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215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4-03-29 17:43:32

  裴侍卿摇头叹道:“侯爷,我不过是北院区区一名侍卿,在汾阳王面前,那就如同一只虫子,他动根手指头,我便要粉身碎骨。”

  樊子期叹道:“如此说来,樊家真的要大难临头?”

  “那倒未必。”裴侍卿轻笑道:“侯爷莫忘记,汾阳王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也不能一手遮天,朝中至少还有一人能够扭转乾坤,护卫樊家的周全。”

  “大人说的是……公主殿下?”樊子期眼睛一亮。

  裴侍卿微微点头:“不错,正是殿下。”

  樊子期道:“如果汾阳王真的发难,殿下出面力保,樊家自然是能够逢凶化吉。只不过……侍卿大人,公主殿下能出手力保?”

  “我先前就说过,公主对樊家的忠心很是满意。”裴侍卿道:“甚至谏言圣人下旨,从樊家挑选优秀子弟入朝为官。公主对樊家还是挂念的,如果朝中真的有人借那五十万两银子意欲对樊家发难,殿下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微一沉吟,才道:“侯爷,殿下会帮你出面,不过真正要救樊家,还是要靠侯爷自己。”

  屋内尚未点灯,樊子期似乎也忘记让人点灯,四下里颇有些昏暗。

  “侍卿大人有话直说无妨。”樊子期道:“殿下若是有什么地方能用得着樊家,樊家万死不辞。”

  裴侍卿笑道:“殿下要保樊家,怎会让樊家死?”顿了顿,身体微侧,一只手臂搁在案上,凑近樊子期,低声道:“侯爷,殿下要为圣人修建皇家御寺,这事儿你可知晓?”

  樊子期道:“略有耳闻,不知真假。”

  “自然是千真万确。”裴侍卿立刻道:“为了给圣人过寿诞,殿下孝心权权,准备开年之后便修建皇家御寺。正如侯爷此番为老太太贺寿,殿下也是想表表孝心。”

  “圣人寿诞,普天同庆,殿下孝心可嘉,自是让人钦佩。”

  裴侍卿道:“修建皇家御寺,所需至少也要三四百万两银子。我此番前来西陵,就是为公主筹集一些银子。你也知道,国库吃紧,圣人乃一代圣君,自然不会为了修建皇家御寺掏空了国库。殿下为圣人分忧,是想着能在外面筹集银子就在外面筹集,最好不要动到国库。”轻轻一笑,道:“宇文家的资产要运回京都,甄家也要被吵,这两家抄没的银子,可以解殿下燃眉之急。”

  “大人,不知所需费用可凑齐?”樊子期立刻问道。

  裴侍卿道:“若是加上抄没甄家的家财,也差不多了。不过殿下计划用上三四百万两银子,那是一省再省,许多建筑甚至取消。可是做子女的,都希望给父母最好的,殿下自然也是同样心思。如果手头宽裕,殿下当然希望将皇家御寺修建的金碧辉煌,说到底,这不但是殿下的一片孝心,也是帝国的颜面。”

  樊子期道:“侍卿大人所言极是,皇家御寺关乎到帝国颜面,绝不能马虎了。我是大唐的臣子,主上有忧,做臣子的当然要为主上分忧。”

  “侯爷有此心,殿下知道,必然是欢喜。”裴侍卿眉头一展,笑道:“我尽快向殿下禀报,告知殿下侯爷公忠体国之心。”

  “大人,却不知该拿出多少合适?”樊子期小心翼翼问道。

  裴侍卿轻弹了弹袖口尘灰,淡淡笑道:“侯爷,这可不是我能做决定的,就看侯爷的心思了。”

  “我这边拿出二……三十万两,不知可否?”樊子期低声问道。

  裴侍卿斜睨了樊子期一眼,微微一笑,也不说话。

  “五十万两!”樊子期一咬牙,道:“大人,倾家荡产,五十万两银子我也要捐献给朝廷修建皇家御寺。”

  裴侍卿轻声道:“侯爷,我知道你拿出五十万两,已经是诚意十足,只是……错就错在你们上次不该拿出五十万两给黑羽将军。如果没有那档子事,莫说五十万两,你就是拿出二三十万两,殿下也必然欢喜不已。你给了黑羽将军五十万两,如今给殿下那边也是五十万两,难道黑羽将军的身份能与殿下相提并论?”端起茶杯,慢悠悠道:“这边五十万两是军饷,捐给殿下的是修建皇家御寺,侯爷,那些当兵的军饷,也能与圣人的皇家御寺相提并论?”

  樊子期身体一震,忙道:“多谢大人提醒,大人稍候!”起身来,匆匆离去,好一阵子,樊子期去而复返,手中抱着一只黑色的盒子,放在案上,低声道:“侍卿大人,这是二十三万两银票,是府中现有,你再给我一些时间,半个月之内,再向大人捐献三十七万两,至少凑成六十万两,这已经是我竭尽所能。”

  裴侍卿抬手轻抚木盒,想了想,道:“六十万两,虽说不算太多,但殿下那边也就有了交代。侯爷,你放心,这事儿我会尽力帮你办好,殿下那边,你更要放心,汾阳王就算真的想借机生事,只要有殿下,樊家定是安然无恙。”

  “多谢大人。”樊子期又从袖中取出一叠银票:“大人,这是三万两银票,后面许多事情都要你费心,你千万要收下。”

  “侯爷,这可使不得。”裴侍卿推过来道:“这样一来,侯爷可是将我当做贪财之人了。千万不可,我只是为殿下办差,侯爷捐献的银子,也是希望能够破财消灾,帮侯爷找寻脱困之法,这银子你收回去,万万不能收。”

  “大人,你若不收,那可真的瞧不上我了。”樊子期道:“我清楚,在京都里办事,什么地方都要打点,这点银子,侍卿大人打点起来都不够,我不能让你即受累还要代我花银子,无论如何你都要收下。”直往裴侍卿手里塞过去。

  裴侍卿笑道:“侯爷一番心意,我若不收下,你心里不踏实。也罢,我就先收下。”将那三万两银票收起,这才道:“侯爷,你放心,我虽然地位卑贱,但承蒙殿下看得上,还能在殿下面前说上几句话。你尽管将心放到肚子里,朝中无论多少人想与你为难,我和殿下都会竭力保全。此外你若方便,这两日给我一份名单,你们樊家有翘楚子弟,尽管写在名单里,宇文家入关之后只能是一介平民,但樊家却只是刚刚开始,到时候见樊家子弟送到京中为官,依然可以重振家门。”

  樊子期拱手道:“一切就有劳侍卿大人了。对了,我令人在府中收拾院子,大人就住在府中。”

  “不用如此。”裴侍卿道:“我去驿馆住下就好。出门在外,一切从简,不要给侯爷添太多麻烦。后天是老太太的寿诞,你也不用再派人去请,到时候我自己上门讨杯水酒喝。”

  “是了,姚都护不知是否会前来赴宴?”

  “他手中有公务,比我晚一天,明天能赶到。”裴侍卿道:“黑羽将军前来樊郡亦有十来天,不知他现在身在何处?”

  “将军抵达之后,我本想设宴款待,但将军却并没有入城。”樊子期道:“中郎将重编了兵马,我听说将军带着手下的夜鸦,这些日子正四处勘察地形,十分辛苦。”

  裴侍卿颔首道:“将军还是一心为国的。那老太太的寿诞……?”

  “将军已经派人回话,到时候必定前来赴宴。”樊子期笑道:“我请了将军和他手下的夜鸦,将军性情宽厚,答应赴宴,也是想为我送行。”

第334章 美丽的土地

  西陵的地貌素以多山而著称。

  北方的长岭山脉绵延起伏,而南边的祁连山亦是一道天然屏障,但在西陵走廊中,除了这两座山脉,更有无数小山头点缀其中,曾一度被人称为百山之地。

  黑羽将军此时正站在凫山坝上,遥望西北角的一处山峦。

  这些时日,将军带着手下十多名夜鸦,携带干练,一直勘察着樊郡的地形。

  将军麾下三十名夜鸦,随他入关的其实只有二十四名。

  韩雨农和孟子墨早早就被部署在西陵,入关之时,又留下了几人在沃野镇。

  西陵的局势未稳,将军从随行的夜鸦之中,留下了几人在甄郡协助韩雨农,又留了几人在奉甘府城,中郎将苏长雨刚刚整编完西陵三骑,又要留下几人协助苏长雨,所以跟随在将军身边的夜鸦如今也不过十二人,孟子墨亦在其中。

  “将军,那是源松山。”孟子墨打开一直携带的地图,对了对地点:“山上的地形也十分险峻,易守难攻,也是个绝佳的据点。”

  黑羽将军从孟子墨手中接过地图。

  这幅地图是西陵的军事地图,对于西陵境内的山川道路都有着详细的勾画。

  “如果要将这座山头打造成防守据点,至少也要一千五百之众。”将军细看了地图片刻,这才将地图交给孟子墨,呼出的气息如雾般,往前走了几步,擦着地下的积雪嘎吱作响。

  孟子墨也跟上去道:“将军,若是将源松山也作为防守据点,那么沿途所需要的兵力至少也要两万之众了。黑阳城以西,已经定下了七处据点,过了黑阳城往东边来,这已经是第四处。”

  将军道:“一旦与兀陀人开战,我们必然处于弱势,唯一的机会,就是要利用我们的长处来对付他们的短处。”抬手指着远方道:“西陵多山,这正是老天所赐。如果西陵一马平川,那正是兀陀人最喜欢的地形,我们根本无力与之相抗。从昆仑关入关,沿途山峦众多,正是我们加以利用之处。兀陀骑兵擅长平原作战,却并不擅长山地战,离开了战马,他们的实力就会大大削弱。”

  “我们在途中的重要山头部署据点,兀陀人会不会置之不顾?”孟子墨顾虑道:“如果他们长驱直入,根本不在意沿途的据点,那么这些据点岂不是白费功夫?”

  “兀陀人并没有那么愚蠢。”将军淡淡道:“这些据点若是不拔除,他们就会如芒在背,据点的守兵不但可以完全切断他们的后勤辎重,而且一旦有机会,随时可以对他们发起突袭。”抬手抚须道:“当年兀陀人突然东进,这也怪我们当时太过自信,只觉得以大唐的威势,兀陀人绝无胆量进犯西陵,所以当时并无做好防守准备。兀陀人杀进来之后,仓促之下,我们集结所有兵马据守黑阳城,兀陀人很快就围困黑阳城,将咱们包了饺子,外围毫无援兵,兀陀人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到处杀掠。”

  孟子墨当年便是将军麾下的夜鸦之一,那一战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但孟子墨却是历历在目。

  “如果那时候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这些据点一定会利用上。”将军道:“咱们挑选的每一座山头,不但所处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易守难攻,部署一千兵力,却能发挥出四五千人的作用。只要在这些据点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部署守兵,兀陀人即使能攻下这些山头,但每攻下一座,也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孟子墨道:“兀陀人并不擅长山地战,只要他们攻打这些据点,必然要付出代价。夫战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他们将所有的山头全都拔除,士气也将跌入谷底。”

  将军微微颔首,道:“所选的据点,互相之间还能以烟火为号,随时知晓敌情。而且即使据点被攻下,却并非无路可走,只要竭力突围,还可以前往最近的据点,如此一来,能够增加下一座据点的兵力。”

  “将军这可是连环策了。”孟子墨钦佩道,但随即担忧道:“将军,部署据点,除了要修筑防御工事,还需要大量的弓箭手,依托山地为险,居高临下作战,最有效的只能是弓箭兵。”

  “所以我们招募的新兵,自然是以箭手为主。”将军道:“西陵多山,所以猎户居多,开年之后,征募新兵,就以猎户开始,各地都有户籍,依照户籍征募猎户,整个西陵,至少也能征募到近万人。至于所缺的箭手,只能加紧训练了。子墨,你可知我为何要与你说这些?”

  孟子墨呼了一口气,道:“将军是想让我负责征募兵勇之事。”

  将军爽朗笑起来,道:“你虽然多年不曾跟在我身边,但我的心思,你还是了解的。”

  “我来征兵,长雨练兵。”孟子墨道:“这些据点的工事谁来负责?”

  “我亲自负责。”将军道:“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孟子墨欲言又止,将军瞥了一眼,问道:“你想说什么?”

  “将军,您的部署自然没有问题,当归根结底,还是钱粮的问题。”孟子墨道:“打造任何一处据点,修建工事部署弓兵,所需的银子不在少数,而且一旦修成,据点内必需存放粮食和大量的弓箭,这也都需要银子。我初略估算了一下,如果仅以目前选定的据点来算,一切部署妥当,前期至少也要花费数十万两银子,此后每个月也要十几万两银子的花销,这还没有算上守城的兵马。”

  将军微微颔首,没有多言。

  “前几日您说过,一旦兀陀人有进犯西陵的迹象,首先便要将樊郡的百姓向东迁徙。”孟子墨道:“我之前查了一下,樊郡有二十三万户,如果往东迁徙,就要准备几十万人的口粮,所以除了兵马所需的粮草,还要储备大量的粮食应付到时候的难民状况。”眉宇间不无忧虑之色:“如果到时候无粮供给难民,不但会有大批的百姓活活饿死,而且必定会有许多流民迫于无奈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将军道:“我明白,如果钱粮充足,我们还可以与兀陀人奋力一搏,否则根本是不堪一击。”

  “按照先前的计划,如果能将宇文家的全部家财冲入军资,再向西陵世家豪族征募一些,还可以勉强维持。”孟子墨道:“朝廷若能调拨粮草过来,粮食充足,这一仗我们还是有得打。”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但宇文家的资财,虽然名义上卷入了户曹,却都已经被那位侍卿大人转走。”

  “这只是一部分。”将军道:“姚都护派人快马密报,裴侍卿已经盯住了甄家,那两封伪造的密信已经在裴侍卿手中,他要借姚都护之手,判定甄家投敌叛国,而且由都护府查抄甄家,所得资财,也将尽数运往京都。”

  孟子墨皱眉道:“将军,兀陀人虎视眈眈,进犯在即,咱们在这里整军备战,处处艰难,朝廷没有调拨钱粮,反倒派出裴侍卿在西陵大肆敛财,照这样看来,朝廷既然让裴侍卿往关内运送钱财,恐怕不会再往西陵调拨一粒粮食了。”摇头苦笑道:“如果真是这样,接下来咱们真不知道该怎么部署。”

  “裴侍卿所为,未必是圣人的意思。”将军神情肃穆:“圣人睿智,明知西陵困难重重,怎会做出这釜底抽薪之事?我已经向圣人上了折子,奏明了这边的状况,请求圣人不但留下宇文家和甄家的资财,此外还要调拨粮食过来。事到如今,不求朝廷拨银子,只要能够给我们调些粮食过来,就已经是万幸了。”

  “是否能让大统领帮忙向圣人谏言?”孟子墨犹豫一下,终是轻声道:“圣人对大统领十分信任,如果大统领能帮咱们说话,也许圣人真的会下旨向这边调些粮食。”

  将军摇头道:“这事儿还是不要牵涉到他。我与他的交情,只是有同样喜好,算是私交,这些年在公务之上,没有任何的牵涉。他在京中统领龙鳞士,是禁宫统领,我在外领兵,各司其职,如果走得太近,在公务上有牵涉,难保不会有人借机发难。”抚须淡淡道:“从一开始,我就知道重回西陵后,面对的诸多事情太过复杂,绝不仅仅只是带兵卫戍帝国疆土那般简单。裴侍卿背后是麝月公主,为保西陵,此番老夫必然与他们会生出嫌隙,一应事情,由我来承担,不要牵连到澹台。”

  “如果没有大统领相助,公主那边恐怕就不会轻易放弃这些资财。”孟子墨道:“将军的一道折子,也未必抵得过公主在圣人耳边几句话。”

  将军笑道:“裴侍卿尽管将资财聚敛起来,他想要将这些资财运回关内,就看他有没有那本事。”两手叉腰,遥望远方:“我既然回来,就绝不会允许西陵重蹈覆辙,只要能够保住西陵,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子墨,你看看,这片土地是如此美丽,如果为了守卫这片美丽的土地,将鲜血洒溅在此,岂不是人生最大的快事?”

第335章 风雨将至

  从坝上下来的时候,天上开始飘起小雪。

  将军骑在马上,十几名夜鸦随在后面,向源松山那边过去。

  每一处要作为据点的山头,将军都会不辞辛苦亲自上山查看地形,做到了然于胸。

  各山头的地势不同,到时候修建的防御工事自然也不尽相同。

  只有对地形了如指掌,才能够更好地规划防御。

  从一开始,将军就对西陵可能发生的战事做好了心理准备,与兀陀人的战事,绝不可能与其正面交锋,也绝不会过早地进行主力决战。

  十几年来,虽然身在关内,但将军无时无刻不在研究西陵的下一场战事。

  下一场战争,在唐军主力无法西进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防御。

  借助与西陵的有利地形,部署成一个又一个坚固的防御据点,迫使兀陀骑兵进行并不擅长的山地战,从而消耗敌军的士气与兵力。

  兀陀人进犯西陵,樊郡撤走百姓,坚壁清野。

  当年那一战,兀陀人就是攻入西陵后就地劫掠粮草,以战养战,将军当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兀陀人无法从西陵得到粮草,就只能从后方向前输送,如此也就迫使他们必须保障自己粮道的安全,而分布在沿途的山头据点,也就成为兀陀人不得不清除的目标,否则后勤粮道就将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将军的目的,就是迫使兀陀人用他们的弱点来应对西陵人的优势。

  这也是唯一有可能迫使兀陀人无功而返的机会。

  “秦逍有没有消息?”将军忽然问道。

  孟子墨脸上立时显出担忧之色,摇头道:“那天晚上他从粮库离开,自此之后,就一直没有消息。长雨派人在城中找寻,不见踪迹,至今也是下落不明。”

  “那孩子并非不知轻重的人。”将军眉头微紧:“擅离职守,罪责不轻。如果他真的遇到什么难事,也不会悄无声息地离开。”

  孟子墨道:“那天晚上他离开粮仓,一定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可是一去不复返,很可能是发生了大事。”满是担忧道:“他虽然聪慧,但不知人心险恶,只盼他逢凶化吉,不要……不要真出了什么事情才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4页  当前第2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5/1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