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武夫当国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14-05-14 22:54:26

  办硫磺厂一事的的确确不是一是心血来潮,早在半年前从张作霖那里订购弹药的时候,袁肃心里就已经埋下了一些念头。前段时日在保定总督府时,他每日都与张府亲戚来往,顺带也结识了不少地方官僚、大豪绅财主之类的人物,愈发萌起了置办个人产业的意愿。

  袁肃对第一混成旅的处境很清楚,说到底他和他的部队都还很穷,四个县的税收仅仅只能维持现状,更何况到第一次报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决不能在经济上出现梗塞。他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人若没有一点野心,迟早都会受制于他人。

  置办一些产业,不仅可以发展地方实业,还能额外增加一批收入。只要手里掌握了财富,再扩充势力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不至于还要估摸着跟洋人勾结。

  之所以办硫磺厂,是因为硫磺是制造火药的必备之物。

  袁肃早就想拥有一所私人的军工厂,当然以目前的情况还不能如此明目张胆,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来。现在办硫磺厂大可把硫磺销售到其他军工厂,又或者加工药用硫磺。等到有一定资本之后,再想办法或秘密或合资或通过正规渠道等等,把硫磺厂转变为一所专门生产子弹的军工厂。

  在这个年代里,子弹是属于快消品,而且不用像生产枪械那么麻烦,几十人就能形成一定的生产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用不了多久这座军工厂还能生产其他军用品。

  第70章,正式会商

  第二天晌午的时候,政府招待所派来一名听差到旅部大院,通知下午的时候雷诺森会前来拜访。昨天袁肃在回到滦州之后,就已经让杜预去联络雷诺森。对于协商合作的事情,双方的心态都很迫切。

  中午稍微做了一下准备,到下午一点半钟刚过,雷诺森便乘着一辆马车来到旅部大院。

  这次雷诺森并不是一个人,随行的还有另外两名上了年纪的英国人。

  在办公室见面之后,雷诺森向袁肃做了正式介绍,这次他特意请来了济南领事馆副领事理查德·汉诺森,以及领事一等秘书汉克·阿尔弗雷德。袁肃很客气的与这两位英国驻济南领事馆的官员握手问好,只不过心中还是有几分芥蒂,他分明记得雷诺森上次表示,将会请来济南领事馆领事亲自前来与自己会谈。

  不过无妨,好歹是英国外交机构的官方人员,只要能正式合作条约能够生效即可。

  这次会谈袁肃并没有聊的太多,仅仅是表示希望尽快进入会商阶段,同时也期望英国能尽可能开出更优待的条件。

  理查德副领事表示只要条件许可,明天即可正式开始会商。不过在正式会商之前,他倒是向袁肃确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海岸线的投资范围,再比如袁肃能提供保护到什么程度,又比如中国军方如何确保英国商人的利益。

  对于这些问题,袁肃自然都有想过,英国人给予如此有厚的条件,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保障。他很郑重的向理查德回答,只要英国商人遵法守纪,不做出任何过分的事情,自己一定会竭尽所能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以及产业安全。

  保障洋人的人身安全是出于基本的国际惯例,而保障产业安全则是因为终归有一天,这些洋产业会变成中国产业。

  为了让理查德清楚底线所在,袁肃甚至还拿最近发生在南郊矿场的争端做比方,但凡能够花钱解决的问题,他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一旦钱不能解决的问题,那自己就会严厉彻查,是谁的过错就追究谁的责任,绝不会有任何偏袒。

  这个底线实际上已经很宽敞,哪怕是闹出人命来,只要受害的一方愿意接受赔偿,那么这件事照样可以压下去。

  理查德与汉克交头接耳的议论了一阵,随后表示可以接受袁肃这种处事的原则,同时他们也郑重保证,领事馆会负责投资商的行为,绝不会做出任何违反中国法纪的事情。

  在谈话的最后,袁肃顺便询问了雷诺森假设合作敲定,英方承诺的武器装备最快什么时候能够送抵滦州。

  “袁将军您什么时候需要这批军备?”雷诺森反问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我巴不得明天签订合约,后天就能拿到这批军火。”袁肃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恐怕我们没办法做到这么快的速度,按照我们做出的预计,提供给袁将军的枪支大约要有四千支,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我们也相信袁将军不希望这件事太过招摇,中国有一句话叫作‘慢工出细活’,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雷诺森摇着头说道。

  “那你们最快什么时候能送到?”袁肃再次问道。

  “目前还不好说,但我们保证一个月之内可以送来第一批物资。第一批物资里不但包括一千五百支以上的枪械,另外还有配套的弹药、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合约里规定的赠助物资。”雷诺森不疾不徐的说道。

  “总之,尽快吧。”袁肃当然不可能强求英国人怎么样,只要能拿到这批军火即可。

  在定下明日上午正式开始会商后,袁肃结束了这次会谈,今天再谈什么都是无益,等明天条条款款送上来才能下定论。他送雷诺森、理查德、汉克三人出了营楼,但并没有送到大门外,不仅英国人需要时间做会商前的最后准备,自己同样要确定清楚的心理底线。

  夏至早已经过了,北方的天气越来越热。

  就在与雷诺森一行人见完面后不久,滦州的天空渐渐暗沉下来,天边雷声阵阵,不时有白光在乌云里上下窜动。今年夏天来的有些早,还没有到入伏的日子,雷雨便已经隐忍不住的现影现身。无论是旅部大院又或者是城内各区,人们都加快行色往家中赶回,收衣服、关门窗、收摊位的乱作一团。

  袁肃本来正与陈文年、赵山河、何其巩三人商议明日与英国人正式会商的事,趁着空闲之时他来到办公室窗边,望着远处咄咄逼人的滚滚乌云,微微皱眉叹了一口气。

  陈文年只顾着埋头整理文案,赵山河则在一旁看着,唯独何其巩站起身来走到袁肃身后,打量着天色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入夏的雷雨来得太早,这可不是好兆头。”

  袁肃没有回过身来,只是意味深远的说道:“天意不可违,看来咱们的整训计划要稍微推延一阵子了。”他所担心的不是天气,而是英国人给予的资助,只有等一切装备都送到之后,才方便展开整训计划。

  何其巩想了想,然后说道:“大人所言差矣,行军作战虽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可若当真遇到天时不利之际,难不成就此罢兵而退吗?越是艰难的天气,越是要让士兵们磨砺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士兵们真正起到锻炼作用。更何况,天时也是一时之变,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大人何必如此这般未雨绸缪呢?”

  袁肃知道何其巩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并不是担心天气,同时对在坏天气里进行训练也有相同的观念,只不过既然选择跟英国人走到一块,那自然还是要以英国的军事训练做参照,配合英国装备,让士兵尽快熟悉并且养成一套作战体系。

  他没有打算向何其巩解释什么,只是笑着说道:“你说的对,民兵训练照常进行,全军整训也必须做到风雨无阻。”

  瓢泼大雨一直连下了整整一夜,直到凌晨时雨势才稍弱下来。

  第71章,英式装备

  天地之间蒙上一层灰蒙蒙的颜色,既是乌云也是雨幕。雷诺森、理查德和汉克再次来到旅部大院时,是这天早上九点钟的时候,突然聚变的天气让这些英国人有些不适应,为此还特意多带了几名随员,帮忙打点撑伞。

  迎入旅部营楼二楼的小会议室,奉上热茶一番寒暄,继而便在长桌左右分列落座。

  雷诺森、理查德等人今天特意带来了两名翻译人员,一名中国人,一名英国人,意在对条款文本进行双重翻译。这次会商前前后后准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上去彼此都很隆重对待,事实上到今天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太多冗余的繁文缛节。

  这段期间英国方面准备好了两份合作协议书的样本,草本早在大半个月之前就已经给袁肃过目,而今天他们带来的一份经过详细调整的修订本。会商的内容没有激烈的辩论,仅仅是对修订本逐款逐条的解释、讨论、再修订,甚至连再修订也只是细微的修改,重要的条款彼此双方心里早已有数。

  在这份修订本的条款里,英国承诺提供的武器包括四千支“李·恩菲尔德”步枪,配套子弹四十万发,米尔斯式手雷一千颗,以及租借八挺维克斯式重机枪(英制马克沁)。关于米尔斯式手雷,也就是英军早期装备的菠萝式手雷,在合约里提到只要袁肃麾下有具备生产此类武器的条件,英国可以最优惠的价格转让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

  米尔斯式手雷要比现在流行的木柄手雷方便许多,首先一点就是生产上更简便。木柄手雷的木柄需要经过七、八道工序加工才能合格生产,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杀伤力不如菠萝型手雷。当然,因为菠萝型手雷体积小,在远距离投掷上比不及木柄手雷,而木柄手雷同时采用集束捆绑引爆来增加威力。

  总之,两者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对于眼下追求快速发展的袁肃来说,他当然更倾向于菠萝型手雷,这样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就满中国木柄手雷配合文盲的现状,突如其来的菠萝型手雷说不定还能造成意外的效果。

  关于“李·恩菲尔德”步枪和维克斯式重机枪,袁肃打心底其实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武器装备,简单一句话,英国人的制式装备与中国生产的武器装备太格格不入。早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就以德式装备为主流,这也是为什么汉阳造步枪能服役这么多年的原因之一。而放眼整个历史,英国和德国大部分时候都是敌对的。

  之前袁肃订购的德制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与现在英国提供的维克斯式重机枪虽然都是马克沁系列产品,但也仅仅是枪械原理上一样,然而前者的口径是七点九二毫米,后者的口径是七点七毫米,注定是无法统一配弹。

  李·恩菲尔德步枪口径同样是七点七毫米,它的特点就是开创了世上绝无仅有的短步枪理念,枪身长度是介于常规步枪和卡宾枪(骑兵枪)之间,很适合在一定规模的堑壕战中使用。此外,该枪还有两个足以称道的优点,一是双层弹匣供弹,二是采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P.Lee)发明的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

  闭锁式旋转后拉枪机的特性就是拉栓上膛的速度非常快,配合双层弹匣的十发子弹,可以提供持续并且迅速的火力输出。

  然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所有优点,也恰恰是它所有的缺点。因为特定的枪身长度,使得步枪一旦安装上刺刀就无法精准射击,而且在白刃战中也不如常规步枪有优势,而事实上上在李·恩菲尔德步枪使用历史上,几乎很少有士兵安装刺刀。

  双层弹匣与闭锁式旋转后拉枪机,在提供快速输出的同时,也使得交替火力十分困难。毕竟这个年代不像是二十一世纪,士兵可以携带多个备用弹匣。一旦士兵打空了子弹,必须卸下弹匣来装填子弹,比起用弹捎五发子弹一装填的步枪来说,自然要慢了许多。

  更何况,射击速度越是频繁,子弹消耗越是快,后勤压力也越是沉重。

  不过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袁肃之所以下定决心跟英国人合作,彻头彻脑的更换英式装备,一方面英式装备确实在质量上有优势,另外一方面是他决心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好好的玩一把稳赢不输赌局。

  他很清楚,无论是做为一个军阀还是一个政客,要想获得最快速度的发展,免不了是要借助西方列强的资助。他也很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前和战后的局面,协约三国与同盟三国在战前的军备竞争可谓是近乎疯狂的行动,不管是了开战准备还是为了威慑敌方,两边都是抱着宁滥勿缺的态度来办事。

  正是因为这种紧张的国际关系,他才能够如此轻易的获得英国的支持。而这场战争最终是协约国获胜,到时候自己也能利用与英国人的关系,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廉价大批购买战败国德国的机械设备、军备武器,再比如向德国倾销食品、衣物等等。

  在讨论完这些基本的军备赞助之后,袁肃还额外的向理查德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英国方面能够再赠送四千套铜制头盔。

  英国最著名的头盔当属MK2型钢盔,也是被俗称为“农夫盔”的大盘子形状头盔,只不过钢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陆续衍生出来,而现在各国军方压根没有钢盔的概念。如今各国军队的头盔基本上都是铜制,而且仅仅是起到装饰作用。

  对于袁肃的要求,理查德等人感到很疑惑,无端端怎么突然想到索要一批铜盔?英国军队目前已经没有在装备这种又沉又闷冬天还冰凉的金属头盔,也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出于礼仪的需要才会少量使用。

  袁肃仅仅解释他想要自己的部队显得与众不同,彰显与英国方面的友谊,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对日后英国军事顾问指导教练的尊敬。

  这番冠冕堂皇的话一时让理查德等人分辨不清,但考虑到铜盔已经是英国军队淘汰的装备,从库房里提调四千顶来送给中国人也无不可。反正对于中国人奇怪的思想,西方人早已司空见惯,于是并没有太计较这些,当场便答应下来。

  袁肃要这批头盔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蛊惑手下,到时候只说这头盔是可以抵御子弹保护头部的装备,任士兵们也不会怀疑什么。实际上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再先进的钢盔也是不能抵御子弹的射击,只能防御弹片或者跳弹的伤害。从近代开始,军用头盔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予士兵心理安慰罢了。

  在这份合约里英国人所获得利益,除了可以任意投资海岸线、受聘担任袁肃的军事顾问、警政顾问之外,还有一些只单方面对袁肃交代的隐性条款。这些隐性条款就是确保在合约期价英国人受到特别惠顾,中方需要承担英方人员的人身安全责任,同时在处理一些律法问题时要优先基于“最惠合作原则”。

  在袁肃看来,所谓的“最惠合作原则”也就是变相的领事裁判权,只不过是属于潜规则、不成文条款这样的形式。换句话说,英国人倘若在东直隶护军使辖下做出违反乱纪之事,袁肃应该酌情处理,而不是依法处理。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条约,但好在并不是真正的领事裁判权。更何况有得到必然也要有复出,英国人断然不可能平白无故当冤大头。

  快到十一点钟时,所有该修改的条文当场都做了修改,袁肃与理查德正式在两份副本合约上签署名记。象征式的交换了合作协议书,又郑重的握了握手,双方总算确立了合作关系。

  中午,袁肃邀请理查德等人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酒楼吃饭,午餐过后众人又回到了旅部大院。虽然合作协约签订了,但彼此之间还是要了解执行的进程安排。

  理查德表示在未来的一个月之内,会有投资商和技术人员陆续抵达滦州,前往昌黎和唐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将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制订第一期的投资方案,并且逐步展开执行。

  而对东直隶护军使辖区内推广警政工作,以及聘齐军事顾问团成员,也会在未来三个月内确定下来。当然,无论是警政顾问还是军事顾问,所有顾问的资料背景都会提前交给袁肃审阅,由袁肃确定聘请的人选和人数。

  袁肃这边并没有太多的计划,基本上英国人怎么安排合适,他便随英国方面的意思。

  谈完这些话之后,理查德等人没有再在旅部大院久留,他们还要尽快返回济南处理相应的事务,再次与袁肃握了握手便起身告辞离去。

  送走洋人之后,袁肃又与陈文年、何其巩等人简单谈了谈。

  考虑到英国方面不可能这么快组建好顾问团和送来军备,第一混成旅的整训计划毋须再延期,一切都按照原本计划内的安排来办。至于军备不全,那就先将必要的军备尽快填补上来,至于枪械大可轮流着进行操练。

  按照既定的整训计划,七月初就要正式投入训练。这段时间各团各营早已经在积极准备当中,只要旅部这边下达命令,一切都能按部就班的开始。

  “就这么决定了,从后天早上开始各团开始整训。”袁肃掷地有声的说道。

  袁肃还在保定的时候,何其巩已经制订好了所有整训内容。

  无论是新军还是巡防营,如今士兵们最缺陷的地方还是体能。整日无所事事,又是睡懒觉又是不动弹,士兵的胳膊腿早已退化了。这次整训首先要抓的就是体能,而在整训期间还会贯彻一种军令思想,从而在训练的同时还起到肃整军风军纪的作用。

  即便在整训结束之后,各团各营依旧要保持每天晨跑和晚跑的项目,偶尔还要进行突击训练,比如深夜紧急集合跑步,又比如临时的小规模演习等等。这些都是视情况而定。

  此外,每个月还要举行操行评定的考核,旅部考核团部,团部考核营部,营部考核连部。优秀则赏,不合格则罚,所有考核评定都记录军官档案。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军官以身作则,若是军官都懒散了,还怎么能带好士兵?

  军营很多歪风邪气都是出自军官身上,就好比规定每日要进行晨跑、晚跑,有些军官认为这是一件麻烦事,于是每天谎报已经完成跑步,但实际上却没有跑步。

  第72章,突发事件

  七月一日,第一混成旅的整训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天公不作美,自从上个月月底一场瓢泼大雨过后,阴雨的天气迟迟不去。连续数日一直有雨水,忽大忽小,整个天地之间彷佛再也没有干燥的时候。

  整训的第一天,各团各营的士兵全部冒着雨势进行操练,绝大多数士兵心头憋着一股怨气。他们对整训的本身已经感到很不痛快,万没料到连下雨的时候都还要继续进行训练,不仅让人难以理解,更是身心皆遭受折磨。

  袁肃从一大早开始,就在第一团各营的训练场地来回巡视,他与所有参加训练的士兵一样,披着一件单薄的蓑衣,雨水透过斗笠的缝隙沿着脖子流进衣服里。他能清楚的感受到士兵们所身处的困境,可是如果一支军队连这点挫折都没有,还怎么拉上战场作战?

  到中午时,他带着旅部众军官巡视各营,对士兵们进行鼓励和慰问。与往常一样,他只要来到军营里面,就与士兵们坐在一起吃饭,士兵们在哪里吃自己就在哪里吃,士兵们吃什么自己也吃什么。

  好在一团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七十九标出身的旧部,他们都很清楚袁肃的作风,也自然而然对袁肃大感钦佩。也就是经过旅部军官们三言两语的鼓励,很多人立刻恢复了士气,决心咬紧牙关都要完成全部训练。

  至于孙德盛的第三营虽然与七十九标的旧部有格格不入的地方,可孙德盛本人却是对袁肃效死忠。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他甚至连蓑衣都没穿,就这样在雨水里来回走动,扯着嗓门敦促自己的部下走好口令。

  整个七月上旬也就只有一、两天里没有下雨,然而就连这一两天里也难得见到阳光。

  袁肃每天都坚持到各营走动,风雨无阻,有时候还跟着士兵们晨跑。抽空的时候,他还会去预备役司令部看看,虽然自己现在的精力都放在第一混成旅的整训上面,可民兵冒着大雨的训练同样是需要鼓舞。

  赶在好不容易出了太阳,袁肃又忙不迭的带着旅部众官僚前往唐海、乐亭,视察第二团的整训情况。一行人在唐海住了两天,每天都到各营走动,鼓舞士兵们坚持训练,还找了几名优秀士兵做为代表典范亲自接见并夸奖。

  本打算在第三天继续前往昌黎县,哪里知道晴了没几天的天气再次下起大雨。任谁都感觉到今年的夏天不寻常,如此这般的连续降雨,只怕许多地方又会闹起洪涝灾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武夫当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