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暗墨沉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5 KB   上传时间:2020-04-06 19:20:23

  大家伙都这么认为。

  要不是这样,为啥朱家人找上门时,杨宝生媳妇会动老鼠药。肯定是做贼心虚。

  在两个公安的求证下,杨宝生媳妇又有作案嫌疑,就把她带回了派出所询问案情。

  因为有人投毒,这事已经不是家务事了。牵扯到投毒害人,必须依法办事。

  公安把杨宝生媳妇带到派出所后,刚开始杨宝生媳妇不肯言语,不说实情。

  公安提到她儿子,“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说实话可以争取宽大处理。”

  杨宝生媳妇估计是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到最后,交代了她的犯罪事实。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去年夏天开始说起。

第56章

  杨宝生媳妇也生了个儿子,因为她上班, 没时间看孩子, 所以平时让婆婆照顾。当时杨东还没上学, 也整天在奶奶那里呆着。这样呢, 杨冬奶奶看孩子的同时还得做家务。

  去年夏天的某天,杨奶奶要做晌饭, 就让大孙子照看一下小孙子。杨冬应下了,杨奶奶就去做饭了。

  没成想,小孙子一不小心把放在靠床的写字台上的暖水瓶打翻了,暖瓶里有不少热水, 小孩子皮肤又嫩,当下把小孙子的皮肤烫的起了水泡。左腿的下半截烫的比较严重,看着烫的颜色通红。

  杨冬还是个孩子呢,哪会照顾好孩子。他看小弟在床上玩, 一时没留意, 没寻思会成这样了, 当时他就给吓蒙了。

  小孙子哇哇哭, 大孙子大声喊奶奶, 把忙着做饭的杨奶奶叫来了。看到当时的情况,可把她给吓坏了, 赶紧抱着孩子去治烫伤。

  伤在儿身,痛在娘心。杨宝生媳妇因为这事,对婆婆和前头留下的继子起了嫌隙。她埋怨两人没看好孩子,才让她儿子受了那么大罪。

  从那以后, 杨宝山媳妇把儿子还是交给婆婆看,但是她交代婆婆一定要看好儿子,不能再让冬冬看孩子。至于她对冬冬的态度,明显起了变化,基本不再跟冬冬说话。她只是看在丈夫的面子上,勉强多做口饭给冬冬吃。冬冬穿的衣服全归杨奶奶管。杨奶奶又不只冬冬这一个孙子,她还有别的孙子孙女外孙,照顾冬冬也就吃饱穿暖就行。

  因为杨奶奶和杨宝生知道为啥,劝过两句,见宝生媳妇没打骂冬冬,随即没再管。

  杨宝生媳妇在娘家作为老大,自小有照顾弟弟妹妹的经验。她总认为,冬冬没把她儿子当亲弟弟看,才疏忽导致她儿子受罪。她是个有事存在心里琢磨的人,越琢磨,越觉得是这么回事。

  后来她又听到厂里人嘀咕后娘难当,什么冬冬长大也得上学也得花钱娶媳妇……杨宝生媳妇听了人家的闲言碎语,越发不待见冬冬了。

  有天杨宝生媳妇翻找东西时,忽然看到藏起来的老鼠药,不只为何突然想给冬冬下毒的想法。她也没想一下子毒死冬冬。她听说过人种剧毒后可能会七窍流血。如果冬冬一下子被毒死,被人发现的话,她也讨不了好。

  杨宝生媳妇在冬冬吃的粥里,每次放一点点老鼠药,想让他慢慢身体虚弱而死,那样谁也不会发现她做的事。大家只会以为冬冬身体不好才病逝。

  可冬冬也不是没一个人关心,他还有姥姥呢。

  杨家用的老鼠药,属于低毒性的鼠药,所以过去大半年后,才在冬冬身上显出症状。比如胃口不好,牙根流血,身上有淤青等等。如果不是朱老太带冬冬去瞧病,或者是找的医生看不出中毒症状,说不定真以为他得了病才这样。

  如果那样的话,杨宝生媳妇做的事就不会有人发现了。

  也是巧了,正好周大夫见过类似的事,还跟朋友一起讨论过怎么解毒,冬冬才能保住小命。要不他顶多多活个几年,检查不出病因,还是会病死。

  案情了解清楚后,杨宝生媳妇虽然讲了实话,可确实犯了罪,最后被判了几年刑。主要是因为冬冬没有生命危险,才会判得轻。如果冬冬被毒死的话,她就得被枪毙。

  朱老太不放心冬冬,怕因为杨宝省媳妇进了监狱,杨宝生又没了媳妇,再对冬冬撒气,带冬冬会朱家住着。当然,冬冬的口粮也要了过去。花钱治病也找杨宝生要钱。他是冬冬的亲爹,又是他媳妇下的毒,该给钱。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让大伙对后妈有的新的认识。怎么说后妈就是不行,不能指望后妈真心对待继子继女。

  这年月除了死了媳妇的男人,还真没几个离婚再找的,离婚的夫妻很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后妈怎么都不如原配对待子女好。所以很多人就怕离婚后,子女会被后妈、后爸亏待,所以只能不离婚,打打闹闹凑合着过日子。一辈子为了子女而活。

  最近朱老太天天带冬冬到周大夫那里看病,天天有人问她事情的发展。朱老太把她怎么大战杨家夸张地讲了好多遍。

  朱老太还说:“冬冬才几岁,她孩子烫着也不能怨冬冬啊,再说了,人家杨大夫不是个给她孩子看好烫伤了吗。”

  朱老太提起烫伤的事,周大夫还真有印象。毕竟那么小的孩子烫伤面积那么大,很少见。

  周大夫有治疗烫伤的偏方药膏,很好用,他记得给孩子用了半个月后,只落下浅浅一层疤痕。孩子还小,会随着长大慢慢淡化疤痕,以后不会很明显。

  七彩对这件事也有看法。她觉得小孩子烫伤,大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大人。冬冬毕竟还是孩子,他考虑事情肯定不周全。孩子奶奶就算交代冬冬看弟弟,也应该安排好了再去做饭。至于投毒这件事,冬冬后妈太狠心了,她的孩子受伤明明是意外,为什么要把原因全归咎到冬冬身上?她投毒是有意为之,可见其心险恶,以后回来了,想必对冬冬更不待见。

  没妈的孩子像颗草。七彩觉得冬冬挺可怜的,师傅留给她的点心糖块,她会分给杨冬吃点。

  好像这件事对杨冬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七彩觉得这孩子沉默得不正常。她拿一块桃酥给冬冬吃时,刚开始冬冬不好意思要,只是咽着口水摇头表示不要,等七彩硬塞给他以后,他也不叫给姐姐啥的,而是冲七彩笑笑,乖乖坐在一旁肯桃酥。

  朱老太:“这孩子可能给吓着了,现在都不爱说话了,我问他话他都不咋吭声,以前不这样的。”然后她又说教冬冬:“姐姐给你点心了,你怎么不说声谢谢,叫个姐姐。”

  冬冬抬头看了七彩一眼,嘴巴动了动,还是没叫出声,他又冲七彩笑了笑。

  过去大半个月后,杨冬身上的毒解得差不多了,身体不能说完全康复,但是也没留下太大的后遗症,只是脾胃虚弱,以后可能更容易生病,精心调养一段时间最好。

  可是现如今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朱老太哪有条件给外孙调养。后来她手里有点好东西,会给冬冬留一份吃,这还让儿媳妇们有意见呢。

  原来,杨家不知怎么想的,提出让冬冬留在朱家,他的口粮也给朱家,另外,杨宝生每月给朱家五块钱,算是冬冬的抚养费。

  朱老太考虑三番后,他们老两口跟老大一家住,所以跟大儿媳妇商量了一下,最终同意把冬冬留在了朱家。

  可能因为七彩的善意让杨冬感受到了温暖,后来他经常过来找七彩。他来了也不说话,就静悄悄地站在七彩旁边,看七彩背医书或者是跟师傅学别的。

  七彩让他坐下,他就找给小板凳坐在旁边看,乖巧得不想一般孩子。

  七彩也不是一直学习,她抽空休息时,会试着跟杨冬说话。可能是出于同情心,或者是把冬冬看做小弟弟对待,七彩对他挺有耐心的。她见冬冬作者无聊,开始教给冬冬认字,后来又教给他数数,教一些一年级学的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杨冬没有七彩聪明,但他善于学习。七彩教给他后,他就找跟树枝,在院子里的地上比划着学写字。

  就这样,杨冬跟七彩学了一段时间后,竟然把小学一年级的生字都记住了。此外,他还跟七彩学了一些药材的名字,七彩学习时,顺便还教给他辨识药材,杨冬就学了一些。当然,他始终没有七彩学得快,学得多,但是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他是真正的孩子,能安下心来学东西,也挺不容易的。

  周大夫看小徒弟抽空教给冬冬辨识药材,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便没有阻止。然后周大夫这里,也成了杨冬经常来学习的地方。

  七彩大约半月回家一趟。

  本来她想自己回家的,可是大人们都不放心。周师傅和陆家人,还有程方秀,怎么能放心七彩一个小姑娘自己坐车回家?要是遇到拐子被拐走,后悔都晚了。

  所以每次七彩回家,都有人跟着送她,让她怪不好意思的。

  七彩曾经跟爸爸抗议过:“爸,我不是跟着学武了吗,我力气也大,一般人不是我的对手,我又聪明,绝对不会被拐子拐走。”

  程茂林不同意:“听说拐子都是凑成伙儿拐人的,你一个打得过人家好几个吗。不成,咱宁愿花点钱,能买安心。”

  程茂林每次进城都能夹带点私货卖,手里的钱没用减少,反而增多了,他当然愿意保险些,让人送闺女回来。

  陆清平来了后,不仅能在四叔家吃顿好的,四叔还给他来回路费,回去还能带点好吃的,比如榆钱、香椿芽、槐花、咸鸭蛋啥的……

  他非常乐意跑腿。

  不成就不成吧,七彩不好自己开溜,她真偷着自己坐车,着急的还是家里人。她只能让人接送。

  不过,每次回家,七彩都会看家里还有多少存粮,还有没有肉。

  缺肉好说,她随便进山一趟,就能弄点猎物回来。爸妈习以为常,也不会觉得奇怪。可是缺细粮就不好办了,只能另想办法。

  好在家里剩了点细粮,可是存货也不多了。

  立远还小,嗓子眼细,只能吃细粮。小米或白面都留给他吃。他还能吃点鱼肉、山药泥啥的,是家里吃的口粮最好的一个。

  去年秋天自留地里打的细粮,都快让小立远吃光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上初中时被同学烫了一次,还是锅炉刚开的热水。在胳膊肘那里,大概有一个手掌的面积,起泡了,当时买了京万红抹上。因为当时是住校,大人也不知道。放假以后我妈才知道。

  我记得抹京万红大概又一周,我竟然全身过敏了,脸都肿了,眼睛肿成一条缝。烫的水泡还跟往外渗水似的,老是不见好。

  我妈赶紧打听哪里治烫伤。她打听到邻村一个老太太治烫伤,祖传的,说是非常管用,就带我去看了。老太太给我把京万红擦掉,又给我抹上她的药膏,黑乎乎的一片,很丑,但是很管用。当时我就觉得凉凉的,很舒服。我闻到药膏一股香油味。后来又换了一次药还是两次,就好了。人家老太太不要钱,我妈给人家买了点心啥的谢礼送了去。她就收点谢礼,送多少随意。

  老太太的药膏真管用,现在不仔细看,基本看不出胳膊肘那里被烫过。我就是举着胳膊让人挑毛病,不仔细挑都挑不出来。

  真是万幸,感谢老太太,感谢她的药膏。没让我落下丑丑的疤。

  其实有些偏方真好用,我还用过一种口疮药,只要有口疮,抹上两次伤口就不再滋滋啦啦疼,很快就能好。现在就是吃药的话,也要好几天才好呢。可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的真好,该祖祖辈辈传下去,让更多人受益。

第57章

  之前七彩往家里拿的榆钱和香椿芽等,大多是她现催生的。因为村民都知道榆钱、香椿芽能吃, 今年食物又稀缺, 等榆钱一长得差不多,就被瞄准的人采光了。香椿芽也是如此。

  七彩每次回家时早没有了,有也轮不到她摘, 但是她有异能。人家采光了?没事, 她可以等没人时催生某根树枝, 一会儿就能得到鲜嫩的榆钱或香椿芽等。

  爸妈要是问她在哪里弄的, 她就说在山里找的。因为七彩弄回来的时候不算晚,程茂林和李秀珍以为山里有的树长得晚, 又幸运地被闺女找到了。他们都觉得闺女运气好, 每次在山上都能收获好东西,有时还会满载而归。

  这不七彩眼看着家里的米缸面缸快空了,她就寻思这时候该弄些什么细粮回来合适。

  七彩在农村生活了几年, 早已了解到各种粮食的收获季节。北方出产的细粮平时也就吃三种, 有大米、小米和面粉。

  河上村这块儿, 春种的大米、小米一般是入秋才收获,而小麦是去年冬天种下的,六月份就夏收了。

  七彩琢磨一番后, 决定在山上找个地方催生小麦, 再带爸爸去收回来,这样家里就不缺白面吃了。

  以前七彩为了收集各类种子,曾经在麦田里捡过麦穗,她偷偷留了些麦穗当麦种。其实只要有一粒合格的种子, 七彩就能催生出一株小麦,以她现在的异能等级,催生几分地的麦田还是能办到的。

  七彩在山上转悠了小半天,总算找到合适的地方,是附近山里的一块凹地。因为她要找的地方保证别人不会去,还不能离家太远,才多花了些时间。要不运粮食回家也会很费事。

  这块凹地杂草丛生,旁边有山泉水汇成的一条小溪经过。初看不像是能种粮食的地方,因为地面还有很多碎石。当然,七彩也不打算跟大人种小麦似的那样种。她没去管那些杂草,而是拿出几个麦穗,把搓出的麦粒围着凹地随意撒了一圈。

  接下来就是催生麦种。七彩运气木系异能,只见种子迅速发芽,生成茎叶和根系。然后七彩让发芽的麦种扎根到土壤中,然后她继续催生,肉眼可见地长大、抽穗、最后成熟,变成黄澄澄的一片。从不远处看,会看到这里是一片成熟的麦地。

  七彩弄完后,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身下山回家。

  晌午吃完饭没事了,七彩才把好消息告诉她爸。

  “爸,你肯定猜不到我在山上发现啥好东西?”七彩还俏皮地卖了个关子。

  程茂林很捧场,他笑着说:“这时候山上有野果子熟了吧,你摘野果子吃了?”

  七彩摇头,让他继续猜。

  立国哥哥也跟着凑热闹,“你是不是抓到大点的猎物了?野猪还是狍子?”

  七彩还是摇头否认。

  爷俩又猜了几种,还是没猜对。

  “山上除了野物就是山货,还能有啥好东西?”

  七彩看他们猜不出来,继续保持神秘说:“爸,你过午请假吧,就说陪我上山采药,我带你去弄好东西,绝对能让你满意。”

  程茂林知道闺女不会说瞎话,可他纳闷呀,就问:“倒是啥好东西?”

  七彩想到上山还得带工具,到时肯定得让爸知道,不如现在告诉他们吧。只要不出去乱说就可以。

  七彩凑到爸爸身边,让他弯下腰,趴在他耳边说:“爸,我在山上发现一片野麦地,我看都熟了呢,咱们去收回来吧。”

  程茂林听到这个消息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秀珍笑话这爷俩:“有什么秘密不能说出来呀,你看你们爷俩还搞地下工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