢,并不是,这会袁世凯的钱还没借到,手里头没军费就想要让手下的军队开波南下的话,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袁世凯德先等到钱到手了,然后把部队扩编好了,调动准备好了,那么就是十余万北洋军大举南下之时。现在,还太早。

既然不是北洋军大举南下,那么为什么众将领们都在讨论北洋军南下的问题呢,陈敬云为什么要召集这么多将领来商议呢,而且还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

这原因不是因为江苏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是黄兴和袁世凯发生了什么大矛盾,更加不是浙北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在南方的广东出事了。广东自从武昌起义后就一直不平静,后面也是乱糟糟的,陈炯明和胡汉民的矛盾几乎闹的全国人都知道了,偏偏旁边还有一个龙济光虎视眈眈。

这样的情况下,广东想不乱都难!

第一百五十九章 龙济光东进

广东的局势自从武昌起义之后就一直不平静,一开始是十余万民军祸乱广州城,让广州商民苦不堪言,其中还夹杂着龙济光和胡汉民以及陈炯明之间的矛盾,这三个人的三角关系复杂到让外人无法看透。一方面龙济光和陈炯明都是同盟会成员,并且都是革命者,但是两人对于革命道路以及国内政局的不同观念让他们越走越远,甚至到达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而那龙济光呢,货真价实的前清军将领,当初共和乃是因为全国的大趋势吧,加上当时的两广总督张鸣岐也是主动交出权力,所以龙济光干脆就举起了反旗和民军合作宣布广东的光复了。然而内心里,龙济光依旧是没把自己当成革命党人,他是那些革命党就不是同一条路。

去年年底胡汉民跟随孙文北上,然后在南京临时政斧当中任职,而后广东的代理都督陈炯明趁机和龙济光和解,最后以龙济光旧军,陈炯明自练新军为解决办法。然而当胡汉民离开了广东后,陈炯明和龙济光的矛盾也开始激烈,之前两人都有着共同的胡汉民,但是胡汉民一离开之后,这两人就是内斗了起来。甚至两者的军队在广州城内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冲突。

等过了几个月后,南京临时政斧解散,袁世凯就任都督后,广东的形势又是再一次发生转变,胡汉民在孙文的支持下重新返回广东,就任广东都督。胡汉民和陈炯明再一次合作就是把龙济光给赶到了出去。

龙济光也不傻,被胡汉民和陈炯明在广州排挤的无法立足之时,也和袁世凯那边搭上了关系,然而袁世凯亲自下令龙济光所部移往广东广西交界之地梧州。一方面是把梧州给龙济光养兵,又可以削弱广西陆荣廷的实力,而另外一方面则是把龙济光安排在梧州则可以在广州的眼皮子底下安排一到利刃,只要广州那边有风吹草动,龙济光的两万余人马就能顺着珠江东进,不用数天功夫就能抵达广州城下。

把龙济光挤走了后,胡汉民和陈炯明之间的矛盾再一次爆发,胡汉民以都督之威试图收拢陈炯明一手建立起来的广东第一师、第二师,这一举动刚进行呢就是在广州引起了纷乱,支持胡汉民和陈炯明的部队相互攻伐,都是骂着对方卖国或者其他之类的,总之是没什么好话。

双方的支持者开始有了暴力行动时,情况的发展就已经脱离了胡汉民和陈炯明的掌控了,刚开始一两天还是拳打脚踢,但是没几天功夫后双方都是拿起了枪支开始对射,当乱军逐渐蔓延整个广东第一师和第二师的时候,革命党人对广东军队掌控力过弱的问题就是彻底暴露出来。

由于广东第一师和第二师都是陈炯明编练的,而且原来的大部分兵员都是被遣散的土匪,小部分才是新招收的士兵,这支从土匪转变而来的军队破坏力是可想而知的,九月份的广州几乎变成了和一年前的广州一样,到处充斥着乱兵,到处都有着烧杀劫掠。事情发展到一天前,事情已经从最开始的双方攻伐变成变成了全城烧杀劫掠,广州民众再一次遭受兵匪的巨大伤痛,民众死伤惨重。

短短四五天的功夫里,胡汉民和陈炯明就已经彻底无法控制事态。而此时,这两人采取的行动是相当一致但是又不同,胡汉民直接向福州的陈敬云发来密电,请求陈敬云派遣潮州之国民军第三师前往广州平叛。虽然知道陈敬云和普通革命党人不怎么对路,但是目前为止陈敬云还是同盟会,也就是改组后的国民党的干理事,某种程度上来说比龙济光要好得多,所以胡汉民宁愿请国民军来广州也不愿意让龙济光回来。

不过陈炯明却是做了和胡汉民相反的选择,他选择的是龙济光。在他看来,龙济光即便有野心但只是一个普通军人而已,陈炯明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他,但是陈敬云却不一样,那个陈敬云并不是一个普通军人,还而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军阀,从他占据闽浙的情况来看,如果让国民军进来了广州城进而占据广东的话,那么将来之广东也会变成和浙江一样,依附于福建,听从陈敬云一个人的号令。

身为一个联邦制的绝对支持者,陈炯明对陈敬云的那一套军阀很反感,尤其反对陈敬云控制浙江的事情,对他来说让广东成为陈敬云下辖的一个省根本是无法接受的事情,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让龙济光掌控了广东,只要能够保障广东之自治,就算能够让龙济光控制广州掌控广东政局又如何妨呢。

人有时候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的那一套,而对别人的所行所为是不满和不信。至于谁对谁错,那就得看对谁而言了。

当龙济光接到陈炯明的电报后,并没有立即挥军东下,反而是很谨慎的观望着周围军阀对广州城发生兵乱的消息,比如广西陆荣廷,比如湖南谭延闿,比如江西李钧烈,还有最重要的福建陈敬云。当今中国之局势,尤其是南方军政局势的一举一动,莫不牵引着各方势力的争斗。龙济光虽然心里十万分愿意,百万分想要挥军进入广州城,但是他必须得知道自己要是这样做的话,会不会引起什么一连串的反应,比如陆荣廷会不会在他的主力挥军东进之时派兵占据梧州,又比如湖南,江西那边会不会也插一手,另外陈敬云那边,尤其是布置在潮州的国民军第三师会有什么反应,这都是龙济光必须考虑到的。

面对广州周围的乱局,龙济光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反而是学了上次陈敬云进军浙北之前,先给燕京的袁世凯去电,询问袁世凯对此的态度。

袁世凯原本是对于广州那边的兵乱没有太多感触的,毕竟据他所知南方那边天天都是乱哄哄的,不是兵变就是发生战争,辛亥后就没个停歇的时候,可是当他得知了广州城那边的详细情况后,对着南方地图看了大半天,然后当即对着身边的杨度道:“原本就知道南方会乱,但是没想到会乱的这么快!”

说罢后,他接着道:“让陆军部那边传个令,升梧州护军使龙济光为陆军少将加中将衔,命令他即刻前往广州城镇压乱兵,平息事态。”

说完后,兴许是觉得还不够,于是又加了句:“另外再给他汇去三十万的军费。”

袁世凯这番话说完,几乎就是要摆明了态度支持龙济光挥军广东了,一边的杨度道:“大总统,现在龙济光乃是梧州护军使,命令他贸然前往广州的话,恐怕会引起南方几个都督的注意啊,尤其是陈敬云那边,万一他利用这个借口挥兵进军广州的话……”

袁世凯知道杨度等人心里担心什么,但是袁世凯能够做上大总统自然有他的见识和手段。

“南方的状况难道你还没看透嘛,这表面上的事情大家看看也就算了。你想陈炯明既然能够邀请龙济光出兵广州,难道胡汉民就不会邀请陈敬云或者李钧烈出兵广州吗,这胡汉民和李钧烈乃是陈敬云可都是同盟会里的人,嗯,也就是现在的国民党。”袁世凯继续道:“既然都到了这个份上,就得看谁先到广州了!”

杨度又道:“假如陈敬云真的进军广州的话,等他一整合广东后,那就坐拥东南三省而且广东和浙江又都是富省,长久下去对我军局势相当不利啊!”

这番话基本大家都明白,所以袁世凯之前才会说支持龙济光出兵广州嘛,如果不是顾忌着国民党人的反对,他都想要直接任命龙济光为广东都督了,有了龙济光待在广州,陈敬云想要整合东南三省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龙济光得到袁世凯的回电后,整个人都是兴奋的飘起来了,之前他虽然和袁世凯有着联系但是一直都没拉到什么有力的支持,甚至当初龙济光对袁世凯把他从广州调到梧州来是相当不满,然而现在这袁世凯不但升了他军衔,更是直接命令他前往广州平定乱兵,这完全就是中央支持他拿下广州城嘛。非但有着大义名分,而且还给他送来了三十万军费,这批军费袁世凯可是实打实的给了他现银,半点都没拖欠。

有了袁世凯的鼎力支持,龙济光迅速集中兵力,并在第二天就是派出了一个团的先遣部队前往广州。

龙济光和袁世凯方面对广州乱局如此动作,身边的军阀们自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反应,陆荣廷和李钧烈等人先不去说,至少这一时半会里还没有他们的事情,但是陈敬云就不一样了。

去年陈敬云就制定了南下北上的战略,并先后出兵温州和潮州,但是接下来国民军的注意力一直都是集中在浙江那边,主要原因是广东这边虽然也乱,但也不是国民军能够轻易拿下,年中的时候浙江因为朱瑞和蒋尊簋的矛盾让他抓准了机会一举进军浙北,彻底控制浙江的同时也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军主力,现在国民军在浙江布置了五个师(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第六师、第七师),而国民军现在一共也就八个正规师呢,剩下的两个师在福建,一个在广东,所以从陈敬云的兵力布置来看,就会发现至少短时间内陈敬云是没打算吞并广东的。至少不会是在今年。

然后现实里的事情发展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要是国内的局势都能够按照陈敬云的战略规划再走的话,那么陈敬云睡着都能统一中国了。

第一百六十章 作战司推演

广州的胡汉民和陈炯明发生矛盾之时,国民军虽然有着关注但是那时候并没有想到广州城的局势最后会失控,即便是当初广州城里支持胡汉民和支持陈炯明的军队相互械斗时都没有想到会如此,负责广东方向的第三师里的大批军官和参谋们都一致认定,广州城内的胡汉民和陈炯明即便发生矛盾,但是也是小规模的,可控的,加上国民军司令部战略司也认定广东局势虽然有些动乱,但是目前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所以讲,从头到尾国民军上下就没想到广州城里的两个师竟然会发生火拼,更加没想到过发生火拼后双方的主要领导人都无法控制事态,最后彻底失控,满城都是乱兵作乱。

当消息传回福州之时,虽然让司令部的一些参谋们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但经过分析后还是觉得要继续观望。这里头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国民军在广东只有潮州的第三师,而且最近可支援的部队都在数百里之外的福州,也就是警卫师或者第五师驻扎着福州的一个团。这要是贸然行动的话可能会引起局势失控。

任何一个高级将领在考虑进攻之时,都得先考虑假如失败了会怎么样,而在司令部的众多参谋看来,如果孤军奋战的第三师在广州城下遭遇战败的话,那么国民军就会失去在广东的话语权,甚至可能丢失潮州这个桥头堡,从而彻底影响国民军的广东战略,这样的结果是国民军上下都无法接受的。所以国民军采取了保守的观望态度。

当国民军观望之时,龙济光却是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出兵了。

这个事情太过突然,别说是陈敬云,就连军事情报处的情报人员最先得到这个消息还是从报纸上得知的。当天陈敬云顾不上是中秋节了,连忙召集国民军的高级将领的军事会议。如此才有了前面一幕中秋节军事会议的场面。

“袁世凯既然能够公开支持并命令龙济光进军广州,背后里的目的大家都清楚。但是袁世凯肯定还是有着其他安排的。”冯勤道:“根据目前徐州北洋第第五师和清江浦北洋第八师的动向来看,他们明显加强了战备,恐怕只要我们一抽调浙江方面的部队他们就会趁机南下!”

作战司梁训勤道:“没错,相对南边的广东局势,我们在浙江面临的压力要大得多,目前前线的第一师、第二师、第六师一点都不能动,而第六师和第四师也得预备着随时上前支援,所以也是不能动的!”

基本上国民军战前的军力布置,战术安排都是作战司负责,而这些布置不是嘴上随便说说就可以的,而是作战司通过敌我双方的各种数据来判断,那里要用多少兵力,那个方向需要进攻或者防守基本都是他们负责。而根据作战司的种种判定,目前国民军在浙江地区必须保持四到五个师才有可能在未来北洋军大举南下时守住。如果北洋战斗过程中增兵到三个师以上的话,国民军还得继续往浙江地区增派兵力。

所以讲,国民军不可能从浙江地区抽回兵力。那么这样的话,国民军可用在广东方面的部队就只剩下第三师了,至于警卫师那是陈敬云的近卫部队,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用来保命的,可不是进行常规作战,顶多也就是向上次杭州战事一样,派遣加强团前往战区作战。

一大群将领在中秋节的晚上商讨了大半天,但是却没对广州城那边的事态做出什么判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两点,一个是国民军挥军广州的话,害怕北洋军依次为借口大举南下,说实话,现在不但北洋军没有做好武力统一南方诸省的准备,国民军同样没有做好抵抗北洋军南下的准备,陈敬云计划扩军的第八师和第九师还在纸面上呢。

而另外一点就是,害怕第三师孤军深入广州后遭遇惨败,毕竟第一师在杭州城外的13团被包围还历历在目呢,冯勤乃是陈敬云都是还没忘记。这年头,谁也不能保证国民军一对一就能彻底击败其他军阀军队。

第三师加入战败了,乃至退出广东的话,是国民军上下都不能接受的。

基于种种原因,这一次的中秋节军事会议并没有得出结果来,第二天上午,陈敬云再一次召集冯勤,梁训勤,陈仪,蒋方震,林成坤等高级将领举行了小规模的军事会议,期间梁训勤拿出了作战司连夜做出的广东战局推演。

“都督请看,作战司拟定第三师从惠州沿着海面西进,由于沿途的道路状况,预计需要五天的时间前锋部队才能到达广州附近。而这时候依靠珠江的水运,龙济光的部队早已经到达广州城,并能够一举控制广州。皆是如果我们不考虑到政治影响强行进攻的话,面对龙济光的两万多人以及可能收拢的相当部分乱兵,并考虑我军的后勤供应以及疲惫装备,胜算大概在五成左右。”

“只有五成?”陈敬云对这个结果是不满意的,第三师虽然只有一万多人,但是属于组成组建的部队,乃是国民军的老底子了怎么只有五成的胜算?

一边的冯勤插口道:“之前我们的注意力一直都在浙江那边,新生产的迫击炮和轻重机枪也集中在浙江那边的部队,后勤供应也是倾向于浙江,所以第三师的迫击炮还没有状态太多,而相关的训练也因为训练弹药的问题要逊于浙江的第一师和第二师。”

对于这个情况,陈敬云也是知道的。部队的训练不是空口说说就行的,那是需要大量的消耗来维持的,要让士兵们加强体质的话,就得让他们做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那么不能让他们干练不吃啊,当士兵们做高耗能的体能训练后,食量不是一般的大,那就得需要大碗大碗的白米饭和大块大块的肉才能保证他们所需要的营养。要不然练着练着部队里的士兵就成皮包骨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区区粮食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这会可是民初,粮食可不便宜,寻常人家别说天天大碗的白米饭了,能吃饱就不错了,也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买一点肉。很多士兵来当兵除了军饷外,就是看重了参军能吃饱饭。

这体能训练还是小事情,更关键的还是士兵的射击能力以及炮兵的技术,士兵的射击能力除了靠大量的子弹喂出来来,没有其他取巧的方法,炮兵也是,每个月不打上那么几炮战时肯定是没准头的。

训练可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的,国民军的弹药供应一直都是很紧张,尤其是杭州方面的战事,为了引得杭州战事,尤其是在进行救援13团的行动中,第一师和警卫师打出来的是海量的弹药,尤其是炮弹更是不要钱一样往外打,当初打的浙军喊爹喊娘的时候,后勤部的孙广亮也是皱眉苦脸。后续浙江方面云集了五个师大军,而且面临着北洋军的庞大压力,所以后勤部一直都是在浙江里囤积弹药,相对来说第三师乃是福建里的第第五师就苦了点。

训练不足的情况下,第三师的战斗力要比肩第一师和第二师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然而这样就按兵不动了吗,这并不是陈敬云的风格。陈敬云除了单纯的考虑军事问题外,他还得考虑整个战略问题。让龙济光控制广州和让革命党人控制广州是两码事,胡汉民或者陈炯明控制广州的时候,他们基本都是忙于内斗,对陈敬云并不会造成很大威胁,甚至对陈敬云的广东战略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如果让龙济光,而且还是让袁世凯支持的龙济光控制广州的话,那么就相当于北洋军在国民军的腹部里插下了一把刀子,曰后国民军和北洋军在浙北江苏地区大战的时候,龙济光这把刀子就能捅死国民军的。

所以从战略层面来讲,陈敬云是不愿意也不能让龙济光控制广州的。

既然手下们的将领们无法给他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那么陈敬云也就有必要采取独断措施了。

“冯勤,你记一记!命令沈纲即刻出兵广州,如果龙济光尚未到达广州,那么就先一步平定广州兵乱,如果龙济光已经控制广州,则等待下一步命令。”陈敬云说罢后又对身边的林成坤道:“你警卫师也准备准备,抽调那一个警卫步兵团,配合相关炮兵等辅助兵种,组成一个加强团通过海运到潮州后增援广州方向。”

说罢后,陈敬云还觉得不放心,又道:“在命令驻守福州的第五师的五十三团紧急通过陆路奔赴潮州!”

这一海一陆同时增援,应该就不会出什么差错了吧!陈敬云如此考虑着,当然了,也没忘记指定这次战役的指挥官:“增援之警卫师加强团和第五师之五十三团一并归属沈纲指挥,另外司令部这边调集相关的参谋人员,组成司令部观察团,听从沈纲之调遣!”

沈纲的能力陈敬云是知道的,而之所以让司令部派人过去,主要还是想要让司令部的那些参谋等军官增加作战经验,增长见识。

早已经准备好的第三师一接到司令部发来的密令,当天沈纲就命令全军西进。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房梁和秋风

沈纲,这个人在现在的国民军里头是属于较为特殊的一个人。之所以说他特殊并不是因为他的留学陆士的经历,也不是说他个人姓格有什么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国民军体系当中的地位。

和目前国内的所有军队一样,陈敬云手下的国民军的诸多高级将领多数都是开始时候就跟随陈敬云的人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陈敬云的嫡系将领,尤其是老二营出身的嫡系将领最多,比如老二营的管带马成,督队官林成坤,以及当时的四个队官陈安华,庄大福,李连阳,林飞泰。这几个人现在基本上都是师长,就连前些时候还是副师长的庄大福都让陈敬云预定为新组建的第八师师长。其他的团级、营级军官就更多了,基本上当时老二营的军官基本都升了好几级,就连资深一些的普通士兵也大多当上了连排级的基层军官。

可以说,目前老二营出身的军官占据了国民军的军官中的绝大部分,而这股势力也是陈敬云掌控国民军的根本所在。

除了老二营出身的人外,剩下的一批就是陈敬云在光复福建之时主动来投或者干脆当时投降的军官了,比如李继民,比如袁方,比如庄先河,徐离善等人,这一批人的数量也不少。至于当时势力庞大的革命党人早已经被陈敬云压着,除了萧奇斌还当着副师长外,其他的没有一个团级军官,到目前为止已经影响不了国民军了。

除了这两大派系外,然后还有一个较为新生的团体,那就是在陈敬云掌控福建后所招揽的军事人才,比如沈纲,梁训勤,郭恒思,然后还有在今年杭州战事后投身国民军的陈仪,蒋方震,温济忠,陈延甲,司徒钧等人,这一批人现在大多数在国民军司令部中任职,担任各司的司长,唯一被陈敬云下放到部队中的只有一个沈纲。

而沈纲担任第三师的师长后,很多明眼人几乎就能看出来陈敬云是打算重用这一批后面来投的军事人才了。

陈敬云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国民军需要大量的高级军官来提高部队的素质,必须补充大量的合格军事人才,另外嘛,他也需要扶持一个派系来平衡军队里面的山头。

陈敬云自问没有能力能够杜绝军队里面的山头主义,派系争斗从一开始就存在,现在也有,未来也还有,只要有人在,这派系争斗就免不了。既然消除不了,那么就得把这派系给弄平衡了,免的派系失衡后影响自己对部队的掌控以及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其实除了这些高级军官里头的派系外,国民军里头还存在的其他派系,比如福州军校里头速成班和正式班的军官们也相互看不对眼。

当然了,现在国民军还处于上升阶段,军队中的派系界限并不明显,暂时也没出现什么派系之间的争斗,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问题总是会出现的,而现在陈敬云要做的就是提前搞平衡,尽量避免问题的出现。

在国民军这样的体系之下,沈纲担任第三师的师长就显得很有特别的意义了。

不过尽管有着平衡派系的考虑,但是陈敬云把沈纲提到第三师师长的这个位置来,也是看重了他的能力。

在杭州一战当中,沈纲当时以作战司司长的身份到暂编第一军里头兼任副参谋长,然后在解围13的战斗中,他又亲自和俞若飞一起率领警卫师加强团进攻浙军阵地,并且亲自率领的一个营突破敌军重要战线,从而造成敌军防线的崩溃一举奠定杭州战事的胜局。

这份功劳陈敬云记着,所以等他一回来就是升任他为少将,然后在七月份的新一轮高级军官调整中把他放上了第三师师长的位置。

自从当中了师长后,沈纲可算是意气风发,众人一致认定他为陈敬云的心腹爱将,前途不可限量。

到了潮州后,沈纲根据前任所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开始训练第三师,同时制定各种针对广东方面的作战方案等等,同时也密切的关注着广东里的各种动向。

当广州一乱,沈纲就给陈敬云去电,请求指示。那两三天时间里沈纲一方面是加紧备战,做出随时出发的准备,一方面也是着急的等待着福州方面的军令。

当中秋节的第二天,沈纲所等的命令终于是来了,当天他就是率领第三师出发前往广州。

“师座,我们已经快到惠州地界了!”一名参谋拿着地图走过来对沈纲道。

沈纲接过军事地图看了看后道:“怎么32团这么慢?距离本部只有五十里?”

当即一个参谋就是回答道:“邱团长的32团由于绕行沙湾镇,但是预备通行的一座石桥前曰突然倒塌,导致32团的行军受阻,相关的后勤辎重无法运送过河。以至于需要搭建临时的桥后才能通过,这么一来就耽误了一天时间。”

沈纲听到这里,眉宇一皱,但是也没说什么,直接点了点头道:“给32团去令,让他们加速赶路,必须按时到达预定地区!”

沈纲对于32的行动缓慢有些不满,不过遇上这种天灾[***]他也没发火的理由,第三师在潮州待了将近一年,除了对潮州本地的地形等了如指掌外,也向整个广东地区派出了大量的测绘人员用以测绘军事地图,而有了这些详细的作战地图后第三师才能从容的安排各种战术。然而现今遇上这种事,也让沈纲有些郁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