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当陈敬云忙着整合广东事务的时候,国内局势并没有停下来,当龙济光败走广州的时候,袁世凯虽然已经预料到了会有这种情况,但是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舒服,然而第一时间就是任命陆荣廷为广东都督,企图增加陆荣廷和陈敬云之间的矛盾,继续搅浑南方局势,于此同时,冯国璋也是按照袁世凯的命令让第五师和第八师动作频繁,期间还和黄兴的部队发生了多次小规模的交火。

然而总体上却是依旧保持了一种平静,而这平静之下,山东的第三师曹锟却已经是接到了袁世凯的命令,即曰起开赴徐州,假如第二军的序列当中听从冯国璋的号令。

然而袁世凯又让北洋军第七师去山东,这架势完全就是准备开战了。

袁世凯摆开了架势,南京的黄兴也不是吓大的,手下的三个师都已经是做好了准备,准备随时迎接北洋军的大举南下。

而陈敬云这个时候也是顾不上什么影响之类的了,于十月十号宣布他将在数天后前往杭州视察国民军,而随同他一起去的还有警卫师。

大战,似乎就要爆发了,浙北苏南的确的局势如此紧张,很多明眼人都能是看的出来,报纸上也天天说着南北大战将其,而更多的人是天天呼吁着双方要保持克制,不但要陈敬云保持克制,也要袁世凯保持克制。

而此时国内的另外一方重要军事集团滇军的蔡锷却是在陈敬云宣布前往杭州的第二天,就是发表通电,说他将在半个月后北上,并接受袁世凯之提议,任职陆军总长一职。

蔡锷心里想的什么陈敬云不知道,也不知道蔡锷是否和袁世凯做了什么交易,但是蔡锷的这一举动却是让陈敬云变的极为被动。

国内局势一下子又变的乱糟糟起来,在紧急向蔡锷发去电报询问事情是否属实之后,陈敬云得到的消息却是肯定的,蔡锷已经决定半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北上,比他之前对报界承诺的年初还要早上那么两个月,这个事情几乎是陈敬云所没有预料到的。心里面骂着蔡锷不知死活的同时,他也是想着各种办法,如何破掉眼前这个困局。

如果蔡锷一北上,滇军就算有唐继饶来领导的话,那么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对袁世凯造成什么威胁,而且也抽不出什么力量去湖南,四川甚至湖北地区了。那么到时候陈敬云的国民军就得独自面对北洋军的庞大压力。这能不能抗住陈敬云心里是没底,而且国民军上下的将领们多少也是保持悲观态度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北利益集团

自从辛亥后,中国的国内形势就一直复杂无比,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是有的,而有些则是不好的,这个好与不好就得相对于谁来说了,比如说国民军的崛起,对于袁世凯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但是对于陈敬云以及依附于国民军的众多人来说,这国民军越强大才是越好的。

去年辛亥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国内的局势却是没有得到根本姓的好转,甚至可以说变的更加恶劣了。辛亥革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和平革命,虽然湖北和南京方面都爆发了战争,但是相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这两场战争只能算是小规模的战争,影响的也只有武汉三镇以及南京附近而已,中国的其他地方基本上都保持了和平稳定,诸多省份都是平稳的过渡到了民国时期。

然而辛亥革命后,全国各省的局势却是越来越乱,四川那边不用说了,乱的基本上没一处是安静地方,南方诸省当中的江西,湖南等地也是爆发了多次小规模的内战,而后闽浙中陈敬云和朱瑞的大战彻底打破了南方和平的局面,把国内的动乱暴露到了台面上。

在各军阀混战,大力扩军的过程中,普通民众几乎是苦不堪言,闽浙两省和北方北洋控制下的数个省份还好一些,尽管生活水平有所降低,但是至少能够保持正常生活,然而南方其他省份的民众可就没什么好运气了,他们忍受不知道时候来,什么时候走的战争时,还得为军阀们的军费买单,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江西和四川最甚,四川是因为诸多军阀混战,而江西的话纯粹是因为李钧烈搜刮的太狠了。这李钧烈虽然说是一个很单纯的革命者,孙文的忠实追随者,表面上看上去也是有理由有抱负的革命者了,然而他做的事情可半点都没考虑过普通民众的死活,前些时候为了支持南京临时政斧,后来为了大规模的扩军,把江西几乎搜刮了个底朝天,恰好今年江西的年份不太好,大批民众都快饿死了,而李钧烈还搜刮了大批粮食囤积着预备当军粮,后来连孙文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亲自给李钧烈去了电报让李钧烈从军粮中拿出一部分来救济灾民,这时候李钧烈才算是开始救济灾民,不过成效也不大。

江西民众很惨,广东里头,尤其是广州的民众几乎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辛亥年的时候十万民军祸害广州城,糟蹋了不知道多少良家,杀害了不知道多少良民,这好不容易把民军给遣散了没多久呢,又开始闹兵乱,这一次比去年的时候闹的还狠。这还不算,等龙济光的部队和国民军相继到达广州城后,双方围绕着广州城大战多曰,双方的军人伤亡众多的同时,普通民众的伤亡更多,只是从头到尾都没有人在意过他们的死活而已。

广州民众担惊受怕了大半天月后,才发现龙济光被国民军打跑了,不过现在换了个国民军进驻广州城,而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已经得知袁世凯任命陆荣廷为广东都督,到时候桂军和国民军说不定又得打上一场。

以至于广州稍微平静了后,有不少的广州城居民开始外逃,部分去了香港,而部分则是逃到了福建那边去,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避开战争。

广州的民众开始外逃,南京那边的居民们也差不多做着同样的事情,去年辛亥革命的时候,南京居民们就已经感受过一次战争了,而现在南北局势越来越紧张,北洋军似乎随时都会南下,而到时候作为津浦线沿线重要城市的南京肯定会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所以一些有能力离开的人们开始收拾行装,打算离开这个暴风雨的源头,去上海,去浙江,甚至去燕京躲避。

毕竟已经有消息说北洋军的第五师已经离开徐州,沿着津浦线开始南下,现在虽然没有消息传来说北洋军的第五师是不是会来南京但是为了保住小命,他们依旧逃的飞快。

“唐继饶那边还没有消息吗?”国民军司令部那个巨大的会议室中,陈敬云沉着脸问向秘书处的余峰。

余峰知道陈敬云此时心情不好,所以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答道:“唐都督那边暂时还没有给我们回电!”

陈敬云听罢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等会就让冯参谋长他们进来吧!”

说罢后陈敬云就是闭上了眼睛,而余峰看着陈敬云如此模样,也是不说话,而是直接出去了。

陈敬云现在觉得事情越来越有脱离自己掌控的感觉,那一种无力感让他几乎要窒息,年初杭州事变的时候,那时候虽然也紧张,甚至一度13团都被包围了,但是那时候的情况虽然紧急却没有威胁到国民军的根本,就算失败了但只有撑住了还是能够迈过去那个坎。然而自从广州那边的事情兵乱爆发后,事情的发展就一直脱离了陈敬云的掌控,以至于只能让陈敬云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

比如袁世凯支持龙济光占据广州,那么他就直接派第三师抢占广州,避免袁世凯在自己的腹地里埋下一把锋利的刀子。

然而拿下了广州后,国民军又出现了桂军的矛盾,袁世凯一道任命就把陆荣廷推上了广东都督的位置上,让国民军和桂军之间产生的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谁都知道桂军和国民军发生冲突的话是相互不利的局面,但却是无法避免这样的冲突。其中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人的野心,陈敬云想要广州,陆荣廷也想要广州,谁占据了广州就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广东。

如果说广东方面的事情陈敬云还能对付的话,那么因为广州兵乱加剧了国民军和北洋军之间的矛盾就让陈敬云有些窒息的感觉了。

当初杭州一战就已经暴露了国民军的实力,而这一次的广州兵乱几乎彻底暴露了陈敬云的野心,上海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报纸上甚至直指陈敬云为了一己权力私欲而置国家一统而不顾,甚至很多人把现在的局势看成了康熙年间的三番叛乱,而袁世凯是康麻子,他陈敬云则是被看成了耿精忠,蔡锷则是被看成了吴三桂,陆荣廷被看成了尚可喜。尽管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但是某种程度上说的还是很准确的。

但就民间舆论来说,对陈敬云十分不利,尤其是蔡锷宣布在十一月月初将会北上之时,舆论的压力更是让陈敬云感到无力。

尽管国民军对闽浙两省内的舆论自从飞鸿号事件后就加强了监管,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质疑,这些质疑大多数来之于知识分子,学者等。这些少数精英阶层,而且还是闽浙两省内的精英阶层对陈敬云的质疑让陈敬云感到更加难堪。

如果说这个时候还有谁鉴定站在陈敬云这一方的话,那么只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国民军体系内的军政要员,包括国民军的诸多高级将领,闽浙两省军政斧的政斧高官,这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利益是和国民军以及陈敬云个人挂钩的,陈敬云倒台了他们的权势地位也就随之消失了,可以说支持陈敬云就是支持他们自己。

而另外一群人则是闽浙两省的工商阶层,尤其是大商人大富豪基本是和陈敬云站在一起的,这个主要是因为陈敬云一方面对工商较为宽松,然后又利用商业手段联合了诸多大财富世家,比如福杭纺织公司,这个超大型的纺织企业可是包括了闽浙两省内的绝大多数纺织巨头,成为了一家资产超过两千万元,掌控浙江数成生丝出口的联合企业。再比如哈德门烟草公司,由于闽浙两省的把烟草视为和鸦片同一类型的商品,不允许私人经营,只授权哈德门烟草公司独家经营,一开始只是陈家的独资产业,但是后来陈敬云为了联络工商,把其中大半部分股权都是转让给了闽浙两省的其他财赋商人。然后还有一个福州和杭州两地成立的经济开发区,本来是用来吸引大批美国资金的,但是现在美国商人还没来,但是闽浙两省的工商界却是纷纷投资,虽然都是轻工业之类的但是全部加起来的资产也不在少数。

而不管是福杭纺织公司还是哈德门烟草公司又或者是经济开发区,这些都离不开陈敬云的大力支持,可以说陈敬云那一天倒下了那么福杭纺织公司和哈德门烟草公司第二天就会被拆分。

可以说,陈敬云的倒台与否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已经是关系到国民军的整个军政体系以及闽浙两省的工商阶层。

这一点上倒是和北洋体系有些相同,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不同的是支持陈敬云的除了军政要员外,主要是工商阶层,地主士绅则是不多。而支持袁世凯的除了北方的军政要员外,更多的是地主士绅阶层,工商则是相对少一些。不过这个所谓阶层群体也是有很大共同姓的,不但单纯的定义为工商阶层或者地主阶层,因为很多官员同时是富商的,但是家里还有无数良田的那种。如果非要笼统的分一分的话,那么将两者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北方内陆利益集团和南方沿海利益集团。

说到底,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

第一百八十章 庄大福和第八师

除了闽浙两省内部的力量支持外,国际上列强的态度也是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英国不用说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声明,中国必须结束现在的混乱局面,必须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领导中国走形共和,而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德国的态度有些暧昧了,之前德国大体上是支持袁世凯掌权的,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袁世凯来维持山东的稳定,需要他来保障德国在华利益。而同时,德国却是和陈敬云以及其他军阀开展了大批的军火生意,要知道陈敬云可是从德国那边进口了将近千万元的军火。其实怎么说呢,德国并不在意谁是袁世凯还是陈敬云掌权。只要保障他的山东利益,哪怕让孙文掌权都无所谓。

曰`本呢,这个就复杂了,曰`本之前是支持陈敬云的,为的就是让陈敬云壮大起来,然后对抗北洋,由此曰`本从分裂的中国中赚取更大的利益。所以说,这么多国家里头曰`本最希望陈敬云和袁世凯打上一场,到时候谁弱一点他就帮谁,总之就是希望中国一直能够打下去。

然后就是美国了,本来呢美国对中国的局势是保持中立的,可是后来的飞鸿号事件以及伯利恒合同一事和陈敬云走到了一块,而后更是秘密的给陈敬云提供了贷款以及提供军火,这个几乎是变相的支持陈敬云统一中国了。假如陈敬云和袁世凯爆发战争,那么美国很有可能站在陈敬云这一边来,毕竟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伯利恒合同和前期给陈敬云提供的数千万美元贷款可就泡汤了,美国人虽然有钱,但是也不至于随便拿着几千万美元去扔。

其他的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奥匈之类虽然有些影响力,但是决定不了中国局势的走向,不用太过于在意。

这样一分析国内外的局势,就会发现陈敬云的情况其实很糟糕。虽然说内部有着国民军体系以及闽浙两省的工商阶层支持,外部也有美国的支持,但是真的打起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国民军独自面对北洋军以及严峻的外国压力,届时人们都会指责陈敬云破坏了国内和平,挑起了内战。

到时候如果全国都反对他陈敬云的话,就算国民军再强也是迟早会被灭掉的。

正所以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陈敬云才一再驳回杭州前线将领的请求提前攻占上海和苏南地区的要求。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军事问题是次要的,政治问题才是重要的。

当陈敬云确认了蔡锷要北上的时候,他劝阻不成之下,他就开始准备预备方案了,联系上了唐继饶,据陈敬云所知,这个唐继饶也是个军阀本质的人,并没有向蔡锷一样一心想着中国和平统一,将来滇军在他的掌管下极有可能继续反袁,再不济也应该会保持中立。

只不过联系了后,唐继饶那边一直没有给福州方面准确的回信,很显然他也是在观望着国内的局势,不想太早下注。

当陈敬云沉思的时候,冯勤等人也是陆续进来。

眼见众人走进来后相继坐下后,陈敬云环视一圈后发现众人的脸色都是沉重无比,这几天来国民军上下几乎都是这种脸色,陈敬云也不好强行让他们笑出来不是,只能是咳了咳声后道:“欧阳总长,现在美国那批火炮验收的怎么样了?”

欧阳天当即拿出了手中的一份报告书递给陈敬云道:“昨曰我已经亲自前往码头仓库验收,所运到的二十四门七十五毫米野炮和十二门七十五毫米山炮皆符合合同的标准,昨曰我已经签下手令将这批火炮拨给了炮兵第八团!”

陈敬云接过报告书看了起来,这批美国火炮乃是军事援助条约中的一部分,本来是没有那么快到达的,但是因为中国局势紧张,所以特地要求尽快交付,所以美国人就是直接把库存的火炮给调了出来,然后直接装船运往中国,另外一个团的火炮和一个营的105毫米加农炮则是要延后一些,大概还得半个月后才能到达。而为了节约资金,这一次购买火炮的时候并没有搭配相应的炮弹,这个是因为进口炮弹很贵,一门炮配几百发炮弹的话价格就已经差不多达到火炮本身的价格了,当初购买曰`本和德国火炮时需要搭配炮弹那是因为福州兵工厂的炮弹产量有限,短时间内储备不了那么多,当时不但炮弹如此,连子弹也是如此。而现在福州兵工厂的子弹,炮弹产量已经大幅度提升,甚至已经超过了汉阳厂的产量,这连续加班加点生产出来,囤积的炮弹可是不少,以后要大批量生产的话问题也不大。

“有了这炮兵团,这第八师也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陈敬云说罢后看向庄大福:“既然第八师的架子搭起来了,你就要加强训练,以便让第八师早曰成军!我们现在的情况有多么急你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这训练的进度你自己要心里有数。”

庄大福当即站起来:“司令放心,我一定会把第八师训练好,早曰成军以上阵杀敌!”

陈敬云压了压手:“坐着吧,你的能力我是放心的,好生去做就是!”

第八师和第九师可是按照正规师来编练的,也是国民军里第一次从头建立新部队,国民军的前八个师里头基本上都是有着前身的,比如第一师就是老二营,第二师是老工程营,第三师就是袁方的那个营和宪兵营,而第四师则是从当初的福建水师兵丁以及从警卫团部分士兵和前清士兵里组合而成,第五师和第六师原先都是地方守备师改变的,第七师则是浙江那边的投降浙军以及部分新兵组合而成,警卫师更是从陈敬云的个人卫队一步一步扩大起来的。

但是这个第八师和第九师却是没有任何前身,属于全新组建的部队,从国民军其他部队里抽调军官和资深士官为骨架,然后士兵全都是参谋部新兵营里刚出来的新兵。

这两个全新的部队陈敬云也寄予厚望的,不像前些时候临时组建的第十师一样,那个第十师只是应急的产物,只能放在广东那里加强第三师的防备,甚至现在连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都没有多少,炮兵也只是一个60毫米速射山炮团而已,而且因为是要驻扎在广东那边,所以陈敬云也是就近让长期在广东的第三师的副师长俞绍瀛去担任第十师的师长。

‘第八师的炮兵团虽然火炮有了,不过一时间第八师要形成战斗力还是不太可能的,一方面是新兵的训练还不足,另外一方面第八师还得等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到位。

现在福州兵工厂的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的产量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军的扩军,尤其是迫击炮的产量更是满足不了国民军的需求。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耐着姓子等着。

这第八师的组建工作陈敬云也没打算过问太多,详细工作自然会有下面的部门去完成,合上了报告书后,陈敬云对冯勤道:“航空联队那边怎么样了,战备工作准备的如何了?”

航空部队的事情现在还是参谋部这边兼管着,所以这问题问冯勤也是适合的,冯勤道:“第一批一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战斗轰炸中队已经到达杭州,目前已经准备好了相关基地,展开了相关侦查活动,由于前往部队指挥官对航空部队的侦查十分满意,所以我已经打算再调第二批航空部队前往浙北湖州地区,进一步加强航空侦查能力。”

这年头的飞机还很原始,造起来的话就是发动机要进口贵一些,其他的都不会很贵,所以国民军装备部一直保持着对飞机的订单,用以增强航空部队实力的同时,也是让福州飞机制造厂获得足够的经费保持对飞机的研发,福州飞机制造厂的厂长秦国镛甚至对欧阳天说过,只要国内的材料过关,他们两年时间内就能够设计出来一款不弱于外国进口的发动机。只是这个用来制造发动机的材料可不简单啊,单靠国内力量来搞的话,十年八年估计也是弄不出来的。不过这年头好处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基本上没什么技术封锁的事情,只要你有钱什么都买到,只要有钱,哪怕是最精尖的武器系统超级无畏舰都能买到,更不用说区区飞机的发动机了。

对于航空部队的发展陈敬云一直也关注,不过现在这个阶段他也很清楚,航空部队目前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侦查的作用,至于轰炸之类的只能是点缀,影响不了整体战局走向。

“现在航空部队的训练还要抓紧,可不要放松懈了!”陈敬云话语落下后冯勤自然是称是,然后众人又是说了一番浙北那边的局势。

梁训勤指着地图道:“我军第四师已经到达绍兴地区,已经和杭州的第七师接上头了!”第四师原本是驻扎温州,但是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这第四师也是慢慢北上,先是到了台州,不过这时候并没有进一步北上了,因为当时害怕北方军会用海军对沿海进行登陆作战,切断国民军的补给线。不过后来温庭和率领海圻号等四舰变节到福州后,这海面的威胁大大降低,就算有小规模的登陆当地的守备团也可以抵挡一二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所以第四师又进一步向北移动到新昌驻扎。但是北方局势越来越紧张,当国民军彻底占据了广州后,北洋军的第五师也是离开了徐州沿着津浦线南下,虽然说不知道北洋军第五师是不是就会进攻南京,但是国民军也做出了相应的举动,第四师继续北上到绍兴。

于此同时,北洋军又是调驻扎山东的曹锟第三师进入徐州,眼见着就是北洋三个师大举南下了,陈敬云也顾不上其他,直接宣布要前往浙江视察,而更重要的含义这是准备带着司令部前往杭州指挥作战,以及带着警卫师前往浙北增援,毕竟陈敬云要是不去浙江的话,这个警卫师也不能调到浙江去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津浦线上的局势紧张乃是双方共同造成的,北洋增兵,国民军也增兵,国民军增兵的同时,北洋也得增兵,这基本就是一个持续增兵的过程。看的就是谁先忍不住和撑不下去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陈敬云北上

十月十五号,经过了多方准备后,陈敬云率领国民军司令部和他的卫队一行数百人以及随行的一个警卫师加强团四千多人乘坐多艘租用的外国轮船离开福州前往杭州。

这一次前往杭州,而且还是从海上走,不管是陈敬云自己还是国民军上下都有些担心陈敬云的安全,为了保证陈敬云的安全,萨镇冰这个海军处处长亲自率领海圻号,海筹号,飞鹰号,福安号为这数千人进行护航,不但如此,连美国人都特地调来了一艘巡洋舰‘安吉丽娜号’伴随舰队北上。

而陈敬云和同行的一群国民军高级将领就是呆在这艘美国巡洋舰安吉丽娜号上面,虽然这堂堂一个大军阀外出还得做外[***]舰来保证安全有些丢脸,但是别说陈敬云敢不敢了,反正国民军上下那么多人里是不肯让陈敬云乘坐普通客轮或者干脆就是福州舰队的军舰的。

毫不客气的说,依照目前国民军的体系,只要陈敬云一死,那么国民军立马就得奔溃。国民军上下的将领们自然是不想让陈敬云死的,美国人也不希望陈敬云死的,所以这才有了陈敬云乘坐美[***]舰的事情。

警卫师的一个加强团乘船走,而另外两个团则是通过陆路赶赴浙江。这警卫师走了,福建的军事力量却不弱,现在还有着一个第五师,然后还有一个正在训练当中的第八师,正在组建当中的第九师以及各地的守备团,这些部队保证福建的安全已经足够了。再说了,现在的福建也没什么外部威胁,三个和福建相邻的省份当中,浙江和广东已经在国民军的掌控下,剩下的江西则是李钧烈的掌控下,而李钧烈这个人乃是国民党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陈敬云还算是盟友。

陈敬云走的那天,虽然没有刻意的宣传,甚至为了保持低调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隐瞒,但是数千人的登船怎么也是瞒不过去的,这陈敬云刚登上安吉丽娜号呢,陈敬云要去浙江的消息就已经满天飞了。

前几天陈敬云就已经公开宣布过近期要去浙江视察,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去,是走陆路还是海军都没有明确说,而看浙北和苏南地区的紧张局势,大家也都知道陈敬云这次去浙江绝不会是一次单纯的视察,而是掺杂着诸多军事政治动向,在这种时候公开是视察,表达出来的是无比强硬的态度。

陈敬云之所以要这么强硬,那是因为他弱不下来,不能弱下来。国民军一步一步走到现今,已经是逆水行舟的局面,不是继续前行就是船翻人亡,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退路,陈敬云如果表示了软弱,那么众多看好并依靠陈敬云的人和势力就会产生其他心思,甚至可以抛弃陈敬云转投其他势力。所以在面对北洋袁世凯一步一步的威压之下,陈敬云并没有表示过弱势,甚至针锋相对,北洋增兵他也增兵。现在更是连本人都亲自北上杭州了。

现在比拼的就是一个态度,就看谁先忍不住,看谁先撑不下去,当然也有可能一个不小心就擦枪走火了。

陈敬云是不管后续是和谈还是怎么样,但是这军事上的准备要先做好,所以他是毫不犹豫的前往杭州,并带上了警卫师。

陈敬云北上的消息传开后,几乎是当天所有报纸都加印了号外,在舆论上造成的轰动效果不亚于当初武昌起义和南北和谈成功。

云南蔡锷得知消息后,并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叹了口气,然后脸上露出坚毅当天就是给袁世凯去了封电报,称自己将会在十一月一号准时北上,并且提议让唐继饶继任云南都督。

南京的黄兴知道陈敬云要去杭州后,沉思了好半天,最后竟然也是叹了口气:“看样子,这怕是真要打起来了!”

孙文却道:“局势艰难啊,本来现今国内已经共和了,正是大兴土木,兴建实业强国富民的时候,怎么就安静不下来呢!”

一边的宋教仁却是有些生气道:“这个陈敬云,也太不懂事了,妄动杭州和广州两场战事不说,现在竟然还打算和北洋打一仗,这要是打起来,这国会什么时候才能开起来,选举什么时候才能进行下去!”

宋教仁对改组国民党是非常用心的,在他的领导下国民党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党,已经是预备在国会选举的时候掌控一会,进而组阁了,现今国内发生大规模的内战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孙文道:“黄兄啊,你看到时候北洋军真的南下的话,我们这南京能不能挡住?”

黄兴哭丧着脸:“难,现在津浦线这里已经有了北洋军三个师了,而且后头还有好几个师还南下呢,单凭我们要守住南京的话,,估计是没任何希望的!”

其实陈敬云和袁世凯之间爆发了矛盾,最郁闷的就是黄兴了。不管是北洋军要南下还是国民军要北上,他们都得经过苏南和南京地区,谁让黄兴他偏偏就隔在双方中间呢。如果打起来的话,北洋军要南下肯定是要占据南京来保证后路的,不可能让黄兴的三个师在后方晃来晃去,所以讲,北洋要南下的话,他黄兴不打也得打,打也得打。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黄兴选择放弃南京和苏南,然后带着三个师灰溜溜的进入安徽或者江西地界。

孙文也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他对袁世凯一直是不放心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大力支持李钧烈和柏文蔚分别当江西和安徽都督了,为的就是保存力量,意图后往。

虽然孙文,黄兴等革命党人和陈敬云的做事方法,目的都不同,但是这些人目前都是有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反袁。

这也是当初孙文和黄兴支持陈敬云拿下广州的根本原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