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穿梭_分节阅读_第9节
小说作者:心有期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5 MB   上传时间:2020-01-29 20:35:40

第19章

  方立新和徐婷婷的离婚办的非常利索,方家急着摆脱拎不清的亲家,徐家急着想要方立新的工作。

  棉纺厂的厂长宋成容劝过两家人,奈何两家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离。便在棉纺厂厂长和副厂长的见证下,签了离婚协议,表明以后婚嫁各不相干,再无瓜葛。另外,方三山还要求徐家写了收据,表明收到了自行车、缝纫机和一份工作,两家钱财两清。接着带着方立新和徐婷婷去革委会领了离婚证。

  回到家里,方立安接过新出炉的离婚证看的稀奇,脑子里突然闪过一道光,跳起来叫道:“糟糕!大哥,大嫂会不会怀孕了?万一过两天她……”

  方立新给她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红着脸跟她说:“不会的,她回娘家前面几天来那个了,后来就……”想到面前的小妹才十几岁,赶紧刹住,向她摆手,“大哥说不会就不会,你放心好了,去看书去,别瞎操心。”说完自己也蒙头学习去了,如今没了工作,要比以前更用功才行。以前是为了和徐婷婷考到同一所学校,现在是为了努力不成为家里的负担。

  之后,家里很快恢复了正常,方立业搬去了大哥的房间,跟大哥一起住,整个人兴奋的不得了。

  许巧梅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同事们得知她家大儿子离了婚,没了工作,跟两个妹妹一起在家里峁足了劲学习,都十分同情。

  倒是没人说方立新不好,大伙儿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勤劳能干、艰苦朴素的小伙子能差到哪儿去。再说方三山两口子在厂里二十多年了,从没跟人闹过矛盾红过眼,这事儿肯定是他那亲家有问题。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像当年带口剩饭剩菜就能喂饱了,许巧梅每天往食堂交四个成年人的粮票,然后早早地打好饭菜,让方三山下班后拎回去。她自己等忙完了在食堂吃点剩下的就糊弄过去了。

  火柴盒也不糊了,一心给几个孩子打理好生活,让他们专心学习,备战高考。

  方立新比从前刻苦多了,每天五点钟起床,晚上十点钟准时睡觉,让方立安莫名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好像看到了上辈子高考前的自己。

  时间飞逝,兄妹三人一起拼搏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一九七七年冬天,全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

  本次高考文科考试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试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报考外语专业的人需要加试外语。由省、市、自治区拟题,县(区)统一组织考试。方家兄妹三人都报的理科。

  当大家考完从考场出来了,方立安终于后知后觉地迎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对于经历过后世魔鬼训练的她来说,这次考试非常简单轻松,只要拿出认真严谨的态度,就绝对没问题。

  她发现那些和她一起从考场里出来的考生,个个都很平静,看不出是喜悦还是遗憾,好像刚刚只是完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方立安猜想,大家可能都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分水岭,是未来不同命运的岔路口。

  方立平考完试感觉也挺不错,只有方立新在两个妹妹面前有点虚。她们不想给大哥太大压力,只是一个劲地安慰他,反正半年后又可以报考了。

  印象中,一九七八年大概会有六百多万人报考,比今年还要多,最终录取四十万人左右,想要考上会比今年难上许多。

  七七级学生七八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回想当初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长期目标——参加高考,成为大学生一枚,已基本实现了。

  那接下来呢?大学期间又该有什么样的目标规划呢?方立安并不着急,因为接下来一个月会很空闲。

  填报志愿的时候,三人一起报了首都大学,方立安报的物理系,方立平报的化学系,方立新报的生命科学专业并且服从调剂。这是他爸妈要求的,希望他争取和两个妹妹一个学校,专业方面以后可以再申请调整,第二志愿报了首都的其他学校。

  方立新当然没意见,作为哥哥,他巴不得能在异乡照顾妹妹。

  没多久分数下来了,方立安考了381,位居全省第一,方立平考了367,位列全省第三,方立新考了332。他的分数虽比不上两个妹妹,但在周围众多参加高考的考生中也是非常高的。

  消息传出,整个机械厂都要沸腾了,纷纷恭喜方三山和许巧梅,家里一下子出了三个大学生,把他俩忙的晕头转向。

  接着,有省里报社下来采访,直接找到机械厂,厂长陪着一起接待。再然后就是市里、县里、教育局、报社等等,一波接着一波,把方家人累的七死八活。

  让方立安不禁想到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早知道就该悠着点考。

  经常还有陌生人慕名而来,想让夫妻两传授下经验,怎么能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这可把方三山和许巧梅难住了,他俩只有养孩子的经验,哪有培养大学生的经验。只能实话实说,两个闺女都爱学习,有空就看书,跟他俩没啥关系。儿子虽然淘气,贪玩,不爱学习,但闺女会带着他一起学。

  录取通知书赶在年前下来的,三人都是首都大学,方立平和方立安就是录的填报的专业,方立新录的是计算机专业。

  在这个年代,文史哲、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属于热门专业,像计算机属于那种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的。

  方立安觉得方立新真是上天的宠儿,当初要下乡时,在厂里找到了工作;婚姻出现问题时,爸爸帮他及时止损;分数考的勉强时,被调剂到未来三四十年里最火的专业……当然,最厉害的是投胎成她的哥哥……

第20章

  一九七七年腊月二十八,方三山一家收拾好东西回老家小阳村过年。他家出了三个大学生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这几天隔三差五地就有到县城办事的乡亲们前来道喜。他爹还托人带口信,让他务必要带孩子们回小阳村过年。

  小阳村也有人参加高考,但大多数都是知青,据说整个朝阳公社四十多个人只考上了两个,一个是本省的师范大学,另一个是某个大专院校。

  虽然方家的三个孩子是城里人,但他们的根都在小阳村,所以村里人俱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方立新三人从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五,每天都被热情的乡亲们包围,大人们是围着夸,小孩子是围着问,从早到晚都不得闲。

  终于到了初六,一家人踏上回家的路,迎来了短暂的清静。

  说短暂是因为真短暂,回到机械厂筒子楼,方家又热闹起来。迎来送往,什么人都有,最夸张的是来给方立新和方立平说媒的。

  当然,不管说的什么人,方三山和许巧梅都一律拒绝,理由是现成的,孩子们都要去上学,学习为重,不能分心。

  有的人理解,觉得读大学也不能放松,学习肯定更加紧张;也有的人不能理解,说方家人飘了,一家子大学生,眼光高了,肯定瞧不上谁家的谁谁谁。

  不管别人怎么说,日子总是自己过的,谁都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大家从方立新之前失败的婚姻上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婚姻不能仓促,要看准了才能下手,所以没人会因为谈对象的事情着急。

  徐家的人当然也听说了方家出了三个大学生的事,有人背地里嘲笑他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个工作就抛弃了这么厉害的亲家,还丢了个大学生。

  徐家倒是无所谓,大学生怎么了?大学生毕业了还不得工作吗?现在他们家就有一份工作,他们家光伟还可以多拿四年的工资呢!那些说酸话的肯定都是嫉妒。

  徐家今年也是三个人参加高考,只不过一个都没考上。在开学前,徐婷婷还上门找过方立新,结果被方立安轰了出去,气得她咬碎一口银牙。

  其实方立新对徐婷婷的感情早在高考前的紧张复习中消磨殆尽。在这个年代,就算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感情也未必有多深,因为深刻的感情很大一部分是在长久的生活中积累出来的。

  像方立新和徐婷婷,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后来……最初吵架那几天,方立新也会问自己,徐婷婷是一直这样的,他没发现,还是后来变成这样的呢?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头绪,只能算了,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今,当徐婷婷又出现在他面前,拉着他回忆当初时,方立新才恍然明白,不管是她本来就这样,还是后来才变成这样,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了,他们以后是两个世界的人,不会再有任何牵扯,所谓“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大家都要向前看。

  学校报道的日子定在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对于很多外地学生来说,肯定要提前去。如今的交通条件很差,偏远地区的同学可能要在路上耽搁个把星期才能到,更远的也不是没有。

  像方家这种住在普惠县的,要先花上一天的功夫乘长途汽车去省会祥口市,再从祥口市坐火车去首都,坐个两天两夜就到了。因此,一家人打算十二号出发,以防路上有什么突发状况,耽误了时间。

  北方的冬天冷的很,七十年代末,暖气还没有普及,学生宿舍的条件应该不会太好。用许巧梅的话来说,学校又不是让学生享福的地方。所以给兄妹三人各带了两床厚实的被子,这还不包括身底下铺的垫的。除了被子,就是衣服,身上一套冬天的,再带两身薄点的春天穿,夏天把春天用的外套脱了就行。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这一下走了仨。许巧梅还想让他们带点别的,遭到了方立新三人的强烈反对。

  虽然方三山和许巧梅会送他们去学校,但去掉方立安这个半大的孩子,有效劳动力只有四个。

  四个人六床被子,再加上三个大包,自带空间神器却不能用的方立安此刻的表情是这样的╮( ̄▽ ̄"")╭。

  许巧梅把小儿子托给他姥姥,便和方三山一起送三只大的去京城。机械厂给了特殊照顾,安排厂里外出采购的卡车,将他们顺道捎去了祥口火车站,让这五个已经打算背着小包、扛着大包去乘长途汽车的人感激涕零……

  从祥口市坐火车到首都车票一块九,买票时,方立新三人在出示首都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被给予了半价优惠。

  这要归功于方立安的随口一问,遥想上辈子读大学时,她也是过年抢票大军中的一员,火车票学生半价的优惠政策已深深地烙在她的心中……

  而这件事的直接结果就是让许巧梅终于体会到了上大学的好处,因为总共省了两块八毛五。

第21章

  由于方家众人有机械厂卡车相送,到达祥口火车站的时间比较预测的早,运气好地买到了当天下午一点半途经祥口的火车。在没有晚点的情况下,这辆车十四号上午十点多就可以到达首都。

  一九七八年初,还没有G革开放,对人员流动的限制仍未放宽,去哪里都需要介绍信。因此,这个时间坐火车的人并不多,等车开了,一眼望去,空座位比比皆是。

  方三山和方立新两个壮汉把大包小包塞到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许巧梅则带着方立平和方立安四处瞧瞧看看。

  因为人少,车厢显得格外宽敞。过道不宽不窄,一个人走有余,两个人走略挤。走道两侧的座椅是按照三加二排列的,两头有洗漱用的水龙头和开水间,但卫生间只有一头有。

  火车的座椅材质很硬,触感冰凉,方立安觉得这可能是自己两辈子坐过的最货真价实的“硬”座了。即便现在是冬天,身着厚实保暖的大棉裤,也能在坐下的瞬间感受到座椅传来的凉意,让人产生一种屁股漏风的感觉,继而忍不住挪动屁股,试图摩擦生热。

  许巧梅让儿子把铺垫拿两床出来,直接铺在两张面对面的三人座椅上,尽量让大家的屁股少受点罪。

  中午饭是在火车站吃的,自家带了干粮和咸菜,饿了就就着咸菜啃一口窝窝头。茶缸也是自带的,接点热水就是好样的一顿饭了。

  晚饭亦是如此,吃饱喝足就没别的事了,方三山和许巧梅从来没这么闲过,整个人都难受极了,只能趁着照明灯还没熄,在车厢里转来转去。

  如今的火车上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多数人要不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侃大山,要不就是独自一人看书读报,再者就是发呆或者找个没人的座椅躺下呼呼大睡。

  方立新兄妹三人虽然不累也不困,但还是趁着刚吃完饭的那股热乎劲儿各自裹起被子睡觉去了。

  方立安躺在座椅上完全睡不着,生物钟在作怪,以前从来没这么早睡过,索性闭着眼睛胡思乱想起来。

  本来她打算出发前在家里找个时间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规划,可是家里不停地有人上门做客,嘈杂又不方便,所以就这么拖着一直没做。反正现在闲来无事,不如先想想,打打腹稿。

  想当初报专业的时候,她纠结地不知道该选哪个,一是因为选择的范围太广,二是因为对自己的未来有点迷茫,最后不得已闭着眼睛盲选了一个。

  她心里很清楚,自己身负金手指,只要不做些脑残抽风的事情,这辈子都不会缺钱花。不说空间里的那些物资就够她几十年吃喝不愁,商场里的几家金店更是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笔巨额财富。

  反正物质方面,她是不会有短缺的,叫她最在意的反而是空间里的那间书店。

  书店里的书籍,一些记录着这个世界方方面面的发展轨迹,还有一些记录着这个世界各行各业的知识储备。这些书才是整个空间里最为珍贵的财富,因为它记录的是这个世界的未来,它不仅可以预知未来,还可以创造未来,想想都让人激动不已。

  上辈子,方立安是个迫于生计,无奈整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风里来雨里去只为多赚点钱的普通上班族。这样的生活让她疲惫不堪,好似整个人都是金钱的奴隶,没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爱好,也没有空闲去考虑自己的欢喜忧愁。

  如今,她拥有了如此不平凡的经历与金手指,终于摆脱了曾经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只是她的内心依旧没有树立什么雄心壮志,比如成为世界首富,再比如守护世界和平……

  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生活压力的小人物。在有生之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方立安决定将自己未来的目标大致定位在成为一名随意开店、收入不论的隐形包租婆。

  这些都是方立安的个人想法,能不能成,现在来看为时过早。不过,这并不妨碍她给自己定下这个单纯美好的小目标。

  人生规划都有了,那么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就好说了。短期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期嘛,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先把眼前的大学读了,有机会的话可以读个研再读个博。学校这种相对轻松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人眼中总是显得那么年轻美好,充满诱惑。

  可话说回来,像她这样胸无大志,并且不准备在未来致力于学科研究的人,一味地埋头于学校,会不会占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呢?

  好苦恼……

  或许可以考虑去国外读研读博?占用别人家的资源不心疼啊,顺便在国外炒炒股票,赚点小钱……

  这主意好像挺不错,以后可以考虑下可行性。

  就这样,天马行空地想象,东一榔捶西一棒的,方立安在火车的晃荡前行中渐渐沉入了梦乡……

第22章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方立安就醒了,活动下僵硬的身体,手脚又重新暖和起来。其他人都还睡着,她便从包里翻出搪瓷茶缸蹑手蹑脚地去了洗手间。

  眼看洗手间空无一人,又从空间掏出牙刷、牙膏、杯子和毛巾,三下两下给自己洗漱了一番,最后擦个雪花膏。

  趁着周围没人,剥了两个煮鸡蛋吃了,还用热水冲了杯奶粉喝。说起这鸡蛋,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煮的,没准都有三年五载了。这些年,她只要一个人在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就偷偷摸摸地煮鸡蛋,煮好了就连锅一起收进空间。什么时候要吃就掏一个出来,热乎乎的鸡蛋,暖心暖胃,营养好。

  早餐虽美,但靠近卫生间,那股气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等她把东西收拾妥当,用搪瓷茶缸接了杯热水往回走时,车厢里的动静已经大了起来。

  三人座椅上陆续有人起身,抖手抖脚的都有,一夜过去,手和脚都被垫麻了。等缓解了浑身酸痛的肌肉后,各自拎着毛巾和茶缸往洗漱间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界穿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