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全家穿越到古代_分节阅读_第242节
小说作者:易楠苏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9 MB   上传时间:2021-01-06 12:32:16

  买了几万斤粗粮,两百个大铁锅,堆成山的柴禾,成套的农具,铺路用的石头等等。

  重德县连柴都要从外县买,就更不用说其他的,几乎样样都缺。

  他在前面采买,顺安在后面结账。

  掌柜招呼小二搬货,像这样的大主顾,几年难遇一回。吃下他这单子,他们歇一年都成。

  小二们将货送到渡口,然后再由渡口的船工帮忙运到重德县渡口。十来艘小船来来回回运货,忙得昏天黑地,但这些人脸上的喜色却是难以掩饰。

  谁能想到呢,县令真找到了可以种树的地方。远是远了点,可只要能填饱肚子,大伙还是愿意留在本地站着活。

  看到县令过来,船工们热情跟他打招呼。

  有个船工机灵,舔着脸冲他笑,“大人,您冻坏了吧?小的船上还有一件衣服,您要不要披上?”

  林满堂也不矫情,冲他拱手道谢。

  船工从未见过如此平易近人的官员,激动得搓着手,拿着衣服,又有些不好意思,“我衣服粗糙,针脚粗,您别嫌弃。”

  确实是粗布麻衣,胜在厚实,林满堂裹在身上,冲他安抚一笑,“衣服保暖最重要,其他都是虚的。”

  能得大人一句谢,船工一脸满足。

  他身后的船工们全都一脸羡慕看着他。他们怎么就没在船上多放一件衣裳呢。能得大人一句谢,那可真是三生有幸。

  林满堂跟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

  船工一边撑船一边回答他的问题,不经意间他笑道,“这阵子有不少乡民回来了。”

  林满堂心中一动。有些百姓为了多挣些钱,跑去外地当佃户,辛辛苦苦一整年挣了点钱,趁着过年这段时间主家放假,他们不辞辛苦回来看望亲人。等明年开春,又会离开离家,返回主家。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壮劳力。如果他能将这些人留下建设重德县,只会事半功倍。

  林满堂满怀心事,带着顺安回了县衙,关青等人还留在山谷,县衙这边只留了几个人看守。

  庄文过来汇报情况,“大人,山谷那边的房子和羊圈已经盖好了。”

  “成”林满堂示意他安排人手将自己新买的粮食送到山谷,末了又道,“如果地里的活整完了,就让他们铺路。那条山路太难走了。”

  庄文点头记在心里,“大人?还有何吩咐?”

  林满堂摇头,“你去忙吧。”

  他扭头冲顺安道,“你将金子交到许二郎那边,也去帮忙。”

  顺安点头就是,目送大人往后院方向走。

  林满堂到了主院,郑氏告诉他,李秀琴今儿不在家。

  林满堂便到书房找闺女。

  自打林晓上回陪母亲逛过铺面,她就一直窝在书房研究她的罗盘。来的时候,秦祭酒给她搜罗了不少道家书籍,都是她从前没有接触过的。

  

第209章

  林满堂敲门进去, 林晓连头都没抬,站在她边上的巧儿刚要提醒她,林满堂摆了摆手, 示意她下去。

  巧儿心领神会,行了一礼,就端着茶盏出了书房。

  林满堂四下看了看, 他闺女一看书,这书房就弄得跟垃圾堆似的,书本到处乱放。偏她还不让别人帮她整理, 说是待会儿找就找不着了。

  此时地面摆放着乱七八糟的书,他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

  林满堂踩着空隙,溜到闺女身后, 发现她正在看罗盘。

  他学过《易经》, 这书晦涩难懂, 曾经也是他的薄弱项,后来进了国子监,他专门向这方面的先生请教过。

  闺女之前跟成先生学过, 只成先生到底学识有限, 许多方面也是一知半解, 闺女学得浅显了些,此时她眉头皱得越来越紧,显见是没看明白,林满堂指着其中一列,“这儿的意思是……”

  他言简意赅解释一通, 林晓顿时眼前一亮, “我来试试。”

  她手里摆弄书案上的罗盘, 再次测算一遍, “对,这次是对的。”

  她欣喜若狂,一抬头,发现是她爹。

  她放下书本,亮晶晶看着他,“爹?您怎么来了?”

  林满堂斜睨她一眼,“我怎么就不能来了?”

  林晓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您不是一直在忙着那四千亩地吗?怎么有空跑后院来了?”

  林满堂找了个椅子坐下,揉了揉眉心,“所以说什么时候都得有人帮。要是没有这些帮手,你爹,我就是累死也干不完。你瞧瞧,我现在多舒坦。”

  除了去知府那边要钱,其他人没法代替。大部分事情都有一群人帮他。尤其关青和庄文都是熟手,他交给他们任务,人家能办得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让他操心。

  在这些人的带领下,他从小庄村带来的人也都有了长进。

  林晓点了点头,“那您现在闲下来了?”

  林满堂仔细盘算了下,点头,“暂时应该算闲下来了吧?”

  林晓立刻从书架上取出一个包袱,“爹,这是刘青文给你寄来的包裹,里面全是他记的笔记,你既然闲着,就赶紧把它们全看了吧,省得您之前学的知识全忘了。”

  林满堂解开包袱,这才发现里面有十来本笔记,打开其中一本密密麻麻全是小字。

  他顿时头大如斗,结结巴巴道,“这个…咋那么多呢。这孩子记得也忒细了,这是把先生说过的话全复述下来吗?”

  林晓看他这样子就知道她爹又想躲懒,她有时候很奇怪,为什么她爹宁愿爬山涉水也不愿待在书房念书。明明爬山涉水可比读书苦多了。她望着他,“爹,这是一个月前寄来的,您现在不看,再过些日子,估计还会寄来,越堆越多,您就越发不想看了。”

  林满堂心塞,好吧,闺女说得有道理。他认命般地拿出一本笔记翻看。

  看了没一会儿,他突然想到什么,抬头看向闺女,“马上就要过年了,闺女,你想好怎么过了吗?”

  林晓歪了歪脑袋,不明所以,“这边也没什么好玩的呀?您又不能随便离开县城,我就算想去府城逛也没机会。”

  过年要一家人齐齐整整才有意思,少了谁都不行。

  林满堂摇头,“谁说没什么好玩的。你帮爹想几个好主意,咱们也搞个庆典,到时候与民同乐,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别再往外地跑了。当然过了年,那些离乡背井的百姓也会跑回来探望父母,要是瞧见重德县有这么大的变化,说不定他们就回来了。”

  一味围追堵截是下策,想留住百姓,还得靠乡情和粮食。

  那四千亩土地就是钩子,剩下的就是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林晓捏着下巴想了会儿,“爹?反正三千多人也没多少,您可以直接将人聚在咱们县衙门口的空地,然后表演几个节目,节目中间再发些小奖品,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知道咱们县有钱。”

  互动节目?林满堂眼前一亮,“你这主意不错。对,我要让他们知道跟着我有肉吃。”

  他双掌相击,兴冲冲道,“我记得县衙库房有口大鼎,听说还是个古董,我也学刘家村在县衙门口支一口大鼎,然后给百姓发福锅。”

  林晓怔愣了下,她刚才说发福锅了吗?她明明说的是发小奖品。

  想到刘氏族长开了十来年福锅养了一堆白眼狼,林晓觉得发福锅不是个好主意,那样会滋生百姓们的惰性,问他,“爹?发小奖品不好吗?”

  林满堂摇头,“好啥啊。对百姓来说,再好的小礼物都没有吃肉喝汤来得痛快。你放心吧,爹办这福锅第一年是免费的,后面就得收费。不会犯刘族长那个错误。”林满堂当即就拿纸笔写接下来的安排。

  林晓见他心中有数,也就没再说什么。看着他磨墨写字,她不好打扰他,自己重新拿起刚刚的书看下去。

  没过多久,林满堂就写完了整整一页纸的计划。

  等字干了,他将纸折起来揣进怀里。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宝柱稚嫩的小嗓音,“爹?娘?”

  林满堂和林晓出了书房,宝柱迈着小短腿跑过来,朝他手里塞了一把石子,献宝似的捧给林满堂看。

  林满堂蹲下来陪他玩。七七扶着墙颤巍巍练习走路。奶娘在后头跟着。

  林满堂问闺女,“你娘去哪了,她怎么还没回来?”

  林晓这才想起她娘到现在还没告诉她爹开药铺的事儿,便将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林满堂微微有些惊讶,“家里两个孩子要照顾,她去药铺,忙得过来吗?”

  他这两个月忙来忙去,还真没留心家里。媳妇既要管着后院,又要去药铺,这得忙成什么样儿。

  “应该能吧。”

  两人说着话,李秀琴带着范寡妇从外面回来了。

  进了院子,看到林满堂也在家,李秀琴有些意外,“你这个大忙人整天见不到人影。现在不忙了?”

  林满堂点头,“不忙了。但是你好像比我还忙。”

  李秀琴叹了口气,“忙啥呀,我待在医馆一天诊的病人连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林晓提了个建议,“娘,这边都穷,我觉得你还不如义诊呢。”

  “我已经义诊了。已经义诊好几天了。只要路过的人,我让他们都喊了一声,可诊完后,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病。当然营养跟不上,身体亏得厉害,这种病估计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像外面的常用病,比如风寒、咳嗽、发烧,这边好像很少生病。”

  郑氏笑道,“奶奶,不说别人了,咱们就说家里这几个孩子,在京城三不五时就生一回病,可到了这边一回病都没生过。可能这边天气好,不容易生病呢?”

  李秀琴细细一想,看向林满堂,“你之前说得对,这边的人确实很少生病。咱们还真是来对了。”

  只要孩子少生病,那她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给他们调理身体,让他们身体有了抵抗力,以后就算到气候恶劣的地方,也能扛一扛了。

  林满堂也笑道,“那可好了。”

  他想到上回百姓说的,这边蔬菜可以种八九茬,“这种气候不仅人少生病,蔬菜也会早熟。如果种水果也能早熟,但是这边良田太少,为了多得些钱,他们更愿意种蔬菜。”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什么,扭头就往外跑。

  李秀琴愣了下,这人怎么了?

  林满堂去了前衙,找到许二郎,问起扣除铺路的钱,账上还有多少钱?

  许二郎换算一遍,“还能剩下两百斤金子。”

  林满堂点头,叫了顺安往外走。

  两人漫无目的到了城郊,四周都是长势茂盛的小青菜,老太婆拿着篮子小心翼翼在地里间菜苗,大的先卖出去,小的留在地里再长,直到所有菜都卖完。

  现在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邻县百姓要穿棉袄过冬,重德这边只用穿两件秋衣就可以御寒。

  林满堂看向良田后面就是连绵不绝的山脉。

  他从地头绕到后面的山里。

  顺安跟在后头,“大人,您瞧什么呢?”

  林满堂走到两座山脉中间,这里的土是硬邦邦的,长不了庄稼,但是却可以摆放东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5页  当前第2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2/3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全家穿越到古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