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天下_分节阅读_第519节
小说作者:孑与2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6 MB   上传时间:2021-07-19 18:46:04

  而且,他们即便是去了蓝田,也只愿意依旧为官府服务,不能下放到民间成为可怜的“铃医”。

  对于这些要求,夏完淳想都没想的就答应了。

  货到地头死,等着人去了蓝田,该如何分配工作,说实话,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夏完淳接下来要拜访的人便是司天监正薛凤祚!

  此人乃是山东益都人,大明赫赫有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出身书香门第,少承家学,后学习中国传统的天文历算方法。

  薛凤祚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天文、数学、地理、水利、兵法、医药、乐律无不通晓。

  他亲自编纂的《两河清汇》《历学会通》即便是徐元寿等人也赞不绝口。

  此人的亲眷早已经说通,现如今,就这个家伙不肯点头,总说要与大明共存亡。

  根据他儿子薛求所言,这是他父亲自持身份,不肯因为一个蓝田小吏招招手就投靠蓝田,只要蓝田方面能派来一位重臣前来,他父亲一定是千肯万肯的。

  韩陵山认为自己堂堂监察司首脑,亲自招揽一个五品官实在是太丢人,正在纠结的时候,夏完淳来了,这家伙不大不小又是云昭的亲传弟子,这个身份最好。

  三更天的时候,夏完淳一行黑衣人与巡城的兵马结伴而行,来到薛凤祚家门的时候,不等他叩响门环,薛求那张大脸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夏完淳掀开蒙面巾子,朝薛求抱拳道:“蓝田云昭座下大弟子夏完淳前来拜望薛公。”

  薛求立刻打开大门将夏完淳迎进来,急急的道:“闯贼兵马已经到了天津,你们怎么才来啊。”

  夏完淳笑道:“就是因为担心对薛公不敬,家师才派遣小弟前来再次恭请薛公前往蓝田。”

  薛求连连摆手道:“过了,过了,劳动少君前来实在是惭愧,可就是家父读书人的性子发了,他老人家不走,小弟心急如焚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薛公可曾安睡?”

  “醒着呢,还在书房长吁短叹呢,时局成了这般模样,谁还能睡得着觉啊。”

  说话的功夫,夏完淳就看见这个四合院的房间灯都亮了起来,很多双眼睛齐齐的从门缝里偷偷看他。

  就笑着朝四周做了一个罗圈揖,特意将自己人畜无害的俊脸落在灯光下,好让他们看得清楚。

  听着屋子里男女切切私语的声音,夏完淳被薛求带着穿过大堂来到一个小小的后院。

  一个身着黑色棉袍,正在仰面观天的中年男子站在后院里,听到脚步声也不低头,挥挥手道:“收拾行李走吧,我们去蓝田碰碰运气。”

  薛求惊讶的道:“父亲何故换了想法?”

  薛凤祚涩声道:“紫微恒已经枯黄无力禄主,解厄、延寿、制化之功已经消失不见,左辅、右弼空乏,天相、文昌、文曲黯淡无光,加之年前河北地幻日三出,国君必亡其位。

  如果仅仅如此,大明国祚尚不足以崩,可惜,七煞,破军,贪狼三星即将聚合,这搅乱世界之贼,纵横天下之将,奸险诡诈之士已经有了聚合之像。

  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无可逆转!

  走吧,走吧,我们往西走,且看看能不能避开这杀身之祸。”

  薛求继续道:“李弘基为七煞之主,张秉忠为破军之人,如此说来贪狼……”

  薛凤祚苦笑一声道:“云昭即为贪狼之主,从黑暗中陡然跃出,而后便华彩大胜,不仅仅如此,天枢位贪狼的光芒已经遮蔽了紫薇,七煞,破军……”

  夏完淳就笑吟吟的站在屋檐下听这父子一唱一和,过了半晌,才拱手道:“末学后进夏完淳见过薛公。”

  薛凤祚这才将目光落在夏完淳的脸上道:“有少君前来,薛某自然无不遵从,只是某家听说,玉山书院的星象学并非与司天监一脉。

  老夫若是去了,该如何自处?”

  夏完淳笑道:“薛公多虑了,玉山书院乃是一个专门做学问的地方,薛公去了玉山书院若是不满玉山所学,只需自开一脉便是。

  家师常言:学问不辨不明,道理不争不明,若想研究学问之声大盛,就要允许世间有多重声音。”

  薛凤祚又道:“若是某家学说不受你蓝田之主的喜欢呢?”

  夏完淳继续拱手道:“曾经有人问过家师这个问题,家师曰——憋着!”

  薛凤祚莞尔一笑,朝夏完淳还礼道:“如此,老夫一家十六口,尽听少君安排便是。”

  夏完淳道:“既然如此,就请薛公这就收拾行囊,我们即刻出发,天明之时,正好凑成一队。”

  薛凤祚摆摆手道:“去蓝田可以,却不能是老夫一个人去……”

  夏完淳闻言笑了,拱手道:“家师如今求贤若渴,不论是多少人,蓝田照单全收。”

  薛凤祚摇摇头道:“人走很容易,你们的能力老夫是相信的。

  老夫不但要人去,还要天文台。”

  夏完淳道:“蓝田有天文台。”

  薛凤祚嗤的笑了一声道:“大明三百年积存,难道蓝田也有?”

  夏完淳不解的看着薛凤祚。

  薛求在一边面有难色的道:“少君,家父说的是观星台上的浑仪、简仪和浑象仪,纪限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和沙漏等。

  不瞒少君,家父之所以会答应去蓝田,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保护这些东西。

  想那李闯为人粗鄙,麾下更多是杀人的屠夫,这些器具,大多为铜制,一旦这些盗匪进城,少君以为这些东西还能剩下什么?”

  夏完淳犹豫一下道:“这些东西很重吗?”

  薛求道:“至少两万余斤,最高者一丈二尺……”

  夏完淳听罢,把嘴巴张得如同河马一般!

第094章 好人不能干坏事!

  聪明如夏完淳者,在听完薛求的话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

  自己要搬走的不仅仅是薛氏一族一十六口。

  他还要把整个大明司天监搬走。

  一个在大明存在了两百七十余年的重要部门,可以想象他的家底有多么的庞大。

  再加上他们接收了蒙元遗留下来的大量的典章,记录,文书,研究成果,想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搬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项繁浩的工程。

  蓝田确实能在这个四面漏风的京城里横行无忌,可是,再厉害,还没有到可以随便拆卸皇宫的地步。

  要知道观星台就在城墙边上,难道让蓝田人当着城池守军的面拆卸那些珍贵的仪器?

  丢弃?

  不可能。

  以夏完淳对自己师傅贪婪的本性的了解,他一定会要求密谍司把这些宝贝全部运去关中好好收藏的。

  同时,通过这件事他对韩陵山的无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一韩陵山对京城官员的掌握来看,他不可能不知道薛凤祚一定要有分量的人去见他的真正原因。

  这件事既然已经砸到头上了,夏完淳当然没有退缩的道理,一口答应了薛凤祚的要求,答应人家不仅仅会把那些珍贵的宝贝保护好,还会把司天监积存的天文记录跟文件一起带走。

  薛凤祚对此非常的满意,连夜收拾行李,不到五更天,就带着全家跟着黑衣人匆匆离开了这座危城。

  夏完淳孤独的骑在日晷仪上看着即将升起的太阳,显得很绝望。

  他的部下们正在往马车上装各种记录跟文书,已经装了六车了,仅仅掏空了一个库房,同样的库房还有三个……

  他胯下的这个日晷仪由汉白玉制作而成,加上底座重达七百八十六斤。

  如果说这些宝贝的运送仅仅只有重量这一个难题,夏完淳还是有办法的,毕竟,蓝田的绞盘起重设备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事可以解决。

  可是,面对浑天仪这种精密的宝贝,夏完淳就毫无办法了。

  要知道浑天仪是用铜柜表示地平,圆球的一半在地平之上,一半在地平之下,以观测朔望。

  铜柜中各施轮轴,钩见关缫,交错相持,又立二铜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

  浑天仪采用传统方法,以水为动力,使其自转,因而称为水运浑天。

  这个水运浑天仪一昼夜自转一周,正好和周天恒星的运转相一致。

  上面还有唐人梁令瓒与僧一行手书的金字铭文,以及制作工匠的银字名录。

  最可恨的是这座铜柜子上还镌刻了五星二十八宿神形,人物用游丝描,细劲秀逸,匀洁流畅,设色古雅精微,图中的牛、马等动物亦生动传神,画风谨严

  图中太白星神、风星神的形象,脸部修长,尚存南朝人物画的遗风,据传原图为南梁张僧繇所作。

  如果是精妙也就罢了。

  只要有图纸,以蓝田精妙的铸造工艺,这东西只要多试验几次,也不是不能复制出来,可是,眼前的这座水运浑天仪却是唐人——梁令瓒与僧一行的杰作。

  如果自己把这个东西给毁坏了,夏完淳绝对能想到师傅会如何对待自己,估计打断一条腿都是轻的……被活活打死的概率更大。

  在日晷仪的正西方,矗立着一个高大的空心球体,这东西就是薛求口中的——列宿经纬天球。

  他的高度何止丈二……沉重的球体滑轨闪烁着黄金的颜色,这东西由黄铜制作而成,加上底下的蟠龙底座,重达三千四百二十八斤。

  太阳出来了,日晷仪上开始出现一道细细的阴影,阴影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慢慢地向夏完淳的胯下移动,直到最后消失在夏完淳身体制造的影子里。

  一队官兵从观星台下列队走过,他们奇怪的看着那个骑在日晷仪上的少年公子,而那个少年公子也凶狠的看着他们,好像很担心他们会抢夺观星台上的东西。

  对于有胆量,有底气的贵公子,官兵们还是不敢招惹的,领头的军官吆喝一声,这一队官兵就匆匆的离开了观星台。

  等所有的资料,文书全部都运走之后,太阳已经升起一丈多高了。

  夏完淳疲惫的回到了居住的地方,发现,韩陵山同样才回来,他的身上满是尘土,脸色也不是那么太好。

  阴郁的瞅了夏完淳一眼道:“观星台的事情处理完毕了?”

  夏完淳摇摇头道:“没有,不敢动,也没法动,这么说你把《永乐大典》的事情处理完毕了?”

  韩陵山摇头道:“没有,太多了……”

  夏完淳同情的点点头,在发觉自己被韩陵山坑了之后,他很想把天文台这口大锅甩给韩陵山,问过之后,才知道韩陵山要面对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煌煌巨著《永乐大典》。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

  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

  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过程召集一百四十七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初名《文献集成》。

  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两千一百六十九人编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6页  当前第5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9/7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天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