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16-01-27 12:49:20

黛玉忙出了房间,谁知却落了满头的灰。

贾母见到,捧腹大笑,忙道:“你快别过来了,我身边有人扶着呢,你爱干净,赶紧叫人烧了热水,仔细洗洗头、洗洗澡,洗完过来吃饭。”

黛玉方告罪回房,洗头洗澡。

晚饭后,临睡之先,湘云今日作诗未曾十分尽兴,便想着做东再起一社,拿白日里海棠社里限定的作诗的日子不当一回事,打发人告诉各处说自己明日在园内摆螃蟹宴,请众人吃螃蟹、赏桂花、做菊花诗,连同贾母等人一起。

黛玉十分纳罕,忙问过来传话的翠缕。

既要请贾母等人,史湘云自然派遣最得力的丫鬟来正院,顺便来黛玉房里。翠缕原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和紫鹃等人都一处长大,极是亲密,闻得黛玉问,便笑将缘故道来。

原来史湘云想做东的消息先送到了蘅芜苑,宝钗知道后便去潇、湘馆找湘云,担忧她手里没钱,又怕保龄侯夫人抱怨她,又不能为做一回东道就回保龄侯府问婶娘要钱,也不能问贾母要,说得史湘云也踌躇起来,一时不得妙策,宝钗建议她索性拿螃蟹做主菜,自己家下人田里养着极好的肥螃蟹,叫他们送几篓来,另备些果碟酒水即可,后者亦是宝钗一力承担。

翠缕来时,姊妹二人正在拟菊花题。

黛玉失笑道:“本是姊妹们的顽笑,经你们姑娘和宝姑娘这么一弄,倒成大场面了。”

翠缕道:“就是这么说,我心里也纳闷儿呢。三姑娘跟我们姑娘一样,手里都没钱,几个月才攒下几吊钱,今儿三姑娘弄的那诗社只几样果品酒水,没见谁嫌弃,谁稀罕吃那点子东西?怎么到宝姑娘嘴里竟变成这样了,偏我们姑娘有兴头,感激得不得了。”

说完,径自去了。

黛玉这里一宿无言,次日早起,湘云亲自来请贾母等去赏桂花。

人一多,话便多,本来清清静静的园子瞬间热闹异常,黛玉随着贾母略吃了一点螃蟹的夹子肉,拣了个小巧的海棠蕉叶冻石杯自斟自饮了一杯酒,便去看墙上绾着的题目,拿起笔连续勾了三个题目,不多时就做出来了。

经誊写后评选,黛玉一举夺魁,前三甲皆是她做的诗,旁人都赞公道,黛玉心里虽然极是得意,嘴里却少不得谦逊一番。

接着吃螃蟹,又做了一回螃蟹咏,这回却是宝钗做出绝唱。

宝玉仍是压尾,不以为意。

新近在丫鬟中风头正盛的小红走过来,因说凤姐服侍贾母等,不曾好生吃,特特地来要东西,湘云忙叫人装了十个极大的螃蟹,小红叮嘱道:“奶奶说了,多拿几个团脐的。”

众人和小红不熟,装好后也没留她。

吃喝时,众人不免想起平儿来,李纨道:“那是个好丫头,我原说她好体面模样儿,谁见了不说是奶奶太太,偏生落在屋里使唤,命着实不好,谁知她竟是有福气的,早早儿地出了府,做了正经的掌柜娘子,再过几个月,她那儿子都周岁了,也不过来给咱们磕头请安。”

湘云道:“可不是,上回我送几个姐姐戒指,原想给她的,谁知她不在,便给小红了。”

迎春却道:“这话却不对,平儿便是进府来,也是该给二嫂子请安,再往上就是老太太和太太们,咱们这里见不见她都无妨。”

李纨听了笑道:“听听,这才多久,就知道护着嫂子了。”

迎春低头一笑,摆弄眼前的酒盅,又亲自掰了一个螃蟹。凤姐虽待邢夫人态度依旧,到底不如以往那般目中无人了,眼里心里只顾着王夫人了,她偶尔也去东院里请安,见迎春跟邢夫人学习如何管家理事,少不得凑了一回趣儿,她是嘴甜心巧之人,一来二去,婆媳姑嫂倒是比往日亲密了几分,她也想着迎春说一门对贾琏有益的好亲事。

迎春本是心中有丘壑的人,尝到了甜头,胆气愈壮,也便不再退缩,对邢夫人和凤姐都上了心,每常闲了,做些精致针线给她们婆媳和大姐儿送去,今儿听李纨的话,如何不清楚李纨总是在众人跟前抬举平儿却贬凤姐的心思。

众人闻声见状,都是一笑置之,不曾放在心上。

邢夫人和凤姐知道了,都在自己屋里对心腹大丫鬟道:“不枉疼她一场,也知道在人前说几句人话了。”由此可见,婆媳二人对迎春先前的不满。

第二天贾母还席,来了一个刘姥姥,跟着又热闹了两天,等不到结束,黛玉就启程出京。

那几只鹦鹉自然随行。

可巧秋围在即,御林军再次巡山戒严,刘嬷嬷下车同云青说明缘故。

云青想了想,对着黛玉之车行了礼,温言道:“皇后娘娘交代了,倘或静孝县主来庙里祭祀林公,仍叫县主上山,等到秋围时接县主下山去看狩猎。”

车内陪伴黛玉的紫毫代黛玉致谢。

上了山,进了庙,见过百苦大师等人,黛玉依旧入住先前的住处,行虚小和尚过来听唤,攥着黛玉给他的糕点,笑道:“檀越,上回那位男檀越昨儿也来了,住在师父的禅院里,师父吩咐小僧跟檀越说一声,仔细冲撞了倒不好。”

黛玉便知是卫若兰了,含笑答应,忙命人将僧袍僧鞋分送各处,一秋一冬两套衣裳单给行虚,叫小太监送去。

行虚眼圈儿一红,哽咽道:“小僧旧年才穿了新衣裳,没想到今年还有新衣裳穿。虽然师父教导小僧说不能为外物所扰,但是小僧仍然欢喜得很。”

黛玉摸了摸他的光头,笑道:“你还小,不尝遍红尘滋味,如何出世入门?”

行虚一想不错,便不再因得到新衣心生欢喜而忧了。

行虚走后,黛玉重新更衣梳洗,正擦拭湿漉漉的头发,忽见鹦鹉儿扑棱棱地飞来,大叫道:“坏人!坏人!坏人来了,姑娘快躲躲!”

黛玉纳闷道:“什么坏人?你们原是这山庙的鸟儿,庙里哪有什么坏人?”

蓦地想起这几只鹦鹉抓的金冠,莫不是这坏人说的是金冠之主?仔细想想,庙里除了自己这一行人,也只卫若兰了。念及于此,黛玉忙将自己的猜测说给刘嬷嬷听,问道:“那个金冠嬷嬷带来了不曾?若带来了,叫小太监拿去问问,趁早儿还了。”

刘嬷嬷自告奋勇地道:“这事不能叫别人知道,我去。”

那金冠黛玉不许进自己屋里,刘嬷嬷就收在自己房里,又怕留在府里叫人看到,出京时就带过来了,装在盒子里拿到卫若兰所居之所。

卫若兰吃了一惊,难掩心中喜悦,作惊讶之态道:“前些日子确有一只鹦鹉趁我不妨抓了我的冠去,原来落在了林姑娘手里?”想到这里,卫若兰心里暗赞那几只鹦鹉,好鸟儿,不愧是好鸟儿,明儿弄些好食物与它们吃。

刘嬷嬷却有些不信,道:“是在我手里。公子那冠是什么模样?有什么精奇之处?”

卫若兰闻言笑道:“也没什么精奇之处,金子还罢了,分量轻得很,也就工艺精巧,倒是上头镶嵌的一颗红宝石略重些,乃是陛下赏了给我的。”

刘嬷嬷听了,方打开盒子。

卫若兰看过后接在手里道:“正是这个,我道再也寻不回来了,心里可惜了好几日,天缘凑巧,竟在林姑娘手里。只是我心中有一个疑惑,那鹦鹉抓了我的冠去,怎么反倒落在了林姑娘手里?林姑娘又怎么知道是我的?”

刘嬷嬷尚未回答,就听窗外鹦鹉道:“坏人!坏人!嬷嬷快跑!”

刘嬷嬷指着窗外道:“这几只鹦鹉儿和我们姑娘熟,常从铁网山飞到京城里找我们姑娘顽,故那金冠落在我们院子里。又因它们天性通灵,认出了公子,我们才知道。”

卫若兰感激不尽,随手将盒子放在旁边,向刘嬷嬷道谢。

刘嬷嬷道:“我也有一个问题请公子解惑。”

卫若兰忙道:“嬷嬷请说。”

“好好儿的,这些鹦鹉口称公子坏人作甚?虽知它们如今平安,但是我们养了它们这些日子,最怕被人捉了去。”刘嬷嬷瞅了卫若兰一眼,猜测其中缘故。

鹦鹉隔窗道:“坏人!坏人!坏人捉我!”

刘嬷嬷眸子里闪过一抹精光,卫若兰心叫不好,道:“先前瞧着这几只鹦鹉眼熟,正好一门轻功大功告成,就想试试功夫,才捉了它们,见是庙里的鹦鹉,喂了一顿食水就放它们走了,也是那时抓了我的冠以作报复。”

得到解答,刘嬷嬷不再逗留,恳切地道:“既如此,明儿还请公子对它们手下留情。”

卫若兰自是一口答应。

  第046章

确认金冠是卫若兰之物,业已还给他了,黛玉微感诧异,很快就说知道了,浑然没放在心上,眼睛只瞅着窗外的景色,可巧昨儿山里下了一场薄雨,残留着雨后刺骨的寒意,各色落叶飘进院内被秋风吹乱,翩翩如黄蝶起舞,恰似诗画合一。

不知不觉,父亲竟已走了二年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七百余日就这样如流水一般逝去。

犹记得父亲临终前的点点滴滴,再看院中阵阵寒风拂过,遗留下丝丝萧瑟,黛玉心里涌上无数的感伤和怀念,只手搭在案沿,怔怔地落下泪来。

不等雪雁等人上前解劝,她忽然命人支起画架,取出画笔颜料,亲自调色,动作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昏暗,房内掌灯,黛玉停下笔来。

这画儿画得十分精妙,技法虽有些滞涩,但极得西洋油画的精髓,看上去只觉得人物陈设在光下显得明暗、凹凸皆有致,几欲破图而出。

雪雁等人就着灯光一看,蓦地觉得眼涩心酸,那画布上赫然便是林如海强撑着病体教导黛玉的景象,半坐于榻,身披厚氅,两鬓斑白如霜,手上无力导致书籍掉落在被上,已是十分苍老枯瘦的脸上却满满的都是慈爱之色,凝望着床前的少女。

少女未露正脸,众人看到她瘦弱异常的背影,以及她强忍着的哀伤悲凉之气。

回头再看黛玉时,她脸上亦是泪痕斑斑。

黛玉一面净手洗脸,以水来掩饰刚刚流出来的泪,一面低声说道:“这幅画儿就叫忆父罢。明儿带回去叫能工巧匠用心裱好了仔细收着,什么时候我想父亲了,什么时候请出来一看,免得随着岁月一日又一日的流逝,渐渐地忘记了父亲的模样和言行举止。”

听了这句话,将将服侍黛玉收拾妥当的众人淆然泪下。

行虚小和尚忽然进来打破了这样的场面,许是跑得急了些,脸上漾着团团红晕,脆生生地道:“檀越,那位男檀越叫小僧送谢礼过来。”

男檀越?不就是卫若兰?

黛玉疑惑转头,瞅着两手空空的行虚道:“什么东西劳烦小师父送来?小师父回去告诉那位公子一声儿,原是庙里的鹦鹉淘气,与其他不相干,不必如此。”

行虚盯着自己的手好一会,哭丧着脸道:“小僧只顾着吃檀越给的果子,忘记拿东西了。”

黛玉听了,忙软声安慰。

好半日,行虚才收了眼泪,道:“小僧这就去拿来。”不等黛玉开口,就转身跑出去。

刘嬷嬷摇头道:“这小和尚忒可爱了些,到底年纪小。姑娘晚上只顾着作画,一午一晚一点儿饭食不曾进,进点儿克化得动的汤食,叫人温在炉子上。”无论如何她们都不会忘记黛玉的身体,奈何黛玉沉浸在作画之中,充耳不闻,她们亦知作画者的癖好,方没摇醒了她。

黛玉亦觉腹饥,点头一笑,雪雁拿手巾垫着,快手快脚地呈了上来,黛玉瞧着好,用得极香,才用了半碗浓浓的小米粥,就见行虚小和尚摇摇摆摆地捧着一盆兰草进来,随着他的动作,风吹过,淡淡的清幽溢满禅室。

竟是一株兰草!

黛玉忙命雪雁接过来,无心再用饭食,放下饭碗,亲自凑到兰草前,仔细打量。

这是一株上品兰花,黛玉一眼就认出来了,无花而幽,其叶凝翠,而且颇有未经修饰的天然野趣,盆内泥色尚新,似乎是刚刚从山中移来,不曾沾染人间烟火俗气。

梅兰竹菊四君子,兰香第一。

黛玉看完,极口称赞,喜不自胜地道:“好清雅!这花儿好,实在好得很。这么些年在府里,我竟没能见到一株如此清雅的兰草,蘅芜苑里头的香草多倒是多了,可惜不知道经过多少臭男人的手、闻了多少臭男人的气息,早失去了天然和干净。虽说眼前这株天生天长,山里才是它最好的去处,偏生我是个俗之又俗的俗人,见它被移到人间花盆里,竟觉欣喜。”

刘嬷嬷笑道:“我就知道,无论什么,姑娘都有一核桃车子的话。”

黛玉横了她一眼,盯着兰草不愿意移开目光。

行虚小和尚听得一头雾水,但不妨碍他把自己该说的话一一道来:“檀越,那位男檀越说,今儿入山查看有没有大虫,打算将之打去给佛祖请安,免得作践庄稼,叨扰百姓,可巧就在悬崖峭壁上见到了这一簇兰草,清雅异常,略可配檀越一二,特特移到盆中,以作谢礼。”

黛玉听了这番话,脸上一热,灯光下红晕渐生。

好一会儿不知说什么话来回答行虚,黛玉伸手拍了拍两颊,令其血色褪却,方道:“哪里就值得这样了?”原想说卫若兰太用心了,忽觉不妥,又咽了下去。

行虚小和尚不知她心里的想法,围着兰草转了一圈,纳闷道:“山里到处都是草,兰草不也是草?男檀越送一盆草给女檀越作什么?又不能吃,又不能顽,看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们庙里庙外的菊花儿呢。啊,我晓得了,能喂兔子!”

众人齐齐莞尔,黛玉也被他逗得笑了,仔细解释草与兰草之异。

若是别的东西,她定然就当场婉拒了,毕竟那金冠本就是卫若兰的东西,自己受谢礼有愧,偏生他的谢礼是这么一盆兰草。留着,无礼亦无理,退回去却实在是舍不得,正踌躇间,听刘嬷嬷道:“姑娘留下就是,不然人家以为咱家对谢礼不满。”

黛玉犹未言语,就见行虚小和尚一溜烟地跑走了。

卫若兰闻得黛玉极爱,握了握拳头,顿觉心满意足,不枉他这两日踏遍铁网山,觅得这株奇兰。铁网山这么大,又密林深布,哪里说遇到就遇到了。

深山野林之内,悬崖峭壁之上,兰草颇多,却都平平无奇,只这一株堪称上品,姿态清逸奇绝。卫若兰亦出身王公贵族,自然一眼就认了出来,小心翼翼地移植到盆内,连一口气都不敢喘,就怕吹出来令兰草凋零,失却雅气。

忽一眼看到案上金冠,卫若兰拿起来看了又看,决定日后就常以此冠束发。

却说因金冠而得奇兰的黛玉,夜间犹舍不得入睡,静静地坐在床上,欣赏灯下兰草,越看越爱,越爱越看,几乎都想起来挥毫泼墨,将之入画了。

想到送兰草之人乃是卫若兰,而卫若兰又名为兰,黛玉心头起伏不定,脑海里不觉浮现出诸如“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等语。

念及于此,黛玉愈觉脸热心跳,不敢深思,忙忙地蒙头入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黛玉为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