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侯门闺秀穿七零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素染芳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49 KB   上传时间:2019-09-17 20:44:00

  贺时笑:“他哪里听得懂什么。”

  小石头还真没听懂,可看着他妈拍爸爸,这小子乐了,只当是好玩儿,学着他妈的样儿就冲贺时一爪子拍过去。

  他被贺时抱着的,拍的可不是肩膀,最顺手的地儿是他爸的脸,别看他人小,力气可半点不小,一巴掌呼过去贺时都懵了一下,胖小子也机灵,听着那一声脆响儿再一瞧他爸神色,呼完了果断伸手跟沈瑶要抱抱。

  沈瑶好笑的抱过他坐一边教育去了,徒留贺时揉了揉自己脸,再看看那小胖孩儿,呵,惹完祸还知道马上跑,还懂精准求援。

  听了儿子那句话恰好回头的贺安民乐了,口没遮拦,心里赞自个大孙子一句好小子,笑着转头继续研究那些个家具去了。

  一圈儿看下来,值,太值了,零零总总将近三十件啊,合下来一件几十块钱,这要不是碰上这样的年景,这样的价格你做梦都捡不到。

  贺安民是真羡慕,从前怎么没发现自家小子运气这么逆天,所以,这是儿媳妇真的像儿子昨天说的那样,旺夫吧?除此之外真的解释不通了。

  看过了东厢房,一家人在这宅子里头转了转,这房子,不止是前后两进院子,东西厢还各有一个小跨院,眼下看着这小院,住惯了部长楼的梁佩君心里都喜欢。

  跟沈瑶说:“别说,这老院子有老院子的韵味,住楼房里有时还真没这感觉,这两进的大院宽敞,院子里有树这屋子院子也都凉快,孩子满院子撒欢都成,等其它屋里的家具都齐活了,明年妈跟着到你们这边住一住。”

  沈瑶听得笑:“这有什么难的,现在东厢房的家具就是齐的,正房和西厢房那边去买家具就是几天的事,妈您想来住不用等明年,这两天咱一家人就能搬到这头来。”

  梁佩君笑着摆手:“等明年吧,暑假没几天了,马上要搬到学校那头住,也懒得折腾一回了。”

  还是贺真听到一家人,挽了沈瑶手臂问:“嫂子也给我留了房间?”

  沈瑶笑问:“怎么我在你眼里是个小气嫂子?看哪间喜欢你自己挑就成,以后都给你留着。”

  贺真听了乐得不行,沈瑶这话里几分真心她自然听得出来,这嫂子是真待她好,她也不客气,指了西厢其中一间,说:“我不要多,就那一间就成。”

  沈瑶笑着应承了下来,打趣贺真道:“那间往后就一直给你留着,以后你嫁了人回来这也是娘家。”

  听得贺真也红了脸,不过她性子大方,倒也不扭捏,摇头笑着道:“那可不敢,这两年住住,往后我回来住客房就成,那西厢房得是给我们小月月留的,我这当姑姑的可不敢占着。”

  一家人回到家里,贺安民看到的是那家具的好,梁佩君倒是从这事上联想到了贺时这两年悄悄在外边折腾的生意。

  这手面儿阔的,光置这宅子和这家具都花六千多了,哪怕当时礼金和聘金都给了小夫妻俩收着,也没这么多的,看来自家这小子是真没少赚钱。

  私下里还是敲了敲贺时,让他别玩得太大了,得注意安全问题,别叫人拿了什么投机倒把的把柄。

  虽说真出点问题家里其实也摆得平,还是慎重些的好,梁佩君钱财看得不是那样重,更看重的是贺时往后的前程,夫妻里一直是希望儿子以后走政途,爱惜羽毛是必然的。

  暑假过得快,再搬回B大家属院的时候,石头和月月两个小毛孩儿已经能扶着墙或凳子床沿儿走路了,也就扶了几天,两小的就能跌跌撞撞跑几步了。

  说是跑,是因为还掌握不好平衡,大人蹲在离小家伙一米多远,让他们不扶东西飞扑过去。

  沈瑶除了上课,日常更多的时间是给两孩子读些书,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两小胖娃儿坐在床上捏着自己胖脚丫儿抬头看着妈妈,不时还咦咦哦哦发出些和沈瑶念的短句类似的音节。

  说是读,嗯,实则是家里并没有这些书,可这种幼儿启蒙类的东西沈瑶是信口拈来。梁佩君一边感叹亲家是怎么教出这样的女儿来的,一边问沈瑶:“石头和月月还这样小,他们听得懂吗?”

  沈瑶笑笑,说:“并不需要她们现在能听得懂,这几篇篇幅小,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语言。”

  梁佩君看着孙子孙女啥也听不懂还一副上课特认真的小模样,每天乐呵呵围观。

  除了三字经、弟子规这些,沈瑶也教着孩子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就是外公家的都没错过,每天重复十几遍,小月月十个月的时候某天睁眼醒来看到自家爸爸的脸,张嘴就喊了声巴。

  给贺时乐得什么似的,也不躺着了,一咕噜坐了起来,抱了小月月就哄:“月月再叫声爸爸。”

  开了一次口,再喊第二次就不那么难了,只是贺时想要她两个字两个字的蹦还不成,他也不管床上还睡得昏天黑地的胖儿子,抱了闺女出去现去了。

  相比小月月,石头说话要晚一些,到十一个月时才开口喊人,不过可能平时听自家妹妹喊得多了,这家伙业务熟练得很,一出口直接蹦俩字儿的。

  一天之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让他学个了全乎,给贺安民稀罕得不得了。

  沈瑶坚持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的好处在孩子学会说话一年多后渐渐就体现出来了,两周岁的孩子,别人话还说不大利落的时候,这俩小家伙简直不要太伶牙俐齿。

  就是梁佩君,要说原来心里隐隐约约还有点儿担忧遗传问题的话,这会儿也什么都不担心了。

  就她家这俩个小家伙,大院里四五岁的小娃儿都说不过他俩。尤其是月月,精怪得跟什么似的,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别说小孩子,寻常大人跟她聊起天来,回头跟梁佩说的是,跟个小大人一样,说话逻辑性强,偏偏小奶音儿,大院里的人碰上就爱逗她说话。

  石头和月月两岁半的时候,沈瑶和贺时都将大学毕业了,在Q大读书的王巧珍也是。

  作为全国第一届毕业的大学生,这一批学子的前途都是不差的,除了原本是单位或是部队的,毕业后重新回原单位,其它人都是另外分配工作的。

  王巧珍在六月份就来找了沈瑶,在北京几年,她和沈瑶虽有走动,但很少会麻烦她什么,这一回,事关毕业后的分配问题,她想了些日子,还是来找自家表妹帮忙来了。

  她拎着给两个孩子买的礼物上门的时候,梁佩君恰也在家,帮忙这事最后还是着落在沈瑶公公婆婆那里的,所以王巧珍私下问了问沈瑶后,也没避讳梁佩君,直说了这次来其实是想请她帮个忙。

  梁佩君其实也能猜着,这眼看着就要毕业了,要说她们能帮上什么,那就是工作分配上的事了。

  问了问王巧珍有什么想法,王巧珍表示她想留在Q大教书。

  听她这样说,梁佩君倒是不意外的,因为前些日子跟沈瑶闲谈的时候,问到她毕业后的工作意向时,沈瑶也是倾向于留校。这两年不比前些年老师还是臭老九的时候了,国家对教育渐渐重视了起来,大学教授的待遇在转好,社会地位也在转变。

  梁佩君在学校家属区住了几年,大学老师的待遇她还是很清楚的,这两年一直在给教授们改善生活,老教授们都分了新住宅,是那种两层的小楼。教授月平均工资220元,副教授164元,讲师106元,助教为80元,一般职员也有三十多,在工人三四十一个月的大环境下,可见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沈瑶除了本身喜欢学校的氛围,也考虑到了寒暑假的因素在里面,她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而对王巧珍而言,留校能分到宿舍,意味着她从此后在北京就扎下了根,教授的高待遇也极为打动她,她以后的晋升空间还很大。

  大学毕业,学校原就是会给分配工作的,找个朋友打个招呼这事不用贺安民去办,梁佩君自己手上就大把的人脉,王巧珍是沈瑶的表姐,同在大学读书,又是同一年毕业,就是她不开这个口,沈瑶也好,梁佩君也罢,都不会忘记她毕业分配工作这样大的事问一声的。

  如今人到了家里,梁佩君自然是应承了下来,让她安安心心等毕业分配就是。

  及至她托了人去打招呼的时候,那人反馈回来的消息,两个孩子都特别优秀,学校原本就有留她们在学校任教的意思,没几天,两人都被校领导找过去谈了谈,留校的名额就那样定了下来。

  也是这时候,贺真在学校任教几年,拿到了学校推荐她上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不是别的学校,正是她哥哥嫂子读过的B大,如此一来,姑嫂两人倒是以师生的身份呆在了同一所大学。

第143章

  沈瑶留了校,而贺时,因为此前有下乡做知青的经历,又在沈家村被推荐入了党,上边调查了他在沈家村的表现后,他被分配到了T县下边的一个乡镇任了乡党委书记。

  他的分配贺安民是插了手的,和旁人不同,他是插手把自家孩子往下压,而这,是父子俩深谈过后的结果,也是贺时自己提出的要求。

  他当年在沈家村做了半年知青,为沈家村村民实实在在做了些实事,虽说那时的目的是为了在父母那里争取自己和沈瑶的一个将来,但很多事情真正去做了以后,对自己不可能完全没有一点触动。

  贺安民问他毕业后的想法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下基层,相比较找个光鲜的单位,他更愿意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些事。

  贺安民是看着贺时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听到这话是真的欣慰,玉不琢还不成器呢,比起在市区进一个光鲜实惠的单位,趁着年轻吃些苦头,到下边去摸爬滚打一圈这样的选择更合贺安民的心意。

  T县离家不算远,不过也得转两趟车才成,读了四年大学,又有这样的家世,贺时跑到乡里去当个书记简直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

  没那个背景的人家就不说了,只说这大院里头,家里有点关系的,孩子要么去了部队,要么安排进某单位做了干事,哪个拎出来不是体体面面的。照他们来看,贺时可是第一届大学生,家里关系又这样硬,学校一出来就该有大好前程的,怎么着也不该是去乡镇啊。

  大院里没什么秘密,贺时上班没几天,院里人就都知道了,这一片儿住的都是贺安民一个单位的,大家私下里讨论了几天得出的结论,贺安民是真不循私,人家那党性觉悟是绝对高。

  时人朴实,这之后对贺安民更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个却是意外收获了。

  夫妻俩一毕业,一家人自然没必要大院和学校家属区两边住下去了,七月份就都搬了回来,倒是沈瑶,因学校是有寒暑假的,还没正式上班呢,教职工宿舍先分了下来,她虽不住,上班时偶尔休息用倒是尽够的了,梁佩君见这样,索性把学校租的那套房子退了。

  这会儿已经是1974年夏,沈瑶和王巧珍定下留下任教的消息自然是往老家说了的,王沈两家人坐到一处开了两席自家庆祝了一番。

  几年过去了,沈国忠被提了副主任,王云芝也升了小组长,夫妻俩除了上班,这两年私下里没少做买卖,家底倒是攒得不薄,这时的初高中是两年制,沈刚正好读了高一,这会儿正放暑假。

  夫妻俩寻思着这些年了还没往北京去看过亲家,再想想外孙外孙女儿都快三岁了,从前都是沈瑶和贺时暑假时带着孩子回来看他们,眼下贺时上班了,俩人一商量,决定各自请个几天假,一家三口去北京走亲戚去。

  这头事情一定,王云芝就叫沈国忠往她娘家跑了一趟腿,问问她二哥二嫂去是不去,要说这几年沈瑶和贺时回了江市两趟,王巧珍那边却只有她自己回过一趟,徐向东的影子她们都没见过。

  这会儿准备去北京看孩子,女儿女婿同在北京的自家二哥二嫂王云芝自然是要去问一声的。

  要说王二舅和王二舅妈不想去是假的,可是想想张秀兰那糟老婆子这夫妻俩就有些打怵,跟沈国忠说:“我们去了,我家巧珍那婆婆能搭理我们啊。”

  没说出口的是,怕是家门都进不了,北京那样的地方,在王二舅和王二舅妈眼里,身上没很多钱那是万万不敢去的,吃和住哪一样不贵死个人啊。

  沈国忠也不喜张秀兰为人,不过张秀兰不搭理他们,徐向东这做女婿的还敢不招待老丈人和丈母娘吗?他这样想也就这样说,又道:“再不济,巧珍现在也是Q大的老师了,我听瑶瑶说,是有分教职工宿舍的,而且贺时和瑶瑶也买了个宅子,到时候直接住那边去也成,两进的院子,宽敞得很。”

  听沈国忠这么一说,住的问题能解决的话,这两口子心动了,女儿一去几年,也就头一年回来过一趟,其它时候碰到放假都说要省火车票的钱给她们寄回来,要做家教赚点外块,后边几年钱是没少往家里汇,人却是没回来过。

  至于女婿,电话也没往这边打过一个,王二舅夫妻俩个心里其实一直都有些不安,总觉得女儿女婿之间可能出了什么问题,加之王巧珍要强又懂事,怕是往家里只报喜不报忧。

  这会儿想着能到北京亲眼去看一看,心动了,问了沈国忠动身的日子,也没让通知王巧珍那头,夫妻俩到大队开了介绍信收拾了套换洗衣裳奔江市和妹夫一家人一起上了火车往北京去了。

  沈瑶是知道她爸妈和弟弟会来的,家里头房间都收拾好了,结果到火车站接人的时候看到跟着他爸妈弟弟后边一起下车的二舅和二舅妈,傻眼了。

  笑着迎上去打了招呼,又问她二舅:“巧珍知道您跟舅妈过来了吗?”

  王二舅摇头:“不知道,临时定的,我们也联系不上她,没法通知。”

  确实,这时候打电话只能去邮电局,王巧珍在学校,只有她往村里打电话的,家里头想找她却是难,说起来也是王二舅私心,本来要是让沈国忠跟沈瑶说一声,沈瑶去通知一下王巧珍也是行的,他不知怎么的,就想打个突击,看看闺女在北京过的到底怎么样。

  他这一突击把沈瑶可吓得够呛,表姐早几年就离了婚,这事家里头可是一直不知道的,舅舅舅妈一来,这眼见着是要漏馅了。

  贺时今儿个上班,她是一个人来车站接的人,这会儿就是想支个人去给她表姐报个信都没辙,不过想想,三年了,舅舅和舅妈迟早是要知道的,也只剩了叹息。跟她舅舅道:“表姐这会儿怕是在学校里,舅舅舅妈不如先一起到我家里头去,安顿下来,我再去找表姐。”

  她仍是留了余地,说的是她去找表姐,却没说直接带舅舅舅妈去找,王二舅这会儿乍一到北京,人紧张着,也没留心到这点细节。

  带着几人去坐车,倒是上了车后,王二舅妈想起来问了:“巧珍她婆婆好像是认识小贺的吧,俩家是不是住得很近啊?”

  沈瑶这可真是为难死了,可不就是住得近,那就住在一个大院里,可这话叫她怎么接,照实说的话舅妈要是让她带着过去,到时候怎么收场。

  她表姐离婚这事,就是要捂不住了,那也还是表姐自己亲口说比较好。

  她含糊着说了声,是不远,旁的话没多说,王二舅妈察颜观色,心里觉得怕是张秀兰不好相与,瑶瑶不跟她打交道,心里对女儿的婚姻生活越发的愁。

  梁佩君因着要带两孩子,就没有一起往火车站去,不过家里也备了不少水果点心候着亲家上门,等接到人发现多了一对夫妻俩,瞧着是有些眼熟,略想一想,记起来了,亲亲热热的打招呼:“这是亲家舅舅和舅妈,快都进来坐,这一路都累了吧。”

  沈家三口这是头一回来北京,从前就知道贺家条件好,刚才在门外看着那带院子的两层小楼就觉得屋子气派,这会儿一进门看到里边的装潢就更震撼些。

  沈家三口住惯了城市里的楼房还好些,王二舅和王二舅妈被梁佩君请往里边坐,局促得看着那地板不敢往里踩。

  乡下房子里边的地都是泥土炕实了的,到这里那木地板干干净净,连根头发丝儿都见不着,自己那沾着泥的布鞋哪敢往里走。

  沈瑶一看就知道自家舅舅舅妈顾虑什么,帮着接过他手上一个包,笑道:“爸妈,舅舅舅妈,刚子,都进来坐吧,别站在门口。”

  沈国忠闻言进了屋,他们夫妻俩进了门,王二舅夫妻俩才跟在后边往里走。张嫂已经在泡茶了,梁佩君笑着招呼他们落座。

  沈刚略看了看房子,注意力就转移到自家小外甥那头去了,进门到现在,没看到石头和月月。

  因着梁佩君在沈家小住过两次,沈刚和她并不陌生,没找见两个小家伙,张口问道:“阿姨,石头和月月睡了吗?”

  梁佩君听着问那俩小的,笑着说道:“哪里睡了,在家里呆不住,跟着他们姑姑出门转悠去了,我算着你们来的时间呢,估摸着一会儿就该回来。”

  说到孩子话题就轻松很多,加之王云芝和梁佩君原就挺说得到一处的,平时一个月总要打上一回电话的,这会儿到贺家,除了一开始被这房子震了一下,很快就跟原来一样该怎么处怎么处了,她这样,沈瑶舅舅舅妈也少了点拘谨。

  沈瑶趁着这会儿,跟几人说她去喊王巧珍过来,出门骑着车走了。

  王巧珍来得很快,王二舅妈一看她身后没人了,问了问徐向东怎么没来,给王巧珍一句话带过去了,说他忙,晚点再细说。

  到底是在别人家,王二舅妈见女儿不方便说也就没多问,梁佩君知晓内情,也不着痕迹帮着把话题岔开了。

  到这会儿,其实就是沈国忠和王云芝心里都有点咯噔了。不多会儿贺真带着两小的回来,沈国忠和王云芝抱着外孙外孙女亲香了会儿,两娃儿就跟舅舅沈刚玩到了一处去。

  等贺安民回来,一众人一起吃过午饭,王二舅就想跟着闺女走。

  王巧珍在这边,要婆家没婆家,职工宿舍也就一小间,哪里安顿得了他们,沈瑶见了忙说让他们住到自己东井胡同那边的宅子里去。

  贺家这边原是给沈家三口安排了房间的,但王二舅住东井胡同那头,王云芝虽然想着跟外孙外孙女多呆会儿,也不好抛开自家二哥二嫂,最后一行人全都往东井胡同那边安顿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0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13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侯门闺秀穿七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