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是渣男[快穿]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从南而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07 KB   上传时间:2020-01-12 20:13:32

  经过他们细细打听,得知这些纨绔半年来都在同一家学院读书,苏州望族会如何想?这家思齐学院完全是业界典范,从如今传回来的消息里,这家学院里一共十五个学生,在京城那两个一个府试头名,另一个也是府试前十,还有一个在外地考试的是冯知府那个废物长子,竟然也考上了童生。

  苏州望族们纷纷想着,连纨绔都能半年内考上童生,这家学院,岂不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纨绔都能如此,若是自家那些乖巧的孩子呢,送进去了岂不是一年就能考上秀才,三年就能考中举人,五年就要做进士了?

  一夜之间,思齐学院这个名字在苏州打响了招牌,无数望族想着法子将自己的孩子往京城送。

  但偏偏京城那家学院不收,甚至十分硬气的表示,他们只要纨绔,不收那些正常的孩子。

第73章 侯门中山狼(十三)

  所有人都惊住了,这是什么学院,不要好学生,只要坏学生?送到嘴边的钱都不要,为什么要这么高风亮节?

  甚至有人家都开始想着要不要从刚出生的孩子们抓起,要不要先将他们宠成纨绔,然后再送到京城去接受改造?这想法当然只是在心底转一转,好好的孩子真教成纨绔,只怕到时候就纠正不过来了。

  邵瑜倒不是非要弄得这么奇葩,只是他的本意也不是将所有人都培养为科举人才,他也不想继续宦海沉浮,想来想去,也就办学能让自己轻松一点,古代纨绔的杀伤力远超现代,若是能用正规手段引导这些纨绔,也算是造福一方了,且邵瑜对于纨绔招收也是有门槛的,他要的都是有些小毛病,但却心思纯良,只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们,对于那些杀人放火的纨绔坚决不要,甚至有心检举一番,让他们吃一吃牢狱之苦。

  有不少人家愿意出重金将孩子送进去,但学院那边态度却十分坚决,任凭多少银钱也不为所动,苏州本地望族们私底下互相打听,得知大家都没有将孩子送进去,表面上夸这学院“富贵不能淫”,但私底下却只能骂人家不知变通连钱都不要。

  但这么多人凑在一起脑子动得很快,既然重金贿赂不行,那便找旁的路子,通过那些纨绔的家长们向学院推荐,毕竟郑云就是这么进去的,这般下来,还真有两个真纨绔被送了进去。

  其他家长看着那两个纨绔的家长满是羡慕,一时也不知该欣喜自家孩子往日太乖巧了,还是该后悔自己孩子错过这样的机会。

  是的,如今在苏州,进入思齐学院读书已经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了,既能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又能让孩子科举进身,最妙的是,还能顺势搭上侯府和国舅。

  据那十三个少年反馈,侯府公子、国舅儿子和他们同吃同住,有这样的机会,别说两百两束脩,两千两他们都愿意啊。

  任凭这些望族再如何折腾,学院那边却咬死了只收纨绔,不过话也没说全,他们预备开一家分院,专门教授那些正常的孩子,束脩依旧是两百两,与思齐学院共享师资力量,苏州倒是有几户人家半信半疑的将孩子送了过去。

  邵瑜和曹润之肯定要继续考下去,那考中童生的六个人留在家里继续备考,其他落榜的回京继续读书。

  这六人本来对于院试十分紧张,但邵瑜却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如信中所言,有很多人考了十年都没有考上童生,而他们不过半年苦读,就已经成为童生,显然未来可期,今次院试考不中也不必气馁,他们已经通过前两场考试证明自己,此次就算落榜,也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只当是积累经验。

  学非一日之功,六人这样想着,心下便轻松许多,对于院试虽然依旧看重,但是对待结果已经比较佛系了,这般心态,最终竟有三人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先前只是通过县试、考上童生就已经让苏州望族大吃一惊,如今还考上了三个秀才,秀才是什么?普通人里的万里挑一,读书人里也是百中取一。

  科举一途越往上越艰难,读书既看天分,也看勤奋,一个天赋平平的人若保持勤奋,约莫十年苦读才能考上童生,但若是天资聪颖之人,也许十年就足够完成普通人到进士的转变。

  但是这三个纨绔算什么?赵老爷家那个孩子,冯知府家的长子,路通判家的小孙子,这三个全都是苏州城有名的纨绔,虽然这次三人全是吊车尾考中秀才,但也是实打实的秀才,若是在进一步,那就是举人了,真考上举人活动一下就可以当官了。

  冯晏考上童生对于冯知府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如今小儿子院试落榜,读了半年书的长子却考上了,虽然是最后一名取中,但冯家也不需要冯晏考前十挣廪生银,考中了就足够让人惊喜,这般想着,冯知府越发觉得这个长子是个可造之材,对于耽误长子多年的继妻,就更是恨得牙痒痒了。

  冯知府为一地长官,长子考中的消息传回苏州,倒没有人怀疑冯知府舞弊,毕竟冯晏回原籍科考,冯知府的手还伸不了那么长,且读书多年的幼子落榜,而学习半年的长子考上了,就算偏心眼也不是这般行事,显然是长子聪颖,又有名师引导,才会有如此结果,苏州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人家,立马将孩子送进了京中那家分院读书,生怕迟了一步,就耽误了儿子科考。

  院试过后,距离明年的乡试还有一年,三人考完,立马回京读书,虽然耽误了大半年的功夫,但经了这一遭,所有人的心态都变了,通过考试证明了自己,他们也算彻底摆脱了纨绔这个身份。

  少年们回到学院的时候,就见学院外面已经张贴了大红纸,只见上面写着偌大一个“贺”字。

  再细细读下去,只见一行一行的小字写着他们的名字,

  而放在第一行字的赫然是“京城邵瑜本院就读五月高中院试第一名”,第二行字是“京城曹润之本院就读四月高中院试第九名”,再往后便是“苏州赵华本院就读半年高中院试第二百九十一名”“兖州冯晏本院就读半年高中院试第三百名”……

  就连考过县试都写了一笔,十五个学生十四个都挂在榜上,少年们一时觉得羞赧,一时又觉得十分自豪,等到开始上课后便发现,学院里如今人多了一倍,这些新人全是京城和苏州的纨绔,只是老生们也无心关注新生,有了邵瑜等人的榜样力量,老生们也读出自信来,为了争取早日上院外红榜,读书更加努力。

  邵瑜也跟学院的先生商量了一番,对于一些学生的安排进行调整,比如顾江流这种,与学生谈话之后,学院又写了一封信给顾家家主,信中建议顾江流主攻武举。

  顾家主对顾江流本来就没什么期望,被学院教导半年就能通过县试,但也知道儿子这情况,跟冯晏赵华等人还是有些不同,而学院信中细数利弊,显然平日里对自家儿子十分尽心,这般安排,顾家主自然不会反对。

  而侯府这边,却突然收到了燕王府一马车的礼物,萧氏原本还颇觉奇异,邵侯爷听了之后,这才想起应当是因为曹润之的缘故。

  曹家情形复杂,曹润之跟一般的纨绔不一样,曹国舅的原配夫人,在这个时代完全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人物。

  曹夫人是燕王府长女,封安康郡主,自幼得父母宠爱,与曹国舅成婚,宗室配外戚,也算是皇亲国戚的强强联合,两人成婚后夫妻恩爱十数载,育有两子,长子过继燕王府,次子便是曹润之。

  安康郡主性子暴烈,不许曹国舅纳妾,七年前曹国舅酒后睡了个丫头,直接命人拉着嫁妆回了燕王府,任凭事后曹国舅如何道歉挽留,全都无用,一纸和离书写下,夫妻情绝。

  夫妻分离,最终却导致了曹润之的彻底叛逆,书也不读了,整日里阴沉着一张脸,四处惹事,弄得曹国舅头痛不已,为了管束儿子,曹国舅哪怕外放做官也要带着曹润之,在外省一待就是数年,只是收效甚微。

  天下没有不希望孩子好的父母,如今曹润之虽然依旧不爱搭理曹国舅和安康郡主这对不称职的父母,但他在学院的引导下,已经愿意努力读书科举,那对于曹国舅和安康郡主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喜事,因而安康郡主才会突然送了重礼答谢侯府。

  一年后,经过一轮扩招的思齐学院参加县试的学生全部通过,参加府试也有一半人考上童生,而分院那边八成学生全都考上了童生,只是院试三年一次,要想考秀才,还需得再等两年。

  八月中旬邵瑜参加乡试,九月初喜报送到侯府,邵瑜高中乡试第一。

  接到乡试喜报,侯府上下全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邵侯爷更是拿着那纸喜报反复看了又看,萧氏更是直接打赏了那送喜人十两金子。

  先前邵瑜院试第一他们还觉得这是侥幸,如今乡试第一,如今没人再怀疑邵瑜,甚至已经开始叫嚣着要连中六元。

  就连邵侯爷,也只觉自己生了一个天资惊人的儿子,午夜梦回的时候,还悄摸摸从床上爬起来溜进祠堂里,对着祖宗牌位拜了又拜。

  而萧氏,如今长子已经升任兵部侍郎,次子是乡试解元,两个儿子都这般成器,自然腰杆子直了又直,只是她心下依旧觉得颇为不平,生了两个儿子,却偏偏两个儿媳妇都不如她心意,若是邵瑜没有定下亲事,此时满京城的姑娘还不是任她挑选。

  沈家母女得知邵瑜高中,在家中也是朝着神佛拜了又拜,只是如今邵瑜越发出息,沈夫人心底倒更加担忧,出身侯府,又科举有望,日后前途自然不可限量,这般沈夫人就更加害怕侯府变卦。

  邵瑜乡试放榜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别的,而是先来了沈家拜访。

  沈夫人见他来得这么快,心下难免觉得忐忑,只是待见到了人,却放下心来。

  邵瑜依旧那副温润如玉的模样,举止之间全然不疾不徐,开口道:“听闻沈家妹妹近日有些咳疾,若用汤药未免太苦,刚好家父的副将自蜀地过来,送了一些上好的川贝,不如做成药膳给妹妹吃了。”

  沈夫人看到那些药材,心下微安。

  邵瑜话头一转,接着朝沈夫人说道:“还有一事,原不该由我来说。”

  沈夫人心又提起来了。

第74章 侯门中山狼(十四)

  “小侄原本想着,待殿试高中便上门求亲,双喜临门于两家面子上都好看,只是如今却想着,先成家后立业,待叔母家年底出孝除服,父母大人便会上门提亲,还请叔母勿要责怪邵家唐突。”

  邵瑜一番话说得极为漂亮,但也确实不该由他说。

  沈夫人孀居在家,邵侯爷是男人,不方便登沈家门,因而这些话本该由萧氏来说,但邵瑜对这个如今眼睛就差抬头望天的老娘没有半分指望。

  沈家身在孝期,此时本就不该商量婚嫁之事,邵瑜这般说,也算是给了沈家一颗定心丸,沈夫人如今知道了侯府的打算,心里的大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冯晏等人也参加了这次的乡试,他们事先参加了学院举行的乡试模拟考,考完心里就有数了,知道自己考上的希望不大,但乡试考试不限次数,学院的建议依旧是可以一试,最终五人参加乡试,只有邵瑜一人取中,连曹润之也落了榜。

  虽然这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但四人还是颇感失落。

  不过四人经过这次乡试,也算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所在,很快便收拾好心情准备三年后再战。

  邵瑜高中解元之后,思齐学院算是在京中打响了名声,去年院试那一遭,邵瑜和曹润之全都考上秀才之事,也只是小范围内传播了一番,一些对家中纨绔头疼的家长,试探着将孩子送进学院,说到底,秀才对于京中这样遍地高门大户的地方来说,算的了什么呢。

  况且,京中人好面子,这家学院打得旗号不是读书进举,而是专治各种纨绔,京中也有许多人家,压根就不愿意承认自家儿子是个纨绔呢。

  如今邵瑜高中乡试第一,倒是完全不同了,就连曹润之,虽然没有高中,但却是乡试副榜第三,乡试正榜取三百人,副榜名次顺延取十人,这次曹润之虽然没有考上举人,但离举人也只差在毫厘,曹润之差的不是学识,而是一点运道。

  京中高门大族,若自家孩子有心科举,一般便将人送进国子监就读,只是国子监的名额却不是那么好得的,一家至多有两三个孩子进去读书,那些不能进去的,要么在族学里读书,要么去京郊那几座大书院里读书。

  但有名的书院,门槛都不低,京郊的香山书院和奇潭书院,都只收秀才入学,而思齐学院和分院都有这样的教学质量,偏偏分院没有任何门槛,给钱就可以上,且毕竟是分院,不用担心会因此顶上“纨绔”名声,一时之间,京中人趋之若鹜,分院人满为患。

  等到外地那些先前没赶上机会的,再想将孩子送进分院就读,这时候分院已经开始搞地域限制了……

  毕竟分院主攻科举,外地学生来这读书,然后又要回原籍参加科考,这一来一回太耽误时间,因而招生以本地为主。

  不少明知自家儿子是个纨绔的家长,却为了面子非要将孩子送入分院读书,只是这样的孩子一进去就会捣乱,立马就被分院给火眼金睛分辨出来了,因而分院那边直接给家长两个选择,要么退钱退学,要么直接转入主院。

  大部分人都愿意转入主院,这样一来,那些想浑水摸鱼的家长,全都偃旗息鼓。

  年底,沈家出孝除服。

  萧氏在侯府称病,邵侯爷也不管她,直接托了安康郡主,请动了清平长公主做媒人,上沈家说亲。

  沈夫人自然不敢托大,很快便应下婚事。

  两家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过三书六礼。

  两家孩子年纪都不小了,邵瑜二十,沈芷兰十八,最终婚期定在来年一月二十日。

  萧氏原本用邵瑜二月底会试为借口,打算拖延婚期,但是邵瑜这次却十分坚决,早一点将婚事定下,沈家母女也能早日放心,邵瑜明知道未来会面对的婆媳问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有大嫂的前例,萧氏再不喜欢儿媳妇,至多也只是冷着,或者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并不是那种会磋磨儿媳的人。

  喜欢这种事情,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心情,邵瑜尊重萧氏和沈芷兰,既不会强按着萧氏去喜欢沈芷兰,也不会要求沈芷兰去讨好萧氏,毕竟他心里明白,孝顺母亲是他身为儿子该做的事,而照顾妻子是他身为丈夫该做的事情。

  天下没有不为儿女好的父母,萧氏再不喜欢沈家,如今邵瑜坚持,又是在会试将近这样重要的关口,她也害怕惹得邵瑜不快,最终影响了儿子的会试。

  且邵侯爷如今致仕了,这糟老头子威武了大半辈子,如今退下来了也不闲着,在家里什么都想插一手,偏偏什么都不懂,闹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萧氏也被他气得够呛,这次婚事若真让丈夫来筹办,到时候恐怕会弄得一团糟,为了儿子,萧氏不得不将丈夫赶去钓鱼赏花,自己接过手来,与沈家一起商定婚事。

  邵瑜此时成婚,倒也有一桩好处,凡事他都不需要操心,沈家也好,侯府也罢,全都以他会试为重,并不会拿小事去烦恼,对他的要求少之又少。

  侯府多年没有这样的喜事,邵瑜本人又有出息,两家的打算都是要大办一场,因而哪怕萧氏再不喜沈芷兰,送到沈家的聘礼也都塞得满满当当,侯府财力露出冰山一角,不禁让京中那些有心嫁女的贵夫人眼红不已。

  而等到沈家送嫁妆时,第一抬嫁妆送入了侯府,最后一抬嫁妆还没抬出沈家门。

  原本有不少贵夫人,在私底下嘲笑萧氏娶了个破落户的儿媳妇,如今见了沈家这丰厚的陪嫁,也不禁酸溜溜的嘀咕:“这沈家怕不是举家陪嫁吧?”

  饶是沈家女嫁妆丰厚,也有不少人夸赞永昌侯府仁义。

  沈清源还活着的时候两家勉强说一句门当户对,但沈清源过世十年了,如今能记得他的人估计都没有多少了。

  而邵瑜如今前途、家世、财力样样不缺,按理完全可以退了这门亲事,令择高门贵女,但无论是侯府还是邵瑜本人,全都坚持了这门不匹配的婚事,而人们这才恍惚想起,侯府世子的婚事也是如此,哪怕亲家败落,依旧坚持婚约,邵侯爷倒因着这两桩婚事,得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名声。

  等到正式成亲那日,学院里跟邵瑜同班的少年郎们,全都穿戴着统一制式的长衫,骑着高头大马,跟在邵瑜身后一同去沈家迎亲,原本还有人说邵瑜没几个兄弟的,此时见了这一群十几个青葱俊秀的少年郎,待打听得知都是他学院里的同窗。

  哦,原来是一群纨绔啊。

  原本还想要给他们说亲的心思,立时就淡了。

  这么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去了沈家的宅子,倒着实热闹了一番。

  沈夫人见到邵瑜和沈芷兰一身喜服,朝着自己拜见时,她守寡多年,盼着的便是今日,临到头,看着带着红盖头的女儿,竟然满心不舍。

  “岳母放心,您并不是嫁了一个女儿,而是今后多了一个儿子。”邵瑜说道。

  这句在现代婚礼上被说烂的话,沈夫人却听了鼻头一酸,刚止住的泪意再度涌了上来,口中不住的说着“好”。

  邵瑜是真心想要照顾沈夫人,他早就将学院附近的地皮买了下来,预备做成住宅区。

  学院里人越来越多,老师们拖家带口住在里面到底不方便,而他做的住宅区里面全都独栋小院,这也可以算是给老师的福利,他已经在那里给自己留了几套院子,离得近但又互相独立,既可以送亲友,也可以自住,等日后送一套给沈夫人,倒时两家离得近,母女见面也容易。

  现代多得是跟随女儿女婿住的岳父岳母,但这个时代,高门大户绝对没有丈母娘跟着女儿住的道理,因而未免闲话,沈夫人不太愿意继续住在侯府海棠院里。

  邵瑜的打算,是日后夫妻搬到学院那边去住,侯门深深,沈芷兰想出来一趟也不容易,但若是在学院那边就会轻松很多。

  迎亲队伍沿途搬了大箩筐来撒喜钱,惹得百姓们追逐了一路,口中不停的说着吉利话。

  将新娘子接回侯府,拜堂成亲之后,盖着红盖头的沈芷兰,被喜娘牵引着进了邵瑜的院子,她刚刚坐定,便有丫鬟送了吃食过来,一问之下,方才得知是邵瑜事先安排的。

  邵瑜不怎么能喝,但邵瑜学院的那些同窗都挺能喝的,且个个都十分讲义气,直接将邵瑜推到了后院,他们留下来替他挡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6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2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是渣男[快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