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1112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4-03-29 17:43:32

  只有双方陷入混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京都军才能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以多打少取得优势。

  所以民兵冲阵,乱了柔玄军的阵型,京都军再趁机冲上去,双方陷入混战。

  城外广袤的战场上,杀声震天,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自然也是传到了都城之内,东城的许多百姓也是听见,却也是心惊胆战。

  皎洁的月光洒射在大地之上,却照出血腥的修罗场景。

  远在深宫御书房内的圣人其实听不到城外的厮杀声,但却是连续不断的接到战报。

  朝中的一些忠臣此刻也都是在御书房内伺候。

  这是关乎天下大势的一场大决战。

  若是取胜,京都就有可能扭转败局,重新获得诸多州郡的支持,对麝月形成战略优势。

  可是一旦失利,京都主力尽失,圣人也就再无回天之术。

  是以诸臣黄昏时分被召入宫内,得知今晚将会进行一场大决战,便都一直伺候在御书房内,就连晚饭也是在御书房陪着圣人一起吃过。

  “报!”一名太监直接从敞开的御书房外进来,跪倒在地:“莫将军已经放出火箭信号,已经下令全军出击!”也不多言,报过之后,转身就迅速退了下去。

  御书房内十几名大臣互相看了看。

  按理来说,臣子入宫觐见圣人,自然是站着伺候,不过眼下十多名重臣却都是坐在圆凳上,毕竟这中间有半数年纪都在五十岁以上,肯定无法一直站下去。

  圣人倒也体贴,让诸臣却都坐着与自己一同等候战报。

  “圣人,火箭信号是什么意思?”刑部尚书朱东山忍不住小心翼翼问道。

  圣人含笑道:“先前诸位爱卿只知今晚会有一场大决战,也都晓得兵部组织了大批民兵冲乱敌阵,好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但有件事情,朕没有和你们说明,现在也到了时候。”顿了一下,才道:“火箭信号是发给援军。京都城头放出火箭,夜空之下,援军的探子会看得一清二楚。只要看到火箭,援军便知道京都守军准备全线出击,他们也将配合守军前后夹击,全歼叛军!”

  在场众臣都是惊诧,便连兵部尚书苏伦也是一脸错愕。

  援军?

  哪里来的援军?

  没有兵部的调令,州营不可擅动,如果真的有援兵,兵部肯定应该清楚。

  “朕知道你们都奇怪。”圣人缓缓道:“朕之前在朝会上说过,只要坚守京都,必然会有援军抵达。朕知道满朝文武没有几个相信,都以为朕是在白日做梦。”目光扫过群臣,众臣都是低着头,不敢与她目光接触。

  苏伦小心翼翼道:“圣人,却不知援军是从何而来?”

  “西川!”

  此言一出,群臣更是震惊。

  在场众臣当然知道,西川刺史乃是安西侯夏侯元术,而此人正是当今圣人的次兄。

  圣人出自夏侯氏嫡系,兄妹三人,圣人上面有两位兄长,一位是国相夏侯元稹,一位便是安西侯夏侯元术。

  其实在圣人登基之前,先帝还在的时候,夏侯元术就被安排到西川为官。

  西川便是益州,下辖四十一郡,大唐立国收复西川之后,将西川一分为二,设川东和川西两处治所,分别治理,各自设有州营,目的也就是为了不让西川任何势力一家独大,形成制衡。

  天府之国,物产丰饶,那也是帝国的重要赋税之地。

  不过相较而言,川东更好治理,而川西部族众多,群山密林,大唐立国之后,川西也是发生过许多次叛乱,虽然朝廷每一次都出兵征讨,但因为地理缘故,每一次平定都会耗资巨大,花费的时间也很长。

  所以朝廷为稳住川西,自武宗朝之后,对川西实施安抚政策,轻徭薄赋,而且会令川西各部头人将自家子嗣送入京都为官,这些人没有实权,就是在京都享受荣华富贵,乃是一群被朝廷养着的人质。

  夏侯元术当初就是被安排到川西担任川西刺史。

  这一度让许多人都是诧异,毕竟川西刺史常年与各部打交道,其实是个苦差事。

  如果是要捞油水,川西肯定不是好地方,大唐能捞油水的地方多的是,甚至川东也远胜过川西。

  许多人倒是觉得这是国相要历练兄弟。

  但几年过后,川西竟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要紧的是夏侯元术竟然与各部头人建立了极其良好的关系,夏侯家也凭此在川西扎下了根。

  有些知道内情的人清楚,夏侯元术前往川西为官,国相在他身边安排了不少人才,这些人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遵循安抚政策,自然是将川西打理得很好。而且源源不断的金银珍宝输送到川西,夏侯元术以这些珍宝财帛结交各部头人,吃喝玩乐,自然是将这些头人拉拢到自己身边,形成了根基。

  待得当今圣人登基之后,夏侯元术便担任了川东刺史,而川西刺史也同样是夏侯家的人,虽然西川依然是两处治所,但川西刺史自然是对夏侯元术唯命是从,实际上整个西川也就成了夏侯元术的庭院。

  夏侯元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大才干,与国相的能耐相比,那是相去甚远。

  但夏侯家却是将西川当做了自己的根基之地,国相在西川安排了许多才干出众之人,协助夏侯元术控制西川。

  早年圣人需要娘家人的扶持,却也是对夏侯家掌控西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夏侯家在西川彻底扎下根基,已经尾大不掉,好在夏侯家对圣人倒也是忠心耿耿,圣人也就任由西川在夏侯家手中掌控。

  此时众臣听得是西川援军勤王,自然是诧异。

  他们倒不是诧异西川会出兵。

  如果说天下还有人铁了心要支持当今圣人,那肯定是夏侯家控制的西川军。

  西川军拥戴圣人不奇怪,奇怪的是西川离京都天高路远,谁能想到他们竟能跋山涉水来到京都勤王?

  “两万西川精兵日夜兼程进京勤王。”圣人道:“朕与国相一直在互通密信,这两万精兵,就是国相亲自率领前来增援。”

  国相?

  众臣更是惊诧。

  国相领兵攻打皇城,却落入圈套,最终被兵不血刃击败,党羽被澹台悬夜大肆清除,那一阵子京都官员们风声鹤唳,多少人头落地。

  而国相也是被一道旨意直接押送前往苏州囚禁。

  大多数官员一直以为国相一直被软禁在苏州天池山,也有极少数消息灵通的官员得到消息,国相似乎早就不在天池山,消失的无影无踪,是生是死下落如何一直是无人知晓。

  此时才赫然得知,国相竟然是去了西川。

  想想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以国相的性情,当然不可能待在天池山任人宰割,必然会想尽办法逃离天池山。

  国相的党羽不少,也豢养了不少门客死士,澹台悬夜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都挖出来清除,而这些人的前途也是指望着国相能东山再起,所以从天池山救走国相并非难事。

  逃离天池山,对国相来说,只有两个地方可去,一个是南方军团,一个便是西川。

  南方军团大将军裴孝恭受国相之恩,没有国相,已经衰落的裴家根本不可能东山再起,而西川更是夏侯家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处当然是国相的落脚处。

  相比起南方军团,西川肯定是更加安全。

  所以此时听圣人亲口说国相从西川领兵前来勤王,也是合乎情理。

  按照大唐军制,西川肯定不可能有两万兵马的编制,但非常之时,国相漠视军制,在西川征募兵勇,那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吃惊于国相竟真的带着两万西川军抵达京都,但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两万西川兵对京都实在是太重要,完全是雪中送炭。

  京都守军与西川军联手,加起来不下四万兵马,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全线攻击一万多名疲惫不堪的柔玄军,这十几名重臣虽然没有几个精通军事,却也觉得大局已定,不少人都是长出一口气,寻思着此战肯定是必胜无疑,京都的险情很快就会解除。

  但刑部尚书朱东山却是低着头,身体有些哆嗦。

  他可没有忘记,当初清理国相党羽,澹台悬夜就是利用刑部冲在前面。

  那时候卢俊忠尚未被诛杀,由他主持掀起腥风血雨,但朱东山当时可是刑部的二号人物,若说他与那场腥风血雨没有关系,鬼都不信。

  他现在却已经感觉到,这场大战过后,恐怕就是自己的死期。

  清理国相党羽的时候,卢俊忠和刑部为了讨好澹台悬夜,那可是下手凶狠至极。

  如今澹台悬夜已死,国相领兵进京勤王,此战取胜之后,国相肯定会重新掌握权柄,那时候国相当然会秋后算账,自己和刑部的许多人肯定是要大祸临头。

第1834章 忠心耿耿

  朱东山心中畏惧,在场其他人也谈不上轻松。

  在场十多名重臣,虽然有圣人的一手提拔的旧臣,却也有澹台悬夜拉起来的新臣,就譬如兵部尚书苏伦,那就得了澹台悬夜的赏识,在圣人被软禁期间,澹台悬夜以伪诏直接任命。

  圣人夺回大权之后,却也没有对澹台悬夜提拔的人大动干戈。

  其实众臣也能明白,朝堂这些年几次倾轧,掀起一轮又一轮血雨腥风,许多有能力的朝臣或死或囚,甚至还有些官员跑到了东北,如果圣人再来一次血洗,朝廷只怕就没有几个能干事的人。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圣人肯定暂且留情,保障朝堂的稳定。

  不过此战过后,国相重新掌权,到时候国相是否会掀起一场风雨,那是谁也不敢保证了。

  澹台悬夜既然能出重拳清洗国相党,那么国相回过头来再血洗澹台悬夜提拔起来的人也是理所当然。

  有人心里却是想到,在大战之时,圣人却将朝中重臣召集到宫中御书房陪侍,也并无商议什么要事,看来这是担心这些重臣在这敏感时候轻举妄动,入宫那一刹那,只怕就已经被视为人质。

  有了这个念头,众人更是心下凛然,不敢吭声。

  一阵沉寂过后,忽听得外面又有一名太监跑进御书房内,跪下禀道:“报,奏禀圣人,城外突然出现一支骑兵,趁明春门没有拉起吊桥,突袭了明春门!”

  圣人本来是气定神闲,听到奏报,赫然变色。

  在场众臣也都以为圣人经过精心部署,肯定是大局已定,谁成想却突然有这样的奏报传上来,都是惊骇。

  “莫兴德难道没有防备柔玄叛军的骑兵?”圣人猛然起身,怒道:“他竟然如此愚蠢?”

  “奏禀圣人,莫将军一直都盯死了叛军骑兵,此刻我军骑兵正与叛军骑兵厮杀。”太监禀道:“突袭明春门的骑兵,并非柔玄叛军。他们奏报说,那支骑兵的甲胄十分坚固,战刀也非我唐军马刀,有人听到他们自称是火甲龙骑!”

  “火甲龙骑?”圣人一怔,扫视众臣,目光最后落在兵部尚书苏伦的身上,问道:“苏伦,你可听过这个名字?”

  兵部尚书立刻起身,躬身摇头道:“回禀圣人,我大唐十八州,并无这样的骑兵编制,如果存在,会在兵部有记录。而且骑兵名称,也不会有人敢使用龙骑二字。”

  “他们使用的不是唐刀,难道不是我大唐骑兵?”有人狐疑道。

  “除了我大唐骑兵,又有哪支异邦骑兵能在我大唐境内穿梭?”苏伦道:“嘉峪关已经封锁数年,切断了兀陀人东进之路,北方草原诸部有边军盯着……!”想到什么,向那名太监问道:“这支骑兵有多少人?”

  “一百多人。”太监道:“他们杀死了守门的兵士,控制了明春门。”

  众人听说只有一百多号人,顿时松了口气,但瞬间就意识到不对。

  虽然在场众臣大都不懂军事,但也都是精明过人之辈,这道军报在脑中思索片刻,就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凶险的信号。

  圣人策划了最后的大决战,以数倍兵马夹攻一支疲惫之师,柔玄军就算再能打,在这种正面硬刚的血战中,也根本不可能有获胜的希望。

  柔玄军只要发现自己被夹击,唯一的想法就只能是血战突围,根本不可能还会对拿下京都有奢望。

  所以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安排一支骑兵去夺门。

  因为即使夺下城门,也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更何况奏报说的也很清楚,夺门骑兵不是柔玄兵,而是火甲龙骑,连甲胄和战刀也与柔玄军完全不同。

  这便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一支连圣人都没有想到的兵马突然出现在了战场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4页  当前第1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2/1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