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暗墨沉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5 KB   上传时间:2020-04-06 19:20:23

  程爷爷怕孙子孙女知道这事后不好好学习,所以一直没跟家人透露过这个消息。只是他没想到,分家以后,先是老三家的柳儿退学,接下来又是立邦,下一个又会是谁?

  孩子们不上学,他连让妹夫帮忙找工作的底气都没有。

  所以,程爷爷听到大儿子不让立邦上学,心里特别生气,也很难过。

  他甚至想,当初分家是不是分错了?

  如果不分家的话,他起码能做主让家里的小辈上学。这一点老四两口子做得很不错。就算没人帮他们照顾小立远,他们也没有让立国或七彩退学在家看孩子。而且他们还送七彩去市里学医,比老大两口子强多了。

  现在是和平年代,程爷爷不想让孙辈一个接一个的退学,将来没有出息,一个个只能在家种地下苦力。所以,他劝了老大一顿,甚至诱惑他说:“孩子们上学有出息了,还怕找不到媳妇吗,你别跟你媳妇一样,头发长见识短。要紧的是让孩子上出学来。”

  为了不让孙子退学,程爷爷只好把他的杀手锏使出来,“最起码让他们上完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那时还能托你姑父给他们找个工作。”

  程茂林听了这话,眼睛猛地一亮。是啊,他以前想差了,忘了还有姑姑和姑父呢。孩子们上出学来,可以托姑父在市里给儿子们找工作。

  如果将来是三个儿子都能去市里工作……

  畅想美好的未来,程茂才笑着跟父亲说:“爸,你怎么不早跟我说这茬,要不我不能让孩子退学,借钱也得把他们供出来。”

  “行了,别废话了,回去跟你媳妇好好说说,还是得让孩子们上学才能有出息。还有,让你姑姑给找工作的事,别往外传,要是真传出去,都想求你姑姑给找个工作咋办?你可得想清楚了。”

  铁饭碗有限,自家人还照顾不过来呢,哪能给别人找工作。程茂才点头保证:“爸,我保证不往外说,也不让我媳妇说。”

  然后他扭头对二儿子说:“行了,这下如你的意了,开学你还是接着去上学,不过你可得好好学,不然对不起我跟你妈出的那些钱和粮。”

  程爷爷也告诫孙子:“立邦,别以为有你姑姑帮忙介绍工作,你就不好好学习。如果你不好好学,我就不你姑奶奶帮你找工作。其实,要是你自己能考上大学,我会更高兴。”

  经历这件事后,程立邦似乎瞬间成熟了不少。他知道这次上学的机会全靠爷爷争取的,于是重重点头跟爷爷保证:“爷爷,我会好好学的,争取自己考出去。”

  完了程爷爷又嘱咐大儿子:“你也别先把托你姑父找工作的事跟立宗说,省的他不好好学了。”

  “爸,我知道了。”

  程茂才回头跟媳妇一说,刘玉香也高兴了,不再反对继续送底下俩小的上学。

  她非常庆幸地说:“幸亏咱家儿子最大,能沾上你姑姑的光。你想想,你姑父总不能给程家孩子都安排工作,还是先安排的沾光。人情越用越少,说不定后面几个都安排不了。”

  程茂才非常认同媳妇的话:“说的也是。”

  可是侄子侄女跟儿子一比,他更希望自家儿子能让姑姑安排工作。

  所以程茂才立马嘱咐媳妇:“这事到咱俩这里打住,别往外说了,免得都惦记着让姑姑给找工作。”

  刘玉香:“我肯定不往外说。”

  虽然他们两口子啥都不忘外说,但是程家兄弟还是得到一点风声。

  主要是程立邦因为爸妈这一折腾,开始缺乏安全感。他想过,现在是爸妈出钱出粮让他上学,说不上他上,那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全都是因为他手头没钱。

  程立邦起了自己弄钱的想法。可是他一个农村小子,能从哪里弄来钱呢?

  程立邦思来想去,只想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就是弄点东西去收购站卖钱。可是家里根本没有能让他拿去换钱的东西,他只能自己另想办法。

  还真让程立邦想到个办法,这事还跟他四叔程茂林有关。

  程茂林不是隔三差五就往老宅送点野物吃吗,程爷爷和程奶奶心疼孙子,经常腌制完留着两个大孙子上学回来一起吃。

  程立邦觉得四叔打猎有一手,他想跟似乎学学,偶尔能在山头抓点小猎物拿去换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所以,他找上门来。

  程茂林乍一听大哥大嫂想让两个小的弃学,觉得俩人真是犯蠢了。孩子上学才能有出息,就算让孩子晚点找对象,或着缺钱时可以借钱,干嘛非得让孩子退学。

  孩子不上学,将来还不是只能回来种地,能有什么出息?

  再说,只让立宗上学,不让立邦和立伟上,这不是擎着让儿子埋怨吗?即便俩孩子现在小,可能察觉不到上不上学的差别,可以后呢?

  以后立邦上出学来在城里上班,剩下俩小的,却因为当初爸妈让他们退学在家里种地,将来能不埋怨爸妈吗?

  在程茂林看来,眼看大哥大嫂都把立宗供出来来,只要立宗有了工作,拿了工资,家里日子就宽松点了。立宗就算上大学,也就再有个三四年,顶多再难几年,熬熬也就过去了,犯不着让立邦立伟退学。要不将来肯定得落埋怨。

  程茂林看立邦来求他学打猎的技巧,知道他是想弄猎物换钱,心里不是滋味的同时,也想帮帮侄子。

  即便程茂林没什么狩猎技巧。他全靠学了功夫,身手灵活,才方便了打猎。

  如果教给侄子打猎,岂不是得先让他学功夫。倒也不是不能教,就是不知道侄子能不能学会。毕竟当初他可是练了好长时间才练成。

  毕竟他都同意教给林长生,没道理不能教给自家侄子。

  程茂林主要是怕立邦学不会。

  程茂林跟立邦说了实话,问题是程立邦听了竟然不信。

  什么?四叔说他竟然学过功夫,因为身手灵活才敢进山打猎?

  四叔年纪这么大了,啥时候学的功夫啊?爷奶应该不知道吧,要不怎么都没提过?程立邦内心闪过一连串的疑问,

  “四叔,你啥时候学的功夫?”

  程茂林呵呵笑了声说:“这事说来话长,我就不跟你细说了。你立国弟弟跟七彩都练着呢,效果还不错,身手比以前灵活多了。你要是想学,我也可以先教教你。至于能不能学成,得看你有没有那个资质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听我妈说过:姥姥家一个邻家,在那个年代,人家在队上借钱,年年欠债,就是为了叫孩子上学,后来她家孩子就端了铁饭碗,有当老师的……

  而我姥姥家三儿四女,不赞成闺女上学。我大姨不识字,我妈上了一年级,还经常旷课回家看孩子,其他两个姨好像最多上到三年级。只有三个舅舅随便上学。可惜三个都不是上学的料,都没考出去。因为这,我大姨经常埋怨我姥姥。其实我妈也埋怨。她俩是家里最想上学的,可惜都没机会上学。

  唉,以前太穷了,学都上不起。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却不想学了。

第65章

  程茂林想起, 他和几个孩子练成的时间有长有短,看来跟个人资质有关。就是他还没摸清到底什么资质学那个功法更容易。

  不过就算立邦学不成也没关系。既然立邦想自立赚钱, 他这当叔叔的肯定支持, 大不了自己帮他弄几只猎物,让他存钱上学。

  学武几乎是每个男孩的梦想, 程立邦有什么不愿意的, 当他看立国堂弟耍了几招外家功夫后, 立马兴奋地说:“四叔, 我跟你学。”

  本来他想来学打猎技巧的, 没想到还能在四叔这里遇到意外惊喜。学武是好事, 学到真本事后,自己进山打猎, 不用怕遇到危险了吧?

  思想比较单纯的程立邦心思还是挂在靠打猎赚钱上,一直没放下。

  七彩听了堂哥的事情以后, 抽空跟他说:“立邦哥,其实你可以采药卖药换钱,我可以教给你怎么采药、怎么晾晒药材……”

  七彩说的都是晒制比较简单的药材, 不用经过严格的炮制过程,仅靠晾晒好成色就能用的几种药材。虽然不是很值钱, 但是积少成多, 慢慢攒, 总能攒下一些钱。

  这种办法比较适合程立邦,他也不是急需一大笔钱,不过是未雨绸缪, 怕爸妈不再给他出学费,自己能攒点钱安心。七彩的办法比较合适,比起打猎,在附近的山头采些常见药材,一般还不会遇到危险。

  本着多学东西不吃亏的想法,程立邦也答应跟七彩学习。练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采药可以很快学会。

  就这样,七彩在家多呆了一天,就是为了教给堂兄怎样辨识和采集、晾晒几种普通药材。她和师兄还告诉堂哥哪里会收购这些药材,让程立邦先采集一部分拿去换钱,试试这个方法可不可行。

  当然可行,其实全国各地都有药材收购点。只不过普通人接触这方面少,也不会炮制药材,一般想不到这上面来。其实很多地方有专门的采药农民干这些,也是一种赚钱养家的方式。不过有的药材生长在险恶之地,药农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就这样,程立邦跟着四叔悄悄学武。这事他没告诉别人,就连爸妈兄弟也不知道。

  其实这也是程茂林嘱咐的结果,因为程茂林不想把自家学武的事大肆宣扬出去。

  要是村里人都知道了,想叫自家孩子跟他学武,他教还是不教。就算教了,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人能学会。有学不会的,万一认为他是骗子,他还要不要在村里住下去了?

  就算自家子侄,程茂林每个人都教学武。拿他闺女的话来讲:就是有缘分就教,没缘分就不教。能不能学会全看个人,不用顾虑太多。

  所以程茂林才教给找上门的程立邦,而不是把侄子们喊来都教了。

  不过,因为程立邦暑假经常上山采药,跟程柳、程叶、柳青青三人遇到不少次。后来几个小姑娘问过他后,知道他采药换钱的事。虽然普通药材不值钱,但是积少成多,谁都不嫌钱多。

  于是程柳她们也跟着程立邦学会采集晾晒几种药材。他们甚至打算等七彩下次回去,再跟她学几种。几个孩子真打算自己赚钱上学了。

  七彩教给堂兄几种简单的药材后,看家里没啥事,就跟师兄回了市里。

  早在上次七彩走后,程茂林定制的石磨做好后,已经运回家来。程茂林抽晚上有空时磨了点白面,虽然不如机器磨出的面白,可胜在是细粮,黑点也比粗粮好吃。

  程茂林给爸妈送去几斤,是偷偷孝敬他们的。他嘱咐他们偷偷吃点,别亏了身体。至于程爷爷程奶奶舍不舍得私下吃白面,程茂林当儿子的没法管了。他都孝敬了,吃不吃爸妈的事。

  程茂林还磨出一些来,留着闺女再回去时,给送周师傅一些。也给姑姑家送上二斤,算是报答他们收留七彩住宿的情分。剩下的那点面,程茂林和李秀珍舍不得多吃,除了给大儿子偶尔改善生活擀面条或烙饼吃,大部分留给小儿子吃。

  对此,立国和七彩都没意见。谁让立远最小,嗓子最细嫩,吃不下粗粮呢。大的让着小的,是这年月大部分家庭都会经历的事情。

  临走时,程茂林给七彩装上两份白面,他交代给七彩,“多的那份你拿到你师傅那边,少的那份是给你姑奶奶姑家的。”

  七彩跟师兄带着白面和口粮跟回了城里。

  周师傅和程方秀见到七彩拿回白面,还以为是麦收后程茂林家分了麦子新磨的面。

  两人都这样说的:“农村好不容易才分点麦子,你们不留着自己吃,拿给我们做什么?”

  七彩:“这是我爸的一点心意,不多,师傅(姑奶奶)就收下吧。”

  “下次别带白面了。要是有不花钱的野味,可以带点回来。”

  两人也是好意,不想程茂林家花钱送这送那,又不是外人,那样多见外。

  后来七彩再回家时,程叶、程柳她们果然找上门,又学了几种复杂一点的炮制药材的方法。这几种药材价格要高点,学会以后攒钱更方便些。

  七彩没有吝啬那点知识,都教给她们了。

  没人的时候,杜念生跟七彩说:“你家的堂兄妹都挺向学的。”还知道自己赚钱上学,并且愿意付出行动。

  一般农村孩子可没有这种见识。

  一般而言,这年头的农村孩子,父母让上学的,有的甚至哭着闹着不愿意去;有的去了,跟着学几天嫌老师管得多,在学校坐不住,不想去了;大多数是上了小学会识字算数了,大人不让上了。

  因为那时孩子大了,能赚工分了,去上学却得花钱,不如回家赚工分攒钱,该娶媳妇娶媳妇。娶了媳妇生了娃,组建了家庭,一辈子就扎根农村了。

  只有极少数的农村孩子能意识到:上学才是有出息的唯一出路。

  七彩感叹一句说:“是啊。可是农村孩子想上学真不容易。”

  很多女孩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无疑她是非常幸运的,遇到一对疼孩子的父母,还不重男轻女。

  杜念生:“可不是吗。农村来钱的门路少,攒点钱不容易,不舍得花钱送孩子上学。可是不送孩子上学,孩子就没机会进城上班,不进城还是得一辈子呆在农村种地……”

  这样以来,结果不言而喻。

  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真帮不上多少忙,只能先顾自家亲戚了。

  开学之后,程柳总算是复学了。也许因为她这一时的努力,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七彩得了师兄给的人参钱后,暂时手头不缺钱,就专心跟着师傅学习,也不费劲儿采药换钱了,正好把精力全用到学医上。

  她手头有钱之后,也没有把钱拿给爸妈,而是不断往家买东西。有时是爸妈念叨过的家里需要的东西。虽然家里需要,可是爸妈不舍得买,七彩就会买回去让爸妈惊喜一下。多数时候,她还是给哥哥和小弟买点零食回去。

  爸妈问七彩哪儿来的钱,七彩就说是师傅给的零花钱。弄得程茂林和李秀珍怪不好意思的。总觉得闺女跟周师傅学医,周师傅还给孩子零花钱,简直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师傅。

  因为这,家里但凡有点好东西,他们就想着给周师傅送去,一来二去,两边处得关系越发亲近了。有了七彩这条中间纽带,他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1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