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巨盗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醉酒的男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993 KB   上传时间:2014-06-09 09:27:02

  那唐辙听到杨举这样讲,知道如果自己不允,那今天这个赌便打不成,他自己的计谋也便无法得逞。在考虑到,即便杨举在现场拉人,仍不可能战胜的了自己手中的王牌后,唐辙同意了杨举的这个请求。

  一听说可以报名代表东林与万松书院比武,台下的很多士子们都跃跃欲试起来。不过,这些人几乎都不是本浙江人。因为,在浙江,万松书院可以说是有着绝对的学术权威的。如果哪个浙江士子跳出来要代东林党与万松书院对抗,那他便会被同乡们视作叛徒,甚至为天下士子所不耻。

  唐辙扫视了一眼全场,站起来要求代东林参加比武的人,至少有三十人以上,几乎占到了全场的四分之一。看着这些跃跃欲试的年轻士子,唐辙的心里很是不爽。因为,站起来,也就是表示,他们是东林党坚定的支持者。在他们浙党的根据地,居然看到这么多的东林党的忠实拥护者,唐辙的心里没有理由不生气。

  唐辙看了这些人一眼,冷冷的说出一句,“愿代东林出战可以,但是如果比武失败,你们这些参赛者,必须要与杨大才子一样,发誓终生不得再参加科考。”

  说完,唐辙重重的哼了一声,“想要出风头,便要担的起后果!”

  此话一出,原本站起来的三十几人,立马便坐下了二十几位。俞仁抬头数了数,还有七位没有坐下来。唐辙扫了一眼这七人,没再说话。他不能将这些人都吓跑,不然,自己苦心谋划的计划便也白费了。

  这时,台上的杨举向七人拱了拱手,“多谢几位的仗义相助。不过,这次比试,咱们说好了的,各方只出五人,咱们现在加我一共八人。人数多了。

  云儿,你先下去,将各位年兄的名姓、住所记下,一会儿台下,咱们再商议,具体的细节和人选。”

  台边的一个穿着青衣的小丫环答应一声,便拿起纸笔向台下七人走过来。这小丫环正是方才在门口故意撞俞仁的云儿姑娘。

  云儿姑娘拿着笔先来到最近的一个年轻人身边,这人长的个头很高,足有一米八、九。云儿站在他面前,才勉强到他的胸口。云儿姑娘提着笔,笑容可掬的向大个子施了一礼。

  “先生尊姓?”

第五十章 搞笑借口

  那人看着云儿,脸上涨的通红,却说不出话来。也不知是因为看到了这位俏丫环紧张的,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过了好半天,这位老兄才终于憋出一句话来。“我、我、我要上茅房。”

  说完,大个子赶紧挤过众人,飞也似的跑出了茶楼。

  云儿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她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搞的糊涂了。而在坐的一众士子,则早笑成了一团。尤其是坐在最前排的万松书院的那些人,有人还高声的学着方才的那个大个子的模样,“我、我、我也要上茅房!”

  “有什么好笑的。没见过人家上茅房啊!要不要让你们跟过去参观一下?”云儿姑娘终于发飚了。她叉着手,瞪着那些前排的万松书院的人骂道。

  这一骂果然有效,那些方才大声嘲笑的万松书院的几位士子,被眼前这一位身份低下的小丫头的彪悍完全给吓呆了。他们无法想象,像云儿这样的一个受人使唤的丫环,居然敢如此的指斥他们。

  可是,这些人却又偏偏没有一人敢站起来,跟这位杏目圆睁的俏丫头打一场口战。必竟,看这丫头伶牙俐齿的模样,没有几人有自信可以争的过她。要是当着这么多读书人的面,自己被一个小丫环给讲的无言以对。那才真是大大的丢人呢!所以,虽然不忿,这些人却十分统一的选择了沉默。

  其他那些东林党的支持者,看到万松书院的人,在一个小丫环的手里吃鳖,都心中暗爽。俞仁甚至想站起来,为这大胆而泼辣的小丫头鼓掌了。

  云儿训斥了万松书院那些捣乱的人,见周围的众人也安静了下来。她这才又走到第二位仁兄的面前。在此之前,云儿姑娘努力的将自己的脸上重又挤出几丝笑容。

  第二位是个黑脸汉,虽然个头不很高,却长的很壮实,一看便是很能打的那种。云儿姑娘端着纸笔来到这黑脸汉面前,为了保险起见,她先问了一句,“先生不会是也要上茅房吧?”

  那黑脸汉摇头着,“不、不是。”

  云儿姑娘心中一喜。“那么,便请先生报上大名吧!”

  “俺、俺娘说,小孩纸,不、不可以跟人打架。”

  云儿的脑子一时没有转过弯来。她简直在怀疑自己的智商了,怎么今天碰到的这几位说的话,她怎么都听不懂呢!难道是自己智商太低。

  过了好一会儿,云儿才小心的低声向那黑脸大汉问了一句,“敢问先生,今年贵庚?”

  那黑脸汉却瞪着云儿,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那黑脸汉子又把方才的话,高声说了一遍。“俺娘说,小孩纸,不、不可以跟人打架!”这一回讲的倒是顺溜了许多。显然,他并没有听懂云儿的问话。

  “我问你今年多大了?”云儿的声音显的有些不耐烦起来。

  “俺、俺爹说俺二、二十八,俺娘说、说俺八岁。姐姐,你说俺到、到底是二十八,还、还是八岁呀?”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话,差点没吐出来。一个二三十岁的大汉,讲起话来却完全是一个孩童的口气,实在是让人受不了。

  云儿一听这话便火了,她冲着门口大喊一声,“是谁把这顽童放进来的?”

  门口的三个茶楼的小厮,原本还兴致勃勃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场热闹。这时突然见云儿姐发了飚,吓的赶紧一起跑上来,将那个黑脸汉给架了出去。

  那黑脸汉一面被三个小厮架出门,一面还在喊,“俺、俺娘真的讲了,小孩纸,不、不可以打架的!”

  气的云儿真想冲上去往他嘴巴里塞块泥巴,然后再用纸封住。最终,云儿姑娘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因为她看到了台上她的主人正以一双担忧的目光看着自己。

  云儿姑娘看着那位黑脸大汉被架出去后,她站在原地足足做了十个深呼吸,这才终于又重新换上了笑脸,来到第三位站起来的士子面前。可是,这位士子也找了个借口,说自己站起来并不是想要代表东林出战,然后便匆匆的离开了茶楼。

  接下来的四个人,倒是有两个表示愿意代表东林出战。而其他两个也分别找了个由头,匆匆出门去了。

  俞仁冷眼旁观,自然明白这些人除去方才的那个黑脸汉,其他都是因为唐辙的那一句话:如果比试失败,便要与杨举一样,发誓此生再不参加科考;这才找借口退出的。

  俞仁轻轻骂了一句,“孬种!”

  台上的“赵先生”见此,眉头深锁起来。方才还一片大好的形势,片刻之间便成了眼下这样的一副惨淡景象。这个结果,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意外的让她这个一向以沉稳自居的人,也不由的变了脸色。

  可是一旁的杨举却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奇怪。他向那俩位一直坚持未退的人拱了拱手。“两位年兄的高义,我杨举一定铭记在心、此生不忘。可是,眼下咱们的五人队,只凑到了三人。还是差了两位。”

  说到这儿,杨举突然止住了话头,拿眼去看台下的唐辙。

  台下的俞仁没有再注意杨举的讲话,他的双眼正望着他身边的那位“赵先生”。这位“赵先生”紧锁双眉的样子跟李玉真的是太像了。看到她发愁的样子,俞仁突然感觉到一阵心痛。

  “我也算一个。”俞仁突然站了起来。他实在看不得女人那锁眉垂目、楚楚可怜的模样。何况,这女人还是个美女,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与他的心上人有着七八分相像的美女,从她的身上,总是能让他看到自己心中伊人的影子。

  一旁的卢象升见俞仁站了起来,他也跟着站了起来。“我也算一个!”

  俞仁身边的徐胖子见老大站了起来,也跟着马上站了起来。“我,我还是算了吧!”说着,他又重新坐了下去。

  看着低头瞪着自己的俞仁,徐胖子赶紧解释,“我,我打架真的不行!老大,有你们五名精锐出马,我相信一定可以把他们万松书院打的落花流水、水落石出。你,你就放过我吧!”

  台上的杨举本来还想着,要怎么样让唐辙把比试人数减到三人,却没想到又有俞仁与卢象升主动站了起来。杨举十分高兴。旁边原本紧锁双眉的“赵先生”那紧锁的双眉也舒展开来。

  反倒是台下的云儿姑娘,似乎并不怎么高兴。她有些不太情愿的走到俞卢俩人的身边,“你们,真的要参加比武吗?”

  “东林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仍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今日有幸可以代东林出战,是我莫大的荣幸。虽死无憾。”俞仁这几句话其实是学着袁崇焕的口气说的,东林党人向来是这位袁知县的偶像。他与俞仁相聚数日。几乎无时不提东林,搞的俞仁的心里,对东林党人的好感度也是大大提升。

  虽然到现在,他还不知道东林党人倒底具体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大事。可是,他今天遇到东林党有困难,为了维护袁崇焕这位把兄的偶像,俞仁还是决定站出来。

  卢象升也站了起来,神情稍显激动的握紧拳头,说了一句,“对,虽死无撼!”

  云儿姑娘这才露出笑颜,将两人的名字记了下来。

  那边的唐辙见杨举终于凑足了五人,这才慢慢站了起来,然后也让他们万松书院参赛的五人站起来,也一一向大家亮了相。

  看到这五人,俞仁的心不由的直往下沉。

第五十一章 挺身而出

  第一个,自然是唐辙本人。第二位,是方才第一个站起来为难杨举的人。此人身形不高,可却长的一副精瘦模样。徐胖子见到此人,赶紧悄声在俞仁耳边提醒道,“老大,这人你可要小心了。这人名叫王世基,背地里,大家都叫他矮脚虎。我听我在万松书院里读书的一位表哥讲过,这个矮脚虎是他们万松书院的一害。

  在书院里,大多数的学子都要向他交保护费。如果不交,便会被他和他的一班兄弟为难。有时候还会被他们拦在回家的路上,暴打一顿。”

  “干嘛他们不跟书院里的先生说?”俞仁不解的问。他小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这种大学生欺负小学生的事,而且曾身受其害,所以对这种行为,俞仁也是深恶痛绝的。

  “说了,没用。这矮脚虎精明的很。先生在的时候他表现的很听话,更加上他与先生的第一得意门生——唐辙,拉上了关系。有唐辙帮着他们在先生面前说好话,每一次事发,先生都只是轻轻责备几句便放过了他。因此,他们才这样的有恃无恐。

  俞仁点点头。其实,他对这个王世基并不很在意。必竟,在书院里能欺负同窗,不代表在战场上就能打仗。这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是,接下来的三名选手,就不能不让俞仁动容了。

  这三个人分别是李显忠和他的两名手下,李六、李七。这李显忠的伸手如何,俞仁到现在还没有机会见到,可是他的箭术,他可是老早就领教过的。而李六李七的手段,更是俞仁亲身领教过的。

  如果光是一个李六,俞仁相信自己凭最近几天在船上向曹文诏和他的书童曹安学来的那十招,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进攻优势,应该还勉强能够应付。可是要对付李七就万万不行了。这李七的手段,那比李六高出可不仅仅是一点点了,当时在福州城外,俞仁亲眼见到他与那李逵模样的山贼头子交手。那样勇悍的人,都招架不住,俞仁相信自己这群人里,应该没有人能顶的住这个李七的进攻。

  不过,话既然出了口,那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反正对于他来说,参不参加科考也都是一样。以他现在对四书五经的了解,就是去参加科考,也只能交白卷。不过,他还是为卢象升担心。

  “兄弟,你是不是再考虑考虑?这几个人可不太好对付。那三个后来的,我都认识,他们都是辽东李家的人,都是曾上过战场的。特别是最后站起来的那个李七。此人伸手不凡,而且胆识过人,我曾见过他一人独挡数十名凶悍山贼,而面不改色。”俞仁小声的在卢象升的耳边提醒着道。

  “俞兄放心。此事我既答应,便不会改。圣人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无论胜败,我卢象升绝无怨言。”

  俞仁没想到卢象升还是个刚烈汉子,不由的对他又高看了几分。“好,就凭你这一句话,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两人台下小声的说着话,台上的杨举已与唐辙定好了比试的时间和细节。正式比赛订在七天之后,地点约在吴山脚下。时间所以定的较晚,主要是杨举的一再要求,他认为自己的这五个人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需要几天的时间沟通。而唐辙为了达到最终令杨举不得参加科考的目的,也不好逼的太紧,以免已然成功了八分的计谋又要泡汤。

  唐辙与杨举约好时间地点,便带着他的三十几人先走了。茶楼里,那些士子见此,也都纷纷准备离去。这些人中,其实大多数都是东林党的支持者。可是,要让他们拿自己的功名和士途来做赌注,与万松书院代表的浙党一较高下,他们却都没有这个气魄。必竟,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他们从小所受的儒家的出世思想影响,一生所努力追求的,便是功名二字。

  在这个时代里,读书人几乎没有别的出头的途径,唯有一条路——参加科考。一朝荣登桂榜,光宗耀祖,他们人生的第一个使命才算是完成了。虽然读书人中真正可以考中举人、进士,入朝为官的,少之又少。但你要让他们真的放弃这个机会,却比杀掉他们还让他们难受。可是,眼见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被人无情的打击,他们却只能干瞪眼,这些人的心里也是难受的。

  因此,这些东林的支持者,大多都是带着歉疚的心情离开云间茶楼的,为他们不能在东林与万松书院较量的关键时候出一分力,而内疚。

  杨举不愧是个聪明人,他一眼便看穿了这些士子们的这种心态,他正是要充分的利用众士子的这一种内疚的心情。于是,唐辙一离开茶楼,杨举便大声的向着台下的众士子道,“至庸十分感谢各位对我东林的支持,虽然因名额有限,不能让更多的年兄参加与万松书院的这一场比试。可是,至庸对众年兄的感激之情,却不敢稍减。至庸来时,带来了几本先生最新板刻的专讲‘致用’的新书——《明经世文暂编》。一会儿,我会让人在门口发给众位年兄。

  凡到场年兄每人一本。”

  这些茶楼里的士子们本来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的样子,这时听到杨举的话,又都高兴起来。这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杨举的送书,更重要的是杨举对他们的重视。读书人向来都有这个毛病。他们不怕吃亏,最怕别人瞧不起。杨举的这几句话,无疑是抬高了众人的身份,使他们的面上也光彩起来。

  而对于杨举来说,无论此次与万松书院的比试是胜是败,他都要尽力的拉拢士子们的心。这是他们东林党一向以来的传统,也是他们一向来的优势,所以,他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在各地的士子们心中树立起东林党的良好形象。

  在古代社会,由于没有电视、互联网这些新闻媒体,文人们便成了社会舆论的中心和代表。谁赢得了天下士子之心,也便是赢得了舆论、赢得了民心。

  而浙江,向来被浙党看作是大后方和老巢,浙江的士子们,也几乎全是浙党的支持者。为了能在浙江这个对手的大本营里播下种子,杨举他们这一次也是花了心思和血本的。

  好在,东林党的多数重要人物,都是家资巨富。钱,对他们来说,倒不是什么问题。

  送走了这些捧场的客人,就该轮到俞仁他们这四位重要人物了。当然,还有一位不太重要的徐胖子。

  俞仁看了一眼早于他们报名的两位仁兄。这俩位是一对兄弟,兄长叫吴鹏,弟弟叫吴鹰。这两兄弟长的有五六分相似,都是属于一表人才型的。不仅仅身材修长、面色白皙,还都同时留着一小缕淡淡的胡须。两人也不是浙江人,原籍松江府,不过是随家人暂住在杭州。

  可是考试的时候,他们还是要回原籍考的。明代的科举制度便是如此,这就跟我们近代的中考、高考要回原籍考差不多。

  俞仁看到这两兄弟嘴上的胡子便感觉不舒服,看他们模样,不过二十五六,也只比俞仁大五六岁,却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

  杨举与几人客套了一翻,便亲自领路,将五人引上楼。

  吴氏二兄弟也不客气,当先便跟着杨举身后上了楼,在卢象升的推让下,俞仁只好跟着吴氏二鸟的屁股后面上了楼。

  俞仁才走到楼梯口,便见方才的那个小厮还站在原地。只是这时,他已换上了一副讨好的笑容,似乎很怕俞仁跟他算方才拦架的罪。俞仁并不多看那小厮一眼,便直接跟在几人后面上了楼。

第五十二章 大言不惭

  云间茶楼的二楼明显比一楼小,桌子也摆的比一楼少的多,总共只有九桌,光看这些桌椅和周围的摆设,便知道,这儿比一楼要高档多了,邻桌之间的距离也显的宽阔许多,上楼的地方还摆了几盆吊兰之类的花木。其中,临窗的三张桌子都用屏风围了半面。

  俞仁满意的暗暗点头。他自从穿越到了大明,这还是第一次到这样比较有档次的地方来。

  可是,杨举引着众人,并没有在二楼停下,而是引着他们直接上了三楼。

  俞仁走上三楼,感觉又大不一样。整个三楼只分隔成了两间,一侧留下了一条宽宽的走道。三楼与其说是茶楼,不如说是会客厅。这儿不仅了桌椅,还有书架、盆景、古玩之类,简直就跟大户人家的书房一般模样。

  这间包房的一面正靠窗户,放着两张窄长的案桌。案桌的一边分别摆上了四张木椅。这儿的桌椅都相对比较的矮,显然,这儿并不是用来吃饭的,倒更像是茶桌。

  坐在这儿,居高临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街面的一切。再向前,就是西湖了。

  杨举引众人坐下来,很自然的,俞仁便与卢象升、徐胖子坐在了一排,而吴氏兄弟则与杨举并做一排。两桌相对不过数尺,说话倒也很方便。

  那位“赵先生”待几人落坐,便领着云儿姑娘走进来。两人的手里分别托着一盘茶碗。

  “赵先生”一面捧茶,一面道,“这是去年的雨前龙井,各位见谅了。因为今年的新茶还没有上市。不过水倒是绝对的山泉好水。”

  说完,“赵先生”小心的将几个茶碗放到几人的面前。她先是给吴氏兄弟那一桌捧茶。这两兄弟并不为意,只是点了下头。杨举也只是笑了笑,并没在意。到给俞仁捧茶时,俞仁赶紧站起来,说了句,“不敢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0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2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巨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