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巨盗_分节阅读_第206节
小说作者:醉酒的男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993 KB   上传时间:2014-06-09 09:27:02

  努尔哈赤有些不信的一把抓过信使,将他从马上提了起来。“你说什么?”

  “是俞仁,俞仁已经包围了辽阳城。额驸派小人冒死冲出包围,来向大汗报信,请大汗速速回兵。迟了,恐怕辽阳城就要不保了。”

  努尔哈赤大叫一声,“俞仁!”然后一挥长鞭,大声喊了一句,“回师!”

  俞仁十万大军包围辽阳的消息,快速的在女真的队伍中传播开来。而这些女真人的家人大多都在辽阳。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一个个恨不能背生双翅飞回辽阳。一时队伍乱成一片。

  努尔哈赤的大军赶回辽阳时,并没有看到明军的一兵一卒。当李永芳看到气极败坏的努尔哈赤时,更是一脸的不解。

  “听说大汗此行,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攻下了广宁,大明官兵闻我大军威名便弃城而逃。大汗正当借此时机领大军南下,一鼓作气攻破山海关。却为何匆匆回师?”

  努尔哈赤一听这话便傻了。跟在他身后的莽古尔泰瞪了李永芳一眼。

  “不是你派人叫大汗回来的吗?还说俞仁带着十万大兵包围了辽阳。我怎么连个明军的毛也没看见?”

  李永芳大吃一惊!

  “怎么可能。辽阳自大汗出师,便一直平静的很。虽然岳托战败回来了,叫嚣着要我把辽阳的五千骑兵交给他去向俞仁报仇。但是我考虑眼下大汗出征在外,辽阳不可无兵把守。而眼下东面才是我们的战略重点。至于镇江堡,对我们目前来说并不太重要,走那儿,我们也入不了关。反正丢也已经丢了,就是要夺,也不急在这一时。

  至于说俞仁派兵包围辽阳。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莫说俞仁没有十万兵马,就算他有,他也断不敢来辽阳。”

  莽古尔泰冷冷的看着李永芳,“那你先前派来的信使是怎么回事?”

  这句话也正是努尔哈赤想要问的。听到莽古尔泰问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努尔哈赤没有再开口,只是警惕的看着李永芳。

  李永芳一脸错愕,“我没有派信使说辽阳被围啊!大汗出征期间,我只派了一位信使。是向大汗报告岳托败归的事情的。之后便再没派任何信使了啊!”

  “此事必有蹊跷,以孩儿猜测,应该是那俞仁故意派人假传消息将我们骗回来的。一来可以骗我们回师,二来不可以离间大汗与永芳。大汗万万不可中了他的离间之计啊!”皇太极见努尔哈赤面色不善,赶紧为李永芳开脱。

  努尔哈赤听了皇太极的话,低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皇太极说的有道理,但是努尔哈赤始终不相信,凭俞仁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会有如此深的心机。而在大明,有如此高明的眼光与谋略的人,他还没有见识过。

  努尔哈赤相信大明应该没有。原因很简单啊!如果大明真有如此眼光与谋略的人,他们就不会在近几年与自己的交战中一败再败,几乎丢失了整个辽东。所以,努尔哈赤越发怀疑。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能有这个眼光与见识的,除去他与他的四贝勒皇太极,便只有一个李永芳了。

  他自己与四贝勒自然不会有问题,那唯一的问题应该就在这个李永芳身上了。何况,冒充信使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内奸,他们也不可能做的那么天衣无缝。

  李永芳的才能,努尔哈赤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会怀疑此事为李永芳暗中指点。

  表面看,努尔哈赤似乎很信任李永芳,甚至把女儿都嫁给了他。但事实正好相反,努尔哈赤正是因为不信任李记芳,才会把女儿嫁给他。这一方面是笼络,另一方面也隐含有监视的意思。

  今天发生这样的大事,至使他错失良机,努尔哈赤就算是再信任李永芳,也难免会对他产生一些不爽。要知道,努尔哈赤已经年过花甲,他知道上天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此,他对此次没能打下山海关格外的感觉到惋惜。也因此在内心里,对李永芳格外的不待见。虽然他并不认为此事就是李永芳直接做的,但他还是认为此事与他有关。他并没有因为此事便怀疑李永芳对他的忠诚,但他也开始不再像从前那么的信任李永芳了。

  就在努尔哈赤在辽阳为错失良机而痛惜时,俞仁正惬意的坐在镇江城的城楼上晒着太阳。现在冬天已经快过去了,外面的气温开始渐渐的回升了,坐在城楼上晒太阳,便成了俞仁最喜欢做的一种享受了。

  打败了岳托,得了他的近千匹战马,又成功的将努尔哈赤骗回了辽阳,俞仁的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得意的。

  要知道,这两件事的难度都不是一般的高啊!打败岳托,也许不能算难,必竟他只有一千兵马。可是这一千人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加上他们的战术向来都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想要歼灭他们是很难的。这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两千余年,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消灭过他们的根本原因。

  而大明朝虽然一直对北方民族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可是近百年来,能够一次性杀敌达千人以上的,也只有戚继光和李成梁曾做到过几次。从这一点来说,俞仁这一次的胜利便可以与戚李并列了。而且他还成功的将努尔哈赤骗回了辽阳,在战略上,为大明争取了时间。

  从这两点来分析,他的战功在当时是没人可以比拟的。不过在向朝廷报功时,俞仁最终还是隐匿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以毛文龙的名义向天启帝上报了这份报捷书。俞仁很清楚如今大明的朝堂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虽然目前来看,东林党人把持着朝政,政治似乎一片清明。可是他也很清楚的知道,那位正在韬光隐晦的大明四大奸臣之一的太监魏忠贤很快就要出场了。而且他的身后,还有一位深得皇帝信任的客氏。

  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俞仁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趟这趟浑水的。他觉得还是做自己的海盗自由,至少魏忠贤这类的奸人拿自己没办法。我不拿朝廷的俸禄,不受朝廷的册封,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事了,我想帮就帮,不想帮你也拿我没有办法。

  正是出于这个想法,俞仁才在最终上报的报捷书上将此次镇江战役的主将写成了毛文龙。

  这也很合情合理。毛文龙本来就是王化贞派来准备偷袭镇江堡,从东面牵制女真人的。当然,真正的毛文龙已经死了。现在的毛文龙是俞仁找来的那位小商人毛富贵。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镇江,还是他俞仁说了算。但在朝廷上,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儿真正的主事者是他,都以为是那个毛文龙。如此一来,魏忠贤将来想害,也害不到他。这就是俞仁的考虑。

  对于这一次的战果,朝廷还是相当满意的。报捷书送走没多久,朝廷便派了数艘战舰,运来了大批的后勤补给。而这些,正是眼下俞仁最缺的东西。不过,兵马是没有的。王化贞刚刚在广宁损失了十万精兵,大明的兵马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紧张,何况还要防止女真人继续南下。不得不在山海关布下重兵。

  虽然没有兵马,俞仁也不介意。他现在只要有武器,有银子。人,他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在当地招的到的。而且,从当地招的人马,还远比从别处调来的人马更可靠。因为他们的家在这里,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他们的亲人,他们是不会轻易向女真人低头的。

  打败岳托后,俞仁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便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招兵。这一次招兵人数为五千。其实他如果不限制人数的话,至少可以招到两万人,因为他开出的条件很优厚,加上这一带的汉人这几年被女真人都欺负的苦了,他们听说可以打女真人,家里还可以领到钱,年轻人自然乐意。

  可是俞仁只留下了五千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经济条件是有限的。就目前朝廷给他的粮饷来看,他至多只能养五千人。而他目前的人马已经近万了。所以,他要想办法。

  朝廷那儿是指望不上了,眼下大明的财政也不宽松,必竟他这儿是额外多出来的一项大开支。能给他按五千人的发已经很好了。所以,俞仁便只能自己想办法,想办法赚钱。

第四百一十章 回京探子

  还好他以前就是海盗,之后又一直做海上贸易,对于赚钱这条路,他还是很精通的。而且,眼下辽东这一带正好有一片海上贸易的空白。从山东到辽东、到朝鲜,甚至到日本,那都是很近的。这三个地方对大明物品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而眼下这三条线都还没有什么正经的船队跑。

  以俞仁的生意眼光,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所以早在他策划对镇江堡的进攻的同时,他也已经派人南下台湾,让许倩给他派一支船队来。离开台湾已经近一年了。他相信许倩他们此时早已站稳了脚跟,应该比原先还扩大了不少。

  所以,俞仁提出给他调十条大船。结果许倩给了他十五条大船和三十条小船。

  俞仁看到船队,大喜。他计算了一下,这四十几条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年至少也可以给他赚四五十万两银子。而这些钱至少可以让他养兵五万。

  有了这四十几条船,俞仁开始在海岛上重新建立他的总部。他必竟是海盗出身,总感觉建在陆地上的城池,没有大海的保护是不安全的。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太相信女真人可以轻易的攻下镇江城了,但他还是将总剖撤到了皮岛上。

  当然,这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那儿水路方便,便于他控制自己的海上贸易。

  当这一切办完,也已经进入了草长莺飞的三月天了。俞仁算算日子,离赵蕊临盆的日子已经很近。眼下镇江一带的形势已经稳定下来。就算现在女真人马上派大军来攻,他们也可以从容的撤到皮岛上。所以,俞仁决定回京一趟。

  一来可以看看赵蕊,二来也可以顺道打听一下朝中的局势。当然,这前者才是主要的。

  如今俞仁有了船又有了钱,要回京当然是易如反掌。大船出海,没几天便到了天津。俞仁再转马车。

  此时俞仁归心似箭,他走的时候几乎把人都带走了,赵蕊身边只留了几名使唤的丫头,而赵南星也还没有让赵蕊搬进赵府!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接生水平太差,又没有剖腹产,万一遇到什么意外,孩子和大人都可能会有危险。

  俞仁越想越不放心,恨不能立马飞进京去。

  可是马车从天津赶到京城时,早已是深夜了。

  京城里,城门四闭,根本就进不去。俞仁只能等。

  好容易等到次日天明,眼看已经过了开城门的时辰了,可城门还是迟迟不开。俞仁虽然心里着急,可也没有办法,只能耐着性子等。谁让这个时代没有电话呢!

  一直等到辰时过后,城门才开了。

  城门一开,便见一大队的人排着长龙往外去。出城的人排起了长龙,进城的却没有几个。

  这样一来,俞仁被这群出城的人挤着,也进不去。虽然心里着急,可俞仁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是进城,不是战场厮杀,俞仁空有一身本事,却无法施展,只能耐着性子等这群出城的人走完。

  人龙将尽的时候,俞仁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看起来好像是赵蕊的二哥赵鹏。因为他是坐在马车里的,仅仅是揭开门帘时俞仁匆匆一睹,所以看的并不真切。

  俞仁心中更急,这赵鹏坐着马车,身后还跟着好几辆车子。这是要干嘛去?

  想到这里,俞仁高喊了一声,“赵二哥。”

  那马车里的男人听到俞仁的喊声,再次揭起了帘子,果然正是赵鹏。

  俞仁一见真是赵鹏,三两步迎了上去。而赵鹏这时也早吩咐车夫将身后已经出城的马车在路边停下来。此时出城的人太多,车马也不在少数,赵鹏的马车一在路边停下来,难免影响后面出城的人,招来一阵的咒骂。

  赵鹏对这些咒骂毫不在意,正一脸兴奋的从车上跳下来,向俞仁迎过来。

  “俞仁。你怎么回来了。我们听说你去了广宁,正担心你呢。”说着,赵鹏上上下下的仔细将俞仁打量了一遍,好像是要看清楚俞仁身上是不是少些什么零件一样。

  俞仁将赵鹏拉到路旁,简单的告诉了他,自己没有去广宁,而是去了镇江,然后又询问起赵鹏为什么带着这么一大队的车马出城。

  赵鹏这才向他说出原由。

  原来,自广宁之战失败后。虽然女真人最终还是被俞仁成功的骗回了辽阳。但北京城的百姓还是吓的够呛。更准确的说,不仅仅是百姓,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此时他们最大的期望都是能够到南方去。正巧今年又是京察年,也就相当于现代的选举年,各地的官员都要进京述职,然后吏部再根据他们这几年的表现打分,然后再决定升降,重新安排职位。

  所以,官场一时出现了这样一幅及不正常的景象:很多的官员宁愿降职,也要拼了命的往南方挤,哪怕是被派到蛮荒之地的岭南,他们也乐意。而被派到北方的官员,个个愁眉苦脸,而辽东之地,更是无一人敢去。

  据说还出现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位官员被吏部派到辽东,结果这家伙害怕不敢去,他便去向皇上要求告老,也就是辞官。可是皇上不让,并且告诉他,你要是敢不去,那就杀了你。

  结果那家伙只得赴任。可没走出京城多远便又哭着回来了,然后再找到皇上,说,您还是杀了我吧!您就是杀了我,我也不敢去辽东啊!

  俞仁听了赵鹏给他讲的这些事情,不由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他真没想到这些大明的官员,会惧怕女真人惧怕到这种程度。

  官员们尚且如此,百姓们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京里但凡有点条件的人家,都悄悄的将家人和财物运出了北京城,搬到江南去了。

  此时的北京城可以说是草木皆兵。

  由于赵蕊临盆在即,所以一直也没有走。待到赵蕊生了,一向表现的并不关心女儿的赵南星,赶紧悄悄吩咐二儿子赵鹏准备马车,送赵蕊回老家。此时兵荒马乱的,他可不放心把女儿和他的小外孙留在这儿。

  俞仁听说赵蕊已经生了,而且就在后面的马车里,不由的大喜。赶紧跑到后面的马车上,揭开门帘,果然看到赵蕊正半躺在马车里,她的贴身丫头云儿坐在她的身边。在他们旁边,还坐着一位二十五六的妇人,手里抱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突然看到俞仁,赵蕊也是惊喜交集,眼里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俞仁也是心情激动,他先看了看赵蕊,然后便将目光转向了那妇人手中的婴儿。“这是咱们的孩子吗?”

  赵蕊听到俞仁说到孩子,脸上露出骄傲的神彩,重重的点了点头。

  俞仁凑过去看了看。小家伙长的跟他几乎是一模一样。俞仁颤抖着伸出手去。“来,让爸爸抱抱。”

  奶妈刚把孩子送到俞仁的手里,小家伙便张开嘴哭了起来。看来,他对这位远道归来的老爹并不怎么欢迎。

  俞仁见此,赶紧又把孩子交还到奶妈的手里,转而与赵蕊说起了话。

  “辛苦你了!”

  赵蕊听了这话,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对她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够看到自己的丈夫平安归来。

  “你能平安回来,我就是再辛苦也值了!”

  俞仁重重的点了点头,“放心了,为了咱们的孩子,我以后会好好注意自己的安全的,绝对不会再干深入虎穴的事情了。”

  这种事情,俞仁以前常干,而且他也很喜欢干。因为他现在虽然地位已经很高了,可是骨子里却还是有种侠客的精神在。所以,他喜欢冒险。但是当他看到赵蕊和他们的孩子的这一刻,他决定再不做那种冒险的傻事了。必竟,他现在早已是将帅的身份,而再不是当年冲锋的小卒。

  赵蕊听到这话,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第四百一十一章 京中气氛

  “给孩子起个名字吧!你这次走的匆忙,也没给孩子预先起个名字。”

  俞仁这才想起自己居然把这么重要的大事给忘了。不过也没关系,其实他在心里早已给自己的孩子起好了名字。

  “就叫俞快吧!我希望咱们的孩子以后长大了,要每一天都过的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赵蕊皱起了眉,“这只能做小名,再起一个大名吧!”

  俞仁头疼起来。要知道,起名那可是有大学问的。如果是在现代,自己随便起一个也没事,可是这是在明朝。他又是有身份的人,孩子的外公更是东林党首,将来这孩子接触的人必然都是那些饱读诗书的才子,如果自己随便起个名字,万一起的不对,那将来岂不是要让自己的儿子给别人笑话。

  这样的一想,俞仁不由的犯起了难。

  赵鹏一见,赶紧凑上来。老爷子前几天倒是给孩子起了个名,我怕你们不肯用,所以便没有说。

  俞仁一听赵南星居然给孩子起了名,那当然是再好不过。要知道,赵南星能够成了东林党领袖、吏部尚书,那书本上的学问自不用说的。

  “快说说。”

  赵鹏这才赶紧道,“老爷子说,你身上杀气太重,所以要给孩子起一个承的起你的杀气的名字。老爷子说水至柔而至刚,所以叫俞淼最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0页  当前第2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6/2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巨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